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母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教育;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助产是一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传统专业。由于母婴安全需要,我国卫生部规定没有条件的医院不能接生,我国现有助产士与产妇比例为1∶4000,而国外助产士与产妇的比例达到1∶1000,助产士与产科病床之比为1∶8-1∶10,我国助产专业现有人数远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产妇与助产士之比。在卫生部颁发的《2005-2010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正式提出了助产专业区别于护理专业,突出了助产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地位。然而,有着百年教育历史的助产专业尚未受到医学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现行卫生类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中尚未设置助产专业,而在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分类,助产专业又附属于护理学,助产士的专业技术职称也是护士职称,这与国际助产士联盟提倡的各国助产专业应独立立法的建议及北欧等国独立管理助产专业的体系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助产专业历史背景和现状,对如何加强高职高专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高级助产人才培养的现状
成立于1919年的国际助产士联盟(ICM)将助产士定位为:妇女及其家庭在围生期中护理的关键工作者。目前,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已经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助产士有相对独立的国际管理机构和组织,助产士注册后享有基本的检查和处方权,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由助产士全程管理。在美国,随着上世纪60年代护理本科教育,包括基础和专科护理师(含助产护师)成为美国护理教育的主流之后,硕士学位的护理教育在7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新西兰是拥有助产学百年发展历史的国家,现在其怀卡托理工学院已拥有助产士学科博士。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助产士必须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背景才能从业。
笔者以“助产专业”为关键词,通过百度网站进行搜索,英国有60所院校、澳大利亚有19所院校、美国有27所院校提供助产术课程。如果按照各国生育妇女人口比例计算,我国高等助产专业教育比例远不及上述各国,而且办学层次滞后。德国、英国、新西兰、瑞典、芬兰等助产士大多具有大学或硕士学历,有的已到博士水平。香港地区及国外助产教育多数是在学习护理普通学科制3年后再学习1年的助产专业课程。如瑞典的助产学教育是由瑞典大学或大学学院提供的一项高等专科教育,学生需完成3年护理本科教育并成为注册护士后再申请并完成1.5年的助产专业教育。
二、国内高级助产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助产士的专业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在全国各大医院中调查均发现,有部分医院是由护士改行经过老助产士传帮带后从事助产工作的;20世纪末许多沿海城市的卫生类中等专业学校因各种因素停止招收助产专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预计到2015年,我国助产士的需求量将达35万。当前,我国助产士尚未加入国际助产联盟(ICM),我国助产领域没有形成全程一对一管理模式,对孕产妇健康保健及相关产前教育达不到目前国际化标准,因此,培养我国高素质的助产士是卫生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1.全国大专层次的高助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但人才培养方案尚不健全。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中专层次的教育一直是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进入21世纪后,国内高级护理教育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小部分高校或升格中的中专学校开始在原有中专助产办学的基础上尝试高级助产士的培养,三年制高级助产大专、五年制高职助产的教育开始起步。据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招生计划网络查询资料统计,2010年,全国共有78所院校招生大专层次的助产专业学生,各院校平均招生约50人。目前,全国大专层次的高助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但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各省市本专业人才发展不均衡,人才培养规模总体上尚不能满足社会要求。
2.制约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因素。目前,国内有关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报道不多,供从业者借鉴学习的文献少,国家及医学界对助产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尚存不足。唐玲曾报道,在2005年国内开设大专助产专业的仅有天津高等医专等4~5所高校,全国尚无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计划。2006年程瑞峰等报道,国家对高职助产专业的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岗位综合职业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尚无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标准体系。此外,在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教育,我国尚未实行助产士注册制度。这些都是制约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根本原因。
3.业内已有发展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共识。国际理念认为助产士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接生护士,而是受过独立高等专门教育的专业医务人员。国内专家认为:助产士是介于医生与护士之间的特殊医护群体,助产士要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保护和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照顾妇女生育方面的各种需求。助产士主要应具备基础护理能力、助产操作能力、产科相关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随着国内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随着中国加入WH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和职业资格标准国际化趋势对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影响,通过不断借鉴国外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程瑞峰等指出:我国的中专助产专业教育层次必须“高移”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杨纪峰、牛爱莲对河南省14个地市,各级医疗机构近10年来中等卫校助产专业毕业生在岗助产人员488名、医疗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医师共348人、中等卫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60人、有关教学专家90名等进行了有关“助产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社会对助产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改变中专层次教育为主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助产教育从业者共同的心声。
三、改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妇幼卫生事业良好发展
因此,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加大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就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就必须以职业准入为导向为突破口改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课程设置。我国现行的助产职业的准入制是: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后必须先取得执业护士资格,方可参加省辖市卫生局组织助产技术考核。我们以此为依据,在助产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课程与护理专业相同,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护理药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礼仪与人际交往等。另依据临床助产士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置或开发助产专业课程,如妇产科护理学、助产技术、妇婴保健学等。
2.加强课程整合。高职助产专业课程有产科学、妇科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妇婴保健等课程,各门课程间内容有重叠,这对学制仅有3年的医学高职专业教育来说,无疑是浪费了许多时间。根据我国现行的助产职业的准入制,我们可以将助产专业的妇产科系列课程整合为:妇产科护理学、高级助产技术和妇婴保健3门课程,这样即可避免课程间内容的重复,还可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助产专业应掌握的专业知识,符合职业准入的要求。
3.工学结合开发新课程。为了贯彻落实“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为了加强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我国现行的助产资格考核内容为依据,可以邀请妇幼保健方面的产科专家和卫生部门有关领导参与课程建设,开发适合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级助产技术》等课程,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制定考核标准,并请临床一线产科工作人员直接参与本课程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创办助产专业本身就是一件新生事物,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助产专业教学质量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新课题。只有提高助产士的专业水平,才能降低母婴死亡率,真正实现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目标,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程瑞峰,孙利,吴国平等.高职助产专业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4):5.
[2]李泽楷,肖丹.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与借鉴[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31.
[3]钟建群.美国护理教育简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95.
[4]蒋莉.产科助产士阶段式培养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7,4(5):206.
[5]高书杰,张燕,梁春光.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启示[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3(3):14.
[6]唐玲.助产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护理学杂志,2005,20(10):62.
河北省唐县是白求恩的牺牲地,吴立国自1999年担任唐县人民医院院长以来,始终坚持践行白求恩精神。他将白求恩精神凝炼成两句话:“对患者高度负责,对医术精益求精。”医院于2010年4月,成功更名为“唐县白求恩纪念医院”,由原卫生部部长陈竺亲自揭牌。
吴立国认为,白求恩精神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二是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技术,最大限度地让公立医疗资源惠及民生。
吴立国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医院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多渠道深化服务层次。为了提高服务效能,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交通意外事故患者、无主患者和家庭困难的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遵循“按先抢救治疗、后办住院手续”的原则,对每一位有困难的患者进行积极救治。为了降低群众医疗负担,对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因患大病影响到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以及因常年患病就医、用药个人负担超过家庭承受能力的家庭实行药费减免。对一些因病因伤造成家庭重大负担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予照顾,或在全院进行爱心捐助活动。
医院于2010年底制定了《争创三级甲等医院五年规划》,将其作为医院提升医疗整体水平的总战略,在行政管理、科研教学、诊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全方位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此推动下,近年来,医院开展了数十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有不少是高难度技术项目,如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腹腔镜手术、关节镜手术、心脏导管介入、脑血管介入、心外科心脏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等。护理服务技术也快速跟进,开展了PICC置管、肠外营养、特殊换药等技术。
作为一本全面关注女性成长和发展的杂志,本刊经常接到读者来信来电,咨询的问题包罗万象,但总体看,都聚焦女性成长和生活。事实上,个人发展前景,和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以来,江苏省政府已颁发了四部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儿童优先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今,正全面实施的“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于每一位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女性,都有重要意义。
本刊因此从2017年第2期已开辟专栏,邀请江苏省政府妇儿工委办的权威人士为读者详细阐述“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解读它如何深刻影响女性的人生。专栏开办两期以来,读者热情高涨,我们将持续关注大家所聚焦的问题。
问:我是江苏苏北的一个乡村女孩。早年,因家庭原因,我辍学打工。在外多年,我开阔了眼界,便想跳出熟悉的服务行业,从事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可一旦落实,才发现举步维艰,能力跟不上。我急需提升自己,却不知如何着手,你们能提供建议吗?
答:你的需求,正好贴合江苏省“十三五”妇女发展规划精神,规划中,把保障女性平等接受职业学校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视为一项重点工作。
2020年之前的目标,是女性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年以上。针对农村妇女劳动力,还有让她们普遍接受1~2项实用技术培训的目标。
具体措施中,将加强对教育内容、教育过程的性别评估。完善妇女终身教育体系,拓展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覆盖面,特别是对农村妇女、外来务工妇女,以及贫困、残障等困难妇女的覆盖面。加强对这一人群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享受创业培训、技能培训补贴的女性比例。
近些年,江苏省各地妇联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2016年7月如皋市妇联联合市人社局、技校,举办母婴护理职业技能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各镇(区、街道)200余名妇女参加培训。还有2017年1月,海安县滨海新区妇联举办“创业+技能”免费培训班,邀请农技专家、致富能手进行专题培训,并实地指导,帮助100余名农村妇女掌握一技之长。
问:前不久,我看见一则新,是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期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女性参与政府和企业决策管理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参与水平仍有限,担任正职的女干部偏少,且越到高层比例越低。我在苏南拥有一个小企业,因此对大环境这块比较关注,希望社会能营造妇女表达渠道更畅通、更有利女性发展的氛围。不知我省在此领域近年会有什么深入举措?
答:这几年,江苏省将进一步完善促进妇女参与决策、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
包括村(社区)两委领导成员中,至少各有1名女性委员,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达到10%以上。着重提出坚持“四不和四优先”,加大女干部选拔任用力度。注重从基层、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女干部,打破区域、身份、行业界限等等。
与此同时,有关的创新举措,还包括建好、用好省、市、县三级女性人才库;培育、扶持各类女性社会组织;加强对互联网女性自组织、女性网民的团结、引导和服务……以此优化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整体环境。
围绕以上任务,江苏省各地开展了很多富有实效的工作。例如,江都积极为各级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女干部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全面推进女性进村、社区“两委”,落实“妇女议事会”制度,推动广大妇女在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基层民主自治中发挥作用。
【摘要】 人性化服务不仅是一种服务理念,也是一种服务规范。医院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语言,实施人性化服务行为,创建人性化服务环境,营造人性化服务流程,塑造人性化服务品牌,切实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关键词】 医院;人性化;服务
[Abstract] Human-oriented service is not only a kind of service idea, but also a kind of service rule. Hospital should positively offer human-oriented service: to serve patients with human-oriented language, with human-oriented behavior and in a human-oriented service circumstance, to organize a human-oriented service procedure, to create a brand of human-oriented service, and to satisfy patients' needs practically. Therefore, hospital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and gain the social benefits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both.
[Key words] hospital;human-oriented;sevice
“以人为本”是新型医学模式的核心[1],人性化服务不仅是一种服务理念,也是一种服务规范。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服务是医院文化的精神所在,也是医院形象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医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拓展医疗服务市场的需要[2]。在新的形势下,我院为创精品医院服务品牌,积极进行新的服务模式的探索。如开展“5S”护理服务、主动服务到星级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为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人性化的就医环境,积极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1 人性化服务的含义
人性化服务,即充满人情味的就医环境和服务举措,以患者为中心,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让患者感到人文关怀。医疗服务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把患者的利益作为医院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视患者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体,不断满足患者个性化需要,才能体现出崇高的价值目标。人性化服务要求医务人员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体现人性尊重和人文关爱。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见“病”,更要见“人”,它要求医务人员在思想理念上倡导人文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努力践行,将人性化服务渗透到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然而要真正实现人性化服务,还需要全体医务人员改变服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致力于人性化服务的研究与实践。所谓服务理念,是指人们从事服务活动的主导思想意识,在一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在长期的服务活动中逐渐形成[3]。
2 人性化服务的必要性
2.1 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的基本趋势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医院服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院开展人性化服务是国际化医疗服务发展新潮流,它为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供了良好平台。因此,医院要倡导人本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这是现代医院在21世纪的一个发展方向。
2.2 人性化服务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医院面对不同的患者及不同的健康需求,引导的服务方式也不同,如对住院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对健康需求者进行启发性引导,对常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者进行追踪引导,对社会群体进行普及引导,对随意型的社会人群进行定向引导,对超前型的社会人群进行重点引导。人性化服务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扩大知识面和服务技能,以适应不同层次社会人群的需求,注重不同人群的差异性、层次性,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帮助患者,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给患者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人性化服务是一种用亲情和爱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多样化满意服务。为患者营造人文服务氛围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2.3 人性化服务是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内在潜力,时刻为患者着想,时刻以患者为中心,使医务人员与患者共同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得以完成。亚伯拉罕·马斯洛这位人道主义心理学家,从理论上提出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马斯洛相信自我实现是人类生存的最高需要[4]。医院管理者应该注意对医务人员的人性化管理,满足医务人员的心理需要,让“英雄有用武之地”。管理者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把每一个医务人员分派到最适合的岗位,从而使医务人员怀着一种满意或者满足的心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当医务人员真切地感受到管理者对他们的尊重、关怀、赏识、认可性,才能极大地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才能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投入工作,对患者的服务才会生动而赋予激情。
3 实施人性化服务的措施
3.1 改变职业形象,规范人性化服务语言 职业形象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交相辉映的整体美。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端庄的仪表和优美的体态、和蔼的态度和动听的语言,以上三点是构成职业形象美的基本要素[5]。根据医院的特点,我院统一组织进行礼仪示范培训,规范文明用语。要求医务人员在沟通过程中使用礼貌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安慰性语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及家属来询问病情时应该主动迎接,实施微笑服务,充分发挥第一感觉的作用。以规范的礼仪、优雅的姿态、恰当的手势、得体的语言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塑造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3.2 注重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服务行为 在深化星级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使人性化服务呈时续改进的态势发展。推行站式服务、首接负责制,患者最先问到谁,就由谁负责解决提出的问题或困难,主动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给予全程关怀即实行热心接、细心问、耐心讲、主动帮、精心做、亲切送“18”字规范服务行为。
3.3 满足心理需求,创建人性化服务环境
3.3.1 积极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就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造人性化的环境问题开始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6]。人性化环境包含硬环境和软环境。针对医院的情况,加强对病区硬环境的管理及整改,保持门窗、台面及各类物品的清洁、美观。在病房内设置温馨话语、优美图画,在重大节日按传统方式装饰环境,如:春节时挂灯笼、中国结等,把病房布置的温馨、充满节日气氛,让患者的紧张心理得以缓解。
3.3.2 及时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要 人性化服务不只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技术上的服务,而是要充分考虑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感受,提供细致入微地个性化、人性化护理[7],考虑患者人性中的需要,考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上、家庭中或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应体现在医护活动的过程之中,让患者体会到人性化的关怀。如:在患者生日、节日或逢凶化吉时,要慰问、鼓励和祝贺患者,给他们送上一份贺卡、一份礼品[8],同他们共享康复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在患者做检查、治疗和护理时要格外关心他们的感受,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患者住院期间医务人员与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到有精神依托;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让其感到受尊重和被重视。
3.3.3 情感关怀满足患者的精神需要 医院提供人性化服务并不要求很多的资金投入,关键是要解决意识上的问题。“良言一句三冬暖”,人在患病后情感比较脆弱,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关怀。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与国际相比缺乏人文精神。我们在为患者解除疾病的同时,忽略或淡化了人性化服务,或者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几十年一贯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床上用品、白色的服饰,没有认真思考和实践关于服务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应该考虑为患者多提供一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如提供多色彩的服饰。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使患者的精神得到关爱、抚慰及心灵满足,用我们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去取信于患者[9]。因为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比正常人的心理和感情更加脆弱,需要有比正常人更多的关怀。人性化服务最理想的状态是应敏锐地察觉出各种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并予以满足。所以医护人员要积极想患者所想,做到细致入微的关心患者,同时要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确保医疗安全。鼓励和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弥补和防范医疗缺陷,及时解决患者潜在的和现存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3.4 不断开拓创新,营造人性化服务流程
3.4.1 优化服务内涵,加强医患沟通 医患间的沟通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医患沟通对诊疗工作及医患关系有着重要影响[10]。围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院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增加沟通渠道,加强医患沟通。患者入院时介绍床位医生及责任护士、宣教医院规章制度、相关疾病知识及具体病情等;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治疗需要针对性讲解相关知识,每周六下午开设健康教育课堂,讲解疾病常识、新生儿预防接种;制作患者住院手册,介绍相关疾病常识;设立家属接待室,方便患者及家属咨询相关信息,给患者及家属一种温馨感觉;开设母婴同室,满足家属亲情需求;设立主任接待日,方便咨询各类问题;医院开设24h电话咨询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开设“袋鼠妈妈俱乐部”,满足亲情需要等沟通渠道。
3.4.2 创新服务流程,开展主动服务 医院为方便患者就医,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新举措。如一站式服务台方便患者;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立触摸式显示屏,方便患者了解医院相关信息;急诊抢救患者的绿色通道;挂号、影像、检验等门诊窗口预约;无假日医院、专家全天门诊;门诊患者报告单集中发放,使患者的多项检查能够在一站式服务台取到结果;住院患者陪同检查;住院一日费用清单发放到患者床头;患者出院时,医务人员详细讲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检时间,并主动征求患者的意见及建议;定期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对其用药及康复治疗等进行指导;医院服务延伸至社会,每年医院都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请名医、专家为社区居民开设健康教育讲座,为患者和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知识等主动服务项目。
3.5 建立共同愿景,塑造人性化服务品牌 共同愿景是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是全体医务人员努力、进步的目标。医疗行业是特殊的服务行业,优秀的服务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创建现代化精品医院是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建立的愿景,有了共同目标就会变成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的自觉行动,就能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目前医院在创建第二轮三甲医院的同时,推出了创建精品医院的服务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优”的人性化服务新举措。
4 实施人性化服务的效果
4.1 服务理念的转变使服务水平提升 医务人员是人类健康的教育者,是人类身体照顾的提供者和监督者。在塑造医院服务品牌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从服务理念上逐步渗透、达成共识,提高了主动参与意识。“亲切、亲近、方便、放心”,使人性化服务体现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自觉地用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医院在公众中树立技术上精益求精、服务上至善至美、信用上真诚可靠的形象。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全院医务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钻研专科知识,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开展新技术及科研等,多方位的学习活动使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4.2 服务环节的规范使管理机制创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通过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设立标准量化的考评系统,用制度对服务内容加以固化。人性化服务不仅是一项职责,更是一种义务。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见“病”,更要见“人”。医疗服务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才能体现出崇高的价值目标。人性化服务制度不仅规定医务人员对患者在语言、态度、行为上的具体内容,同时还要求医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人文关爱和精神享受。因此,人性化服务制度不仅是一种服务理念,也是一种服务规范。它要求医务人员在思想理念上不断提升,日常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将人性化服务渗透到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在服务态度上、服务流程上的给予,人性化服务的根本是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服务。因此,医务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确保医疗服务安全。
4.3 服务品牌的创建展现出服务特色 人性化服务是一种事先的精心安排,体现出一种主动。主动服务,能将人性化服务理念落实于平时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比如医院为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为减少视觉上的单调,变单一的白色服装改为温馨的蓝色、粉红,住院白色被服改为家庭化被服;调整建筑布局,变嘈杂为宁静,配以优雅的背景音乐;减少排队等候时间,使纷繁复杂的就诊手续为简单、易行等。品牌的塑造能提高医疗队伍的品牌意识和展示医院的风采,对提高医疗质量以及对外宣传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在医院开展的主动服务比赛中,各科室涌现出一批如:产科的舒适病房、妇科的馨心家园、新生儿科的温馨港湾、临产室的生命剪彩等特色服务品牌,在此基础上,医院将全力塑造精品医院的服务形象。
4.4 服务满意度的提升使医院获双赢 医院每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然后把调查结果及时反馈到科室,要求科室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以及下个月看效果。由于开展人性化服务,注重个性化服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从方便患者考虑,随时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服务,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全年满意度保持在96%以上。患者收治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明显的增长,增强了我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医院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用户服务满意明星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5 实施人性化服务的结论
实践告诉我们,人性化服务是一种服务理念,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将必须达到的精神境界。 开展人性化服务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还体现了一个医院的运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医院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的高低,人性化服务的状况,是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多方位优质服务,切实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才能为医院不断提升社会竞争力,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护理工作应当突出以人为本.护理管理杂志,2004,4(5):1-2.
2 杨玉平,刘力松.实施人文关怀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管理杂志,2008,6(8):44-45.
3 史瑞芬.市场经济中护理服务文化.南方护理学报,2004,11(3):1-3.
4 傅夏仙.管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9.
5 吕昉,袁玮.护理美学. 杭州: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出版,2004:138-139.
6 周钧,杨睿.浅谈人性化医院环境的创造.生态经济,2005,2:98.
7 侯丹,孙雪蕾,刘晓平.中国维和护士的护理实践及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8):96-97.
8 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