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形体;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36-02
笔者根据多年对形体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体验,感受到幼儿在上形体课时,不仅是学好形体内容,掌握形体的练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形体能力的培养。那么,幼儿在学习形体内容时,应具备哪些能力?如何培养其能力?笔者对此谈些体会,进行初探,以便为提高形体课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幼儿对形体内容的审美能力
生长在新时代的幼儿,他们对“美”的追求性很强烈,但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美”的规律,更不能深入地认识、把握和有效地运用美的规律来完善自我。因此,在形体课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亟待实施。
幼儿对形体姿态审美和欣赏,主要是靠什么来感受呢?我认为,他(她)们在欣赏形体姿态美时,离不开听觉与视觉。形体课欣赏既要培养幼儿通过轻、重、缓、急等不同的人体动作与音乐节奏来提高对不同层次、不同素质幼儿的视、听觉感受能力,又要使幼儿得到感官上的满足,还要使幼儿的情感与形体内容的情感直接发生共鸣,从中陶冶品质与情操,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提高审美能力。
二、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在自己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的画面的能力。想象有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之分。创造性想象属于有意想象。因此,形体课教学应重视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培养。有了创造性的想象,幼儿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自己希望去实现的一件事物和清晰形象,接着,自己持续不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思想或画面上,给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后它成为客观的现实。在形体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可选用下列途径进行培养。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越丰富、准确,想象就越新颖、越深刻、越合理;表象越贫乏,想象力就会越狭窄、越肤浅;表象越错误,想象也就越荒涎。语言可以表现想象,它会直接影响想象的发展。因此,在形体课教学中,不仅要求幼儿学会做好形体动作和姿态,掌握音乐的节奏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表达动作的原理、动作的结构、动作的路线,以及动作的方位,也就是说要培养幼儿会说、会讲、会用语言表达出动作的内容,从而达到表象力的形成。
2.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它是激励幼儿奋发向上,鼓励幼儿积极进取,培养幼儿积极思维、想象、创新的最佳方法。它能把零乱的事物,通过构思,想象并合成整体的形象,从而达到创造新形象的成功。为此,在形体课教学中,不仅要求幼儿掌握形体的训练方法,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在原有的训练方法中寻找新的训练方法,使形体训练方法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而新的训练方法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好的创新场面,也是想象力展现舞台,幼儿通过学习活动把新旧练习方法进行对比,创造出了新的练习方法,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形象。创设宽松、和谐、自然、开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在形体课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创设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向幼儿发问,多和幼儿一起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
4.在活动中进行严格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想象力与记忆力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记忆力就没有想象力。所谓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这里的“经验”,可以是感知过的事物,也可以是练习过的动作,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又能对这些“经验”重新回忆起来,或者当它再次出现时能辩认出来。幼儿对学习过的内容既容易记,也容易忘。在此,除了教学外,还要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表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并在活动中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促使幼儿想象的内容更广泛、更新颖,从而达到提高想象力的效果。
三、培养幼儿勇敢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推动学习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形体课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途径有:(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力,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2)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3)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4)培养急骤性联想。所有急骤性联想是指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如何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顽强的意志是发挥创造力最宝贵的品格。形体课的教学内容虽然有优美动人的音乐,有动感的吸引,但是它需要自身参加活动,需要有强壮的体力,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完成动作。因为形体训练是由体操、舞蹈、迪斯科、转体、绕环、波浪、跑跳等动作融为一体,动作复杂多变,练习难度较大,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拼搏的精神,就达不到发挥创造力的成效,所以,形体课贵在培养幼儿的顽强意志品质。
2.虚心好学使创造力更丰盈。虚心好学,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超越自我的浅薄。虚心好学的主要表现在胜不骄,败不馁,要看到别人的好成绩,找到自己的不足,要根据自己设定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寻找努力方向,能从所学的内容中推演出新观念,并在与别人交谈中获得灵感和启发,以便为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获得浓厚的功底。因此,形体课教学应重视培养幼儿虚心好学的优良品质。
3.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念,敢于标新立异。形体课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鼓励幼儿克服思想惰性,对于幼儿超乎常规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鼓励,不要指责,幼儿对动作的创改,动作运动轨变演变,只要有其理,都要鼓励和启发他们去创造,去发明,这样就达到了打破定式、标新立异的目的,从而达到创新的目标。
四、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
这里讲的协调主要是指人体在运动中,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动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协调,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幼儿训练形体姿态时,表现出的动作姿势主要靠关节、肌肉、韧带伸展和收缩来完成,靠动作幅度、动作方位来体现。如果一个人的关节活动范围窄、肌肉伸展和弹性差,韧带收缩和伸展度差、动作幅度小,动作方位不正确,很难表现出一套优美的动作。音乐是有节奏的,动作也是有节奏的,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不相合,就显得动作不协调。因此,在练习中,要引导学生多去模仿,寻找动作感觉,调整动作节奏,增强柔软性和节奏感,从而达到协调效果。
五、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
创编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在形体课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幼儿学会形体的姿态训练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形体操是形体姿态训练内容之一,它和其他形体姿态训练内容一样,具有塑造形体美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形体匀称、协调、健美,都去寻找最优的方法和内容塑造自我。这些锻炼内容需要人们去思索、刻画和创编。作为一名创编者就必须具有以下的创编素质。
1.热爱和了解生活,富有创作热情。生活为创编提供了真实的素材,幼儿应做到热爱社会生活,热爱艺术生活,要研究人的心理与生理特征,要掌握住人的心态、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要把握动作的协调、平衡、动律、韵律和规律的变化特点,要有满腔热忱的精神,全身投入创作,才能创编出优美、感人的形体美的作品。
2.掌握创编知识,积累丰富素材。创编形体作品是一种艺术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创编者不断学习和掌握创编方法。因此,要教会幼儿掌握创编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要求幼儿加强音乐修养,要在课内外吸取,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挖掘生活素材,广泛收集,提炼天真、形象的动作,为创编丰富、优美的形体作品提供素材。
3.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奇特的想象力。观察和想象是构成创编形体作品的主要因素,观察越细,想象越丰富,就能把生动的、有趣的、艺术化的形体动作创编出来,就能把抽象事物的形成、姿态、色彩和情感进行加工,进行改变。
4.树立实践胆量、不断探索创新。实践获得真理,实践获得成功,幼儿在创编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时不要灰心,要牢记“实践、实践、再实践”道理,要树立不断求新,努力进取,发挥个人独特的创新精神,就一定会创编出更多更好的喜闻乐见的形体作品。
综合上述,对幼儿形体能力培养方法和途径,是笔者经过多年对形体课教学的探索和体会。为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笔者将继续探索实践,不断研究幼儿形体能力培养方法和有效途径,不断探索创编形体作品的方法,丰富形体课的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幼儿的形体美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绘画教学;想象力;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77-02
幼儿具有很大的创造潜力,在绘画教学中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非常有利的。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能使幼儿创造想象异常丰富。在幼儿的心目中的主人公是无所不能的,小女孩可以在月亮上荡秋千,人可以长着翅膀飞上天,太阳可以是好几种颜色等等。他们的想象力是千奇百怪的,他们有自己的幻想和希望。要让幼儿独特的思想表现出来,就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条件。想象力的发展是人类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幼儿的绘画必须切实着眼于想象力的培养,不要对幼儿绘画作品的合理性、真实性作过分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幼儿的思维从画面中表现出来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一些途径和方法,并获得一定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一、引导幼儿多观察,开阔视野,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想象是大脑将旧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而形成的心理过程,必须由幼儿经过观察、认识客观事物,才能产生新的表象。如果不认识各种小动物、各种植物,幼儿就不可能绘画出森林中动物开联欢会的场景盛况。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多引导幼儿去仔细观察,欣赏自然物,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及其生活经验。
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般性的观察
一般性的观察是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熟悉的事物。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美丽的景物、丰富多姿的自然现象等。在观察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印象,将为幼儿的绘画作业提供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并及时地应用上去。
三、引导幼儿进行专题性观察
在一般性观察的基础上,幼儿观察得不够仔细,或对这一事物的外形特征进行反复的观察,获得清晰真切的印象。例如:在大班幼儿画《孔雀东南飞》时,我组织孩子们去森林公园“鸟语林”里看孔雀“东南”飞,让幼儿们获得鲜明的印象。在课堂上让幼儿观察图片,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及孔雀的不同动态,丰富幼儿的想象。
四、积极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一)以几何图形为中心,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在计算教学中,对图形、长方形、梯形等都有初步的认识。而发散性思维是幼儿丰富绘画的主要因素,是锻炼幼儿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过程。使儿童脑子里浮现出丰富多样的图式印象,促使其发散性思维活动。添笔画。给幼儿一个圆形,让幼儿添上几笔,画出完整的表象。拼画。给幼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让幼儿拼出一个圆形。接龙绘画。启发幼儿根据已知画面分析、想象、续画。启发幼儿画出各种新奇的画。变画。给幼儿一个圆形,启发幼儿画出各种新奇的画。图形结构扩散。给幼儿几个图形,让幼儿用它们变出各种不同结构的图形,并加以装饰。续画连环画。给幼儿几幅连环画,启发幼儿续画各种各样的结尾。
(二)运用各种手段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1.一个主题,多种表现手法。幼儿的美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游戏,成为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的一种形式。每一张画都代表着孩子的一个想法。因此,教师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富有想象的命题,启发幼儿沿着一个主题展开想象。如在装饰画《小花被》中,给猫爸爸、猫妈妈、猫宝宝的被子设计图案。为幼儿准备几幅四方连续的图案,引导幼儿观察四方连续的特点,启发幼儿将多种图案进行有规则的排列。也可启发幼儿运用多种形式加以表现,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创造才干。设计的结果各具特色。
2.以各种不同感觉,体会绘画的主题。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绘画教学采取了一种与音乐、诗歌、童话具有同样效应的美术作品的综合教育。这种教学引起了幼儿的无穷遐想、多种感受,因此幼儿的作品也是奇异多彩的。吉尔福特将儿童的思维分成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认为发散性思维具有更多的创造性。他的研究启示我们:一个儿童脑子里若有丰富多样的图式印象,就会促使其发散思维活动的开展。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看,学龄前阶段是培养幼儿思维创造性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加以培养和教育,幼儿的创造力就能很好地发展。
(三)同中求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模仿的能力很强,老师画什么幼儿就会跟着模仿。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最大的特点就是同中求异。教学中通过一题多想、一题多变的形式,训练幼儿的想象力。给幼儿一个条件,教师可交代一句:“小朋友可以画跟老师不一样的画,看看谁画得更好。”从中扩大了幼儿的想象空间,绘画出不同的形态、图形逆向、色彩逆向的作品。
五、密切配合家长,让家庭有一个激发想象的气氛
关键词:音乐活动;小班幼儿;想象力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如果教师能够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并促使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展现音乐,那么将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的感知力。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但却对形象事物比较敏感,而且性格一般都比较好动,对周围的未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我将利用这一点,利用音乐游戏等培养小班幼儿的想象力。
一、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
欣赏音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联想的过程,这对于小班幼儿也不例外,教师可以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将一段段普通的音乐演绎成孩子们喜欢的小故事。故事的情节不必太复杂,但是要抓住小班幼儿的心,讲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在学习《小兔乖乖》这首歌的时候,我在教授幼儿这首歌曲之前将歌曲的内容改编成他们感兴趣的小故事:“小朋友们,在山里头住着兔妈妈和兔宝宝,它们一起住在山洞里,有一天,兔妈妈出去了,把门关上,让兔宝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这时候,凶恶的大灰狼来了,想要抓走兔宝宝,你们说,小兔子能给大灰狼开门吗?”这样一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能够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我继续说道:“如果要知道答案的话,就跟老师一起学习《小兔乖乖》这首歌曲吧,答案就在歌曲里。”这样就成功地用故事作为切入点,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了歌曲上面,而提出的问题也引发孩子思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二、拓展音乐想象的情境
对于幼儿来说,音乐的语言相对比较抽象,而教师则要不断地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拓展他们想象的情境,并鼓励他们将自己想象到的表达出来。例如,《摇啊摇》,就是一首富有音乐想象空间的歌曲,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歌曲扩展幼儿利用音乐情境进行想象的能力。可以询问幼儿听到这样的音乐会想起什么。如果幼儿的想象力不足,我便进行一定的启发。说道:“现在是夜晚了,大家抬头看,天上有星星,你们躺在摇篮里,你们的妈妈就在你们身边……”通过这样的言语能够引导幼儿想象自己睡在摇篮中的场景。通过扩展想象情境的方法可以促进幼儿自主地运用自己生活的经验来进行联想,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好处。
三、创造音乐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启发幼儿根据音乐进行相关情境想象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地改进音乐教育方式,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幼儿,给幼儿创造一种自由、活泼的音乐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更好地在进行音乐活动的同时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1.创造音乐形象
为了让幼儿更快地投入到音乐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歌曲中的一些形象具体化,让幼儿扮演,用活泼多变的音乐形象来引发孩子的创造热情,当他们投入歌曲中,自发地创造音乐形象的时候,他们的想象力就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例如,在学唱《猫和老鼠》这首歌曲之后,我将幼儿分成两组,让一组幼儿扮演猫,一组扮演老鼠,一边唱歌一边用言语来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注意了,猫出来了,怎么办啊?”“小老鼠走路的时候声音要轻一点啊,不要将猫吵醒了。”当学生投入地参与到音乐形象的塑造中去之后,他们的想象力就会蓬勃发展。
2.编创音乐舞蹈
一首好的音乐能够吸引孩子自发地欣赏,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旋律欢快、快慢适中的曲调,这些曲调的旋律可以相对简单重复,但是又要有一定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音乐创编一些音乐舞蹈,让孩子一边跳一边唱,这样既能够引起孩子兴趣,又能够通过律动的节奏激发他们想象的热情。如《三只熊》,我就根据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形象来设计不同的动作,让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做出这些动作来。重复的旋律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记住韵律动作,而旋律中的变化之处又可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
3.进行音乐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沉浸在游戏中的孩子总是快乐而活泼的,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用音乐游戏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可能经常会遇到一些内向的孩子,他们往往躲在人群中,不敢开口唱歌,但是音乐游戏却往往能够激发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在激发想象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朋友碰一碰》时,可以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大家围成一圈一边唱歌一边转,当唱到最后“碰哪里”的时候,必须相互配对,碰一下鼻子。
幼儿歌曲虽然简单,但是在故事情节方面却都有一定的拓展性,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来吸引他们,好的故事可以启发幼儿思维,促进他们展开故事,进行想象。由于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所以通过音乐游戏等方法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增强想象的能力。教师应该在音乐活动中为幼儿创造机会,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术;幼儿;想象力
幼儿期是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而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不仅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在绘画的世界里创造自己的快乐。
1 观察――启发想象的源泉
“观察是有一定目的、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通过观察生活、自然,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启发幼儿想象的源泉。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和孩子一起去踏青,孩子发现了绿油油的小麦、绿绿的小草、绿绿的树叶,原来绿是一种美;水果丰收的季节,带领幼儿来到水果铺,看见铺子里摆放着各色水果:苹果、橘子、香蕉、石榴,孩子们高兴的说水果真美;夏天看着女孩子穿的花花绿绿的裙子,美丽的图案、美丽的颜色、美丽的搭配,启发着孩子运用多种色彩、图形进行装饰。在小班美术欣赏《蝴蝶》的教学活动中,带孩子来到花园里,让孩子静静的去观察蝴蝶,孩子们发现蝴蝶身上的花纹是左右对称的,颜色是多彩的。时时利用机会,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一切事物,孩子们找到了美、发现了美。丰富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孩子积累了活动的内容,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的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2 提问――培养想象的能力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味的说教,孩子被动的听,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的嘴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教师要给予孩子更多想象和提问的机会,通过提问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在问的过程中,孩子跟着老师的言语发挥想象,增加认识,培养幼儿想象的能力;在说的过程中,积极的开动脑子,让思绪在大脑中飞舞。在大班美术欣赏《星月夜》时,一开始教师就提问:这副画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一提问把幼儿带入了作品之中,幼儿知道了这是夜晚的作品,在欣赏中,教师鼓励孩子自己去想象,画面中粗粗的、黑色的是什么?画面上的星星和月亮被什么包裹着?让孩子去提问,有的孩子认为这是暴风雨前的夜晚,有的孩子认为这狂风把星星和月亮包裹了……在孩子说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提问:这种画面给你什么感觉?作者想要传递的是什么?一连串的提问中,让孩子理解了这副作品作者所表达的思想,透过作品解读作者,同时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一步感受了作品的色彩变化美、绘画手法的运用。提问欣赏,鼓励孩子大胆的说,培养了幼儿想象的能力。
3 创作――放飞想象的思绪
一、精心准备,把幼儿引进故事想象中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故事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教师需要考虑这样三个方面:一是所选择的故事内容应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符,这是选择故事内容的前提条件。尽管各年龄班的故事选材无一明显的界线,但是由于受年龄特征、每个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限制,教师在选择故事内容时,要特别考虑各年龄段的教育特点:对小班幼儿应注意选择高形象性、高情感性的故事,中班、大班可兼顾寓言、说理等题材的故事,使幼儿感知和想象。二是所选故事的内容尽可能体现在各科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之中穿插一、二个简短的故事,既可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活跃活动的气氛,提高活动的质量。三是所选故事的内容要考虑时令的特征。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把池塘里的冰融化了,小蝌蚪们开始在水里活动起来。这时候,选择《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进行教学,既联系了自然实际,又及时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二、改进教学,为幼儿留下充裕的想象时间和空间
如在讲《战胜大类狼》这个故事时,可先讲故事开头,接着出示图,讲故事结尾。然后问幼儿“小动物是怎么过河的?大灰狼又是怎么会掉进河里的?”让幼儿议论几分钟,鼓励幼儿想出各种不同的办法,把故事的中间部分续编上。在编故事时,一般讨论法是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1)编故事的结尾。可以先请幼儿讲有趣的故事,不要讲完,让其它幼儿给故事续各种各样的结尾。结尾要求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2)听音乐编故事。教师先让幼儿听一段甜美的旋律或听配乐散文等,引发想象,使幼儿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最后及时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讲故事。(3)根据一幅生活画、一段生活经历,引导幼儿编故事,所给的内容应该是幼儿熟悉的。(4)出一个主题,让幼儿按主题编故事。比如主题“快乐星期日”,让幼儿根据这一主题想象,编出故事。
三、积极启发,让幼儿与你一起飞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可以开拓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智力。在故事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幼儿多听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外,还要启发、诱导他们进行大胆丰富的联想,这里的诱导就是要把孩子带入故事中去,不仅要引导孩子听懂内容,而且要有意识地教他们辨别善恶、真假、美丑,从而达到对良好品德的培养。还要利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孩子的内因(内驱力),刺激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适当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知识水平,多设置悬念,让他们去思考:下步怎么办或要发生什么事?还可以设疑问,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这样孩子就不仅只当“收音机”,还要动脑、动口、动眼。如在给幼儿讲《骆驼与羊》这个故事后,采取变向思考、再造想象的手段,请幼儿想一想如果骆驼和羊又一次相遇了,事情会怎么发展?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启发幼儿的想象,使幼儿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再现故事中的某些词句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如在讲了《鹅大哥出门》的故事后,教师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这是个怎样的鹅大哥?为什么说是这样的鹅大哥?”让幼儿再现故事中相应的词句,如通过“瞧我多漂亮”,“谁也比不上”,“它把胸脯挺得高高的,脑袋抬得高高的,眼睛望着天”等词句,得出“这是个骄傲的鹅大哥”这个结论。这种类似的启发提问,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通过不间断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地进行多角度地思考,既启发才智、拓展视野,又促进幼儿积极的想象,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提升故事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重视渗透,增强幼儿想象力的知识经验
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理智活动。”生活里的形象反复出现会在人的记忆里产生意象,想象力是在意象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培养幼儿想象首先应丰富他们感性经验,增强知识储备。
如有些故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一些动物、植物的特征,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此类故事教学前,让幼儿对某些事物的现象事先有一个局部的认识。注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留心观察一些故事和现象。例如:在讲《谢谢小猴子》故事前,先要让幼儿在常识教学中了解大象有长长的鼻子,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猴子会爬树等常识。然后再教学,效果更好。在讲《聪明的孩子》之前,让幼儿了解“镜子的反光”特点……当然,每个故事都有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只有教师勤于分析,吃透教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幼儿想象力的表达提供非同寻常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在故事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是中国幼教的关键,是当代幼教工作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俊玲.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有效途径.早期教育,2004,
8.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