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政服务应急预案

家政服务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政服务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政服务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市商务局局长李志刚

同志们:

这次全市商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商务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和月初召开的全市"两会"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商务工作,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部署2012年全市商务工作。市领导对商务工作和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今天市人大鲁圣发副主任、市政府周卫副市长、市政协袁绪祥副主席亲临会场。周卫副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对会议精神和市领导的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全市的商务工作作工作报告。

2011年商务工作回顾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市商务工作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不利形势和国内物价上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收紧的压力,准确研判形势,强化应对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园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任务园满完成,商务经济的作用更加凸显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2.36亿元,全区排名第三,同比增长18.1%,高于全区平均增速。其中城镇382.73亿元,同比增长18.4%。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9.35万台(件),销售金额9.29亿元,全区排名第二,同比增长29.06%。家电以旧换新销售5.5万多台(件),销售金额2.1亿元,完成自治区目标任务9460万元的210%。完成商贸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9.57亿美元,同比增长5.97%。其中出口7.17亿美元,同比增长15.22%,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增长15%的目标任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家,合同外资额6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3453万美元。实现"走出去"项目9个,同比增长125%,中方投资总金额3252万美元,同比增长201%,项目数和中方投资额均在全区名列前茅。

二、工作扎实推进,商务工作的效果更加向好

(一)稳物价、保供应、促消费,内贸流通成效显着。

一是应急储备制度完善,市场供应保障有力。针对我市生活必须品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我们通过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体系平抑物价,全年储备冻猪肉280吨,生猪活体16600头。由市政府补贴资金,在全市设立了28个猪肉和6个食用油的限价供应点,在全区率先实施限价猪肉和食用油供应。全年共投放限价猪肉1664吨,生猪活体16944头。投放食用油57749瓶,确保了市场稳定运行,缓解了猪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为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8%做出了积极贡献。针对3月份出现的食盐抢购潮,我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出动车辆400多台次,及时配送食用盐590多吨投放市场,有效控制了盐荒。

二是落实扩内需政策,有效促进消费需求。

全面落实了国家"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扩内需政策,全市建成家电下乡销售网点1128家,基本覆盖全市所有县、乡镇,在全区排位第一;销售额居全区第二;其中**区和平乐县积极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分别实现销售额1.3亿元和9042万元的好成绩,同比增长96.7%和38.1%;**区进步大,全年完成销售额2774万元,同比增长123.2%。家电以旧换新完成自治区任务的210%。其中**区销售2.5万台,销售额0.98亿元;**区销售2.2万台,销售金额0.77亿元,两城区销售金额占全市总额的83.3%。全年新建和改造330家农家店和12家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全市农家店建设已达1573家,已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和82%的行政村,全面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这一为民办实事工程任务。**和**两县,在做好农家店新建改建的同时,积极创新农家店管理方式,提升农家店的服务功能,实现一网多用。多家日用品店开设了便民小药柜,有的农资店已具备为农民免费做土壤分析的基本能力,义务指导农民科学测土配方施肥。配送中心的市场辐射、保障功能也得到发挥,货物配送率达80%。其中永福县光华日用品配送有限公司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内贸流通企业。

同时,积极创新促消费方式,"510"促消费活动成效明显。市、县促消费活动项目完成12个,项目投入3000多万元,促进消费2亿多元,争取自治区商务厅扩**乡居民消费"510"活动项目扶持资金770万元。市商务局在联坤家居广场举办"家电、家居、建材"和市区"四大商场"主题促销活动,各县区和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也围绕节假消费、会展消费等开展了"扩大消费、创新生活"促消费系列活动。**县的"葡萄节"和"米粉节",全州县的"**山文化节",永福县的"养生旅游福寿节",**县的"**芋美食文化节",平乐县的"柚子节",**县的"桃花节和月柿节",**县的"农具节",资源的"河灯节"等促消费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扩大和带动了家具、家电、家纺、家饰及名特优农产品等消费。**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同比增长19%,**县完成7.65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在全市各县区名列前茅。

三是努力推进项目建设,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大型专业市场、商场和超市的培育初见成效。国际旅游商品批发城、联坤家具城、五交化机电综合批发市场、**新区物流配送中心、大西南汽车城、五里店果蔬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升级,形成了专业市场区域和专业产品板块,我市专业市场的辐射力、带动力进一步增强。**新区物流配送中心投资7500万元,完成了车管大楼主体工程和一家4S店及商住综合楼的基础建设;**大西南汽车城也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为我市汽车流通市场建设打下了好的基础。五里店果蔬批发市场二期工程投入资金2100万,完成了农产品交易区及加工配送区、冷库、商品检验检测系统、信息平台系统基础配套设施等建设,全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联坤家居广场、五交机电综合市场、**国际旅游批发城年销售额均突破了10亿元。大型商场、超市通过改造升级,品牌档次得到了提升。微笑堂商厦完成年销售额13.8亿元,同比增长28%;百货大楼完成销售额8.25亿元,同比增长26%;华荣连锁自选商店完成销售额2.45亿元,同比增长33%。五里店果蔬批发市场、微笑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内贸流通企业。新建加油站6座,中石油**油库10万立方米现代化储油库建设已基本完成,即将投入运行,为确保我市成品油供应创造了条件。

四是全力推进家政服务,商贸服务亮点突出。积极争取到了我市为全国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是全国第二批43个、**唯一的试点城市,国家给予了100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扶持。全力推进试点项目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家政服务网络中心、5个大型龙头家政企业和4个中小型家政企业试点项目的建设与改造,初步形成了以网络中心为核心,龙头企业为骨干,中小型企业为支撑的我市家政服务体系。争取了中央财政资金252万元培训家政服务员,新培训2100多人。新增**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学校为家政培训机构。指导组建了**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为我市家政服务业的有序、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2年多的努力,"**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对**米粉的品牌保护及其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对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山酒"和"**三花酒"成功获得商务部授牌的"中华老字号"称号,"老字号"恢复工作有了好的基础。

家政服务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发挥商贸流通业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中的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134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郑政〔〕22号)要求。坚持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就我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拉动农村消费

一、健全农村流通网络。

推进农产品新型流通渠道建设。

(一)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增强农产品市场交易能力,1.积极引导农产品销售市场建立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对接、互动机制。支持我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冷链系统、质量平安可追溯系统、废弃物处置系统以及仓储、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支持农产品销售市场做大做强。凡列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并经核准的享受市财政给予项目实施企业20万元的奖励。

提高品牌农产品销售比例,2.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超对接”扩大农产品进入大型连锁超市销售的品种数量。建立农产品顺畅流通的新渠道,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运营,降低流通本钱,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家电消费。

(二)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

积极扩大我区的农村家电消费,1.认真落实国家、省“家电下乡”有关政策。合理增加销售网点,完善兑付机制,简化补贴手续,方便群众消费。

及时、足额拨付“家电下乡”工作经费,2.依照省、市“家电下乡”推广工作要求。保证我区“家电下乡”工作顺利开展。

扩大乡村消费

二、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一)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

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1.以“便利消费进社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有针对性地根据入驻社区居民的需求特点和社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求,2.建、新建社区要根据规划预留商业网点建设空间。合理配置各种业态的商业网点。尚未开发的居住区,要依照商住分离原则和社区商业建设规范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社区商业网点规划。

社区内开办便利店、日用生活品超市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商业网点,3.引导企业特别是品牌连锁企业。形成便民、惠民的社区服务网络,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逐步做到居民各项需求均能在社区内实现。

(二)促进乡村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

带动新产品销售和资源节约。1.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业务。

推行回收经营企业备案制度,2.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支持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等形式,依法建立统一规范的社区废旧物品回收站点,改造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交易中心,提高主要品种回收率。

降低消费本钱

三、促进流通企业发展。

促进流通业现代化发展。

(一)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迅速做大做强。1.支持和鼓励外地具有竞争优势的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收购、托管、特许加盟等多种方式向外市场扩张。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2.鼓励流通企业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全面提升企业流通现代化水平。重点支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进行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推进重点商贸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扩大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外开放。

针对我区商贸流通领域单薄环节,1.充分利用国家及省、市政策。加大商贸流通服务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著名品牌企业,投资发展高档酒店、精品百货、大型电子商务等商贸流通服务业项目,以此促进和带动全区商贸流通服务业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建立重点项目推进制度,2.筛选确定规模和影响大、关系民生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商贸流通项目。明确相关部门领导专人负责,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协调、督查和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的落地和组织实施。

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

(三)通过金融创新。

充分发挥其便利消费、稳定市场的作用。推动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扶持和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根据商贸流通企业特点,制定差别化的授信条件,创新担保方式,通过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质押等方式,解决中小商贸企业贷款抵押问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商贸企业发展。

促进消费升级

四、发展新型消费模式。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

培育和发展高端消费、时尚消费、特色消费、夜间消费以及定制类消费。1.拓展电子信息、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休闲旅游等新领域消费。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2.发展特色商业街。鼓励参与评选命名市级特色商业街活动。对达到规范的商业街每条街奖励50万元,依照受益财政市、区各担50%。积极引导特色商业街完善设施,加强管理,突出特色,提升档次和品位,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区打造一条在省市有影响的特色名街。

培育夜间文化娱乐、夜间旅游等夜间消费市场,3.鼓励大型商场延长营业时间。满足市民消费需求,繁荣和发展夜间经济。

规范发展家装、家具、家纺、家饰等商品市场,4.配合国家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安居工程建设有关政策。促进热点消费。

开展各类营销促销活动。

(二)努力繁荣市场。

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引导企业结合市场特点。扩大消费需求。组织供需对接,促进流通企业形成稳定的供需伙伴关系。积极组织企业围绕重要节假日和销售旺季,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营销、商品促销活动,营造消费氛围,促进商品销售。

发展信用销售。

(三)促进银行卡使用。

提升电子结算水平,1.加强银商合作。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方便刷卡消费。引导经营者采用银行卡结算,方便消费者使用银行卡支付。

改善电子支付环境,2.鼓励竞争。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积极推动国内贸易信用平安业务发展,促进和规范商业信用服务发展,支持建立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用销售发展,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促进平安消费

五、加强市场调控。

增强市场监测能力。

(一)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贮藏机制。

提高预测预警水平,1.建立完善生活必需品贮藏机制和市场供应应急预案。保证各类突发事件引发市场动摇和重大节日市场供应。完善贮藏肉制度,确保全区7天以上的市场供应量。建立废品粮油(含小包装粮油)应急贮藏制度,确保全区10天以上的市场供应量。

扩大监测范围,2.继续完善市场监测机制。分析市场消费热点,改善监测样本企业工作条件。进一步提高监测智能化水平,促进效果转化,增强监测信息的公共服务功能。

促进平安消费。

(二)切实改善市场环境。

家政服务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一、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围绕改善民生,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完善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重点,以其它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城乡低保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常补最高提到300元,非常补最高提到220元,农村最高提到110元。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细则》,将常补和非常补对象进行了重新划分。用四个月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乡低保对象大清理整顿,清理出低保7426户24973人。截止去年底,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1万人,城乡人均月补差分别达到159.8元和68.5元。二是“三院”建设进展顺利。去年,我市新建、改建和扩建39个项目,新增床位数4624张,总投入达4300万元,其中区福利中心、县福利中心、县福利中心都为新建项目,部分项目已竣工。全市积极开展了五星级敬老院评比工作,敬老院外部环境和管理水平较去年比都有了较大提高。五保人员的供养标准全面达到民生工程要求,乐安县和县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160和1960元/年/人。三是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比例大幅提高。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和救助封顶线。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救助比例都达到了100%;金溪、、县城乡低保常补对象救助比例达到了100%;区和南丰县将城市低保对象年封顶线分别提高到了8万元和6万元。积极试点,、金溪初步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疗同步结算机制。金溪、宜黄、等县区为低保对象设立了精神病人定点医院定点救助。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17万余人次,资金使用率分别达到95%以上。四是临时救助实现了“救急救难”。市、县(区)相继出台了临时救助制度,确定了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年,省、市、县配套到位临时救助资金461万,累计救助临时救助对象1735人,发放资金161.3万元。五是减灾救助机制不断完善。全市基本完成减灾工作的移交,正积极筹备减灾机构。扎实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全面总结金溪县金山社区经验。加强灾害管理,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灾害应急预案,高标准完成三十年灾情数据库建立任务,灾情信息员网络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建立因灾死亡人员抚慰金制度,落实了死者家属每人5000元标准的抚慰政策。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纳入全市民生工程,投入资金829万元,改造危房539户。全面完成倒房567户恢复重建任务,下拨倒房重建资金270万元。

(二)围绕社会福利,推进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慈善事业生机蓬勃。10月19日,市慈善总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书记、市长及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亲自担任慈善总会名誉会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会长,发展首批会员60名,筹集慈善基金208万元。12月6日,慈善爱心超市举行揭牌仪式,接受捐赠款物139600元。省人大副主任、市委书记、市长及省厅领导均参加了仪式。包装了五个慈善项目,首次在上海商会年会上进行募捐,已意向募捐30万元。全面启动“慈善一日捐”活动,我市慈善氛围日益形成。二是福利彩票发行成绩斐然。近年来,我市福利彩票发行势头良好,至12月底,电脑票共完成6300万元完成率108%。即开票完成1000万元,完成率达57%。总销量比去年增长53%。电脑票率先完成任务,增幅在全省排名第一。同时,多次开展帮扶贫困家庭、资助贫困学生活动,受到社会群众的好评。三是养老服务深入推进。认真组织实施居家养老服务试点,选择了12个社区作为试点单位,建立了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为老服务队伍,设立了日托所、庇护所、服务中心等为老服务场所,开设了日托、送餐、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等20余项系列服务。编制了养老服务社会化规划,全面打造“辐射社区、带动社会、示范民间”的养老服务平台。实施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省厅要求进行了督查,全市“两规范一标准”得到较好的落实。

(三)围绕涉军维稳,推进优抚安置工程建设。

一是积极落实优抚政策。出台了实施细则,切实解决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问题。城乡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农村标准最高的县已达3897元;城镇标准最高的县已达到1556元。市财政安排30万专款,对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市烈士陵园进行升级改造和全面修缮;南丰县投入1600万元扩建醒侬烈士陵园。二是广泛开展拥军活动。落实责任分工,积极推动双拥创建工作。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向重点优抚对象每人发放了一次性慰问金200元;会同省荣军医院、假肢中心下乡巡回服务队深入县(区)为残疾军人现场装配、维修假肢,配置有关辅助器具等,得到了残疾军人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三是加大义务兵自谋职业工作力度。城镇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各县(区)1.2万元、1.8万元不等,市本级达到2万元。大部分县在入伍前就与应征青年签订了自谋职业协议,等县自谋职业率达到90%以上,全市达到75%以上。

(四)围绕社区建设,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

一是全面提升城乡社区建设水平。采取开发商提供社区工作用房、建立社区建设基金等办法,两年内全面更新和改造市、县城区社区服务设施。去年共筹集社区建设基金380万元,新建社区服务站2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购买社区服务站4个,共2500平方米。农村社区和村落社区建设星级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共有1807个村落社区达到星级标准,惠及农民群众116万人,崇仁县作为全国农村社区实验县推广了经验。二是积极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认真贯彻落实省厅会议精神,摸清全市“难点村”的基本情况,原则上将县(区)整体工作排名在后5至10名的村作为重点治理对象。市、县、乡、村都建立了领导挂点工作责任机制,安排了专项经费,并选择了一至两个乡镇或村抓点示范,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全市基本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三是积极开展街路巷标志设置工作。目前,市城区、县乡镇设标工作全面完成。全市建立了切实有效的地名标志管理制度,每年年底,会同城建、公安等部门对地名设标和门牌设置进行专项治理检查,对未命名的街路巷进行了命名,对不规范的地名标牌进行了更换。

(五)围绕公共服务,推进专项社会事务建设。

一是落实困难群众遗体免费火化制度。市、县两级均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完善了经费管理、拨付、监管等规章制度,健全了困难群众亡故后遗体免费火化档案资料,补助经费发放到户。全市共安排困难群众遗体免费火化专项资金90万元。二是推进乡镇婚姻登记工作。全市109个乡镇申报成立婚姻登记处,设立数量全省最多。加强了培训和规范化建设。三是规范民间组织管理。组织9个新社会组织54名党员,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专项治理,促使其健康发展。四是积极服务好特殊群体。配合省革命老区爱心基金会开展“爱心医疗救助行动”,为26位城乡低保和重点优抚心脏病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治疗。积极启动“光明?微笑”工程,为595位白内障和9位唇腭裂民政对象实施免费治疗。积极实施“明天计划”,全市共有26名脑瘫和疑难杂症残疾孤儿完成手术,并得到康复。

(六)围绕提速增效,推进民政队伍自身建设。

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着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局机关管理制度,实行内设科室和局属单位目标管理考评。建立重点工作周调度、周安排制度,全面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明确责任分解,完善“一岗双责”制度,落实层层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民政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巡查办法》,对2008年度民政专项资金和项目开展了内审和监督检查,未发现重大问题。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到学习调研真抓实干,分析评议深入透彻,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完善制度有序有力。广泛开展“机关效能--项目建设年”活动,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履职能力。加强行风建设,开展婚姻、殡葬两个服务领域的“文明窗口单位”创建活动。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抓好试点县(单位)的试点工作。

二、明年工作打算

(一)抓热点难点。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低保提标提补工作,确保3月底前达到省厅要求的标准。强化规范管理和督促检查,落实“三榜公布”、群众评议制度,坚决杜绝“关系保”、“人情保”。切实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和城乡精简退职职工救济水平。完善医疗救助与城镇医保、新农合的衔接机制,并在全市推广。指导县区制定救灾应急预案,提升救灾能力。当前,重点做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走访慰问活动,及时下拨冬春救济款物,确保灾民和困难群众过个温暖祥和的春节。二是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下发的《关于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的意见》,确保市本级和8个以上县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县)。三是加快殡葬改革配套设施建设。在年试点的基础上,各县(区)安排3-5个村建立农村公益性墓地。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巩固提高火化率。四是创新福利彩票工作方法。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销售环境,打造福彩专营站点,力争实现销售额超过1亿元。五是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继续采取开发商提供社区工作用房、建立社区建设基金等办法,两年内全面更新和改造市、县城区社区服务设施。建立社工专业服务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机制,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服务。六是规范地名标志设置管理。年内全面完成市、县街路巷标志设置,完善地名管理制度。

家政服务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一、坚持讲大局惠民生,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

一是全面加大了医疗救助工作力度。健全了“5+1”医疗救助运行模式,即参保、门诊、住院、临时生活、大病关爱“五位一体”和“一站式”及时结算的医疗救助体系,完善医前救助、医中救助、医后救助等服务方式,将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住院救助比例由55%提高到60%,并适当提高救助封顶线和五保对象门诊补助标准,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贵的难题。截止6月,全区共有1095人次享受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150万元。

二是全面加大城乡低保救助工作力度。将城市低保标准由家庭月人均收入400元调整为44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家庭年人均纯收入2080元调整为2400元。3-6月,开展了城乡低保工作年度核查活动。健全举报核查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近亲属备案制度工作,及时查改工作中的不足;落实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继续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对困难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信息比对,准确认定救助对象。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规范、完整、准确的社会救助对象台账,努力做到“台帐实、数据准、情况明”。截止6月,全区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993户8006人,人均补差208元,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980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09户509人,人均补差126元,累计发放低保金40万元。

三是全面加大临时救助工作力度。为充分体现救急功能,区民政局加大对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对突发性生活困难和支出型贫困问题的对象开展临时救助。截止6月,共救助11543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80万元。其中“文明生活万户行”惠及1万多人,发放“五个一”救助资金11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临时生活困难。其次,完成了“情暖特殊困难群众行”活动的摸底调查工作,下一步,将对确认的31户制定帮扶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

四是全面加大了防灾减灾工作力度。修订了《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引入灾害风险分担机制,2014年“两属两户”房屋保险户共3588户。建立自然灾害善后补偿机制和自然灾害灾后补偿机制,为全区61230人购买了见义勇为责任保险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两项“民生保险”。深入开展了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利用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了一系列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配齐配强三级救灾工作队伍30名。上半年共发放救灾款物26万元,帮助500多户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五是全面加大冬春生活救助工作力度。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严格程序,立足“五个100%”全面完成冬春生活救助发放工作,共发放救灾款物25万元,帮助315户困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冬春期间口粮、衣被、取暖、饮水、伤病救治等基本生活困难。

六是全面加大农村五保对象保障力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结合城乡低保核查,专班对农村五保进行核查,共核定五保供养对象83人,实行动态管理应保尽保。截止6月,共发放供养资金21万元。

二、坚持抓难点重创新,社区建设工作初显成效。

一是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示范社区创建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为创新社区治理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突破平台建设的瓶颈。全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按照服务对象“一户一平米”、总体不少于2000平米的标准,配套完善服务功能,统一布局,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分步实施。

三是出台政策,通过引进、培训、激励考试实现本土转化,设置专业岗位引导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社会工作队伍;今年,全区参加国家社会工作师的基层工作人员达到123人。

四是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组织,设立社会组织孵化器,出台激励措施,突破性发展培育社会组织。带动引导居民开展自治,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五是将社区建设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200万元并逐年增长,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六是围绕常住人口的生命周期、流动人口的居住周期开展“两个周期”服务,积极推动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构建“五位一体”惠民服务体系。探索创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破解了现代社会治理,特别是城乡转型的难题。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并作为经验推广。

三、坚持抓提升强服务,各项民政业务工作统筹发展。

一是优抚群体保障事业均衡发展。上半年,共为127名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40万余元,为175名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生活补助6万余元。选送重点优抚对象到省荣军医院疗养3人,到市优抚医院疗养30余人。春节期间对企业退休“两参”人员进行了走访慰问,确保无进京和到省、市、区上访事件发生。

二是社会事务工作保持良好趋势。截止目前,全区共办理结婚登记348对,离婚61对,婚姻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殡葬改革工作继续保持良好趋势,火化率确保100%。投资40万元,启动了水晶山公墓道路、停车场、吊唁大厅等建设项目;投资10万元,完成了公益性公墓墓区建设和环境改造,投资20万元,完成墓区开发1000平方米,上半年,累计销售墓穴420套,实现销售380万元。认真抓好孤儿救助工作,发放孤儿救助金2.1万元,救助孤儿对象5人。上半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4人次,发放救助金0.7万元。

三是社会养老工作发挥支撑作用。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的养老机构,有效发挥了机构养老在社会养老体系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投入100多万元,为我区1413名服务对象提供了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多样化为老服务。截止6月,为1160位老人发放补贴75万元。同时,积极推动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完成了前期调研和实施方案制定工作。

四是基层政权工作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规范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区纪委监察局、区民政局组成检查组,于4月至5月中旬,对全区居(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将在6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

四、坚持抓落实促小康,移民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认真落实移民后扶政策。认真完成大中型水库移民原迁人口直补资金社会化发放工作,上半年对2257人发放直补资金67.74万元。上半年核减直补对象1人(自然死亡),累计核减15人,因账号销户等原因暂停发放5人。做好新增人口扶持项目的实施工作。认真编制年度经济发展规划,抓好移民新增人口项目计划的实施,通过扶持高家移民发展大棚蔬菜项目,有效解决了移民发展生产困难问题。

二是认真开展“百村千户”移民走访活动。今年3月,区移民办组织街办、村居移民干部开展了百村千户走访调研活动,走访移民重点安置村4个、移民户15户。收集整理移民反映的突出问题3条,生活困难问题6条,对政策不了解或误解的问题10条。通过在走访过程中加强政策宣传和解释,解开了移民对政策不解或误解的问题,对反应的突出问题和生产生活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三是认真推进移民重点村同步小康工作。按照市移民统一安排部署,区移民办启动了重点村移民同步小康工作。今年上半年,区移民办加大了对土地政策、惠民政策、创业就业政策、移民政策的宣传,引导移民发展打工经济;加大了移民实施力度,加强了重点村基础设施项目、就业培训项目的实施和帮扶力度。重点解决了移民饮水、行路、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加大了移民困难帮扶力度,整合民政、移民相关政策,加大对移民中的困难户帮扶力度,多渠道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困难。会同民政、残联等部门,帮扶鸡山新村移民解决低保救助6人次、送去轮椅一部。

四是高度重视移民诉求,切实维护移民群体稳定。认真做好接待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移民反映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共接待移民来访22人次,办结22人次,办结率100%,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进一步完善移民应急方案,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排查处置不稳定因素,变移民上访为干部下访,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解决移民矛盾、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坚持创示范夯基础,扶残助残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全面开展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与需求调查。今年上半年,区残联组织了24名调查员和30名陪调员,对1993名残疾人的新情况、新特点,包括数量、组成结构、参与社会的能力及需求、致残原因和接受康复服务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内容涉及到残疾人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社区服务、无障碍环境、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调查员通过利用上门调查、邻里调查、电话访查、错时调查等方式,开展入户调查、登记,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争取人人见面。尽力保障问卷零失访、零差错,有效问卷达到100%,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全区残疾人底数和残疾人基本状况,为各级部门出台同步小康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的充分性、管理的科学性、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性。

二是积极创建残疾人就业机构示范窗口。年初,区残联召开专题会议,组建创建领导小组专班,投资15万元,按照创建统一要求,和“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工作基础、稳定工作队伍、提高服务质量”的总体思路,坚持统一标准、规范服务、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所进行全面改造扩建。目前,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所已正式投入使用,服务所设立了就业指导室、盲人按摩指导室、职业培训室3个内部机构,大厅设有就业服务、培训登记、证照审批、就业年审四个服务项目,配备6名专职工作人员,基本实现机构人员编制科学合理,工作经费保障及时、机构运行规范有序、就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

三是以扶残助残为载体,推动残疾人各项工作。今年春节期间,筹集60多万元开展贫困残疾人走访慰问活动。在第十五个全国“爱耳日”期间,区残联连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爱耳、助残活动。开展了残疾人就业与培训活动,举办2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达成用工意向的残疾人15人,组织区6家用人单位和辖区17名听力残疾人,参加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举办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达成用工意向22人。同时,还组织了7名未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参加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班。5月15至6月初,区残联开展了一系列助残活动。免费为20名贫困重度肢体残疾人赠送轮椅,走访慰问了贫困精神残疾人家庭,为下肢肢体残疾人发放机动车燃油补贴27560元。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志愿助残活动。今年,我区将志愿助残活动纳入到全区文明创建的重点中。区残联根据实际,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辖区内开展了系列志愿助残活动。组织助残志愿者为前来求职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政策、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维权保障等有关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咨询服务。组织50余名三峡大学志愿者分别在诺亚智障托养庇护中心、方舟残疾人托养中心开展助残活动。在端午节前夕,与市肢残人协会20余名志愿者,在区方舟残疾人托养中心开展“志愿者在行动——艾叶飘香,粽情送暖”活动。系列助残活动在全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目前,已在区残联登记并积极参加的活动的志愿者已有数百人。

六、坚持抓作风提质效,自身建设不断深化。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局从2月份开始启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广泛的征集意见,我局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全局党员干部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做到了真学、真懂、真用。干部作风有了新的改进,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

2、信息宣传工作常抓不懈。紧紧围绕全区民政工作创新、特色、亮点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及时反映我区民政工作动态和特色典型,打好宣传“主动战”。今年共在省市民政媒体刊载100余篇。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抓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开展“人情保”、“错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着重完善低保备案制度,抓好民主评议,建立公示公开长效机制。继续开展“情暖特殊困难群众行”活动,做好重度精神病集中收治工作和“金秋助学”活动。

2、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深入开展以打造“五务惠民平台,创新社区治理体制”为主题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社区平台建设,力争今年新建3-5个。以“五务”惠民平台为抓手,以全区社区推进会为契机,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出精品出经验。依法组织开展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监督机制,强化民主理财和“村(居)务公开”制度。

3、加强机构养老工作,争取区域养老中心项目今年立项。理顺福利院人事产权关系,提高机构养老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落实居家养老政策,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4、进一步增强社会事务能力。公墓管理处要着力打造生态陵园,进一步拓展空间,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美誉度。进一步加大婚登处建设,充实人员,改善条件,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大孤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5、进一步加大民政能力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中心福利院改造项目、公益性公墓项目、农村福利院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对我我民政的政策、资金、人力支持,进一步提高民政为民服务的能力。

家政服务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主要的做法和措施

一、创新思路,围绕中心,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上新台阶

今年是我区创建“充分就业区”的关键年,全局上下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就业工作带来诸多新问题、新压力,对创建“充分就业区”带来一系列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全局人员不断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全力以赴推进创建工作。

(一)完善各级机构,稳步推进创建工作。成立了“雨花台区促进就业委员会”、创建“充分就业区”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创建工作。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街道、社区,查找劳动就业和创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组织编辑了“创建简报”,及时宣传各成员单位创建工作过程中好的做法,通报批评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推进我区“充分就业区”创建工作。

(二)落实责任,按序时进度完成各项指标。截止9月份,城镇登记失业控制人数3049人(指标5000),失业控制率控制在3.5%以内,辖区内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并持《就业登记证》和《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率达到90%以上,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85%以上。按计划完成了铁心桥街道5个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保障街道”的创建工作。各项工作均按时序进度有条不紊地推进。

(三)积极协调,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平台。按照“六到位”要求,全区8个街道、56个社区、12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所(站),在完成所有街道劳动保障所出新的基础上,区、街道继续加大投入,共投资近36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站提档升级工作。截至9月份已出新改造38家,其中宁南街道丁墙、铁心桥街道尹西社区、春江新城一至四以及景明佳园一至三、开发区金叶社区、天后村、板桥街道永安村等劳动保障站面积均超过100平方米,建成了集劳动保障、民政、计生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大厅,为社区、村群众办理相关业务提供了宽敞整洁的环境和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就业市场服务新模式。为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在政策法规法允许的前提下,区人力资源市场(南京技能人才市场)积极探索就业市场服务模式,在服务上率先基本实现了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的一站式服务,对个人全部实行免费的公共服务。现场招聘会由以前每周四一场招聘会改为周四、周五两场,并不定时在街道和社区举办现场招聘会,市场更加完善和充满活力,跟综服务更全面,实现了区、街道、社区就业信息共享,服务模式更加创新(对就业困难人员推行了“保姆式的服务工作模式),效果更加明显。今年已举办现场招聘会55场(街道、社区10场)、进场单位数2875家次,提供了67168岗位,达成就业意向人数13458人。就业备案13765人,更多的劳动者实现了稳定就业。

(五)创新模式,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各街道、开发区大力宣传和加大资金投入,以不同的形式搭建创业平台。铁心桥街道春江新城创业大市场和景明佳园创业园,两个创业园现有门面房240多间,经营户206家,从业人员406人。还完成景明佳园创业园的简易房翻建工程,业主陆续进场经营,创业园房屋结构更稳定更安全,为创业者长期稳定创业提供了保障。雨花新村家政服务中心已吸纳318名失业人员从事家政工作。赛虹桥科技创业园吸纳了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和就业,梅山街道梅欣创业园、梅山创业一条街解决了部分职工家属就业问题。今年以来共发放小额贷款264万元,完成了任务105%,培育自主创业72人、带动就业754人,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促进创业作用。

10月23日,我局与区文明办联合成功召开了雨花台区第二届“十佳创业之星”表彰暨演讲大会,播放了创业明星们的艰苦创业之路电视片,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有力地鼓舞了广大有志创业人员的创业激情,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政府扶持,加大补贴,促进职业培训再出新成果

坚持扩大就业,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劳动者技能是首要条件。我局启用了投资200多万元改造的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有大小15间教室,80多台新电脑,3间多媒体教室,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可同时容纳450人上课,目前开展了汽车维修、钳工、数控机床、电焊工、保健刮痧师、电动自行车维修、民间工艺等20多个工种培训班)。围绕“有的放矢”的培训目标,我局在“定向”和“订单式”培训上下功夫,比如梅山街道根据梅山冷轧板厂需要大量行车工这一信息,举办了一期行车工培训班,73名失业人员参加培训,政府给予每人2500元的补贴,确保培训人员结业后100%实现稳定就业;又如476厂需要几十名电焊工,我局培训中心积极招聘学员,先理论培训后到厂实习发生活费,一年后正式录用,很好地解决了稳定就业的问题,受到单位和学员的好评。此外,加强与街道的合作,对特殊人群采取特殊政策进行培训。在铁心桥举办民间工艺、电脑、保安等培训班,就近培训春江新城失业人员及失地农民780多人;在板桥街道组织电脑培训班和插花培训班,培训失地农民540多人;在西善桥街道开展手工编织培训班培训100多人,使她们在家口门就业并获得收入。通过技能培训,让更多劳动者走上了工作岗位,提高了生活水平。

三、紧扣目标,突出重点,促进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按照建设“五有”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构筑和谐社会安全网,从根本上保障民生,维护民利。

(一)多措并举,全面完成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今年以来,我们以“新办企业抓参保,参保企业抓漏保、失业人员抓续保”为工作重点,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基金征缴。通过强化责任机制,建立了局负责街道、街道负责社区、社区负责到人的“三位一体”责任机制;实行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扩面的重点放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方面,进一步扩大我区的社会保险覆盖面。区、街道联动,监察、保险紧密配合,对辖区内进行地毯式检查,对部分重点单位进行实地稽核,对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采取预征手段,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到位,做到了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将缴费基数申报工作与社会保险稽核工作有机结合,对900家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申报进行了审核。通过以上举措,确保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任务的完成。

(二)攻坚克难,各项重点工作推进顺利。一是结合缴费基数申报工作,我们积极做好企业职工4险转5险工作。截止目前,4险转5险共8022人,自由职业者参保398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40%。二是事业单位参加医保工作有序进行。符合条件的人员701人顺利参保,享受到职工医保的各项待遇。三是居民医保扩面工作取得实效。按照“边宣传、边参保”的工作思路,我们重点抓好在校学生的参保。通过向每个学生家长发放“一份医保宣传册、给城镇居民的一封信,一张参保登记表,一个参保须知”等宣传资料,共计2万余份。在服务上,做到有问必答,有喊必应。通过努力,我区学生儿童参保率达到了90%。四是社会化管理工作全面铺开。针对企业性质的不同,效益的好坏,以及退休人员数量的多少,采取共管和社区管理的不同的方式进行纳入,做到平稳起步,先易后难,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行了“四走访”、“五慰问”、“六服务”等制度,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三)落实惠民政策,确保部分特殊人员享受充分保障。目前我区城镇居民养老补贴工作和新农保工作已全面实施。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901人从20*年7月起领养老补贴款。被征地农民进入基本生活保障率100%;根据市局有关文件要求,对符合条件的43名“三线”建设退休回宁定居“老军工”人员发放了生活困难补贴。通过努力,我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四、以人为本,积极维权,促进我区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今年来,围绕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大民生法律,建设和谐劳动关系,重点在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大力加强宣传,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我们通过区有线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广场咨询活动、组织厂长经理及劳资干部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贯彻、落实“三法”,共开展广场宣传咨询活动15场,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组织用工单位培训6场,培训劳资人员516人次,走访企业232家。为全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危机事件处理工作,及时有效解决劳动纠纷。近年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资矛盾和纠纷呈现急剧上升势头,特别在春节前后围绕建筑工地因拖欠工程款而引发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集体投诉事件时有发生,个别案件由于农民工情绪失控而发生爬楼、爬塔、堵路等恶性事件,对社会稳定产生及其严重的负面效应。为此,我们制定了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在突发事件出现后,不分时间段打破常规按照应急预案立即在第一时间参与调查和协调,20*年春节前后,我们不分昼夜的成功处理了铁心桥朱家场工地爬塔事件、海外建设工地农民工集体堵路事件、贝斯特工地集体爬楼事件、明发商业广场和赛虹桥农贸市场集体上访事件,及时协调资金为298名工地农民工兑现了173.6万的劳动所得,通过积极有效的维权工作确保了春节期间的社会稳定。

(三)建设数字化仲裁庭,推进和谐仲裁。《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现以来,我区劳动争议案件呈现“井喷式”增长。截止10月底,我区仲裁委共受理劳动争议案202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30%,原有的仲裁庭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局里对此十分重视,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投入近50元对仲裁庭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新建了2个数字化仲裁庭和1个仲裁调解室。新仲裁庭具有先进的监控系统和信息化设备,体现了人性化需求,营造了和谐氛围,维护了仲裁庭审纪律。数字化仲裁庭的启用,大大加快了仲裁案件审理进度,提高了效率,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快捷的维权服务。

五、狠抓作风,加强管理,促进我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在20*年获得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的基础上,继续抓管理、抓服务,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一是精心规划,注重细节,营造优美服务环境。各级劳动保障服务大厅区域功能明确,自助服务设备齐全,休息专区宽敞明亮,信息快捷高效,宣传资料充足有序。二是从严管理,加强培训,不断提升服务素质。继续完善了“工作人员服务手册”“首问负责制”、“一次投诉查实待岗制”等规章制度,统一言行标准,确保工作人员言行得体,服务规范。加强对全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培训、考核,举办了第二届劳动保障知识竞赛,全面提高协理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三是务实高效,多办实事,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各级服务窗口均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制度。在服务大厅内依次设置了相关联的所有业务窗口,群众可以在大厅内一次性完成所需办理的各项劳动保障业务,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广大群众。今年来,在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了省“优质服务窗口”、省“先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省“居民医保服务先进单位”,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

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

2009年,我区将继续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完成实现就业再就业35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控制在5000人(含失地农民)以内,职业技能培训5800人、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98%以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7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次。为建设“五有”社会,实现“五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打造一流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随着劳动保障工作内容和内涵的不断延伸,基层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2009年我们将结合《市政府批转市民政等部门(关于统一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补贴待遇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159号)精神,与各街道密切协调,通力协作,进一步加大投入,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对全区56个社区12个行政村中未改造、升级的20余家社区保障站全面开展提档升级工作,加大新建、改造出新力度,提高信息化程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宽敞整洁的办事环境。

另外我局将继续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坚持凡进必考、持证上岗,规范制度、严格管理和强化培训,不断提高的原则,努力提高协理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好、工作水平高、为民办事能力强的劳动保障队伍。

二、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

最近发生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势必会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将对就业工作带来空前压力。因此明年我局一是继续扩大再就业资金规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明确就业困难援助对象和工作目标,推广实行“保姆式”推荐就业服务模式,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得到及时援助,“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二是建立“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鼓励和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初始型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宁政发[2006]196号)精神,充分发挥《再就业优惠证》的促进作用,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规模,大力宣传和弘扬“自强、自立、勤勉、诚信”的创业精神,鼓励更多的劳动者自主创业,勤劳致富;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创业增就业”思路,以创建创业园、创业街、创业社区和创业家庭“四创”活动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让各类创业园、创业街等变成创业培训基地,起到创业“孵化器”的作用。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建立一个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做好全区创业人员、创业园的管理服务工作。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宁劳社[20*]11号)精神,建立局机关干部重点联系帮扶制度,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就业困难,对各项就业优惠政策以及其他部门政策加以落实和帮助,对涉及到的行政收费进行梳理,坚持能收能不收的不收,能高能低的就低原则,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切实帮助解决发展难题。四是做大做强南京技能人才市场,构建人才供求桥梁。1、进一步探索就业市场服务新模式,加大整合人力资源市场与人才市场力度,实现资源共享,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动合同备案、社会保险关系办理、代存档案、职称评定、代办户口等“一站式”服务,为方便群众办理手续提供优质服务。2、根据就业形势需要,把每周四、周五两场招聘会扩展到周四、五、六三场,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3、对已投入运行的“用人单位信息库”、“南京技能人才库”和“南京技能人才市场网站”进一步进行改进优化,搭建起方便快捷的网络招聘平台,为企业招聘和劳动者求职提供信息化手段。

三、进一步优化资源,打造雨花特色的培训体系

选择师资力量强、信誉好的培训机构,进一步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南京市通用职业技术专修学校和贝特职业培训学校等社会各类培训资源优势,努力拓宽培训面,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办有市场需求的职业、工种培训。做好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初级技能鉴定和证书核发工作。深化创业培训,重点搞好对新生劳动力、农民和失地农民的培训。坚持联合办学,不断提高特殊工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的数量和质量。继续在“订单”和“定向”式培训上下功夫,对企业急需的、就业前景看好的电焊工、行车工、钳工、数控机床、汽车修理等工种,采取由政府出资补贴的方式进行培训,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做到培训一个、上岗一个、稳定一个,提高培训质量,推动我区培训工作再上新水平。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是扩大保障范围,实现我区所有居民老有所养。将农村各类人员均纳入保障范围,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农村老年人员发放养老补贴,确保我区居民老有所养。二是完善制度,推进城镇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将所有企业全部纳入参保范围,实现城镇居民医保覆盖无盲点,为农村居民从新农合转换到居民医保做准备。三是破解中断人员续保率低的难题。通过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劳动保障平台,健全中断人员基本情况台账,完善中断缴费人员跟踪服务机制。四是全面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认真做好退休人员的移交工作,维护社会的稳定。全面落实各项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在全区开展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帮助退休人员建立自管组织,丰富退休生活。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当前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条,一是结构性失业矛盾依然严重;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的城乡统筹就业问题;三是就业弱势群体面对市场就业缺乏竞争力,没有公平就业的良好环境保障。因此明年我们将通过加强舆论宣传、规范各职业介绍机构中介行为、加强用人单位招聘管理以及规范招聘信息等措施极力改进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努力引导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平就业的环境,减少就业歧视。

六、进一步贯彻《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面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一是强化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努力消除用人单位对劳动法律法规认识中的盲区;二是以增强执法能力为目标,打造一支善于工作的执法队伍。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将劳动保障监察的工作平台前移到街道和社区,强化对用人单位的服务、管理和对劳动者的服务;三是继续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效能。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逐步在各类用人单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继续大力推进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会保障所、站协理员的作用,使局、所、站形成合力共同办案,从根本上解决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周期长的现象,全面提升劳动争议仲裁的处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