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环境建设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相互关系;路径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对于新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将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是物质文化建设要求,处理好环境艺术设计在抽象性与实用性之间的矛盾,探索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路径,帮助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
环境艺术设计将人工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有机整合,在有限的建筑空间中体现物质与意识相结合的美,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设计的审美功能,科学、经济以及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种方面的建设内容,既包含了建筑设施、环境景观等实体建筑的建设,又表现在学校的价值观念导向、学生道德品质素养建设、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在精神文明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协调校园文化建设的两种方面,积极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与生态环境更好相处的环境,有效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营造校园设施文化的公益性
校园设施包括教学建筑、图书馆、各类具有宣传功能的窗口、海报、校园雕塑、绿化工程、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种功能的设施建设,是文化建筑类别的一种。对于公益性方面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普惠师生。各种校园设施文化建筑为师生提供了文化服务,使师生都能感受到学校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性特征的最大体现。第二表现在服务的便利性方面。校园文化设施更多的以便利师生生活,贴近师生生活为基本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师生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第三,感受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之外,还体现了设计作者独特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个性,师生在享受校园文化设施的服务时,也能感受到建筑设计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第四,广泛的参与性。校园文化设施的服务性质决定了需要师生的参与性,也需要具有满足师生在开展各种活动所需场所的要求。
(二)弘扬校园道德文化的系统性
1.体现时代特点。不同时期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不同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要满足师生的时代需求,提供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活动场所。2.灵活性特点。除了在满足师生对于开展文化活动场所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的使用特点,要更多地具备适用性和灵活性,综合利用校园文化建筑,提升校园文化建筑的利用率。除此以外,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道德文化的系统性还表现在更多地依靠群众和突出的校园建筑特色。
(三)校园艺术文化的创新性
校园艺术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需要注重的方面。以创造性的思维美化校园艺术文化,是校园艺术文化设计的核心。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艺术文化的创新性表现在:首先是对思维能力的综合,一方面表现在将现有知识的相互融合能力,另一方面是将零碎知识理论形成系统的能力,还有是对于具体环境设计的分析能力;第二是思维对多向思考能力,体现在发散思考,思路的转换,优化选择等方面;第三是思维的独创性,不拘于俗套,善于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三、环境艺术设计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实现路径
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更好地发挥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是高等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和重要平台。目的性、实践参考文献:性、规律性、情感性和系统性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道路上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途径。
(一)环境艺术设计在物质功能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生态环保方面,自然生态环境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涉及的对象,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生态性,在对设计系统的生态环保方面,努力营造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其核心理念。在教学实践方面,环境艺术设计要与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要与目前的发展状态中的国情相结合,发挥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具有的学科的边缘性、综合各种行业的能力以及统筹协调运作,注重实践。在经济方面,要尽可能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要重视经济的实用性,把物为其用作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环境艺术设计要更多地把服务对象放到师生身上。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精神功能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功能是环境艺术设计展示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重点之一,是对师生传达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功能。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在创造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特色,建设更多展现学校的校风;注重审美情趣,注重美的创造,展现自然美的同时,不脱离自然环境的本身;注重对于传统的传承,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功能。
四、结语
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展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决定了需要有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又在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效果表达过程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荣智.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4):97-101.
[2]刘语.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设计[J].中国艺术,2011(2):210-211.
[3]夏高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J].职业时空,2011(9):156-157.
[4]漆波,许国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6):115.
[5]张洋.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4(10):272.
关键词: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存在问题
引言: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发展,其中大学教育在国民教育中也尤为重要的,培养的人才不但为祖国的未来提高国家民族的素质,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恰恰这么重要的教育场所,高校校园空间环境的建设完善及质量更是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校园的公共空间建设不单单是美化环境的功能,亦能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比如学校的公共环境景观能潜移默化的激励学生的信心。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这些也越来越重要,对于大学生的交往、健康、信心等方面都逐渐得到好的激励暗示及塑造。因为环境空间能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暗示及激励塑造的作用,所以在高校校园的公共空间环境建设上更为重要。
一、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性
“公共空间”这个名称的解释是相对于私人专用空间来说的,指的是一切非限于特定人群使用的外部公共空间,并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向群众提供进行一定社会群体或独体活动的场所。而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主要服务于学校的师生,而对学生服务更是主要的。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置身于校园这个特定空间里,他们在校园中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可循,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既有具公共活动的普遍性又具有其个体的特殊性。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自发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会。
此外,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国家的综合国力逐渐提高。国家对于高等教育更加比以往重视。各地区的综合性大学也相应增加,逐步发展壮大,各门学科也兴起并发展的如火如荼。也有更多的新校园都建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区乃至更远的地方。而新校园的公共空间设计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因为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学习兴趣、品德修养、价值观取向等有一定的影响。而那些建校比较早的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所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将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作为研究符合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及对校园建设的需求。
二、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
与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相比,这一代学生物质上无疑是丰裕的,但他们在精神上却是痛苦、迷茫的。给高校校园内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实现自己、与人交流的公共空间,将对大学生精神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指的是在高校校园内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文化、相互交往、漫步休息、公共业余活动等功能的空间。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交往空间。从我国目前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缺少。现在,大多数的高校校园公共空间大多是以往的规划设计,进入大学校门,要么是广场,要么是雕塑,伴随点缀花池,中心对称式,大多显得单一枯燥,印象也深深得留在了大学生的心里。但继续进入大学校园,会发现,除了功能用的建筑楼群及美化作用的设施环境外,高校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更是显得不足及缺少,没有真正在高校校园环境规划中真正的得到展现。
2、高校公共空间环境的作用不大。“有时候设计者期望的设计达到某种效果或者产生某种氛围,并能让人们得到满足,但是却恰恰相反,往往都是浪费空间,或者不被人认可。在高校校园公共环境空间内,它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非人性化的空间,比方在很小的场地上设计布置公众活动性强的环境空间,恰恰得不到满足,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反作用;第二种是非文化空间,比很普通很没有意义的很俗的雕塑、踏步、走廊等;第三种是矛盾的空间,比如在人流密集的路侧安放休息学习用座椅,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下设计安排封闭性的私密空间等。在长春城市的高校的调查调研中大多存在这么几种情况。有的学校更是留着空地浪费不利用闲置。大多数的公共空间环境在高校校园公共环境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 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不适应校园的生活所需。比如,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多进入高校校园内,常常就会在建筑的入口处或是校园道路的交叉口处,会有展板及宣传栏,大多是商家的广告,真正对学生宣传教育的意义不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交通空间。也成了校园环境的一个难以根治皮肤癣。不能满足高校校园大学生的生活所需及成长需要。
4、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普遍存在雷同的现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受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高校及所在城市的主题文化所影响的。比如南方、北方的高校的公共空间设计受地域及气候影响就有所不同;理科、工科、文科不同种类的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受学科影响也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城市文化主题下的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也有所不同。高校校园环境营造的公共空间环境,应该满足和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相互的活动可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团结和凝聚力以及对高校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及学校的环境氛围。纵观现在的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没有着重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以休闲娱乐为目的居多,故设计理念大多雷同。
三、结语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该多强调人性化,因地制宜,创造出优秀的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心灵空间、文化空间等,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环境与人的心理及行为有密切关系,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作为人的外部心理环境,它对人心理的意义尤为重要,高校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对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视也体现了设计者及学校对学生心理的人性化关爱。最后重要的是,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仅是高校校园整体规划众多内容中其中的一个部分,一个好的高校校园的设计规划,不仅仅体现在的是高校校园的某个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规划,但是一个出色的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却能成为校园整体规划中的一个亮点,并为师生尤其是学生更好的服务,也关系到学生群体的发展、高校教育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国家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 陈家琦。 从学生需求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J]。 山西建筑, 2007, (07)。
[2] 欧诗,陈建。 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探析[J]。 规划师, 2003, (09)。
[3] 郑堡元,秦华,何为。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探讨――以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为例[J]。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 2009, (01)。
[4] 刘静,梁天一,董和壁。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构架与效用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主校区为例[J]。 管理与财富, 2008, (09)。
关键词校园环境;廊空间;设计;原则;营造;意境;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廊空间是常见的建筑空间类型,具有特殊的空间特质,在建筑群体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在现代建筑空间及城市空间中,廊空间仍是常用的设计元素。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中小学校园环境中廊空间的概念
本课题所研究的廊空间是置于我国中小学校园环境背景下的构成校园环境空间构架的廊空间(如建筑之间的连廊、外廊等),是为在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 6~16 岁少年儿童及教育工作者使用的特定空间类型。在校园的建设中,环境塑造与空间创造不可完全分割开来,而是相辅相成的。校园环境的塑造,受建筑群组合,植栽特性与景观构成、交通系统、流线模式等的影响。虽然是次要的辅空间,但是,廊空间在校园环境的空间的组合中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校园教学环境中廊空间的设计和意境营造进行研究,能达到更好环境品质的要求,能创造出更有感染力的场所。
二、现代中小学校园中的廊空间
中小学校园教学空间环境架构主要分为了 3 种模式:线性模式、庭院式、复合式,其中庭院式、复合式较受师生们的欢迎。无论在哪种模式的校园空间中,廊空间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线性模式校园中,各建筑物内部空间依靠直线状的走廊加楼梯进行组织,各建筑物之间的外部空间依靠直线状的道路进行组织,其校园的空间形式较为单调,其“生长”也呈线性趋势。中型及小型规模的线性模式校园中,其人行系统的可达性好。由于此种校园空间环境模式是现代校园的最早的定型模式,存在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师生们喜欢的百分比中仍占了不小的比例。采用庭院式的校园一般学校用地面积不大,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庭院式模式易创造出较强的空间层次感,比如:架空底层,使底层建筑空间和庭院空间相互融合等,庭院式校园环境的生成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其以庭院优雅、轻松的环境气氛受到了师生们的喜欢,不过也有学生反映在庭院式校园中,若庭院尺度设计不当,如教学楼之间间距较小就会造成上课时的相互干扰。
复合模式更适合于规模较大的学校。复合模式校园空间是丰富的,是开敞与封闭相结合的,复合模式校园的关键在于协调好空间环境与人行系统之间的关系,即在追求丰富的空间、优美的环境的同时,要兼顾到人行系统的可达性、通过性等各方面要求,以免大而不当,美而不便。随着现代中小学校园功能的日趋复杂,校园规模的逐渐加大,复合式将是中小学校园空间环境发展的主要方向。
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上来看,廊空间的运用都是广泛而且影响深远的,它形式多样,运用灵活,是功能建筑和功能空间的有效补充。自古以来廊空间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校园环境中如果少了廊空间这一元素,就会失去很多人性化的空间。
三、中小学校园环境廊空间设计原则
结合建筑思潮及当今中小学校园生活发展要求,廊空间的形态塑造及设计都应符合适用性、整体性及开放性的原则。这也是对现代建筑中廊空间多样化功能的共同点、形式的共同点以及设计倾向的总结。
3.1 适用性原则
廊空间的形式首先应符合中小学校园的使用要求。两千多年前,罗马伟大的建筑家维特鲁威在论述建筑时,就曾把适用性列为建筑三要素之首。交通联系、流线引导是廊空间最基本的物质,是廊空间存在的基本前提。此外,适用即适合人的使用。从人的生理要求来看,廊空间应具备一定的舒适度。故廊空间的使用对空间的量、形、质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定性。
3.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指的是形成建筑单体内部空间的整合以及建筑与环境的整合两个方面的内容。廊空间与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之间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廊空间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必与其他空间元素及环境因素发生关联。为求得空间之间的和谐与秩序,廊空间在群体空间组合中必须注意整体性的创造,遵循多样统一的形式美的规律,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并采用系统化的设计手法,避免对廊空间形态变化的片面追求。
3.3开放性原则
廊空间的设计应注重场所精神的塑造。近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在改造和征服自然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拜倒在唯理主义文化脚下的时候,人们为了摆脱纯科学对人类天性的控制发起维护人性尊严的人文运动。以人为本,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怀人的生活质量。在廊空间的设计中更加注重开放性的营造。开放性原则的提出是对现代建筑中的廊空间典型特征的总结。开放的廊空间一方面空间趋于开敞化与外向化,另一方面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运用在公共建筑中可创造极具活力的积极空间,在居住建筑中则可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开放性”一词来源于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多指城市中公共性的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广场、道路、公共绿地和休憩空间等。西方古典建筑中,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现代建筑削弱了他们之间的界限,创造开放性的廊空间便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四、校园环境中廊空间的意境营造
校园环境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正常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环境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中小学校园环境的这种教育功能、对精神塑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小学校园环境意境,主要是指能代表中学校园和中学生精神风貌的空间氛围。它是由校舍建筑、校园小品,校园绿化、校园的空间架构等因素体现出来的校园内在精神品质和风貌,是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方面。空间意境的创造,建立在客体的景观建构之上,廊空间便是建筑意境的构景元素之一。
廊空间可造就幽深景域。一方面,廊空间具有像帘幕似的分景、隔景的作用,避免了景物一览无余;另一方面,廊空间形式比较灵活,宜曲宜长,避免了景物的直、浅、露,有助于削弱宏大感和淡化乏力感。此外,廊空间的曲折,使空间穿插、虚灵,造就“隐”的意蕴。不同类型的庭院单元具有不同形态的廊空间,中小学校园的形式应活泼、自然,而廊空间比较灵活、曲折、多变,可形成庭院空间的多变形态。空间界面的开敞增加了空间层次,使景观交融,造就舒畅、幽深的空间境界。尺度宜人,为孩子们提供赏课外活动、交流及休息空间。
适宜的场所营造可使廊空间成为中小学校园中的积极空间。所谓积极空间,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也就是有适用性。空间以人为中心才富有意义,“所有自发性的、娱乐性的和社会性的活动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有在空间环境相当好,从物质、心理和社会诸方面最大限度地创造了优越条件,并尽量消除了不利因素,使人们在环境中一切如意时,它们才会发生。中小学生的身体、认知、技能、学习等都处在发展时期,易受环境影响。因此中小学校园中的廊空间更应具备各方面宜人的空间环境,创造出人性化场所,否则,廊空间就只是死气沉沉的走廊而已。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廊空间在中小学校园建筑中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但一般只停留在作为交通空间使用的层面上,而廊空间的功能作用却远远不止于此,显然廊空间在中小学校园环境中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在提高中小学校园环境品质方面还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G·F·麦威克. 学校学习环境中的感知因素:[M]. 2010.
[2] 杨能生. 重视个体差异, 注重全面发展:[J].教育研究, 2008.
[3] 王检. 关于素质教育政策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4] 石国兴, 李晨应. 中小学校长素质教育观念与行为的一致性研究:[J].教育研究,2000.
论文摘要数字化校园网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环境。对校园网中出现的网络新技术进行阐述,继而论述其对创新环境建设所起的作用。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的基础是IT,而IT的发展有赖于持续的、无止境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会给数字化校园网创新性环境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
校园网建设中出现的新一代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现代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崭新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技术是一个新老更替、优胜劣汰的发展过程,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新技术的发展是以应用为目的,因此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革命正逐步走近校园网的建设。
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物联网走近校园网
物联网的完整定义是:指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目前,物联网已用于校园网的安防管理,着手建立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平台。然而,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在学校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深入。将物联网应用于专业教学和建设,为相关专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模拟实训基地提供技术保障成为可能。
新一代网络技术——三网融合应用于校园网
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网络资源融合[2]。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整合现有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与传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口、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三网融合”利用原有的电视设备对其进行改造,形成数字化电视网,实现宽带接入、程序下载、多应用多业务等功能。在此基础上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结合,相互补充,实现基于“三网融合”技术的校园网由光纤以太网、闭路电视网升级的HFC双向网络组成,即电视与广播子网采用数字技术与数字广播技术,把电视信号与广播信号转为IP包,在局域网内广播,形成校内的广播与电视台,网内任何一台电脑终端都可接收。
无线局域网与3G入住校园
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目前,无线网络已应用于高校校园分布较远的校区之间、分布不规则的校园建筑物和建筑物内部、会议厅、校园公共休息场所、教工宿舍楼及各学校与教研网中心的接入和互联。
3G即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的典型特征是能够同时提供语音及数据的高速无线移动服务,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校园网利用3G网络为基础建设,以TD-HSDPA网络作为主体网络,以WLAN网络覆盖方式对于宿舍、图书馆等室内热点地区进行辅助补充,使得“无线校园”网络具有灵活布设、高带宽和无线接入优势。
新一代网络技术——云计算探索校园
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它是网络中协同工作的一组虚拟的服务器群,通过网络强大支持,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应用服务来实现特定连接后在网络中的分布式数据处理[3]。它是一种基础架构管理方法论:把大量的高度虚拟化的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大的资源池,用来统一提供服务(IBM)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Google)统一的特征。
云计算应用于校园网需要其提供IT基础架构,而不需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可以在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实现覆盖全面化、性能最优化、规模最大化、费用最低化,同时还能满足教育网络所需的实用性、稳定性、安全技术先进性等多方面需求。
校园网中新技术对创新环境建设的影响
在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需要建立创新教育环境,特别是学校创新环境。网络新技术应用于校园网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校园教学、学习、生活环境,利用系统设计的思想将新技术运用于校园的创新环境建设成为可能。
物联网建设智能化教学
创新环境首先是课堂环境的创新。利用物联网对传统课堂和虚拟实验进行拓展:可以利用智能标签识别需要学习的对象,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调整学习内容;建立泛在学习环境;在空间上和交互环节上,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生的体验。例如,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实验器材,可以为每种实验器材粘贴带有二维码的标签,学生看到这种器材后,除了可以知道它的名字,还可以用手机识别二维码从教学平台上获得其相关扩展内容。物联网还解决校园网的安全认证问题,创新性环境建设需要一个开放的网络资源系统,然而开放必然会引发不安全因素。而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提供了校园安全认证。
三网合一创建全面的资源利用平台
三网融合进入校园是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推进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它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在原有的视频网基础上采用数字技术改造,使其适应于IP网络。通过改造电视网络或终端,与电信网、互联网重新组成一个新的系统。新网络可以承载更多的业务、实现更多的功能,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上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最前沿的知识、技术,从而影响改变人的思维。创新环境的建设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观念的转变,三网融合实现了多种途径、方式获取知识。而且三网融合可以更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
无线网络与3G技术创造普适学习模式
普适学习是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学习方式,透过无所不在的运算环境,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提供给学习者持续而合适的学习资讯。普适学习的主要特征在于:永久性,易于获取,即时性,交互性,教学活动真实性,适应性,协作性。普适学习环境应该是多维度的,能提供视、听、读或者其结合,才能对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超脱其原有学习情境,才能给人以更广阔深远的思考,继而扩展迁移到其他领域,实现创新。无线网络与3G技术实现了校园内随时随地都能上网,并且可以多人同时上网,并提供了更快的网速,创造了校园普适学习环境。
云计算构建更新的网络学习环境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是将设备的更新换代的任务交给了服务的提供者——数据中心的建立者或者是相关服务的提供商。这样,云计算模式就为教育领域扩展出一个崭新的学习空间,也为信息共享、信息协作和学习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即可以使学习者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和服务。
结束语
置身于最尖端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创新。新一代网络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在校园网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入。技术重在应用,随着网络新技术更好地发展,如何能更好的应用校园网创建校园的创新性环境值仍需要我们努力。
参考文献
[1]杨丙根.物联网在平安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93-95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建筑环境空间类型组合规划与建筑设计;教育建筑;设计原则
近年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地向学校建筑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师要担负起这份责任去努力探索和寻求,为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创新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校园建筑的功能首先应满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及各种活动、交流、生活的物质需要;其次是建筑师赋予校园环境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并使其具有高品位的文化氛围,给师生以精神营养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一、教育建筑的功能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空间还是学生的精神环境
今天学校的功能则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物质空间,它还应为育人提供专门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环境。学生的思想、行为都在这个环境里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校园规划与学校建筑设计必将给学生的心理、生理带来重大的影响。校园空间的组成,一草一木、亭台楼榭都对学生对生活环境、大自然生态、艺术、科技的认知有深远的影响;校园多元性空间产生自然的语言交流气氛,对学生提高沟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优美愉悦且富于变化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情绪高昂,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笔者在参与广东省东莞市卫生学校新校园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本项目为中标项目,并评为2009年度市优秀工程设计方案一等奖)的设计过程中,通过研究校园空间与学生心理生理的关系不断尝试和比较,通过借景周边环境和内部造景的形式达到为师生的校园生活创造了优美的环境,穿行于园林式组团之间,步移景换,水天一色,让人心旷神怡的效果。
“大江前横,明月直入”,借用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东莞可园内著名景点邀山阁的对联,通过这副对联可以形象地描绘新校园用地的良好规划前景和潜力,同时又赋予新校园规划的两大主题。结合宽敞的北海水道景观和深厚的岭南园林文化,两大主题被概括为“一线”和“三园”。
“一线”是指一线的北海水道江岸景观带,新校园规划中各组团均沿江岸景观带排列,组合宛如一泊于江边的轻舟,隐喻医护事业就像一叶救死扶伤的“生命之舟”。各组团的建筑空间向江面开放,相互吸纳,互为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沿江景观。同时宽敞的江景引入也为校园环境赋予了丰富的水乡文化神韵。
“三园”是指新校园规划内的三个园林式组团:即教学区组团,中心组团和生活区组团。三个组团相互紧密联系而又各有洞天,吸收岭南水乡园林文化之精髓。在空间序列规划中舍弃一般校区规划里面的平铺直叙的手法,以一种自然而又有序的空间序列来组合校园的功能分区。教学区临近江边,避开吵杂的交通干线和十字路口,生活区也享受一线的江岸景观,避开道路和高压线走廊的干扰,运动区以相对集中和分散的布局接合教学区和生活区,大大方便了师生的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用新派岭南园林设计手法重现岭南水乡园林艺术的精华,同时创造出和谐的交往空间和浓郁的校园学术气氛,整体校园风格和空间与周边环境达到了和谐统一,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理想结合。
二、学校环境空间类型组合
从宏观上说,建筑创作的依据是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的需要,满足技术安全合理的要求,满足时代审美的需要。从具体的学校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的设计角度来说,首先建筑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行为发展等因素,创造独特的校园环境序列,创造丰富的多层次的功能空间,以满足各种活动的需要,使得学生在一个适合他的成长环境中,成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健全人格、强健体魄的现代新人。
广东省东莞市卫生学校新校园建设工程设计之中的“三园”之一的教学区组团曰:“别有小筑”。三栋教学楼与四栋实验楼交错围合,以连廓相通,教学楼底层架空,单体之间围合成若干内庭和中心庭园,符合南方地域的气候特征。由于在卫生职业教学中教学与实操并重的特殊教学模式,组团内教学楼与实验楼通过层层连廊紧密结合,大大方便了学生和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园”之二的中心组团曰:“上善若水”。中心组团布局由行政办公楼、艺术楼、图书馆、报告厅、多媒体大课室和多媒体阶梯大教室围绕中心湖面组合组成,并用连廊亭台连接。行政(办公)楼和艺术楼组合为一个半圆型的组合式建筑群体,围合成入口广场,背面与依水而建的图书馆等单体建筑围合成一个中心湖面水体景观,各单位形态各异,或分或合,“高墙冷巷,连房博厦”,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间的形体空间。 “悠悠烟水,澹澹云山”,开放式的中心景观同时以一个宽敞的正面引入了北海水道江岸景观,优美的江面和校区中心景观的水体相互呼应,虽隔尤联,辅以连廊,水榭木亭等景观小品,使得水乡文化,岭南园林文化,校园文化在中心组团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各单体通过连廊和景观过道使生活区和教学区相连,为师生的校园生活创造了便捷的通道和优美的环境,穿行于园林式组团之间,步移景换,水天一色,让人心旷神怡。
“三园”之三的生活区组团曰:“片山斗室”。居住空间以自由的方式排列组合,与食堂、体育馆等单体建筑及体育运动场地相互交融,整齐有序而又不拘一格。食堂布置在学生宿舍区和教工宿舍区之间,体育馆以仿古的造型辅以现代材料塑造了崭新的校园形象。馆内空间宽敞,灵活多变的空间功能满足了学校的多种使用要求,实现了一馆多用的良好经济性。
2.1各种教学活动的特定空间
普通教室、语音教室、微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及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这些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对知识吸取的过程必需的特定空间。这种空间在设计上主要应注意满足各特定空间的功能需要,设计上应充分研究空间的功能性质,在空间的尺度、空间质地、空间形状上深入推敲。在空间尺度研究上应根据使用对象的生理特点,考虑空间中的布置及尺寸感。空间质地研究主要考虑空间的采光、日照、通风条件及特殊功能的使用要求。
2.2多层次交往性共有空间
学生的行为发展需要进行交往,以往学校建筑往往忽视了这一空间的主要性,学校课间交往只能利用教学楼层中窄长拥挤的走廊进行简单的活动和少量的交流,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从青少年身心发展来看,提供有一定面积的交往性空间,有助于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师生间亲密无间的感情,让老师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更好地引导学生做人处世。这种空间往往是多层次的,除户内空间外,利用户外的广场,架空层、草坪、亭台、长椅,花园环境等,这种通过自然的景观营造的环境能使人的心里产生轻松的感觉。户内交流空间的营造可以通过宽敞的门厅、尺度适宜的过厅来实现,这些建筑元素既可再作为交通联系的部分,又可以发挥其在课间的交流及放松精神的作用。或者在教学建筑中单独设置特定的休息空间或者专门的平台,可以是开敞的也可以是围合的。这些空间因相对的独立性而不扰,而且可以起到丰富空间感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学建筑中具有活力的弹性空间。
2.3娱乐、活动空间
娱乐空间是学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乐园,对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娱乐游戏是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需要。通过各种有益的活动,教师可以寓教于乐,通过各种模拟的生活,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并积累生活经验。在校园规划中,娱乐活动场地可以是户外一块特定的带有特定娱乐设施的场地,如足球场、篮球场,也可以是室内的活动空间,如音体活动室或上人屋顶的活动空间等。这种空间要求更有亲和性、变化、趣味性。如利用挖空的片墙、构架等构件组成的户外空间,让学生在这些空间自由穿梭,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2.4教师办公、学习、研究的空间
以往学校建筑往往忽视这一部分的空间设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需全力以赴,活化教材,灵活教学才能使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这就需要给教师足够的研究学习空间。办公室空间应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要方便与学生的联系,在平面组合设计时可在一部分相对开放的位置设置教师休息室,既可以作为教师课间休息之用,也可以充分利用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建筑这一时时刻刻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空间应该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空间,设计中应充分重视“人”这一因素。唯有充分研究学校建筑空间的特点,才能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乐园。
三、设计方案中要解决的问题
规划与建筑设计总是形影不离的,两者既互相制约又相互支持。
3.1构筑流畅的交通路线
学校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使用,校园内交通应当简明、直接。
广东省东莞市卫生学校新校园建设工程设计之中在校园的交通规划中,在保持用地特性和尊重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将主入口设于东侧粤晖景观大道,以直入式的景观式入口展现丰富的校园群体景观,圆月形的入口广场分流了进入校园的车流和人流。次入口设在用地南边的辅道,方便外来培训人员的使用。环形校区道路连结两个主要出入口和北面的后勤出入口,使车流不随便进入三个主要组团,三个组团内的人流可通过中心庭院及架空层与连廊相流通,大大方便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在沿江水岸将护堤的抢险通道融入校园的整体环境中,形成丰富的沿江步行休闲空间,充分利用了一线江面的景观资源。
3.2功能分区明确的校园规划设计
在这里校内主要道路是校园规划组织的骨架,其走向一旦确定,校园的总体布局大体上就定了,故道路的设计应起到将校园进行明确合理的功能分区的作用。根据设计的需要在校园规划上将学校分为以下几个区:①校前区;②一般教学区;③体育活动区;④综合办公区;⑤生活区,校园规划主要道路应该将这些空间按功能的需要联系起来,同时它还应该作为消防所必备的通道,考虑到人群集中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次出入口,作辅助通行之用和学校供应的进出口。
3.3单体建筑设计原则
总体立面设计
该设计应考虑现代校园建筑的特色,以平实而整洁的手法来处理它的造型,以保证新校区建筑形象的整体性。稳重、典雅、气质内含、不张扬,但自有一片天地,空灵性玻璃游离地穿插在其中,是肌理、韵律、层次、质感、动感、力度、重复的表现。形成整体中有变化,有变化而不离其中的统一性、协调性。更有点点绿意穿行其中,一座有规整功能、流动空间、立体景观、现代立面及富有生命的建筑呈现出来。
广东省东莞市卫生学校新校园建设工程设计,在校园单体造型的设计中,我们希望校园建筑体现一种端庄、稳重、朴实、静谧的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同时也融入鲜明的时代感,现代感,与时俱进,不做简单的复古和拼凑。在选材中运用仿清水墙面砖、板岩等介质与周边环境和粤晖园的仿古建筑对话,形成古朴、纯净的主旋律,以钢材、金属百叶、铝板、幕墙玻璃等现代材料响应时代的风貌。在园林设计中提取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要素,篆刻,宫灯,木拼花,月亮门等构件以合适的尺度,比例,色彩,肌理重现在建筑中的各个细部之中,第五立面中不照搬古典建筑中的坡顶方式,以轻灵出挑的钢构件再现传统坡屋顶的风韵。深灰色和木色的铝合金构件模仿木拼花格窗及栏河,细腻而不失现代感。水体,通廓,木亭等园林构件穿插在庭院中,辅以竹、芭蕉等岭南水乡园林树种,渲染出建筑群体高雅的文化氛围。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