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患儿恐惧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方法:患儿入院后根据不同患儿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适宜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并将这些护理措施贯穿于患儿住院的全过程。
结果:患儿能够配合治疗,医患、护患关系良好。
结论:根据患儿生理心理状况及手术类型,给患儿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绝大多数患儿能较好地合作,并与护士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治疗等工作顺利完成。
关键词:耳鼻喉手术护理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耳鼻喉科手术种类很多,而儿童疾病有其特殊性,再加之儿童阶段的各种生理、心理特点,给临床护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种手术的患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及专科手术护理,对患儿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不同类型儿童的生理心理状况及手术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1资科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我科手术患儿总数为56人,约占住院总数的2.3%。患儿年龄最小为2.5岁,最大为15岁,平均年龄为8.4岁。其中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4例。主要的病种有:慢性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鼻外伤、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
1.2方法。通过评估患儿疾病状况,结合患儿不同年龄的心理、生理特点,为其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及专科护理。
2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认真评估了解每位住院患儿的心理状况、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帮助,对患儿态度和蔼,言语温和,消除其陌生感。及时与家属沟通,使患儿家属感觉到医护人员真心地关心、爱护着他们的孩子,取得家属的信任,缓解他们的恐惧、紧张情绪,同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针对每个住院患儿的具体情况,实施适合他们身心的心理护理措施。
2.1各年龄段的心理护理措施。
2.1.1幼儿期患儿。此期患儿对父母及其他亲人的爱护与照顾有亲身的体验,住院后产生的心理变化很强烈,加之对医院环境和生活各方面不熟悉,担心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并且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不够完善,患病后,身体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因此比平时更怯懦、好哭,依恋感增强,甚至无理取闹。此时,护士、家长要有耐心,让父母多与患儿身体接触,多给患儿温柔的,从而使患儿产生一种安全感,愉悦感,而这种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应尽量安排父母陪护,护士也应使用患儿能够理解的语言与患儿沟通,玩耍,讲故事等。对患儿住院后出现的反抗、哭闹等,应予以理解,允许其发泄不满,循序渐进的引导患儿接受治疗。
2.1.2学龄前儿童。此期患儿生病后,往往容易激动,表现出不安、发脾气,寻找母亲、或悄悄哭泣、难以入睡、消化紊乱、夜惊、尿床等
此阶段患儿可有恐惧心理,源于对陌生环境的不习惯,对疾病和住院的不理解,尤其害怕因疾病或治疗而破坏了身体的完整性。护士面对此种情况应因势利导,耐心施教:①护理人员要关心、爱护、尊重患儿,介绍环境,并用患儿能理解的语言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除其对疾病的恐惧感。②根据患儿的病情,组织适当的游戏,来发泄患儿的情感,转移注意力,克服恐惧心理。③介绍好榜样,使之在这些榜样正确行为的启发下自觉模仿。
2.1.3学龄期儿童。此阶段的儿童已进入学校学习,学校生活在他们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住院与父母分离不是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而主要的反应是与学校和同学分离,耽误学习,感到孤独,担心落后。有些患儿对疾病缺乏了解,恐惧,或因住院对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而感到内疚,此时的患儿自尊心特别强,独立性增加。此时,护理人员要与患儿真诚的交谈,介绍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各种治疗的配合要点、注意事项,解除疑虑,取得患儿信任。帮助其与同学取得联系,了解学校及学习情况,尽力帮助其学习,增强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在做各项检查、治疗时要采取积极的措施维护患儿的自尊,使其安心、愉快地接受治疗。
2.2专科围术期护理。
2.2.1手术前或做各项检查、术前准备前应给予患儿特殊的关照,减少害怕与恐惧,取得配合。术前教会患儿用口呼吸,以免因鼻咽部手术后鼻腔堵塞而产生的不适。术前鼓励患儿练习漱口及排出口咽部分泌物方法。
2.2.2各项护理操作时,如雾化吸入、各种管道的放置与护理、气道护理等,应耐心讲解,动作温柔,并根据每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护理,减少患儿的恐惧与不适感,征求并尊重患儿的意见,取得患儿的主动配合。
2.2.3手术后全麻患儿给予全麻术后护理:去枕平卧4-6小时,禁饮食,吸氧,心电监护,患儿清醒后给予健铡卧位或半卧位,减轻局部水肿,以减轻手术引起的疼痛。咽喉部术后一般在24h之内给予冷流食,如吃冰淇淋等,局部给予冰块冷敷,告诉患儿及家属不能漱口,少说话,如有需要时可以用手写或打手势。24h之后给予温流质饮食;第3d后给予半流质饮食,如烂面片、混饨等,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给予口腔护理2次。鼻部术后患儿,由于鼻部术后局部填塞,会感觉头痛、头胀等不适,影响睡眠,晚间可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药物。
3讨论
3.1患儿主要压力来源:①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创伤;②治疗限制了日常活动及对各种治疗的恐惧;③对疾病的认识有限而产生情绪反应;④其他患者情况的影响;⑤陌生环境;⑥离开亲人及接触陌生人;⑦中断学习[1]。
[关键词]手足口病 患儿家属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140-02
现代护理倡导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实践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1~2]患儿的整体护理通常是遵循医嘱及常规实施护理措施,却忽略了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以致不能及时有效的缓解家属的恐惧、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精神康复,甚至引起医患关系紧张。
我科2008年4月至5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0余例,其中大部分患儿家长由于缺乏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多担心病情及预后、从而引起紧张、焦虑,恐惧、缺乏安全感与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等表现,这种心理状态对患儿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有着直接影响。在此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护理的体会进行探讨。
1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心理特征
1.1焦虑与恐惧心理。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也是全家心目中的宝贝,当从媒体报道得知手足口病可致患儿夭折,而自己的孩子又因手足口病住院时,出于对手足口病缺乏认识,以致家长产生焦虑甚至恐惧心理,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表现为担心孩子的病情、预后、遭受的痛苦、家庭经济负担等。
1.2怀疑与不信任心理。手足口病近期在全国发病较多,且无特效治疗方法,而我院医疗技术水平较一些大型医院尚有差距,以致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产生疑问,表现为对医生、护士不信任、对医护措施不放心、对孩子是否得到很好的照顾心存疑虑,尤其是孩子的病情加重或反复时,更加明显。
1.3急躁、悲观情绪等心理。因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治疗期间患儿及家长处于相对隔离的环境中,家长易产生急躁、悲观等情绪。他们往往因患儿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烦躁,也常因病情反复而苦恼,担心出院之后会被周围人群“隔离”而影响患儿。
2对家长心理护理的对策
2.1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患儿入院后护士要详细向家长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护理措施、主管医生和护士、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如饮食护理,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以吃,哪些不能吃等,使家长对手足口病有所了解。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放心。
2.2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根据患儿家长的接受程度,常见心理问题,灵活、通俗、礼貌、和蔼、因人因时而异,反复地进行健康宣教,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手足口病,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及预后的相关知识,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手足口病患儿,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手足口疾病。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我们将会最大程度地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尽可能一次成功,以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解除他们的顾虑。
2.3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然后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医学杂志上治疗措施是针对大多数人的一般治疗,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2.4对家长急躁、悲观情绪等心理的护理。要耐心讲述手足口病的病程规律,在保证预后良好的前提下,甚至宁肯把病程说得长一些,以便使他们安下心来积极治疗。因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在住院治疗期间被相对隔离,密切的医患关系则更为重要,要使他们感到医务人员是精神上的依靠。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使病人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医患之间形成深厚的情谊。
3小结
通过以上护理对策,我们在护理中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家长的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解除了他们的焦虑,得到他们信任和认可,对患儿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医务人员服务满意度,对护理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小儿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较少见且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可继发多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主要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由于发病突然,因此患儿及家属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2005年10月~2006年8月我科共收治小儿急性胰腺炎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14岁,平均7.75岁,住院天数3~20天,平均9.33天。笔者通过总结分析患儿的心理特征,并给予针对性的系统的心理护理,使患儿及家属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且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急性胰腺炎患儿的心理特征
1.1 一般心理反应 由于患儿入院后来到陌生的环境,看到身着工作服的医护人员,必然产生一种恐惧不安的心理,且住院时间较长,较大患儿既担心疾病的治疗效果,又替家人担心经济费用,表现为沉默寡言、食欲欠佳、不苟言笑等。另外,患儿生病时父 母恐惧不安的情绪,也会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因此,激发患儿参与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1.2 急性疼痛引起的心理应激 急性胰腺炎常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由于突发性的疼痛来势凶险,一般药物治疗方法尚难很快显效,因此患者常出现一定程度的情绪波动,甚至抵触治疗,且惧怕病情发展会有生命危险而产生恐惧心理。
1.3 特殊治疗引起的心理应激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炎症。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必要措施之一,因此而引发的患儿饥饿、干渴、不适及胃肠减压器的放置而引起的恐惧常使患儿极度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 对患儿的心理护理
2.1 一般心理护理 首先我们要主动接近、接触患儿,用温柔可亲的言行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和生疏感,增加亲近感。通过认真深入地观察来获得病人的心理资料。主要包括病人表情姿态、神态,听病人的言语及口头陈述,调查访问病人既往史,同病人交谈,了解亲友的探视情况,发现并挖掘病人身上的长处和性格中的积极因素,进行心理疏导。正确引导和安慰病人,以解除其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针对不同问题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另外,我们在每项操作前均告知患儿治疗目的及如何配合,并使其表达接受治疗后的感受,因此患儿乐于接受和配合治疗。
2.2 疼痛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制酸、抗胰酶药物。诊断明确者,发病早期可对症给予镇静药物如水合氯醛灌肠,同时应给予解痉药如山莨菪碱静脉滴注。另外与家长配合,如常给他讲故事、陪他听音乐、根据其爱好与他逗乐,使其心情愉快,有利于减轻病痛。对已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年长患儿,我们采取的措施为告知患儿一些胰腺炎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使其了解到只要其配合正规治疗和护理,可更快地康复,以此来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
2.3 禁食的护理 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目的是防止病情发展,减轻胃肠道负担,降低消化酶对胰腺的自溶作用,减少胰腺的内外分泌。这对急性胰腺炎的恢复有直接治疗作用。向患者解释禁食及胃肠减压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注意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胃液性质和量。对饥饿耐受性差、意志薄弱者、不能合作者,我们采取的措施为增加巡回次数,清理床头柜食物,避免在患儿面前进餐或谈论美食的话题。早期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每日输入一定量的蛋白制剂(如白蛋白、氨基酸等)、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全胃肠外的营养支持,以增加饱腹感,补充机体消耗,增强抗病力。
3 对家属的心理护理
患儿的心理护理
1.了解患儿及家属心理活动,用言语技巧满足心理需要
患儿由习惯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到陌生的医院,使已经习惯的生活环境和行为受到改变;同时大多数患儿由于受到家长的宠爱和娇生惯养在无形中养成了任性、霸道、自私等不良习惯,加之生病后家长对患儿的同情、迁就,使患儿变得更任性,不愿意接受治疗、讲条件等。对此,护理人员必须用自身的职业素质去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绝不能有责备或用不良的行为惩罚患儿,要以高尚的护理情感去接触、亲近患儿,做好说服工作。在治疗前努力用语言技巧去解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千方百计使患儿从情感上接受并信任护理人员.
2.巧妙语言和娴熟技术是顺利完成患儿治疗的保证
在儿科治疗护理中,药物治疗是疾病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造成患儿痛苦、恐惧的主要原因。如输液、注射等均可给患儿造成精神上的紧张恐惧和肉体上的痛苦,导致患儿产生反抗行为。因此,在治疗护理中要抓住患儿的心理特点,在治疗前尽量使用巧妙的语言排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消除见医生就哭、谈针色变的恶性刺激,主动诱导和鼓励争取患儿的合作,千万不能因他们年龄小就忽视他们的感情,用吓唬或强迫的行为来完成治疗任务。在做各种治疗时应用娴熟的治疗技术,稳、准、轻、快地完成操作过程,把痛苦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向患儿证实许诺,使患儿从心理上确认许诺是真的,从感情上依赖护理人员,完成从不愿接受治疗到主动配合治疗的心理.
家属的心理护理
1.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对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如一次成功, 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2.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可以向病人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而书籍上治疗是针对大多数的人的一般治疗,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此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摘要】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术,由于患儿对手术室环境比较陌生,对疼痛的恐惧,思想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导致生命体征的改变和情绪的变化,通过给予心理护理,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患儿在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配合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缩短了手术时间,有利患儿手术后的迅速康复。
【关键词】小儿 局麻 扁桃体挤切术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临床资料及分析
小儿患者是病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变化容易被护理人员发现 ,并予重视 ,而心理的变化却不容易观察 ,常被忽视。由于患儿的需求得不到理解、重视、满足 ,以至表现出恐惧哭闹、反抗、不配合操作等。大部分小儿常伴有恐惧感、饥饿感、陌生感,并伴有精神差,疼痛等不适症状,若护理不当会影响手术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小儿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时观察、及时采取措施使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我院五官科自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局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共159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10岁,平均年龄6.5 岁,其中女孩75例,男孩84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手术护士的素质要求
护士的素质要求具备以下几点:(1)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用有效的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用发自内心的热情去爱护患儿,尊重患儿,建立平等的友好关系,以便更好地让患儿配合手术。(3)熟练掌握各年龄组患儿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良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的客观征象和主观症状,从而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2 术前护理
首先要行术前访视帮助患儿消除陌生感,护士要面带微笑,视线要基本与患儿平视,声音柔和,亲切地抚摩患儿的头部或肩部称呼患儿的名字,语言要平等符合儿童的年龄要求,可先聊一些患儿感兴趣的人或事物取得患儿的好感和信任,再将手术后的好处用患儿能理解的语言耐心、恰当地告诉其,在取得患儿的认同后,再将手术中要克服的困难及如何配合告知和示范给患儿,告诉患儿手术的必要性,告诉手术时间很短,配合越好,时间越短,痛苦越小。在沟通中要多给予鼓励,要善于发现患儿的优点,当患儿按要求达到某一目标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对哭闹的患儿不能训斥、讥讽,而应加倍关怀、照顾,以免引起自卑心理。
3 术中护理
患儿进人手术室,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加之手术室气氛较为紧张,再加害怕手术疼痛,患儿往往由于精神高度紧张而产生极度恐惧。此时,护士的温和语言,如询问患儿“上几年级了?在哪里上学?”等。通过交谈,分散注意力,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告诉患儿只需张大嘴巴,手术就会很快就结束的。大多数喜爱夸奖的患儿表情平静,能主动配合。有的患儿平常就胆小,可能以前就怕打针,吃药,有不良记忆,表现为过分恐惧,对这些患儿应耐心解释,积极安抚,不断激励和表扬,减轻患儿对手术及医护人员的恐惧。极个别患儿在家就表现为“小皇帝”脾气,蛮不讲理,谁的话也不听,尽力反抗极不配合,对这类患儿不能采取强硬措施,应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必要时以物质奖励为条件,如:小玩具、折纸、小游戏机等,以满足患儿的要求,同时适当使用威慑性语言,当患儿由被动变主动时,护士应充分肯定,及时予以赞扬。手术时结束,对患儿在手术中的配合给予表扬,告诉患儿由于你的配合,手术很成功,如:“小朋友,你配合的真好!你真坚强!”等等。
4 手术后护理
多数患儿一出手术室,见到家长,表现为觉得很委屈,诉说疼痛,并开始哭泣。护士应向患儿解释,哭闹容易引起术后出血,并使疼痛加剧。告诉患儿学会忍耐,可让患儿口含冰糕、冰块等,既可止血,又可减轻疼痛,并可根据患儿的爱好听音乐、看小人书、玩玩具等,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减轻对疼痛的反应。
5 家长的心理干预
现在大多数家庭孩子少,有的是独生子女,家长顾虑重重,焦虑不安,担心手术效果,担心患儿疼痛等。此时,护士应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解释,打消家长的顾虑,消除其紧张心理,告知家长不要在患儿面前流露出不安情绪,以免影响患儿。并要让家长参与到护理中来,与护士一同观察患儿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的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调动患儿的积极性,使其变被动为主动,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6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