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证券行业的重要性

证券行业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证券行业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证券行业的重要性

证券行业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114-04

引言

效率是衡量金融机构经营业绩的重要标准,效率分析也就成了评价金融机构业绩的一种有效方法。一般是从两个方面评价银行效率,一是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二是前沿效率。前沿效率最早由Leibenstein(1966)给出,之后Berger和Humpherer(1997) 将前沿效率分析分为参数估计法和非参数估计法。非参数方法由于不必估计效率前沿函数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无界分析法(FDH),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DEA模型。然而,大多数学者仅基于技术效率的研究,没有把技术变化因素纳入衡量体系。本文采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不需要对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进行假设,避免了由于函数设定错误而产生的估计偏差;(2)可以将测算的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进行分项分解,探寻效率改进或者倒退的影响因素,探究了TFP各组成成分的效率,来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效率。

一、理论模型与指标选取

(一)Malmquist指数

Malmquist指数属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模型),1982年,Caves等在DEA模型基础上,引入距离函数(Distance Function),通过测度生产决策单位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来反映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即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almquist Index,M)。Fare等(1994)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TEC)和技术水平变化指数(Technical Change,TC)。

(二)指标与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贷款额、净利润、实际利润增长率、NPL占贷款的比率、资产收益率、资本资产率为产出指标。选取资产总额、分支机构数、员工人数为投入指标(见表1)。依照2007—2011年公布的中国商业银行在全球排名前1 000位商业银行,考虑到数据完整性,最终选择代表性11家商业银行,样本银行分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三类,其中代表性国有控股银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四家,代表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共五家,代表性地方商业银行为深圳发展银行、浙商银行共两家。样本数据来自2006-2010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银行年报数据。

二、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分析步骤如下:首先,分别测算三类商业银行的Malmquist指数;其次,测算和分解每个年度商业银行以及11家样本银行的Malmquist指数;最后,测算和分解每个年度11家商业银行的整体Malmquist指数。

(一) 三类商业银行的Malmquist指数

1.国有商业银行Malmquist指数

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融资平台,在国家宏观调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设2006年为基年,其M指数为1,从图1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判断:

第一,从时间趋势来看,几何均值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08年几何均值较低,主要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中国银行业的M指数上升。

第二,从年份来看,2007年工商银行M值最高,农业银行最低;2008年建设银行M指数超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M指数依然最低;2009年、2010年四大国有银行M指数差距越来越小,国家宏观调控起到一定效果。

2.股份制商业银行Malmquist指数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最为活跃的金融机构,促进银行业的“血液循环”。代表性的六家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如图2所示。

第一,从时间趋势上,除了招商银行2009年M指数外,股份制商业银行M指数变动与几何均值呈现正相关,几何均值基本上能够反映出股份制银行的M指数变化。

第二,从年份来看,2007年兴业银行M指数最高,华夏银行最低,各股份制银行M指数差距较大;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M指数均出现下滑,各股份制银行M指数差距扩大;2009年、2010年各股份制银行M指数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且各银行M指数差距逐年变小,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3.地方商业银行Malmquist指数

地方商业银行在中国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地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地方商业银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的代表性地方商业银行效率如图3。

第一,从时间趋势来看,浙商银行M指数一直低于整个商业银行业M指数的几何均值;2008年之前,两家商业银行的M指数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这一方面由于地方商业银行在资本、人力资源等方面处于竞争劣势,另一方面在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家商业银行的M指数均得到提升,随后由于资本有限,M指数又出现下滑。

第二,从年份来看,2009年之前深证发展银行的M指数均高于浙商银行,2010年深圳发展银行的M指数大幅下降,低于浙商银行的M指数。

(二)各年度11家银行的Malmquist指数分解

以11家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数据为基础,测算出11家商业银行2006—2010年期间逐年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由此得出样本银行整体生产率成分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综合反映了各商业银行统筹安排生产资源的能力(见表2)。

(三)各银行整体年均Malmquist指数分解及排名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将2007-2010年测算的M指数进行均值处理,得出11家商业银行2006-2010年的M指数分解及排名(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近几年的M综合指数排名第1,建设银行排名第3,农业银行最低,排名第9;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兴业银行M指数最高,排名第2,民生银行M指数最低,排名第10;在地方商业银行中,深圳发展银行M指数高于浙商银行。整体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除工商银行外),但效率低于股份制银行(工商银行除外)。

(四)银行业整体Malmquist指数分解

选取具有代表性11家商业银行每年的M指数进行分析,可得2007—2010年中国整个商业银行业的M指数及其分解(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银行业整体效率下滑,且下滑幅度非常大。为了抑制金融危机的冲击,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整个银行业获得大量资金,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升,之后趋于稳定。

三、结论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1家商业银行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除工商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于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受金融危机影响显著,地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的影响最大;从时间趋势上,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最低,相比其余年份差距较大,2009年之后各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差距逐渐变小;2008年整个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相比以前年份急速下降,之后急速上升,趋于平稳。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基于DEA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J].山东社会科学,2012,(1):142-145.

[2] 张建华,王鹏.中国银行业前沿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8.

[3] 方燕,白先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三阶段DEA之应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6):41-46.

[4] 程茂勇,赵红.市场势力对银行效率影响分析——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数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0):78-91.

证券行业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 内控设计

一、证券企业内控设计的理论基础

(1)内部控制的界定。控制是作用者对被作用者的一种能动作用,被作用者按照作用者的这种作用而行动,并达到系统的预定目标。简单地说内部控制是由企业为经营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步骤、程序、计划、战略、功能、系统、能动性、活动以及其他行动组成的一个结合体。

(2)内部控制理论目前的研究成果。证券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是内控理论结合证券业实际情况发展产生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以内部牵制为理论基础,重点控制钱、账、物等会计内容的审核,具体手段包括岗位分离和账目核对,主要目的时防止错误、舞弊。第二阶段:以内部控制制度为理论基础,根据1949年美国内控委员会对内部控制制度做出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证会计资料准确可靠、保护资产完整以及提高经营效率,并推动企业贯彻执行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的各种方法及措施。第三阶段:以内部控制结构为理论基础,美国准则委员会在1988年《审计准则公告第SS号》,定义内部控制结构应包含为实现企业特定目标,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而设计的各种程序和政策。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阶段:1992年,美国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该报告提到内部控制的应包括风险评估、监督、控制活动、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二、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状况和现存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状况

证券企业处在证券这一高风险行业的核心位置,因而面临证券行业的诸多风险因素。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防范风险,稳定发展是证券企业的当务之急。整个证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经营环境不断恶化,设计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突显出来。最近几年,由于证券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客观上监管部门对证券企业的监察、督导日益深入,以及随着证券市场近年来的不断调整使客观存在的许多内控问题暴露出来,证券公司开始意识到内控制度合规的重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国内证券公司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系统。只有完善了内控体系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具体来说,目前国内证券企业在内控体系上所存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证券公司常常因经营业务的增加、环境的变化使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甚至失效,造成公司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维持现有的内控管理机制,当新的变化出现,内控体系不能很好的运作。(2)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有效执行,或者保证机制运行良好的各种制度不够完善,使很多公司的内控制度有如一纸空文。(3)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往往简单复制现有的法律法规或是其他证券公司的制度,没有很好地适应自身客观需要和实际情况。所以这些内控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4)证券公司必须建立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跟踪性不强,缺乏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相应控制机制的体系。

三、证券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证券企业的各项业务控制

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具体包括自营业务、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研究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及创新业务等。随着中国证券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业务类型将不断出现,证券公司的面临的风险也趋于多样化。

(1)自营业务。证券企业应加强自营业务的管理,包括投资决策、账户、资金、交易、清算和保密等,重点关注和防范决策不正确、规模不合理、市场纵及等风险。(2)经纪业务。证券企业应增强经纪业务全局规划,对营业网点规模、布局、选址信息技术标准等建立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制度,重点关注和防范非法挪用客户资金、证券及其他资产和融资融券不合规等风险。(3)投资银行业务。证券企业应完善投行项目的风险控制,包括业务标准和流程,防范风险的措施等,建立合理的内控体系,重点防范和关注公司管理疏忽、权责混淆、未勤勉尽责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违法违规。(4)研究咨询业务。证券企业应对研究咨询业务采取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方法,重点防范和关注虚假信息对投资者的误导,员工执业资格不合规或违规执业及相关利益人未回避等风险。(5)资产管理业务。证券企业应该建立由资产管理部门对客户资产的统一管理,重点关注和防范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不合理、决策不正确、权责不分明、私设小金库、擅自挪用客户的资金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6)创新业务。证券企业的业务创新应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并保证坚持审慎的经营理念,系统化的创新模式。

(二)证券企业的资金控制

资金控制是通过会计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两方面的内部控制实现的。

(1)会计系统:证券企业应遵照有关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建立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会计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功能,完善会计核算监督职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有效完整。(2)财务管理:证券企业应建立完整的资金预算计划制度和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强化资金的风险控制,加强流动性检测,针对证券回购、非法融资融券、违规受托资产管理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

(三)证券企业的人力控制

证券企业应确保员工具备从业资格,重视员工道德水平,关注员工的诚信记录,保证员工具备胜任其岗位的专业技能。

(四)证券企业的信息控制

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要求各类数据完整真实,另外对企业的电脑网络系统和交易系统也应配备技术支持,进行定期维护。

四、结论

证券市场状况是一国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表现形式,对社会的经济安全意义重大。证券企业是证券市场发展运动的关键,所以社会大众对证券公司给予了高度关注。证券公司必须保证其运作规范、发展健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关键。因此,设计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国内证券公司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邵贤弟,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J].2000,5.

证券行业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总体而言,更严格的监管要求给“资产较重”的中国银行业提出了较大挑战,也给资本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正因如此,有关优先股的讨论一提出,市场反应甚为激烈。

资本缺口或显著增大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保持了较快速度。其中,信贷更是一度超常增长,带动整体的表内风险加权系数逐步上升。从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看,平均风险加权系数(简单算术平均)已从2008年的0.44提高到2012年底的0.58。规模扩张加之风险权重上升,使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所幸的是,银行一直维持着较高的盈利水平,内源融资能力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从道理上讲,以利润留存作为最主要的资本补充渠道,有助于商业银行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过,考虑到目前的内外部环境,这种状态是否可以持续,仍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从现有的研究看,如果假定银行可以维持目前的状态,即净息差水平、风险加权系数、贷款增速以及分红水平都不变。那么,在未来几年中,主要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基本可实现资本的内源自足(战略上有继续扩张愿望的银行除外)。但考虑到利率市场化可能对净息差产生的重大潜在影响,以及清理影子银行业务会导致一些表外信贷回表,银行的内生资本补充能力或会受到较大削弱,资本缺口将显著增大(包括上市银行在内)。当然,缺口的大小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影响程度密切相关,但不管怎样,银行业以及资本市场所面临的压力都会大幅上升。

面对日益强化的监管要求,除银行通过自身调整和转型进行积极应对外,监管方面的创新也是重要的途径,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资本工具创新探索

监管创新的一个方面是从资本补充角度入手,探索创新的资本工具。2012年底,为配合《办法》的实施,中国银监会了《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包含减记条款的资本工具和包含转股条款的资本工具等两类创新产品。通过在合同中自主设定减记或转股条款,这些工具在特定的触发事件下,可自动减记或转股,以此来吸收银行的风险损失,由此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资本的属性和功能。

相比较而言,减记型二级资本工具易于理解,且实施起来相对容易,目前已有许多银行开始在做相关的发行准备。至于减记和转股型一级资本工具,路径则一直不太清晰。应该说,优先股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了一个可供讨论的选择方案。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只是普通优先股,而根据《办法》所规定的“资本工具合格标准”,核心一级资本“不享有任何优先收益分配权,所有最高质量的资本工具的分配权都是平等的”,仍无法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只能划入其他一级资本。如前所述,对于监管达标而言,其他一级资本所能缓释的资本补充压力相当有限,不会超过风险资产的1%。就此而言,未来或许还需要在优先股的基础上附加新的条款,方能实现核心一级资本工具创新的突破。

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围

监管创新的另一个方面则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以此调节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规模。在国际银行业的实践中,通过资产证券化来实现风险资产出表,早已成为银行进行资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从2005年开始启动资产证券化试点,从2005年至2008年,共有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银行家债券市场发行过668亿信贷资产支持证券。2008年之后,因金融危机影响,资产证券化业务一度陷于停滞。2012年5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获批,截至目前,已有6家机构发行了228亿资产支持证券。

从运行情况看,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投资者范围方面,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仍在银行间市场开展,投资机构以银行为主,相关信用风险仍在银行体系内流转,未能真正发挥风险分散的功能;二是基础资产仍存在较为严格的限制,导致市场供给相对不足;三是交易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影响了市场主体参与相关业务的积极性。四是登记托管方面存在分割,监管协调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市场的有效运行。

上述制约因素以及相对缓慢的试点进程,导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远不能满足银行业的庞大需求。也正因为此,在过去几年中,许多类资产证券化的操作开始暗流涌动,且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并成为“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的扩大和常态化已迫在眉睫。

证券行业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入世的之后的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处于调整和规范之中,这一规范的过程将对证券资讯业造成三大影响:其一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就越大,二者关系将更加紧密。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将尽可能扼杀投机,加快证券中介业回归,即主力从事投资服务,而这无疑将扩大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其二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层次将越来越高。券商没有了投机利润,就只能从两块加强力量,一是完善对投资者的服务手段,二是加大自身研究力度,从事正常自营决策。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券商的收入。而这两者都召唤市场上强大证券资讯阵容的出现。

从目前的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来看,1994年深圳巨灵推出第一套证券资讯系统是证券资讯行业的萌芽的标志,但今天的证券资讯市场已非94年同日而语。短短9年时间,证券资讯业内异军突起,掀起一场日新月异的竞争潮。港澳资讯、巨灵、新兰德、万德、新德利、博经闻、维赛特、海融、万国等等,此起彼伏,你追我赶,好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竞争喜剧。成熟的证券资讯行业市场也开始在这种专业化的竞争中开始成熟完善起来。

证券资讯行业从萌芽开始阶段就是一个以证券财经数据库为主营业务的内容提供商的面貌出现,是在90年代初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证券交易以及资讯信息提供方式的转变提高的过程中漫漫的发展起来的,但直到今日大多数类似的资讯公司的产品层次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公开数据的采集为主的局面。其中的原因有中国股民的素质层次需要和机构市场需求的原因也有证券资讯行业本身在中国证券市场序列体系中地位的原因。从信息质量及服务水平上讲,目前国内证券资讯业市场仍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质量不高,缺乏深层次的内容;以大量转载各种公开媒体信息为主,缺乏自己的东西和能反映上市公司情况及市场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各类投资分析、投资咨询缺乏连贯性和指导性,为庄家投机服务的投资信息占驻了主导,各类小道消息和传闻满天飞;市场上同类产品竞相削价,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市场上的产品还没有出现占主导优势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大多数企业满足于低投入,追求前期收益,缺乏行业责任。在一种低水平竞争的市场中,一批低投入、满足于初级信息服务的企业也能占据一定的、甚至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前期收益。

另外的一个趋势,各证券资讯厂商大多开始走证券信息资讯即专业化的信息提供和投资咨询业务以及证券资讯平台开发,外包财经网站的建设齐步发展的发展方向。其中资讯公司涉足证券二级市场的投资咨询业务对于整个证券市场来说都是一种市场化选择中的一个良性的产物,资讯公司可以在充分的整合自有的信息资源的情况下继续的发扬投资咨询领域的一种实证化的投资分析的模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咨询策略。

在证券市场从无序到有序的规范化发展进程中,对证券咨询行业的规范管理是一个重要侧面。在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形成发展的最初几年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行业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状态。与早期市场高投机特征相对应,早期证券咨询行业从业人员成份较为复杂、鱼龙混杂,联手操纵市场的行为屡见不鲜,证券咨询行业的这一状况对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诸多恶劣影响。这一状况直到97年主管部门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之后才有所好转,至98年《证券咨询业务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后,行业管理才真正有例可循,有章可依,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发展步入正轨。也正是这一阶段、在市场投资理念渐趋理性回归的背景下,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在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及研究内涵不断扩大中进入发展壮大的第一个黄金时期。2003年正在进行的证券法的修改工作中一些相关证券咨询行业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讨论范围之中,证券咨询业务的范围也将大大的扩大,相关的自营业务和委托理财业务也将可能由地下转到桌面上来。证券咨询行业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的机遇.在行业的规模化和竞争的有序化上更加规范的完善市场。

行业规模化,有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批真正独立的专业咨询公司的出现。与券商研究机构不同,其独立性不仅仅表现为功能配置上的独立性,也体现为其经营上的独立性。由于生存方式的差异,这两类研究机构在研究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方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券商研究机构由于事实上的依附关系,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为券商客户咨询服务,二是为券商自营服务,三是为券商形象宣传及业务创新服务,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一、二级市场,也包括券商自身发展战略与业务创新等内容。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研究成果一般仅限于内部共享,且以专题研究为主,研究成果的价值实现是间接的。而对于专业资讯公司而言,由于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其信息产品及咨询服务,信息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决定其自身的生存,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研究工作是有更强的功利性,服务的对象性,要求其信息产品必须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由于证券资讯市场仍处发育阶段,受市场容量及无序竞争影响,目前该类专业公司受收入来源限制,与券商研究机构相较而言,在研究投入方面多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的背景下,证券资讯公司竞争图存的方式正向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种是以低成本支撑其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以维持其生存,这类公司或非正式组织为数众多。二是以高投入、高品位树立市场形象,着眼未来,争抢核心市场,这类公司虽为数不多,但无疑将是未来证券资讯业的脊梁。

目前的资讯厂商大多也在走资讯咨询化的产业转型的格局,针对目前的资讯厂商的市场格局以及资讯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产生了这样的一些认识和感触。

1、坚定的走证券资讯咨询化的发展道路。单纯的简单的F10资料为主的低端的资讯信息内容的竞争只会陷入资讯产业低水平价格战的泥潭中,要从产品的技术构成、新产品的开发、推广机制、产品的信息质量、营销策略及手段从根本上与竞争对手拉开档次,才能从低端市场的价格战的竞争中走出来,作到控制市场走向和价格的目的。在公司内部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新产品设计、开发和推广的运行机制,保证高质量的新一代产品、延续产品、后续产品和可替代产品源源不断地、有序地投放市场,形成多套产品立体交叉竞争。唯有如此,才能从市场混战中走出来按自己的步伐发展自己。资讯咨询化的发展方向既提高了信息的含金量,也是向高端市场发起进攻的最重要的筹码。

2、加强和国内做证券行情交易系统的厂商比如说乾隆高科,通达信等的技术上的合作,以行情交易系统和资讯平台和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资讯行业未来的资讯平台的搭建方向。建立全新的基于证券行业电子资讯架构(E-infostructure)和现代的资讯有效集成(informationintegration)创新技术构建起来的的统一证券资讯平台的运作模式。要是自己的资讯信息内容提供的方式和模型能够紧跟住资讯行业的潮流,只有领潮流之先才可以完整的拥有对市场的话语权。资讯信息模块与证券交易模式的合理有机嫁接以及技术上驻留程序的改进更新是保持这种领潮流之先的技术上的关键。

3、加强全国统一规划的的市场营销策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营销略。营销策略的正确性和促销手段的完善是产品成功的保证。产品再好,如果没有正确的营销战略、营销手段,没有精良的营销队伍去组织实施,就根本无从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更无从实现第一民族品牌和获取最大创业利润的目标。产品品牌的树立,在质地优良的情况下,除借助宣传工具外,最终还将依靠我们营销人员的自身高素质,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新颖的营销手段和技巧、良好的口才及应变能力,让消费者去感受我们的员工、感觉我们的产品、感觉我们的服务,确实让他们从中受益。

4、加强公司内部团队精神的建设,形成创业的集体凝聚力,形成企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同步发展的激励模式。有计划的引入股权认购期权奖励的企业激励模式为团队精神的营造服务。甚至可以试探企业实现MBO来改变企业的法人治理体系和绝对控制权。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公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团队精神的精髓是追求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对组织的最大贡献率,它既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它强调一种实战技巧,强调一个组织如何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潜力,通过协调和规划,最终促成目标的达成。

5、拓宽融资渠道,改变过去的靠自我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发展自己的模式。在国内主板市场监管力度加大门槛提高、二板市场推出遥遥无期、美国纳斯达克不复往日威风的情况下,选择在香港上创业板进而发展向主板市场转变是最好的IPO融资方式。外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从乾隆高科在香港创业板上不错的融资业绩就可以看出。此外还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参股扩充公司股本结构的方式来发展自己。QFII之后外资购并的放开之后资讯领域肯定的将是其感兴趣的产业之一。博弈选择将是引导资讯厂商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证券行业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经纪业务 营销浅析

1 我国证券业发展历史回顾

自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以来,中国证券业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组织服务网络。在历经了初期无序混业经营后,随着《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的颁布实施,国内金融服务业基本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证券行业也由此步入专业化经营新阶段。

从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开展情况看,由于证券经纪、证券承销等传统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证券公司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2001年下半年a股市场步入调整阶段,当年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为64.99亿元和54.26亿元,同比减少70.86%和47.74%。2002年开始陷入此后延续四年的全行业亏损惨淡经营境地。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以南方、闽发等证券公司问题充分暴露为标志,证券业爆发了第一次行业性危机,部分证券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流动性危机骤然增加而被监管层宣布撤销或托管。2005年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后股指跌破千点。迫于无奈,政府2005实施紧急救援,才使证券业勉强渡过难关。

2006年中国股市开始逐步走强,在之后十个月中,上证指数最高探至6124点。沪深两市总市值达30亿元,在不到两年半时间,沪深总市值翻了10倍。证券公司收入迅猛增加,快速实现扭亏为盈。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国股市也受到剧烈冲击,跌幅巨大。过山车似的行情在使得证券投资者亏损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使得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再次受到冲击。

以经纪业务为主要收入的中国证券公司,在中国股市巨大波动面前显得很被动,“靠天吃饭”的收入结构严重制约证券公司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看到,中国证券公司赢利能力受股市波动影响很大,其最主要原因还是证券经纪业务在公司所占份额过大,一旦股市下跌,交易量下降,靠交易佣金的经纪业务额随即下滑,而股市上涨,交易佣金的增加又迅速掩盖了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为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各证券公司纷纷推出各种解决措施,其中对于营销模式的尝试最多,取得的效果也最好。

2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模式浅析

伴随中国证券市场的起起伏伏,中国证券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与成熟。在行业垄断被打破,证券经纪业务步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证券公司逐渐认识到“营销”对于业务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证券市场剧烈波动经纪业务收入骤减时,证券公司营销便会得到空前重视。在我们研究中国证券行业营销模式前,有必要对营销模式、证券业营销模式等概念进行界定。

所谓营销模式,目前多数学者认识其应是一种体系,而不是一种手段或方式。公认的营销模式从构筑方式划分两大主流:一是市场细分法;二是客户整合法。

证券行业营销模式是指证券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利润为目标,整合内部资源,构建营销上下游结构链,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一系列运作行为,[1]并以精心设计的证券服务(产品、方法或手段)推销某种投资理念,并获得一定收益的活动[2]。

我国证券业营销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种模式:

(1)联合营销模式

2000年左右,银证通业务在深圳工商银行与国信证券两家实现成功应用。此业务有效弥补了证券公司营业网点不足的问题。对证券业而言,有利于培养和扩大投资者规模和降低增加证券机构网点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市场效率;对银行业来说,“银证通”增加和改善了客户服务,充分利用既有网点资源,避免资金流失。这种“利润共享、客户共享、渠道共享”的营销模式,迅速得到了广泛应用。

(2)客户细分营销模式

2005年国信证券率先在业内成立“金色阳光证券账户”,对客户需求进行了细分,并提供相应投资服务,收费则采用佣金与服务内容挂钩。国信证券则凭借着金色阳光服务产品实现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佣金收入。随后,招商证券“智远理财服务平台”、广发证券“金管家”等经纪业务服务品牌也应运而生,极大地提升了证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客户细分营销模式,使得证券公司单纯依靠提供交易通道服务的盈利模式得到改善。

(3)差异化产品营销模式

在客户细分基础上,证券业在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努力提供多元化服务产品成为市场服务的基本特征。交易规则也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业务差异化服务体现之一就是具有专业的、完整的、全面的多元化服务产品创新、销售、维护等综合服务能力。这一方面能有效指导不同类型客户进行多元化产品交易操作,从中捕捉到盈利和套利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产品销售和维护换取增量交易资源和佣金收入。

(4)投资顾问营销模式

采用投资顾问模式转型的证券公司一般推行全员营销制度。通过培训,把公司所属营业部业务人员转型为证券经纪人,然后把客户划分给证券经纪人,由证券经纪人为客户提供投资顾问服务。这种模式优点在于能够更充分发挥经纪人主观能动性。缺点是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一些营业时间长,员工年龄老化、学历不高的营业部有点勉为其难。

(5)数据库营销模式

数据库营销核心要素是对客户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找出消费与服务对象,从而进行营销与客户关怀活动,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与客户占有率,增加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取得公司与客户的双赢局面。2007华泰证券建立华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在2008年3月份上线使用。与此同时中信建投、长江证券也开始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券商们不惜花费巨资和大量时间开发信息系统,原因之一是投资者结构日益复杂。券商不仅要满足投资者交易需求,还要努力创造客户自身的需求,这就必须进一步细化客户关系管理。

(6)前台专业化,后台集中化营销模式

广发证券提出“前台专业化,后台集中化”的口号。产品营销模式偏重的是卖产品,强调销售能力;而投资顾问模式偏重分析能力,强调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广发证券很早意识到打造营销平台对于经纪业务转型的重要性,在券商中率先建立cim企业级客户关系管理平台。通过集中化后台管理,为前台专业化服务以及为客户经理提供研究报告、投资策略报告等标准投资组合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