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老年患者

内科疾病多有病程长,治疗效果不及时或不明显等特点,而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还有身体素质差,病情多变,容易产生焦虑、烦躁不安、悲观失望情绪的特点者。这对病情观察、评估带来一定难度,使护理工作面临更多责任和风险。现将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1 心理护理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等负面情绪,导致紧张感或危急感,不配合治疗,这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治疗效果不明显反过来又作用于负面情绪,造成恶性循环。同时,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容易产生恐惧和忧虑,这时会对自身疾病有强烈的求知欲。这要求护理人员有问必答,百问不厌。使其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总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给予关怀同情,细心护理,促其配合,以争取最好的医疗效果。

2 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指导适量运动、饮食护理等是贯穿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始终的,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才能为患者减轻病痛,进而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尊重。

2.1 病情观察 对药物作用的观察,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及变化过程。对治疗中的患者,要掌握其药物的疗效及副作应以便观察治疗效果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通常病情变化不确定、身体素质差或病程长,易致并发症。因此针对病情发展向患者及时交待、强调危害性或意外情况很重要。

2.2 正确执行医嘱

强化查对意识,层层把关,保证安全。按医嘱执行是护士的职责,对医嘱质疑和把关是护士的义务和人道本职。由于工作繁忙、重复性强等特点可导致思维的晕轮效应及定势作用,医生不易发现自己的缺陷或失误,尤其是关键字、用药量,遇有质疑护士须经医生核实后执行。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避免盲目执行医嘱。遇特殊、贵重药换批号,若与医嘱剂量不符,及时通知医生,供调整用量之参考,为一些患者保证用量节约开支。口头医嘱除急救、手术时外不予执行。执行时须复述强化或反问一遍以提醒查对、避免口误。

2.3 指导适量运动 老年患者运动较少或长期卧床,造成肌肉萎缩,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同时老年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这需要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注意安全问题。做到行走、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如帮助其按摩下肢肌肉或鼓励自行按摩;尽量减少可能障碍物,加用防护栏,防跌交及坠床,鼓励使用拐杖。以避免意外伤害。帮助并指导患者其学会轻揉按摩面部、四肢、腹部肌肉及足底,手掌穴位;锻炼呼吸肌,如每日练习深呼吸4~6次,每次5 min;提肛法锻炼会肌肉等。

2.4 饮食护理 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内分泌紊乱,整个机体处于营养失调状态等状况。因此,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尤为重要。宜食种类:蛋白质类的摄入宜选用优质低蛋白包含,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质为主,如蛋类、奶类、淡水鱼、瘦肉等补充各咱必需氨基酸;补充足够的维生素;补充膳食纤维,防止因缺少运动或长期卧床造成的便秘。

3 护理细节

3.1 心肺功能监护 老年人由于心脏代偿功能下降,血管顺应性降低,极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应注意及时发现,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否则,易引起严重的心脑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老年人呼吸代偿功能下降,应即时清除口腔异物、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改善呼吸功能。

3.2 静脉输液 老年人多皮肤松弛,,特别是长期慢性病患者,四肢皮肤弹性差,血管细曲易移动、脆性大,致静脉穿刺及固定、输液计划的完成较困难穿刺前应放低准备输液的血管位置,或肢体下垂,对肢体冰凉者给热敷使血管充盈,利于穿刺。较难的穿刺要仔细、耐心操作轻、进针稍缓慢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穿刺后应稳妥固定、摆放并交待穿刺局部的保护。

3.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尿频、便秘的护理,尿频、便秘者,应给予腹部按摩和热敷处理,养成定时排尿排便的习惯。置导尿管的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要定期做好会护理,保持清洁,每天行膀胱冲洗2次,更换尿袋1次,并观察尿色、尿量并做好记录,每周检验尿常规1次。

3.4 预防褥疮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定时翻身,翻身后用热毛巾擦洗受压皮肤、骨突出部位,必要时使用樟脑精按摩;保持床褥的整洁、干燥,潮湿后要及时更换;每日认真进行晨、晚间护理。

4 结论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较为严格,临床护理工作千条万绪,要做到万无一失确也不易。因此,护理工作要做好,做全,不但要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程序,而且每个护士都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素质和一份爱心,去面对周而复始的工作,严把质量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李伟.医院老年康复问题研究.中国康复,2003.

[2] 南登昆.缨鸿石.老年护理中的问题.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陈仲武.护理探索.中国护理医学杂志,2006.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年;咯血;心理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31-01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或肺血管破裂,血液经口腔咯出。是肺部疾病的急症之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1]。尽管常规的抗感染、止血、对症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但其病程长,复发率高,影响生存质量,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负担。尤其老年患者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对治疗及康复不利。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咯血患者的不良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不容忽视[2]。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老年咯血患者的心理观察分析,施之以相应的对策,消除缓解心理压力,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1 心理特点

1.1忧虑:老年咯血患者对长期咯血经久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慢性过程表示焦虑,即惧怕病情恶化,又对疾病康复丧失信心。更严重地,认为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思虑过度,每天唉声叹气,忧心忡忡呈现虚弱状态[3]。

1.2多疑、恐惧:当血液经口腔咯出,患者切实看到鲜红的血液,症状与心理反应相互作用容易精神紧张,担心,恐惧,多疑纷纷而至。每咳一口痰时均要细心地观察及反复地“研究”,他们可对医生护士的安慰疑为是对自己病情的隐瞒、或不重视,误解是一种暗示,从而推理,得出自己的了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4]。

1.3绝望:有些老年患者反复咯血,身心疲惫,长期卧床止血效果不好,产生绝望心理[5]。表现为极度消沉,沉默寡言或极度乐观,索性拒绝一切治疗护理。

1.4依赖感:咯血的老年患者,经过抢救转危为安后,担心再次出现咯血,在生活上依赖家人心理上依赖医护人员,希望时刻有人陪伴看护[6]。甚至为他们备好急救药品,只有这样才安全。过度的依赖造成内心的敏感与脆弱,反而造成对周遭一切产生不信任。

2 心理因素对咯血老年患者的影响

应激心理对老年咯血患者影响很大,一方面可导致心理失衡,机体抵抗力下降,加重病情。另一方面,它可导致生理功能的改变,紧张的信息刺激丘脑下部兴奋作用于交感神经,使其末梢释放出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是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咯血或加重出血[7-9]。

3 心理护理体会

3.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和保证。当老人一入院护理人员就热情接待,以获得良好的首因效应。在接触老人时态度和蔼,举止端庄,诱导和启发老人诉说内心的痛苦,耐心倾听有关心理的问题,了解治病的因素,同情其挫折关心其痛苦,鼓励老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方式宣泄自己的感受[10-12]。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愿意向医护人员倾诉。

3.2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认真做好心理分析,做好有效心理护理。宣传有关疾病的知识使患者了解心理与疾病间的影响。护理人员要理解老年患者,以真诚真挚的情感经常与他们聊家常,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能做到的要尽可能给予帮助[13]。设法减轻心理压力,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相信医学,相信医护人员让他们有一种信任感。

3.3在大咯血病人的急救中,患者表现为恐慌、手足无措,我们医护人员要迅速及时准确的抢救,同时还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给病人以安全感,尽可能地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避免窒息的发生[14]。

通过对心理分析及护理能使老年咯血患者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消除不良心理的负面影响。作为护士,我们必须站在患者角度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为疾病康复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蓝冬梅.老年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9):378-379.

[2] 郑锡萍,尤琦红.老年病人咯血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7):1551-1551.

[3] 和富祥.老年肺结核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17):33.

[4] 冯育玲.老年患者咯血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0):332-333.

[5] 郭玉梅,崔淑芬.肺结核患者咯血的临床护理要点[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0,1(1):120-120.

[6] 张玉芹.心理护理在肺结核咯血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45,149.

[7] 史彦青.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08,27(19):1.

[8] 乔桂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153-153.

[9] 孙凤杰.心理护理在提高肺结核咯血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3,(20):120-121.

[10] 李胜南.心理护理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9):71-72.

[11] 马艳丽.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1,33(5):475-476.

[12] 杨仲敏.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074.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手术患者;心理分析;护理体会

    手术患者的心理活动复杂且是各种各样的,尤其是那些慢性疾病和突然恶化的患者,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惧、悲哀、无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病情,面临手术的患者,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尽快得到手术治疗,以便转危为安[1]。由于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反应,主要与起病方式、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密切相关,根据个体心理特点,解除心理障碍,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是心理护理的重要任务。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2007年在我科实施手术的患者90例,其中男70例,女20例,年龄4~79岁,全身麻醉5例,硬膜外麻醉60例,其他麻醉25例。

2 心理分析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经历有着不同的心理活动,进而对疾病和手术引起的心理反应也有个体差异。

2.1  焦虑、紧张:由于患者缺乏手术的相关知识或对手术的成功期望过高,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信任或者因对患者的解释鼓励不够,使用了不恰当的言行使患者误解,产生疑虑,加上手术室的特殊环境的刺激,对被手术者造成一种心理威胁,而引起一种情绪反应,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脉博加快,心则不自主的出现心悸、出汗,重则临上手术台时还可以出现四肢发凉、发抖,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改变而降低对手术的耐受力。

2.2  恐惧、忧郁:自卑抑郁、消极,心理上的一种损失感,多见于一些老人、经济过于贫困、截肢、器官切除等患者,特别是老人的精神活动能力减弱,对事物的反应减弱、感知感觉功能减退,情感变化尤为明显,他们过于担心手术的成败给其带来的经济、心理上的种种压力,产生绝望。

2.3  疼痛:疼痛对于患者来说是最为担心的实际问题,它有明显的个人心理因素差异,疼痛阈值的高低取决于以往的疼痛经验,自己对手术的态度,注意力及药物的耐受力,有无暗示或提示有关,也常常通过医护人员的说话语气而体现出来,还希望多用麻醉药来消除恐惧心理,减轻术中、术后疼痛。

3 心理护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对于紧张、害怕疼痛、担心手术危险、忧郁的患者,要做术前访视,深入到病房,配合医生作好抗生素皮试,常规检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必要时可以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认真分析,有的放矢,阐述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告知其手术方案是经过多次讨论才制定的最佳方案,让患者感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被重视、被注意、被厚待。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获取患者的有效配合,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通过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树立对治疗的信心,还可以为其安排消遣活动,转移注意力,放下思想包袱、摆脱一切顾虑,好好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术前应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签字同意。

3.2  术中心理护理:当患者离开亲人,进入手术室后,自己完全被人支配,无家属陪护,患者难免会心情紧张,他们会感到特别害怕,护士要热情接待,用熟练、轻柔的操作增强患者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度,这时,可与患者简单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护士应及时给患者以心理上支持。同时耐心听取患者意见、要求,用亲切、和蔼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及让患者配合的要点,利用肢体语言及言语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勇气。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情绪稳定,体征稳定、体征正常,当患者对麻醉、手术过程有充分了解之后,就会采取较好的合作态度。这样手术就会顺利进行。术间要安静,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严谨,不要让患者看到手术的准备过程,不允许喧笑及嘈杂声的惊扰,对于女性患者不要过早显露其敏感部位,伤其自尊心,术中机械操作要轻,污染或带血迹的敷料,要摆放有序,尽量不要让患者看见,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术中术后不能说与手术无关且易引起患者猜忌的话题,保持患者的舒适,护士可以握手方式以示安慰同情、让患者做深呼吸,让其处于放松状态。

3.3  术后心理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包扎伤口,碘伏消毒伤口,用无菌敷料覆盖,绝对卧床24 h,以减少出血。术后3 d由于不能淋浴或盆浴,以免伤口感染,手术1周内禁止剧烈活动,咳嗽、喷嚏等,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术后4 h内密切观察血压,应在15~30 min测量1次,平稳后每2小时测量一次,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防止休克发生。送患者回病房的时候,搬动患者要轻柔。术后患者卧床期间,应协助做好患者进食、饮水、大小便等生活护理。向患者讲解术后勤排尿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多喝水、勤排尿,有的患者术后不习惯卧床排尿,导致术后膀胱胀满,思想紧张,可与患者交谈,解除思想顾虑,同时可局部热敷、按摩下腹部,尽量做到自行排尿。术后应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过度,避免突然下蹲、起立等动作,以免引起腹压增高。观察生命体征及尿液的变化,重视患者主诉,做好心理指导,如有血压偏低及脉搏加快、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烦燥等变化,提示有出血情况,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采取止血、输血、补充血容量等治疗措施。术后随诊,传递有利信息,做好心理疏导,鼓励家属多陪伴,正确评价手术效果,接受现实,摆脱消除心理负担,保持心情愉快,告诉他们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导有关营养知识及术后用药知识,指导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4 小结

    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对患者术后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增加患者的康复信心及安全感[2]。其根本特点在于通过护士的态度、言语行为等有意识的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知,改变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并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治疗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施与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加其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状况下,接受手术治疗,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提高了生命质量。由此证明了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同等价值,充分体现了护理模式逐渐转变后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5 参考文献

[1] 张培生.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血液透析;便秘;中药方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14-02

Observation on efficacy of Chinese prescription medicine cure constipa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old patients and nursing

LIU Wenkai, XIE Suqiong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5181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prescription medicine cure constipa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old patients and nursing. Methods: Received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5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25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ills, senna, rhubarb and other laxative medicines,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aken the prescriptions made.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care in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o explore the care poin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had different symptoms improved degree. The recovery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better than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emodiafiltration; Constipation; Chinese prescription medicine

便秘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处理也较为棘手。本文从2005年9月~2008年9月采用自制中药方对50例老年血透患者便秘进行治疗,取得不错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9月~2008年9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8~88岁,平均(75.30±2.75)岁;透析龄2~10年,平均5.4年。其中,治疗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3例,高血压肾病12例,糖尿病肾病4例,痛风性肾病1例。每周接受血透2~3次,每次4~5 h。所有患者基本能生活自理,排除肠易激综合征及结肠器质性病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服用自制中药方前均曾服用过清宁丸、番泻叶、生大黄等药,但疗效皆不明显。

1.2 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标准Ⅱ[1]执行:在过去的12个月内,至少有12周(不必连续)发生以下2项或2项以上的情况者视为便秘:①>1/4的时间里有排便困难;②>1/4的排便为颗粒状或硬便;③>1/4时间中有排便不尽感;④>1/4的排便中有直肠梗阻感;⑤>1/4的排便需人工辅助(如手指抠挖、盆底按摩);⑥排便次数

1.3自制中药方

肉苁蓉20 g,白术10 g,升麻10 g,枳壳10 g,杏仁10 g,黄芪20 g,酒大黄10 g,炙甘草6 g。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便秘疗效制定标准[2]执行。治愈:大便正常或恢复到病前水平,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便秘明显改善,排便间隔时间以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72 h以内,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 d,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1.6护理

1.6.1 常规护理 由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一般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所以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很重要,减少不良情绪对外周自主神经的抑制作用。对于焦虑、烦躁、抑郁的老年患者,多沟通、多问候、多关心,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所在,给予疏导。在病情许可情况下,扶老人在床上坐起,每次30 min左右,嘱家人有可能的话增加老人的肢体功能锻炼,减少卧床。给予老人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利于肠蠕动,起到肠道通便的作用[3]。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训练规律排便的习惯,有助于缓解便秘。饮食调理,宜以高蛋白、低盐、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多食粗纤维食物和水果、蜂蜜等,忌食辛辣温燥之品。

1.6.2 护理方法对照组:服用清宁丸、番泻叶、生大黄等通便药。治疗组:在服用清宁丸、番泻叶、生大黄等通便药无明显效果之后服用自制中药方,每天1次,每3周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组的痊愈率(40.0%)与对照组(1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比较[n(%)]

χ2=5.09, 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

2.2 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治疗组无明显高血钾、肝功能异常。无四肢麻木、小便不利、视物模糊等中毒症状。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电解质及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病变等原因导致大肠运动功能受损,因此便秘极为常见;而且透析患者在生理病理上有其特殊性,如由于超滤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急剧变化以及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以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等原因,透析患者便秘特点与非血透患者不完全一致,导致在临床处理上非常棘手,尤其是老年血透患者的临床处理更为棘手。采取的常规治疗药物(清宁丸、番泻叶、生大黄等通便药)效果不太明显。从结果也可以看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52.0%,治愈率更是只有12.0%。所以要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就必须采用其他有效药物。

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是以热结肠府,气机阻滞,气血亏虚,阴液不足,阳气虚衰皆可导致大肠传化失司而导致便秘。血透患者便秘以脾肾阳虚伴津亏为主要病机,脾阳虚则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而致秘;肾阳虚则肠府失却阳和之气的温熙,寒凝而为秘[4]。因此治疗自是以温补脾肾为主,兼以“通降”,攻下泄毒。方中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白术取其入脾温中之效,既可复大肠传导之功,又能生津液充润肠道;枳实破气消痰,能消除腹胀,升麻能升发脾胃阳气,清阳升则浊阴自降,与枳壳相合,升降相因,相反相成,以条达气机;杏仁既能润肠,又可苦降肺气,肺气宣肃畅达,肠府可通;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酒大黄可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炙甘草调和诸药[5]。诸药合用,阴阳双补,升降并调,先后天共济,如此则阳气充,津液足,气机畅。从结果也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治愈率可以达到40.0%,总有效率可以达到88.0%,说明运用自制中药方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便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Ⅱprocess[J].Gut,1999,45(Suppl Ⅱ):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31-133.

[3]封志英.介绍一种指压法按摩解除卧床患者便秘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491.

[4]沈福娣,于健宁,陶筱娟.温阳软便胶囊治疗透析性便秘76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9):2571.

长期卧床老人护理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股骨胫;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57-0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以及交通事故伤的不断增加,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越来越多,已逐渐成为创伤骨科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骨折之一。同时老年人还会伴有多种内科疾病,在出现股骨颈骨折时,采用非手术治疗需要长期卧床,极易导致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危及生命。[1]所以高龄股骨颈骨折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的方向发展。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56例进行随访分析,疗效满意,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其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29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4.5岁;致伤原因:摔伤29例,车祸17例,其他10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Ⅲ型18例,Ⅳ型32例,Ⅴ型6例。大部分患者伴有心脑肺等系统功能不全,其中脑梗塞后遗症16例,糖尿病12例,心功能不全9例,肺功能不全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术前拍摄骨盆正位片,患侧髋正侧位片,必要时行CT检查。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骨质疏松、系统功能、内科疾病、伤前身体机能等,对于复合伤,联合内科协助治疗,等到内科疾病病情稳定后,尽快安排手术。除危重患者外均在3d内安排手术,术后3d实行伤肢小腿皮牵引。

1.2.2 手术方法:首先,在开始手术前,主治医生应结合着患者的检查报告,为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其次,麻醉及手术。一般来讲,在该手术中,多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为主。在使用的手术器械中,多以骨水泥及非骨水泥的全髋或半髋器械为主。而在这56例患者中,受身体因素的影响,无法使用生物型假体的患者有22例,剩下的34例患者则使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时,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及阔筋膜张肌,将患者臀中肌牵向前方。暴露关节囊前部,下肢内收、外旋,暴露髋关节,之后步骤同标准髋关节置换术。最后,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使用5-10天的抗生素,避免感染的现象出现,同时对患者的伤口要进行24小时的引流,确保在48小时内引流结束。在整个术后行走中,则需要医务人员结合着患者的年龄、假体匹配等多个方面,建议其手术结束3-5天进行扶拐行走,并在3-7个星期后方可独立行走[2]。

2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因手术或内科合并症死亡。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3年,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5-13个月,平均9.5个月。存活期内未出现假肢松动、关节下沉及疼痛等现象。术后功能评定Harris评分76-88分,平均83.5分。

3 讨论

3.1 高龄股骨颈骨骨折在临床的治疗中较常见,病死率也较高,20%左右的患者在发生骨折后一年内死亡,主要的原因是内科疾病的加重或者是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所以挽救骨折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愈率,恢复伤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

3.2 与其他骨折相比,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有一定的难度,骨质缺损较多,对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要点总结如下:①固定股骨颈骨折部位;②可采用骨水泥对股骨距重塑;③掌握适当前倾角,手术中应先观察股骨矩部,如矩部股骨出现明显粉碎或缺损时,在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以根据股骨骨折的部位确定股骨矩重建所需的高度并完成截骨并进行固定。[3]

3.3 高龄患者普遍存在着骨质疏松,骨折处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缺损,在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过程中,应选择骨水泥型假体,使假体与人体自身的股骨能够完全适应并融为一体,能够有效的将应力从假体近端传至股骨远端,防止假体发生下沉或疼痛,临床广泛使用颈领型股骨假体。

3.4 围护期处理时应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脏器功能会逐渐的减退,高龄老人并存疾病也就较多。在术前应对全身的脏器功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对各种并发症进行有效的处理;术前、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同时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后护理,根据老年患者的状况和骨折的类型,指导患者术后早期积极的进行伤肢肌群与关节合理有序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王世强,邓江,徐林,韩小松.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骨折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4):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