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知识

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知识

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知识范文第1篇

1.1企业管理知识和教材的滞后性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学生管理应用能力为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趣味性等特点,是一门集经济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对于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材种类繁多,大多数的教材知识点重复而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教材中陈旧的案例和应用对于90后的高职学生来说,总是与时代滞后半拍,教材理论生硬,使得课堂教学缺少生动和活力。

1.2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大都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讲授法,虽然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应用多媒体教室采用PPT幻灯片形式取而代之,有些在课堂教学上也进行了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的改进,但授课主体都集中在理论模式或案例模式,实践教学只是“观摩”而已。这种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少实践性体验模式,导致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往往在理论层面,只会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实际管理能力差,对企业的真实管理脱钩,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思维

2.1企业管理课程仿真实训室的建设

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企业管理课程仿真实训室是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能力培训、知识学习和素质养成的主战场,也是企业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地。因此,仿真实训室必须按照“环境仿真、职能岗位仿真、业务流程仿真、业务内容仿真”的原则来建设,仿真实训室要强化企业氛围,授课时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和不同的企业管理者角色要求学生,仿真实训室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也要跟真实企业一样,建立企业管理规范和章程,尽可能营造真实企业管理模式。

2.2“双师型”授课团队培养

职业教育的学生是否有预期的授课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企业管理课程的授课内容决定了必须建立起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企业管理课程全新授课模式的基础。(1)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和企业培训。让教师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到社会大课堂,寻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教师到企业,一方而是接受锻炼,服务于教学。另一方而,运用所储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难题,服务于企业。(2)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业务人员到学校来,充实课堂教学。聘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业务人员到学校讲课,指导学生学习,与校内教师共同商讨教学方法,并在理论中联系企业的实际案例,优势互补,不仅缩短了小课堂与大课堂的距离,同时也为企业管理授课教师向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3)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教材、授课大纲重新编写,到省内外参观学习兄弟院校的教改经验,定期选派授课教师到企业参加短期或长期培训了解企业的管理过程,进行教研活动,鼓励教师探索实践性教学方法,促进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组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企业管理课程“双师型”授课团队。

2.3授课模式向项目化教学转变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任务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而不是知识的逻辑构建教学内容。因此,企业管理课程可充分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创建公司及对公司管理构建大型综合贯穿项目,再通过小项目和任务与大项目互相配合,将企业管理各章节内容如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计划和决策、市场营销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内容随着大小项目的进行逐步展开,全面培养学生企业管理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融为一体,符合企业真实管理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挑战性,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4校企合作进课堂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资源,以真实企业管理做支撑,把真实企业管理知识和理论嫁接到企业管理授课体系中来。校企合作是需要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合作,要求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课程的设置、校企两方教师教学组织与实施。学校可聘请企业专业人士走进课堂教学,同时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业感受真实的企业管理过程,使企业成为学生的教学基地,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企业管理教学的实际场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使进入企业学习的学生受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管理理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企业管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逐步培养成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掌握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

3实践途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也在不断更新管理思维和方式,这就要求高职经管类企业管理授课模式改变以往纯“理论”的授课模式,要综合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和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按需施教,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将企业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引入到企业管理的教学中来。

(1)要建立课程和教材与企业真实管理接轨。

教材的知识点要与企业管理同步、管理观念同步,教学工作要随着企业实体的发展和改变灵活应对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案,使教师授课和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与社会和企业接轨。

(2)要构建一支精湛的企业管理“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方面使其在企业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使其讲述的理论知识更精准更符合企业实际,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3)要建立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体系。

通过学生到企业实践和校内仿真实训室的建设,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深化。

(4)要建立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

企业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实现管理目标更需要团队的精神和力量,而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热情,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潜能,打消胆怯等不良情绪,并让学生明确合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情境设计使企业管理课程更加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在情境中多角度的演练,熟练和巩固管理观念,全面提升学生在今后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和素养。

4总结

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知识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企业管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开设数量和选课人数都位于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开设课程统计排行的前列,对其展开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企业管理;课程改革

一、企业管理课程开设现状

企业管理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设课程中重要的一门,深受广大学习者的喜爱与追捧。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在全国所有的正规高等职业院校中,有75%以上的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企业管理课程,在此其中有35%的高等职业院校将企业管理课程设置为该校重点的建设学科;每年选择进修企业管理课程的学生占据总学生数的一半以上。企业管理早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学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整体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结合相关开设该课程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学、企业管理概论与理论研究、生产运行方面的企业管理、服务贸易方面的企业管理、加工制造方面的企业管理等;与之相关课程包括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经济大类的学科,以及数学、统计学、代数学等数学计算大类的学科,以及企业文化与管理、市场营销等营销管理大类的学科。企业管理作为一门课程,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学科众多,需要很强的交叉协同能力。所以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企业管理课程发展中,需要加强相关的交叉课程开设,重视多学科间的交流和互通。本研究正是基于此背景展开。

二、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凸显。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改革所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

(一)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授理念相对陈旧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企业管理课程的数量的确非常多,也有很多学生选择了学习该门课程,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的整体教授理念还相对较为陈旧,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相关课程设置都沿用了其他学校的现成案例或者本科案例,没有任何的自我创新,都是直接搬来照抄而已。这就使得企业管理课程无法体现出该校的特色,很多时候与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方式甚至都是冲突的。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管理课程改革,也不利于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1]。

(二)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除了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授理念相对陈旧以外,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也是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企业管理是需要多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共同开展合作教学的一门学科,如果只是单纯的讲授课本上的内容,是难以满足相关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的死板也会直接影响相关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教师和培养人员也不乐于进行课程的创新与改革,导致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遭受阻碍[2]。

(三)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型教师人数较少

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乏优秀的教师作指导,学习者难以获得好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在我国的目前发展阶段下,相关专业型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师总体数量偏少,整体教师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企业管理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考验。

(四)缺少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可以提供实践机会的训练场地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需要学习者多多开展相关的实践工作,尤其是企业管理专业这类管理性质的学科,更需要学习者边学边练,在实践中熟练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实训基地的缺失导致学生没法获得足够的实训机会,影响了其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的整体发展理念、思路也相对较为缺失,没有顶层设计做指引,继续而深入的课程改革就难以落实。

(五)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比较抽象,难以用量化的指标去描述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课程改革评价体系上。相应评价体系的缺失导致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难以被所有人知晓,同时由于缺少量化的指标,导致其课程改革的好坏不容易进行评判,这就导致了课程改革在继续开展的时候,没有相应的经验教训可以遵循,错误、问题可能重复多次出现,严重影响课程改革的效率,也会伤害课程改革人员的热情,最终导致课程改革的失败。

三、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的知识内容及相关特点

(一)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的知识内容

1.市场营销学

企业作为一个市场实体,需要最大程度的推销出去自己的产品、服务,才能使得企业拥有较好的效益。所以相应的营销手段和营销能力非常重要,市场营销作为一项专门培养学习者营销能力的课程,可以很好的提升学习者的营销能力。所以在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的选择中,市场营销学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仔细研究市场营销学特点,同时结合企业管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针,可以将应用于企业管理专业的市场营销学设置为五个具体的部分,分别是市场商机的选择和把握,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相应产品与服务的营销组合、营销项目的设定,市场营销的战略和整合营销以及公司的项目竞争策略。

2.沟通协调能力

管理学作为一门需要管理他人的学科,需要具有非常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企业管理涉及诸多的管理对象,上至公司的高层领导,下至公司的普通员工,需要打交道的人和事非常多,所以就更需要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这里所重点说的沟通协调能力,不单单是口头上的对话,还包括具体的书面沟通能力、向上司汇报工作的能力、向相关人员将接工作安排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等等。将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纳入到高职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中来,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能力,促进学习者全面快速发展。

(二)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的特点

1.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需要学习者具有良好知识背景,同时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好的知识应用性和环境适用性。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相关人员在培养学习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概念的同时,结合各种比赛、实习机会多进行实践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将二者结合的优点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2.沟通协调能力

将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引入到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中来,需要相关的教师和培养人员尽一切努力,平等、民主的与学习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结合每个学习者不同的特点,为他们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模式,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培养其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必须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习者的自信心,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学习者觉得自己因为高考成绩的问题,无法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只可以在这类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工作,而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和课程推进的,需要相应的人员加以疏导,大力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

四、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优化办学模式,端正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在这个重要而关键的变化过程中,必须遵循改革开放事实求是的优良作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优化办学模式,端正办学理念,从根本上明确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为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改革提供根本性的思想基础和坚持保障。

(二)克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行政化过重的倾向

行政管理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在实际的发展情况中,很多地方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行政部门成为了院校的领导部门,甚至凌驾于教学机构之上,高等职业院校课程的开设和整体的办学理念,都需要行政部门来决定。这是不正确,更不利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与创新。在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如果之前就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要进行彻底的纠正。

(三)办学主体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在目前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主体大多呈现单一化的趋势,这不利于具体的课程改革。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多与政府、社会、企业展开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所以在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交叉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创新办学机制,促进课程设置的改革,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

五、结束语

高等职业院校如果想继续获得快速的发展,必须要跟随时代的特点进行相关的创新和大幅度的转变,要在人才培养机制、教育办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等问题上多思考、勤创新,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葛万军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

参考文献

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知识范文第3篇

企业管理这门课程依然采用落后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旨在考查学生们的记忆能力。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企业管理课程的本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考核方式是与社会要求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有点背道而驰。

2企业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管窥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人才是学校的目标,是这个社会的潮流。因此,本文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结合项目化教学法对企业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

2.1注重实践虽然企业管理课程是具有文科的性质,并且它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实践性强也是它的另一大优势。实践性强才能解决学生的众多问题。另外,我们在项目的设置上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进行深度研究,找出本质,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丰富教学授课方式企业管理课程的改革必然要涉及到教学授课方式的改革。毕竟,教学授课方式是企业管理课程的一大部分。我们应把如何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和他们的求知欲望,如何培养他们思维能力来作为我们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我们不仅要利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利用教学外资源来进行授课,来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和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其次,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诸如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等,这种方法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激励他们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最后,可以将模拟教学引入企业管理课程的授课方式之中,在这过程中,完成学生之间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进而了解知识和锻炼技能。

2.3转变教师观念一门成功的课程讲解一大部分在于老师的功劳。在企业管理课程的改革中,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法,老师要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了组织者、监督者协调者。这种转变也将不再是之前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航”。另外,讲授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老师要明白三尺讲台不再是自己施展自己空间的永久舞台。作为老师,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走进企业,用理论指导实践,再反过来实践作用于理论。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老师才能逐渐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2.4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了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课程的改革中,要摒弃原有的考核方式。采取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平时成绩里涉及到的因素有:考勤、上课发言情况、作业的质量、课内实训报告、课程论文。这种方式缩小了卷面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扩大了平时成绩的权重。通过这种计分制,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3总结

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 现状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11-02

1 我国工商管理课程的概述

1.1 工商管理课程的概念

工商管理课程包括市场营销知识、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只有科学的设计工商管理课程、合理的进行计划骨干人才培养是工商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学士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力量素质,以推动社会进步。

1.2 工商管理课程的作用

工商管理课程在本质上属于一门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逻辑和系统性。在正常情况下有自己的制度和知识结构,但大多数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涉及面广,内容体系综合性比较强的。他们往往会涉及一些抽象性和复杂性的法律、原则和理论,学生要认识到感知水平的限制,工商管理课程的目的是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它不符合学习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

2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1 课程设置存在滞后性

从目前的国际或国内真正的基于管理工商管理课程的例子可以看到,一些学校在原则的基本上并没有实际知识,关于就业有关的零散的形式已经列入教学计划,虽然许多院校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与时俱进;教材陈旧,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指导低,实用性差。

2.2 理论知识过多,实践过少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一个面向应用的学科。基于管理学与经济学范畴,在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对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基本理论。就业的主要业务方向的业务管理岗位的基础上的实际位置,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但课程没有安排实际操作和就业选配课程设置,教材讲解这两种情况,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安排任何相关的课程和培训,但完全偏向理论研究,缺乏足够的训练实践。

2.3 在就业指向方面没有发挥作用

工商管理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这两个词的管理,人们会想到要到毕业的企业管理职位,而不愿从基层做起,就业期望值高的开始。这一方面也是由于对知识管理的一套企业管理课程的重点和身份管理思想灌输和培训,致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创新。缺乏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其他学生在课程和内容相关的就业,从而使学生能够毕业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后,学生被认为从基层做起,开始是与专业相脱离,形成错误的用人理念。

3 改革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议

3.1 增强社会实践课程的独立性

培训企业管理人才应该以实用性,应用性为主。根据企业管理的专业性,应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实习实践,以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集专业性和实践性为导向的课程,应根据工商管理培养目标,学生能力,专业技能,对目标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合理,合情,建立融合的时代,基本的做法实行渐进式的课程体系。为了能有实践的操作和应用学到固化,分析,分类。总结和提高的结果。条件也应在课堂,现场教学,让学生经历,动手,实际上岗操作,以提高经验之外。

3.2 构建理论与实际课程相结合体系

在课程设置,构建"理论+操作"的课程体系模式。从理论上讲课程,不仅要安排基础学科计算机,英语,法律等,而且还安排像在管理,会计原理,经济学,统计学等知识,工商管理的学生结构,以深厚的理论基础课程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操作的课程,而大学生喜欢来安排就业指导,模拟就业,职业教育课程和其他项目活动,与就业有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能够成功地脱颖而出。

3.3 完善新课程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模式是指以游戏和活动中心的课程模式,是指院校培养的就业能力为核心,以竞争机制为引导,把教学模式或教学计划引入到学生学习中,在游戏和竞赛中培训和帮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种族种族和促进评估目的。例如,设立就业计划方案的竞争,就业培训计划或创新性的新的游戏活动。

结束语

目前,最根本的方法是如何有效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高等教育机构应根据市场变化,就业方式,及时改革课程设置,课程能有效地与市场进行,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有效地做到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就业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桂陵,彭斯超. 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 2009(12)

对企业管理课程的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实践教学;平台搭建;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221-02

一、搭建企业管理实践教学平台

(一)提供学生企业管理实践机会

首先,高等院校应鼓励逐年扩大并落实学生校外实习课程,鼓励学生利用暑假或学期中的一定期限,有弹性地赴企业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实习,并计入毕业学分。另外,也可安排学生赴产业基地实习,教师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校外辅导来提升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实习的效果,也可以获取企业信息与经验。

其次,扩展产学紧密结合培育模式。这就要求调查产业缺工或新兴产业所需的企业管理人员的类型,并且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等各种方式,通过产、学互动方式,以做中学、学中做精神培育务实致用企业管理人才。企业管理实践课程开设应该贴近产业需求,并逐年增加培育人数,提供企业界足够的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

(二)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中心对教师加以指导

首先,中心的企业管理实践专家应将自己定位于一线教师的“伙伴”而非“导师”。有了这样的定位,专家们既不以居高临下、趾高气扬的姿态,对一线教师进行“攻击”,以显示自己的智力和实践优势;也不强行将自己的实践观念灌输给一线教师,强迫课堂教学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转变;而是以和风细雨的态度,紧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建议,即以指出问题或不足为起点,以给予合理化的改进方法为中介,以思想或行为的发展与变化为终点。

其次,中心应该强调“切中实践”而非“疏离实践”。在某些实践培训部门,为了优化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高等学校与研究机构通常对一线教师进行不科学的培训。这种培训,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一种形式是把一线教师集中到实践教学中心,采取“专家讲授—教师聆听”的方式,以“学科”为中心,向教师传授“实践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等理论层面的实践知识;另一种形式是一些学校将其他校的一些知名管理实践教学专家请到学校做“报告”,或就某一主题,如“管理课程改革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等进行讲解;或就自己所曾经运用的实践理论主张进行介绍。这样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过多强调课堂当中的教师被动参与,容易造成企业管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分离。因此,带领教师实实在在的到企业当中进行实践指导是最为重要的。

二、创新数字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一)数字化学习平台搭建

“数字化创新”意谓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使用数字化的环境或设备;创新一词更隐含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策略。顺由此意,数字化创新即在鼓励教师在教学上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学习。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层次,有许多新的教学理论和方式应运而生,最典型的是主题探索学习。专题导向的学习旨在特定领域的深度探索学习,由于教师课堂所能引导或介绍的均为浅层的广泛知识解说,无法针对特别主题进一步讲解,更深入的学习就必须由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达成建构主义的理想。是以专题导向学习通过学习者着手调查,发展专题作品机会,使其体验收集、分析、整合资料、做成结论以及发表的历程,在此过程中运用科技以获取企业管理知识,例如运用网络资源、电子通讯等工具。由于企业管理专业作品(例如企业管理报告、专题论文等)均存放于网络,有助于流通分享,学生间也可相互讨论批评及修正,这种过程反应了真实企业管理世界的现象,比起教室的讲授更能诱发学生思考。

(二)培育学生概念性学习能力

就企业管理课程而言,培养概念性能力是指让学生对于某个问题或某类问题有概念性的了解,跟发展他们的计算性与程序性技能一样重要。如果没有概念性的了解,学生会经常误用企业管理知识,缺乏创新。比较特别的是,他们往往会把原本只适用在某些问题的处理程序,误用在其他不适用的问题上。当学生了解了某个企业管理知识中各种基本法则或原则,就表示他们已经有概念性能力了,如果他们已经具备了那样的技能,那么他们就不会根据问题的表面意思进行实践操作,而会根据基本原则进行操作。如果学生对于内容有良好的概念性了解,那他们的实践操作方式就会很有弹性,同时可以看出贯穿整个企业管理问题的共同法则或原则,犯的程序性错误会比较少,也能利用那些原则去解决新的问题。下面有一些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企业管理课程产生概念性了解。

第一,如果可能的话,教师应该试着用学生熟悉而且有意义的企业管理情境来说明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概念理解,熟悉的情境还可以帮他们记得上课内容。第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当作个人的作业,也可以用全班讨论的方式进行,后者是由不同学生或各组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可能会提出实践操作方案。应该要鼓励学生说明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并且指出这些方法之间的异同。第三,对于某些企业管理问题,教师可能需要先清楚地教导一种方法,然后再由全班想出另一种可以处理的方法;另一种教学法是让学生向教师说明为什么教师要利用特定的方法处理相应问题。要求某个学生解释别人的处理企业管理问题的想法,可以促进那个学生对问题有概念性的了解,而且能帮助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使用更完善的程序。

三、强化企业管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师资培育机构应培养教师具备当代企业管理课程本质观的教学能力。企业管理实践教学成功与否,教师是关键的灵魂人物,而师资培育机构肩负培育未来教师的重责。因此,建议在企业管理师资培育的课程中,应该加强对于管理实践方面的培养,并且应该要有明确的定位。同时师资培育机构的教学过程,若能考虑企业管理教学本质观动态发展与演变的特质作课程设计,将提供职前教师对管理课程实践本质有更完整的认识。同时若能培养职前教师将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本质融入教学中的技巧,将进一步使职前教师能获得科学本质观的教学能力。

其次,应提供教师获得企业管理实践的渠道。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给予教师以足够的企业管理实践的渠道,确保教师可以将管理理论与实践机会进行很好的融合,从而带给学生以很好的理解企业管理的理论内涵。对于教师引进而言,一方面,应鼓励新聘教师具有一定年限实践经验,并将企业实践效果成效纳入评价及学校奖补助指标;另一方面,强化现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并办理暑假企业访问及留职留薪的实践服务。教师参加暑期到企业当中参观访问,学校需视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部分,并编制每位教师定额学习经费预算。

另外,学校应该积极引进企业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或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也即积极引进产业资源来协调企业管理实践教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采用“双师制度”聘任企业界专家协同教学,二是学界与企业界共同规划课程,并指导学生企业管理实践专题、校外竞赛、证照考试及实训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