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第1篇

在生活中,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做法往往都很矛盾,一方面在要求孩子对待生活中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却又害怕孩子能力有限,不能很好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为避免麻烦,就直接帮助孩子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只要孩子遇到问题,不是喊爸爸就是喊妈妈帮忙,而父母也总是乐于去“帮助”孩子。殊不知,父母的这种行为让孩子意识到,只要自己一开口,立即可以获得现成的结果,于是他们慢慢地就养成惰性,遇事不思考,有困难就找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惰性会逐渐延伸到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其他方面,从而导致她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来越差,进而影响她们一生的发展。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受发展水平的限制,她们凡事都比较依赖父母,尤其是母亲。当遇到问题时,她们会习惯性地向母亲寻求帮助,所以像“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这个怎么办”“妈妈,帮帮我”这种话,在生活中很常见。

当面对这种情况时,父母对待孩子的请求要有耐心,克制住脱口而出的冲动,不要急于告诉孩子正确答案或直接帮助其解决问题,而应该通过语言、眼神或动作的暗示给孩子提供一些线索,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尽量给孩子留下探索与讨论的空间,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鼓励孩子多问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周围的新奇事物太多了。所以每看到一件新鲜事物,孩子不是问为什么这啊,就为什么那啊。有时问得家长心烦,索性对孩子的提问不给予理会。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孩子提问行为是孩子思维发展的表现,所提问题的质量更能体现孩子思维发展水平。

当孩子提问时,父母首先应对于孩子提问的行为进行表扬,肯定孩子所提问题,以便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加大胆的发问。其次才是和孩子一起解决所提出问题。另外,在生活中,父母也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让孩子在问题中学会思考。

鼓励孩子多谈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在生活中,家长应注意选取一些贴近孩子生活以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与孩子进行讨论。这些话题可以是孩子爱看的绘本上或爱听的故事中的,也可以是孩子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例如“彩虹色的花把花瓣都送出去了,到了冬天她怎么办”“为什么说大卫做的事都不可以”“小区门口摆摊的老奶奶的牙齿哪去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只要他有兴趣的事物,都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

在谈论过程中,父母应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孩子的观点及时的回应,以此鼓励孩子继续往下说。在此期间,只要孩子不犯原则性的错误,父母就不必去打断孩子的谈论。长此以往,孩子思考问题的条理性会越来越清晰,逻辑思维也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对孩子的问题最好的反应方式是与他们一起去探索。如果他想了解蜜蜂住在什么地方,便说:“让我们瞧一瞧,也许我们能看到它飞到何处去了。”对孩子的提问,父母可选择这样开头:“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它。”假如孩子回答错误,父母要有耐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再问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孩子。

温馨提示

父母需要注意给孩子留下思考的时间。孩子在开始思考问题时,常常找不到方向,这时不要告诉孩子怎样思考,而应该给时间让他去思考。

跟孩子玩思维游戏

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因多果、一物多变、一题多法等游戏来训练孩子思维能力,这对提高孩子思维的逻辑性特别有帮助。例如,父母可以通过问“小鱼在水里游,还有什么在水里游?”“什么东西变大了一点更好,什么东西变小了一点更漂亮”“让热水变冷有哪些方法”等问题,让孩子快速说出答案,以此来发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如果想要增加难度,也可以给孩子限定回答时间。在家庭中开展思维游戏,既可以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又可以加深亲子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温馨提示

父母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应注意游戏内容的趣味性及由浅入深。没有孩子不喜欢游戏的,只要父母选材适度合理,孩子很快就能融入游戏中。

引导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孩子亲身经历的东西远比父母或其他成人直接口头传授的会更加深刻。

如果孩子想知道,蛋糕是怎么做的,与其向他们描述做法,不如让孩子亲自做一次;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第2篇

一、参观考察活动的组织

为孩子组织参观考察活动,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活动目的和意义。这项参观考察活动的宗旨是什么?要求孩子达到什么样的认识目的?要思考哪些问题?怎样思考?这些问题,教师都要在活动设计中明确下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有一部分可以向孩子言说,有一部分可以让孩子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感悟,但无论怎样都要有个事前的设定,纳入活动的组织方案中。

2.明确参观考察的内容和线路。这是关于认识对象的确定问题。参观考察内容是支撑活动的担负物,线路是实现认识目的的路径。参观考察内容要尽可能精简,这既可节省时间,又可避免与目的无关的信号的干扰,扰乱或分散参观考察者的思维。精心设计参观线路,也是精简参观内容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果。

3.提供一些认识参观内容的手段和方法。孩子的生活学习经验少,在组织他们开展参观活动时,教师事前要为孩子提供一些认识事物的手段和方法,如记笔记、拍照、录音等。此外,有秩序、有礼貌地询问和请教等问题,也可事前预设,事中关注。根据参观对象和内容的不同,有些参观活动还可进行样本采集和现场操作。总的来说,认识手段,应根据不同的参观对象和类型确定,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4.要规范秩序和落实安全措施。小学生毕竟年纪小,自立、自律、自护能力较弱,在为孩子组织参观考察活动时,教师要规范秩序和落实安全措施,包括有关生活管理的措施,如食品的卫生、保健箱的配套等;要耐心细致地向孩子讲述遵守和维护有关秩序的必要性,强调同伴间相互关照的重大意义。

5.围绕本次参观考察活动设计和布置相应的学习作业。作业的设计要富有情趣,要有特色,要以活跃思维,提高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加深对参观内容的认识为目的。所设计和布置的相关作业要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点评。参观活动的作业设计要尽可能与相关的教科书内容相联系,与预期的孩子参观感受相联系,这样才有利于加深孩子在参观中得到的认识。作业的文体形式或作业载体应多样化,最好是由孩子自选自创,比如绘制一张参观对象的平面图或设计某部分内容的立体模型。

6.活动的组织者要进行活动总结,并对参观考察活动的相关资料进行建档。教师要充分认识写出相应的活动总结评价书面报告,和与此次参观活动相关的资料归档的重大意义,重视和做好参观活动的建档工作。

以上六个方面都应反映到参观考察活动方案的设计中。过去各个学校都为孩子组织过不少的参观考察活动,但认真进行活动设计,特别是从教育科学的视角进行活动设计的并不多,致使参观考察活动效果大打折扣,这值得我们反思。

二、实习和设计活动的组织

无论是围绕教材开展的实习活动,还是各种类型的设计活动,从整体上来看,都可称为“大作业”,都能大幅度提高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全面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都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平台。组织和指导孩子开展各种实习和各类设计活动,要明确该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要在评价中反映出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思维的广度、深度、品位。有相当一部分实习和设计活动项目,可以作为学习成果、劳动成果或发明成果评奖,以资鼓励。设计活动是最能体现孩子思维品位,最能实际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平台。教师除了要有计划地设计选题之外,还要鼓励孩子自己设计选题,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并使之在孩子中间产生积极的影响,营造创先争优的充满朝气活力的学习氛围。

三、辩论和演讲活动的组织

辩论会是最能体现孩子思维敏锐性和逻辑性的平台,也是最能综合地反映孩子思维能力的平台。精心设计和组织一系列专题辩论会,对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以及孩子一生的学习和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辩论会的形式,有个人与个人的辩论,有组对组的辩论;有专就某个或某几个问题进行的辩论,有自选问题相互发难的辩论,无论是哪种形式,教师都要安排裁评,制定活动规则,寓学于乐。在辩论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既要围绕开拓思维、活跃思维、培养思维、检测思维的宗旨,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阶段学习任务、知识基础,充分发挥辩论的作用。教师在辩论点评上,要着眼于思维方式运用上的正确性,概念运用和命题表达上的艺术性,答辩应对上的敏锐性,这样才会使孩子记忆深刻,对今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演讲会,也是最能培养和体现孩子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平台。虽然演讲时有事先准备好的讲稿,不一定能检测思维的敏锐性,但是演讲时所表现出来的神态、语调、姿态,以及讲稿的内容和文体结构,能较全面地体现演讲者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演讲会,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不可替代的教学项目。20世纪60年代前的小学,在高年级中组织演讲比赛,是很经常的事,但现在在小学举行这样的教学活动,却比较少了,这令人遗憾。演讲会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专题演讲,也可以自由选题演讲。但无论是一般性的演讲会还是演讲比赛,教师都应安排裁评,这既是一种激励机制,也是一种评鉴形式。没有点评和裁判,就没有学习的参照系,就起不到培养学习能力的作用。要点评和裁判,就得打分,就得全面制定评分标准,这是演讲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一项前期工作。对优秀的可资榜样和奖励的演讲,可以公开点评。对表现不是很好的演讲,教师可个别交谈点评,充分挖掘其中的亮点并加以鼓励,存在的问题则要用适当的方式向孩子阐明,既要让孩子明白问题的所在和改进方向,又要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

无论是组织同年级的辩论会、演讲会,还是分班、组开展辩论和演讲活动,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用心组织,全面点评。这项工作量大面广,但是一项不可替代的教学活动。为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广大教师要不辞劳苦,精心设计和组织这项教学活动,尽力多开展这类活动,并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家长;指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除了在学校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孩子阅读以外,家长在家中也应该给孩子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辅导。家长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课外阅读书籍,并教给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机会并调动他们积极阅读的兴趣。

一、选择健康的阅读书籍

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课外阅读书籍,这是家长首先要考虑的,因为并不是每一本书籍都适合给孩子阅读的。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学习的程度为孩子挑选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优秀书籍。例如孩子学习的是西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在课本里有《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等课文,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其实还有其他大作家也都写过给孩子们的信,比如冰心就曾经写过《寄小读者》,可以激起孩子对这方面的兴趣,转而进行阅读。又如学到《惠崇春江晓景》、《清明》等古诗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其实在唐诗里还有很多描写四季的诗歌,除了写春季以外,还有描写秋季的《山行》和描写冬季《江雪》等,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唐诗中寻找还有哪些诗歌也是用来描写四季的。

这样的课外阅读选择的都是和课本紧密相关的健康读物,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更能够让孩子有针对性地读到好作品。

二、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

除了给孩子指点如何选择课外读物以外,家长还必须指导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能够帮助孩子更快地掌握书中的内容,而不是浮光掠影、一带而过。

家长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书籍,并将书籍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复述、讲故事等方法讲给家长听,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家长还可以选择其中经典的故事,和孩子一起排演成短剧,并鼓励孩子在学校班会的时候组织小伙伴们一起表演。

除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外,家长还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可以对书中的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提出讨论,启发孩子独立阅读并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阅读了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之后,家长可以启发孩子思考里面的钟楼怪人究竟是美还是丑,进而引发孩子思索善恶美丑之间的辩证关系。

家长还可以通过指导孩子撰写读书笔记来培养孩子的归纳能力,帮助孩子养成在阅读时记录笔记的好习惯,以加强对书籍的记忆。例如在阅读《悲惨世界》等人物关系复杂的书籍时,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为书籍中的主人公画出关系图,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清书中的人物关系,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三、调动积极的阅读兴趣

对于阅读来说,激发兴趣比强迫孩子阅读的效果会更好,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例如对于那些崇拜英雄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他们讲述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如岳飞、戚继光抗击顽寇的故事,用精彩的故事片段吸引住学生,而到了关键的时候则停住不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相关的书籍来阅读。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例如在介绍《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类书籍的时候,家长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小问题,例如“灯为什么会亮”等,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自己在书中寻找答案。

四、创造随时的阅读机会

阅读的好习惯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就能够养成的,家长要让孩子养成随时随地都阅读的好习惯,那就要随时随地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例如带着孩子玩玩具飞机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有一本童话书讲的是会开飞机和坦克的舒克和贝塔的故事,问孩子想不想阅读;在动物园游玩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这些动物的身上还有很多好玩的小故事,在《动物的故事》会详细说的。通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自发阅读。

除了多鼓励孩子阅读外,家长自己也要做好榜样作用,要在家中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每天晚上都陪伴孩子安静地阅读书籍,并随时和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回答孩子的问题。

五、结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孩子养成积极阅读课外读物的好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必须要有极好的耐心,要发挥故事的魅力,用动人的故事引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在鼓励孩子阅读的同时也要辅导好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并经常和孩子讨论书籍中的问题,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并从读书中感受到亲子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邓世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体会与反思[J].新课程导学,2014,(19).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第4篇

眼看到了快倒闭的尴尬境地,商店的管理层于是出重金购买好点子。这家商店的保洁员前去献策,她说:“你们可以按我说的去做,如果成功了,再奖励我也不迟。”

这位保洁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商店门口的行人过道铺上非常漂亮的地砖,但挨着商店门口的这边比另一边要低5厘米。

商店的主管们将信将疑地按此主意把商店门口的走道改造了一番。

人行过道改造完毕的当天,因商店门口是很微小的倾斜,过往的行人不容易察觉,但走着走着就到了商店的门口。于是他们就抱着反正已经到了门口就进商店看看的想法踏进了门槛儿。顾客马上就发现原来这里的东西也很不错。

第二天,第三天……越来越多的行人因倾斜的地砖给“斜”进了这家商店。就这样,这家商店的营业额在同行中慢慢地稳居榜首。

商店在奖励那位保洁员的时候,问她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保洁员嘿嘿笑着说:“你们难道没有发现高速公路的交叉转弯处,公路都是倾斜的吗?听说,这样司机不怎么打方向盘就开了转弯车。”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谁会想到眼前这些不起眼的变化或许就成了你在社会上独领的法宝呢?乍一听这个案例会觉得非常高深,其实就源于那位保洁员平时对高速公路交叉转弯处的路面观察,并结合了自己的思考。所以说,具有一双“慧眼”是多么重要。

对孩子的教育来说,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拥有一双“慧眼”。有了一双“慧眼”,他们便能够逐步形成观察能力。而对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结构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思维能力及其它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家长们应该把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放到重要的位置,平时着力去加以培养锻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观察前,让孩子明确观察目的。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孩子出于好奇转半天,回到家里,也说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叫声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观察过程中,培养孩子学会合理的观察顺序。告诉孩子如何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指导孩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比如父母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大象时,就可边看边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回答,如大象的身体大不大?牙长在什么地方?鼻子有什么特点?鼻子是干什么的?等等。只有经过父母有意识的启发,孩子才能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 思维 激发

幼儿期是人的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孩子会天马行空的想象,会根据一个事物而联想到很多相关或无关的事物。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常常在教学活动和游戏中被孩子一些特别的想法所吸引,孩子的回答往往也会给我很多启示,引发我对孩子思维能力发展更深入的思考。通过下面一个“找不同”的游戏活动来说说我的感想和体会。

一张图片上面有这样四种食物:辣椒、胡萝卜、香蕉和番茄,要求是找出与其他三种不同类的一种食物。(参考答案是香蕉,理由是辣椒、胡萝卜和番茄同属于蔬菜类,而香蕉属于水果类。)在我们成人的思维方式下,我们会一眼就分辨出“香蕉”是不同类的,对于出题者给出的参考答案我们也不会存有异议。但在孩子们的思维模式的运作中,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多彩”的答案。

当我提出问题后,孩子们开始了认真的观察和思考。看了一会儿后,有个孩子很自信的举起了右手,我示意他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很大声的回答了“番茄”。当孩子说出“番茄”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他说的不对,但当他说出理由是辣椒、胡萝卜和香蕉都是细细的,长长的;只有番茄是圆圆的以后,我又恍然大悟,觉得这个想法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在我问其他孩子是否同意他的说法时,竟然有大部分孩子都同意他的观点。

于是我把问题又抛给了孩子们,问他们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一个孩子说是“番茄”,理由是辣椒、胡萝卜、香蕉都是甜味的,只有辣椒是辣味的。这个想法是其他孩子没想到的,也出乎我的意料,这个答案却也赢得了很多孩子的认同。接着就有孩子说出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香蕉”,并给出了“正当”的理由,而且得到了所有孩子的认同。但在这时,我已感觉这个答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觉得它不同类的理由也并不那么的绝对了。

孩子在思考问题时,最容易捕捉到的是事物的一些表面现象和特征,所以他们先从味道和形状上找出了不同类的食物。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孩子的思维是肤浅的,因为事物都是具有多重属性的,能不受局限地思考问题也是孩子的思维优势。当孩子说出某种与我们不同的主张时,我们必须加以分析,考虑它是合理的吗?如果是合理的,那就未必要与我们心中的标准答案相同。尊重孩子的思路和想法才是对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与欣赏。

到这里,我原本以为找到了正确答案,不会再有其他不同意见了。但当我问出是否还有其他想法时,有个孩子却毅然地举起了手,说出的答案是“胡萝卜”,而理由竟然是红辣椒、香蕉和番茄都是生长在地上的,只有胡萝卜是长在地下的。这个答案听起来很离谱,但听完孩子的解释后我们就能理解,这是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

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对事物理解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只从事物的外在特征和自己感官认识上分辨不同。而第三个孩子在理解这种问题时把握了一些比较本质的属性:从事物的属性上得出了正确的分类。而最后一个孩子却另辟蹊径,结合生活经验,整合已有知识,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探求出与别人不同的答案,最终也使得问题得到了解决。从感性到理性,从表面到本质,是孩子思维发展要经历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对孩子的理解做出对与不对的判断。接受不同程度思考下的答案,在争议中引导孩子迈向更深层次的思维,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通过这样的分析,既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又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升了对事物的认识。

中国有句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既要靠老师,也要靠家长。凡事都要多问问孩子为什么,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我们成人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从而促使我们用一种新鲜的视角来看待孩子和看待自己。我们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为孩子提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