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学理论知识

心理学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学理论知识

心理学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高中阶段是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期,这一阶段要让学生把握信息生活,增强信息能力,理解信息文化,双机制学习理论给我们一个启示:学习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与学习有关的两种机制的改善。因此,师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互补性原则

互补性原则,即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辅相承,不可偏废的。我们既需要学习具有信息意义的知识,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更需要选择同时具有智能意义的内容进行学习。实际上,理论知识、抽象知识或有联系的知识要比事实的、具体的或孤立的知识更具有智能意义。高中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以抽象思维为主,自学和自制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借助选修课程,我们可以增加专业技术性强的部分内容,如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等,使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深层次特征,对信息技术和文化的认知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使学生在技术的掌握与使用过程中,逐渐领会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阶段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即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选择促进学生机能发展的材料和教学活动。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思维或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出生到青少年期间一般经过四个质的变化:即从动作运算思维到前运算思维、具体运算思维和形式运算思维。因此,我们应抓住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有利时机,向他们提供的学习材料逐渐从以信息意义为主过渡到以智能意义为主、以信息意义为辅,或根据学生在学业上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补救措施(如诊断其哪种机制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各时期教学内容的选择,坚持这样几个原则:第一,针对学生认知特征与发展需求实施教育;第二,使所习得的能力满足学习后一个适当阶段中应用的继续需要;第三,要有一定的预期发展空间,也就是容许在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后的数个学期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逐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深化信息文化的习得。

三、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即有意识地采用相应认知策略来促进双机制机能的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为了促进学生那种具有智能意义的运算机制或操作方式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维特洛克提出发生式策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形成有自己特点或意义的认知方式来学习知识。运用该策略时,教师可在完成了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有关的方法和技能后,以上机考试或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设计并完成一个信息处理的相关任务,提交电子作品和说明文档。时间可以是2~3周,或更为充分的时间,学生可以在课内、课外去搜集资料、构思设计、上机调试运行。在选择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完成的“任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照猫画虎”。仅仅在教师展示“任务”的基础上做一些变换,这类学生基础较差或比较懒,只能达到基本教学要求。二是“举一反三”。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综合应用、加以变换,并进行简单的创作。在完成自创“任务”过程中,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提高创新”。选择的题目有特点、有创新、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类学生在理科实验班中表现充分,文科实验班学生在网页制作、动画制作方面有不少优秀的表现,普通班也有部分学生达到了这个水平。

心理学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开放性建构 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导大学生认同和接纳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随着2008年9月首批90后新生迈入大学校门,标志着90后大学生时代的到来。据调查,“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部分90后出现负面情绪”。这就呼唤合乎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出现。改革传统教育模式,采用新教育方法使以90后为主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充满生气已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界面临的新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挑战高校思政理论课旧模式

90后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公民。由于他们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社会改革和发展使他们深受市场化、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异于前几代的新特点,也正是这些新特点,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革新迫在眉睫。

1、个性鲜明,表现欲强,参与意识浓厚

“90 后”素有“虚拟的一代”之称,从电视、网络接受海量信息的他们,思想更为早熟,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个性独特。加之,网络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90后习惯发表自己的见解,自我表现欲强烈,参与意识浓厚。90后大学生在教学中普遍希望能同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喜欢表达自我的想法,也擅长用各自独特的方式来获取关注、展现自我。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单一由教师唱“独角戏”的灌输模式90后大学生已经厌倦。

2、价值目标和价值选择多元,富有质疑精神

90后大学生成长在急剧变革的时代。当前国内社会阶层和社会诸要素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分化、重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及就业方式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国际领域,全球化程度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价值多元与价值融合冲突的成长环境里,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自主探索,他们会认同多样的价值目标和选择,还有意无意地淡化社会主导价值观。他们不盲信权威和专家,几乎对任何人与事都要质疑一番,他们更容易信服通过自己思考、否定、争论后得出的结论。显然,90后的这一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期运用的结论式、佐证式教学方式格格不入。

3、价值观不稳定与理性思维水平不高并存

如今传媒每时每刻都在传播各类海量信息,这令90后大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将他们置身于良莠不齐的价值判断之中。价值观尚未稳定的90后大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往往难辨是非,或产生思想困惑,加之他们又对“新、奇、怪”信息多数都不加深思地吸收,以致部分大学生对一些问题出现偏激言论的现象。这反映出90后大学生在很多问题上没有深入思考,思想上还不够成熟,理性思维水平有待提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以宣讲和灌输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本身无疑是真知灼见,但必须指出,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老师惯用的“指点”、“说教”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热情。如何让这群“新新人类”感受到理论的深刻与魅力,遇事愿意选择理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4、高度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习惯信息量大,具渲染力的传播环境

90后大学生放眼世界,关注国家,谈论民主,他们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这从各种社会热点的评说频繁出现在他们的空间、博客、微博、微信中就可见一斑。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也会有不少的现实案例来丰富教学,但极少会要求学生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去切实感受社会现实问题。

如今,随着网络的发达和手机上网的普及,90后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页,获取信息。然而,据调查,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信息量极为有限,仅为他们获取到的信息总量的3.5%。难怪早已习惯了轻松氛围、海量信息以及灵动、鲜活画面的90后大学生,会给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写下“枯燥、乏味”的评语。

二、开放性建构模式与90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契合

开放性建构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建构主义是现代性反思与批判中产生的一股教育思潮,源自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根据新的知识哲学观,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重新诠释,“唤起了人们对学习者主体性的真正关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的发展,不仅是认识论上的飞跃、学习心理学的进步,也是对传统教育的一场革命。

1、建构主义及其开放性特质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好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它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填灌的对象。

建构主义是一种有助于达到科学教育目的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作为一种理论资源,是一种指导原则,具有开放性的特质。主要体现在:建构主义是一个框架,要靠教育者的经验为其填充内容。落实到实践层面,建构主义教育主要表现对学科教学设计的启发;另外,建构主义并没有专门针对教育提出一套具体的操作规程。在认可其基本理念的前提下,不同的教育者可以对建构主义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操作程序。

2、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开放性建构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开放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依托日益丰富的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手段,以学生合作探索为机制,借助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传播各类教学信息,以协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动态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建构的基础上,为教学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开放的空间。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放性建构教学冲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禁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放性建构教学强调整个教学环节学生的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接受,教学始终都立足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指导学生交流、争论、思考、整合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打破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单一的、说教式、满堂灌的教学形式。

(2)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首先,教学切入点的开放性。在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切入点不能是一种定论性的事实或观点,必须是开放性的,具有包容性的,能引发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思考的。例如一个开放性的议题,或一个尚未定论的事件等。其次,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将教材与学生接触到的现实进行融合,强调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再次,教学手段的开放性。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手段不是固定地运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手段,而是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对象时对所有教学手段的选择性运用。一切的教学手段都可以出现在开放性建构的教学模式之下,只要这些教学手段适合某类教学对象对某个教学内容的吸收。最后,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从硬环境来说,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突破了课堂和书本的限制,教学可以发生在户外,可以发生在网络上,也可以发生在任何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地点。从软环境开讲,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建立一种宽松、平等、互动的开放氛围,在这个氛围中个个能够畅所欲言,人人勇于针锋相对。

(3)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评价中的激励和发展功能,认为教学评价旨在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主动发展。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下反对单一指标的评价,主张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合作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成员的评价结合起来,多元主体的评价促进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注重在互动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动调整;另一方面,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关心学生的学习水平,更注重学生获取信息、知识能力的评价。

3、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与90后大学生契合的体现

(1)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给90后大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独自宣讲的教学方式不同,开放性建构教学强调整个教学环节学生的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在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下,遇到问题先让学生解决,找来案例先让学生分析,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来评价,遇到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章节还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讲解。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能让90后大学生感到自己就如同置身于与网络相仿的开放、自由环境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从有权威的演讲者化身为问题的发起者,思维的引路人;而学生对教师的发问纷纷“跟帖”,学生与老师拥有平等的话语权,能畅通无阻地发表观点,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发表见解,展现自我,表达个性。

(2)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帮助90后大学生在质疑和思辨中建构自身稳定的价值观。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对理论的记忆、积累和应用。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和学习则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完成。要求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和交锋,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整合新旧知识,以达到重新构建新价值的目的。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要求90后大学生结合自身认识的深化,对来自不同渠道的观点进行大胆的质疑或批判,对来自各方的观点有选择的吸收。这一模式对于一贯反对灌输、反对被告知答案、主张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90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适合的。也正是通过反复质疑、反复探求的过程,90后大学生才会获得真正内心笃定的价值观念。

(3)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促进90后大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感受理论魅力。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是将注重教师的“教”变为注重学生的“学”的转换。这种新教学模式下,至始至终都贯穿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贯穿着学生自己对新知识、新价值的不断建构,贯穿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反复锻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注重学生合作、交流,倡导批评、质疑,还是要求学生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都是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行高级的思维训练。思维能力上升到一定阶段,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诉求将成为必然,在接触到各种历史沉淀下来的精辟理论后,学生才能真正懂得理论的无穷魅力,才有可能创造出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从概念到理论的提升正是当今90后大学生急需的。

(4)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使90后大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获取信息。90后大学生是高度认同民主、平等观念的,在思想交流领域尤甚。同时,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平等民主环境的营造上。可见,强调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是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与90后大学生的共同要求。注重教学环境的“民主平等”是为了“避免一个声音说的注入式传播,而是采用面对面的互动式的传播,使传受双方能不断地互换角色、相互反馈,使学生能自觉地认同和内化教育要求”。

此外,开放建构教学认为,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外部信息收集、加工、反馈及调整的过程,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为了支持90后大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如今在开放和信息来源多元化的时代,在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已不存在,教师不再拥有话语霸权,学生的信息来源有时比教师更快更多,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授者,而应充当学生的顾问,帮助学生采集、选择信息。

三、开放性建构模式在90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具体运用

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在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可以具体应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1、整体对话教学

整体对话教学是指在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下,基于教师的组织、指引,通过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不同观点的碰撞,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彼此取长补短,促使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新知识意义建构的教学过程。整体对话教育旨在缜密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批判精神,建立自由意识,培养独立人格。

在以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整体对话教学一反传统教师“独白式”的教学形态,将教师置身于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凝结成一个学习整体,这有利于教师进入90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其价值选择。在反复的群体对话中,90后大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选择性吸收各方观点,经过一轮轮对话、交锋、质疑,筛选、吸取的艰难过程,理论必然体现优势,凸显魅力,最终他们将会理解和认同理论的内在逻辑,并完成对理论的价值建构。

整体对话教学需要预定开放性话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选择的话题要具有尚未定论、思想性强、可挖掘理论深度等特点。例如国内外热点、体现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新闻事件、90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等都能成为群体对话的话题。学生根据话题广泛收集信息,学习和储备相关知识,以备对话之需。进入对话过程应当注意,个体差异是整体对话教学不断推进的着力点,正是因为个体的差异,整体对话才有了强劲的动力,才能有价值再塑造的过程。教师在整体对话中需关注学生的三大差异,即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差异,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以及学生目标需求的差异。

2、团队合作教学

整体对话教学着眼于信息的整体共享和知识建构的共同完成;而团队合作教学则更有利于每个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在团队内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交流、实践的机会,为每个学生提供宽松和充实的学习环境。在进行整体对话的同时辅助团队合作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常常忽略了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下,要求学生在主动建构其知识意义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之间进行合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将每10个左右的大学生组成合作团队,课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又适合学生协调合作的问题,先以团队为单位讨论,经过团队全体成员交流分析后,再派团队代表在全班总结本团队讨论的结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内外作业,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

在合作的环境中,90后大学生丰富了信息,开阔了视野,不盲目接受现成的知识,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尊重他人以及如何与人合作。

3、模拟情境教学

模拟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师的帮助将学习的重点置于一个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中,学生依据情境中的各种资料或工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模拟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的情绪体验,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模拟情境教学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第一,情境模拟的生活化。教师应选取贴近90后大学生生活,具有典型性、时代性的情境,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而使其远离现实的情境,要真正引领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维目标合一。第二,注重问题的探索过程。模拟情境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问题是否解决,是否有了合理的答案,更应该关注情境下的各种可能性,关注在问题解决前的每一个步骤。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复制给学生,而是应在教学中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4、社会实践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想达到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佳方案是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通过书本或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获取。社会实践教学正是一种能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式。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师生利用课余时间,以社会为课堂,以社会生活现实问题为探索对象,在社会中通过参观、考察、调研等方法来完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

90后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也是时展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否具有真理性、现实性、指导性,仅凭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是难以让90后大学生信服的。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深刻的理论思维与鲜活的社会体验相结合,才能使他们在具体的亲身体验中,改变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将学习科学理论逐步转化为自身的内心需要,最终内化为自身稳定的心理品质”。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各门课程的特点,不同的课程应该有其独特的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选取理想信念、人生价值、道德品质、法律知识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实践,可采取人物采访、义工活动、法庭旁听等形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探寻历史足迹,感悟历史变迁为内容,可带学生踏上红色之旅、观看革命影视片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带学生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改革开放成果基地,或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某一社会问题到相关部门调研等。

总之,开放性建构教学模式是贴近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在这一新模式下,除了以上四种具体的教学方式外,还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有待探索;在教学评价多元化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开放性建构教学能成为大学生喜爱、教师乐于运用的教学模式扎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注: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RWSZ201107)开放性建构模式在“90后”大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朝清、鞠阳:“90后”大学生思想生活状况调查——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青年探索,2009(5).

[2] 陈勇:走进开放的建构主义[J].中国出版,2008(5).

[3] 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究,2002(5).

[4] 李雅兴、关洁:“开放性建构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09(1).

心理学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人类之所以能够发明和创造,关键因素是人类具有执着的敬业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哥白尼就不可能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提出“日心说”.物理科学史中很多科学家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是培养学生敬业精神的典型范例.在进行“磁生电”教学时,可以介绍法拉第的事迹.法拉第从开始实验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经历了失败、试验,再失败、再试验的艰苦过程,断断续续地研究了将近10年,他从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条件,终于在1831年8月29日的日记中详细地记录了第一次成功地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电气化时代的新纪元.法拉第出身清苦,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经过自己的顽强努力,登上了当时科学的高峰,为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在物理史上是罕见的.法拉第对工作的热情以及执着敬业精神让人敬佩,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2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格,其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物理学史中许多科学家的故事都是塑造学生诚信品质的极佳素材.例如,在做“测量物质密度”实验时,讲述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的故事.19世纪末,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的密度时,瑞利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72kg/m3,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05kg/m3.虽然多次重复测量,依然存在这个令人奇怪的差异.后来,他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于1894年在从空气中取得的氮里分离出另一种当时还不知道的气体氩,这个谜才解开了.原来,氩的密度较大,空气中的氮混有少量氩,它的密度就比从氨中取得的纯氮的密度稍大.瑞利由于不放过这一细微差异而执着地研究下去,终于导致氩的发现,并因此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科学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说明在科学实验中,实事求是、精确的测量是多么重要.丁肇中是美籍华裔实验物理学家,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丁肇中进行专访.记者说:“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你绝对不能说知道.”科学家的这种诚信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能给学生以良好的道德教育.

3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友善的态度

心理学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应该受到热切的关注,然而,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出现,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如果我们不加以及时的关注和引导,那么就极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心理教师,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促使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下面,我就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寄宿制小学教育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表一些个人见解。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寄宿制小学生多渠道获取心理健康知识

 

在寄宿制学校中,作为心理教师,我们要经常性、分阶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讲座内容要涉及多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如人格、行为、适应、学习和考试等等,针对典型阶段心理问题进行归类,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对策,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心理发展规律的知识。如此,日积月累,便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达到育人的目的。

 

另外,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中,我们要重点向学生传授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并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及时克服心理问题,做到以乐观、自信的心态来面对在寄宿制学校的学习与生活。

 

二、开展班级心理健康课,班主任参与到学校心理教育活动中来

 

寄宿制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必须让班主任参与到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更熟悉,对于日常发生的个体事件更了解,更容易直接接触和干预,学生较易接受来自班主任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也会更及时、更有效,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会更多样、活动更丰富、涉及面更广泛。

 

三、开展团体心理活动课,让不同群体得到针对性的辅导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更多的是老人和儿童,空巢家庭和留守儿童成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针对这类特殊群体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到关爱,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更好的融入到班级、学校学习生活中。

 

针对学困生群体、人际困扰群体、青春期早恋群体等开展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促其心理健康发展,成为班级、学校各项活动正常开展的有效助力。

 

四、结合寄宿制小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通过对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由于不同原因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这时作为心理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结合不同学生所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做到对症下药,使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进而形成乐观、坚强、自信的心理素质。

 

如低年级学生在来寄宿制学校之前,父母的过渡溺爱和呵护使他们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而到了寄宿制学校,由于离开了父母,他们会变得不知所措,在生活上也表现得不能自理,这些生活技能的缺乏,慢慢导致了这些学生在性格上出现缺陷,如变得喜怒无常、暴躁不安、任性孤僻、沉默寡言,针对这类学生,作为心理教师的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首先,要告诉他们具有自主生活能力的重要性,然后,配合生活指导老师教会他们各种自主生活的技能,如教会他们如何穿衣服、叠被子、梳头发、刷牙、洗脸等等,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如此,能帮助他们逐渐解决由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所带来的心理困扰。

 

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多、大,在寄宿制学校,学生与父母的交流被隔断,低年级学生的心不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想家、想爸爸妈妈上,高年级学生则通过早恋来寻找安慰和依靠,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变得抑郁、孤僻,形成非正式小团体,原本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学生也变得郁郁寡欢、沉默寡言,三三两两独自行动,针对这类学生,作为心理教师,我们要主动走近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给予关心和爱护,也可以和他们一起玩游戏,组织团体活动,让他们暂时忘掉因为想家、寻找依赖而产生的烦恼。这样,学生在感受到了来自于我们的关爱,建立了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理性地处理与异性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同学玩耍所产生的愉悦心情,慢慢改变心理状态和自身现状,从而尽快适应班级、学校环境。

 

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实现学校与家庭心理辅导的同步进行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都是在学校待五天才回家一次,这样虽然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少了许多,但是我们仍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只有让家庭教育和学校心理辅导同步,才能让寄宿制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鉴于此,作为心理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实现学校与家庭心理辅导的同步进行。

 

综上所述,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且艰巨的工程,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心理教师,我们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对班主任进行定期心理培训,积极联合学校领导、班主任、代课老师探究各种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从而帮助寄宿制学校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使他们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积极心理学提倡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前提下,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在的积极因素。中职英语教学应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旁征博引、规划人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细节浸入、润物无声,加强学生的积极教育;愉快教学、寓教于乐,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合作探究、真诚赏识,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与时俱进、展示个性,树立学生的积极理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英语这门学科,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的中职英语教学以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忽略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关注与积极引导,忽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潜能的开发,因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意识到:直接影响教育能否取得真正成功的因素并不是知识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专业领域的创新,而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快乐生活的心态[]。基于此,作为中职生的必修课之一的英语学科教学理应立足于积极心理学,一切从积极出发,关注中职生的发展性目标,充分挖掘中职生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其活力,帮助中职生树立自信心,积极适应社会,积极应对问题,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英语这门学科,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于二十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 和Csikzentmiha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倡导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它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研究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等,重点是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以及充满希望并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体层面。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三是群体层面。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研究安定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区、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学校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2.中职生的主要特点 

目前的中职生大部分为处在特殊时代的“90后”,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价值观现实,功利欲望强;崇尚自由,爱好网络;内心脆弱,抗挫能力差。 

 

3.中职生英语学习情况 

中职教育是免试的零门槛教育,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成绩普遍偏低,尤其是英语更是差强人意,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导致主观惧怕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被动接受课堂教学内容;部分学生主观上想学,却因英语基础不好而无从下手,失去学习信心;还有部分学生因英语基础差,短时间的努力效果不佳,萌发厌学情绪,直至放弃英语学习。可见,中职生的英语学习,最突出的问题不是认知方法,而是情感问题。只有疏通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排除恐惧与焦虑,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4.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职英语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因此,唯有增强个体的内在力量才能真正帮助中职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并且使之受益终生。故应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尤其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中职英语教学的始终,针对中职生特点及英语学习情况,帮助中职生发展潜能,提高表现欲、求知欲,树立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进取心,促进中职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4.1旁征博引、规划人生,激发中职生的积极情绪 

英语教学中,注意教学与时代的联系,引用鲜活的事例(如课本中的Unit12 Famous People),加强学生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通过树立远景,明确目标,把握情绪,体验紧迫,善于内省,做好今天若干自我激励策略,形成积极情绪体验,使中职生塑造自我,发展自我,规划人生,让学生真正从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文化知识的需要、国家人民利益的需要去规划人生,实现理想。 

4.2细节浸入、润物无声,加强中职生的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强调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更重要的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付诸实践。中职英语教学可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以“细节浸入”的方式教书育人,使学生投入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达到 “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

4.3愉快教学、寓教于乐,关注中职生的积极体验 

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手段,运用歌曲、幽默、笑话、故事、顺口溜等形式,采用头脑风暴、热身运动、现场表演等方法,把学习、趣味、快乐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把学生引进快乐的境界。建立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使中职生愉悦,采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未来职业的“五贴近”的教育内容及体现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等要素的教学设计及开展各种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管用能力,又能不断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唤回中职生失落的自信,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如在教学话题Unit8 Shopping (购物)时,营造一个“Supermarket (超市)”,把款式新颖的衣服、新鲜的水果、多种口味的饮料、丰富多样的日用品等带进课堂;接着再借助多媒体,对词汇、对话进行巩固、操练。学生们与小组同学团结协作,角色演练,有的客串导购员,有的客串顾客,有的客串收银员,纷纷把所学的词汇、句型运用到“场景”中来,当学生们“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并作为自己的奖励,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若有可能也可直接到supermarket里shopping,在全真的场景里学到的英语单词或日常会话既形象生动又印象深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4.4 合作探究、真诚赏识,塑造中职生的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激发和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使之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即形成。为此,中职英语教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多元化实践途径如自学尝试、分组讨论、交流解惑、整理总结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挖掘自身的潜能,思考质疑、感悟自信、主动求知,同时培养学生取长补短的合作学习和学习习惯,促进中职生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运用赏识教育(肯定的态度、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激励中职生的创新能力,挖掘自身积极因素,加强中职生的主观满意度、自我决定性等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使中职生的生理与心理、人格与社会相互融合、转化和提升,拥有积极人格,体验快乐学习。 

4.5 与时俱进、展示个性,树立中职生的积极理念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的变化趋势,要求教师与学生都应与时俱进,方能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跟上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课堂创设的情境应洋溢时代气息,展示时代元素,引导学生多渠道获得课外信息。另一方面,教师不应囿于传统的教材、滞后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认识,应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感及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及时补充学科相关知识,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代感,引发学生共鸣,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才有实效性。如可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及2011年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契机,让学生上网搜索奥林匹克村(OlympicVillage)、奥林匹克公园(Olympic Green)、国家体育馆(National Indoor Stadium)、鸟巢(Bird’s Nest)、水立方(Water Cube)、安检(security check)、世博会(Expo)、世界园艺博览会(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等一系列新鲜词汇的表达以及奥运会、世博会的相关知识和举办的意义。再有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如Unit11 Holidays,把学生分组,每组在课外围绕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网络或其他渠道搜集布置到本组的Holiday(如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St Valentine’s Day、the Spring Festival 、the Mid-Autumn Day …)相关知识,制作课件,甚至运用已有素材再创造。学生对贴近生活的节日十分关注,对课件制作有浓厚兴趣,大胆展示个性,秀出自我。 

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强调人内在积极力量的理念,强调采取更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等理念无疑拓展并开放了中职英语教育的视角。中职英语教学应立足于积极心理学,使学生学好英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新华.立足积极心理学,探索高职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教书育人,2009(11):110-111. 

[2]许小红.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重情感策略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