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部; 不干预; 护理
The Effect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Nursing with No Intervention Nursing in Neonatal Umbilical Region/HU Gui-zhen,HU Xian-yu,LI Yan-hu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0):104-106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with no intervention nursing in neonatal umbilical region.Method:815 newborns of full-term birth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40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415 cases).After birth,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o intervention nursing.The shedding time of umbilical cord stump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bleeding and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3 to 6 days after birth,the proportion of newborns with umbilical cord stump off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字2=11.28,P
【Key words】 Newborn; Belly button; No intervention;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Shijie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29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0.035
脐带在胎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满足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需要十分关键。在新生儿出生后,需剪断脐带。脐带剪断后,其愈合过程一般需要7 d左右,伤口附近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为厌氧细菌提供有利的培养基,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厌氧细菌容易通过脐带残端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脐部感染,甚至发展为重度脐炎(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腹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等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因此,在产科工作中,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医院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新生儿脐带处理的目的是以止血为主,预防感染,尽快使脐残端干燥及脱落[1-2]。新生儿出生后,常规结扎其脐带后,脐带结扎残端一般在结扎后7~10 d逐渐干燥并脱落,但值得注意的是,脐带血管仍需3~4周才可以完全愈合[3-4]。另外,由于新生儿脐部结扎的伤口是闭合的,这给厌氧菌感染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因此厌氧菌感染也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5-6]。新生儿脐部护理是预防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观察脐部不干预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选择2013年7-12月本院产科的815例足月新生儿进行分组护理,以观察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12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815例,均为足月分娩婴儿,母婴无严重并发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400例,对照组为415例。观察组:男186例,女214例;体重3612~3886 g,平均(2827.4±24.5)g;胎龄37~41周,平均(38.9±2.7)周;顺产214例,剖宫产186例;Apgar评分8~10分,平均(9.5±0.6)分。对照组:男192例,女223例;体重3594~3904 g,平均(2847.9±21.7)g;胎龄37~42周,平均(38.8±2.9)周;顺产221例,剖宫产194例;Apgar评分8~10分,平均(9.4±0.8)分。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胎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根部及周围采用0.1%安尔碘常规消毒,距脐轮0.5 cm处应用灭菌气门芯进行结扎脐带,距脐轮1.5 cm处迅速地剪断脐带,残端血液马上用纱布挤出来,擦拭干净,并用2%的碘酊消毒脐带剪断的残端,断面待干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住院期间每日沐浴后需及时消毒脐窝及脐周围(75%酒精消毒),暴露脐带残端,等待脐带残端自然干燥,脱落。(2)观察组采用脐部不干预护理方法:结扎脐带的方法与对照组新生儿相同,即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部皮肤,脐带根部用气门芯结扎,在距结扎处1.0 cm左右剪断脐带,并挤尽残留血液,用碘配擦拭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不用纱布与外界隔离,充分暴露脐部残端,保持脐部干燥、透气;不用脐带布包扎,保留脐部残端气门芯,不清理脐带残端结痴,使气门芯与残端结痴一起自然脱落。告知婴儿家长脐部护理的重要性,护理新生儿前、后正确清洗双手,彻底消毒新生儿脐窝根部而不单纯消毒脐带表面,观察脐部的异常情况并避免尿湿脐部。两组新生儿在断脐时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住院期间脐部未完全干燥或脐带未脱落者,出院后指导家长正确的脐部护理方法,做好电话随访并在儿童保健体检中做好跟踪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不良反应(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的发生情况。新生儿脐炎的诊断标准: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新生儿的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发生急性炎症等临床症状体征。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伴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为轻度脐炎;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较多,常有臭味或伴有全身症状为重度脐炎。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 产后3~6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字2=11.28,P
2.2 两组新生儿出血、潮红及感染比较 两组新生儿脐部潮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在胎儿未出生前,脐带是将母体营养从胎盘输送给胎儿的管状结构,在胎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十分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的功能作用完成,需剪断脐带。由于脐带剪断后留下伤口,脐带残端失去血液供应后,将逐渐硬化、干枯并慢慢脱落。这个愈合过程一般需要7 d左右,伤口附近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为厌氧细菌提供有利的培养基,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厌氧细菌容易通过脐带残端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脐部感染[7]。轻度脐带炎者可出现脐周围皮肤水肿,分泌少许脓性分泌物,一旦处理不当则会持续感染,进一步发展为重度脐炎(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腹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等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8-9]。因此,一直以来,新生儿脐部护理都是产科、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者及新生儿家长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以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目前脐部护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效果报道不一致。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脐部感染几率高,其原因是用纱布绷带包扎脐部后使局部不透气,温湿度不稳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或粪便尿液污染时,若未及时更换尿布可导致脐部的分泌物增加,致使细菌入侵,从而延长脐带脱落的时间[10]。另一方面由于脐部受脐包的压迫,影响了新生儿的腹式呼吸,易引起新生儿腹部的不适,特别是对早产儿的呼吸有一定不良的影响。脐部渗出物与无菌纱布粘连,一旦得不到及时更换,使脐部处于潮湿环境,易发生感染而引发脐炎[11-12]。同时新生儿沐浴或大小便时也可能弄湿或污染脐部包扎的纱布,脐炎的感染风险提高。不干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出生24 h内进行沐浴后,擦干脐部,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及脐窝,1次/d,暴露脐带残端,不用包扎,保持干燥透气,防止细菌入侵,从而减少脐部感染,利于脐带早期脱落,更利于护理人员及婴儿家长的观察与护理;暴露脐部可节省医疗材料,简化护理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护理人力;护理人员也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监测新生儿的情况,有利于护理安全,充分体现了以新生儿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提高了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这对减少产科的医疗纠纷十分有效作用。笔者认为新生儿脐部不干预的护理方法比传统的脐部用碘酊消毒、包扎法更胜一筹。
分娩是人类繁衍的生理过程,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也是属于其中的一个生理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逐渐干燥僵化,于1周左右脱落,创口在10~14 d才完全愈合[13-14]。本组研究中,产后3~6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7~14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不干预护理方法中,对新生儿出生24 h内进行沐浴后,擦干脐部,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及脐窝后即暴露脐带残端,不用包扎,保持干燥透气,这样能有效防止细菌入侵,从而减少脐部感染,利于脐带早期脱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用纱布绷带包扎脐部,使局部不透气,温湿度不稳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或粪便尿液污染时,若未及时更换尿布可导致脐部的分泌物增加,致使细菌入侵,从而延长脐带脱落的时间。因此,在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上,不干预护理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残端很快有细菌存在,传统护理方法是采用乙醇消毒加脐带包扎,但由于纱布、绷带包扎容易致伤口不透气,温度、湿度变化比较大,特别是纱布、绷带包扎包被尿液、粪便、脐部渗液、渗血或分泌物所污染后,家属往往不能及时更换,致使脐部残端伤口温度、湿度增高,局部不透气,成了细菌的培养基,细菌侵入,新生儿脐炎的发生风险提高。目前WHO对脐带护理方式的指导意见比较倾向“自然干燥法”,无菌断脐、无需包扎及消毒,提倡等待脐带自然干燥脱落。研究发现,新生儿出生后,断脐后不做处理,予以暴露脐带残端,并不会提高新生儿脐炎的发生风险[15-16]。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脐带自然脱落是一个自然的法则,而不干预护理方法顺应了脐带自然脱落的过程,遵循了这个人类诞生的自然法则。不干预脐部护理法能更快地促进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及脐部愈合,减少脐炎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临床实践证明,此法安全、高效、低耗、省时、节约人力和护理成本,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杰.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4):2236.
[2]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4-355.
[3]黄德珉,陈俭红.新生儿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54-355.
[4]文合群,冼肖媚,朱丽兴.暴露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7):899-902.
[5]李小花,朱亚萍,朱为.不同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62-63.
[6]宋红辉.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中的作用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70.
[7]钟丽晖,徐芮.舒适护理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2):303-304.
[8]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73-874.
[9]郭云芬,贺怀珠.新生儿脐部感染临床分析15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3):45.
[10]赖翠婷,麦桂霞,赖素丽.新生儿应用开放式脐部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58-359.
[11]徐东红.不干预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3):224-225.
[12]张燕冰,易亿.新生儿脐部护理改良法的效果评价与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8(8):66-67.
[13]王秋菊.改良式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206-207.
[14]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110.
[15]郑瑞莺.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53-3355.
【关健词】愈脐带;新生儿;脐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22-02
新生儿脐断端是一个开放性的创面,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2],死亡率达18.06%[3]。为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国内同仁在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产前因素、产时因素、产后因素、环境、卫生因素等。其中产前因素主要是在子宫内已感染,脐带水肿、糜烂,出生后未做预防感染治疗措施。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细菌感染发生脐炎[4]。产时因素产时并发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均有利于细菌上行污染羊水而致脐带污染[5],分娩过程消毒不严、断脐器污染、脐残端接触消毒不彻底的手或敷料,是致脐部感染的重要因素,脐带结扎位置太高(结扎部位距脐根部0.5-1.0cm),不能直接结扎脐根处血管,使结扎处与脐根之间较长的脐带仍有血液供应,故坏死晚[6]。脐带长时间游离,使脐窝潮湿分泌物增多,引起细菌繁殖[7]。如果脐带粗大,结扎位置过高,接扎下方容易出现血肿,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8,9]。产后因素产后脐部护理不当是造成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10]。新生儿父母对脐部护理知识缺乏,或对脐部卫生保健认识不够,不及时更换尿布或更换不合要求,脐部皮肤常被尿液、粪便污染,延缓了脐部创面的愈合;而粪便污染又增加了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机会。新生儿沐浴时,脐残端浸泡在非无菌水中,沐浴后仅对脐部表面做了消毒处理,忽视了脐窝底部的消毒,引起脐窝分泌物增多,脐周红肿感染;另外,带菌的护理者及照顾者,对新生儿传播细菌也是致脐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11]。
本公司开发的愈脐带由愈脐带及愈脐带附件组成,具有扎脐止血、加速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促进愈合、防止脐部感染等作用。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本院妇产科对200例足月新生儿采用愈脐带进行脐部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足月新生儿400例,男194例,女206例;Apgar评分:8分;出生体重≥2500 g。考虑费用因素,采取自愿选择原则,将40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脐部结扎和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新生儿出生后,用2把血管钳钳夹脐带(其中1把血管钳套气门芯),脐带根部及周围用0.5%碘伏棉签轻拭,采用气门芯在距离脐轮0.5 cm处结扎,距结扎远端0.5 cm处断脐,挤出残端血,用0.5%碘伏消毒脐带断面,待干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12]。每日2次用0.5%碘伏消毒,观察脐部情况,保持清洁与干燥,出院前指导产妇和家属行脐部护理方法。
1.2.2 观察组采用愈脐带进行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经消毒处理后,将愈脐带(本产品由上海晶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袋芯部位对准脐眼敷好,固定。每天给新生儿洗澡后更换愈脐带,并查看脐部状况,如愈脐带外带或袋芯部位出现尿湿或污染,及时更换。出院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指导,愈脐带可2d更换1次,如脐部已脱落干燥,则不再使用。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新生儿脐部脐带自然脱落时间、炎症分泌物、皮肤破损等;观察脐带自然脱落时是否有渗血[13]。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输人SPSS 17. 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愈脐带包含愈脐带及愈脐附件,愈脐带是由无菌纯棉弹力布、绒布、搭扣、植物精华素、吸水树脂等制成,袋芯内包裹植物精华素、吸水树脂等成份构成,对新生儿脐创面起到高效抗菌消炎、收敛止血的功能,能加速新生儿脐带残端干燥脱落,促进脐愈合,避免脐渗液、脐出血、从而减少脐部感染;高分子吸水树脂具有较强吸水功能,用于新生儿脐部起到良好的吸湿作用,促进脐带快速干燥脱落,避免脐带出血、感染。愈脐附件中的线起到扎脐止血的目的。应用愈脐带进行脐带结扎和护理,结扎脐带简单方便;每天只需在新生儿洗澡时更换愈脐带,减少了新生儿脐带暴露时间,愈脐带的袋芯与外带相连使其固定脐部不易脱落,袋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消炎、镇痛、止血、抗菌等作用,有利于脐带早日脱离,同时减少脐部炎性分泌物、脐部周围皮肤破损、渗血现象的发生。表1显示,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炎性分泌物、脐部周围皮肤破损、渗血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新生儿脐部护理应用愈脐带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 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 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 17(10):1299-1301.
[2] 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 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 15(4):392.
[3] 严洲平,翟军青,周岩. 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 36(4):215-216.
[4] 钟伟琼,黄晓燕. 新生儿脐炎发生原因分析与治疗[J]. 现代医院,2006, 6 (3):42-43.
[5] 许同梅,倪月.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J]. 护理研究,2006, 20 (11):2969-2970.
[6] 苗英,部平. 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选择[J]. 中原医刊,2005, 32 (3):9.
[7] 王菊飞. 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 实用护理杂志,2001, 17(4):25.
[8] 库淑华. 新生儿脐部护理与改进[J]. 中国实用医药,2007, 2(19):120-121.
[9] 叶采眉, 马冬梅.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8):481-482.
[ 0] 何建平,宋桂燕,仲孝琴. 新生儿脐部原因调查及措施[J]. 浙江预防医学, 2004, 16 (4):61.
[ 1] 杨菊香,邓宗华. 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 12 (10): 752-753.
【关键词】 新生儿; 脐部护理; 包扎法; 二次断脐护理; 脐炎
对于围产儿来说脐炎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指的是脐炎所出现的炎症反应的总称,一般情况下多是因为脐部护理不当或者是院内感染引起的[1]。在新生儿的断脐端侵入由厌氧菌主要组成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脐部出现炎性反应,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的发生,对于新生儿带来一定的生命安全威胁[2]。所以,针对新生儿应做好脐部护理,对新生儿脐炎进行有效的预防。本文针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分别采取脐带卷包扎脐部护理法、常规脐部护理法及二次断脐护理法进行脐部护理,对不同护理方式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进行对比,详细见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所有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均高于8分,体重均高于250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新生儿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每组100例。甲组男56例,女44例;80例足月儿,20例早产儿。乙组男58例,女42例;82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丙组男55例,女45例;79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三组新生儿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脐带卷包扎脐部护理法 A组新生儿采用脐带卷包扎脐部护理法,此法又称为包扎法。新生儿出生后的24 h后,每天上午便可以洗澡,进行脐部护理。主要不采用对脐部进行消毒,使用镊子将脐部轻轻提起,使用棉签蘸取少量的安而碘,对新生儿脐部的血迹以及分泌物等进行擦拭[3]。在进行擦拭的过程中,应该以脐带的根部为中心进行螺旋式擦拭,逐渐向四周擦拭,切忌来回的乱擦,避免皮肤上的细菌进入新生儿的脐根部。消毒的范围包括脐带的残端、肚脐窝、脐带的周围直径5 cm以内的皮肤。在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对于脐带根部对于的消毒液进行清除,使脐部尽量处于干燥的状态。另外的消毒的过程中,应对脐部的状态进行观察,确定其是否存在红肿、脓性分泌物或潮湿等相关的脐炎症状。当消毒完毕后,应将长60 cm,宽10 cm的棉布条脐带卷拆开,于新生儿的脐部覆盖上消毒纱布,然后采用脐带卷于新生儿腹部饶一周,粘好。在缠绕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紧,也不可过松[4]。
1.2.2 常规脐部护理法 B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脐部护理法。断脐,当新生儿出生后,采用5%聚维酮碘对其脐部肌肤进行消毒,采用气门芯对其脐带根部进行结扎,并于距离结扎部位大概1.0 cm的距离将脐带剪断,并将残留的血液挤尽,对于脐带断面采用5%碘伏进行消毒,采用无菌纱布对残端进行覆盖[5]。每次沐浴后采用5%碘伏对新生儿脐部的肌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为脐根、脐周以及残端,24 h后将脐部完全暴露[6]。
1.2.3 二次断脐护理法 C组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护理法。本组断脐方法同上组,只是每次沐浴后采用75%乙醇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消毒,24 h后将脐部皮肤完全暴露出来,48 h后按照新生儿的脐带干股程度对其进行二次断脐,需要注意的是气门芯一定要远离脐带根部的受压部位,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将牵引线上提,当其与腹壁呈30°左右的角时,以顺时针将脐带的残端减除,并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为其贴上脐贴,24 h后将脐部暴露出来[7]。
1.3 评价方法 采用综合评价法,其中分别包括护理人员、家属评价两种,在新生儿住院的期间由护理人员对其脐带、脐窝及其他脐周皮肤的情况进行评价;在出院后,由家属按照护理人员所指导的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价,并通过复诊或电话等方式告知,由本院人员进行整理后记录,从而进行综合的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对比三组新生儿采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后的护理效果。其中C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最短、出血情况最少,并且脐炎发生的例数也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脐部属于病原菌微生物可以侵入的一个特殊的门户,另外脐带的残端、新生儿的血管之间是相通的,所以如果护理不够恰当的话,便较为容易出现局部感染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败血症,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据相关研究显示120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便会有66.9%以上的存在脐部感染,脐部可以说是厌氧菌最好发生的一个部位。所以对于新生儿给予适当的脐部护理方法,可明显预防新生儿发生脐炎[8-10]。
本文研究显示,常规脐部护理方法脐部出血、脐炎的情况相对较多,因为其使用5%碘伏为新生儿进行消毒,虽然碘的杀菌效果较好,可对细菌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但是其在保湿方面的效果也较强,对于脐部干燥有不利影响,较容易引起脐部出血,使新生儿发生初步感染[11-12]。二次断脐护理组中则只有1例新生儿出现脐炎,且是因家属护理不当所引起的,另外该组采用75%乙醇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乙醇较为容易挥发,利于脐部的干燥,同时结合二次断脐可有效缩短脐带的脱落时间,降低了脐部出血、脐炎的发生率。包扎法脐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通过分析发现影响包扎法脐炎高发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脐带卷比较容易被裹进尿不湿里面,当其被尿不湿浸湿后,脐窝便会处于一个相对较为潮湿的环境中,对于细菌来说,较容易繁殖;其次采用包扎法对于脐带的脱落、干枯都不利,同时皮肤难以保持干燥通气较容易滋生厌氧菌,所以脐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最后采用包扎法,难以对新生儿脐部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一旦发生脐炎不能及时发现,另外在更换脐带方面也较为繁琐,不利于护理人员的操作[13]。
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时,母体和胎儿之间供给营养及排泄的一个通道,当胎儿出生后需要在无菌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断脐,一般情况下24 h后胎儿脐带便会基本干枯,3~7 d后便会自然脱落[14]。当脐带脱落后会留下一个创面,较容易出现感染后发生脐炎,所以应针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仔细的护理。无论使用哪一种护理防方法,都应该使其脐部保持干燥与清洁。尤其应该及时为其更换尿布,避免对脐部造成污染。另外还应每日为新生儿洗澡,为其及时的更换贴身的衣物,有汗液或排泄物后也应及时进行衣物的更换。若脐部不慎被污染,则应立即采取消毒措施,进行护理。另外在护理时若发现脐炎症状,则在做好脐部护理的前提下,还应向医生报告,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5]。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二次断脐护理,可对新生儿的脐部状况有明显改善,另外还降低了脐带脱落的时间,减少了脐炎、脐部出血发生的记录,避免的脐部感染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玉华.康脐宝与传统新生儿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24-3525.
[2]蒋黎雯.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比较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7):127.
[3]孙文芳,陈军霞.健婴宝-胎毒清在我院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2,25(2):366-367.
[4]马力凤,戴红芳,瞿伟莉,等.中药敷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26):2410-2411.
[5]李琳燕.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J].当代医学,2013,15(18):123-124.
[6]海燕,耿庆红,郭瑞霞,等.不同消毒方式的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646-647.
[7]瞿永凤,杨素芹.循证护理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30-1231.
[8]喻丹,粟红梅.早期家庭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24,135.
[9]谭小琴.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3):560.
[10]郑瑞莺.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53-3355.
[11]吕桂英,杨美萍.新生儿脐带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9):133.
[12]王慧丽.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285.
[13]张桂萍.青霉素粉剂治疗新生儿脐炎[J].中国民间疗法,2000,8(12):45.
[14]吴小麦,范志红,罗建新,等.新生儿二次断脐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72-173.
【关键词】碘酊消毒液;高锰酸钾溶液;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通过结扎脐带,能够对脐带残端血液循环进行完全阻断,使脐带僵化、干枯,最终脱落,脐带脱落的过程需要1~2周的时间。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小儿脐部是最为容易感染的一个部位,如果护理不当,会造成新生脐部出血、感染,严重的小儿会造成败血症,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 。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22例新生儿分别使用碘酊消毒液进行护理治疗和高锰酸钾溶液对脐部进行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探讨碘酊消毒液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1月收治22例新生儿,其中男性占9例,女性占13例,小儿的体重在322~3800g之间。所有新生儿都没有出现宫内感染症状,Apgar评分在8分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11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对脐部进行护理,观察组新生儿给予碘酊消毒液护理。两组新生儿在性别、体重以及Apgar评分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碘酊消毒液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2方法
1.2.1 两组新生儿均做好产时和产后的脐带处理,使用宽度为0.2cm左右的气门芯穿上手术丝线进行消毒之后备用,接生时把气门芯置于血管钳上,擦干小儿全身且给予保暖之后断脐。使用两把血管钳把脐带钳住,从中间剪断,使用75%的酒精对脐根部进行消毒,使用血管钳在距离脐部约0.5cm的位置钳夹脐带,把剩下的脐带剪去,剪脐的整个过程都要保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避免发生医源性感染症状。使用牵引气门芯的上丝线把气门芯套在脐轮和血管钳之间,把脐带残端的血液挤净,两组新生儿分别给予脐部护理治疗。对照组新生儿给予高锰酸钾进行脐部护理,使用20%的高锰酸钾对脐带断面进行消毒,待其干燥之后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次日沐浴之后使用75%的酒精对脐带和脐轮进行消毒;观察组新生儿给予碘酊消毒液治疗,使用2%的碘酊消毒液对脐带断面进行消毒,待其干燥之后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次日沐浴之后先使用2%的碘酊进行消毒,再使用75%的酒精对脐带和脐轮进行消毒。
1.2.2 对两组新生儿在潮红、炎症、渗血等脐部残端症状以及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2.3 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x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在潮红、炎症以及渗血等脐部残端症状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小儿脐部是最为容易感染的一个部位,如果护理不当,会造成新生脐部出血、感染,严重的小儿会造成败血症,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碘酊由碘和碘化钾溶解在酒精溶液中制成,杀菌效果显著,能够是病原体蛋白质出现变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烧灼效果,减少创面的渗出[2]。新生儿出生后,在无菌条件下断脐包扎,24小时后基本干枯,一周左右逐渐脱落。在存留着的那一部分脐带脱落之前,必须用一块消毒的纱布盖住。脐带脱落后仍有一个创面,极容易感染而发生脐炎,故应小心护理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防止污染。洗澡时要避免脏水污染脐部,洗操后要更换衬衣。勤换尿布,防止粪尿污染脐部。此外,碘酊消毒液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中,促进了创面的收敛以及肉芽组织的生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病原菌的生长,加速了脐带的结痂和脱落[3]。新生儿出生后,如果脐带护理得当,一般1周左右即可脱落干净,因个体差异或残端留得过长,在出院时未脱落者,应做好出院指导,并准备好碘酊和消毒棉签交给产妇,教会她们消毒方法。嘱她们一旦在家中发现有渗出物和脓性分泌物,应立即来院就诊,以得到及时治疗。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在潮红、炎症以及渗血等脐部残端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张艳茹,马建芬.碘酊消毒液在新生儿脐
关键词:循证护理;脐部处理;干预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即通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将一些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以及一些最前沿的科学的论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1],循证护理目前成为护理事业发展的趋势及新的护理操作实践的指南[2]。90年代以来,大多数的护理人员采用气门芯结扎新生儿脐带、24 h后取下脐带上的气门芯48~72 h后对新生儿进行二次断脐,这是之前我们互利工作中比较常用的护理实践模式[3],但是由于脐带容易出血等情况的发生,而且二次断脐后新生儿脐带再次进行有创的护理操作不利于延迟脐带愈合[4]。本院新生儿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新生儿脐部处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2015年6月~12月在我出生的新生儿100例,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新生儿脐部处理,此为实验组。收集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出生的新生儿100例,采取常规护理新生儿脐部,此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的入选标准为胎龄37~42 w,体重2500~4000 g,出生1~10 min Apgar评分为满分。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身高、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的前提条件是在保证新生儿安全,保证科室正常运作的前提下进行实验。
1.2随机分配及设盲 确定进行实验的新生儿,按顺序连续纳入本研究。一旦符合条件的新生儿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即通过完全随机分配量表,新生儿家属将写有个人信息的信封密闭,放在与相对应的档位上,由研究员按照顺序轮流进行抽取,随机进入组群。
1.3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新生儿出生后12~16 h,对于新生儿的脐部保持透气,不采用任何的护理措施,气门芯也不进行处理一起等待脐带残端脱落,新生儿如进行沐浴则对脐部位进行消毒[5]。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首先确定护理问题,然后针对护理的问题进行一些资料的查阅及认证,并且结合现有的护理问题制定新的护理模式,并且通过一些反馈来制定实施最佳的护理模式。
1.3.2实验组优化处理 大量的文献表明虽然气门芯法结扎脐带使得新生儿脐部的感染率下降,但是带来了脐带残端自然脱落率低,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处理脐带残端,而一些其他的方法处理脐带虽然使得残端脱落率得到高,但是脐带的感染率也大大提升,所以我们综合以上的方法采用新式脐带结扎法[6]。在新生儿脐带不理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1.3.3循证护理问题 自然分娩的产妇,由于产前破水,存在感染的可能,如果是剖宫产的产妇在手术前的备皮如果出现备皮不干净,也容易出现感染的可能,而且生产完的产妇本身处于一个体力的恢复期,更加大了感染了可能。新生儿脐带残端消毒的不完善,或者违反了无菌操作的原装,新生儿容易脐部感染,残端自然脱落的时间过长也容易引发新生儿脐部感染。
1.3.4循证护理的支持与应用 通过文献的查找和与同行的交流学习,我们再患者入院前时就告知患者关于一些预防感染的知识,在生理产时一定做好会阴的消毒,在剖宫产时做好皮肤的装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新生儿断脐后的残端要进行再消毒,给予母婴早接触,尽早进行母乳喂养。在护理人员给新生儿进行的任何操作,都要实行无菌操作。
1.4数据记录 分别组团队新生儿实验结束后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新生儿脐部感染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 Prism version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共有200例新生儿,随机分组后1例新生儿无理由退出研究;5违背协议的新生儿被剔除研究。1例新生儿转院。最终,实验组(A组)97例,对照组(B组)96例顺利完成研究,获取的相关数据用于主要分析。两组新生儿身高、体重、胎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残脐护理不到位,易发生脐部感染甚至败血症,脐炎发生率3.2%~4.0%[7-8],而败血症中脐部感染者占66%~87%[9],所以新生儿的脐带护理不当,不仅仅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而且关系到新生儿的生命。
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循证护理用于干预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①新生儿脐部感染率大大降低;②新生儿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大大缩短;③虽然实验组的护理在管理上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但是由于其护理满意度高,大大节省了新生儿脐部感染及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延长造成的护理工作量的增加,并且各指标均优于对照护理组。
本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护理的理念不一样。在实验组中我们不仅仅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护理的安全与质量,更是从问题的根本上去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指导实践工作。上述两套护理的模式导致实验组花费的时间较长,虽然可能存在实验组成员泄露相关的培训及管理内容,我们在实验前已经和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探讨,保证他们能够严格遵守协议内容。
“以患者为中心”是循证护理的的根本所在,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对循证护理进行不断的优化,用发展的观点为新生儿脐带护理找寻最好的护理模式[10-11],此护理干预,不仅仅使得新生儿脐带部位干燥,而且感染率下降,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缩短,进一步诠释了循证护理的理念。目前大多数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还是比较陌生,缺乏对循证护理一个全面的认识,应此如何去普及循证护理的理念,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去学会运用循证护理,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去护理患者是我们值得研究与探讨的。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用于干预新生儿脐部的护理,促进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瑞红.循证护理在国内研究进展[J].家庭护士,2007,5(8B):68.
[2]张立颖.影响循证护理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57-58.
[3]曹泽毅.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1-252.
[4]Smith C K.Some traditional umbilical cord care pract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Midwifery Today with International Midwife,2009,91(91):12.
[5]崔淼.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102.
[6]王俊青,李莉萍,李波,等.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1):47-48.
[7]倪必群. 妇产科学[M]. 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57
[8]邱香娟. 新生儿脐残端处理对脐部创面愈合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 7) : 824 - 826
[9]罗小翠,蒋红梅,王贤华,等. 新生儿二次剪脐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08,21( 7) : 824 - 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