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分期和性质;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1)通过对文艺复兴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使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课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的。

3.(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4)通过对布鲁诺为追求真理而殉难事例的介绍和文艺复兴时期先驱者的大无畏战斗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素养和优良品质。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文艺复兴运动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的反封斗争,一次思想解放。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宗教改革,使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

(1)通过对文艺复兴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以及自主完成书面介绍材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整理,独立形成观点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分析

人文主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开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乃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理解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于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常重要。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中,因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尤其是天文学的发展沉重的打击了天主教会,进一步将人们丛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

重点的突破方案

(1)通过讲解“人文主义”的英文单词“Humanism”的构词法,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相关的小字部分,使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有关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历史,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意大利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以及回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意大利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原因,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上的成就,制作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发展的背景,使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课件以及相关图片和资料进行讲解,并由学生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成就一览表》,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发展。

难点分析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难点。高中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对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理论更是缺乏了解,因此,较难理解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

难点的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和思考为何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核心的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文艺复兴是否是古典文化的复兴;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的原因;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掩护。指导学生制作意大利文艺复兴、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成就一览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文艺复兴

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手段:电教手段应用:使用《创世纪》Flas、相关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对比中世纪的绘画作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推测两幅画出现的大概时间,并带着“为什么两幅画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它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开始学习新课。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

详细内容参见“重点突破”。

在引导学生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各个方面的成就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掩护?”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当时封建神学在欧洲的地位、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的来源、当时资产阶级与封建神学力量对比等方面分析。要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资产阶级为什么会以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一形式,开始了反天主教会和封建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什么没有公开举起反封建制度的鲜明旗子?”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是理解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的本质的关键。教师“导”正是体现在引导学生的思路集中在“关键”问题上,由此使学生迅速掌握事物的本质。

三、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艺复兴在十五世纪后期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在十六世纪达到?”

这一问难度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前两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使学生将前两节课所学内容与本节内容较好的联系起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西移大西洋沿岸,刺激了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使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基本原因,进而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制作《西欧诸国文艺复兴成就一览表》。有重点的引导学生分析莎士比亚等人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对比此时的作品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品的区别。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详细内容参见“重点突破”

指导学生将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与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文艺复兴的范围、时间,认识到文艺复兴在十六世纪达到的史实。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小结

学生回答在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归纳文艺复兴的时间、范围、性质及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有关问题,制作一系列表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设计问题、点拨和适当讲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三节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背景

2.人文主义

3.最早的代表人物:但丁和乔托

4.早期的代表人物: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5.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

6.马基雅维利

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1.英国的莎士比亚

2.法国的拉伯雷

3.西班牙的塞万提斯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哥白尼和“太阳中心说”

2.开普勒和伽利略

3.数学、物理学的发展

4.布鲁诺和弗兰西斯·培根

探究活动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发展的探究活动的设计

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意大利;经济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来意思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中世纪时期发源于意大利的弗洛伦萨,后传播到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16世纪中叶的人文主义者们认为这次思潮是在希腊、罗马之后欧洲大陆文化历史上的第二个巅峰,有的史学家们便认为它是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所以被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产生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作用、影响的条件下:

(一)经济原因:14~16世纪,意大利的弗罗伦萨最早产生了文艺复兴的萌芽,弗罗伦萨地区的工场手工业是意大利发展最早的,且发展迅速,商品贸易规模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经济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代表资本主义的文艺复兴必然要冲破教会的约束,于是代表新文化各个方面的新兴资产阶级就向封建统治阶级和制度展开了宣战。

(二)政治原因:弗罗伦萨著名的美第奇家族所统治的弗洛伦萨,文化达到最高峰。美第奇家族出于统治的需要,对人文主义者尤其重用,到15世纪50年代,各地政府机构中已有很多的人文主义者,积极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让当地人们接受人文主义。

(三)文化原因:意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这里一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交汇的中心,意大利在吸收古希腊、罗马文化方面比其他国家占有巨大优势,几世纪以来继承下来的文化还继续领导着西欧各国,是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起源地的一个原因。

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中世界神学,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与人权,主张个性自由;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追求现实人生的美好生活;提倡科学和文化,反对迷信;提倡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造福人类。

二、意大利的现代经济

意大利经济自20世纪中叶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简单的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以先进工业为主体的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对意大利GDP的统计,意大利在2012年度是世界第经济体,仅仅排在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巴西、英国之后。意大利是世界举世瞩目的G8成员,也是经合组织的会员国。

意大利有两种经济,由北部的发达私有制工业和南部欠发达的农业组成。北部的大中型公司生产力很高,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很多都是世界品牌,在世界500强企业之中,这些企业为资本家和员工们创造了很多财富;南部的小型企业由于缺乏创新意识,生存环境也是缺乏竞争,生产力的发展已经相当滞后,不能给员工提供良好的保障,更不用说带动当地人们去实现致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南部小型企业却在排挤着发达的大型企业的发展空间,使之离开意大利,去欧元区的其他国家发展。某些观点认为,欧债危机是一场单一的危机,仅仅是由意大利的错误的经济和政治措施原因造成的。但是仔细分析看来,欧债危机也由意大利资本家经济头脑意识所影响,意大利面临的生产力危机,严重影响着到了意大利人的生活,甚至是将来的发展。

三、文艺复兴对意大利现代经济的影响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对人生的思考和追问:中世纪时期对人的要求是无所作为的,人在世界上没有存在的意义,而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发现了人的伟大,提出了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的冒险精神。提倡乐观主义的的人生态度,人们在道德下允许可以自我放纵,反对自我克制,提倡“公民美德”,认为家庭是人的道德德行的体现。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而文艺复兴的消极影响是,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于强调人的价值,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传播后期造成意大利人个人私欲膨胀,追求物质享受、骄奢逸。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直至现代,文艺复兴仍对意大利人有着深远影响,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文艺复兴追求自由、个性解放,这种思潮不仅对意大利人的日常生活影响有着负面影响,致使很大部分人生活懒散,不愿意工作,而且在政治生活中,对政府持敌对态度,不愿意向政府交税。

文艺复兴传播的后期使意大利公民缺乏公民文化或公民美德,现在南部小企业偷税漏税现象严重,黑手党势力遍布那不勒斯,黑色恐怖事件笼罩着每一个意大利公民的心头,意大利人对社会公德、事业道德漠不关心,只是将家庭美德看成是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人们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不能坦诚相待,甚至不去信任政府,普通意大利人将参与政治生活的政治家们看作是跳梁小丑。

经济离不开文化,文化也离不开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对经济的渗透力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的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日益一体化,成为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意大利国家欧债危机的原因,不仅是本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均衡,还与人口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应该对意大利的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吸取人文主义中优秀的文化,摒弃落后了文化,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文化”。人们之间不仅能够相互信任,而且对政府的正确决策能够全力支持,形成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节奏。

意大利如果能正确形成本国的“公民文化”,那么就为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等产业形态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巨大活力,促进国民经济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杨德才(编著)

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艺复兴;德育观;转化

一、文艺复兴时期德育观转化的原因

文艺复兴过程中,为什么宗教的教育权会渐渐丧失,世俗的教育权渐渐得手?为什么在德育的博弈中,平凡的人类最终战胜了万能神灵?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德育观转化的物质基础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在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那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较早。中世纪没落的死气沉沉的社会文化氛围已经迎合不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中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的口味,人们要求个性解放的意识开始觉醒,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2]资本主义强烈要求解放生产力,为了追逐金钱,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被允许。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讲述了取得和保持权力的多种方法。他认为强大聪明的君主要要像狮子那样使人惧怕,又应像狐狸那样善变多谋。他甚至主张,君主是否要遵守诺言和信义要以对己是否有利为转移,“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3]

(二)民族思潮的产生――德育观转化的强劲推手

民族思潮要求人们培养、遵守国家的道德,而逐渐消除甚至放弃宗教道德。意大利政治理想主义代表是康帕内拉。他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毕生追求真理,大力提倡爱国主义精神。为此,曾先后被教皇入狱达33年之久,做过50个牢房。[4]由此看出,民族思潮的产生对德育从宗教转化到世俗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用其摧枯拉朽般的力量,来达到争夺德育权力的目的。

(三)宗教道德的滑坡――德育观转化的现实原因

在当时,罗马基督教会中盛行着西门主义与尼古拉主义,像一颗巨大的毒瘤,严重危害了天主教的健康和发展。顾名思义,所谓西门主义,即教职买卖;而尼古拉主义,即教士。[5]在文艺复兴时期,原则上教会圣职人员需要保持独身,但实际上以及私下里教士的婚姻性事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罗马教会的堕落,使得其承担不起为基督教的信众规范、维护基督的道德信仰的责任。人们也无法信服基督教的道德,基督道德在世俗世界中被认为是伪善的代名词,已经失去其权威,只剩下一副空壳苟延残喘。那么对世人的德育,就顺理成章的落到人们自己的手中。

二、文艺复兴中德育转化的过程

在这场人神争夺德育权的过程中,既有教会学校自身的改革,来保持自己的权威;又有世俗学校的发展,来突破宗教道德的束缚。它以意大利为中心,刮起文艺复兴的狂风。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行,胜利的天平逐渐倾向世俗世界。

1.肯定和尊重人的个性和社会性

文艺复兴中,教育家们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伤害学生的尊严。反对宗教实行的禁欲主义,认为这样会造成学生性格上、道德上的畸形。如开拓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的维夫斯认为,教学工作不能单纯地根据学科内容和题材的本身来安排教育过程,更主要的是要研究学习者的本性和心里状态,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并改革教学方法。他还提倡“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这与当时教会提倡的苦行僧般的生活恰恰相反。

2.采用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

同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弊端、压抑儿童的教学方法相反,人文主义教育家强调尊重和关爱儿童。反对对儿童进行体罚,鞭笞等酷刑。提倡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智商、性格及素质实施不同的教育。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蒙田强调教育应当贯彻“可接受性的原则。”他主张教师不能用同样的内容和同样的教学方法去教不同智力和不同素质的学生。

3.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文主义教育家认为,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需要有坚强,正义,爱心等的品质。教师要始终对教育保持着最虔诚的信仰与热情,努力建立师生和谐的关系。这些都有别于基督教会的旧教师观。

三、文艺复兴时期德育观转化的结果

(一)张扬了人性道德

在神学的领域中,人们的道德要向神看起,人要不断地折磨自己,以便使自己的道德接近神灵。创建耶稣会教育体制的罗耀拉,被困在巴塞罗那附近的曼罗萨小镇时,为了加强自己的精神训练,每天不梳理自己,坚持在镇外山上的洞穴中祈祷,并多次鞭挞自己,以求自己在道德上成为上帝的仆人。而人文主义则反对这样虐待自己,要求张扬人性自己的道德。人没有必要在道德上成为神灵的奴仆,人可以成为自己道德的主宰。

(二)确立了资本主义道德体系

资本主义道德是紧紧围绕人而产生的道德需求与价值,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与中世纪道德的为神性相比,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尤其是新的德育观的产生与推广,使得人们不再把自己囚禁在神灵的牢笼里,而开始突破神性的牢笼,冲向属于人类自己的道德领域。它竭力描述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形象美和身体美,提倡了人的个性,树立人的自主道德意识。德育从为神性转向了为人性,人们的精神生活从此丰富了,也多样化了。

(三)提出了科学的德育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意识逐渐显露,“神”的意识逐渐淡化,相应的对人的道德要求也随之改变。人们不再去追求无谓的自我伤残,也不会去为那些虚幻的神做奴仆。因此,人文主义者以人性为基础,提出了科学的德育方法。如西班牙人文主义者,教育家维夫斯重视并赞扬了教师在德育中所起重要的作用;弗兰西斯・培根把道德观念进一步世俗化,远离了神学道德,道德为人类自己服务,张扬了人性的道德,这些都是对文艺复兴时期新道德的要求与肯定。

不可否认,文艺复兴时期德育从神学领域转移到人类领域的确功不可没,同时,对人性的觉醒,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道德从神的手中滑向人的手中,具有着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文艺复兴以后,人类最终战胜了神灵,取得了道德教育的决定权,从而完成了德育观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有林,张启华.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04.

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运动 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开始出现,但尚未在全部生产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资本主义萌芽是如何出现的呢?15世纪前后欧洲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实行多田轮作制;改良畜种;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农牧业产品的产量),手工业生产发展(手工业的专业化程度加强了,行业间分工越来越精细;还出现了新的手工业行业,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那么,这些进步如何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如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问题的关键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的增加,社会分工的扩大,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分离,都意味着有大量的产品必须投入市场,进入交换领域。因此,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换的扩大,也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如何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这里对这个问题作一个最简单的解释:商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分工的日益精细,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出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和手工业生产从属于商业资本,因而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这样,14―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最早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众所周知,15―16世纪在欧洲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新航路的开辟。其背景是: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西欧人对黄金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于是掀起了寻金热,而当时《马可・波罗行记》在广泛传播,书中描述东方遍地是黄金,因此欧洲人对东方非常向往,极力想去东方寻找黄金,以实现自己的黄金梦,但原来的陆路上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传统的陆上通道被切断,所以西欧人迫切希望开辟海上新航路来满足自身需要,因此开辟了从欧洲出发通往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新航路。新航路开辟也称为地理大发现。

14―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壮大,他们对目前的政治状况非常不满意,他们需要取得与自身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社会地位,需要将本阶级的价值观、思想文化提升为社会的主流。但当时的资产阶级还是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正在成长的新生力量,为抗衡并最终战胜那时顽固、保守、愚昧而残暴的天主教会,必须找到一种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自己,它必须能唤起大众的觉醒意识,同时应以非暴力、非革命的面目出现,于是资产阶级将目光投向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他们认为,那是欧洲人都引以为豪的光辉时代,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因此他们就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从文化到社会各领域的变革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核心,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批判神权统治,反对禁欲主义、来世观念和蒙昧主义,注重人性和人的欲望,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提高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作用。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该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打碎了封建保守思想的枷锁,发现了人的价值,故文艺复兴又被称为“人被发现的时代”。

那么,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认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影响迫使西欧国家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壮大,但是还不够发动一场来夺取政权,于是资产阶级就先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动手,发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那么,新航路开辟与文艺复兴运动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认为二者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正是在文艺复兴运动倡导的人文主义,推动了航海家大发现的事业,而在新航路开辟中验证和弘扬的人文主义,又使文艺复兴的精神得到升华。新航路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从“天上”转移到人间,激发了人们对科学探索的热忱,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追求财富、建功立业与现世享受的人生价值观念逐渐取代了中世纪一切为了来世和禁欲的观念。雄心勃勃、勇于献身被肯定,胆识超群、坚毅不拔是美德。“寻求未知世界”成为激励人们脚踏实地干番事业的强大动力,追求新知、新鲜、新奇事物,崇尚自然和科学的理性精神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了解海外奇闻让人们乐此不疲;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

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范文第5篇

摘 要: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本,促进了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而宗教改革中提出“因信称义”等教义,以路德、加尔文为代表的新教倡导教育的改革,客观促进了西方近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宗教改革对欧洲近代教育影响更加的深远。

关键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欧洲近代教育

一、文艺复兴与欧洲现代教育

首先是意大利,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世俗学校,另一方面涌现出大量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如以维多里诺,他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主张学校的环境优美、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倡通才教育,并把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与基督教信仰的形成。

在尼德兰,人文主义教育表现得更为突出。代表性的教育家伊拉斯谟,他的重要的教育思想是对封建主义和经院主义的教育的批判。他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巨大作用并提出“一个国家的主要希望,在于它对青年的适当的教育”。同时他比较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和正确的教育方法,认为教育在青年的头脑中播下虔诚的种子;使青年热爱学习自由学科;为生活做好准备;掌握基本礼仪。

在英国,人文主义教育教育家莫尔,主张所有的儿童均应平等受到良好的教育;重视劳动教育,第一次在教育史上提出把教育和劳动结合起来;成人也要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教育。

尽管人文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体现,但他们呈现出了一定的共通性。

1.人本主义。都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主张通过教育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2.古典主义。都提倡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典籍中汲取思想,为当时的教育实践所用。

3.世俗性。人文主义教育更加关注的是今生而非来世,体现浓厚的世俗精神。

4.宗教性。虽然抨击天主教会,主张用人文精神改造宗教,并没有提出甚至消灭宗教。

5.贵族性。由于文艺复兴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因而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 众教育。

二、宗教改革与欧洲近代教育

宗教改革使W洲的宗教势力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局面,新教之间也出现了不同的派别,如路德派和英国的国教,他们之间的教育理念也各不相同。

1.路德派新教与教育

教皇利奥十世兜售“赎罪券”的事件作为导火索,马丁・路德提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路德的宗教与政治的主张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因信称义。第二是众信徒皆教士。第三,提倡新的善功与天职观念。第四主张政教分离。他的教育方面的理念很好地体现了以上思想。一方面因为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与众信教徒皆教士,所以每个人都需要阅读《圣经》,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就很好地为路德提出义务教育的主张做了铺垫。另一方面路德主张政教分离与新的天职观念,在教育方面的体现即教育权应该由国家掌握,同时由国家来推行义务教育。

路德派宗教和教育方面的改革使近代教育在教会的控制下逐步向国家的控制下过渡。

2.英国国教与教育

英国的宗教改革与德国和瑞士的宗教改革不同,它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折中性,体现出了国家与教会权力之间的一致的平等。

它主要强调教育是为国家服务,重视高等教育。初、中等教育由私人团体办理、负责。同时注重英语教学,在社会生活中英语成了日常交往和表达知识的手段,这不仅体现了教育方法的改进,同时也体现了民族自尊心的增强,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3.天主教与教育

面对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也在进行着激烈的反宗教改革运动。除了军事冲突外教育也是双方角逐的重要阵地。为了达到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的作用,耶稣会致力于中等和高等教育而不重视初等教育。注重高水平师资的培养,同时采用了寄宿制和全日制的军事化管理的培养方式。虽然天主教的教育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但是它主要是把学生培养成一种忠于天主教的信徒。

我们纵观文艺复兴运动对西方教育的影响,会发现它和宗教改革相比影响是比较小的。一方面文艺复兴的教育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贵族性,由于文艺复兴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因而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另一方面“它是建立在尽管反对教会腐败但却赞同天主教会的统一这一基础上”。

而宗教改革运动期间,不断的宗教冲突与战争,给欧洲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新教团体的出现,最终形成了新教与天主教两军对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只好妥协,走向了宗教的宽容。在双方妥协的缝隙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正好有了发展的生机,国家开始在这种僵持中权利不断扩大,国家控制着领导权的教育,成为一种避免宗教争端的世俗性、公共性的教育。

我们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宗教改革对西方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文艺复兴运动,它促进了西方教育向近代化的转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