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诊断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诊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红臀的护理诊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诊断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诊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红臀 白凡士林 暴露法 护臀膏 爽身粉

[中图分类号] R72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91-01

新生儿臀红是由于被大小便浸湿的尿布未及时更换,[1]尿中尿素被粪便中的细菌分解而产生氨, 再加上新生儿皮肤娇嫩,皮肤的表皮角质层及颗粒层很薄,细胞间相互联系不紧,角质层易脱落,表皮突和真皮均较扁平,易受损伤,所以受大小便刺激后易发生臀红,刺激皮肤使其发炎,也称尿布皮炎、尿布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多发的皮肤损害性疾病,[2]主要表现为周围、臀部、会阴皮肤发红,有散在的斑丘疹和疱疹,可发生皮肤糜烂和渗液,严重者可蔓延至男婴的阴囊、女婴的大、、腰骶部及尿道口等处,易继发感染, 给婴儿带来痛苦。如不及时治疗,将进一步出现疼痛,严重者还会造成溃疡,甚至继发细菌、真菌感染,甚至可导致败血症,其治疗护理较为棘手,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臀红患儿尽早治愈,是新生儿护理工作中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筛选出有效、方便和实用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通过临床验证,应用新方法白凡士林涂抹新生儿臀红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产科将对2010年1月-12月选择住院的臀红患儿进行不同治疗方法效果观察,其中白凡士林涂抹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产科住院的符合尿布疹臀红诊断标准的患儿124例,全部病例都有臀红的典型表现,同时侵犯臀部会阴处、周围、大腿根部两侧等多个部位,其中皮肤发红的100例,丘疹20例,皮肤发生糜烂、溃疡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婴40例,女婴22例,年龄出生3天-生后一周之内;对照组62例,其中男婴38例,女婴24例,年龄出生3天-生后一周之内,两组年龄、性别、表现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3]臀红又称尿布疹,诊断标准,皮肤发红,继而出现红斑、丘疹,较重时发生糜烂、溃疡,多发生在兜尿布的臀部,故俗称臀红。

1.3 排除标准 严重感染出现菌血症、败血症,危及婴儿生命,不属于本研究范围。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定时更换尿布湿,先用湿纸巾擦拭臀部,治疗组采用棉签涂抹白凡士林,只要更换尿布湿时就涂抹,涂的量越多越好,不受涂抹次数限制。而对照组涂抹护臀膏,不严重的给予爽身粉,有时暴漏疗法,每日3次,疗程都是3-5天。

1.5 疗效标准 显效:3天后皮肤不红了,红疹消失了,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了。有效:3天后皮肤稍红,但红诊基本消退了,皮肤颜色未达到正常范围。无效:各项指标达不到以上标准者。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7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2 讨论 婴幼儿尿布皮炎俗称(臀红)发生率较高的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纸尿裤使用已比较普及。本次研究显示75.3%家长给小儿使用纸尿裤,由于许多家长缺乏正确选择和使用纸尿裤的知识,导致小儿局部皮肤潮湿刺激物增多,增加了发生尿布皮炎的危险因素。

白凡士林是石油油成份,[4]它的化学惰性使得它对任何类型的皮肤都没有刺激作用,经深度精制而得的无色、无臭、无荧光透明的油状液体,不含任何添加剂、水分和机械杂质,不溶于水,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安全性、稳定性和光安定性。它不亲水,涂抹在皮肤上能构成一层断绝,使皮肤与尿液隔开,使伤口部位的皮肤组织保持最佳状态,加速了皮肤自身的修复能力。另外,凡士林并没有杀菌能力,它只不过阻挡了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和皮肤接触,从而降低了感染的可能性。

我院产科采用白凡士林治疗新生儿臀红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白凡士林治疗新生儿臀红依据它的物理特性能有效地杜绝炎症的发生,控制臀红的发展,并能加快红肿的消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明显缓解症状,缩短疗程,促进疮面愈合,减轻患儿痛苦,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冯丽琪,江喻茵,李子薇等.影响新生儿红臀发生因素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3-4.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诊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产后访视;健康检查;咨询指导;有效保障

产褥期是妇女一生中一段特殊的生理时期,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都属于脆弱或高危人群,存在各种健康问题,应引起妇幼保健人员的高度重视[1]。所以优质的产后访视能够帮助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及时发现影响新生儿健康的因素并加以干预。同时也是社区卫生机构做好围产期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国际组织提出“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为了做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定期产后上门访视的服务,及时发现了产褥期出现的影响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因素,做出了有效的干预措施。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母婴的患病率,取得了良好的可行性的效果。现做出如下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分娩的我社区698例产妇及700例新生儿(2例双胎),进行规范化产后访视服务3次。孕周33-42周,阴道分娩436例,剖宫产262例,其中高危妊娠占14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030-4900g,新生儿满月增磅体重 400―2460g。

1.2 方法 参加家访工作人员分别在产妇分娩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左右至产妇家中 对产妇和新生儿行健康检查。对产妇和婴儿的身体状况、精神心理状况列出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和技术指导并记录在围产保健手册。

1.3 内容 (1)母亲:如一般情况饮食、睡眠、大小便、体温、血压,有无皲裂、有无红肿情况、子宫复旧情况、阴道恶露有无异常,腹部或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并对产妇营养、个人卫生、心理、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问题进行健康指导。发现母乳喂养困难、便秘、痔疮、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不良、妊娠合并症未治愈等问题及时治疗,有产后抑郁症倾向者做好心理指导,严重者建议住院诊治。(2)新生儿:初次家访时对新生儿应进行仔细的全身检查,包括婴儿反应、心肺情况、黄疸情况。排查皮肤有无皮疹,头部有无血肿,脐部有无感染等,并做相应的处理。了解分娩情况,出生体重等,做好访视记录,如有体温不升、呛奶、口周青紫、严重黄疸等情况要及时送往妇幼保健院诊治,复访一般在生后14天,主要测量体重,了解生理性体重下降及母乳喂养情况,观察黄疸消退及脐带脱落情况,解决新生儿喂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三访在生后28天,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价其健康状况后,督促家长及时建立“0~6”岁婴儿健康检查账册加入婴幼儿系统管理。(3)在产后访视结束的同时,告诉家长新生儿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并嘱咐产妇42天前往体检。

2 结果

优质的产后访视及时发现了影响母婴健康的各种问题,通过正确的指导能有效阻止不良因素的进一步发展,保证了母婴的健康。 通过产后访视发现存在问题有母乳喂养问题,乳汁分泌不足15例,通过饮食调整、喂养指导后,均成功进行纯母乳喂养。乳腺炎10例,腹部切口感染4例,会阴切口感染8例,胎膜残留导致出血5例,子宫复旧不良9例,便秘12例,新生儿黄疸住院19例、肺炎12例、红臀10例、新生儿腹泻2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2例、新生儿口腔溃疡1例,及脐带延迟脱落等均得到了及时的诊治和指导。

3 干预措施

3.1 母乳分泌不足的指导:首先指导产妇哺乳的正确姿势,其次找出导致母乳分泌不足的原因,例如产妇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汤类进食过少,受到某些心身因素影响:如伤口疼痛、疲乏、睡眠缺少、情绪低落等。如果产妇有凹陷,应尽量手法纠正,保证婴儿吸吮,实在无法顺利含接的,再通过使用吸奶器取奶。产妇还应注意饮食调整,可多吃骨头汤、鲫鱼豆腐汤、黄豆猪蹄汤、多饮水和奶类等催乳。多摄取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保证营养的供给。同时还应调节好精神状态,保持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睡眠,坚持母乳喂养通过婴儿的吸吮不断的促进乳汁分泌。必要时服用中药调理,如白通草6克,王不留行10克,当归10―15克,煎服。

3.2 乳腺炎的指导:某些产妇因凹陷,发育较小妨碍了哺乳;或乳汁量多,产妇没有及时排空内剩余的乳汁;又或乳腺导管不通等原因导致乳汁淤积,在此基础上细菌通过破损的入侵导致了乳腺炎的发作。所以乳腺炎重在预防,要避免乳汁淤积,防止破损,如有皲裂及时涂抹红霉素软膏,哺乳前洗净。平时哺乳前洗手,清洁,不要让婴儿含着睡觉。如感到有疼痛的肿块,局部皮肤潮红要增加哺乳次数,先喂胀痛侧的,再喂对侧,两侧交替哺乳并学会手法挤奶,每次尽量排空没有喂完的乳汁,喂完奶后挤一滴乳汁涂抹。局部可用热毛巾热敷并按摩,每次30分钟,每天3次。但如果无效伴发热的时候,应及时去医院使用青霉素抗炎治疗。或可寻求中药治疗,疗效也可。

3.3 会阴切口感染的指导:产妇应加强营养,注意多休息,增强抵抗力。尽量向伤口对侧卧位,嘱产妇尽早离床适当活动。坚持母乳喂养,通过婴儿吸吮促进子宫的收缩,减少恶露量对切口的刺激。多吃水果,粗纤维的蔬菜,每天喝一杯蜂蜜水,保持大便通畅。如便秘可使用开塞露帮助通便,大小便后均应及时清洗会阴,保持切口清洁干躁,以免切口感染。必要时每天用高锰酸钾坐浴20分钟共一周。

3.4 新生儿黄疸的指导: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家访时详细询问本次妊娠的胎次、父母双方血型、输血史、分娩史、喂养的方式、二便颜色等情况,了解黄疸发生的情况警惕发生病理性黄疸。若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较重,进展较快,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4周,或进行性加重,退而又现,四肢皮肤及手心、足心色黄,均应慎重对待,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建议其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3.5 新生儿红臀的指导:新生儿消化道功能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大便次数增多,而新生儿的皮肤比较柔嫩,若尿布不勤换,臀部皮肤在长时间闷热,潮湿环境中受到尿液和粪便的刺激就易导致红臀。所以保持皮肤干爽清洁是预防的关键。要选用优质尿片、纯棉尿布,勤于更换。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洁臀部,并在空气中暴露,使皮肤自然干燥。如发生轻度红臀,洗净臀部后涂上薄薄一层煮沸后置凉的植物油。也可涂抹氧化锌糊剂或鞣酸软膏护臀,切忌用肥皂水清洗刺激皮肤。

我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三章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产后一月内要定期进行上门访视。对参加访视的工作人员要求具备完善的妇幼保健知识和专业技能,善于沟通,并能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产后上门访视遇到的产妇和新生儿健康问题进行咨询并提供有效地指导,既能让某些疾病防患于未然,也降低了母婴发病率,同时也提高了母乳喂养率[2],真正做到了母婴保健工作的切实维护,有效保障了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这一弱势人群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诊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观察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22-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因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足月儿>205.2umol/L,早产儿>256.5umol/L),以皮肤及巩膜黄染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以内,如治疗护理不及时,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而导致残疾或死亡[1]。因此积极规范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落实好护理措施,对改善患儿预后极为重要。本研究以我院儿科新生儿室于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并比较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均为我院儿科新生儿室于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4h至28d,平均(7.7±2.3)d,早产3例,足月37例,顺产29例,剖宫产11例,血清总胆红素206-468umol/L;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h至29d,平均(7.8±3.1)d,早产2例,足月38例,顺产30例,剖宫产10例,血清总胆红素213-475umol/L。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分娩时间、分娩方式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密切观察病情 患儿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准确记录患儿首次排便时间,观察患儿小便颜色、性质、量以及皮肤黄疸消退时间,有无出汗及皮疹,若发现患儿伴有腹痛、腹泻、呕吐及精神异常时,应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寻找原因并对症处理,每日使用经皮测黄疸仪测量胆红素2次。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55umol/L时,需使用光疗箱照射治疗,应24小时专人护理,注意保护患儿眼睛及会阴,密切观察眼罩及尿布的松紧度。每2小时为患儿更换,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吸吮力、哭声及肌张力有无变化,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2.2 合理母乳喂养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母乳喂养的次数及质量密切相关,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患儿母亲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正确、按需哺乳,每24h哺乳8-12次为宜,及时有效的哺乳有利于乳汁分泌,增加患儿母乳摄入量,有利于患儿建立肠道正常菌群。患儿通过吸吮反射可使肠蠕动间接增强,可加速胎便的排出,胆红素排出增多,胆红素重吸收减少,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2]。必须采取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患儿,应及时添加配方奶,补充足够营养及水分。由于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增加,进行光照治疗时应配合静脉输液补充水分。

1.2.3 注意保暖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加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较健康新生儿反应低下,摄乳少,精神差,体温偏低甚至不升,因此注意保暖尤其重要,宜采取暖箱保暖,采取蓝光照射时,光疗箱箱温维持在32℃-34℃,湿度维持在55%-65%为宜,使患儿体温维持在36.5℃-37℃。

1.2.4 加强皮肤护理 高胆红素血症易引起皮肤瘙痒,尤其光疗时可使氨类物质分解增加,进一步刺激患儿皮肤,湿尿布包裹臀部易发生新生儿红臀,因此应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1次,勤更换尿布,臀部应涂氧化锌软膏,预防红臀发生。

1.2.5 促进胎便排出 ①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抚触可增加新生儿活动量,有利于促进肠蠕动,尤其进行背部抚触时,可兴奋患儿脊髓排便中枢,加速胎便排出,从而降低胆红素的重吸收[3],可每日进行抚触1次,每次10-15min。②灌肠:使用注射器抽取开塞露5ml+生理盐水5ml,连接去掉针头的输液头皮针进行灌肠,每日1次,连续3d。③腹部按摩:以食中指三指轻轻按压于患儿神阙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min,按摩用力均匀,先轻后重,按摩频率50次/min,按摩宜在两次哺乳中间进行,每日2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采用以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每日使用经皮测黄疸仪测量胆红素2次,若胆红素值>205.1umoL/L,应进一步测量血清胆红素。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l5.0程序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新生儿时期的胆红素代谢密切相关,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的红细胞衰老速度明显快于成人,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后分解出大量血红素,故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相对较高;此外,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其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较差,肠肝循环尤其活跃,部分胆红素随胎便排出,其余胆红素则重新被肠道吸收。而新生儿肠腔内的胎便一般为100-200g,其内含胆红素约80-100mg,接近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总量的10倍[4],故一旦胎便排出延迟,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强,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极易发生核黄疸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有效的观察与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合理母乳喂养、注意保暖、加强皮肤护理以及采取腹部按摩、灌肠、新生儿抚触等促进胎便排出的护理措施,其中合理母乳喂养,增加喂养频率,可通过吮乳-结肠反射促进肠蠕动,促进胎便顺利排出;新生儿抚触可兴奋迷走神经,促进胃泌素及胰岛素的分泌,使患儿吮奶量或食物增加,并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促进胎便排出,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开塞露溶液可刺激直肠壁的感受器,促进肠蠕动,从而产生排便反射[5],促进胎粪排出,并干扰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腹部按摩对胃肠道可起到机械性刺激的作用,促进肠蠕动,有效增加排便次数及排便量,使胆红素的重吸收减少,进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主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4-157.

[2] 张凤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78-79.

[3] 石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9-60.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诊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生儿夜哭;护理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054-01

对300例新生儿夜间啼哭进行观察及护理,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均系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分娩后7 d内,在22:00~06:00之间哭闹过的新生儿,其中,女婴200例,男婴100例。

1.2观察

如果是简单的饿了或脏了父母是可以处理的,但是喂哺及更换尿布之后仍然哭闹者,就需要护士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加以鉴别。

1.2.1 需要安全感的哭声哭声洪亮,可伴有泪液,啼哭时面色红润,体温正常(当啼哭时间较长或包被过多者,可有体温升高,头面部有汗液,散开包被,大约1 h,体温可恢复正常),多在分娩后不久,离母亲较远抱起拍哄或吸吮时哭声止,黑白颠倒,哭声清醒时大,疲倦时小,双眼半睁半闭。

1.2.2 饥饿性啼哭多见于奶量不足,家人诉说常在哺乳,面色红润,触摸口角有觅食反射。

1.2.3 要求性啼哭由于衣服包被过紧、皱褶、脐带包扎过紧、过冷、过热、尿布潮湿等,哭声有力,四肢活动自如,面色正常。

1.2.4 皮肤疾病引起的啼哭因腋下和腹股沟糜烂、臀红、痱子、湿疹、脓疱疹等,哭声呈持续性,体检时可发现相应的病变。

1.2.5 颅内压增高时的啼哭发声急,消失快,可伴皱眉、头向后仰、四肢及囟门张力增高、抽搐。

1.2.6 急性咽炎哭声嘶哑,可见喉部红肿破溃,肺炎哭声低沉并带有喘息性,口周及鼻唇沟处可见发绀。

1.2.7 消化不良呈阵发性啼哭,伴有大便性状改变。

1.3 结果

300例新生儿哭闹的观察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89.00%为寻找安全感,3.00%是乳量不足,1.00%脐带过紧,只有7.04%的夜哭新生儿需要报告医师加以治疗。

2 护理

包括:①在夜间听到新生儿啼哭时,对正常哭声应有所认识,加以鉴别做出正确处理。②指导家属不要盲目抱起婴儿拍哄,因新生儿鼻黏膜薄嫩,易受凉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间长可引起肺炎,应求助于医护人员。③认真细致地进行体检,未发现异常,体温过低者,询问产妇健康状况,能照管婴儿者,说明用法和目的,取得产妇合作,婴儿穿少量衣服,嘱产妇将婴儿搂在胸前待婴儿睡熟,将胳膊移开,垫小枕于婴儿头下,母婴可同时休息。④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合理补充水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随意抱起婴儿玩乐。⑤在新生儿啼哭时,要注意呕吐,避免窒息。⑥在体检时发现异常者,立即报告医师做出正确处理。

3 讨论

笔者通过对300例新生儿夜哭的观察,93.00%的新生儿夜哭均为无病性啼哭,只有7.04%需要报告医师处理。因此,新生儿夜哭不必惊慌,认真细致地观察,善于思考,对不同的哭声加以鉴别,为医师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1 创建一个新生儿熟悉的环境,促进其安静入睡

本组89%新生儿夜哭为寻求安全感,由于新生儿在宫内睡眠时,有妈妈腹主动脉音、呼吸音陪伴,另一方面,从温暖舒适的宫内来到冰冷陌生的环境,夜深人静,离产妇较远,想睡又感到孤独、恐惧而难以入睡,笔者将新生儿置于产妇胸前,头枕母亲胳臂上,可听到熟悉的呼吸和心跳音,接触的是母亲温暖适中的肌肤温,环境与宫内相近,从而获得安全感,并安静入睡。

3.2 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母婴康复

产妇随时可见到自己的宝宝,忘记了分娩时的痛苦和疲劳,将全部爱心及精力给予婴儿,并在哺乳中增进了母子感情,增强了爱心,了解了自己婴儿的习性,学会了护理婴儿的初步知识和技能[1],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于母婴康复,方便母乳喂养。

总之,新生儿离产妇不宜太远,给婴儿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是促进婴儿睡眠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华芬,刘小燕.母婴同室与母乳喂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2): 102.

新生儿红臀的护理诊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117-02

随着对医院院内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管理已越来越受重视。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之一[1]。它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感染后使病情迅速发展,病死率高。现将我院NICU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

收集2003年1月~2008年5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300例(男160例,女140例),记录住院早产儿围产期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物应用和肠外营养等治疗情况。怀疑感染时行各种相关病原学的检查。

1.2 感染标准的界定

(1)血培养阳性。(2)胸片明确的肺炎或明确的其他部位感染表现。(3)实验室检查,WBC8mg/L。(4)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呼吸暂停、体温波动、皮肤发花、残余奶增加、反应差、顽固的代谢性酸中毒等。符合(1)、(2)中任一项或同时符合(3)中的两项或符合(3)中的任一项并伴有(4)中的任两项可诊断为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

SPSS1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0例发生医院感染患儿24例,感染发生率为25.9%,平均每例感染1.2次,医院感染者平均胎龄为(32.65±2.60)周,与无医院感染者(34.55±1.9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P<0.01);有感染者平均出生体重为(1743.27±602.31)g,与无感染者(2190.77±520.92)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P<0.01)。

3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管理

3.1感染因素[2]

①皮肤因素: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2%在皮肤粘膜,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新生儿抵抗力低,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而易发生感染。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皮肤的屏障功能脆弱,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②体重因素:新生儿有相当一部分是早产儿、低体重儿,体重从侧面反应了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生长发育情况,体重低生长发育差,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相应的免疫力亦低,更易于感染。据文献报道,极低体重儿发生率为0.5%,国内报道病死率为63%~74%。体重

3.2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3]

3.2.1加强NICU的消毒管理新生儿生长发育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所以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新生儿病房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55%~65%,我院每日通风换气,室内放置空气净化器,并使用空气清菌片,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NICU内设一名专职消毒员,每日负责室内的消毒工作。室内的地面、家具、医疗器械(各种暖箱、新生儿床、监护仪、呼吸机等)、各种台面、治疗车、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液盒、病例夹、门窗等每日用消毒液进行擦拭。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放置,并有醒目标志。

3.2.2加强患儿使用物品的管理每位患儿床单位的所有物品,包括衣服、包被、枕巾等,每日先高压灭菌后再使用,保证一人一套,不得共用或挪用;新生儿食具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早产儿使用的暖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严格按规定进行终末消毒,消毒前后做细菌培养;暖箱内的水槽每日清洗后更换蒸馏水。

3.2.3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①皮肤护理:每日认真进行沐浴或油浴,保持皮肤的清洁,特别注意观察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擦拭由前到后,以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并更换尿布,涂护臀霜,预防臀红。每24小时更换,防止骨突出部受压过久,引起皮肤压伤。在胶带下使用皮肤保护剂安息香酊,防止表皮脱落。每次测量血压后及时摘下血压袖带,每4 小时更换氧饱和度探头部位。②口腔护理:认真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破溃、霉菌感染,每日常规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者,为防止鹅口疮的发生,喂奶后预防性使用制霉菌素甘油涂口腔,每日两次。③眼部护理:胎儿通过产道时,沙眼衣原体可定植于其结膜部,因此,为防止结膜炎的发生,每日用泰利必妥眼药水滴眼1~2次,并注意观察眼部是否有分泌物、分泌物的颜色、量等。④脐部护理:每日认真进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的干燥,消毒时注意消毒脐根部,注意观察脐轮有无红肿、有无异常分泌物等,如果发现分泌物及时做培养,及时处理。⑤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增加抗体含量。鼻饲的患儿,鼻饲用的注射器每次更换,鼻饲管隔日更换。人工喂养时做到一次一瓶一奶嘴,每日做好乳器具的消毒工作。⑥对于有侵袭性操作的患儿,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动作要轻柔,减少粘膜的损伤,同时加强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感染机会。插管导芯经高压灭菌后使用;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两次进行消毒;气管插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随用随弃。⑦加强个例院内感染的隔离控制:当发生有个例院内感染时,将患儿放置单独病室或相对隔离区,用物专人专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隔离区做明显标志,根据不同细菌定植情况采取不同隔离措施。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因此,监测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实践证明,要想有效地控制NICU的院内感染,不但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还要有严格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抗感染意识,将之列入常规工作日程,做到人人重视[4]。医护人员自觉地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人的经济负担,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讨论

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是NICU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一个主要挑战,明确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正确制定防控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本结果提示NICU医院感染与皮肤因素、体重因素、侵入性操作、胎龄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要加强对早产儿的早期微量喂养,提高喂养耐受性,尽可能缩短其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要严格无菌操作,慎用侵入性操作及治疗,对呼吸机治疗及中心静脉置管等装置进行定期消毒并加强对感染的监测[5]。

[参考文献]

[1] 童笑梅,王新利,诸慧华,等. 12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5):279-282.

[2] 周敏,丁爱国. 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99-800.

[3] 戚小敏,赵桂荣,王悦,等. 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2378.

[4] 王江桥,邱燕玲,林伟玲,等.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及干预措施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10(4):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