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针织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10月21日,古里针织商会携10余家企业组团参加PH Value 第一汇,以集群形象向业内展示了一个绿色发展中的“中国针织名镇”。

下大力度扶持产业发展

针织产业是古里镇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以及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重视产业的发展,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对重点纺织服装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扶持,降低贷款成本和担保费率。并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提升单键力的意见”,逐步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的奖励力度。

不仅如此,古里镇党委政府还支持优势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建立品牌保护机制,推进自主品牌建设,鼓励引导骨干企业以创品牌为主导,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据了解,古里镇党委政府结合该镇企业发展现状,将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了“不仅要做纺织服装强镇,更要做行业品牌名镇”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品牌培育计划,积极引导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截至目前,古里镇纺织服装企业拥有中国世界名牌1个,中国名牌4个,国家免检产品18个,江苏名牌19个,苏州名牌27个。

近年来,古里镇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东华大学、扬州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教研实验基地、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引导企业以“两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曹国芬表示,古里针织、服装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拼搏,在产品质量、生产设备、生产规模、技术以及销售等方面总体水平得到了较快提升。特别是一些规模企业,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加快技术投入、建造标准厂房、增添先进设备,始终保持装备以及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形成了以波司登、金辰为龙头企业的传统支柱产业,这些企业也在行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据了解,金辰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产品档次、技术水平都处于同行前列,一直以来,金辰公司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如注重企业文化、员工素质、产品质量等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了GAP、H&M、沃尔玛以及玛莎等国际品牌的青睐,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名牌产品”、“中国时尚针织示范企业”、“产品质量国家免检”、“中国纺织服装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此外,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时,金辰积极响应,并制定了“降本节支”活动方案,从生活点滴着眼,深化生产环节,下大力气实施节能降耗工作。在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作为古里针织商会会长,该公司董事长殷金华通过商会宣传,要求会员企业加快节能减排步伐,为企业带来了正能量。

鼓励工贸结合

受土地资源限制,要想做大做强针织产业,殷金华建议企业整合资源,推动工贸结合。

“实体很难做大时,可以把贸易做大,让方圆百里内的企业都为你做加工。”据了解,目前古里镇注册的针织有限公司约有350多家,工贸结合型企业占一大半,而且比例还在上升。

古里镇有近4000家个体户,相当于4000个家庭。殷金华表示,针织产业既是富民产业也是民生产业。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针织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引导鼓励企业发展的策略,不仅促使当地原有企业得到提升,同时吸引了周边地区针织企业向古里集聚,促使整个产业得到明显提升。

“虽然近年来感觉到比较大的压力,但反过来想,作为针织产业集群,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在这其中的个体户只要定位好,做好自己的事情,都能生存下去。”殷金华坦言。

呼吁关注中小企业

在接受采访时,殷金华表示,资金链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尤为关注的。

“今年最深刻的体会就是钱荒”他说,国家要求把不合理的投资收回,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际上,银行恰恰相反,还是偏向于国企、央企。“对这点,今年很多会员企业反应强烈,银行到期还款后,原来今天还贷,第二天就能放出来,现在过一个月甚至两个月,资金也放不出来,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绷得很紧,更不要说想要银行增加贷款了。”

对企业的不利影响还不止这一点。原本企业之间可以互保贷款,部分企业担心个别企业无法还款,不再参与企业互保。对于资金本就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纺织工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的4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纺织业(含服装工业、下同)已成为拥有最初的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其内容已涵盖化纤、织造、针织、脱漂、服装五个重要的纺织领域。

截至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29家,占全市规模工业总数的18.1%,单位个数居市县市区之首,主导产品有棉纱、药纱坯布、医用纱布片、服装、涤纶短纤维、防护口罩等若干个品种,全市纺织行业已涉及纺纱(6家)、医用纱布(5家)、棉布(12家)、化纤(2家)、服装(3家)等6大门类,现有纺纱能力30万锭(其中:朝阳纺织5万锭、凯达纺织5万锭,中冠纺织11万锭),资产总额91408万元,从业人员7099人,占市属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数的30%。年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6697万元,其中:奥美、朝阳公司分别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利税总额13000万元,入库税收3000万元以上。主导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年产混支纱3万吨,药纱坯布2.75亿米,医用纱布片7033万包,各类服装500万件,涤纶短纤维3500吨,防护口罩6000万片。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改上档升级,纺织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织造行业拥有各类织机1500台,其中:喷气织机80台,剑杆织机110台;拥有各类细纱机480台套(按420锭1台车计算),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中高档缝纫机700台套。

(一)产业链条比较完整。纺织业已成为拥有从最初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进行纺纱织造脱漂制造。朝阳纺织、中冠纺织、森达纺织、金格纺织等4家主要棉纺织企业全年耗用本地棉花1.5万吨,纺纱后链接到下游卫材行业,卫材行业全年耗用棉纱1.4万吨,以此生产制造医用药纱布、帆布,然后链接到服装企业生产服装。

(二)块状特色比较鲜明。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医用卫生材料为主导,江南产棉大镇百里洲镇以棉纺织业为主,仙女经贸区以服装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开发区工业园特色鲜明,已形成织造、折叠、脱漂一条龙生产体系。

(三)纺织行业外向度较高。近几年,我市坚持“工业立市、开放活市”发展战略,积极吸引外资,努力扩大出口,外向型经济尤其是纺织产业对全市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年全市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2849万美元,纺织服装业成为我市四大出口创汇支柱产业之一。

从我市纺织工业发展现状看,影响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偏小,缺乏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三是产品档次偏低、附加值不高;四是创新和市场应变能力不强。

二、准确把握纺织工业发展趋势,合理定位我市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随着社会进步和纺织后配额时代的来临,纺织工业的发展受消费需求变化、国际竞争和科技进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总体来看,目前国际国内纺织业总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四点:项目注重高起点,产品注重高品质,技术注重快创新,产业注重大集群。我市纺织工业的发展必须顺应时展潮流,找准自己的定位,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我市纺织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我市纺织工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培养优势企业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集约经营,突出发展“专、精、特、新”产品及本地优势产业,努力争创名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纺织工业。

(二)我市纺织行业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5亿元以上,出口8000万美元以上。纺织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和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新创省级知名品牌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000万元的纺织企业发展到15-20家。纺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达到25万元以上。

(三)我市纺织行业的发展重点

1、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

纺织工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继续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棉纺织:加快更新改造落后的纺锭生产能力,淘汰有梭织机,提高清钢联机组、精梳机、自动络筒机、电子清纱器、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在室国际20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精梳纱比重达到30%以上,无结头纱、细支纱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化纤及化纤原料: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对现有优势企业的改造和提升,形成技术创新机制,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改造现有装置,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针对市场需求,适时扩大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搞好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使之成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医疗卫生保健材料、环保材料、防护材料、包装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

印染后整理:印染后整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色彩、手感、风格,要继续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在引进必要的工艺技术软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同时,要切实解决印染的环保问题,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染料助剂,制订较为合理的印染工艺,重点提高化学类(如重金属残留、含氯酚、气味等)、PH值、色牢度、甲醛、AZO(禁用偶氮染料)等纺织品生态检测项目的合格率。

服装:优化服装加工能力,搞好服装研究设计、流行趋势与生产加工的结合,搞好生产与营销的结合,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提高原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份额,注重开发品牌服装、童装、中老年服装和特种服装,研制开发生态、保健服装,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和扩大出口。

2、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整合优势

继续支持优势企业、出口骨干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按经济规模组织生产,提高生产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强产品开发与设计、市场营销与服务两个重要环节的建设,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跨国投资办厂和推行国际化营销。

通过联合、兼并等资产重组方式,支持化纤企业,建成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向下游整合发展,引导化纤面料开发较好、并有一定市场的占有率的纺织企业向上游整合发展,提高生产集中水平、技术先进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化纤及化纤原料基地。鼓励优势企业在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环节上集中精力发展,而对那些不专长,不便于集中管理的环节进行外包,形成一个优秀企业与多个企业甚至个体生产这个共生体,共同打造我市纺织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调整,形成2~3家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业主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中小纺织企业的发展重点是通过调整与重组,向开发型、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培育核心竞争力

面对“后配额时代”,纺织行业要想求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必然转变一味追求扩大产能的发展方式,积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增强创新能力,三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要从更新设备、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工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劳动熟练程度、注重产品的绿色环保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纺织品的质量,创优质品牌,以较高的产品品质在市场上站住脚跟,谋求发展。

增强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企业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二是中小纺织企业要借助大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加强与大企业的联合与配套协作;三是要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设计能力,逐步发展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市场瞬息万变,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是纺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市场信息中心,广泛收集国际国内政策、行业发展、市场变化、原材料生产与价格等各方面的信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回避风险。

4、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推动工业化的重要手段。传统产业在加快改造、升级过程中,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要用信息技术带动纺织工业调整、发展和产业升级,把信息技术渗透到纺织生产全过程。行业信息化基础建设要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纺织企业传统生产、经营和基础管理模式入手,推广应用生产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及市场快速反应系统(QR)等。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网络,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提高整体竞争能力,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发展创造条件。

5、加快项目建设

根据国际国内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内在生存、发展要求,我市纺织企业在今后3-5年要重点加快医用卫材和印染项目建设,拉长延伸纺织产业链,填补“印染链”的空白,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加快纺织行业发展的几点政策思考

(一)加快纺织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业主开发”的原则,通过高标准规划、培植地方纺织产业集群,进行上下游资源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区纺织工业园,使我市纺织产业适当集中连片,发挥聚集效应;要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要求,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发展项目。要把发展纺织产业集群作为发展我市纺织工业的重要平台,在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二)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抓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进一步整治发展环境,为纺织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竞争环境,为其发展提供更广泛的服务。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支持重点企业上市或“借壳”上市。三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扩大利用国内外资金,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形成投资多元化格局。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等手段,对棉纺生产能力继续实行总量控制,防止重复建设。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低碳纺织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是纺织行业在新一轮发展中探索的新的发展模式,是在净低碳排放技术创新基础上通过优化纺织产业结构、改革纺织工艺流程、创造低碳新产品和拓展低碳纺织新领域,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观,以及纺织材料和产品的循环使用,实现高效率、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纺织产业可持续增长模式。实现低碳纺织即为减少碳排放,实现单位碳排放量的高产出和高附加值,提高碳效率。具体实施措施一是新能源开发,二是能源高效利用,三是节能减排,而目前的最高可行性路线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节能减排。加快纺织业的低碳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生产原料尽量采用低碳材料,同时开发利用生物质纤维等材料,利用已开发成功的纺纱、织造及印染新技术项目,开展节能减排的生产加工工艺,从而降低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纺织业的低碳化发展,提高科技对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

二、德州市纺织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德州市纺织企业经济发展现状

纺织业作为德州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凭借资源优势,近几年发展迅速,成为全国、全省重要的纺织服装基地。但后经济危机时代,随着纺织企业“寒冬”的来临目前处境艰难,多数企业处于维持生产的状态。据调查,国际市场低迷和纺织企业的成本及产业结构不平衡,是寒冬降临的主要原因。而此时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于中国纺织业是希望还是绝望?如何抓住低碳化的核心,通过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体制和管理创新有效化解能源和资源制约,解决生存与发展、公平与效率之两难,是我们目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思考的关键点。

(二)纺织经济发展转型期仍然存在的问题

1.科技创新不足,造成资源能源浪费

德州市纺织业虽然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但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所采取的发展模式仍然以生产加工为主,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差。产品结构以纱线、坯布及针织产品为主,缺少拥有特色鲜明的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最终服装品牌。服装、针织产品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本土生产的纺织面料生产水平低、品种少,不能满足服装生产需要,导致出口服装大量使用进口面料。同时,调查中发现产品同质化严重。在近十年的发展中,虽然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如德棉集团与华乐实业有限公司进行高新技术开发,开拓了“德棉牌”等7个中国品牌和10个山东名牌,但总体依然存在忽视设计力量,忽视产品研发,使得大多数企业缺乏独立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导致企业更愿意生产大规模的常规品种,某些大型的纺织企业甚至常年制作同一个类型的纱线,逐渐陷于低层次价格战上,不考虑新产品研发与创新,缺乏创新精神。这种发展状态,生产规模越大、毛利低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问题,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就会使企业处境困难。同时,当设备更新、新产品开发及人才引进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时,不但最终导致企业发展慢,抗风险能力也差,调查结果显示,德州市的纺织服装企业2010年收入超10亿元的仅3家,众多企业收入1亿元以下。与山东省大型纺织企业魏桥集团相比,由于科研投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限制,即使拥有同数量的纺锭,也无法获取相同的效益,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总而言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存在着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滞后、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2.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平台形同虚设

德州市纺织的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的整个产业链中,从起点处的化纤生产产能就不足,以纺纱为主,印染业发展更不充分,印染业的生产水平会直接影响高档面料为服装加工的供应,导致纺织服装深加工的关键领域处于劣势,很多高档面料不得不依赖进口,从而缺乏自己的最终服装产品,很难实现市场集聚效应。不仅德州市如此,染整环节也一直是我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瓶颈。完善产业链的过程中,减少碳排放,环境友好是必然选择。后危机时代,融资难、原料压力、出口疲软、成本增加等问题制约了整个纺织工业的发展,整个国内纺织服装出口达到两年内的增长低点,目前纺织市场的需求逐渐转向科技型产品、功能性产品,调查中却发现,德州市的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依旧停留在传统产品,缺乏长远计划,销售量必然受到限制。从2012年纺织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来看,德州市的陵县恒丰、富华等企业积极开发了天丝、莫代尔、圣麻等新型纤维产品,产品类型多样,新型纤维的加入,使用棉比例下降到了25%左右,避开了棉价波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且平均利润高于传统产品10%。只有迎合市场需求,进行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使产品多元化,不断调整发展方式,使企业从对资源依赖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才能走过行业“寒冬”,促进低碳纺织经济的发展。存在的另一问题是企业间联系较少,区域行业协会虽然成立,但基本流于形式,企业间有严重的相互拆台、压价现象,发挥不出产业集群的作用。

3.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用纺织品比例低规模小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产业用和家用纺织品的需求增长也日益加快,目前,德州市的服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占比为60:29:11。产业用纺织品所占比例偏小。而发达国家已将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作为优化纺织工业结构、保持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是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核心,且离不开科技创新。

三、依托德州市区域优势,寻找有效途径,加快低碳纺织发展方式转变

(一)利用资源与地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强调供应链的健全

新能源开发和能源高效利用是实现低碳纺织的有效途径。德州市太阳能产业发展较早,有“太阳城”之称,充分发挥德州市太阳能产业优势,将其应用到纺织服装领域,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生产与物流配送中的浪费,提升碳效率。清洁能源资源的利用是促进低碳纺织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德州境内三纵三横的铁路交通网和高速公路网,使德州成为连接华北、华东两大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特别是京沪高铁的开通,使德州跨入首都北京1小时经济圈。地域优势有利于从原料到产品销售市场供应链的健全,经济发展时期,建立生态环保的产品供应链至关重要,企业在重视成本控制的同时,更应高度重视供应链的管理与监控;重视品牌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产品的低碳环保附加值。打造绿色纺织生产链是保证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的关键。而随着消费者在对低碳消费概念的认可程度上逐渐提高,环保低碳已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节能减排,土工布、过滤用纺织品、医用纺织品、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需求逐渐加大,产业用纺织品真正成为了纺织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时期,山东省基于打造“蓝黄”经济区和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将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加快培育和发展。目前山东省产业用纺织品产量较大,仅次于浙江,已经涌现出一些典型企业和产品,并形成一定规模。同时,京沪高铁的开通为德州市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契机,高铁最基础的路基、护坡均使用了本地企业宏祥集团、东方股份生产的高强土工布、土工膜、土工格栅等土工合成材料,目前已拥有土工合成材料生产企业156家,品种涉及全国土工合成材料9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土工用纺织材料基地。为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进行技术革新,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打品牌战略

德州市已将纺织服装产业列入未来三年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致力打造纺织服装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要实现这一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低碳纺织是基础。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碳效率必须进行技术革新。针对目前德州市纺织服装企业现状,应在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同时,重点加强技术装备升级,引进新型、高效的工艺设备,利用经济危机时期市场不好的时机,加紧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印染和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污染物排放严重是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集体瓶颈,德州市纺织服装经济发展的下一步规划中应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加快技术革新步伐,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下决心关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政府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不要过分顾虑就业压力增大的问题,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有步骤地关闭那些污染重、耗能高、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并通过以扩大融资和支持兼并重组的方式,让一批有市场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以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通过引进或者消化吸收目前先进的工艺技术,攻克核心技术难关,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从而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健全的产业链是保证行业发展并实现经济发展结构转型的有力保障,建立健全的产业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原料的保障供应,德州市是全国棉花生产基地之一,但保证最终产品的绿色环保应从源头抓起,这方面可以借鉴山东鲁泰集团的做法,创建企业自己的棉花生产基地,采用生物基因改性工程获得性能更加符合产品需求的环保绿色的长绒棉;同时重视新型纤维原料、生物质原料的生产和利用,在新材料新工艺方面不断升级的策略已使得德州部分企业从中获益。二是注重产品的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这条路走起来困难重重,但其中蕴含的意义和利润也是可观的。政府的相关激励机制及高科技技术手段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保证,例如山东省的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开发的“如意纺”技术,可将纱支的细度提高到500支,这项技术的出现不仅为纺织面料超高支、轻薄化提供了可能,同时拓展了原料适用范围,并使落地毛、落地棉等下脚料也可以得到循环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环节尽量采用环保新型纤维、使用新能源,尽量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都是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途径。三是打品牌战略,目前德州市众多服装企业依然贴牌生产,赚取加工费,而我们每年所生产的坯布大量出口到西欧、北美和日本、韩国,制成成衣后都成了大品牌,销售价格可观。中国是世界服装出口大国、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却不是品牌大国。当我们失去了劳动力和成本优势,品牌才是能够带来更大产品利润的部分,消费者更认可的是品牌而不是制造商。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资源节约了,环境清洁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可以实现了。

(三)合理的经济规划,健全低碳经济管理机制

发展低碳经济模式要求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规划,在自身能力所及范围内实现节能环保。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更应考虑国内市场状况,重视产品内销,不能一味地把出口作为纺织品销售的主要市场。当然,当我们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和产品,拥有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摆脱对出口高度依赖的轨道,更重要的,这是促使中国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运行轨道。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每家企业的碳排放档案,摸清其节能减排的家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尤其要重视碳排放的评估、监测体系和相应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德州市太阳能产业优势,将其应用到纺织服装领域,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生产与物流配送中的浪费,提升碳效率。

四、结语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摘要:**县纺织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县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及资金状况的研究,找出制约纺织业综合水平提升的“瓶颈”,提出促进**县纺织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建议,从而提升县域纺织业发展水平。

近几年来,**县纺织业在当地政府、金融机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但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设限,给纺织业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同时金融机构在信贷支持上对纺织行业也采取了审慎营销的调控政策,纺织业将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使**纺织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并找到应对良策,对**县经济发展致关重要。

一、**县纺织行业的现状及发展优势

纺织业属**县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出口创汇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xx年底**县共有45家纺织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数量的5.5%,其中资金需求基本满足、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棉纺、**纺织等7家企业;资金缺口大、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元一经编等4家企业;资金缺口大、设备老化的企业有三源纺织等6家企业;资金缺口较大、规模小、产品以中低支纱为主的有28家企业。20xx年全县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7.6%,实现利润13561万元,实缴税金3200万元,占全县的所有企业纳税的21%,纺织企业出口总额2.2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28%,就业人数1.5万人,占全县工业人数的35%。

(一)纺织业在县域经济中稳定增长

纺织业在县域经济中有所扩大,各项行业经济指标,主要表现在资产总额、产品产量、营业收入等方面,其各项指标为:

企业 企业个数

资产总额

产量

总产值

利税

(万元) (吨/年) (万元)(万元)

04年 35

43000 38000 60000 5100

05年 38

58000 51500 91000 10374

06年 45

89000 87000 151000 16761

20xx年**县共有纺纱厂34家,经编厂11家,印染有元一经编和**针织两家染整车间,床上用品加工生产有宝宇家纺有限公司,纺织行业结构趋于完善,企业生产的高、中、低支纱占比为3:4:3,近几年**县高支纱发展速度较快,高支纱生产主要有**纺织、**纺织、西施纺织等企业。

(二)纺织企业分布呈现集群化趋势

有90%以上的纺织企业集中在槐阳镇、东张乡等乡镇,有大小纺织厂40家。纺织品批发销售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南三条批发市场,其中**纺织品合线、手套、澡巾在市南三条批发市场占有率达到50%。

(三)部分优势企业产品实现了定单生产

从**棉纺、**纺织等企业调查看,生产的纱线基本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主要用于合线、手套、澡巾生产,主要供应**县梨村、东正、北岩、大陈庄等地纺织企业使用,从元一经编、**针织等经编企业来看,以生产化纤布为主,面料尺寸多样,产成品有2/3销往我国广东、江苏、渐江等地,有1/3的产成品通过河北省纺织公司出口到韩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纺织品供需双方常年进行业务往来,企业之间签有购销合同并在外地设有若干个销售点,基本上实现了定单生产,销售渠道畅通。

(四)纺织业龙头企业基本形成

**县**棉纺、元一经编、**纺织、西施纺织、**针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具有一定的档次和规模, 5家企业资产总额229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5241万元,占地318亩,员工2029人, 20xx年销售收入24718万元,利税1658万元,已发展成为**县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纺织企业融资状况及特点

为搞清**县纺织企业融资状况以及融资对纺织企业发展的影响,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县**棉纺、元一经编、三源纺织等10家较大的纺织规模企业进行调查,在融资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企业以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为主要的融资渠道

20xx年10家企业金融机构贷款较上年增加1847万元,增长24%,自筹资金较上年增加796万元,增长37%,集资及民间借贷较上年增加50万元,增长45%。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其融资总额的98.7%;20xx年10家企业金融机构贷款较上年增加1072万元,增长11%,自筹资金较上年增加552万元,增长19%,集资及民间借贷较上年减少42万元,降低26%,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其 融资总额的99%,贷款及自筹资金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集资及民间借贷等其他方面融资很少。

10家企业 融资总额 金融机构贷款 自筹资金 其他

20xx年 9902

7616  2174  112

20xx年 12595

9463  2970  162

20xx年 14177

10535  3522  120

(二)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面临融资方面困难

纺织行业竞争激烈,原料、能源、工资等成本费用不断提高,盈利水平逐年下降,企业不得不扩大再生产来提高盈利水平,如**县针织行业龙头企业元一经编有限公司20xx-20xx年投资1000万元筹建了衬布整理车间,引进先进的韩国定型机和台湾染机,20xx年投产,生产的衬布质量和规模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由于企业大规模扩张,新上项目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资金缺口大,20xx年企业需要资金600万元上一套新设备。三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县纺织厂改制过来的旧企业,企业机器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低,盈利水平低,纺织品主要销往本县及周边县市,近几年企业从联社贷款100万元作为经常性周转资金,20xx年企业计划利用现有厂房,筹集资金投资4000万元增上2万精梳纱锭和对现有1万纱锭进行更新改造,从目前县域情况看资金筹措很难到位。有20余家小规模私营纺织企业反映资金紧张,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困难。

(三)企业设备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

20xx-20xx年10家企业中有7家进行了设备投资, 20xx年设备投资4153万元,较上年增加1860万元,增长81%, 20xx年设备投资3777万元,较上年减少376万元,降低9%。7家企业设备投资到位的资金中,银行贷款占60%,高于自筹资金占比20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设备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20xx年企业投资来源中,银行贷款比20xx年增幅提高了10个百分点,自筹资金比20xx年降低了29个百分点。

(四)设备投资的总体水平较高,投资意愿与融资难矛盾突出

7家投资设备的纺织企业中,购买设备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占80%,一般水平的占20%,购买的国产设备占53%,进口设备占47%。设备投资主要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降低产品成本、增添产品品种和设备更新上。7家企业反映设备投资比较顺利的有6家,其中有5家企业开始批量生产,2家企业处于在建阶段。7家企业均看好设备投资项目前景,设备项目竣工后生产能力会得到较大提升,有60%的企业预计提升30%以上。

当前10家企业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设备利用率较高,一方面说明以前设备投资较为理想,同时预示着设备更新的紧迫性。在10家企业中计划未来2年中进行设备投资的企业有8家,表现出强烈的投资意愿,其投资主要动因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占80%、看好行业前景占60%。这种强烈的投资意愿是在企业融资紧张情况下做出的,因为有80%的投资企业认为企业融资难以满足需求,仅有20%的企业认为基本满足。

与10家县域规模企业相比,绝大多数县域小型纺织企业设备投资受资金来源渠道的限制,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新产品开发上主要依靠现有的设备条件,所投资的设备科技含量较低。

三、**县纺织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需求、政策、国际环境、原料等因素影响纺织业的发展

一是需求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幅接近10%,内需扩大拉动了纺织品市场需求,刺激了纺织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 。二是政策因素。国家实行的银行加息政策对纺织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2次下调使纺织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三是国际贸易环境因素。今年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案件时有发生,一些西方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影响了纺织品的出口;四是原料、能源等综合因素。受市场棉花、原油、煤、水、电、运输费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综合因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加大,而产品价格无法与成本同步提高,致使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如今年棉花市场需求扩大,价格每吨上涨了约1500元,达到目前的每吨14000多元。

纺织业一方面产能急剧扩张,原材料呈现供不应求状况,另一方面纺织品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市场价格不但没有与成本同步提高反而下降,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在原料涨价、成品降价的双重挤压下,今年上半年西施纺织有限公司总产值同比增长了67%,利润同比下降了24%。

(二)一些纺织企业设备比较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如**县规模企业三元纺织企业机器设备与国内高水平的纺织企业设备相比差距较大,生产无法实现优产、高产、自动化,只能生产中低档次的产品,纺织品品种局限性较大。

(三)企业投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

处于竞争激烈的纺织企业设备投资需求特别强烈,调查有80%的企业设备投资不能满足资金需求,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少企业存在设备老化与资金短缺并存现象,企业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筹集和银行贷款,两项占全部投资资金的90%以上,投资渠道单一,来自社会集资等外援性资金很少,未来县域设备投资环境不容乐观,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限制,金融机构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也越来越慎重。金融机构虽然对纺织企业信贷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投放重点是效益较好的规模企业,70%的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如槐中纺纱厂、东方纺纱厂及梨村一些小纺纱厂等企业由于贷款不及时经营资金不足错失了发展机会。

(四)大部分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无参加职工保险

目前除**棉纺、**纺织、元一纺织等几家规模企业自动化水平较高外,大多数企业自动化水平较低,整个工艺流程基本上靠工人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人整日和机器、成品、半成品在同一环境下运转,不少企业生产车间简陋,车间工人没有戴口罩、工作帽、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具。从调查情况看,除三元纺织等少数企业办理了工伤保险以外,大部分企业或因职工流动性大,或因保险意识差,没有为职工办理工伤或意外伤害保险。

(五)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

企业领导、财务出纳人员往往是同一家庭成员,家庭式经营管理占比大,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者从事纺织行业多年,学历及文化素质较低,决策随意性大,缺乏长远总体规划,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意识不强,管理结构薄弱,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财务状况复杂,企业信誉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六)纺织企业技术工人较为紧缺

调查企业反映,纺织企业工人流动性较大,熟练技术工人较紧缺,已成为县域纺织企业发展的隐忧。为招到技术工人,企业你争我夺、互相挖人,形成恶性竞争。

四、发展**县纺织业的对策措施

**县纺织业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继续保持纺织业的比较优势,将高新技术引入传统的纺织行业,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需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协调配合,上下互动,实现双赢。

(一)政府部门措施

1、要严格宏观调控,改善投资结构,带动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搞好项目管理和可行性论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势产业发展和引进国际高新技术水平的投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环保、税务、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对中小纺织企业使用低耗能、低污染的先进设备要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如对使用先进水平设备的企业,税务部门减免税收,简化审批程序,工商、环保部门减收管理费和环保费,对使用高耗能设备的企业应在土地、信贷等方面采取严格措施给予遏止和处罚,以提高设备投资的总体质量。

2、在政策方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建立纺织行业预警系统,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实现行业自律,避免出现盲目扩大产能,企业外销纺织品受到包括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其他技术壁垒等手段的报复。

3、政府部门应牵头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金融、企业、纺织行业专家等人员参加的纺织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督、价格协调、工人报酬等方面发挥政府部门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更好地开展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纺织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贷款额度、贷款手续、贷款利率、结算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4、政府相关部门为纺织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如用地、用电、用水、融资、用工、税收等方面,督促企业参加各种必要的职工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5、加快**县纺织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纺织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桥梁,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加快**方中、梨村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厂房、道路及公用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资金向园区集聚,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整顿规范,使企业更加便于管理和联系,促进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

6、培育发展**县龙头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扶大带小,扶持一批大企业,带动一大片小企业,同时鼓励企业引进资金和技术设备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多样性,提高企业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开发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中高档纺织品,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二)金融方面措施

1、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工作协调性,积极策应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信息网络优势,多方捕捉纺织行业发展的信息,对政府部门所规划的工业园区建设多提出一些有指导性、建设性的建议。同时,积极做好政、银、企三方的综合协调工作,利用季度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银企对接洽谈会等形式,及时将县域纺织业的发展动态、资金需求信息及国内国外纺织业发展状况等向企业与金融机构,使企业、金融机构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确保企业盈利最大化、资金安全化。

2、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金融机构纺织业贷款风险的监管。开展纺织业贷款专项检查,掌握金融机构对纺织业贷款总额及还本付息情况,密切关注地方金融机构对纺织业贷款的集中度,及时掌握和分析纺织业贷款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指导和加强纺织业信贷风险管理。

3、金融机构要坚持调整信贷投向,加大县域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为纺织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研究纺织业市场供求状况,对名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研究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对经营管理水平高,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突出的纺织企业,在信贷资金以及信用评级、授信等金融服务方面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三是研究纺织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特别关注企业的技术发展,支持企业抢抓机遇,在技术创新、品牌铸造、产业升级上多下功夫,增强纺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要通过信贷措施和金融服务促使纺织企业优化结构,开发高附加值、高差异性的产品,提高企业专有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质量、高品位等,对资金往来比较频繁,要求时效性特别强的企业,利用“即时通”“一站式”服务等金融业务优势,为其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三)企业方面措施

1、纺织企业必须在科技进步上下功夫,提高投资质量,提升产业层次,注重创新,注重产品开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树立知名品牌,注重环境保护等措施,全面提高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国际化、市场多元化。

针织行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为了使读者对新的标准GB/T 32614―2016《户外运动服装 冲锋衣》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较好地贯彻和执行该标准,本文对该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将其和FZ/T 81007―2012《单、夹服装》在色牢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户外运动;冲锋衣;标准

近年来,户外运动的爱好者越来越多,冲锋衣的消费群体也从单一的登山运动员,发展到众多的普通老百姓,甚至冲锋衣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服装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努力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冲锋衣产品不论在款式上还是材质上都在不断地创新,但是对冲锋衣的性能评价、技术要求并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流通在市场上的冲锋衣也被企业自行归属到不同的产品,执行标准也不尽相同,混淆了市场定位,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产品标准的缺失不利于行业的技术发展和质量水平的提高,为此,国家标委会和国家质检总局了冲锋衣标准,以规范目前市场上标称的冲锋衣产品质量。以下从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产品号型、质量要求、检验规则、判定规则和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这几个方面详细解读。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面料为主生产的冲锋衣的品质,明确规定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冲锋衣。标准将“冲锋衣”定义为:采用防水透湿功能的纺织面料,加工制成的用于户外运动的、具有防水透湿功能的服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见表1)对于本标准的应用必不可少,其中,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内在质量要求

内在质量包括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水洗尺寸变化率、耐皂洗色牢度、拼接互染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光色牢度、撕破强力、起毛起球、耐磨性能、表面抗湿性、静水压、透湿量、裤子后裆接缝强力、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要求、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残留金属针,纽扣、装饰物、拉链等附件和洗涤后外观等项指标。

3.1 安全性能

本标准对冲锋衣产品的安全性技术指标进行了考核,保护消费者的健康。规定纤维含量按GB/T 29862规定执行;甲醛含量、pH值、异味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按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401的规定执行。

3.2 水洗尺寸变化率和洗涤后外观质量

水洗尺寸变化率是考核产品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标准按GB/T 8629―2001《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的规定,采用5A洗涤方法,悬挂晾干的干燥方式,并在批量中随机抽取三件成品测试,结果取三件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与FZ/T 81007―2012《单、夹服装》相比,GB/T 32614―2016对冲锋衣服装的水洗尺寸变化率的考核要求较严格,详见表2。

由表2可知,和FZ/T 81007―2012比较可知,两个标准对胸围和腰围的要求相同,但冲锋衣标准对一等品和合格品的衣长和裤长水洗后缩率提高了0.5%,这可能是因为冲锋衣面料的尺寸稳定性较一般的休闲类服装面料好些,所以,对产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冲锋衣标准对洗涤后外观质量要求粘合部位不允许飞、脱胶、起泡;其他部位洗后不允许出现破损、脱落、锈蚀、变形、明显变色,缝口不允许脱散。而FZ/T 81007―2012对产品洗涤后的外观平整度、接缝外观、粘合部位以及其他外观均有要求。

3.3 色牢度

冲锋衣标准对面料色牢度的考核要求有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浸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和拼接互染程度,将其与FZ/T 81007―2012对比,详见表3。

由表3可知,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的指标和FZ/T 81007―2012相同,合格品指标满足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一等品、优等品指标分别梯次提高半级。考虑到消费者的户外活动量以及户外温、湿度条件的不确定等情况,本标准对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光色牢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略有加严。冲锋衣这类服装的款式各异,且很多产品有撞色拼接设计,极易发生洗后互染现象,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因此本标准对拼接互染程度也做了与FZ/T 81007―2012相同的规定。此外,标准规定对于浅色的荧光色(通过紫外灯照射后呈现荧光的颜色)面料,其合格品的耐光色牢度指标可降半级。

相对于FZ/T 81007―2012,冲锋衣标准对里料的色牢度考核增加了耐湿摩擦,优等品要求≥4级,一等品要求≥3~4级,合格品要求≥3级;起绒、植绒类面料、深色面料的正面湿摩擦色牢度的合格品考核指标允许比本标准降半级。同时,考虑到冲锋衣消费者的户外运动量较大,以及此类服装面料质地等原因,耐干摩擦色牢度各等级的指标比FZ/T 81007―2012均严格半级。

3.4 强力

在一般的登山、攀爬、穿越等户外活动中,因为活动环境复杂,很可能由于某些意外因素而剐坏衣服,从而影响服装功能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将强力指标列入标准范围进行考核。结合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消费者的穿着体验,标准采用GB/T 3917.2―2009《纺织品 织物撕破性能 第2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方法考核织物的撕破性能,规定单位面积质量在100g/m2及以下的面料,其撕破强力需≥6N;100g/m2以上的面料,撕破强力要求≥10N;对于针织面料,不作考核。

考虑到消费者户外运动的不确定因素以及较大的运动幅度,本标准对裤子后裆接缝强力的取样部位有特殊的规定,测试方法按GB/T 3923.1―2013《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规定执行,指标要求≥140N,以确保消费者在正常的户外运动中能够放心穿着。

3.5 起毛起球

面料起毛、起球问题通常都是服装服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标准将起毛起球列入考核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标准根据冲锋衣服装的实际穿着情况,规定起毛起球只考核成品的正面,磨毛、起绒织物不考核。测试方法按GB/T 4802.1―2008《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圆轨迹法》执行,要求优等品和一等品的指标≥4级,合格品≥3级。

3.6 耐磨性能

本标准对产品的耐磨性能进行了考核,测试方法按GB/T 21196.2―2007《纺织品 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 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要求耐磨性能允许次数为≥10000次,面料正面无破损。此指标参照了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中对于上装的技术要求,该指标的制定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穿着体验。

3.7 面料功能性要求

标准对面料功能性要求的考核包括洗前、洗后的表面抗湿性、静水压和透湿率,等级分为Ⅰ级和Ⅱ级,且应在吊牌中进行标注,如不标注,则视为Ⅰ级产品。

3.7.1 表面抗湿性

表面抗湿性参考GB/T 4745《纺织品 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沾水法》中防水性能评价。其中,Ⅰ级产品洗前的表面抗湿性≥4级,洗后≥3级;Ⅱ级产品仅要求洗前的表面抗湿性≥4级,对产品洗后的表面抗湿性不作要求。

3.7.2 静水压

静水压的测试方法按照GB/T 4744《织品 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静水压法》规定执行,接缝处静水压取样部位为平整部位接缝胶条处(交叉部位除外)。标准将Ⅰ级产品洗前的静水压值设定为:面料≥50kPa,面料接缝处≥40kPa,洗后二者各降10kPa;Ⅱ级产品静水压要求:洗前面料≥30kPa,面料接缝处≥25kPa,洗后面料≥20kPa,面料接缝处≥15kPa。

标准特别规定接缝处出现胶条脱落现象,则不测试,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这样就更好地保证了产品的防水功能性能。

3.7.3 透湿量

考虑到户外活动后,身体产生的水汽需及时排出,以获得较好的舒适性,本标准的透湿量按GB/T 12704.2《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蒸发法》蒸发法方法B(倒杯法)规定执行。结合实际的行业发展情况和产品的使用需要,本标准规定透湿量[单位:g/(m2・24h)]为Ⅰ级产品洗前≥5000,洗后≥4000;Ⅱ级产品≥3000,洗后≥2000。

同时,标准明确规定表面抗湿性、静水压和透湿量洗后测试的洗涤方法按GB/T 8629―2001规定,采用5A洗涤方法,洗涤次数为3次,每次洗涤后悬挂晾干。

3.8 安全要求

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要求按GB/T 22702―2008《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规定执行;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按GB/T 22705―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规定执行;标准规定:成品中不得残留金属针,对于纽扣、装饰物、拉链等附件,应无毛刺、无可触及性锐利边缘、无可触及性锐利尖端及其他残疵。

4 其他方面

本标准的号型规格按GB/T 1335.1―2008《服装号型 男子》、GB/T 1335.2―2008《服装号型 女子》和GB/T 1335.3《服装号型 儿童》规定选用。

将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质量定等为:内在质量按批(交货批)评等,外观质量按件评等,二者结合以最低等级定等。

标准对成衣的外观质量评等以件为单位,按外观及缝制规定、表面疵点、规格尺寸偏差、工艺要求等指标评等来判定,各规定均参照FZ/T 81007―2012规定执行。

对产品的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规定均和FZ/T 81007―2012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