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商务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上海市财政局 200030)
【摘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会计计量的目标是有助于忠实地陈报相关的信息,对所有资产和负债采用单一的计量基础并不能提供最为相关的信息。在选择某一项目的计量方法时,必须考虑该计量方法将会通过财务状况表、损益和其他综合表产生何种信息。
【关键词】会计计量 初始计量 后续计量
计量是确定一个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列报金额的过程,是会计程序的重要环节。尽管计量如此重要,但关于会计计量及应该采用何种计量方法,现行概念框架却很少有详细的指引。大量交易通过现金或短期应收款来结算,对于主要从事此类交易的主体并不存在计量的难题。但是,如果主体的交易是一些复杂的活动,则计量问题就变得格外复杂而且也非常重要。理事会认为,修订后的概念框架,应该包括一些详细指引,以便指导理事会在制定或修订具体准则时明确计量要求。
一、财务报告目标、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与计量的关系
(一)计量的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概念框架的基石,而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也以财务报告目标为基础,两者共同为计量提供了概念基础。《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第一章: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第三章: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分别阐述了财务报告的目标和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理事会认为,实现计量的目标,既有助于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也有助于相关信息的忠实陈报。
1. 相关性对计量方法的影响。理论上讲,为了提供相关性的信息,所有资产和所有负债均应采用相同的计量基础。也就是说,要么采用现行市场价格(如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要么以成本为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按统一的计量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优点是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金额所表达的含义相同,总计金额和小计金额的含义均比现行财务报表更易理解。例如,现行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总额”并没有太多的信息含量,因为影响“净资产总额”的各项目采用了不同的计量基础。但是,统一计量基础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成本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无法提供相关的信息,例如用成本来计量衍生金融资产,就不可能提供相关的信息。
二是对于某些资产和负债,部分使用者认为现行市场价格所提供的信息相关性较低,他们更加关注因过去交易而产生的毛利和贡献。例如,有人就认为,以成本计量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比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提供的信息更为相关。而且,若现行市场价格无法直接取得而必须加以估计时,花费颇高,主观性较强。因此,若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很难用合理的成本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具有足够效益的信息。
所以,理事会的初步观点是,修订后的概念框架不应建议使用统一的计量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计量既影响财务状况表,也影响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表,这两张报表都可以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在选择计量方法时,如果仅考虑财务状况表,或者仅考虑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表,都不会产生最为相关的信息。理事会认为,某一计量方法的相关性,取决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贷款人评估该类资产或负债对主体未来现金流量贡献所采用的方式。例如,某些对现金流量有直接贡献(如通过销售)的资产,报表使用者很可能运用资产的市场价格来评估该资产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某些不直接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或者必须与其他资产共同使用的资产(如设备),报表使用者则可能运用交易的成本和资产消耗方面的信息,通过计算历史毛利和估计未来毛利来评估该资产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市场价格的变动对上述评估并不相关;某些负债的现行市场价格,是该负债抵冲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最佳指标,而对某些其他负债的现行市场价格并非未来现金流出量的最佳指标。
由于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方式,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主体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评估方法,理事会认为,资产的计量方法应取决于资产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方式,负债的计量方法应取决于主体结算或履行债务的方式。但某些金融资产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方式以及某些金融负债的结算或履行方式,对评估主体的未来现金流量前景并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现行市场价格则可能成为最相关的计量方法。
2. 忠实陈报对计量方法的影响。与相关性相比,忠实陈报对计量的影响较小,但也有一些潜在的作用。完美的忠实陈报应无偏无误,但这并不是要求计量的方方面面都完美无缺、分毫不差。在估计一项不可观察价格的情况下,只要对所估计金额的描述清晰准确,说明了估计方法的性质和局限,而且作出估计时选择并运用了恰当的方法,对该估计的陈报当属忠实。
在确定特定的计量方法是否忠实地陈报了主体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时,理事会必须考虑怎样才能最好地反映相关项目之间的联系。如果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存在某种关系,对资产和负债分别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就可能导致计量不协调(会计错配),从而使财务报表不能忠实地陈报主体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因此,理事会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应要求或允许使用相同的计量方法来计量相关联的资产或负债,因为这比分别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能够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特别是一个项目与其他项目的现金流量通过合同形式相互关联时更是如此。
3. 强化质量特征对计量方法的影响。
(1)可理解性。信息的使用者必须能够理解主体所使用的计量方法。使用的计量方法越多,变更越频繁,就越难理解计量方法对反映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的影响。因此,理事会的初步观点是,在能够提供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应把计量方法限制在最小的数量。同时,一个项目所使用的计量方法类型,还应避免不必要的变更并必须解释清楚变更的原因和变更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后续计量应与初始计量相同,至少应当一致。为了避免计量方法的变更,一是不能废弃成本计量基础(如折旧、减值调整后成本),因为减值调整源自经济状况的变化而非计量方法的变更,因而能够提供可理解且忠实地陈报此类经济状况变化的相关信息。二是不能阻止因改善信息相关性所作的计量要求变更,但此类变更的影响和结果必须透明。
(2)及时性、可核性和可比性。从计量的角度看,及时性意味着:如果价格或价值的变化与使用者决策相关,所使用的计量方法应在价格或价值发生变动时(而非未来某一时点)加以确认;可核性意味着:所使用的计量方法应能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具有独立性的证明和支持,否则即应采用其他方法,或通过披露来帮助使用者理解所使用的假设;可比性意味着:不同期间和不同主体所使用的计量方法应该相同,把计量方法的种类限制在最小数量也有利于提高可比性。
(二)成本约束对计量的影响
财务信息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利用的信息。由于许多计量方法需要估计,作出估计时所需要的输入信息可能无法免费取得,而收集、处理以及核实这些信息都需要花费成本。一般地,一种计量方法的主观性越强,计量所花费的成本也就越高。
与此同时,即使一种计量方法的相关性最强,但随着其主观性的增强成本也越来越大,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受益也会降低。不幸的是,没有任何主观性的计量方法,却也可能毫无相关性可言。例如,对于一项没有固定现金流量的衍生金融工具,或者一项无需太大营销工作即可出售且确定出售的资产,现行市场价格无疑是最相关的计量方法。但是,如果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现金流量因素的市场信息很少或者不存在、不知道该资产的现行市场价格,现行市场价格的估计将高度主观,充满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估计的成本就可能很高,效益(相关性)可能很低。但另外一种计量方法(如原始交易价格)的成本可能很低而且确定无疑,但效益(相关性)却为零或接近零,因为成本对最终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极低甚至为零。在这种情况下,理事会认为必须在提供相关信息的成本与使用者受益之间作出权衡。当特定计量方法的相关性太低或者成本过高时,则应考虑其他计量方法。
也有人认为,当某种计量方法的主观性非常高时,该计量方法不可能忠实地陈报想要反映的项目。但是,一项高度不确定的估计,如果进行了恰当的描述(例如,“该计量并非市场价格,而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估计市场价格”),亦属忠实陈报。因此,对于一项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计量,理事会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它是否具有相关性;二是如果具有相关性,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方可进行最佳披露。
(三)初步结论
(1)计量的目标是有助于忠实地陈报相关的信息。
(2)对所有资产和负债采用单一的计量基础并不能提供最为相关的信息。
(3)选择某一项目的计量方法,必须考虑该计量方法将会通过财务状况表、损益和其他综合表产生何种信息。
(4)某一资产的计量方法,应取决于其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方式;某一负债的计量,应取决于主体结算或履行负债的方式。
(5)计量方法的种类应限制在提供相关信息所必须的最低数量,力避不必要的计量方法变更,必要的变更予以解释说明。
(6)某一计量方法所产生的效益应大于其成本。
二、计量方法的分类
(一)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
在《国际会计准则第16 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国际会计准则第38 号——无形资产》和《国际会计准则第40 号——投资性房地产》中,成本是“取得或建造一项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者放弃的其他对价的公允价值”。以此类推,负债应是指负债发生时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者收到的其他对价的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准则第2 号——存货》规定,成本包括购买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而发生的其他成本。国际会计准则第16 号也规定了成本应包括的内容。
以成本计量的资产和负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调整,调整的主要原因包括折旧或推销、应计利息、溢折价推销、资产减值以及出现亏损合同时负债账面价值的调增。
为反映价格变动也需要调整成本。例如,为反映一般价格变动(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时)和特殊价格变动(在使用重置成本计量资产负债时),都需要调整成本。部分财务报表使用者认为,相较于使用历史成本,使用重置成本时获得的毛利数据更为相关。但是,为反映价格变动而进行的调整,是某些资本保持观的要求,本讨论稿不探讨资本保持观。
有人认为,相较于基于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目前使用的基于成本的计量方法能够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例如,剥离价值(也称作“经营价值”)就表示:如果把一项计量的资产剥离掉而遭受的损失。剥离价格是以下两项金额的较低者:
(1)主体重置该资产必须支付的金额。
(2)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即以下两项中的高者:一是资产的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二是资产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资产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的未来现金流量,按市场参与者对类似风险资产进行估价所使用的折现率折现后的金额。
在多数情况下,剥离价值等于其重置成本。
但是,在财务状况表和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表中使用类似于剥离价值的计量方法,产生的增量成本与取得的额外收益相比并不合理,这是因为:
(1)无论是确定重置成本,还是确定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不仅花费成本,而且还颇具主观性。
(2)使用价值的确定非常主观,所要求的许多内部假设很难判断其合理性。当然,这一批评也适用基于历史成本计量时所使用的减值模型。
(3)某些单项资产并不能提供独立的现金流量。因此,为确定使用价值,就必须计量资产组,从而归属于取得和处置的金额就很难确定。另外,这一批评也适用基于历史成本计量时所使用的减值模型。
(二)现行市场价格(含公允价值)
在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现行价值计量方法。《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之间在计量日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有序交易”一词,意指参与者既不处于绝望的境地,也没有因为财务危机或其他因素进行被迫的快速出售或购买而使参与者处于异常不利的交易状态。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 号——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南第13 段明确:使用现值技术计量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涵盖了计量日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考虑的下列所有要素:
(1)对被计量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
(2)对代表现金流量固有不确定性的现金流量金额和时间可能变动的预期。
(3)资金的时间价值,由无风险货币资产的利率代表,该资产的到期日或期限与现金流量覆盖的期限相一致,且对持有人而言不存在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违约风险(即无风险利率)。
(4)因承受现金流量固有不确定性要求的价格(即风险溢价)。
(5)市场参与者在当前情况下考虑的其他因素。
(6)对于负债,负债相关的不履约风险,包括主体(即债务人)的自身信用风险。
所有现行市场价格均反映了上述因素。但是,现行市场价格通常不可直接观察,需要利用上述输入值进行估计。在决定是否要求估计现行市场价格时,理事会将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1)该计量能否产生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相关的信息。
(2)为确保忠实陈报信息需要进行哪些披露。(3)信息的成本是否合理。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 号——公允价值计量》把公允价值定义为脱手价格。如果存在不同的市场(例如在一个市场取得一项资产,而在另外一个市场出售该资产,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公允价值之外的市场价格能够根据公允价值分析确定。某些项目的进入市场不同于脱手市场,理事会可能考虑使用进场价格(即在主体购买一项资产在现行市场需要支付的购买价格,或者承担或发生一项负债所收到的现行价格)而非脱手价格。
当一项资产属于持有待售,最为相关的可能就是脱手价格,因为脱手价格将反映因出售而可能获得的收益。
相反,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使用进场价格(例如,重置成本)
则可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
(1)持有资产意在使用而出售。
(2)脱手价格无法获得,或者脱手价格并不反映买卖双方之间的有序交易。
现行部分准则在进行减值调整时也使用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在资产初始计量时则使用公允价值加交易成本(负债初始计量时则减交易成本)。
(三)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其他计量
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使用的个别计量方法,既非现行市场价格,也非基于成本,而是基于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这些计量方法目前用于:
(1)金融资产减值、租赁应收款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租赁负债。
(2)非金融资产减值。
(3)存货可变现净值。
(4)准备(时间和金额不确定的负债)。
(5)退休后福利负债。
(6)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上述计量方法系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要求。另外,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所建议的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并非现行价格。
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用于:
(1)成本或现行市场价格不能提供充分相关的信息。
(2)所计量项目不存在成本或收益。
(一)价值观念不同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影响人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价值观是深层次影响因素。中方价值观重视道德伦理层面,崇尚和谐与中庸,鼓励个人服从集体。而西方价值观重视法律和契约,崇尚个人英雄主义,重视个人自由与个人意愿。
(二)思维方式不同
思维方式在商务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重点表现在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两个层面上。西方思维方式偏向逻辑思维,而中方思维方式偏向辩证思维。逻辑思维明确区分了主观思想和客观思想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利用科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世界,探索和发现符合逻辑推理的自然规律,重视推理和思维过程,追求客观有效性。而中方思维方式属于整体思维、感性思维和螺旋型思维。
(三)语境文化不同
语境文化是语言环境,其中包含地区的人文特征和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及长期形成的文化沉淀和文化心态。语言环境与语体风格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同民族独立的语境文化,是文化的基础。东方文化是典型的强语境文化,人们在交谈中更注重意会,对语言环境和前后表达非常敏感。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是典型的弱语境文化,不重视环境,重视“言传”。
(四)不同
中国的比较复杂,民间流传着多种宗教,主流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道教和佛教为主体宗教的宗教体系。而西方国家多数是以基督教为核心的宗教体系。中方宗教文化体系主张“仁”“和”“义”,人们的行为方式更注重道德伦理、和谐、中庸。而西方宗教文化体系追求平等、自由、博爱,人们的行为方式更注重实践和个体存在,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力。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礼仪的影响
(一)称谓语与问候语差异
首先,在称谓语上。中国人习惯在姓后面加上对方的职衔,以表示尊重。但是,在英语中却很少有这种用法,例如,在中国“刘老师”是一种尊称,但是,在英语国家,TeacherLiu绝对不是一个尊称。其次,在问候语上。中方习惯问“吃了吗”“去哪了”,但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这样的问候会显得不合时宜,不仅违反对方的文化习惯,甚至可能会侵犯对方的个人隐私。
(二)礼貌文明语差异
恭维语和谦虚语及其他礼貌用语的使用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比较普遍和重要。但是,在恭维和谦虚上中西方也有着明显差异。中国人崇尚谦虚,在周易中对“谦”的解释是“亨,君子有终”。但是,在西方国家,谦虚不仅不会成为一种美德,还会引起别人对你能力的误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人和朋友一般很少说谢谢,造成麻烦也很少主动道歉,因为这样会显得生分。但是,西方国家则不同。西方人有强烈的个体主义导向,即使接受家人的帮助也会道谢。因此,在商务活动中要注意礼貌词汇的应用,尤其是道歉时,要直截了当,以免造成误解。
(三)见面礼节差异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无论是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商务谈判的双方在见面时都要进行问候,问候也属于一种语言行为。除问候语外,还伴随一些肢体语言。东方国家的人喜欢握手、鞠躬,而西方国家则更习惯拥抱和吻面。因此,面对不同客户,要使用不同的肢体语言。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一)价值观念不同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由于价值观念不同,中方在商务活动中注重人际关系建设。在商务活动中,中方与谈判对象合同确定更多的是代表双方以后要开展长期合作。但是,在西方核心价值观里,主张谈判双方的平等和自由,注重个人主义,重视谈判的直接结果和利益再分配。因此,他们更加追求公平合理的谈判结果和谈判双方均衡的利润分配。对谈判中的具体条款,西方人习惯利用数据进行报价或提出明确交易条件。而东方人在谈判过程中,并不重视谈判双方利润的均衡划分,且缺乏平等意识。
(二)思维方式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思维方式也是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不同地区的人在地区文化差异影响下,形成不同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差异,最终形成思维方式差异。中方偏好综合思维,而西方偏好分析思维。在商务谈判过程中,中方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先建立谈判框架,然后再谈细节,是一个由大到小的过程。一旦原则框架确定,就不会再让步,但是,细节部分有很大灵活性。而分析性逻辑思维让西方人把整个谈判过程分割为不同模块进行谈判,一旦确立模块就算完成。但是,中方谈判人员习惯系统地看问题,不愿把整个谈判过程分割。也许谈判进行到一半,整个谈判就结束了;也许谈判进行到最后,谈判的核心部分尚未结束。但是,西方人谈判进行到一半,就是谈判已经结束了一半。西方人在原则问题上比较宽松,不受原则框架限制。喜欢从具体事物入手,通常认为细节是问题的本质,与整体相比更重视个体。
(三)沟通风格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沟通风格差异对谈判过程有重大影响。前文提到,中方是典型的强语境文化,人们在交谈中更注重意会,对语言环境和前后表达非常敏感;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是典型的弱语境文化,不重视环境,重视“言传”。在强语境环境下进行商务沟通和谈判,不但需要理解对方语言包含的意义,还必须结合当时的语言环境和对方的神态、表情、肢体语言等进行判断。例如,与中国人谈判时,因为儒家文化倡导和谐中庸,所以中国人在表示相反意见时,不会直接提出反对意见,而是用沉默来表达,但在西方,沉默表示认可,这就容易造成对谈判结果的误解。与此相对,西方人则不同,他们很少利用语言环境、表情、态度、肢体语言等语境因素,而是直截了当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会因为顾虑双方的面子或友谊,而做出违反利益的行为。
(四)时间观念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时间观念。中国人认为,时间不是一个线性概念,而属于一个系统和循环概念。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方代表通常会用系统性和统筹性的眼光来看待谈判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在谈判活动中从谈判基础的确立直接到谈判结束,也可能从谈判细节直接回到谈判原点。但是西方代表,特别是美国人,在商务谈判中更加注重谈判的速度和效率,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中国人注重大局,在谈判中需要用较长时间考虑谈判系统的完整性,而美国人在谈判中则是雷厉风行。
四、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合同的影响
文化差异同样会对商业合同的书写产生影响,尤其是国际商务合同。因为双方有截然迥异的文化背景,而且其价值观、思维方式、沟通风格也不相同。所以,在国际商务合同签订过程中,要利用并综合考虑谈判双方不同的文化差异,确保双方理解并明确表达出各自的意见。在中国,受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合同起草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如“bythetwosidesthroughfriendlyconsultations(经双方友好协商)”的表达,但是,西方人认为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本,会在合同书写过程中直奔主题,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语境因素,真正理解合同要表达的意思,以选择合适的词汇。
五、结语
【关键词】国际商务单证;教学改革;建议
国际商务单证,指进出口业务中应用的单据和证书,在履行进出口合同过程中,双方凭借相关单证来完成货物的租船订舱、办理保险、报检、报关、收付外汇等工作。国际商务单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合同的履行,因而单证工作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单证的流转构成了对外贸易的基本程序。
一、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单证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外贸迅速发展,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很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开设了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这门课程。然而很多该专业的学生却难于被企业看好,说明我们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就国际商务单证课程而言,在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
大多数学校的单证教学都是课堂教学,老师的授课模式是先讲意义概念,然后讲某一单证的分类,介绍单证的主要内容,然后是单证的制作和注意事项。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用于传授知识,单证制作的讲授时间占了很少的比重,更不用谈实践操作了。
(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参与
教学过程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不停地记。这种封闭式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再者,中职学生普遍自控能力较差,“满堂灌”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能动性降低,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三)重中文讲授,轻双语教学
由于国际贸易业务所涉及的大部分单证是全英文制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英语要求比较高,掌握熟练制单的技巧必须以良好的商务英语能力为基础。但一些教师讲课时往往利用教材附带的中文译文进行教学,学生在制作单证时同样也是参考中文译文,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全英文的单据就感到吃力,对于很多基本的信用证条款和单据栏目都不熟悉,增加了实际工作的难度。
(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理论与实际联系得非常密切,而我们的教学对象则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全日制学生,他们缺乏必要的实际操作经验,对课程实践感知几乎是空白,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头脑里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模型。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而且所学外贸单据多数是全英文的,业务性较强,而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较差,这样的授课模式会使学生感到很困难,对自己掌握知识和技能缺乏信心,对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二、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是更新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在每一个章节备课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明确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解决什么样的实践问题,课堂教学内容就围绕着解决这一实践问题而展开。如上“海运提单”这一堂课,改变过去介绍概念、作用、内容、缮制的顺序,直接进入“如何缮制一张海运提单”这个主题,将其他内容穿插在其中,最后再做一小结。第二,教学内容注重与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大纲内容相衔接,将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中涉及本课程内容的试题及标准答案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之一,尽量让学生熟悉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中涉及本课程的内容。第三,在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从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传媒获取最新信息和资料,跟踪专业前沿问题,如国际商会关于电子信用证的有关规定等。
(二)应用多媒体、情境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片而且可以通过短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具体。比如,讲集装箱的装运程序,如果仅仅只有流程图,学生对于其中提到的堆场、设备交接单等无法形成形象的认识,可是一旦插入图片或者影像资料,整个流程就显得非常生动,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情境式教学以导入企业真实案例为手段,不局限于教材中的样本,给出完整的案例背景资料,提出相关要求,让学生自行讨论分析,就学生的分析作出相应指导。这样既让学生有实际操作的真实性感觉,有压力,又有动力。
(三)增加双语教学的比重
国际商务单证是一门涉外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有较良好的商务英语基础。外贸业务中所缮制的单证一般是全英文的,涉及的条款栏目的填写都需要运用专业的术语表达。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所涉及到的各种专业术语、单证、合同的主要条款等用英文表达出来,以帮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的阅读和表达水平。同时在模拟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接触大量真实的全英文信用证和单证,了解和熟悉英文单据的填写和缮制。
(四)注重综合制单能力的训练
很多教材并没有提供这一教学内容,老师必须自己从企业得到第一手的资料,让学生在掌握了各种单证的缮制后,就针对某一项具体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分别进行实战训练,制作外贸所需的商业发票、汇票、保险单等整套单据。只有熟练地综合缮制整套单据才能够最终达到外贸单证的教学培养目标。这一阶段分三大模块进行:一是根据信用证或合同缮制国际贸易所需的各种单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国际现行惯例正确地缮制合同、发票、装箱单、提运单等各种单证;二是分小组模拟进出易过程,并根据交易结果缮制贸易所需单证;三是顺利地完成模拟的国际贸易业务流程。
总之,国际商务单证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作为该课程的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除了要使学生具备完备的国际贸易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实际模拟操作时间与次数。只有让学生具有与实际工作岗位一样的操作与练习,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大伟.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文化差异广泛地说,是指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别,即指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与解释。
国际商务谈判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主要是指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活动的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通过信息交流与磋商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谈判人员的交际方式以及价值观等都有所差异,这就导致国际商务谈判具有跨文化性。所以,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谈判内容进行充分准备,还要对各国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熟悉不同国家进行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谈判的顺利进行。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1.价值观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价值观上的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就是客观性。所谓的客观性,就是在进行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谈判主体对“人和事物的区分程度”。在世界上的多数国家以及地区的人们都很难将人与事物进行区分看待,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东方国家,由于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注重感情观念,所以很多经济都是由家族企业控制。而西方国家的“客观性”却比较强,尤其是美国人,他们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就会将人与事物进行区分看待,更加注重实质性问题:其次,就是平等观念。所谓的平等观念,就是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谈判双方都有利可图。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就是英美等西方国家,他们具有较强的平等观念,在进行谈判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谈判双方的实际利益,无论是所提条件还是报价都比较合理。2.语言行为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在进行谈判的过程中,文化差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谈判双方的语言沟通方面。不同民族的语言都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而孕育出来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国际商务谈判的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这就会明显制约谈判语言。可是语言却是各国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化。所以,只有清楚地掌握了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那么在进行国际谈判的过程中,才可以尽量避免在交流上出现问题,保证谈判的顺利进行。3.文化伦理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文化伦理的差异也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成为障碍,商务谈判人员在利益追逐中有自己的文化伦理底线,关注利益获得的基准线不能与自己文化价值的存在形式发生抵触。这些文化伦理价值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宗教、道德、审美、科学和功利价值等。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或地区,其法律制度的制定必须根据宗教教义,对于人们行为的认可,要看是否符合该国家宗教的精神。
1、主要学习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史及选读、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等课程。学生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2、商务英语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系统的国际商务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在外贸、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3、“商务英语”的概念从提出到今天,起始时间已经不短了,但在国际化大趋势下,英语学习市场风起云涌的今天,很多培训机构又把商务英语作为了其主要的培训项目。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