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信息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是回答“能力立意”试题的前提条件、考生解答问题的“入场券”。
如何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呢?笔者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1、研究高考试题,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地理文字信息。这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地图和表格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②地理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图像提供的信息。地图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③地理表格信息。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地理数据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为了真正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引导获取能力的学习,给中学地理教学一定的正面导向作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提供新的信息,设置新的情景。试题往往将教材之外的新信息和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设置新的情景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增加试题的新颖性、趣味性,而且能真正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能力,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如果所给地理信息涉及到考生没有学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试题会对该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给出相应的解释,避免考生产生解题障碍。②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地理图表相对于文字表述而言,提供的地理信息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承载有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以图表的形式提供地理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地图阅读、分析能力,体现地理学科能力的特色。③地理信息的不完整性和渐进性。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考生因阅读而产生的影响,达到考查的目的,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着一些信息,从而使许多地理信息表现为不完整的特点,对解题无用或无关、可能会给考生解题带来障碍或干扰的信息已经很少出现了,但对于考生解题又是完整的。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所给地理信息还表现为渐进性的特点,即逐步给出地理信息。这样就有利于考生充分利用其他隐含的信息,有理有序的、一步一步的利用有效的地理信息解答对应的试题。当然这也是为了体现中学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④提供组合信息。为了特定的综合(学科内综合或学科间综合)能力考查目的,地理试题可能通过文字、地图、表格等不同形式相互组合提供解题所需的地理信息。考生只有将各种不同信息提取出来后才能正确解答试题。
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主要是为正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提供帮助。只有对试题所给信息的形式和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分析这些信息的空间、属性和时间等特征,明确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试题考查的内容和意图。
2、树立目标意识,明确能力的考核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指考生通过试题提供的文字、图像、数据等资料,利用储备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等,获取解决问题的条件,思考问题的线索,解答问题的提示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形成准确而综合的信息系统的思维过程。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包括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要求:(1)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2)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3)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这三个要求层层深入,一层比一层高。只有达到前一层次的目标和要求,才有可能达到后面两个层次水平;也只有达到最后一层次要求,才可能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完整论述和科学探讨问题。
因此,明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目标的“要求”,分清能力目标的“三个层次”,在平时教学和训练时提高针对性,抓住问题的关键,提高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注重总结归纳,掌握获取途径和解读方法。
做任何事都是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取地理信息也不例外。只有掌握了途径和方法,解题时才能做到轻车熟路、水到渠成,节省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题干文字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图形的表述语言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统计图表的文字和数字中,还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问题设计中、各种地理图形的主图和附图中、各种地理图形的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因此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⑥从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对于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解读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即解读文字材料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对解题起提示性作用的词语最好能做上记号。解读图表信息时要遵循各种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解读图表信息时可以按照:明确图名――关注图边――分析图中的步骤。
4、重视主干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具备了牢固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审题时才能明确试题中的地理信息哪些是有用的?可以用于哪些方面?和哪些知识有联系等。因此在平时复习时一定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储备丰富的地理基础知识。全面、准确、牢固地把握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中突出主干知识,培养和形成地理基本能力,为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作好知识准备。
5、重组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地理迁移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考查的是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平时储备的知识要能及时、有效地迁移到新的情景中,进行知识与情景的转移。因此平时复习时要加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重组知识网络,构建知识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串联、比较、发散、迁移、升华,深入理解、拓展思维,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有“热点”意识,强化知识的具体应用,加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地理信息是指试题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主要有三种类型:①文字信息。这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包括地图和表格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等。②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图像提供的信息。地图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③表格信息。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地理数据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高考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通常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提供的信息、设置的情景材料新颖。试题往往将教材之外的新信息和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创设新的情境,增强试题的新颖性、时代性。如果所给信息涉及考生没有学过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试题会对该地理概念或原理给出相应的解释,避免考生产生解题障碍。②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以图表的形式提供地理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地图阅读、分析能力,体现地理学科能力的特色。③信息的隐性性和渐进性。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考生因阅读而产生的影响,达到考查的目的,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隐含着一些信息。另外,高考试题所给地理信息还表现出渐进性的特点,即逐步给出地理信息。这样有利于考生充分利用其隐含的信息,有理有序地、一步一步地利用有效的地理信息解答对应的试题。当然这也是为了体现中学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④提供组合信息。为了达到特定的综合能力考查目的,地理试题可能通过文字、地图、表格等不同形式相互组合提供解题所需的地理信息。
只有对试题所给信息的形式和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分析这些信息的空间、时间、属性等特征,明确试题考查的内容和意图。
二、明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核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包括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要求:①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考查意图;②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③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这三个要求一个比一个高,只有达到前一要求,才有可能达到后面两个水平;也只有达到最后一个要求,才可能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完整论述和科学探讨问题。
只有明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目标的“要求”,分清能力目标的“三个层次”,才能在平时教学和训练时提高针对性,抓住问题的关键,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三、掌握获取地理信息途径和解读方法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主要蕴藏于地理试题的题干文字、地理图形的表述语言、地理统计图表的文字和数字、地理试题的问题设计、地理图形的主图和附图、地理图形的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因此,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言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对于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解读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即解读文字材料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对解题起提示性作用的词语最好能做上记号。解读图表信息时要遵循各种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解读图表信息时可以按照:明确图名―关注图边―分析图中的步骤。
四、重视主干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具备牢固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审题时才能明确试题中的地理信息哪些是有用的?可以用于哪些方面?和哪些知识有联系,等等。因此,在平时复习时一定要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储备丰富的地理基础知识。要全面、准确、牢固地把握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中突出主干知识,培养和形成地理基本能力,为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做好知识准备。
五、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地理迁移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是灵活、综合地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平时储备的知识要及时、有效地迁移到新的情景中,进行知识与情景的转移,平时复习时要加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重组知识网络,构建知识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串联、比较、发散、迁移、升华,深入理解、拓展思维,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有“热点”意识,强化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宫 鹏: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李朝奎: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
陈建军: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基础测绘处处长
未来地理信息技术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面向个体的信息服务,和以前的政府机构所拥有的信息有巨大的不同,这种信息服务更加多样化,也更加丰富。
国土资源导刊(以下简称导刊):7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而在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如此紧锣密鼓地出台关于地理信息产业方面的政策意义何在?
宫 鹏:20年前,地理信息的主要用户是政府,如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国防军事等部门;而现在,地理信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由于定位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于个人、货物等移动目标,和商店、工厂、机关、学校等固体目标而言,其位置信息都可以高效实时地收集、处理、存储和,这是20年前人们无法想象的事情。有了这么多的数据,当然可以做各种分析,而数据种类越多、数量越大,能够做的分析应用就越多。
比如,我近年来正在进行的研究,是将地理信息与公众的健康,特别是传染病等进行关联分析,重点关注与环境有关的疾病的传播,并对其进行模拟。环境与健康逐步发展成一个依赖地理信息行业的新行业。
此外,越来越多基于个置的地理信息的产生,使得人们的社会需求与供给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比如,原来需要到商场选购商品,现在可以从网上订购,供货也不再需要经过商店,而是直接从生产地按位置的地理信息发送到消费地。
地理信息及其支持的相关产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地,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导 刊:从全国的地理信息产业来看,整个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宫 鹏:随着定位传感器的小型化和无线通讯能力的增强,定位已经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技术。这些定位能力的结合,与人、物资的链接,就构成了人、群体、物资的时空分布,并可以实时用手机,储存并处理应用。
未来地理信息技术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面向个体的信息服务。和以前的政府机构所拥有的信息有巨大的不同,这种信息服务更加多样化,也更加丰富。
导 刊: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和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
宫 鹏:国家层面的《意见》里面很多内容都是粗线条、指导性的,未来还需要落实意见,拿出具体方案来。而在落实过程中,人才问题是重要的障碍。
由于行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国外顶尖的计算机人才很少从事地理信息行业,这是地理信息行业发展比较缓慢的原因之一。
而在中国,按照目前的教育专业设置和学科对地理信息的认识程度,实现跨学科人才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我国不少高校的地理信息专业的教学中,“地理”知识缺乏,学生无法联系地理知识去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检测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学过GIS课程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设计有关的GIS应用平台,造成他们到相关部门和公司参加工作时起步困难。
制约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没有清晰的可执行的数据政策。
导刊:您说的这些问题,如何破解?
宫鹏:中国自上而下的专业设置有可能发挥优势。只要在顶尖的计算机、通讯、自动化学科适当开设地理信息相关的课程,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一部分最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进入该行业,中国就有可能领先世界。
我赞成中国需要有保密政策,但需要清晰和可执行的保密政策,而不是笼统的、以推脱责任为由的保密政策。否则,我国巨大的地理信息科技产业投入所带来的海量的数据,可能被大大地浪费掉,从而制约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导刊:从您从事的行业看,您认为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与国外及发达省份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这些问题您认为该如何解决?
陈建军:近年来,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非常快,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这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政府对地理信息产业引导、培育及统筹协调工作不够;第二,我省的地理信息产业链不是很完整,特别地理信息软件开发方面欠缺,主要依赖北京、武汉与广州的公司来技术服务;第三,我省的企业对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性与产业前景认识不足;第四,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与公司,以政府所办的事业单位偏多,而民营或股份制的公司较少,市场活跃度不够,市场活力没有得到激发。
与国外及发达省份还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一是高层次的人才资源缺乏,有少量的高层次人员在高校与事业单位,而在企业的高层次人才非常少;第二,缺乏有技术与有实力的龙头地理信息公司;第三,在地理信息产业链中,我省大部分公司企业集中在数据获取与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与利润都比较低;第四,政府作为最大的地理信息生产与拥有者,地理信息的价值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的共享进展也不大。
李朝奎:规模不大,拳头产品不突出,项目的产业化及带动作用不明显、科技的引领作用没有凸显。
与北京、上海、武汉等比较,存在的差距:产业不集中且规模小,欠缺有影响力的项目及其显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我觉得主要对策应该是,建立GIS产业园;发挥既有科研院所的国家/省级科研平台的作用,开展产学研结合;发挥已经立项项目的应用效益。
导刊:如何促进湖南地理信息的深层次应用?
陈建军:促进湖南地理信息的深层次应用,要从两个大方向发力:第一,要培育具有一定技术与资金实力的公司,壮大市场与扩展服务面,服务好实体经济的生产与物流等,服务好以人为主体的流动与生活,同时获取丰富的地理信息。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进一步优化服务生产与生活,例如我们的车载导航、手机地图与导航、运营车辆安装北斗系统等应用。第二,政府要不断丰富地理信息与深化各类应用。有许多需要是或必须由政府来管理的地理空间信息,如电力、城市管网与人防等基础设施的地理信息,通过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政府对现代城市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在这个过程也需投入大量的资金,比如长沙的城市各类管线网的地理信息获取并建设智能管理系统,就需要投入几十亿元资金,可以带动相当一部分地理信息公司的发展。
李朝奎:地理信息是基础性信息资源,应用面广。我的看法是,一手抓应用技术的深度研究,一手抓地理信息的泛在应用:一方面加大对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减少对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收益的期望。
导刊:湖南省《意见》的出台将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给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陈建军:湖南的《意见》的出台将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育地理信息企业与公司,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二是促进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同时拓展与深化基于地理信息的各类应用。
湖南的《意见》给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我想在基于北斗产业发展将会非常迅速。特别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硬件装备与综合服务系统方面,湖南在技术研发、产品检测、高端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批从事北斗导航产业的企业正在湖南成长。既有国信军创、创越电子、湘邮科技、长城信息、航天环宇等带动,又有湖南芯丰微电子、湖南中本导航、深圳善领科技、湖南北云科技等生力军的加入。同时,启动湖南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包括邮政物流、工程机械、岳阳北斗城市应用3个子项目,预计装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终端10万台套。
李朝奎:其影响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给了湖南地理信息产业明确的定位。二是明确了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指向,三是确定湖南地理信息产业的标准和依据。
导刊: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将对湖南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提供怎么样的支撑?
陈建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地理信息是最基础信息,对于政府、企业与百姓生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服务面越来越广,应用度越来越深。由于原来主要靠政府提供地理信息服务,难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地理信息的需求。国家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与规划,意义非常深远。
“十二五”时期是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期,全球地理信息产业也同时进入爆发式增长期。近几年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以年均 25%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达26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万亿元规模。而随着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军转民用,导航系统、遥感应用、电子地图等地理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将充满投资机遇。
在各地区,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地理信息技术和产品以及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利用地理信息及其技术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解决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等已成为共识。在产业和应用方面,地理信息在车载导航、物流配送、移动目标监控、定位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欢迎,正在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到“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将促进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关联服务业的发展,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支撑重大项目科学决策,带动创业就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浙江:特色产业聚集
作为新型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制定的《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的地理信息产业,如何促进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指导性建议。
浙江省是我国率先开展三网融合综合业务探索的省份之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宽带普及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基础优势。据统计,截至2010年,浙江省实现3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用户达3970万户,普及率居全国第3位。
在此基础上,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地理信息应用及安全保密技术、卫星导航定位与应用技术、三维虚拟现实系统开发与应用技术等一大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已得到突破。据介绍,浙江省航天航空遥感发展迅速,已建立的2座地面卫星接收站,可实时接收、处理相关卫星影像数据,航天航空影像数据自动化处理难题已经破解;建立了应急测绘保障机制,成立了与国家联动的省、市应急测绘保障队伍;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航测内外业一体化立体采编工具软件,大幅度提高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效率。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浙江地理信息企业的从业范围已从传统的基础测绘、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地图编制领域,发展到数据采集和开发应用、系统研发、信息服务、硬件制造、软件、教学、培训等领域,省内部分地理信息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地理信息公司,地理信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卫生防疫、社会经济统计、人口计生、公安指挥、资源管理、交通管理、地籍管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经济较发达省份,民间资本充裕而活跃。地理信息产业近年的快速发展势头已引起浙江民营企业的广泛关注,民营资本投资地理信息产业,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和德清县人民政府正在共同建设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根据产业发展已有基础和发展要求,浙江省将以地理信息产业园为核心,以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市为副中心,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地理信息关联产业发展的若干各具特色的相对集聚区,作为地理信息产业核心区的补充,形成覆盖全省、产业链接、配套能力强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格局。根据规划,到2015年,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将初步建成一个国家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形成涵盖装备制造、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和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将浙江省打造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重要省份和华东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今年,产业园区通过特聘招商、中介招商,已有北京国遥新天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兴科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在我国遥感影像数据和应用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注册落户该园。也有包括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天博地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前来考察洽谈。
根据浙江省测绘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总产出2.4亿元,同比增长28%;税收1357万元,增长20%,仍在建设中的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就已实现开门红。目前,该园已签约项目167个,总投资约98.81亿元。预计到2015年,该园年产值将超30亿元,真正成为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地理信息产业龙头。
在特色研发方面,“浙江省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高精度、陆海关联的现代测绘基准框架建设、海岛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测绘、海岛礁精确定位、浅海区域水下地形图和潮间带地形图测绘。在此基础上,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大力促进海洋地理信息资源
的开发利用,服务江浙省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结合海洋经济空间格局优化、现代港口物流和海洋旅游业发展等,开展船舶监控定位、港口物流导航、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滩涂利用、海洋资源勘探、海岛观光等海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不断提高海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6月,中国总参谋部测绘导航局在浙江签署“深化北斗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斗(浙江)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共同推进重点行业北斗应用,率先在我省智慧海洋、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灾、车载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优先采用北斗系统成熟技术与产品;支持设立浙江北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用以创新卫星导航应用核心技术;在北斗卫星领域深化军地融合,共建国家北斗导航应用(浙江)产业基地,将进一步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在浙江的民用推广和产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总投资约15亿元国家首个北斗海洋产业应用示范基地也在舟山启动,北斗海洋应用研究院、北斗海洋应用服务运营中心和北斗海洋应用示范中心将投入建设。届时,通过工程示范、体系构建、平台打造,有望深化和拓展北斗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加快舟山传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现代海洋产业的效能,有力助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也将进一步创新海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新模式、新途径,为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作出示范,发挥引领作用。
浙江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建设“大企业、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的总体要求下,结合近年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天地图·浙江”、物联网、“三网融合”、海洋经济发展、山区科学发展及地理国情监测等发展重点形成若干个大项目,引导地理信息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山西:智慧城市带动
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前几年,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被炒的铺天盖地。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两批公布了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更是将这股热浪推向了新。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会涉及国土、房产、公安、环保、卫生等几十个领域的2000多个应用系统,为智慧城市的创建提供支撑平台。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影像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应用系统开发、系统集成、软硬件设备生产制造等领域的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带动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300多亿。这一方面,使地理信息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带来了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产业 “1+1>2”的市场效应。
地理时空信息的大数据特点,只有与云计算结合,才能进一步满足智慧城市应用需求,从而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山西”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基于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工作基础上,通过推进山西省各市、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内容。 经过多年的积累,山西省已形成大量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后能够使分散在各个专业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发挥效益。
2013年初,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及试点工作,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测绘和数据支撑城市建设的山西省首府太原,首当其冲成为试点之一。
太原试点的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关键技术与系统、时空信息云平台,致力突破城市智能决策共性关键技术,构建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系统,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决策应用示范,为城市运行、管理和规划提供面向多层次、细粒度用户的综合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先后被列入科技部智慧城市领域国家863计划。
据山西省太原市基础地理数据中心主任卫启云介绍,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由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发展而来,该平台围绕经济转型、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主题,以强化基础、促进应用为主线,着力加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着力提高智慧应用水平,从过去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提供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逐步发展为向各部门提供各自所需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使其服务更科学、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有力推动了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不过由于地理信息产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巨大,既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也包括测绘业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应用,还包括LBS(基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服务和各类新兴技术及其应用……市场需求的增长与本地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趋明显,存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够丰富、开发利用不足,教育科研薄弱、专业人才紧缺,产业总量偏低、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集聚能力亟待加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对地理信息产品及其技术服务的消费应用仍需引导和培育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大省建设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山西来说,国家863计划项目是提升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在地理信息产业落地实施过程中,山西省聚合多方资源积累创新经验,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基地,为企业创新创业搭建更好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将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优势的企业引入产业基地,发挥地理信息企业孵化器作用和产业集群效应,支持企业申请建立地理信息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项目实施,就走了一条由太原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武汉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和厦门硅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7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合作路径。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和造就一批业内高端技术人才;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和潜力;将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智慧太原试点建设相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
根据《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山西省将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导向以及推广宣传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地理信息产业,鼓励传统产业与地理信息产业融合,推进传统产业和社会各行业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通过提供政策、资源、技术、资金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联合,发展地理信息龙头企业。
在财政方面,设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施税收激励政策。一方面为地理信息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服务,推动地理信息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及投资项目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于经认定的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开发、服务有关业务的地理信息企业,按有关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为促进山西省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进而印发《山西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拓宽地理信息服务市场;发展北斗应用及服务,推动北斗导航与移动通信、地理信息、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推进北斗导航在交通、减灾、电信、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随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民用化步伐加速,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地区正在根据政策方向和产业特色孕育一系列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通过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标准化空间地理信息产品,促进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带动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出现了。为了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引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确保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依照新《地理课程标准》,地理信息技术要同时在初中地理必修教材与选修模块中呈现。如,GIS技术在新课标中提出,初中生不但要掌握其概念、原理及相关基本发展等知识,还要明白该技术具体应用领域,能够准确说出某一具体领域中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的作用与功能;同时能够操作相关软件,熟悉GIS窗口界面并灵活运用相关窗口快捷键(比如图层显示的放大、缩小及移动等,以及图层叠加与标注显示等),掌握简单查询与分析、数据库建立等方法。GIS技术操作本身就是收集、处理、分析及应用地理信息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该技术处理与分析地理信息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与综合应用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初中地理必修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模块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众所周知,GIS技术地图处理与操作功能非常强大,地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地图,借助GIS地图叠加、漫游、缩放及要素增减等辅助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地理信息技术教育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深入了解并灵活运用地理研究新技术、建立区域地理系统思想、培养学生形成空间地理意识、养成良好的分析与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地图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空间性比较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要深入了解主要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形成相应的空间概念。实际上,地理课程中的地理事物及其现象覆盖面非常广,甚至还有一些是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当然人们不可能亲自考察并观察出现的各类地理事物。如果通过简单的教材文字描述开展教学,尽管可阅读篇幅比较长,但受W生现有知识与思维能力水平的限制,无法全面而深刻地从不同角度与层次对其进行分析,无法总结获得完整而准确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学生大脑中呈现的事物表象就不够完整与清晰,也就难以形成深刻而牢固的印象。因此,必须借助地图牢固掌握事物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地图语言符号系统描述广阔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结构、分布、联系及时间变化等要素,并利用数学法则在有限的地图平面上规范化展现,这是人类思维的飞跃。一定程度上来讲,没有地图地理学也就无从谈起,相应地也就无法开展科学而又系统化的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因而地图被人们称之为“最便捷的地理书”,更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三、培养中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在传统地理教学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学挂图、教材地图、地图册、投影片及扫描栅格地图等教学工具比较常见,对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审核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际教学中,应用GIS地图等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投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我国主要民族分布”知识讲解中,要全面分析我国民族分布情况,影响因素有哪些,学生要想清楚回答此问题,就要深入了解我国主要民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等,甚至还要掌握我国水资源分布规律与特点、潜在植被分布特点等相关地理知识。如果采用纸质地图讲解这些问题,则至少需要四幅相关专题地图,但却无法叠加分析。如果采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中的GIS地图,则可对不同专题地图图层进行灵活切换与叠加,制作二次的叠加专题地图更加精确、清晰,学生能够清楚辨别各地图间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