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检验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测技术不断完善,检验的仪器设备也趋向于全自动化、微量化,医学显微镜在检验医学确实必不可少的检验仪器,而在检验过程中应该更好的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其检验的正确率。显微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检验标本的结果,因此必须要使用好显微镜,充分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掌握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提高显微镜的利用率。
关键词:显微镜;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28-01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在检验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器,它的完好率是保证检验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做好显微镜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对提高显微镜的完好率、使用寿命和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1 医学显微镜的环境要求及使用
1.1 显微镜室的环境要求:
检验医学是一门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学科,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结果和治疗方向,而在检验前这个阶段对检验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就是确保检验仪器的完好性,由于显微镜室工作环境条件的特殊性,需要把其放置在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灰尘和挥发性酸碱等腐蚀性气体影响的地方。同时,在有条件的检验室可以安装空调或者除湿机,显微镜室的室内适宜的温度应该保持在10℃-40℃范围内,还务必要经常保持显微镜室内整洁、干净,并要求供电电压稳定,以防电压不稳烧坏显微镜。检验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尽量做到使用当天及时检查维护,定期对其进行大小维护,保持显微镜的清洁,避免灰尘、水、油渍以及化学试剂的污染。
1.2 日常使用:
对于显微镜来说,它是属于精密光学仪器,在取送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应该用一只手托住镜座,另外一只手握住镜臂,镜身不要倾斜或者摇摆,以免损坏显微镜。在使用显微镜的时候,应该将其放置在紧固稳定的工作台上,并且距离桌子边缘3-4cm处,在转换物镜镜头的时候,不能够直接转动物镜镜头,需要转动转换器来带动镜头的转换;在使用高倍镜的时候,不能够用粗对焦螺旋来对焦距进行调节,以免移动距离过大,从而损坏物镜和玻片,在使用完成后,必须坚持载物台、物镜镜头上面是否有遗留物品,是否被污染,在发现情况时应该紧急做好处理,擦拭干净。
由于检验人员对仪器的不熟悉或不按照说明书来操作,就会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差错或偏差;同时,由于不注重对仪器进行保养,仪器内部零件老化,损耗没有及时发现就会导致试验结果出现系统误差;另外,所使用的检测试剂与仪器设备要求不符,不仅对仪器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也会影响试验结果。
2 显微镜部件的日常维护
对于显微镜来说,其主要的部件有机械部件和光学部件,而对显微镜的维护也重点就在这两大部件。首先是机械部件,它主要包括目镜筒、镜臂、镜座、镜头转换器、载物台、粗细对焦螺旋等,对机械部件维护来说,一般采用软布蘸水去擦拭就可以了,对于一些比较顽固的油渍等可用软性的清洁剂来进行清洗,但千万不能用腐蚀性的清洗剂来擦拭部件。在一些机械零件受潮后,很容易生锈,应该在显微镜镜箱内放置一些干燥剂,并定期在机械滑动部位涂上油灵活转动。
对于显微镜的光学部件来说,它主要决定了显微镜的成像质量,主要包括目镜、物镜、聚光镜和灯泡等,这些部件表面的清洁尤为重要。一般采用先吹后刷再擦拭的方法,在擦拭透镜之前应该先吹掉镜头表面的灰尘颗粒,并结合软毛刷进行吹刷,从而可以避免灰尘划伤镜片,再用擦镜纸蘸取新鲜的清洁液来进行擦拭,在擦拭的过程中最好从部件的中央开始,并由内向外进行逆时针擦拭,从而将污物除去,达到清洁部件的效果。
医学显微镜德尔日常维护和管理对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完好性是非常有好处的,不仅要对其进行整体保养,要把其放在干燥阴凉、无尘无污染的地方,在使用之后还要用干净的软布擦拭干净,并定期进行图像处理系统的维护,检查各种连接插件、接口是否松动,并对数据进行及时备份。
3 体会
除此之外,检验科室还可以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医学显微镜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规定对显微镜室的环境条件规定、显微镜的使用条件、档案登记、使用操作以及维护注意事项等都在制度当中写明,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具体化的管理使得显微镜的使用寿命提高,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医学显微镜是检验医学不可缺少的精密检验仪器,检验工作人员在平时应该重视对它的规范使用及维护,只有注重对显微镜的日常保养和管理,才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它的利用率,更好的为临床检验医学提供清晰的物像和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苏文.浅谈实验室显微镜的保养与维护.中医临床研究2011,3(7):111-112.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76-01
临床医学检验环节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对临床检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质量的控制,从而确保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准确性、科学性以及可靠性。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问题与措施。
1 加强医学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在临床医学检验之前,其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在于对受检标本的基本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主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1确保受检标本相关的基本信息和实际相符合
在进行临床检验之前,应当对受检标本相关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检查项目、采集标本的方式以及时间等等。在核对的时候,必须按照基本信息的内容进行逐一核对和确认,务必保证受检标本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同时要求基本信息具备完整性和准确性,方可把受检标本的相关信息记录计算机。
1.2保护受检标本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
从采集标本到核对验收标本结束,务必对受检标本进行保护,确保受检标本不会收到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否则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产生负面的作用,因此必须对标本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之前标本采集符合相关的规定与要求。
(1)采集标本时间方面
除了紧急状况之外,进行抽血检验的时间最好是在早餐前或者进食之后的12小时后,为了保持与血液生化检验项目的参考值的检验条件的一致性,必须在空腹的时候进行抽血检验。由于病患者进食之后,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其血液中的化学成分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而水分的摄入又会对血液有所稀释。
(2)标本采集部位方面
为了减轻病患者的痛苦,在临床实践上,护士通常选择直接从原本的输液通路中、同一侧的部位血管进行血液采集,但是这样所采集的血液会因为有其他液体的摄入而有所稀释,所以,应当从不同测的部位进行血液采集,并且应当避免在静脉输液后的枕头进行血液采集。
(3)标本溶血方面
溶血会使得血清检测值明显的增高,红细胞内含量过低也会稀释血清,降低检验结果,因此如果出现溶血的情况应当重新采集血液进行检验。
(4)送检时间方面
如果血液采集过后没有立即送去检验,其会由于放置时间过长而引起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例如红细胞的钾离子会使血清中的钾升高,二氧化碳的消散会降低检验结果的值,如果血液样本受到细菌的污染或者温度的影响,还会引起更为复杂的情况。因此,血液采集完毕之后送去检验的时间应当在采集血液后的15分钟之内,与此同时,进行抽取血样、递送以及检测的时候必须要求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进行。
2 加强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在医学检验的过程中,其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对检验的设备和试剂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要求所使用的设备和试剂符合所规定的标准,最大限度的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科学性。主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下面几点:
2.1对检验设备进行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疾病种类的增加,检验设备种类越来越繁杂,功能也逐渐更为复杂。必须对临床设备加强质量的管理,从而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充分的硬性条件。加强临床检验设备的质量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重视数字化管理的完善和强化,通过计算机来对检验设备进行管理,实现设备数字化管理。其次,必须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检验设备正常运行,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和维护,并且把设备的维护情况和性能监测的结果进行记录。最后,要求检验设备必须具备国家检测部门所要求的合格证书,确保所使用的检测设备符合国检检测的标准和要求。
2.2对检验试剂进行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首先,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检验试剂进行管理。检验试剂在临床检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每年使用量比较大。通过人力进行管理,难以得到完善的管理。因此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精确度,保证检验试剂的质量,以免使用过期试剂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采用计算机对试剂进行管理,可以对库存量和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提高试剂使用的有效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次,试剂的选择应当以所使用的检验设备仪器作为参考标准。如果检验设备仪器需要使用指定的检验试剂,那么必须按照要求选择所指定的试剂进行使用,否则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3 加强医学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在临床检验完毕后,其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对检验报告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在临床检验后应当对检验报告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临床检验报告种类繁多且比较复杂,同时监测的时间不一致,存在较大的管理难度,一旦管理中存在疏忽大意的问题,会导致检验报告丢失,对患者的情绪以及治疗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耽误患者把握最佳的治疗时间。计算机在临床检验的服务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为检验服务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条件,各个科室的临床医师都可以通过设置关键词迅速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因此通过计算机来方法检验报告,不仅便于检验人员进行管理,而且还有利于医护人员以及患者进行查询。使用计算机进行检验报告管理具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检查项目的动态分析,对患者特定时间段内同一个检查项目进行动态观察,分析病情的发展,便于分析检验结果,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后的质量管理。在临床报告发放给患者之前,临床检验人员可以和之前的临床检验报告进行对比,从而确认报告单是否正确方可发放。其次,由于患者服用某些药物会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在进行检验的时候,通过计算机查询患者的药物服用记录,标记药物影响检验结果的病患者,为检验结果的解释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依据。
综上,对于医院医疗质量而言,临床医学检验占据重要的位置,临床医学检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是保障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数据。因此,必须对临床检验重要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新近的一项检验发现,马桶盖还算是比较干净的东西,世上最脏的东西是刮胡刀,其次依序为口罩、牙刷,枕头套及安全帽等。
这项检验利用ATP冷光仪进行检验,共针对人体最常接触的十项用品,如马桶盖、粉扑、刮胡刀、毛巾、牙刷、口罩、话筒、枕头套、安全帽、计算机键盘等进行细菌数检验。
结果发现男人刮胡刀的含菌数最高,为120多万,比马桶盖脏125倍;口罩的含菌数为30多万,数值是马桶盖的31倍:牙刷为25万,每刷一次牙居然就如同吞下了二十个马桶盖的细菌;人们认为最脏最臭的马桶盖,含菌数最低,仅为10万。
此次检验的刮胡刀是最简便的款式,因为_刀片常容易附着食物残渣,又因为置放于潮湿的浴室,容易附着大量细菌,加上若久未清洗,细菌自然快速孳生。
生活方式可决定患癌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方式的选择有可能决定某一人群患特定癌症的风险。一项有关乳腺癌的研究发现,女性如果选择吸烟,患乳腺癌风险更大。
这项研究为期10年,对象为大约8万名美国女性,年龄50岁至79岁之间。成果报告2日刊登于《英国医学杂志》网站。
与不吸烟女性相比,仍吸烟或已戒烟的绝经期女性患乳腺癌几率较普通女性高16%。另外,吸大量“二手烟”同样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相反,《英国医学杂志》刊登另一份报告显示,如果选择积极生活方式,适度锻炼,保持体重,可使长肠息肉几率下降,进而降低患肠道癌的风险。
”我们已知积极生活方式有助于抵抗肠癌……这次研究发现(长)肠息肉(几率)降低最可能解释这一现象,”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凯瑟琳・沃林说,“锻炼有不少好处,包括促进免疫系统,缓解肝脏炎症,降低胰岛素抵抗。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长肠息肉的风险。”
英国癌症研究会说,每天“适度”锻炼半小时和保持合理体重是降低患肠癌风险的关键。英国癌症研究会以使机体处于轻度无氧状态定义“适度”锻炼。
进行耐力锻炼可有效延缓衰老
新浪健康讯,《美国科学院院报》(简称PNAS)刊登加拿大一项新研究发现,耐力训练可能是“长生不老泉”。
加拿大安大略省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改变技术使一些实验鼠的衰老进程加速,之后对这些转基因实验鼠展开”耐力训练对衰老进程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耐力训练有助于转基因快速衰老的实验鼠遏制衰老进程。
新研究发现,连续5个月,每周“跑单车”训练三次的转基因实验鼠与正常实验鼠一样年轻。而那些不锻炼的转基因实验鼠则早早地出现了毛发变白、掉毛,不合群(”社交孤独”)和生育力下降等未老先衰症状。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医学论文就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进行推断总体,找出其共性,得出结论。因此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选择样本应具有一定数量,能反映出该事物的规律性特征,但又应注意例数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选择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少的样本例数。研究者在选择样本对象后应对其基本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疾病诊断的标准等。此外在试验中所用到的试剂、仪器的型号、规格等都应作出说明,以供读者借鉴和做出判断。选定好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其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时研究者一般遵循统计学中的“随机分配”、“设立对照”以及“均衡”、“重复”的原则。随机化原则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有对照才有比较,在进行组间比较时,应确定好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均衡性则是要使得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对照的结果让人信服。观察实验效应的指标主要有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正所谓主观指标就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调查受试者自己判断的主观感受;而客观指标则是通过仪器来检验和测量所得出的结果。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选择客观性较强、高灵敏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二、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是直接影响到论文结论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常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资料类型、试验设计的方案、样品大小、水平数、特定条件、数据分布特征以及综合分析等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当定性资料正态分布时,研究者一般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描述指标;当定性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可选用中位数及级差来表示;当定量资料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时一般选用参数法,反之则选用非参数法。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的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其特点是在均方差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检验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大样本(n≥50)采用u检验;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则用方差分析,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采用q检验;Dunnett检验则适用于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的比较。定性资料中,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分为二分类和多类反应,如治疗结果为显著和好转的人数等,该种资料可选用字检验,大样本(n≥50)时采用u检验。如:患者的治疗结果评定为痊愈、显著有效、好转、无效或死亡。该种资料可选用秩和检验或u检验。总之,不论论文中选用的是哪种统计学方法,都要计算出检验值,然后再根据统计量值来判定P值的大小,结论一般描述为“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三、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1.统计方法误用。
最常见统计方法误用是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应用秩和检验而误用卡方检验。例如:在评价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中,治疗组显著有效、有效、无效三种分型分别为15例、10例、8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1例、9例。本资料例数较少,应选用等级比较的秩和检验,而有些作者却认为只要是率的比较就可以采用字检验。研究者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应根据相应的原则,对文章研究目的、资料类型、样品大小、水平数、数据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再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
2.选用检验方法错误。
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而方差分析及q检验主要用于对多个样本均数进行比较,几种不同治疗或处理方法等的同时比较。例如:在讨论中、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时,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患者的一些指标变化。组间多重比较应用q检验,但文中作者采用的是t检验,对三组均数进行两两比较。这不仅造成了资料的利用率低,也增加了假阳性的概率,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四、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129-02
自20世纪后半叶起,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及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检验医学成为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由于检验科开展项目的增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学上的革命性变革,检验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医学检验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如何获取一份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就成为摆在我们检验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成为医学检验的核心任务,全面质量控制已经成为检验工作的重点,它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三方面。目前,检验科大多检验项目的检测中已开展了室内质量控制工作,而且室间质控工作也取得了较满意效果,使得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得扎实而有效,报告结果得“检测准确性”越来越高。使得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分析前质量管理
现在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检验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室内与室间质控体系的发展以及检验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检验在分析中人为误差越来越少,使得分析前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运输,这些过程中任一环节发生错误,都将给检验结果带来很大误差[1]。
1.1 注重与临床的联系与沟通
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检查手段,同时也增加了选择的困难,作为从事医学检验的科室应该积极主动深入临床,对即将或已开展的检验项目的实验原理、临床诊断意义及干扰实验的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因素以及对标本采集的要求、送检过程、注意事项、在什么时间选用什么检测项目等做详细讲解,帮助临床更好、更快地掌握检验新知识。同时积极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配合临床开展一些临床所需的新项目。检验人员由于对诊断实验的了解更全面、深入,在参与检验项目的选择中应发挥积极主动的指导作用。例如:诊断心肌梗死时,有心肌肌钙蛋白和磷酸肌酸激酶两项实验可供选择,在不同的病程中两项结果是不同的,肌钙蛋白在发病后12~32 h阳性率最高,磷酸肌酸激酶在发病后20~70 h阳性率最高。如果临床医师了解实验的窗口期,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就可以提高实验的阳性率,并做出准确的诊断。
1.2 标本采集及送检
因标本采集、运送涉及人员范围广,易发生错误,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从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标本采集、运送等,检验人员无法直接与患者沟通,由临床医生、护士告知患者各种化验检查前的注意事项,解答患者对检验前的准备、检验结果等各方面的疑问。即使是住院患者,也通常由护士或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留取标本。这样的流程容易造成化验前患者准备不足、标本采集不当等多种问题,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我们检验科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检验人员要经常深入临床,或通过医务科、护理部举办标本采集前注意事项及采集方法讲座,并要求临床将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要求患者给予配合,使所采集的标本尽可能少受非疾病因素的影响,保证所采标本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疾病状态;其次,认真做好不合格标本记录,定期将不合格情况汇总、反馈给临床,使临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三,做好标本签收制度,保证标本及时、准确、无误地送检[2]。有些检查对标本的采集、运送有特殊要求,需检验人员多次深入临床,耐心细致地讲解,如血糖、血脂、肌酐、尿酸的测定等,采集标本前对病人的饮食要有所限制;在进行凝血机能检测时,对抗凝剂的新鲜程度、抗凝剂与血的比例、采血过程中止血带扎的时间、采血过程、送检过程等都有严格要求;血气分析对病人采血前状态、采血过程、采血后送检时间等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痰标本的留取要求在留取前用清水漱口数次,然后用力咳出自气管的痰,盛于痰盒送检,初次就诊时应送检三份痰标本:即时痰(就诊时)、夜间痰(晚上睡觉前)、清晨痰,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以上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造成结果的误差。医护人员了解了这些特殊要求,在正确采集标本后,及时处理、尽快检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
1.3 标本接受和保存
检验科对临床送检的标本要建立严格的标本验收制度和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对标本贴签与检验申请单填写内容不一致、标本量太少不足以完成检验目的、抗凝标本出现凝固、标本容器破损标本流失或可能受到污染、溶血和脂血标本、延迟送达的标本,都应拒收。同时及时与送检科室联系,建议其重新核实或重新取样;对特殊标本或再次取样确有困难则可与临床协商进行部分内容的检验,但必须在检验报告上注名标本不合格原因,及“检验结果仅作参考”字样。对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必须对标本进行预处理或以适当方式保存,才能降低由于存放时间过长而带来的测定误差。标本保存应遵循的原则:①标本应加盖防止蒸发;②一般血液标本应尽快分离血清或血浆;③保存温度一般为4℃;④保存中应注意避光,尽量隔绝空气;⑤保存期限视标本种类及检验目的不同而定,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原则。
2 分析后质量控制
2.1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
认真仔细地对每个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审核是发出正确检验报告的重要环节。审核结果主要是对异常结果的分析取舍,例如:假性结果、酶类多相增高个别降低接近零值,往往提示酶活力过高导致酶反应底物耗尽,应检查反应进程曲线加以判断;葡萄糖、HCO3-过低,同时K+过高,往往是标本未经分离放置时间过长所致;过低值、负值的肌酐、尿酸结果,往往提示黄疸血清标本;多相分析结果过低,往往提示标本稀释或由于标本中有纤维蛋白凝块,吸样针部分堵塞加样不足所致。对上述异常结果,要认真分析复查,必要时与临床取得联系,重新采血送检。另外,对于经常检查的病人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储存和查询功能,对比前后的测试结果,对某些急诊项目,如血钾、血糖、血钙,遇到特别异常结果要与临床医师及时取得联系,以便对病人紧急处置。血液标本测定完毕,应在室温至少保留48 h,以备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有疑惑的复查核对之用,这对寻找检验结果出错原因很有好处。
2.2 重视临床医师和病人对检验结果的投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医师或病人对检验结果的投诉,对之应十分重视,对反映的质量问题要认真检查分析,首先,应检查室内质控图,观察是否存在明显的偏移和变异倾向,如果质控品测定结果在控,就应查找分析过程之外的因素。如某病区反映病人的血钾偏高,检查室内质控图无明显异常,且其他病人无此现象,仔细查找原因是该病区护士误在输钾的一侧采血所致。其次,急诊与常规测定结果不一致经常是临床医师和病人投诉的内容,为此,我们应制定急诊仪器与常规仪器的定期比较校准制度。
总之,我们要对临床医师和病人的质量投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每个投诉都可能使我们追踪到一个产生误差的因素,使我们不断完善制度,从而推动检验质量的提高。
2.3 注重与临床科室的信息沟通
与临床科室的信息沟通在分析后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无论实验室质控工作做得多好,最终仍要看是否满足了临床需要,尽管这种反馈信息有时是一质量投诉的形式出现,我们也要正确对待。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我们就应整改,消除导致结果不准确的因素,如果检验结果没有问题,则提示临床应从患者及其病情变化加以考虑。通过此类信息的相互沟通,医-检双方的服务水平都会得到不断提高,最终惠及病人,使其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从临床医师开单申请检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审核、发出报告和抱怨处理等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检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做好了,我们就能取得一份准确的检验结果,从而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信赖,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室管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