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信息的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理 信息 软件
一、背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代码,地理位置及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部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现实世界被表达成一系列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特征至少由空间位置参考信息和非位置信息两个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多技术交叉的空间信息科学,它依赖于地理学、测绘学、统计学等基础性学科,又取决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航天技术、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技术的进步与成就。此外地理信息系统又是一门以应用为目的的信息产业,它的应用可深入到各行各业。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二、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介绍
当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 MapInfo软件
MapInfo系统是美国MapInfo公司研制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从1986年推出第一个DOS版本MapInfo V1.0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Windows版本MapInfo V3.0,其产品逐渐变得成熟,并很快流行起来。1995年和1998年分别推出MapInfo Professional V4.0和V5.0,使这个产品趋于完善。MapInfo是美国MapInfo公司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一种数据可视化、信息地图化的桌面解决方案。它依据地图及其应用的概念、采用办公自动化的操作、集成多种数据库数据、融合计算机地图方法、使用地理数据库技术、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形成了极具实用价值的、可以为各行各业所用的大众化小型软件系统。MapInfo 含义是“Mapping + Information(地图+信息)”即:地图对象+属性数据。
经历了近20年时间,MapInfo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100家软件公司之一。产品行销58个国家和地区,有22种语言的版本,超过30万个正式用户。该产品在1990后进入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Arc/Info软件
Arc/Info UNIX/NT版(以下简称Arc/Info)是ESRI公司系列产品中最经典、功能最强大的专业GIS产品。现在已经用于全球范围6000多个重要机构和组织中,在我国也拥有150多个用户(截至1995年)。Arc/Info的第一个产品完成于1978年,主要在小型机上运行。1996年底,ESRI公司又把工作站版Arc/Info的全部模块移植到MS Windows NT之上,使工作站环境下的Arc/Info软件功能全部在微机上实现。1999年底推出基于Windows NT上的Arc/Info8.0,添加了ArcGeodataBase,Arctoolbook和ArcMap等功能。 中国3S吧
(3) GeoStar软件
GeoStar是武汉吉奥信息工程公司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eoStar系列软件最独特的特征在于矢量数据、属性数据、影像数据,DEM数据高度集成。
(4)MapGIS系列软件
MAPGIS 是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面向网络超大型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
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多层体系结构,实现了面向空间实体及其关系的数据组织、高效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索引、大尺度多维动态空间信息数据库、三维实体建模和分析,具有TB级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支持局域和广域网络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分布式计算、支持分布式空间信息分发与共享、网络化空间信息服务,能够支持海量、分布式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分布式跨平台的多层多级体系结构,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具有面向地理实体的空间数据模型,可描述任意复杂度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完全表达空间、非空间、实体的空间共生性、多重性等关系。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GIS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在中国,数据问题是限制GIS发展的突出问题。GIS的研究对象和基础是数据,离开数据,GIS也就失去了价值。尽管我国GIS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从应用来看,GIS的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在民用和经济领域,GIS的应用更为落后。目前,我国GIS的应用范围很窄,大多集中在一些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所承担的大型项目中,社会普及率很低,对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这种情况与我国在GIS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GIS数据的保密性。随着大量GIS数据的共享和开放,GIS将在各个领域中发挥强大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服务。
2.GIS软件开发的产业化及市场化
近几十年来,我国GIS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GIS基础软件技术支持得到了全面加强。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品牌,如MapGIS、SuperMap、GeoStar等,并在较多领域内得到应用。但总体上看,中国GIS市场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规模偏小,空间分布不均衡,产业化及市场化程度还不够。GIS软件应用及开发主要集中在高校及科研机构,也有不少政府部门自己成立新的部门,承担自己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在市场环境中,与ArcGIS或MapInfo这样的产业化公司相比,这些机构和单位也许有较强的开发能力,但在市场拓展及售后服务方面则相形见绌,而市场及服务对于软件产品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为进一步发展中国GIS软件产业,我们在产业化及市场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收储中心,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随着包头稀土高新区经济总量进一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高新区转型发展的关键。推进发展第三产业,营造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和水平,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实施“退二进三”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条有效途径,“退二进三”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阐述以“退二进三”方式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对于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退二进三”;土地利用结构;第三产业
0 引言
日前,中央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说明在新的形势下第三产业的作用已日渐突出,是新的经济形势下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亮点。推进发展第三产业,营造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和水平,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随着包头稀土高新区经济总量进一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高新区转型发展的关键,高新区应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展,把第三产业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经济总量的重要抓手。
近年,高新区主城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愈为突出,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业产生的各类负面因素侵蚀城市空气、水源、绿化质量—可谓城市“顽疾”,同时对于工业企业自身而言,因高新区的节能减排标准大大提高,对工业企业排放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主城区工业企业面临着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的巨大压力,发展空间严重不足。而“退二进三”政策不失为一道除病良药:城区面貌得到实实在在的改观,居民生活品质得到切切实实的提高,一个绿色、安全、和谐的城区即将展现。“退二进三”符合城市服务型产业发展需要,优化了城市功能布局,改善了城区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最终实现“政府得形象,企业得发展,居民得环境”的三赢目标!
本文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阐述了以“退二进三”方式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对于高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1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与方向
包头稀土高新区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随着包头稀土高新区经济总量进一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高新区转型发展的关键。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三产业总量快速增长;第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第三产业拉动社会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从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金融、保险、租赁和商服,以及综合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很缓慢;并且现代服务业基数很小,比重偏低,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现代服务业产业层次发展不平衡。
对于产业基础为资源开发、重工业结构特征明显的地区,以知识密集和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生产业,将成为当前高新区亟待发展又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实现制造业由粗放、低附加值形态向集约、先进性、高附加值形态转型和升级,提高市场占有率,因而发展生产业是必然趋势。
2 第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机遇
近年来,高新区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处于历史最快和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就总体而言,高新区的第三产业还是不够发达。其经济总量、发展层次和活跃程度等方面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第三产业总量、规模仍然较小;产业层次偏低,结构优化程度比较低;缺乏第三产业的统一规划;人才缺乏。
目前是呼包鄂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联动、互动发展趋势逐渐增强。高新区作为呼包鄂城市群、沿黄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之一,将积极融入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主动承接呼包鄂三市辐射。《内蒙古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高新区在“三位一体化”中的人才培养、技术输出、生产业方面的带动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必将使高新区集聚更多的战略资源和发展要素,为高新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3 “退二进三”改变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用地发展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城市面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为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投资环境,更好的落实包头市“退二进三”政策,将主城区打造成为集居住、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科研设计、星级酒店、现代服务、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新城区、将黄河大街逐步打造成包头市建筑景观一流、绿化环境一流、通行状况一流的标志性大街。
高新区“退二进三”区域内共有企事业单位约170家,这些企事业单位为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单一的用地功能已经无法支撑城市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总体规划通过用地功能的置换,地块的合理整合,完善城市功能,为下一步城市的开发建设增加了可操作性。
“退二进三”土地结构调整将原有的工业用地按照一轴、一带、七区的设计改变为适于第三产业用地的商业、居住类产业用地。一轴:沿黄河大街两侧设计集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科研设计、星级酒店、现代办公、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时展轴;一带:串联设计区域内各功能片区,形成一条龙形休闲步行绿带,联系两头的城市公园和南郊苗圃,为城市提供开发空间;七区:设计区域结合现状大致整合为七个功能片区(商务金融区、企业总部区、科研办公区、区级行政办公区、配套商业区、居住片区、社区文体服务片区),布置不同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区域品位。商务金融区——位于黄河大街两侧,由商务办公、酒店式公寓、星级宾馆、大型商业等多种功能构成。企业总部区——以金融、证券、高档商务办公等知名企业总部构成的金融商务带,它们处于黄河大街南侧的显要位置,将成为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群。居住片区——通过分析原有住宅片区的位置分布,居住片区主要沿黄河大街以北,劳动路两侧布置。
稀土高新区黄河大街“退二进三”整体改造工程,打造商务商业高度发达的精致城区。借以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打造包头高端商贸中心、总部结算中心、金融中心和西部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4 结束语
通过“退二进三”一轴一带七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益,盘活和利用了存量闲置土地,改变低效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以“腾笼换鸟”的方式优化二产、三产布局,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共同促进二三产业发展。
高新区要以总部经济园区、金融商务园区为配套,发挥制造业基础好、专业市场发达的优势,以稀土产业应用园区、希望循环经济园区、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大学科技园区、现代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园区为承载点;以产品研发、工业设计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工业服务,大力发展服务输出;推动工业品牌向服务名牌延伸,建设一个立足高新区、服务包头市、辐射呼包鄂的工业生产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李江帆,蓝文研,朱胜勇.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概念与趋势分析[J].经济学家,2014,01.
1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的发展趋势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作为基于影像的空间信息科学,是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核心。地球空间信息学是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贮、管理、显示和应用的集成科学与技术,属于现代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范畴。2004年,美国劳动部把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纳米和生物技术一起列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技术,其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趋势。
1.1空间信息获取的发展趋势
地球空间信息获取的发展趋势具有多平台、多传感器、多比例尺和高光谱、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以及空天地一体化的明显特征。随着航天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可以从各种航天、近空间、航空和地面平台上用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合成孔径雷达、激光雷达、太赫兹等多种传感器获取多种比例尺的目标影像,大大提高其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形成天地一体化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数据获取方法,为人们提供愈来愈多的影像和非影像数据。
随着新一代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发展,定位系统将以更高的精度自动测定各类传感器的空间位置和姿态,从而实现无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实时摄影测量与遥感。
1.2空间信息处理的发展趋势
地球空间信息处理和信息提取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定量化、自动化和实时化。目前,摄影测量与遥感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数据海量、信息不足、知识难求。利用网格技术进行网格计算给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
1.3空间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地球空间信息管理与分析的发展趋势是走向信息共享、互操作和网格化。从网格计算的资源共享和协同计算观点看,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已从单机GIS系统发展到网络和移动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和Mobile-GIS),下一步将走向网格地理信息系统(Grid-GIS)。为此,需要解决地理空间数据存在的时间基准不一致、空间基准不一致、数据格式不一致和语义不一致引起的问题。空间基准不一致引起的问题可以采用全球地心坐标系或坐标变换来解决;数据格式不一致可以用互操作软件解决;时态和语义不一致引起的问题较难解决。前者要解决空间数据的实时更新或建立时空地理信息系统,后者需要一个基于本体的空间信息语义网格来处理这些语义的差异,从而实现网格技术下空间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
1.4空间信息应用的发展趋势
地球空间信息成果应用的发展趋势是成果的多样化和应用的大众化与普适化。未来的地球空间信息成果产品可以是矢量的或栅格的,可以是图形的或影像的,可以是二维的或三维的,可以是静态图像或连续动画视频图像,可以是多媒体或流媒体,可以是虚拟现实或可测的实景影像,也可以是上述各种形式产品的融合与集成。长期以来,摄影测量与遥感主要面向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应用,作为基于影像的空间信息科学,它除了将继续在影像城市、虚拟数字地球和地理环境中得到应用之外,还有很大的潜力用于工业制造、医学诊断、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如果将原始或加工后的影像连同它们的方位元素和测量工具软件一起作为产品,则用户可在Web2.0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按需测量和按需解译,从而实现地球空间信息成果应用的大众化与普适化。
1.5新地理信息时代的出现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与Web2.0的出现,一个新的地理信息时代悄然而来。新地理信息时代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专业用户,而且包括普通大众用户。在新地理信息时代,可实现专业人员和大众用户互动,共同参与按需服务。服务环境是图形、图像和多媒体,服务的提供和实现都是动态的。
2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的发展重点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包括摄影测量与遥感在内,在今后若干年内将出现更加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努力工作,并虚心向世界各国同行学习,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围绕创建我国和谐社会,以空间信息服务为中心,建立一个智能化和实时化的地球空间信息服务体系。未来几年内的发展重点简述如下。
2.1发展先进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遥感对地观测的发展,首先要抓好空间信息的数据源。2005~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基于卫星、飞机和平流层飞艇的高分辨率(dm级)先进对地观测系统,发射一系列的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观测卫星,建成覆盖可见光、红外、多光谱、超光谱、微波、激光等观测谱段的高中低轨道结合的、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观测能力的大气、陆地、海洋先进观测体系。到2020年,建成稳定的运行系统,提高我国空间数据的自给率,形成空间信息产业链。
2.2构建面向实时服务的广义空间信息网格(GSIG)
地上的全球信息网格与天上的智能传感器网格相集成,形成全球的广义空间信息网格。广义空间信息网格指的是在网格技术的支持下,在信息网格上运行的天、空、地一体化地球空间数据获取、信息处理、知识发现和智能服务的新一代整体集成的实时/准实时空间信息系统。
2.3加强高性能空间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解决应用的关键技术
为推动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高性能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突破高精度定标与定位、宽带微波成像修正、遥感图像超分辨率分析与相干处理、多源卫星遥感影像自动配准与融合、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目标自动识别、高光谱影像地物精细分类、基于遥感机理模型的地物参数的定量反演与同化等技术;发展复杂地表环境下的地物信息自动提取与定量分析技术,突破空间信息自主加载、维护、复合匹配与服务等技术,开发具备自我维护功能的空间信息网络服务软件系统。突破动态交通信息的获取、融合、分析、预测与动态路径规划等关键技术,开发基于动态交通信息的智能导航与位置服务软件,建立应用系统,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位置服务与智能导航系统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程;测绘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工程测量在我国国力发展的大趋势下,不断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现在我国测绘技术已经较之前有了十分的的改观,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有关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
工程测量的现状
概述
本世纪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世纪,地理信息产业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激增的市场需求这两大主推力的作用下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这表现在:一、地理信息产品由静态模式向实时动态模式转变。二、地理信息产品将会在政府部门和各行各业中得到更加广泛应用。三、GIS和图象处理软件将由专业团体的专门应用发展成为办公和生活的普通工具。
国家测绘局原副局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杨凯同志就测绘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这样描述的:“测绘是地理信息产业建设的主体力量,地理信息是测绘现代表现形式。”测绘工程侧重于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实地测设,地理信息侧重于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空间分析与查询。虽然这几年社会上对地理信息追捧过热,许多院校的专业纷纷靠向地理信息方向,但这几年毕业的学生仍多在测绘行业就业。不过从长远来看地理信息的时代将要来临了,随着3S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测绘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测绘行业正在迅速向地理信息产业转化。传统的测绘生产主体模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产品由模拟形式转为数字形式,大量的外业测量被室内地理信息采集所取代。地理信息的采集、存贮、加工和分发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概念。卫片的分辨率、航测的精度在逐渐提高而其成本则在逐渐下降。
地理信息自古以来被视为国之重器。《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地理信息著作,历代君王对地图的重视和渴求从未停止过,建国以来我国对测绘工作非常重视,不断的出国学习并引入先进技术,尤其近十年来变化更大。但我国的地信产业仍存在太多的问题:1、数据库建设中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存在,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2、国家对测绘的投入不足,测绘队伍不稳定。3、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程度和开发利用水平较低。4、理论研究、技术进步和产品发展三个层次中,放在第一、第二层次的注意力显得不够,等等。这些都为测绘单位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不过随着我国基础测绘的不断加快,统一监管和测绘保障也会不断加强。
技术
(一)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建立各种GIS系统时,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建库工作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各工程测绘部门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对于已有纸制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将其输入计算机,经编辑、修补后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当前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两大类仪器,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二)数字化成图手段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常规的成图方法野外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同时还有繁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数字化成图技术具有精度高、劳动强度小、更新方便、便于保存管理及应用、易于等特点。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
(三)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的应用
随着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逐步自动化、数字化,测量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使用和管理好长期积累或收集的大量测绘信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数据库技术或GIS技术建立数据库或信息系统。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力地推动了GI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当前新技术应用的“热点”之一。GIS作为信息科学和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在面向21世纪这个信息社会里的价值是不容怀疑的。为了使GIS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给予重视和支持,各有关专业部门要加强合作,努力开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去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
GIS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已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和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仅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还在于它的空间提示、预测预报和辅助决策功能。
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
1.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技术由传统测绘模式进入了数字化测绘模式,数字化测绘模式不仅提高了测绘的工作效率,也推动了其他各行业的发展,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世界范围内测绘界已经出现了面向地理信息服务的变革新动向。我国也正在努力建设一个高效、完善、先进的国家公益信息基础网,例如: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数字城市、数字地球等项目,这些可为中国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提供宝贵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因此我国测绘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化测绘事业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飞速发展,我国开展了国家基础测绘项目,也就是“大专项”工程,它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我国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变,也标志着由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的飞跃。与数字化测绘机制不同,信息化测绘的优势特征就是它能够实现实时高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它升级实现了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共享合法化,功能趋向服务化,信息流通网络化等内容,然而,信息化测绘仍然是一种数字化测绘体系,以数字化为基础。
近些年来,我国在信息化测绘建设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例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由此可见在实现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和推动信息化发展方面,信息化测绘的重要意义。我们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化测绘系统,初步建立了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实现了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更新、网络化管理与分布服务,服务水平的增值,地理空间资源的融合,从而逐步达到信息化测绘功能取向服务化,信息沟通网络化和基础设备公用化等服务项目。
技术
(一)GPS 技术的采用
以前,大地测量只能在地球局部区域进行静态测量,现在由于GPS 技术的采用,实现了整个地球表面的动态测量,研究范围也从研究地球表面的几何特征变为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特征,同时,对于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变化,也可以精确地监测到,这样就能加强对自然环境中自然灾害的监测,提前预报,减小人类损失。
工程控制网与监测网的优化
控制网的观测数据采集和处理将走向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同时将更加广泛地应用监测网优化设计软件,对于观测数据的处理也将进一步智能化。
空中摄影测量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三维地面主体模型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在诸多领域。这种三维地面主体模型是由全自动数码航测相机结合激光扫描仪,再连接全球定位系统制作而成。这种三维地面主体模型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在工业精密仪器的安装与设备的定位测量领域,同时在大宗物体变形监测、外形测绘等方面将得到广泛应用。
遥感技术将得到更全面的应用
遥感技术正向多频谱、多级分辨率,多时相的信息获取以及快速实时的智能化信息处理的趋势发展,我们将可以运用RS 对地面进行实时卫星遥感监控,在监督违法滥占耕地,扩展用地规模等方面将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运用遥感技术勘探地球资源将成为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结束语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再次取得大的突破,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虽然现有的技术已经有了不小的改观,但是,在某些领域还有局限性,所以就需要我们来努力改善了。
参考文献:
Abstract: Nowadays, major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nd these changes are mainly embodied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or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the earth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can help human to explain some natural phenomena, and even contributes to solving major problems existing i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economy. The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P键词: 现代测绘技术;作用;发展趋势;数字化;信息化
Key words: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effect;development trend;digital;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200-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化,现代测绘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应用领域在不断的拓宽。现代测绘技术产生的条件是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1]。在国际领域,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正在或已经被现代数字测绘技术所代替,数字信息开始实现网络化,这预示着又一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这个新的时代就是数字化时代。最近几年,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致使数字化测绘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当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想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上取得更好成果,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测绘技术。所以,本文中具体阐述了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 测绘技术的含义
作为一门学科,测绘学的应用性是很强的,传统的测绘技术由五部分组成,包括施工测量、竣工测量、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变形检测。现代测绘技术则是在传统测绘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手段、新方法和新仪器[2]。探讨测绘技术,要理清测绘的定义。测绘是一门与地理和空间分布相关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其包括的内容为采集、量测、处理、分析、解释、描述、分发、利用和评价。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是其特征。测绘产品的出现是为了把地表上自然人工要素及地理空间的位置属性信息反应出来,为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提供保障。控制测量,碎步测绘,线路测绘,施工放样等是测绘的主要任务。
2 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
2.1 辅助城市信息化管理
运用现代测绘技术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设施进行测定获得的信息被称之为测绘结果。此结果可以为人们在城市规划和地理管理等方面提供帮助。测绘资料是一个地形图,这个地形图由各式各样的比例尺和不同等级控制点坐标构成,它里面包含着精确的、详尽的地理信息,为现代城市信息化管理获得地理信息提供了唯一的来源[3]。例如,在城市建设中,为了更好地规划某一区域,城建和土管等部门需要较大比例且信息量大的地形图,以达到对该区域建筑物布局和土地使用情况的了解,而负责水电的部门需要更加详细的单体房屋类型和结构的地形图做依据来进行管线的铺设。
2.2 现代测绘技术符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构成了地理信息系统,而这两个系统的建设都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做支撑。地理位置信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交通路线地图就是地理信息的真实再现,而交通路线图绘制的前提条件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一份高质量的交通路线图的制作完成需要精确详细的测绘资料做依据。
2.3 现代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
现代测绘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公路工程实施中就离不开现代测绘技术的运用,并且测绘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公路修建过程中需要开挖隧道,架设桥梁,施工点布置、测试以及地质勘探等,这些都需要有依据作参考,而依据的来源就需要进行测绘工作,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对公路工程范围内土地的地质、地貌、地形条件等进行测绘,并与区域性地质资料结合分析,绘制出带状地形图。并在图纸上设计路线,把路基纵坡、平面、边坡位置标记出来,为公路工程的实际建设提供帮助和指导。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如需在河流上修建桥梁,还需要测绘出河流两岸的地形图,并对河床断面、河流比降以及待建桥梁的轴面进行测定,从而获取精确的数据为设计桥梁建设方案提供指导。所以,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离不开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公路工程建设安全性、合理性的提升,并呈现出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未来发展趋势
3.1 发展海洋测绘技术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绵长。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离不开测绘技术的使用。现如今,海洋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呈现出以下特征:高精度、全覆盖、全过程自动化。海洋测绘技术定位精度的提高可依靠卡尔曼滤波或卫星定位的方法,全面覆盖的目标可依据高精度条带式测深系统或航空航天遥感测深系统来完成,并使海洋测绘技术过程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把海洋测绘技术获取的资料与自动制图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丰富的海洋图数据库,并最终实现海洋测量信息系统的建立[4]。
3.2 发展遥感技术
人们要想对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气候等的变化实施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就离不开遥感技术的使用。目前,遥感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种传感器、多频谱、多时相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智能化的特征。
3.3 发展地图学技术
当前,地图学的发展方向呈现出多领域、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时态的特征。地图学的理论、技术和工艺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自动制图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地图学技术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开发出地图设计专家系统、自动标记制版系统和信息分析专家系统,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遥感技术与其它迅速刷新地图信息的方法相结合[5]。
3.4 发展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
众所周知,模拟摄影测量和解析摄影测量是传统摄影测量的两个发展阶段。社会发展到今天,数字化摄影测量的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与其它技术结合使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其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使用促进了测绘过程的数字化,其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实现了航空摄影测量,从而减轻了野外摄影测量作业的难度。
3.5 发展空间定位技术
随着空间定位技术的发展,大地测量的状态正在慢慢地由静态向动态转化。动态大地测量技术的使用扩大了大地测量范围,转变了研究对象:测量范围由局部延伸到了全面,研究对象从地球表面延伸到地球内部。空间定位技术的发展从技术和理论上改革了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例如,某工程中几条高速公路采用了1:2000数字地形图和DEM制作,该过程选取1:10000的地形图,以航飞像片的每六条基线量取两个地物点的坐标,作为像控点使用,进行空三加密和物方相关等,得到像对的DEM成果。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现在,我国的测绘技术水平与国际测绘水平还存在着差距,表现如下:数字化测绘的技术问题的解决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测绘生产存在着周期长、质量较低等缺陷。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各个领域充分地发挥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罗兵.浅谈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2(4):318.
[2]QIN Ke.浅析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15, 34(23):35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