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肺炎临床运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43-01

新生儿肺部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易受外界感染,其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及时排除,易导致通气受阻,从而引发严重的肺炎疾病。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良好成长[1]。为此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更好的帮助新生儿患者恢复健康,就临床疗效判定来看,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良好。

1新生儿肺炎概述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发生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按照其病因状况可将其分为产前感染与出生后感染,这源于新生儿肺脏十分娇嫩,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受到空气中的细菌感染,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若不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及时诊断治疗,极有可能会引发新生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败血症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3],为了有效避免新生儿肺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新生儿患者在常规新生儿肺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又采取了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了让人十分满意的效果。其中我院在新生儿肺炎患者治疗期间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引流、雾化吸入、胸背叩击震动排痰及吸痰。这些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尽快痊愈具有重要作用,其详细分析如下所述。

2护理干预

2.1引流。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引流的护理措施,促使新生儿肺部的分泌物由小支气管往大支气管的方向引流,分泌物较多,应据患者病情每隔2~4h翻身一次,右侧分泌物较多应对其进行左侧卧位,左侧分泌物较多应对其进行右侧卧位,从而改善患者肺部通气状态,确保患者支气管的畅通。

2.2雾化吸入。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可以采取雾化吸入的护理干预措施,应每隔8~12h进行雾化吸入一次,每次时间15~20min[1]。在雾化液中可加入地塞米松及氨溴索药剂,这些药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的肺炎症状反映,将低痰黏度,有效改善肺部通气状况,对治疗新生儿肺炎患者具有辅助作用。同时对于呼吸无力的新生儿患者应采取垫高床头的方式,垫高程度一般控制在30度左右。此做法可以增大患者肺部气体的交换量,增强患者呼吸深度。

2.3胸背叩击震动排痰。新生儿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在采取引流的同时还可对患者特殊采取胸背叩击震动排痰的护理措施,利用患者胸壁震动能够使患者小气道分泌物松动脱落,有利于分泌物顺畅进入较大的气道。护理人员在胸背叩击时一般都是用手掌、手指或者叩击器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轻叩,叩击频率为10/min,叩击时间为1~2min,每个部位的叩击反复次数应控制在6次或者7次,叩击总共时间应小于10min[2]。护理人员在叩击时要时刻观察新生儿肺炎患者的反应,注意其心率、呼吸及皮肤等因素变化。但这种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本身的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对于一些呼吸十分困难、肺出血或者是体重在1000g以下的早产儿不适合采取这种护理干预措施[4],相关工作人员采取胸背叩击震动排痰护理干预措施之前,要了解新生儿的病情状况及身体状况,从而选择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确保新生儿肺炎护理干预措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4吸痰。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患者采取引流、雾化吸入及胸背叩击等护理干预措施后,应及时对其进行吸痰。首先将新生儿患者鼻内分泌物全部清理出去,而后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器官预设部位,稍退0.5~1.0cm,以免导管尖部位置损害患者气道黏膜。然后再将吸痰管在深部位置轻轻旋转,并向上提拉。每次吸痰压力应控制在100mmHg。吸痰时间小于15s[2],另外相关护理人员在吸痰护理干预过程中应保证护理干预的无菌操作[4],并且吸痰的动作要轻巧,因为新生儿肺部器官十分脆弱,稍不注意就极有可能伤害到新生儿,因此为了保证新生儿肺炎的生命安全,应严格按照护理干预相关规范进行吸痰护理操作。

3结论

新生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支气管道相对较为狭窄,软骨柔软,且黏膜丰富,同时新生儿黏液分泌物较少,排痰功能较差,出现呼吸道不畅等状况无法有效咳嗽,因此呼吸道感染易引发肺炎[2]。本次研究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引流、雾化吸入、胸背叩击震动排痰以及吸痰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快速改善新生儿肺炎患者的通气道,使患者大小气道的分泌物得以及时清除,减少新生儿呼吸道阻力,有效改善了新生儿肺炎患者缺氧等状况,降低了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尽快痊愈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肺炎患者治疗中采取引流、雾化吸入、胸背叩击震动排痰以及吸痰等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7(17):65-66

[2]钟雪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10,2(02):512-513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新生儿医院感染; 原因;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R722.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113-02

Analysis of the Reason of Rooming-in Newborn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Coping Strategies/LIU Qi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3):113-114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e the reason of rooming-in newborn nosocomial infection,and discuss the effective coping strategies.Method:1000 newborn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0 to October 201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clinical data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summarizing infection status,causes and discussing the copoing strategies.Result:This object had a total of 90 cases of infection,infection rate was 9.0%.Infection type was mainly neonat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nd the other was navel infec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a respiratory infec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mainly adenovirus,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adenovirus,full term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remature infants(P

【Key words】 Rooming-in;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Reason; Coping strategi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in Nanxi District of Yibin City,Yibin 644100,China

由于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及身体各器官都未成熟,与成人相比,新生儿抵抗病菌的能力很低,因此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1]。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是确保婴儿健康成长以及促进母婴健康的有效手段。为了进一步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讨论有效的应对策略,本文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母婴同室的10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母婴同室的1000例新生儿,其中202例新生儿为剖宫产,另外798例为经阴道分娩,早产儿225例,足月儿775例。

1.2 方法

收集所有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符合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每一份病历进行查阅和登记。感染诊断标准根据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进行,分析患儿的感染部位、日龄、致病菌等相关信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组对象共有9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0%;感染类型主要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另外是脐部感染和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足月儿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早产儿(P

表1 1000例患儿的感染情况

类型 感染(例) 感染率(%)

足月儿(n=775) 52 6.71

早产儿(n=225) 38 16.89

合计(n=1000) 90 9.00

表2 感染率与日龄的关系

日龄 感染例数(例) 感染率(%)

≤3 d 73 81.11

4 d 5 5.56

5 d 5 5.56

6 d 4 4.44

≥7 d 3 3.33

3 讨论

3.1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

本次研究发现,母婴同室容易诱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早产儿感染率显著高于足月儿,本次研究中早产儿225例,有3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6.89%;足月儿775例,有5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6.71%,足月儿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早产儿(P

3.2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防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应对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母婴同室的管理,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母婴不同室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母婴同室,同时也高于其他科室的感染率。我国卫生部在2001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就明确规定了要将新生儿作为院感的重点对象。因此,医院必须要加强对母婴同室的管理,首先是病房的环境规划必要合理,将各区域明确划分开,一间病房的床位不宜超过三张,每张床所占的空间面积应该在三个平方以上[5]。(2)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产妇的防感染意识,产妇是与婴儿接触最密切的对象,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产妇的卫生意识,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正确的自我护理措施,对于降低感染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母乳喂养是母婴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充分的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婴儿的免疫力。但是在喂养的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手的接触、接触致使细菌传播而发生感染。因此产妇在喂奶之前应认真的洗手,定期对进行清洗,每天要对汤匙进行更换和消毒,尤其是奶瓶需要严格消毒,日常所用的尿布在清洗之后可以通过开水消毒,并积极通过日光照射,杀灭病菌[6]。(3)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不可避免要与母婴接触,由于医务人员消毒不够及其他操作不当引起的感染不在少数。因此,医务人员要加强医院感染防治意识,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感染措施,比如在进入母婴同室时需要衣帽整齐,按照规定换鞋;日常各项操作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比如按照六步法进行洗手后再接触产妇或者婴儿;定期开展咽拭子培养,如果试验结果显示阳性则要暂停母婴同室;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4)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不合理的应用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应针对疾病合理选药,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参考文献

[1]蔡莲凯.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82-83.

[2]杨素青,陈立群.PDCA法减少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6(11):1615-1617.

[3]刘悦新,尹仲娇,李绮薇,等.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2(16):3982-3983.

[4]周晓兰.新生儿护理中母婴同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104-105.

[5]蒋宏,程晓明,侯玉珍.12589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0,16(7):1354.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因素;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1-02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各系统的发育不成熟,机体内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处于最低下的时期,此时期的患儿的抵抗力最差,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入侵儿导致感染的发生。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一般病情均较重,加之患儿本身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因此新生儿是院内感染的高危易感人群[1]。由于护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操作不当,护理因素也是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笔者现将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新生儿22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18例,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21例,均符合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2]。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中其中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9例,出生时间平均为3.45±0.9d。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发生院内感染的新生儿21例的感染部位以及相关引起感染的护理因素进行总结。

1.3 数据统计 采用SPSSIO.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新生儿院内感染率和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比较 此组患者发生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患儿有21例,发生院内感染率为9.5%。主要新生儿感染的部位为:呼吸道系统、消化道系统、口腔以及皮肤系统等部位,具体比例现将表1。呼吸道系统感染所占比例最大,占47.6%,其次为消化道系统,感染发生部位最低的部位为皮肤所占比例为9.5%,见表1。

2.2 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 经此组病例的调查分析总结,新生儿院内感染主要与以下护理因素相关:

2.2.1 病房布局不合理 对于不同病种的新生儿安置在同一病室,为不同病种新生儿之间创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病房内空间较小,两张病床之间的距离太小,造成室内的空气流通差。

2.2.2 科室内规范管理不完善 科室内没有相关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相关操作规程,无定期学习的项目,使护理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不强。医护人员的手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不到位,经常草草了事,导致护理人员接触新生儿儿传播感染。

2.2.3 消毒隔离不合格 为新生儿使用的护理用品及相关医疗器械的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易感病原切断不彻底,对于护理人员正处于患病的状态,没有做好自身的隔离,导致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感染源。由于护理各项操作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而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3 感染控制的护理对策

3.1 环境管理措施 ①病室的合理布局:对于新生儿的病室要严格进行分类,同种病原感染的新生儿可居住同一病室,不同种的病原分开居住,并注意隔离措施。并保证床与床之间的距离;②新生儿隔离病室的微生物监测结果:对每一项物品、器械和环境监测指标的详细评估,如果出现监测指标超标的现象,应汇报科室领导及感染科室,给予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查找超标的原因,总结经验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有效的处理,使微生物的菌落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05CFU/ml)[3]。

在对新生儿感染中分析可能诱发感染的各种因素,强化无菌操作的观念,进行相关诱发感染的因素进行预防和处理,可以减少感染机率。科室内建立关于消毒隔离的各项制度,每个人严格执行,并建立详细的消毒登记本。感染科室随机抽样,每月对新生儿病室的无菌物品贮存间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消毒液等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结果必须在合格以内。

3.2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根据季节定时为病室通风,采用负离子器净化空气消毒。采取床边隔离,有条件者转为单间隔离治疗。新生儿病室的地面和空气必须严密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每天常规空气消毒两次,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仪室内消毒30min,严格限制人员进入。护理人员相对要固定,对于日常的清洁用具要专人专用,严格进行消毒。接触患儿的仪器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侵泡法或者擦拭法消毒,患儿使用的床单、被罩衣物放入感染专用袋进行消毒清洗。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3 加强护理人员的感染知识的学习措施 院内派专门感染科的人员定期为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护理人员加强感染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及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对于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和重要性进行告知,可以那一些真实的有关院内感染的严重病例进行讲解分析,使医护人员深刻的认识到医院感染将会为患者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医院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职业慎独修养的行为,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提高工作的警惕性,严格执行科室内规章制度及相关感染内容。对于新生儿病室限制人数,严格执行感染制度穿工作服、戴口罩以及帽子等,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严格根据感染科的手消毒流程进行手消毒,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进行手消毒。参加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无菌观念以及无菌意识要强,对于污染及怀疑污染的物品及器械不能再次使用。

4 讨 论

由于新生儿的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特点,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并且皮肤黏膜屏障保护功能较差,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极为低下,组织内的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不完善,在各项诊疗和操作的过程中最容易导致皮肤的损伤,容易引发皮肤感染。新生儿的消化道黏膜的通透性相对比成人大[4],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建立不完全,饮食不当极易导致胃肠道感染的发生。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呕吐物的误吸、呼吸道分泌无法排除,导致呼吸不通畅、急救窒息给予各种相关的气管插管或者吸痰操作时未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5]。

总之,在新生儿病室的护理工作中,加强新生儿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口腔粘膜以及皮肤系统等部位的护理,加强科室内的消毒隔离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对预防和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牛桂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病率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7(12):1820.

[2] 龚招娣.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护理[J].医学信息,2011,1(22):23.

[3] 黄雁虹.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10,15(14):1136-1137.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71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09-01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一旦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医院感染是所有NICU面临的主要问题,已构成对住院新生儿的严重威胁,我国最近出现过两次新生儿医院感染事故,一是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交通医院新生儿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死亡8人,二是2009年3月天津市藓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死亡8人。因此了解母婴同室和新生儿NICU医院感染的现状、原因,采取对策控制感染率,已成为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2011年1-6月我院NICU新生儿住院902例,母婴同室新生儿4690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对被调查的病例逐一查阅登记,医院感染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疾病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分类,分析25例NICU新生儿和16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有无相关性及感染部位有无相关性。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 2011年1-6月我院NICU新生儿住院902例,发生医院感染25例,医院感染率为2.77%,母婴同室新生儿4690例,发生医院感染16例,医院感染率为0.34%。

2.2 医院感染部位 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部位与构成比

2.3 经过统计学分析 NICU病房新生儿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两组数据分析,P

2.4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 总共41例医院感染病例中获得病原论据者38例,其中呼吸道感染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消化道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为主,眼部及皮肤感染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3 讨论及对策

3.1 为何NICU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母婴同室,原因有以下几点

3.1.1 医护人员相对较少 一人要同时治疗、护理多名新生儿,如果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就会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

3.1.2 一间NICU病房的新生儿数量要远远高于母婴同室 床位多,密度高,这就存在着空气中的病源微生物相对较多,空气不流通,而空气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重要的因素。

3.1.3 病房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污染 如新生儿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操作台、婴儿磅秤、治疗车、沐浴盆等,也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

3.1.4 NICU新生儿病房以早产儿为主 还有脏器功能异常及各种严重感染。而早产儿最易发生医院感染,主要原因是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抵抗力差,容易受病原菌的侵袭,另外,新生儿皮肤的屏障功能脆弱,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生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3.2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3.2.1 环境因素母婴同室的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都与医院感染有一定关系 空气不流通,有效含氧量减低,加上产妇产后恶露、出汗等,病室内空气污浊,探视人员过多带动气流,许多致病性微生物附着在尘埃或飞沫中,随着空气流动而飞扬,造成空气污染,这是引起母婴同室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最危险的因素。

3.2.2 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直接途径 有报道称看护者经手传播的危险与接触者的次数成正相关,接触新生儿前后不洗手、产妇喂奶前不洗手、不洗、不及时更换衣服、个人卫生习惯差或新生儿使用的食具不清洗或消毒,均是间接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3.3 对策

3.3.1 严格遵守相关制度 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毒隔离知识、无菌技术操作及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并定期进行考核。每月进行消毒工作的总结,认真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并解决。工作中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止感染蔓延。

3.3.2 加强病房的管理 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每天通风30-60分钟,定时空气消毒,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地面采用湿式清扫,病室内的家具、台面、床头桌、门把手等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尽量减少陪护、探视人员。正在患呼吸道感染的要劝阻。

3.3.3 提高母亲的卫生意识 如喂奶前,认真洗手、清洗,母亲内衣每日更换,婴儿用的食具洗净后用开水烫,必要时消毒。如母亲患呼吸道感染应带口罩并及时治疗。

3.3.4 合理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机体菌群失调,耐药菌株日益繁殖,从而破坏了体内菌群生态平衡,形成菌群替代现象。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因此,监测和控制 新生儿感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新生儿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实践证明,有效控制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不仅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及严格的管理,更需要产妇及家属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新生儿的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不断提升医院的社会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9-21.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原因,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并采取对策控制感染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近年来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找出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积极加强预防措施。结果:平均医院感染率为8.13%,以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及脐部感染,感染的病毒以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为主。而且早产儿的感染几率更大,与足月儿比较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对策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and reason, discussed in neonatal hospital infecti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o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infection rate. Method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in recent years our nosocomial infection factors of newborn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s, find out the reason, and the main reason actively to strengthen preventive measures. Results: the average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was 8.13%, with neonat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followed by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fection and umbilical infection, infection with rhinoviru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denovirus based. The risk of infection and preterm and full-term infants more, compare the infection rate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5 ).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and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system, is the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critical, especially for preter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in neonatal hospital infection; countermeasure; 新生儿室的有效管理对降低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率,保障母婴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减少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比例,有效预防和控制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并找出这些病例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652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产科652例母婴同室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生医院感染53例,男31例,女22例。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652例新生儿有5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13%,其中早产儿240例,发生感染28例,感染率为11.71%;足月儿412例,发生医院感染25例,感染率为6.08%。感染例次72例,其中感染1次者40例,2 次者10例,3 次者4例。

2.2 感染部位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24例)占45.28%、眼部感染(4例)占7.55%、皮肤软组织(2例)占3.77%、胃肠道(15例)占28.30%、脐部(8例)占15.09%。而且足月儿与早产儿比较,其患医院感染的感染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2.3 出生天数与感染发生时间的关系:医院感染新生儿中,在出生后1~3 d内发病的占79.46%。

2.4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53例医院感染病例中获得病原学依据者41例,其中呼吸道感染者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消化道感染以白色念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为主,脐部及眼部感染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有研究回顾性分析2874例住院新生儿,得出结论新生儿感染发生的部位87.3%在皮肤粘膜,感染主要为条件致病菌所致。

3 讨论

3.1 新生儿感染发生原因分析

3.1.1 新生儿沐浴室的交叉感染:在母婴同室病房中每对母婴是相对独立的,互相之间基本不直接接触。新生儿沐浴室是母婴同室病房中新生儿沐浴的场所,也是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唯一的集散地,沐浴操作流程及沐浴用物等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新生儿皮肤感染交叉传播的一个主要原因。

3.1.2 光疗新生儿的护理不当:光疗时光的热效应导致皮肤角质层下潴留汗液,过多的汗液与箱内潮湿使表皮细胞肿胀,汗液留于皮内,发生痱子,如皮肤卫生不当或进行穿刺等侵入性操作时,即易引起皮肤感染,感染新生儿再通过光疗暖箱、沐浴等在新生儿之间传播。

3.1.3 工作人员手的污染:医护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如果医护人员在查房、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按规范洗手,则病原微生物有可能通过手而传播给新生儿。

3.1.4 空气污染:由于母婴同室病房工作人员和陪护、探视人员流动量大,人员走动时带动气流,许多致病微生物附着在尘埃或飞沫小滴上,随空气流动而飞扬,造成空气污染。

3.1.5 母婴同室探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由于母婴同室探视比例较高,而且探视者大多有触摸新生儿的习惯。有调查显示,探视者洗手前手致病菌的附着率为53.33%,说明不洗手将由手把大量致病菌带给新生儿,洗手后致病菌下降至16.67%。如果探视人员多,还影响病室的空气质量。

3.1.6 自身感染:新生儿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特别是难产儿、母亲有胎膜早破的新生儿等,为新生儿易发生院内感染的内在因素。

3.1.7 自身原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易发生医院感染,主要原因是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抵抗力差,容易受病原菌的侵袭,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新生儿呼吸道纤毛发育不全,自主呼吸功能缺乏,粘液在呼吸道内不易排出,黏膜脆弱,加上吸氧、吸痰、使用呼吸机损伤所致。消化道感染主要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用具消毒不严格、缺乏卫生知识、喂养不当等有关。

3.2 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对策

3.2.1 加强新生儿母婴同室的管理:本研究显示医院感染率达8.13%,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明确地将新生儿确定为医院感染监控对象,因此要加强新生儿母婴同室的管理,领导首先需要重视,新生儿室布局要合理,区域划分要明确,床位安置不宜过多,一般以3张床为宜,每床占用面积3m2~4m2,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的发生。

3.2.2 提高母亲的卫生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率:母婴同室有利于新生儿随时吸吮母乳,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要提高母亲的卫生意识,防止发生医院感染,如母亲喂奶前,必须认真洗手、清洗,母亲内衣每日更换,汤匙、奶瓶严格消毒,尿布洗净后用开水烫,并经日光曝晒,必要消毒,这样减少了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母亲患感冒时戴口罩或暂时离开病房并及时治疗,减少陪人,病室通风良好,定时空气消毒,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2.3 医护人员重视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进母婴同室时衣帽整齐,并换鞋,定期进行咽拭子培养,阳性者暂停进母婴同室病房,治疗护理分开进行,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新生儿前后均用流水-肥皂-流水的方法认真搓洗,必要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手消毒,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周身皮肤清洁干燥,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室内用具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抹布擦拭一次,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

3.2.4 合理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使体内菌群生态紊乱,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受到抑制或被杀死,而有耐药性菌株日益繁殖,从而破坏了体内菌群生态平衡,形成菌群替代现象。因此,患儿入院时要针对疾病选择有效抗生素,以减少负作用和不利因素。笔者经验,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新生儿感染抗菌效果好。有研究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观察到所有病例革兰氏阴性杆菌及绝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

3.2.5 保护易感人群:对早产儿、低体重儿要加强监控,注意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新生儿应注意保暖,如确有缺氧发生需要吸氧,一旦纠正后即停止吸氧;考虑到羊水污染及窒息易导致新生儿感染;减少吸痰等插入性操作;与家长商讨缩短住院时间。

4 小结

在新生儿室住院的患儿原本体质就弱,更应该加强防治院内感染。国外曾报道新生儿室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征,可控制一些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国内有报道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可以从14.2%降至7.29%。笔者经验是:在做好了严格消毒、灭菌,限制人员探视,减少插入性操作及控制预防性抗生素之后,新生儿感染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 王江桥,邱燕玲,林伟玲,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调查及控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373.

[2] 田泽芳,胡旭红,刘晓燕.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19.

[3] 朱娴静,孙小安,左志文.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 (1):26.

[4] 夏建红,阮耐娟,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08):0

[5] 任丽茹,吴小梅.加强母婴同室探视陪伴管理减少医院感染[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 (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