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级电工技能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搞好技能培训,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是职业学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由之路。
一、教师转变观念,重视技能,进行扎实有效的校内培训,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多年的实践和对职业教育面临的诸多困境的分析,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用普教的模式办职教,势必会走进“产销不对路”的境地,办学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
经过论证,我们重新修订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安排上,突出了技能课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合理、更科学。比如,第一学年,在金属工艺学这门课的教学中,增加有关钳工技术、电焊理论的内容,删去课本中那些理论强而不实用的部分。第二学年,开设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则又为车工、电工的技能培训打下了理论基础。这样,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及时沟通,相互融合,两年下来,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每个学生都初步掌握了至少4门实用技术,个个都成了小能人,自信心大大增强,因厌学而流失的现象基本杜绝。
二、瞄准市场,重点培养,强化人才市场缺乏工种的技能培训,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考核标准;培训内容;课程改革
我校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以来,在基本技能培训方面,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训练、考核实施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学员专业技能培训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装备保障模式的不断改进,对军械士官的技能水平又有新的要求,如何完善和拓展士官学员基础技能培训内容,使技能培训更有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
一、目前士官学员基本技能培训内容存在问题
(一)培训科目的实用性不足
在电路形式上,现行的课程教学多基于分离元器件的电路,进行培训考核电路同样也是分离元器件的。这与装备上越来越多的使用集成电路的情形不相适应。在电路结构和装配工艺上,现在进行操作培训考核的方式,是在网孔板上用导线连接元器件进行电路装配,与实际设备上全部采用PCB板电路为基础有较大差异。在焊接和拆卸时绝大多数是一些常用的小器件,而一些散热较快的材料(铝材和较大部件)很少涉及。电工技术技能培训的操作多在实验试验台上进行,真实感不强,实训的氛围和效果不好。
(二)培训科目的针对性不强
学生装配训练电路大多是理论课相应的实验电路,这些电路与装备上的结构电路有许多区别,没有考虑干扰信号、电路稳定性与级联效应等,没有涉及补偿、隔离电路。不选择综合性实用性电路与各电路相近与装备电路相价相近进行培训,学员进入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时,又要花费功夫去补课。培训科目缺乏针对性。
(三)培训内容不够丰富
在内容、方法和配套设备上显得不够充实。对机类和机电类专业学员进行电工技能培训时,开设的直流电路参数测量培训项目和三相交流用电较多,安装电路较多,对一些电工器件的拆装及维护较少,一些新型器件如传感器、微处理器等的测试与装配较少。装配电路的项目较多,整机调试与故障排除练习项目较少。培训内容不够全面。
二、完善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的对策
(一)完善培训考核标准
1.广泛调研收集资料收集最新的国家技能鉴定与考核标准和军队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明确培训考核的工种划分、等级差别、军地行业差别与军地行业与工种对应关系,找出适合军械装备保障专业工作的技能点、知识点、考核点。深入到各种装备保障专业,研究军械保障岗位工作的工种分布情况、操作的工艺流程、对岗位人员技能的要求、及岗位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调查相关专业岗位技能的分布及技能的共性、个性情况,为完善士官学员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内容定好方向和标杆。使军械装备保障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与鉴定规范更符合工作实际,结合形式发展与要求。2.重视军械装备保障工作特点在制定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考核规范时注意专业的交叉与综合。一方面由于装备技术的综合性、复杂性要求士官具备多方面的技能解决某一模块或系统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战时的特殊性,装备保障岗位工作中要求士官必须是有一专多能的技术来应对各种突况。因此在指定专业基本技能考核的标准时对装备上相近相关的岗位需要在某一专业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可能需要的技能。3.制定阶段性培训考核目标军队职业技能鉴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同类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水平,在专业基本技能培训阶段,学员水平已经达到了地方职业鉴定中对一些工种初级工或中级工的要求,如电焊工、集成电路测试工、无线电调试工、电子元器件检验员等。在这一阶段让学员参加地方组织的技能鉴定与考核,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员学习训练的兴趣,促进技能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学员在退役后寻找合适的工作也有帮助。
(二)完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内容
1.针对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来完善内容在对相关专业技能调研时,明确以往技能培训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取专业技能要求中所包含的基本技能,适合战场抢修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的技能,如仪器的使用技巧、工具的应急使用等。在实训项目与任务中对装备上的电路模块或组件进行简化处理,作为基本技能培训,实训的参考。把运用信息化手段也纳入基本技能训练的范围。2.结合相关经验和现有条件编制培训与考核项目任务找一些专业的理论形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模块,按岗位和专业划分、设计分块、分阶段、分层次的要求设计培训任务。结合专业岗位工作的实际和设置培训和考核题目。在理论知识试题练习中多结合装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特别是故障排查中见到的原因,多与装备维修中发现的原因相似。一些维修手段和维修工艺也是维修中常用的。维修职业技能标准指导的项目在符合技能培养的要求与技能标准为靶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才是形成岗位职业技能的根本。3.注意维修方法的训练要克服技能培训时只装配少维修的现象,大量增加电路故障排除的训练,学思路、学方法。特别注意在装备保障工作中常出现的、典型的故障类型要多训练。除了元器件类故障外,注意加强模块化修理的训练在维修思路与理念为专业学习打基础。
(三)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与要求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技能充实加强的原则,对现阶段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按装备维修需要进行反推,取舍和添加教学内容。力争管用、精炼。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和教材的编写时,一定要请精通装备维修的教员和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员一起,从架构、内容到深度广度的讨论,在维修的思路、方法到项目与案例的设计以及作风养成各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提高教员的专业技能
要搞好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教员要主动去学习专业与装备知识。到装备上去观看操作或维修过程,通过学习可以发现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找到技能培训与专业更多的联系,获得制作案例的素材和维修操作的实践经验。教员要注意参加地方的相关培训,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形势与最新要求,学习地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经验,取长补短。及时组织学员参观地方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学习活动。注意请地方的老师到学校讨论研究,为搞好军械士官学员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提供帮助。
三、结语
士官学员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是士官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础,只要我们明确军队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方向,了解专业基本技能鉴定的标准和尺度,盯着专业学习的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内容,改进培训考核方法,就一定能搞好基础课阶段的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过硬、作风优良的学员。
【参考文献】
[1]刘高山.职业技能标准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及项目的系统设置《.科教导刊》2015.4:9-11.
[2]王玉芝、孟令熙.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职教论坛》2015.7:59.
一、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技能人才总量:据区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05年5月,我区共有各级各类技能人才12168人,全市技能人才的总数为56192人,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单位:人
全市市属比例定海比例普陀比例岱山比例嵊泗比例
5619246367.2%2552645.4%1216821.7%798014.2%588210.5%
从表1可见,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四个县(区)技能人才在全市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4%、21.7%、14.2%、10.5%。我区技能人才仅占了全市的21.7%,比定海区的45.4%少了一半,而岱山和嵊泗两县由于从业人员总量比我区小,因此可比性不大。从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看,我区为16.4%,与全市的22.0%相比低了5.6个百分点。以上两项数据反映,我区技能人才的的总量以及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都相对偏低。
(二)技能人才分布情况:按地域分,渔农村为3480人,占28.6%,城区为8688人,占71.4%。我区技能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城区,渔农村所占比例还不到三成,地域分布不均,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渔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按产业分,第一产业为2390人,第二产业为5811人,第三产业为3967人,一、二、三产技能人才之比为20:47:33,第一产业的技能人才相对较少,只占20%,二、三产业技能人才占了80%,其中第二产业技能人才占了总数的将近一半。按行业分(见表2):
表2单位:人
船舶比例机电比例旅游比例水产比例建筑比例
365030%170314%133811%121710%8527%
表2续
交通比例商贸比例宾馆比例餐饮比例石化比例其他比例
8527%7306%4884%3653%2432%7306%
由表2可见,我区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船舶、机电、旅游、水产等行业,所占的比例都在10%以上,特别是船舶行业,更是达到了30%。技能人才在宾馆、餐饮行业占了一定的比例,达到了7%,而在石化行业只占了2%,这也反映了目前我区船舶工业、水产行业、服务业等发展较快,技能人才相对较集中,而石化工业、医药工业等相对发展较慢,技能人才较缺少的现状。如果按工种分,我区技能人才覆盖了摄影、计算机操作、美容美发、维修电工、汽驾等多个工种,涵盖工种较为广泛。
(三)技能人才结构状况:按学历分,大专以上为587人,占4.9%,中专(职高)为3465人,占28.4%,初中及以下8116人,占66.7%,初中及以下学历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技能人才总体素质不高;按年龄分,35周岁以下为5877人,占48.3%,35-50周岁4101人,占33.6%,50周岁以上2190人,占18.1%,我区技能人才队伍总体显年轻,35周岁以下的青年技能人才占了总数的近一半,但这一年龄段以初级工居多,技能素质偏低。50周岁以上的技能人才也占了较大的比例,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年龄段。
(四)技能人才持证情况:全区技能人才中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4692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38.6%,持证人员的范围较广,基本覆盖了不同产业和行业。技能人才具体职称分布情况(见表3):
表3单位:人
持证人数技师以上比例高级工比例中级工比例初级工比例
46921944.1%3697.9%117325.0%295663.0%
从表3可见,我区技能人才中持证人员还不到总数的一半,说明技能人才参加培训考级还不够普遍。高级、中级、初级技能人才三者之比为12:25:63,初级技能人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级技能人才次之,高级技能人才最少,整个结构呈明显的金字塔状,技能人才的效能难以充分发挥,而较合理的技能人才结构应该是呈橄榄型的,即高级、初级技能人才少,中级技能人才多,这样更能发挥组合效率作用。
(五)技能人才工资情况:调研中,我们抽样调查了勾山工业园区的几家机械加工和水产品加工企业,由此推算出这两个行业技术工人的年平均工资状况(见表4):
表4单位:元/人、年
机械加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水产品加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
10000-1200012000-1800030000以上8000-1200012000-1500018000以上
由表4可见,不同行业技能人才的工资标准各不相同,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其技术工人的工资相对比较高。据区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区机械加工和水产品加工行业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2065元和12744元,经比较,这两个行业初级工工资均低于这个水平,中级工工资等于或略高于这个水平。因我区技术工人以初级工居多,所以技术工人的整体工资水平相对偏低。
二、技能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现状看,我区技能人才队伍具有年纪轻、覆盖面广等特点,但总量小、学历不高、技能等级偏低、高技能人才缺乏、分布不均衡、结构欠合理等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当前我区实施开发海洋战略,打造水产品精深加工、船舶工业、海岛文化旅游休闲、海洋物流和现代海洋渔业全国性五大基地,建设海洋经济强区和海岛文化名城的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造成技能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观念以及舆论误导。当前,虽说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技校毕业生较为抢手,技术工人在我区的就业率也比较高,但“技能人才不是人才、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等传统观念仍然存在,“重文凭、轻技能”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宁肯放弃学业,也不愿读技校、不想当技术工人的尴尬状况。另外,社会舆论对高学历、高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过分渲染,而缺少对技能人才的宣传报道,降低了人们当技术工人的光荣感和成就感,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结果导致技能人才后继乏人。
(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较小。目前,我区只有沈家门中学、普陀机械学校、普陀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普陀水产技校等四所职业技术学校,有专职技能教师40人,每年毕业生为1100人左右,职业教育的规模比较小。近年来,由于受观念、体制、经费等因素影响,我区职业教育发展不快,技能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特别是数控车床操作、精密仪器操作等高新技术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重复、布局不合理、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培训和技能鉴定意识不强。从调研情况分析,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技能人才参加技能培训和职业鉴定比较正常,因此,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率也较高。达到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而没有持证的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非公企业。这与我区非公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一些企业主认识不到位,重生产投入、轻培训开发,忽视职工技能再提高有关;也与企业管理较松散,用人随意性较大,准入的要求和门槛较低有关。还与我区技能考评师资力量缺乏,政府部门对于技能人才的培训经费投入较少,技能培训鉴定费用还较高,以及技能人才自身的职业资格意识淡薄等有关。
(四)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目前,我区参与技术技能培训的主要力量除职校以外,还有区成教中心、各级乡镇成校和企业本身。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他们组织的培训规模小、时间短、层次低,主要以适岗培训和初级技能培训为主。而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要求高、投资较大、时间较长,因此,相关培训机构和企业都不愿意承担此类培训,或是根本没有条件开发此类培训。所以,我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师带徒”方式、再辅以岗位锻炼来完成。由于培养方式单一,所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速度较为缓慢。
(五)相关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一是技能人才考评机制滞后。当前,我区对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仍存在着工龄、资历、身份等限制,没有建立符合市场需求、具有本地特色的技能人才考评体系,一定程度影响了技能人才技能素质的提升和技术等级的晋升。二是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不高。调研中,我们就技术工人对待遇问题的满意度作了调查,感到满意的占25%,基本满意的占10%,不太满意的占65%,其中认为“工资涨幅太慢、福利待遇有待于提高”的绝大多数是熟练工人。三是对技能人才奖励力度不大。调查中发现,相当部分企业内部没有建立技术工人参与技能比武、工艺改进、技术攻关的奖励制度,即使有奖励的力度也较小,技能人才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由于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薪酬相对偏低,培训考评与使用奖励相脱节,每年大概有2%左右的技能人才流向了宁波等周边经济发达地区,虽然外流量并不大,但出去的多是中高级技能人才,进一步加剧了我区高技能人才缺乏的状况。
三、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随着我区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加快培养和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手艺高超的技能人才队伍已迫在眉睫。为此,要树立“以技能稳定就业,靠技能成才、创业”等新观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术创造、爱护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在具体措施上要着重抓好五个机制建设:
(一)构建多元化的职教培训机制,形成城乡联动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一是整合职业教育学校资源。目前,我区建高等职院的条件还不成熟,现阶段应先对区内四所职校进行整合,成立区职业教育中心,通过调整学校布局,提升办学层次,扩大我区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提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质量,切实发挥职校技能教育主渠道作用。二是大力发展区成教中心和各乡镇成校。近年来,成人学校已成为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要加强成人学校的办学力量,改善其办学条件,进一步发挥成人学校培养渔农村初级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作用。三是鼓励企业和社会参与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各种技能培训,鼓励社会各方支持参与技能人才的培养。四是与市内外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办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外地高等职院的合作,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开展特色技能培训,打造我区技能教育的新品牌。当前,要紧扣我区产业发展的特点,重点开展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精密仪器操作等紧缺专业的培训合作,大力培养相关职业工种的高技能人才。
(二)构建多渠道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体系。一是政府部门要在加大职教经费投入的同时,适当地对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和职工参加技能培训进行补助,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如“暖促”活动开展以来,我区采取了对参加技能培训人员给予适当补助的办法,进一步增强了渔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二是要引导企业增加对技能培训经费的投入,自主开展各种技能培训。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培训,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渠道的技能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在加强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尽快出台《普陀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措施的研究制订,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开发、评价鉴定、考核激励和服务保障的政策体系。
(三)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培养开发机制,拓展技能人才培养开发的方式和途径。一是继续坚持和完善“师带徒”的技能传授方式。要大力挖掘和整理绝技和绝招,总结完善技师、高级技师传授技艺的经验和方法,以实施“名师带徒”工程、设立名师工作室、进行观摩研讨、指导技术攻关等多种方式,加快对相关高新技术技能的学习和传承。二是要继续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大比武活动。今后,要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逐渐形成敬业爱岗、钻研技术的良好风气,促进岗位成才。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举办全区性或行业性的技能大比武活动。通过技能大比武,为技能人才提供交流技术和砌磋技艺的平台。三是要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要明确“十一五”期间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的目标,探索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载体,增加我区技术型、知识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以
一、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
1.培训项目来源
近年安岳县实施的培训项目主要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劳务扶贫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广科技培训直通车项目”、“农民工技能培训”、“品牌培训”等。2009年国家培训项目投入630万元。
2.培训机构设置
安岳县共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二十余所,其中有农广校、县职教中心、岳城高级职业中学等三所公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十几所民营培训机构。69个乡镇设有专门的农村化技术学校、农民夜校。200多个村设有农民科技书屋和科技活动中心。
3.培训专业设置
培训专业主要有车工、焊工、电子电工、建筑、计算机操作、裁剪缝纫、家政服务、驾驶、烹饪、美容美发、柠檬产销技术、水稻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薯类生产加工技术等。
4.师资人员结构
安岳县主要培训学校有教师400多名,其中专职教师200多名,外聘兼职教师200余名。从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各涉农部门,共有科技人员200多名,其中副高级职称20名,中级职称100余人、初级职称50余人。
5.主要培训方式
转移培训主要采取开设技能培训班,开展为期15~60天的集中培训;新型农民培训采取课堂理论讲授,农时季节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发放技术资料,利用农广科技培训直通车走乡串户播放农业科技录像等多元化培训方式。
6.主要培训成果
2009年全县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2.5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5%。举办各类种养殖技能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农民5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9%。培训提升了外出务工农民的综合素质,受训人员月平均工资比未培训农民高300~500元。通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82%的学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单位面积节本增收20%左右。
二、农村劳动力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资源未整合
农村劳动力培训单位有就业、劳动、教育等十多个部门,由于缺乏统筹安排,势必出现政出多门,职能分散,力量分散,资金分散,各自为营的局面,导致培训项目交叉,部分培训重复,培训资源浪费,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部分乡镇农民工劳务培训和输出机构不落实,人员不到位,也使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出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项目资金投入少,地方配套严重不足
针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项目,除扶贫部门的培训有较充足的资金保证(800元/生),其余几个部门的培训,大都缺乏投入(平均300元/生),加之地方财政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未能将农村劳动力培训配套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经费不足,在为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时,只能泛泛做些外出务工前的常识培训,学些简单技能,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3.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参训意识淡漠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占6%,小学文化程度占33%,初中文化程度占52%,高中文化及以上占9%。在家劳动力小学及以下54%,初中39.8%,高中及以上6.2%;外出务工人员小学及以下的占11.9%,初中占75.2%,高中及以上占12.9%,拥有初级技能的占13.8%。大部分农民工都是从事建筑、服务、手工操作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多数农民工仍然对参加技能培训的作用缺乏认识。而留守农民年龄结构老化,经验主义盛行,文化素质低下,科技致富意识薄弱,对培训抱无所谓的态度,以各种借口抵制培训,常会出现培训集中难、教学难、管理难现象。
4.科技力量薄弱,专业师资缺乏
农民工的培训输出,涉及面广,专业众多,各专业技能教师(尤其是高质量高等级专业性强的技能教师)十分缺乏。而承担新型农民培训的各部门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县上,少部分在基层的科技推广人员缺乏进修机会,知识严重老化,使培训在基层出现断层和死角现象。
5.实训设备老化,实训场地简陋
部分学校没有实训设备,即使有,其所用设备也老化陈旧,远远落后于企业所用设备。
三、对策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培训资源
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领导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抓,强化责任意识。一是要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打捆安排使用项目。统一下达培训任务,纳入目标考核;统一确定培训工种,加强就业引导;统一使用资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一补贴标准,确保补贴到位;统一招标承训机构,保证培训质量;统一招生秩序,实现区域全覆盖;统一培训要求,确保获得技能。二是要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现有培训基地实施动态管理,全面整合培训资源。认定一批培训示范基地和特色基地,引导培训向技术力量强、师资水平较高的职技校集中,充分发挥优质培训资源的作用。
2.加大地方配套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行政手段把农民工培训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要以获证率、转移就业率、就业岗位的合同签订率为导向,完善资金补助方式,提高财政补助资金效益。要改变平均补助的普惠制做法,降低一般性培训的补助标准,大幅提高中高技能培训的补助标准,实行按培训绩效、培训类别、培训专业分类分档补助。要调整完善资金拨付方式,从过去的完成培训计划任务数就给补助,转向达到培训业绩要求才给补助,以此推动培训工作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3.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参训积极性
明确培训对象,突出培训重点,要按照农民意愿,从产业发展要求,就业需求,以及农民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实际出发,采取因人施教,分类指导的科学培训方法。对部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进行重点辅导,确保学员培训后能取得职业资格。一是要选好切入点,将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将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宣传融入招聘会,通过培训项目现场咨询报名,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二是要找准兴奋点,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依托特色效益农业,针对农民关心关注的行业类别,组织开设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班。
4.调整培训专业设置,提高培训适应性
调整培训专业设置,突出订单委托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紧扣企业用工需求,调整培训专业设置,增设市场紧缺、深受农民欢迎的技术工种,增加中高级技能培训项目比重。积极引导校企合作、村企结对,实现由送教下乡为主,向集中培训为主转变,以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和定向培训为主要形式,以校企合作为重点。充分发挥专业培训机构教学、师资力量的优势和用人单位在岗位技能训练、场地、设备的优势,实行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双向互动,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努力实现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无缝对接”。
5.挖掘潜在师资人才,增强培训合力
在师资配备方面坚持多元化、多渠道抽调。一是充分利用培训学校现有师资力量;二是将学校现有师资送大专院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班学习深造;三是从大专院校招聘专业老师;四是从厂矿、企事业单位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及各种技术人员;五是招聘县内各学校的专业教师为兼职教师;六是特约厂长、经理到学校传授经验。
6.健全管理机制,提高培训质量
重点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培训班期管理。要求培训机构向县级主管部门申报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办班动态监督管理,经常性开展不定期、不打招呼的检查,督促培训机构严格按计划要求开展培训,并将督察情况作为评价培训机构、拨付培训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二是要加强培训时间的管理。要按照提高培训技术档次、延长培训时间、加大培训强度的要求,实现由短期培训为主向中长期培训为主转变,培训时间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保证必要的理论授课时间和实践训练。三是要加强培训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核拨程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杜绝骗取、套取财政培训补助资金的行为。四是要加强对培训档案的管理。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培训信息台账,实行数据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对培训进度和效果实时监控、全程监督。
7.强化政策支持,拓宽就业渠道
要进一步培育、发展、规范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要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在做好培训、输出、管理工作的同时,尽快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当地特点的劳务品牌。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要减少鉴定费用和简化鉴定程序以方便农民工合理获证;用人单位要重视职业、技能证书的应用,逐步实行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的准入制;输出单位对输出人员要跟踪维权;输出地政府要建立农民工维权救助中心;输出地与输入地工会组织和法律援助中心应互相协作给农民工维权创造条件;农民工自身要学些法律知识,增强维权意识,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企业也要严格按照“劳动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保障务工人员的各种合法权益。
一、建立培训机制,靠强能促开发。我们以全县40所乡镇农民夜校和县农广校、农函大、职校、技校等相关专业部门建立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网点为阵地,大力组织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培训各类不同层次的农业技术人员3000多名,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使他们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举办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机械操作技术、电工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培训农村基层组织骨干、各类行政管理人才2000人,他们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二、建立市场机制,靠盘活促开发。我们充分发挥组织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以人才市场为依托,和全国近二十个省市的近200家组织人事部门建立了人才市场信息资源联系,广泛收集、获取就业信息,使我县农民就业选择范围极大拓宽。近几年,我们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先后向二滩、三峡、小浪底、凌津滩等国家重点工程推荐输送优秀的土木工、钳工、焊工达800多名,不仅树立了组织人事部门良好的声誉,而且为县里直接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同时,坚持输出与引进并重,与有关部门一道从县外先后引进急需紧缺实用人才230人。
三、建立评价机制,靠“授衔”促开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实用人才虽然有实践技能,但是在一些地方不易被群众认可,难登大雅之堂。为了改变他们这种有“名”无“份”的现状,我们积极探索对实用人才的评价新机制,在全县开展乡镇企业专技人员、民办企业专技人员及农民职称评审工作,主动为各类实用人才“授衔”。到目前为止,共为乡镇企业专技人才申报评定高、中、初级职称2800人,稳定了乡镇企业专技人员队伍;向市职改办申报评审民办企业专技人员中级职称210名,评定初级职称667名;为1500名农民评定了初级职称,他们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在外务工都得到了认可,待遇也比一般人高,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