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育管理;成效;提升;策略
技工院校作为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技工院校也快速地发展壮大起来。技工教育深化发展,必须要科学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作为保障,只有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实现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才能为技工院校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保障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因此,技工院校加强教育管理工作,要把不断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技工学校要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准确性和创新性
对于技工院校而言,新形势下,教育管理要能够实现制度化、程序化管理。技工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量大,内容繁杂,因此,科学制定操作程序很重要。技工院校要根据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强的教务工作程序,要明确年度工作目标,能够根据目标需要设置合理的工作制度与程序,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管理举措,以此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另外,技工院校要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只有保障了教育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才能保障正常的教育之需,才能保障教育管理的质量。技工院校制定教育管理工作目标需要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相对应,制定的教育管理文件要准确,不能违背教育管理规律。学校要能够在研究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才能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最后,教育管理要能够实现创新性发展。虽然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很多工作都需要实现程序化管理,但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要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能够定期参与教育管理学习培训活动,积极研究新的教育方式,管理模式,能够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性,这是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保障。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教育管理内容与任务
技工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能够树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以更好的服务学生,实现学生就业,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指导,明确教育管理主要内容与任务,这样,才能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对于技工院校而言,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要包括教学行政与教科研管理内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设置与教学管理内容,理论教学管理内容,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内容,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管理内容,教学设施管理内容等等,只有明确教育管理内容,才能保障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全面提升。另外,技工院校要明确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务,教育管理工作是为了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障正常教学工作的有效运行,教育管理要积极研究教育管理规律,用规律指导教育管理工作实践,提升教育管理工资水平,要通过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调动教师的科研教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实现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教育管理工作以此为基础明确管理目标,才能有效实现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与作用。
三、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能够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能够通过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能够为社会企业培养出合格的员工。具体而言,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如下:
1.实现工学合一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指以国家职业资格为依据,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典型的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有效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工学合一的一体化教学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实现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力可以在具体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
2.实现职业通用职业素养改革。
职业通用职业素养改革需要研究企业合格员工的标准,能够以此为基础,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要积极改革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能够以企业员工标准为核心,建立准员工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按照培养企业合格员工的标准进行教学体系的开发,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要能够围绕企业员工素养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3.实现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
学校要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制定学生管理标准,建立学生管理模式,学生的学习,实训,生活与活动内容都需要依照企业管理要求设置,要能够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建立起企业化的学生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化的学生管理。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技工院校要提升教育管理成效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保障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首先,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大,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实践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素养。另外,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教育技能培训活动,要多开展一些教学技能培训活动,引导教师参与进去,使教师能够有效掌握新型的教育管理方式,通过教学管理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管理水平。最后,学校要重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要重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能够加强学科骨干力量的培养,要使学科骨干力量真正成为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领头人,通过骨干力量带领全体教师员工的共同发展进步,实现整体教师教育管理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班集体是班级管理和学生展示的最小单位。在大集体中,部分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甚至有些学生进入了教育视线的盲区。在班级内,智力第一,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除少数学优生外,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不益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德育教育,关心学生情感、个性品质的形成,积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激励性、个性化的成长环境,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试行班级教育管理小组,充分了解、关注和教育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全面的发展,在全面的基础上展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我校以班级小组管理为切入点,以教育小组的形式开展实践研究。
一、成立教育小组的意义在于:
其一,小组内,学生自由展示的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小组中寻找到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建立自信。小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其二,改变了班主任管全班的状态。班主任直接面对小组长,迅速建立班务反馈机制,使班主任摆脱班级事务的束缚,有更多的精力潜心教研,满足了班主任自我成长的需要。
其三,以小组为单位的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便于操作,有利于民主的、开放的、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的生成,使班级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沃土,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其四,通过小组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合作意识,改变新一代独生子女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状态,增强沟通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化的机会。
二、实施办法如下:
第一,改善班主任负责制的弊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成立班级教育小组,基于小组管理,协助班主任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效率。在班内调查摸底,各班分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分配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通过建立班级教育小组,使学生参与到小组管理中,为班主任管理班级减轻压力,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锻炼学生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班级日常管理。利用班级教育管理小组,对班级如卫生、纪律等事务进行轮值,对小组进行量化考核,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同时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第二,改善唯分数论的现状,建立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设计基于小组化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为学生成长创造健康的氛围,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开展系列的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开展基于班级小组的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充分挖掘班级德育教育功能。
第三,改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脱节的现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通过让家长参与学生活生和学生评价,使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全面的评价。通过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更多地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及时的纠正,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成长进行科学的、成长性的、发展性的评价。其主要形式是,设计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教育、管理、评价信息系统。记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信息,做到全体任课教师和家长能及时了解、沟通并采取措施,每一个师生家长都能及时的看到自己的评价信息,从而保证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真实性,充分展现每一个孩子的全面素养和特长情况,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感和满足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融入各自的班集体,让我们的教育取得最大化的成效。
通过建立学生成长管理系统,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的信息,建立电子化的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的成全做出发展性的评价,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校的德育实践中,充分贯彻了“让每个人都成功”的教育理念。在成功教育思想指导下,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班级教育小组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德育系列活动,构建浓郁的德育教育氛围,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资源,研究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充分贯彻全员德育理念,发挥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作用,不断开拓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成功地经营你的班级》,作者:美国Paul Burden,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班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研究》,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论文摘要:科学管理是管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管理理论,对高等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高等教育管理具有其内在的特殊性。文章主要从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及其主要内容入手,根据高等教育管理自身的特点,分析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存在的缺陷。
科学管理开创了西方管理理论研究的先河,科学管理理论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企业及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管理的管理哲学、激励原则、科学研究理念和组织理论都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原则与原理,但每一个理论都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并且有其一定的应用领域。高等教育管理必须遵循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它在管理目标、管理要素、管理活动和管理功能上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基于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分析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存在的缺陷。
一、科学管理的概述
1.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
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以以下几个假设为前提:
(1)当时,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如果能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这些矛盾就可以解决。
(2)对工人,其基本假定,即人是“经济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只要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潜能。
(3)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益的,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办法。[1]
泰勒科学管理试验及其理论是建立在这三个前提假设基础之上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但这三个前提假设并不全面和科学,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补充和完善。
2.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及作业研究和时间研究两个基本原理,以及科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任务,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管理哲学、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
(1)管理哲学。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它是以管理哲学为指导的,管理哲学是管理中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从思维和存在的角度对管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而科学管理正是在管理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管理进行了归纳和变革。泰勒指出:“从实质上讲,‘科学管理’是人和公司或产业中工人方面的一种切实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职责、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方面的一种彻底的思想革命。他同样也是管理当局(工长、监工、企业主)方面的人的一种精神革命——是他们对待职责、对待同事、对待工人、对待所有日常问题方面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如果没有这两种彻底的精神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3]
(2)作业管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也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首先,泰勒通过试验和研究,对工人的工时和动作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其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泰勒认为,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有工作对他合适,才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就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同时,运用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在制定了恰当的工作定额,并挑选了“第一流的工人”后,还应当实行标准化原理,即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3)组织管理。泰勒把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确保管理任务的完成。计划职能归管理当局,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计划部门从事全部的计划工作并对工人指令和命令;工人和工头从事执行职能,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操作。
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务(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如有关企业重大政策的决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1]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
高等学校相对于其他组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高等教育的目标、要素、活动、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即高等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管理目标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系统的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制定的,因此,高等教育的管理也应该以高等教育的规律为指导,而不能采用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原则或原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且着眼于提高人才质量为根本目标的管理活动,它不能、也无法只追求经济效益,更不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应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2.高等教育管理要素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包括管理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即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主导性成员——教师和高等教育的主体性成员——学生。高等教育管理要符合他们的劳动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正是由于高等教育系统组成人员的特殊性,管理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管理现象——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管理中存在的一种普遍想象,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自我管理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人都是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人,因此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他们的心理特征也表明,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让其发挥自己的自我组织管理的能力。
3.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要协调学术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矛盾。学术目标体现了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本质功能,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一定要以学术目标为主导目标,与高校的学术目标一致。
鉴于高校师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管理师生的过程中,民主性比其他任何系统的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教学民主、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管理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首先要求管理思想民主化,尊重教职工的智慧与才干,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学校成员的作用;第三,积极创造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简便易行的、有利于广大师生员工参与管理的民主运行模式。
4.高等教育管理功能的特殊性
与一般管理一样,高等教育管理具有两个基本的目标功能:管理的“维系”功能和管理的“结合”功能或“放大”功能。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与其他社会系统有所不同,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的主要是精神产品。因此,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上述两个功能都有特殊的表现:首先高等学校的管理对“凝聚力工程”提出了更高也更难的要求。更高体现在高校的师生对于人际关系交往比较看重,在人的需求层次中,教师对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强烈,这就要求注重人本管理,提高师生员工的向心力;其次,高等教育系统是最具有创造力的社会系统,通过各成员、各要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2]
三、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的评价
1.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高效率的教育管理的配合,否则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高效率的教育管理实践又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科学管理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因此,科学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理论,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理论支撑,为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最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科学理念。科学管理通过对时间、动作、工作的研究,第一次使管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第一次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使管理从此成为一门科学,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的理念亦是高等教育管理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管理顺利进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高等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次,大学是一个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是以追求学术目标为重的组织,因此高等教育的各项活动都应该尊重科学、运用科学,各项决策都应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高等教育活动也应运用科学方法,通过科学研究,进行科学决策,科学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教师激励。根据“经济人”假设的原理,科学管理为最大限度挖掘工人的潜能和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张对工人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对员工进行激励在管理学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包括经济激励和精神激励,其能够有效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教师激励是教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积极性,更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否。没有良好的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因为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但根据教师劳动的特点和其作为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群体,精神激励比经济激励更为重要,教师对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强烈。教师激励应符合教师需要的特点,遵循教师激励的公平性原则、社会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及支持性原则等一些基本原则,可采取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和考评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促进教师的良好发展。
(4)组织理论。科学管理主张把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和例外原则。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组织管理理论,大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同样需要这些组织理论的指导,因此,科学管理中的组织理论对高等教育管理活动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大学组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复杂性,大学组织的成员复杂、结构复杂,大学组织的权力结构也较为复杂,同时,大学的职能又具有多样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需要把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各部门分工合作,如现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有其存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1)“经济人假设”。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假设前提就是“经济人”。认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即如何实现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与后来的行为管理学派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比,科学管理中对人及人性的理解还是表现出了很强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过多侧重于从理性的、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人、管理人,忽略对人的非理性层面、人的自由发展的全面认识,使得泰勒本人尽管在其著作中和生活中对科学管理做过许多辩解,但总给人们一种冷酷无情、缺乏人性的印象。[4]人性是复杂的,同时也会根据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高等教育管理的对象——教师和学生,比起一般的普通工人他们更为关心的是精神层面的尊重和自我实现,比较看重人际关系的交往。因此,科学管理的“经济人”假设不符合高校师生的特殊需要,高等教育管理也就不能照搬科学管理的一些相关原则和原理,而应根据高校师生的特殊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完成预期的管理任务。
(2)效率至上观。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诞生于经济管理领域,企业讲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但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且着眼于调高人才的质量为根本目的管理活动,它不能、也无法只追求经济效益,更不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同时,教育又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不能只顾眼前的效益,而应放眼于未来。此外,高等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仅是高等教育内部结构复杂,而且还涉及到国家、社会等方面。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不能单纯地致力于眼前的工作效率,而应兼顾各方利益的均衡。
(3)标准化。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但教育活动不同于商品生产,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极富创造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也应遵循高等教育这一特点,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应有利于高校师生创造性的发挥,不能进行标准化管理,否则高等教育管理将是失败的。
(4)缺乏民主性。科学管理基于“经济人”假设和标准化生产的原理,工人参与管理的程度较低,更无法参与决策,缺乏民主性和自我管理的权利。但鉴于高校师生的特殊性,在师生管理过程中,民主性比其他任何系统的管理都显得更加重要,要求自我管理,也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高等教育管理应充分发挥高校师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高校师生是一个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群体,在高校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应扩大师生参与决策的程度,尤其是学生参与决策,他们既是管理的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师生参与决策有助于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教育管理部门;高校;财务预算;控制
我国近几年开始逐步推行以部门预算、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预算改革,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资金运作和财务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部门预算,使得高等学校将教育事业费、经费、学杂费、科研经费、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收入等各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高校财务预算必须符合教育部门预算的要求,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按报审程序进行,一经上级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审核报人大审议确定后学校不得随意变更。强化了预算约束,增加了预算严肃性。改变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以往“重决算、轻预算、重核算、轻管理”,有利于预算的执行、监督和控制,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系数,促进高校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和方法创新。同时,促使高校以部门预算为契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在财务预算编制、执行和对财务控制的考核评价等具体过程中做好工作。
一、我国教育管理部门财务控制现状
由于当前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制度尚不完善、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等客观原因,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财务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财务制度设计还不完善,一些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尚未完全纳入其学校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给教育管理部门财务直接监控投资带来一定的困难。
2.教育管理部门内部、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协调不足。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3.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手段薄弱,对全过程难以实施有效控制。
4.财务人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内部控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体制不顺,约束机制不健全;基本建设项目内部财务控制不健全;工程和财务复合型人才匮乏等。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加强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对策。为完善教育管理部门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二、加强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对策
1.强化教育管理部门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教育管理部门领导常常未能充分认识到财务人员参与学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进行投资主要靠抓好部门的管理工作,财务人员只管照章办事,按合同规定付款即可。财务人员缺少参与单位财务分析、研究及预测的机会。未能参与项目决策、招标、施工、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项目决策程序、合同不合理变更、随意挪用资金等不合理现象财务监督实施不力。所以,教育管理部门领导有责任和义务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如:资产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供材采购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财务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等),特别是当前教育管理部门处速发展时期,更应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和自身责任意识,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落到实处。要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财务人员的素质、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关键。教育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应不断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其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和管理水平。这不仅包括更新观念、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掌握财会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建筑施工等专业知识、项目建设一般程序、招投标、概(预)算等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逐步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需要。
2.将财务内部控制覆盖项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教育管理部门财务人员在项目过程中.要做到事前参与预测和决策、事中注重控制和管理、事后有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项目决策控制、项目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和决算控制等五个环节,贯穿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项目决策控制环节:财务人员要对项目建议书中的财务分析和预测结论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书面意见,并参与项目决策的全过程,会签相关决策决议。
3.加强建设项目财务信息管理
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教育管理部门应指定人员负责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利用会计电算化的手段。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报送财务信息资料。报送的财务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反映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月报、年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后的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的资料。同时,要加强学校财务、、资产及审计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相关财务信息,使得各方及时掌握情况,确保顺利完成项目任务。教育管理部门处在安排下一年度计划时,应根据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的资金可供量和内部调剂的可能。编制年度计划,并及时报送学校财务处。各建设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前.处应向财务处提交工程施工合同、投标函书、开工许可证及与支付工程前期费用有关的全部合同,以便作为未来办理各项资金支付的依据。
三、结语
面对高校财务管理一系列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应强化高校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建设项目财务信息管理,使得在我国教育集中支付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情况下,各高校都做好财务工作,教育部门做好自己的财务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珊玲:高等教育财务控制论.《考试周刊》,2008,32.
关键词:西部农村教育;小学教育;规范化管理
小学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有目、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由多个要素构成,要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要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就必须依靠管理过程。教育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育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和管理,即教育的规范化管理。而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教育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化管理;二是以教育过程为主要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三是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四是以民主和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
一、以教育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化管理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观念和全面管理的观念,因为“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而教育质量“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因此,教育质量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因此,教育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和关键所在。而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这就通过全面教育管理来实现。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育管理的一大原则。
所谓全面管理,就是“教”和“育”两大系统要素共同构成的管理过程和结构的综合体现,教育质量由“教”的质量和“育”的质量决定,因此,全面管理就是既要抓“教”的管理,又要抓“学”的管理,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以教育过程为主要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教育目标在教育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教育机构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引导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规范,约束教育工作者个体工作行为,明确教育工作者遵守或者违反规定的奖励惩罚措施,保障教育机构各项措施执行的政令畅通,对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事实证明,任何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没有人去执行或执行力不到位也是没有用的。对制度执行的跟踪管理不是对职工的不信任,而是基于执行过程信息沟通的需要,避免出现理解不一致导致执行结果偏差的需要。跟踪执行管理实际上就是执行的信息反馈办法。实现对制度执行全过程的监督控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的制度化管理内容涉及诸多层面,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无不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我们必须不断改变个人主义式的教育方式,事事力求以制度办事,以制度办教育,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行为就会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单位和事业的命运。
三、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
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教和育两方面,教育质量的提高要把教的质量和育的质量相结合。部分教育机构在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视教师教的管理,备课管理、上课管理、辅导管理、作业管理、成绩考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细则规定非常详细,但教育质量却没有丝毫进步。其实,就是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健全的检查、评价、激励机制,没有实行效率管理造成的。
在现代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人治”成份大于制度管理成份,教育管理中的一些规定、细则相当部分是领导在会议后出台的,很少征求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意见,因此主观性强,随意大。但在教育过程管理中,教育者是教育实施过程的主导因素,没有他们的参与,制定的制度就缺乏民主性和有效性。也必能在实施过程中受阻或致使教育工作者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的生命线,是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要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健全教学管理中检查、评价、激励互相联系的三个环节。奖励和评价应依据三项原则进行:首先是明确的目的性。奖励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机构要把奖励的项目设在教育的重要部位和环节。奖励向薄弱环节倾斜,引导去解决教育上落后的部分,使全面工作平衡发展。
为了使教育管理科学化、人文化,针对以上问题,西部地区农村教育机构应转变观念并实行民主和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即健全西部农村地区教育机构的检查、评价和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
四、以民主和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
决定教的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教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教学环节质量和教学研究。所以,在教的管理上就紧紧抓住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环节和教研工作三个方面。作为一个现代农村小学的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本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一个学校应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三、是树立典型,指导教学。
抓好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又一重要方面,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抓好育的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育的管理立足点在于育的长效培养,只有让受教育者学会育的方法,才能够顺利地完成教育过程各环节的任务,取得教育的高效益。
办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离不开两个最根本的东西:一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二是教育科研,可以说它们是教育发展的两个翅膀。这是因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全体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全体教育者参与,实行民主科学化管理才能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措施的可行性;才能取得教育者和受教育的认同和支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针对部分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在教育管理中的现状,提出的四项措施,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它们都是以现代教育管理的有关原理和原则为依据的。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是系统原理、整体性原则的体现;以规范化为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是整分合原理、目标价值原则的体现;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是控制反馈原理、激励原理的体现;以民主、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参与性原则的体现和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管理的要求。四项管理内部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全面管理的目标靠规范化制度化来贯彻落实,规范化制度靠检查、评价、奖励来推动,最后教育管理的目的要靠群众的参与来实现,管理靠科研来完善和深化。因而,四项管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教学管理规律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