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测绘地理信息质量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推动我市测绘工作发展,提高测绘对经济建设的保障和服务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测绘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测绘工作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测绘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为城市建设提供保障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测绘行政管理体制,推动测绘科技进步,加快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按照《*市市级基础测绘“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在“十五”期间已建立的158平方公里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采集完善的500平方公里1∶1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立约660平方公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同时,将后续采集的600平方公里1∶1000比例尺地形数据并入*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形成约1260平方公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平台,为实现“数字*”提供坚实的基础。完成县(市)建成区1:500比例尺地形测绘,实行动态复测更新机制。到2010年底,完成全市遥感影像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和*市GPS卫星定位服务网建设。
(二)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立统一的*市坐标系统,加快市县两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统一整合主城区和四组团县市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各部门及相关公共服务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系统,应采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三)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对用于国家机关进行管理、服务、决策支持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其无偿提供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地名、境界、交通、水系、土地覆盖等信息。凡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同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避免重复测绘和财政资金的浪费。
(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测绘辅助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
三、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管
(一)加强测绘法制建设,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出台《*市测绘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测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各级测绘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测绘工作管理职责,加强测绘资质﹑标准﹑质量﹑市场及成果提供和使用等方面的统一监督管理。
(二)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严把测绘产品质量关。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政府投资项目的测绘成果必须依法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汇交。依法规范基础测绘成果的保管、审批、提供、使用行为,加强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统一管理。强化测绘成果保密、使用监管和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打击窃取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犯罪行为。做好测量标志保护和维护工作,制定测量标志土地使用的有关规定,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严格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对大型测绘项目的质量监督检查。
(三)加强地图市场管理。在落实地图市场日常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网站登载地图的监管,严格查处和封堵互联网用户上传、标注地理信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出版、传播、使用地图以及侵犯地图知识产权等行为,提高全社会的国家版图意识。
(四)加大测绘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测绘行政执法工作,充实执法人员。进一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加强对房产测绘和导航电子地图、重大建设项目等测绘质量的监督。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和超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侵权盗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加强对外国组织或者个人来我市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测绘工程招投标机制和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
四、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测绘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测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测绘工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把重大测绘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抓好监督落实工作。做好测绘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全社会推广普及测绘知识。
Abstract: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appli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system in view of system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control,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of management to the general objectives of the project.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mapp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ntent,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working experience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mapping quality control was presented.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测绘市场日趋成熟,测绘单位承担的测绘项目越来越多,测绘生产规模也不断壮大。本文对测绘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对测绘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提出测绘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测绘质量控制的过程。
1 测绘项目管理内容 根据测绘标准、规范中的描述,测绘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有7个部分组成。
1.1 项目策划:根据用户的要求,制定测绘项目的产品内容;根据测绘项目的内容、工期、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要求,分析判断需要投入的人员、设备等资源。
1.2 项目技术设计:按照测绘项目的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
1.3 项目组织安排:按照测绘项目的专业类别、性质、难度,以及有关人员的技术背景和工作安排等,根据项目实施流程,确定参加项目的各个工序技术和质量控制人员。
1.4 项目实施与质量控制:依据测绘项目要求,对各个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执行进行指导和监督,选择测量方案,确定测量手段,督促检定测绘仪器,明确质量检查方法。
1.5 项目测绘技术总结:根据《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撰写技术总结,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
1.6 项目产品成果整理:根据测绘项目的性质、周期及有关法规,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必要的数据备份、异地存放等防护措施,必要时制定信息安全预案。
1.7 项目检查验收:按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T 1002—95)以及《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对最终测绘成果质量负责,按照合同约定提交完整的测绘成果。
2 测绘质量控制的分析 质量检点放在数学精度、地理精度和图面整饰上,而数学精度则是评定图幅质量的关键。随着数字测图技术的广泛运用,这一工艺方法得到改进,使成图精度提高了一个等级。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数字图的数学精度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相反,对作业设计、地形图的分层检查、多余数据删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质检员的技术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数字测图发展的要求。IS09000标准是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统一标准,从质量计划、管理职责、人力资源、质量记录到过程控制、产品标识、不合格品控制、产品检验等都做了规定并形成文件,使质量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产品的任何工序都得到有效控制。将测绘质量控制与IS09000标准结合起来,形成测图的质量控制,有效地控制测图的质量。
2.1 质量策划 根据测绘范围及时限,制定合理的人力及设备资源配置,详细可行的施测方案和质量计划,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及其控制措施,确定测绘过程中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及质量目标。严格控制工作、工序质量,使每一道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坚持“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原则。
2.2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包括外业过程控制和过程跟踪监督检查。作业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保证对地表地物调查到位,测绘到位,做到不错、不漏、不差;采用基于便携计算机和PAD掌上电脑,自动传输观测数据并转换为图形,进行实时编辑,最大限度地减少测绘过程中的差、错、漏,从而保证了外业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质检人员对测绘过程实施跟踪检查,监督检查作业方法是否规范,成果是否达到要求,对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过程的质量都处于受控状态。
2.3 成果检查 由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对经过过程检查修改后的成果进行抽查,进一步降低测绘成果的缺陷,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2.4 持续改进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质检部门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针对测绘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不断提高地形图的测绘质量。
3 测绘产品质量控制过程的分析测绘产品质量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过程监控。质量工作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质量监督机制,对测绘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测绘产品质量。
3.1 发挥质量监督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行政 近年来,国家测绘局对质量立法工作非常重视,颁发了《测绘生产质量管理办法》、《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及一些相应的检验实施细则,从全国行业管理的角度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质量监督管理法规体系,但是由于着重点不同,有些文件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另外制定的检验实施细则尚不齐全,至今只了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工程测量(控制与地形测量)、地图制图与印刷产品中部分项目的监督检验实施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使制定的法规、规章更加切合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法规的基础上完善质量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测绘单位的测量监督细则,使测绘质量监督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针对测绘工程的项目管理,围绕数据库技术,在简述地理信息与Access数据库的基础上,对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数据类型、创建方法以及主要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地理信息等数据库技术,可使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和自动化,起到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结论,为测绘工程项目管理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数据库技术;测绘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合格的勘测企业,每年都会接收许多测绘项目,怎样对测绘项目实施管理逐渐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从传统的管理办法角度讲,将纸质文档作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运营与管理需求,必须对此进行调整,优化管理模式,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借助数据库技术对承接项目信息进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地理信息技术,对传统意义上的项目进行具体化和空间化,进而实现项目统计与分析等方面的功能,起到节约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的作用。
1数据库技术概述
1.1数据库定义
数据库(Database)是实现电子化的文件柜,储存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按照实际需求对文件当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新增、截取、更新与删除。在信息化社会中,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与管理,是实现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前提。而数据库技术正是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等的重要组成,是实现科学决策和管理的有效技术措施。
1.2Access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Microsoft公司推出,是一种将JET作为引擎的三维桌面系统。该数据库作为功能广泛的系统开发核心,凭借其使用简单、界面清晰、容易操作、接口灵活等特性,在当前的许多应用系统中都有运用,并有成为首选数据库的趋势。
2测绘工程项目管理
2.1项目管理定义和要求
项目管理指的是对某个项目的实际进展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监管,为从根本上实现项目目标作出良好的保障。对于一个普通测绘工程而言,从最初的准备阶段直到成功交付,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资料整理与完善、技术方案设计、现场作业、质量监控、成果交付与结算,在各个项目阶段当中,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通常体现在产品质量、进度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由此可见,原本复杂的项目管理可简单定义为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加强进度与成本控制力度。但除了这三方面内容外,项目管理还与时限、质量管理以及合同管理有关。
2.2项目管理涉及到的数据类型
(1)按照具体用途,可将数据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为计算提供依据的数据,常见的有时限、工作日、费用与工作量等;②为查询与分类提供依据的数据,常见的有建设单位、项目概况、项目法人、项目具置、项目类型、质量品质等;③为补充说明提供依据的数据,常见的有项目延期或者是取消的主要原因等。
(2)按照数据表达方法,可将数据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表达方式为字面形式的数据,常见的有项目预算、合同资料、技术与施工方案以及单据等;②表达方式为图形的数据,常见的有项目测绘结果与项目效果图等;③不同表达方式数据的结合,就形成了项目管理数据库。
(3)工程项目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主要指的是对各类数据实施集中、分析与计算等处理后所产生的数据集合。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与管理的过程中,所用软件系统大部分都是通过Access数据库实现管理目标。
3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属性数据库的创建
由于测绘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实现动态管理和控制,所以数据库必须精准收集数据,保证数据具有良好的实效性与完整性。除此之外,项目管理所对应的数据库还必须简单、清晰。在创建数据库的过程中,可按照项目执行程序进行,从项目招投标环节开始,对所有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一直持续到项目结算。也可以按照管理数据的代表信息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为项目管理提供很大的便利。
4项目管理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功能
4.1信息导入与修改
通过对测绘工程的研究发现,其涉及到的信息量十分巨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真正实现高水平的信息管理工作量大。在信息导入数据库当中时,都需要经过数据库友好界面,在实际的导入过程中,应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变化特征进行数据修改。对于测绘工程而言,信息输入还涉及到多种输入方式和微机路径,而且在存在特殊要求情况下采取手动路径进行输入。如果实际情况中引入手动输入路径,则很难避免人为误差,一般而言,在对数据信息进行输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不能出现任意类型的误差和错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行业的后续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发现数据库存在异常,应根据异常的产生原因和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同时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取代,进而从根本上确保数据库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4.2信息查询
在项目管理的数据库技术中,将项目作为核心的信息查询被称为查询项目。查询的目的在于按照用户的需求,找出与条件相符合的项目,同时显示查询结果。项目信息自身可作为查询的常用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建筑等行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数据信息的数量和复杂程度都在提高,增大了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的难度。而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收获良好效益的同时,切实推动我国相关行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4.3信息统计
通常情况下,信息统计指的是对项目所有信息进行整理与统计,所以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编号、种类、价值以及合同等。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日方面的信息。在统计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用户操作界面,根据用户需求和指令,将结果以报告形式对用户展示,进而为用户执行管理权力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5结语
总而言之,测绘工程对应的项目管理属于一种兼有型控制,并关系到规划和决策的综合系统。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地理信息等数据库技术,可使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和自动,起到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根本作用。如果可以将项目管理和财务、资料等方面的管理进行融合,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数据库技术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
作者:王俊 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刘强,曾益山.数据库技术在测绘工程项目数据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4):248+250.
[关键词]:测绘工程 质量管理 措施
1.测绘工作实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近年全国测绘工程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重点测绘工程的质量合格率高达93.1%,不可否认,测绘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成绩斐然。但是,随着国内经济改革的深化及开放程度的加深,测绘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严重,所以测绘行业只有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测绘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2.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2.1 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功能,在于沿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及时地获取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通过改善体系的要素,实现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目标值系统,程序标准,工作标准,组织系统,管理点,信息管理,体系评价。
2.2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2.3 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特定的概念组成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的概念体系,它包括质量、质量环、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及质量体系等。
2.3.1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
2.3.2 测绘工程的数据检查。测绘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这里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2.3.3 测绘工程的过程控制。测量是测量人员进行的一组操作。测绘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绘过程的控制。每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输入、操作、输出。因此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所有《测绘记录》均应按照表格栏目规定执行。
2.3.4 记录和标识。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包括操作记录、检查一记录、质量管理记录、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和测量结果的记录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记录应由一记录的部门或个人保存,特别是书面记录应确保记录不丢失、不受潮、不损坏,保证记录的完整和清晰。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采用科学分类的统一编号或编码或计算机软件储存,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及时查找到所需要的记录。根据记录的用途,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由文件作出规定。
3.如何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制度保障。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是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要求,制定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以法律为根本准绳,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其次,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及项目;第三,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的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的地位,做好监管工作。
3.2 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就要不断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3.3 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第一,己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3.4 通过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测绘单位要做好人员的技术质量培训工作,不间断的组织员工系统地学习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加强优秀技术总结、设计等技术资料的学习,把测绘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维护测绘持证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测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3.5 加大经费与人力的投入力度。基础测绘工作的公益性较强,单靠市场机制进行自发调节,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势必造成测绘的基础产品的价格与价值出现严重背离。虽然,每年国家都加大了基础性测绘事业的经费投入,但是增加的费用仍然不能与生产成本增加的费用持平。按目前投入水平可安排的基础测绘工作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我国还只有为数不多的测绘生产单位具有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测绘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让测绘生产单位能够更新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测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测绘成果的精准度。测绘单位的经费投入要遵循以下三点进行:一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计划,当列入国家和省一级年度经济计划,在预算中列有专项,安排适当的经费额度,由测绘主管部门按计划实施。二是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改变多年来我国大比例尺基础测绘都由国家测绘局包下来的状况。其三,还应注意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比如通过建立测绘成果的有偿使用制度等方法,建立各种经费补偿机制。
3.6 文件化质量体系要实施动态管理。测绘质量体系文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使其可操作性逐步增强,确保测绘产品实物质量稳步提高,这就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必须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测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文件规定不明确、规定与实际不符或文件未规定以及采取纠正措施而引起文件更改的情况,要按照文件规定的修改程序及时修改完善,使文件更加严格,达到质量体系运行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目的。文件修改程序要根据测绘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定合理,进行有效控制,便于文件的控制和修改的渠道畅通,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景文. 建筑检测试验[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09.
[2]赵向方.浅谈测绘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1)
1.在工程施工中各个工种都有其自身的施工特点,工程测量也不例外同样有它的自身特点。首先,测量施工的质量好坏,与测量操作人员、测量施工方案、测量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测量仪器精度及各种仪器误差、测量基准点受施工过程中的变化等。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没有控制好,都有可能直接造成工程施工的巨大损失。因此,对上述因素在施工前、中都必须认真考虑,并提前做出应对方案。
因此,测量施工中应紧紧抓住影响测量施工质量的人、机、法、环四大关键因素,以事前控制为主,分阶段逐项控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2.测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将直接影响以后工作的测量精度和测量进度。而对于测量控制网而言,控制网的确定将影响控制点的最终精度。因此控制网的确定又是一个关键的工作。为了最大程度的消除影响测量施工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具体应在工作前完成以下工作:
(1)审查承包商测量人员的组成及数量是否满足测量施工需要。由于测量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将直接影响测量施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了解每个测量人员的情况,对今后工作的安排尤为重要。
(2)审查测量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测量施工前,施工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测量成果的质量。一个好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控制点的精度,还可以节约测量施工的人力消耗,并且提高施工进度。因此在测量前应注意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务必到现场亲自查勘,保证方案中控制点的位置布设合理、实用,通视条件良好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3)测量施工前测量仪器设备的检查和控制:由于测量仪器也是施工测量中直接影响测量质量的因素,在测量施工过程中,测量仪器的精度及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测量成果的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承包商所承担的施工任务难易、工作量大小来确认责任单位的仪器精度及数量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其次我们还应该要求承包商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核,并提交仪器校核资料。
(4)测量施工环境的检查与控制:测量在施工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例如风雨天气、室外温度、其它工种施工带来的震动等都会对读数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影响,我们是无法避开的,只能尽量在这些施工环境中注意,如多读几次数据等来减少影响。在测量放线中,由于建筑物的限制,有时测量仪器需架设在距基准点数米甚至数十米的高空中进行定位放线,这时仪器架设的地方稳定性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观察精度。为了避免测量施工中机械振动的影响,现场应搭设双层独立测量操作平台。
二、如何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制度保障: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是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要求,制定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以法律为根本准绳,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其次,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及项目;第三,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的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的地位,做好监管工作。
2.2 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就要不断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2.3 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第一,已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2.4 通过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测绘单位要做好人员的技术质量培训工作,不间断的组织员工系统地学习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加强优秀技术总结、设计等技术资料的学习,把测绘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维护测绘持证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测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2.5 加大经费与人力的投入力度:基础测绘工作的公益性较强,单靠市场机制进行自发调节,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势必造成测绘的基础产品的价格与价值出现严重背离。虽然,每年国家都加大了基础性测绘事业的经费投入,但是增加的费用仍然不能与生产成本增加的费用持平。按目前投入水平可安排的基础测绘工作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我国还只有为数不多的测绘生产单位具有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测绘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让测绘生产单位能够更新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测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测绘成果的精准度。测绘单位的经费投入要遵循以下三点进行:一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计划,当列入国家和省一级年度经济计划,在预算中列有专项,安排适当的经费额度,由测绘主管部门按计划实施。二是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改变多年来我国大比例尺基础测绘都由国家测绘局包下来的状况。其三,还应注意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比如通过建立测绘成果的有偿使用制度等方法,建立各种经费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