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沙质土壤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仙人掌,仙人掌具有较强的耐干旱性,需水量不多。
3、沙拐枣。除此之外,还有香椿、扁豆、胡杨、杜英、景天、沙漠玫瑰、葡萄、沙柳等。
4、沙质土的特点是颗粒松散,土质很疏松,具有较强透气性和排水性,但是缺少有机质,蒸发水分的速度较快。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振动疏松;热量平衡;消除误差
中图分类号:S15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12年4月下旬,山西省气象计量所的工作人员在运城市气象局芮城县自动气象站进行现场校准时,据站上的工作人员反应,同处观测场内的浅层地温观测区,自动站与人工站温度读数有误差,且最大时相差2~3℃,怀疑自动站地温传感器有问题。
计量所的工作人员随后将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浅层地温传感器取出后进行现场校准,发现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的地温传感器读数,与标准温度表的读数差值在±0.1℃范围内,完全符合气象仪器使用规范。其结果如表1所示。
标校结果表明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地温传感器工作正常,人工站温度表也在检定使用周期范围内,并且温度表外观完好无损,没有影响使用的缺陷。那是什么原因使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浅层地温传感器的温度产生那么大的误差呢?
在分析其原因过程中无意听到站上的工作人员讲:自动气象站的地温传感器安置好后就不会有人动它,怕损坏,而人工站的地温传感器周边的土壤在一定时间内要进行松土。为了弄清楚这种情况,笔者对山西省境内的土壤结构特点及分布概况做了一些调查和了解,以便从中找到答案。
1 山西省土壤结构概况
山西省《简明农业气候区划》中对有关山西省土壤结构的种类及分布情况有较为详细的说明,全省气象台站观测场浅层地温观测区的常见土壤土质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或者是它们之间的混合土质。
三种土壤的水土保持特性不同,水的容积热容量较其他物质要大得多,各土壤层次结构对水分吸附能力存在差异。其次是土壤都是由固体成分和不定量的水与空气组成,组成的成分极不均衡,是导致热量传导与平衡特性不均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是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水分和空气运动的物理特性,如表2所示。
为了搞清楚3种土壤对温度变化的滞后性及程度,笔者分别对它们的温度传导滞后性与热量平衡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观测试验,以便观察其在外界温度变化时3种土壤内部温度变化的规律与特征。
2 测试实验
2.1测试材料
测试土壤材料标本分别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庒稼地的壤土。
2.2 测试方法和依据
将3种土壤以等体积自然沉降结构方式至大地水平面上,每一种土壤中心相同位置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温度显示器将同时显示3种土壤的温度读数,观察它们的温度与外界温度变化的滞后特性。如图1所示。
1 壤土、沙质土、黏质土在自然环境中温度读取示意图
不同性质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属性,即使热量差额相同,他们的温度变化也不相同。这是物质的热属性所决定的,由于每一种物质的温度变化1℃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等。再者物质的导热率等于该物质厚度为1cm,上下界温差为1℃时,每秒钟通过1cm2面积的热量。对于土壤,它是在大自然中的物质,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地表浅层的热量传导、温度变化不仅受垂直方向上虚实程度的影响,土壤湿度、颗粒大小与均匀程度等都会对其产生非对称性影响。
2.3 实验取证
具体做法:挖一个长120cm、宽40cm、深30cm的矩形坑,将上述3种土壤依次放入,表面水平,取3支误差接近的温度表,直接插在各种土壤的正中心地方。在一段时间内按一定时间间隔读取温度表读数,取一位小数。经过测试发现;这3种类型的土壤在同样的太阳辐射、地表环境温度、大气环境温度及湿度下,其内部的温度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表3所示。
3 诱导公式
3.1 热传导的基本公式
式中 Q——代表为热量(W);
K——为材料的热传导系数,热传导系数与比热成反比(W/M2 ·℃);
A——代表传热的面积(或是两物体的接触面积)(M2);
ΔT——代表两端的温度差(℃);
ΔL——则是两端的距离(M)。
3.2 热平衡方程
下列公式是土壤地表面热平衡的一般方程表达式:
Q=(S’+D)-Qr-E0 ±P±La±V
式中 S’+D——是太阳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收入量;
Qr——反射辐射;
E0——有效辐射;
P——白天流向土壤深处的热通量和夜间从土壤较深处流到土壤表面的热通量;
La——消耗与蒸发的热和夜间由于凝结所收入的热(a为蒸发或凝结的水汽量,L为蒸发热);
V——白天由土壤传递给邻近空气的热量和夜间自空中流来的热量。
引起土壤温度变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地表面热量收支情况,很显然,当Q为正值时土壤温度将升高;Q为负值时土壤温度则降低。比较上述3种土壤的温度传导与热量平衡特性:沙质土壤的含沙量高,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与保水性能差,但通气性能好,热量传导速度比其他两种土壤的速度要快,与地表温度平均差值为9.4℃左右。壤土次之,含沙量适中,颗粒不均匀,渗水速度平稳,保水性能较好,通气性一般,与地表温度平均差值为 10.3℃左右。黏质土最慢,含沙量小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差,热量传导率低,与地表温度平均差值为10.9℃左右。这是因为就物质固态、液态和气态而言,热量在气态中传导速度最快,固态中传导最慢而在液态中介于前两者之间。就同一种土壤而言,土质的虚实程度不同,其热量传导速度也存在差异。
4 事件验证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地处黄河沿岸,土壤成分中沙质土含量大,盐碱含量高易板结和沉积,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且保水性能差,在自然沉降与人为经常疏松的两种状态中,温度传导特性与热量平衡特性截然不同。在山西省其他台站同样也遇到过自动站与人工站浅层地温的温度读数有偏差,但是偏差幅度一般都在规范的允许范围以内,像运城市芮城县气象站的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下面就芮城县黄河沿岸沙质土为列,进行自然与夯实状态下具有针对性的测试如表4所示,以求得到验证。
基于上述测试结果表明:相同的土壤,在周围环境和外界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它的密度不同,其内部的温度传导与热量交换速度就不等;土壤间隙与颗粒结构有差异的情况下,同样的内部温度其传导速率与热交换的快慢也不一致,温度同样会出现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体现在我们气象台站,就是浅层地温观测场的自动站与人工站温度数据之间的比对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与观测场内土壤颗粒的大小及均匀程度和虚实状态有关。表5是同一埋深情况下自然与夯实间的温度读数误差值。
4个层次的水平平均温差为:5cm处2.98℃,10cm处2.13℃,15cm处1.46℃,20cm处0.95℃。在同一种土壤中,由于它的层次结构与密度的大小不同,热量传导速率就有差异,从而导致温度显示的滞后性不一致,这种滞后性体现在气象台站浅层地温观测场的现象就是自动站与人工站温度数据之间的比对偏差,这种偏差的大小反映出:与浅层地温区域各温度传感器所处环境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及均匀程度和虚实状态有关。依据表5测试结果:温度读数最小偏差为0.5℃,最大偏差3.7℃。这个现象基本符合芮城县气象站反映的情况。目前山西省有10%左右的气象台站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像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日常维护当中,注意浅层地温观测区域,自动站与人工站温度传感器间环境的一致性,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5 解决方法
表面松耙深层颤动维护:具体方法就是用耙勾把浅层地温观测场及地温传感器周边的土壤表面进行疏松,然后用金属杆插入深层作颤动疏松,目的是使整个观测场的土壤层次结构趋于相对均衡,水分流通舒畅,观测场土壤热容量平衡稳定,温度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波动幅度不会出现跃变值。
6 结论
在任何土壤温度观测的环境中,都应注意被测对象的代表性和唯一性。在气象台站观测场的维护当中,自动站与人工站的观测土壤环境的维护方式应保持一致和同步,使探测环境气象要素趋势相对均衡,把握这一细节的操作方法,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
参考文献
[1] 山西省气象局.简明农业气候区划[M].山西省农业区划委员会,1980.
[2] 邬平生.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出版,1979:160-171.
[3] 罗汉民,吴诗敦,谭克光.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25-45.
1、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总体上有三种方法,分别是脱盆分株法、内切法和捂老头法。首先在分株前要少浇水,选取粗壮的茎,保证有5个连结一起的假球茎,栽培的花盆要先铺碎瓦片,填充疏松的沙质土壤,保证土的通透性,分株完成后浇透水,保证土壤湿润,半月即可成活。
2、播种繁殖:播种繁殖对于播种条件要求极高,因为兰花的种子发芽率极低,主要是因为兰花种子内部只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成活率较低。而兰花种皮不易吸收水分,导致播种繁殖发芽率低。
3、组培繁殖:组培繁殖一般在大规模生产上使用,它具有成活率高,且繁殖成本底的特点。是利用兰花新芽放到培养营养液中快速繁殖,一周后生出根系来便可移栽到水中培育。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马铃薯;播种;培土;施肥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1 选地整地
马铃薯适宜在沙质土壤中生长,所以在选地时,要选择沙质土壤为主的地块,尽量不要选择土壤粘重的地块。地势要平坦、排水性要好。选好地块后,要先进行翻地,把土壤中的大块弄碎,然后再进行耙平。在翻地的同时要重施农家肥,因为马铃薯的生长前期和中期对养分的需要较大,充足的底肥能保证生长的营养供应。农家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对于马铃薯的生长十分有利,但在施用时要注意充分腐熟后再施用,施用时,可以混合一些复合肥。每667m2施农家肥2500~3000kg,磷肥50kg,钾肥15kg(或草木灰100~200kg)。
2 品种选择
品种的好坏,决定着产量的高低。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选择品种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脱毒马铃薯是首选。要选择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抗旱涝、适且当地气候特征及土质情况的品种。适宜性是很重要的一个选择指标,并不是最好的就要选择,一定要考虑到适种特点。
3 适时播种
3.1 种薯处理
优良的品种加上高质量的脱毒种薯,是马铃薯高产的主要原因。在种薯选择上,要选择脱毒种薯,因为脱毒种薯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增产效果明显、出苗早、植株健壮等。种薯选定后,为了防止种薯带有病菌,在播前要用福尔马林或硫酸铜溶液进行浸泡,达到消毒的作用,防止细菌的传染而致病。
3.2 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来决定,外界温度稳定在5℃时,就可以播种。春天种植,一般在晚霜的前1个月左右便可。如果是大面种商品生产,则宜早播,这样可以提前上市,在价格上体现优势。
3.3 播种密度和深度
马铃薯可以整薯播种也可以切块进行。如果种薯过大,则要进行切块,一般每667m2株数控制在3500株左右,窝距在23~27cm为宜。种薯大的小最好在25g左右,不要大于25g。如果是切块,也要切成25g左右大小的。播种深度在12cm为宜,不要过深,也不要过浅。适宜的深度可以有效防止冻伤或晒伤,利于成长,提高品质。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培土
马铃薯在生长期间,适当地进行中耕培土和清除杂草是非常必要的。杂草在养分、水分、光照等方面都会与植株产生竞争,及时去除,有利于为植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马铃薯是块根植物,要提高产量,必需创造利于其根部生长的条件。中耕培土不仅能去除杂草,还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改善物理性状,保水保墒。所以,要适时进行中耕,一般要进行2次,4月中下旬、5月~6月上旬各进行1次。前期中耕可以促进发芽,中后期中耕利于块茎膨大,增加产量。
4.2 合理追肥
肥料是植株生长的养分来源。马铃薯生长速度很快,对养分的需要求量也大,除了底肥的充足供应外,还要注意合理科学施肥以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和根系的发育,增加块根的膨大,提高产量。生长期可追2次肥,第1次以氮肥为主,每667m2施尿素10kg,也可每667m2施25担左右人粪尿,每担兑尿素100g浇施。第2次以磷、钾肥为主,每667m2施磷肥20~25kg,钾肥5~10kg。
4.3 适当浇水
马铃薯的生长需水量较大,供水不能间断,特别是在块茎形成和块茎增长阶段,要连续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但马铃薯生育后期又要防涝,因雨涝或湿度过大会造成块茎不耐贮藏或腐烂。因此,生产中要掌握均匀而充足的供给水分,使土壤耕作层始终保持湿润状态。灌水方式要小水勤灌,每次灌水不漫过垄顶。结合墒情,在齐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薯块迅速膨大期各浇水1次。在收获前1周左右要停止灌溉,以确保收获的块茎周皮充分老化,以利贮藏。
4.4 打花及疏枝
由于马铃薯的分枝能力很强,在植株过密或氮肥过多的情况下,对地下的块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不利于块根的膨大,所以要适当控制分枝的密度,及时进行疏枝,把病枝、弱枝去掉,保留粗壮的植株,增加光照、通风,同时也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开花期,要把花蕾及时去掉,减少植株的养分消耗,促使养分供应根部,使块茎膨大。
4.5 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病虫害较多,在管理期间,要密切关注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有晚疫病、病毒病、块茎蛾、蚜虫、菜青虫、潜叶蝇、霜霉病、菌核病等。防治时要采用综合的方式,比如在品种选用、药剂使用、水肥供应等方面,协调配合进行防治。移栽后20d左右,每667m2用尿素15~20kg兑清粪水淋施;在蕾苔期,每667m2施尿素10~15kg,氯化钾5~10kg,用移栽器打孔穴施;在初花期和盛花期,每667m2各用0.5~1kg尿素、0.15~0.2kg磷酸二氢钾、0.15~0.2kg硼砂对水45~60kg进行叶面喷施。用药时,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5 适时收获
中国葡萄酒:您可以简要介绍下玛格丽特河产区的特点吗?西澳产区与澳大利亚其他著名产区有什么不同?
Paul Easden:玛格丽特河是一个年轻的产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6个酒庄,其中包括 Clairault。这里气候凉爽,适合酿造优雅的葡萄酒,与澳大利亚其他气候更加温暖的产区相比,玛格丽特河出产的葡萄酒拥有精致典雅的口味。有一些品种,如赤霞珠、美乐、霞多丽、长相思、赛美蓉,表现卓越,这个地区的酿酒哲学就是汲取“自然的美好”。虽然玛格丽特河的产量很小,仅占澳大利亚葡萄酒总产量的2%,但是质量很高,它的优质酒占全澳洲优质酒产量的20%。
中国葡萄酒:为什么说这个产区是波尔多在澳洲的映射?
Paul Easden:首先,在纬度位置上我们与波尔多对应,有来自海岸线凉爽湿润的海风,海拔高度也相同,组成了气候、温度、日照、降雨等等这些类似于波尔多的“风土条件”;还有我们的酿造手法,比如压榨方法,我们非常轻柔而非挤压式地榨取葡萄汁以获取精致的口感。另外,葡萄品种大部分相同。但另一方面,这里的土壤质地与波尔多有很大不同,波尔多大部分是石灰质土壤,而这里是沙质土壤,所以在口味上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当然,这里也有一些酒庄种植西拉、桑娇维塞(Sangiovese),但相对而言还是以波尔多风格的葡萄酒表现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