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惊厥患儿的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临床资料
32例患儿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6岁,有惊厥史者11例。患儿均为足月顺产,体质较佳。入院时体温最高达41℃,最低38.2℃。其中1岁8例,占25%,1~3岁15例,占47%;3~6岁9例,占28%。
2 护理
2.1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功能的紧张症状,由于此期大脑发育尚未完善,突然的高热刺激在脑内引起强烈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肉群发生不随意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1]。
2.2 控制惊厥发作 立即头偏向一侧,松开衣扣应用压舌板防止舌咬伤,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应用舌钳。可针刺人中、百会、涌泉等穴,必要时氧气吸入。及时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如苯巴比妥钠。
2.3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心率、呼吸的变化,应用药物降温,如复方氨林巴比妥,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如给予温水擦浴、头部冷敷、4℃冷盐水灌肠等,鼓励患儿多饮水,记录出入量,保持体液平衡,观察体温变化并纪录。热退时患儿常大量出汗,防止虚脱,应及时补充体液,并擦身更换衣服,防止着凉。
作者单位:753000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2.4 饮食护理 高热时,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消耗增加,胃肠活动及消化吸收降低,易引起消瘦,衰弱和营养不良。因此,应及时补充水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进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2.5 口腔护理 发热患儿唾液分泌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导致口腔黏膜损害、口腔感染、应做好口腔护理,多饮水。通过护理,32例患儿无口腔溃疡及霉菌感染发生。
2.6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高热惊厥而出现烦躁不安,加之对周围环境陌生,对医务人员恐惧心理,使患儿不能配合治疗。我们应为患儿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向家长解释惊厥发生的原因、紧急处理、发作时的注意事项、预后等,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使患儿安心接受治疗。
2.7 健康宣教 为避免或减少惊厥发生,患儿出现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应用退热药物。
3 体会
高热惊厥的护理主要是预防惊厥,如高热体温超过39℃时积极采取物理降温后效果不佳时,及时给予药物降温。使体温调定点下移。有惊厥史的患儿,体温超过38.5℃即给予药物降温,每半小时观察体温并记录。如体温超过39.5℃时,无惊厥的也给予镇静药物。
高热惊厥为临床儿科常见病症,多发于5个月-3岁之间,温度持续在39度以上,如不及时处理,将诱发缺氧、意识丧失等症状,危害生命健康[1]。因此,患者临床处理期间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尤为重要。对此,将抽选我院高热惊厥患者200例,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抽选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接收小儿高热惊厥200例患者作为研究成员,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100例,包括: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位于3个月-6岁阶段内,平均(8.3±0.3)个月;病程位于1-3天阶段内,平均(1.6±0.6)天;体重位于4.5-32.4kg阶段内,平均(12.3±1.3)kg;温度位于38.5-39.8度阶段内,平均(39.0±0.1)度;干预组患者100例,包括: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位于4个月-6岁阶段内,平均(9.6±0.6)个月;病程位于1-2天阶段内,平均(1.4±0.4)天;体重位于5.0-32.6kg阶段内,平均(13.7±1.7)kg;温度位于38.7-40.1度阶段内,平均(39.2±0.2)度。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进行针对性针对性临床比对(P>0.05)。
1.2临床诊断 (1)患者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疾病诊断;(2)所有高热惊厥患者均在家属同意下参与本组研究报告,且签署临床意向书。
1.3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性护理,如:惊厥控制、降温等;干预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包括:
1.3.1一般护理 (1)患者入院接收治疗后,护理人员应为其安排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确保病房温湿度适宜,按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安静;(2)患者惊厥发作期间,护理人员应嘱执行患者家属禁止喂养患者,以免误吸堵塞呼吸道[2];待患者惊厥清醒后,可适当食用流食、半流食;若患者长时间昏迷,可给予鼻饲;(3)确保患者口腔清洁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按时借助氯化钠液体清洗患者口腔,保证口腔黏膜完整性。
1.3.2心理护理 患者惊厥发作时,家属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严重者发生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家属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家属讲解惊厥处理过程和结果,促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3];叮嘱伴有抽搐症状患者家属,若在家期间一旦发现患者体温过高现象,应立即借助冷毛巾进行物理降温,并及时就医。
1.3.3惊厥护理 (1)惊厥控制。长时间的惊厥发作,会导致患者脑部缺氧,严重者危害生命健康。因此,应及时进行干预。包括:①吸氧。吸氧可有效缓解脑部缺氧现状,增加血氧饱和度,减少脑部组织损伤,可借助鼻导管进行该工作,若患者期间出现窒息现象,可实施人工呼吸;②穴位按压。惊厥期间易出现抽搐症状,所以,护理人员应按压患者相应穴位,如:人中、合谷等,以便缓解抽搐;(2)惊厥发作。①惊厥发作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准备相应抢救物品,将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若惊厥症状较为严重,可注射相应药物控制,同时给予吸氧处理,以预防临床并发症[4];②将患者头部偏向一旁,便于分泌物及时排除,并彻底清除患者口腔内残留分泌物,轻微抬起患者上颌,用来预防舌后坠;③若患者惊厥持续30分钟或以上,说明患者机体处于极度缺氧现状,这种情况极易产生脑水肿。所以,护理人员应在医生叮嘱下静脉滴注甘露醇药物,进而预防临床并发症。
1.4观察项目 (1)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相应指标,包括:患者温度变化、住院时间、抽搐时间等;(2)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标准[5]:借助医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判定患者护理满意率,总分处于90分以上为满意,总分处于75-90分范围内为一般,总分低于75分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x±s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相应指标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针对性护理前期温度指标差异性不鲜明(P>0.05),护理后差异鲜明,且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惊厥时间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对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
3讨论
【关键词】 高热惊厥;健康教育;小儿;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1]。本文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对患儿家属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使其卫生保健知识增长,保健能力及自我护理技能增强,提高患者顺从性,避免感冒和发热,最大程度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810~200906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8岁,其中6个月~1岁11例,>1~3岁6例,>3~6岁2例,6岁以上1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2]。惊厥发生在发热后4h以内6例,>4~12h 10例,>12~24h 3例,>1~3d 1例。惊厥发生时的体温:<38℃ 2例,38~39℃ 7例,>39~40℃ 1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惊厥患儿就诊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惊恐不安,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于患儿身旁。处置惊厥熟练准确,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患儿惊厥停止、家长不安情绪逐渐稳定后,应根据患儿和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及惊厥的有效救治措施。
2.2 止惊 一旦患儿出现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首选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也可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同时肌内注射鲁米那钠,用5%~10% 水合氯醛灌肠,剂量为0.5ml/kg,尽量保留1h以上,以促进药物吸收。
2.3 吸氧 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给予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当屏气时间长发绀严重时,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无法改变肺泡内PO2,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氧疗时应使用50%以下的氧浓,以防肺氧中毒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3]。呼吸恢复立即停止。
2.4 高热的护理 (1)在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要密切观察降温情况,测量体温、脉博、呼吸1次/0.5h,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皮肤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被,以防着凉。(3)口腔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舌、口腔黏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齿银炎等,因此,必须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4)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而影响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消耗,同时高热可致水分大量丧失(呼吸加快,带出更多水分,皮肤出汗增多)。因此,患儿必须补充水分和营养,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2.5 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次/d,给予生理盐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更换尿布。
2.6 出院指导 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5 ℃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百服咛、美林等降温;苯巴比妥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早期即应使用抗惊厥药,体温升至高热时,体内抗惊厥药已达到抑制惊厥的有效浓度,从而能抑制惊厥,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指导家长在患儿体温37.5℃~38℃时即应口服;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上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转贴于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高热惊厥的小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教育,并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细心护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结果 通过护理及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掌握了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家庭护理及预后等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及时抢救、良好的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减少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热惊厥;健康教育;小儿;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1]。本文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对患儿家属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使其卫生保健知识增长,保健能力及自我护理技能增强,提高患者顺从性,避免感冒和发热,最大程度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810~200906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8岁,其中6个月~1岁11例,>1~3岁6例,>3~6岁2例,6岁以上1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2]。惊厥发生在发热后4h以内6例,>4~12h 10例,>12~24h 3例,>1~3d 1例。惊厥发生时的体温:<38℃ 2例,38~39℃ 7例,>39~40℃ 1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惊厥患儿就诊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惊恐不安,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于患儿身旁。处置惊厥熟练准确,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患儿惊厥停止、家长不安情绪逐渐稳定后,应根据患儿和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及惊厥的有效救治措施。
2.2 止惊 一旦患儿出现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首选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也可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同时肌内注射鲁米那钠,用5%~10% 水合氯醛灌肠,剂量为0.5ml/kg,尽量保留1h以上,以促进药物吸收。
2.3 吸氧 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给予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当屏气时间长发绀严重时,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无法改变肺泡内PO2,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氧疗时应使用50%以下的氧浓,以防肺氧中毒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3]。呼吸恢复立即停止。
2.4 高热的护理 (1)在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要密切观察降温情况,测量体温、脉博、呼吸1次/0.5h,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皮肤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被,以防着凉。(3)口腔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舌、口腔黏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齿银炎等,因此,必须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4)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而影响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消耗,同时高热可致水分大量丧失(呼吸加快,带出更多水分,皮肤出汗增多)。因此,患儿必须补充水分和营养,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2.5 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次/d,给予生理盐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更换尿布。
2.6 出院指导 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5 ℃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百服咛、美林等降温;苯巴比妥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早期即应使用抗惊厥药,体温升至高热时,体内抗惊厥药已达到抑制惊厥的有效浓度,从而能抑制惊厥,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指导家长在患儿体温37.5℃~38℃时即应口服;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上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2.7 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婴幼儿的机体抵抗力弱,易患呼吸道感染而出现高热。(2)婴幼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加之小儿不能主诉身体不适或主诉不全,易被监护人忽视,临床上患儿就诊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且体温常迅速升高。(3)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温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婴幼儿的脑组织耗氧量大。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皮层对皮层下控制功能较弱,在高热时兴奋泛化引起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致惊厥。对于高热惊厥的预防,首先是增强小儿的抵抗力,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及避免感染和发热。体温的多变及其上升的速度影响惊厥的发生,温度上升快而高时易发生惊厥。体温超过38℃ 应立即降温,物理降温比药物降温更快、更有效。高热惊厥患儿应立即给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肠,同时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是否服用抗惊厥药物预防高热惊厥目前仍有争论,必须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权衡长期预防性服药的得失,选好适应证。
2.8 健康教育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大多数预后良好,但2%~5%[4]的患儿可发展为癫。其发生率与复发次数有关,即复发次数越多,癫的发生率越高。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有关知识,适当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物可减少复发已被证实。由于高热惊厥大部分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短,但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如果不按计划落实健康教育,难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因此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指导家长在家中备好所需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在38.5℃左右应立即口服美林等退热药;如患儿在家中或途中出现抽搐,家长不要慌张,应立即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 ,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指头用纱布或手帕包住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以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患儿日常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感冒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4B):709.
[2] 胡亚美,江裁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效果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呼吸道感染导致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表现的惊厥症状[1]。临床发病时的主要表现为发热、意识模糊、肌肉痉挛、呼吸暂停等,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抢救,会影响患儿大脑的智力发育[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8月由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的57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27)和研究组(n=30),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在1~3岁,平均年龄在(2.1±0.3)岁,上呼吸道感染时间1~5d,平均时间为(2.1±1.6)d,研究组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9例,年龄在1~4岁,平均年龄在(2.5±0.7)岁,上呼吸道感染时间1~6d,平均时间为(2.7±1.2)d,所有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面色苍白、全身肌肉强直、牙关紧闭以及不规则呼吸等,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27例患儿予以常规的临床护理,当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要及时进行抢救护理,有效的控制惊厥的发生,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研究组30例患儿予以综合性临床护理,具体如下:①风险评估:在抢救患儿的过程中要对花儿进行移动的风险评估,根据患儿的表现掌握患儿的用药情况以及如何控制惊厥,同时推断患儿出现惊厥的原因以及再次发生惊厥的可能性等,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抢救和护理政策;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脉搏、体温等临床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③降温护理: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行温水擦浴、冷敷等降温,在降温的同时,可以多给患儿喝水,防止发生寒战,定时对患儿测定温度等;④心理护理:要及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耐心回答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缓解其紧张情绪;⑤健康教育:医护人员要向患儿的家属讲解病情的相关原因,告知家属如何进行测量体温、如何使用退热药物,叮嘱患儿家属要提高患儿自身的免疫力,多带领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⑥加强防护护理:要为患儿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保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可能对患儿产生的刺激,当患儿出现惊厥症状时,不要强力按压,以免对患儿造成骨折,可以通过对患儿的四肢进行约束,必要时,可以在床边安置床栏,保证患儿的安全性;⑦准备好抢救物品:指导患儿平躺,清除患儿口腔中的分泌物,保证所有的抢救物品均经过消毒处理,可以应用;⑧出院指导:医护人员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向患儿家属讲解可能导致患儿体温升高的因素,当患儿出现哭闹、嗜睡现象时,要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一旦出现高温,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方式,即对患儿的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用酒精进行擦洗,必要时可以予以药物降温,如果出现惊厥,可以先将患儿侧卧,然后将筷子置入患儿牙间,防止咬伤舌头,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就诊[3-5]。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儿的再次出现惊厥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再次惊厥的发生率 对照组有4例患儿再次出现惊厥,发生率为15%,研究组无患儿再次出现惊厥,发生率为0%,组间比较,χ2=4.780,P
2.2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在治疗中,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脱水,2例患儿出现湿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研究组有1例患儿出现脱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组间比较,χ2=4.707,P
2.3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 对照组中患儿的退热时间为(3.16±1.03)d,平均住院时间为(6.78±1.06)d,研究组中患儿的退热时间为(1.12±0.04)d,平均住院时间为(3.49±0.68)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并发症,如果未及时进行处理,会引发窒息、严重的患儿会出现惊厥甚至癫痫[6-7]。当惊厥程度为良性时,不会出现后遗症,但是当患儿出现反复的高温并表现为惊厥症状时,可能对患儿的脑神经功能造成损伤,易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对患儿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做好抢救准备,降温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减少高热惊厥的再次发生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于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高热,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中耳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及时予以抢救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高热惊厥具有重要的意义[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再次出现惊厥发生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研究组(P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再次惊厥的发生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莫静金,陆月仪.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急救及临床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2002-2003.
[2]张玉芹.小儿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369-369,370.
[3]陈炜.小儿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800-801.
[4]包丽蓉.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抢救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300-3301.
[5]周春红,张晓蕊.小儿呼吸道感染引发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90-91.
[6]王桂玲,李明吾,吴蕙,等.血清免疫球蛋白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06):555-556.
[7]张旭光,卢仕仰,黄从付,等.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2368例病原学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06):543-544.
[8]刘小乖,李亚绒,孙欣荣,等.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961例病毒检测与临床特点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09):1132-1134.
[关键词] 小儿急性高热惊厥;原发疾病;降温护理;高热惊厥护理;综合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1-0070-04
Observation on cause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effect of 223 children with acute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MAO Junf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uji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Zhuji 311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main causes and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acute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To make children get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Methods A total of 223 and 150 children with acute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were respectively set as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ared with the same conventional nursing, hypothermia care and febrile convulsion care, treatment group was also car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care for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guidance. The primary disease, seizure frequency, rate of fever and antifebrile time were observe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for family members of children. Results The 223 children with the most primary disease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125 cases, accounting for 56.0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revalence of other primary diseases (P<0.05).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the same fever rate of 100%. Average defervescence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27.4±7.5) min, and attack frequency of febrile convulsion was(4.2±2.1) times, were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796, 2.981, P<0.05). In follow-up period 23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19 cases in control group appeared symptoms of epilepsy,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s of epilepsy(χ2=1.023, P>0.05).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208/223); whil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control group was 74.7%(112/150);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χ2=5.271, P<0.05). Conclusion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s the most main primary disease of children with acute febrile convul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assist drug treatment, make body temperature of child returned to normal as soon as possible, effectively control febrile convulsion, and obtain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Pediatric acute febrile convulsion; Primary disease; Hypothermia care; Febrile convulsion car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小儿的免疫机能不完善,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加之皮肤汗腺的发育不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易出现发热症状[1, 2]。如果小儿持续高热,体温过高,则易继发一些并发症,小儿高热惊厥(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IFC)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 4]。高热惊厥为小儿单纯由发热而引起的惊厥,也是婴幼儿惊厥的最常见诱因[5, 6]。高热惊厥小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难以预料病情的进展,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危及小儿的生命安全。有关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发作情况、复发危险因素和如何预防复发,是临床儿内科医师与患儿家属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惊厥发作时及时给予适宜的救治和护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寻找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主要病因和有效护理方法,使患儿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我科对高热惊厥患儿223例进行综合护理,有效配合临床救治并及时控制患儿的症状,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急性高热惊厥患儿223例,其中男139例,女84例;年龄1个月~9岁,平均 (3.3±1.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拟定的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断标准[7],腋下温度38.5℃~40.3℃。根据小儿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simple febrile convulsion,SFC)165例和复杂性高热惊厥(complex febrile convulsion,CFC)58例。223例患儿中43例曾行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59例电解质水平均正常;86例患儿在退热7~10 d后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79例,异常5例;29 例患儿行头颅CT 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将以上223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急性高热惊厥患儿1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性别比、腋下温度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高热患儿常常会出现多汗、口干、嗜睡等症状。因此应注意患儿的皮肤护理,擦拭身上汗液,及时更换潮湿的内衣裤,预防因为汗液蒸发而导致受凉引起病情恶化;注意口腔护理,可用棉签沾取适量生理盐水擦拭嘴唇和口腔,去除其口腔分泌物;对于嗜睡患儿,应注意适时改变其和睡姿,按摩其臀部与背部以保证充分的血液循环。高热时机体水分消耗比正常人多,因此应让患儿多饮水,并静脉滴注足量的生理盐水补充电解质和水分,保持机体的水盐平衡。高热时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速度也同时加快,且消化机能受到一定影响,应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以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为主,从而补充分解代谢的消耗损失并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急性高热发病急、病情危重,应及时给予吸氧,迅速改善其脑组织与全身组织的供氧状况,但吸氧流量不宜过高。及时开通静脉通道,以便补充血液循环容量。注意加强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防护,患儿抽搐发作时应防止其碰伤与坠床,可在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在患儿的上、下牙齿间置入牙垫,以防口唇、舌咬伤。遵医嘱迅速准确地给予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改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1.2.2 降温护理 当高热患儿体温高于39℃时应行头部物理降温,而体温高于39.5℃时则应进行全身性物理降温[8]。物理降温的方法主要有:①保持合适的室温。患儿的治疗室应保持安静,18℃~24℃为较佳的温度,并保持通风换气。②额部降温。采用纱布、洁净毛巾润湿后置患儿额头,或者使用物理降温贴贴于患儿额部。③必要时可用润湿的毛巾被包裹患儿的躯干,但包裹时间不应过长,注意不让患儿受凉。④乙醇溶液擦拭。乙醇浓度宜用30%~50%,以40℃~45℃ 为宜,将乙醇溶液湿润小毛巾,擦拭四肢、颈部、手心、腋窝与腹股沟处等部位,尤其是血管丰富的部位,更有利于散热[9]。⑤温水浴。保持水浴的温度比体温略低,水浴时间宜短,护士操作时动作应迅速,温水浴仅适用于温度较高的夏季或春秋季节。
1.2.3 高热惊厥护理 患儿高热时精神状态仍然和正常体温时相当,而部分患儿额头、腋窝等部位温度较高,手足发冷,后者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症状。对于高热症状较重的患儿或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加强护理巡视,最好有专人进行护理。护士站应常备开口器、压舌板等急救物品,并备有抗惊厥抢救药物,随时准备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对于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应立即取平卧位,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去枕,解开衣服,患儿头部偏向任意一侧,去除其口腔分泌物以防阻塞气道而出现窒息的危险[10]。在患儿的上下唇间放置压舌板以防惊厥时咬破唇舌。根据医嘱给予抗惊厥药物地西泮注射液,慢速静脉注射,剂量为(0.3~0.5)mg/kg,其起效迅速,但作用时间较短,严重惊厥者可重复静注。持续惊厥者两次注射地西泮注射液的间隔时间应大于15 min,1 d中可注射不超过4次,也可保留灌肠或静脉滴注保持药物作用[11]。
1.2.4 心理护理 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易引起患儿家属的恐慌、烦躁、焦虑心理,易产生情绪波动,而年龄稍大的儿童也会产生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的不良心理。为减轻和避免患儿及其家属的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向家属、患儿宣讲惊厥症状是由于持续高热造成的,通常发病于高热开始的24 h内,向家属介绍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通过介绍护理知识消除家属对疾病的盲目恐惧和焦虑。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一起劝导患儿,减轻其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5 针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指导 主要指导患儿家属学会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以及识别患儿体温升高的早期临床表现与体征,如:寒颤、精神不振、呼吸加快、肢体发凉等。告知初发高热惊厥患儿的家属该疾病往往不会对患儿的大脑造成显著损伤,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出院后无需预防用药,但应注意观察复况,一旦再次出现高热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指导患儿家属在家里常备非甾体解热药和物理降温退热贴,以便第一时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患儿体温控制于不超过38℃。此外,也要提醒患儿家属如果高热惊厥反复发作也可能损伤患儿的大脑,并影响其智力与学习。
1.3 调查方法
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护理、降温护理和高热惊厥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和针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指导。统计不同年龄阶段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发疾病,了解导致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记录所有患儿的惊厥发作次数、退热时间并评价护理效果,患儿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在护理结束后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表的选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的总体两次重测相关系数r=0.793,总体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0.871,KMO值为0.756,Bartlett’s球形假设检验(χ2=1689.354,P<0.05),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发疾病
观察组223例患儿的原发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共125例,占56.05%,明显高于其他原发疾病导致的患病(P<0.05)。
2.2 治疗和护理效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与护理后,腋温均降至37.2℃之下,退热率均为100%。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96、2.981,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均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1±1.7)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23例患儿、对照组19例患儿出现癫痫症状,转为癫痫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3,P>0.05)。
2.3 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通过对患儿家属的问卷调查,观察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3.3%(208/223);对照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4.7 %(112/150)。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1,P<0.05)。
3 讨论
小儿的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差,同时其体温调节中枢亦未发育完全,体温调节功能有限,所以小儿的发热率显著高于成人。小儿高热惊厥长期反复发作可进一步造成小儿癫痫,尤其是发育迟缓者、高热惊厥时存在显著的神经系统异常者以及直系亲属中存在癫痫家族史者[12]。除了药物治疗外,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高热惊厥患儿症状的重要手段。护理措施可通过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途径有效降低患儿的体温,必要时采用吸氧措施可迅速改善患儿的脑部供氧状况,从而有利于保障全身的代谢平衡,最大程度地减少高热惊厥对患儿神经系统的损害[13]。通过治疗与护理手段尽快降低患儿的体温和减少惊厥发作次数是主要救治要点[14]。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223例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仅为(27.4±7.5)min,高热惊厥发作的次数为(4.2±2.1)次。可见,综合护理措施可辅助药物治疗,使患儿体温尽快恢复正常并减少高热惊厥的发作次数。
对于高热患儿应首选物理降温方法,以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一般将体温降到38℃之下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惊厥[8]。但当物理降温效果欠佳时,可给予非甾体解热抗炎药物进行降温。在药物退热的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每隔1~2 h测量1次高热患儿的体温,同时需观察是否出现易激惹的现象。在用药30 min后再次测试患儿的体温,观察是否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四肢厥冷和面色苍白等现象,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应及时处理。因患儿的退热不应过分追求快速降低体温,应注意保持体温稳定,由高热到低热逐步降温。
治疗后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23例、对照组19例出现癫痫症状。文献报道反复发作的小儿高热惊厥可使患儿患癫痫的概率提高[15-17]。所以,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告知患儿监护人反复持续的惊厥的危害性,如果惊厥反复发作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损伤其神经系统,甚至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当儿童出现高热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但也无需惊慌,高热惊厥是由于体温过高而造成的,因此有效恢复正常体温即可控制惊厥症状,高热惊厥患儿经过有效治疗护理后均会较快恢复正常,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症状,只要措施得当,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儿家长观察小儿的体温变化和发热的早期表现与体征,家中应常备体温计。在鼓励家长及时诊治的同时,还应建议其在家里常备小儿退热药和物理降温贴等,及早用药也有利于控制体温并预防高热惊厥[18-20]。此外,应告知首次高热惊厥发作患儿的家长初发高热惊厥一般不会损伤大脑而引发癫痫,治疗结束后无需预防用药,但应密切观察患儿,如果再次出现高热症状时应及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