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处理方法

化学处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处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处理方法

化学处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矮生嵩草;线叶嵩草;处理方法;发芽率;发芽指数

中图分类号:S 3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13)01004005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其地理条件恶劣,在此环境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1,2\]。目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严重,正危及着高原生态环境及人类的生存,有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被恢复已引起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3,4\]。

嵩草属(Kobresia)植物为莎草科苔草亚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植被的主要组成物种\[5\],其良好生长对维持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而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对嵩草属的繁殖和生长也有很重要的意义\[7\]。嵩草属种子发芽率极低,未经处理的嵩草种子室内和室外萌发率分别只有4%和2%\[8\]。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属寒冷中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建群种之一\[9,10\],其草质细嫩、营养丰富,为各种家畜喜食,是构成青藏高原的主要生态草种\[11\],对草地的维持及更新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对该属植物种子打破休眠和提高发芽率的研究已有报道\[12-17\],但主要集中利用化学方法,且处理效果不显著。此次试验分别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对矮生嵩草、线叶嵩草种子进行处理,探讨提高嵩草属植物种子发芽率的方法,为嵩草属植物有效利用及青藏高原植被恢复提供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地概况

供试种子采集于甘肃农业大学高山草原试验站的天祝高寒草甸。试验站位于甘肃省天祝县西南乌鞘岭脚下,气候潮湿,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年均气温-0.1 ℃,最冷在1月,平均气温-18.3 ℃,最热在7月,平均气温 12.7 ℃,>0 ℃年积温1 380 ℃,7月仍有0 ℃以下低温出现。年降水量416 mm,集中在7,8和9月,年蒸发量为1 592 mm。无四季之分,仅分冷暖两季。

1.2 试验材料

供试种子于2011年8~9月采集,种子采集后于室内风干、筛选后置牛皮纸袋常温贮藏,次年3月开始试验。

1.3 试验方法

1.3.1 处理方法 4%、5%的NaOH分别处理材料3,4和5 h\[18\];用10,20和30 mg/L的GA进行浸泡处理10 h\[19\]。

磨破种皮法在砂纸上打磨种子至种子发亮并能看到小孔为止;低温层积在种子4 ℃恒温条件进行湿沙层积30、60 d;温水浸泡:将种子置于20 ℃的温水中浸泡15,20和30 h\[20\]。

1.3.2 种子萌发和测定项目 采用纸上法(TP)25/15 ℃(16 h高温、8 h低温)自然光照条件培养。每培养皿50粒种子,3次重复,未经处理的完整种子作为对照。每天浇水并记录数据,试验期间有发霉种子,冲洗后放回;并以胚根突破种皮,即“露白”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准。萌发试验周期为40 d\[21,22\]。

发芽率(GP)=GN/SN×100%

式中:GN为总的种子发芽数,SN为供试种子总数。

发芽指数(GI)=∑(Gt / Dt)

式中:Gt为在t日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22\]。

1.4 数据分析

用SPSS(16.0)软件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利用AVOA进行显著性检验,数值均以“平均值±标准误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矮生嵩草和线叶嵩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1.1 NaOH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矮生嵩草、线叶嵩草种子发芽率与NaOH浸泡的浓度、时间有关。矮生嵩草经4%和5%NaOH溶液浸泡3~5 h,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P

2.1.2 GA溶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经GA溶液浸泡后,线叶嵩草种子均未萌发,发芽率为0,不受GA影响。矮生嵩草经GA溶液处理后,不同浓度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同;10 mg/L GA溶液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最高为26%,显著高于30 mg/L溶液处理,与20 mg/L溶液发芽率差异不显著(P

2.1.3 不同物理处理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低温层积、温水浸泡和磨破种皮处理对线叶嵩草种子发芽无影响,种子发芽率均为0。层积1月矮生嵩草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P

2.2.2 GA对发芽指数的影响 经不同浓度GA处理后,矮生嵩草发芽指数均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10 mg/L溶液处理下,矮生嵩草发芽指数最高,随着GA浓度的升高,发芽指数减小,30 mg/L浓度下发芽指数最低,这与发芽率变化趋势一致(表5)。GA处理对线叶嵩草种子发芽指数无影响。

2.2.3 低温层积、磨破种皮、温水浸种对发芽指数的影响 经低温层积、磨破种皮不同物理方法处理后,矮生嵩草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P

3 讨论与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对不同嵩草种子萌发影响不同;其中,NaOH处理对种子发芽率促进作用最显著。对于矮生嵩草,4%NaOH溶液浸泡3 h处理效果最佳,种子发芽率达到86.6%;而线叶嵩草则在5%NaOH处理3 h后效果最佳。此外,线叶嵩草只在NaOH处理下有萌发,且在5%NaOH处理4、5 h后,有大部分种子坏死,其原因是由于溶液浓度大,浸泡时间久,从而导致种子坏死不能萌发。不同种子对NaOH浸泡浓度响应不同,矮生嵩草对低浓度处理敏感,而线叶嵩草则对高浓度敏感,这可能与种子果皮、种皮结构及内源激素有关。黄锦华等\[23\]研究表明,高含量内源脱落酸直接抑制嵩草种子的萌发,且嵩草种子果皮厚、外表致密、保护组织极厚\[24,25\],使得果皮和种皮透气性和透水性差,胚根和胚芽无法穿破保护组织\[26\],因而嵩草种子野外萌发率极低。另外,有研究发现,嵩草属植物种类居群间存在着大量的染色体数目及倍性变化,且着丝点离散,因此,嵩草属植物种间可能发生了杂交或多倍化,从而影响种子的可育性,这也是种子萌发率低的原因之一\[27\]。

GA处理、温水浸泡、磨破种皮、低温层积处理,除了低温层积30 d矮生嵩草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余均无显著促进作用;对线叶嵩草种子萌发无影响。线叶嵩草种子萌发率极低甚至不萌发,除NaOH处理后有显著提高外,其余化学或物理方法均对其无影响。温水浸泡处理10,15和30 h后,种子发芽率变化不大,且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浸泡时间对种子发芽率无影响,这与侯志兵等\[28\]研究浸种时间对胡枝子种子发芽率影响不相一致。嵩草种子发芽率与储藏条件、海拔等外在环境条件也有关系。王得贤\[29\]研究表明,久治嵩草(K.jiuzhiensis)、线叶嵩草种子在室温储藏后,种子生活力较低温储藏下降的快,劣变进程加快;而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嵩草种子发芽率提高,结合化学药剂处理,发芽率提高显著\[12,13,30\],说明低温储藏条件下适当延长储藏时间,可一定程度上打破种子休眠从而提高嵩草种子发芽率。

对于发芽指数,NaOH处理后嵩草种子发芽指数与发芽率变化一致,说明NaOH处理在提高种子发芽率的同时,还加快了种子的萌发进程;GA处理后虽然提高了矮生嵩草种子发芽指数,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种子发芽过程中GA对打破休眠内源机理无关,这与王得贤\[31\]报道GA对嵩草属种子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药理性作用的研究结论一致;随着GA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指数降低,这与刘开业等\[3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而磨破种皮、温水浸泡、层积等物理方法均显著提高了矮生嵩草的发芽指数,说明物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种子的发芽进程,使其萌发集中,缩短了萌发期,利于出苗整齐。

试验说明,NaOH处理对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明显,其他处理对不同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同。湿沙层积30 d后显著提高矮生嵩草种子发芽率,层积60 d、温水浸泡、磨破种皮均对矮生嵩草发芽率无显著促进作用,但层积、磨破种皮提高了矮生嵩草种子发芽指数;层积、温水浸泡、磨破种皮对线叶嵩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无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晶,蒲小鹏,丰骁,等.气候变化对东祁连山禾草-嵩草草甸生产力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1,31(3):89-93.

\[2\]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等.牦牛放牧率和放牧季节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5,24(7):729-735.

\[3\] 尚占环.江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及其植被更新\[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

\[4\] 武高林.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常见草本植物种子幼苗更新与生长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5\] 张树仁.嵩草属(莎草科)的修订\[J\].植物分类学报,2004,42(3):194-221.

\[6\] 崔艳.青藏高原东部嵩草属植物的生态解剖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7\] 李巧峡,赵庆芳,马世荣,等.嵩草属植物研究进展\[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6):78-82.

\[8\] 赵庆芳,李巧峡,马世荣,等.青藏高原东部矮生嵩草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J\].生态学报,2006,26(8):2094-2051.

\[9\] 张静.高寒草甸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生殖生长特性观测\[J\].种子,2003(2):3-4.

\[10\] 卢虎,姚拓,王德武,等.高寒生态脆弱区不同扰动类型草地植被群落状况\[J\].2012,32(3):43-48

\[11\] 邓自发,谢晓琳,王启基,等.高寒草甸藏嵩草种群繁殖对策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7(4):332-334.

\[12\] 严虎,苟桂香,王得贤.几种预处理对两种贮藏期线叶嵩草萌发的影响\[J\].青海草业,2000,9(1):13-15.

\[13\] 苟桂香,赵得明.不同处理方法对三种嵩草种子发芽率影响的初探\[J\].青海草业,2006,15(2):21-23.

\[14\] 乔有明,黄葆宁,阿泰林,等.氢氧化钠对线叶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3(4):24-25.

\[15\] 张荣,孙国钧,陈亚明,等.高寒草甸 15 种植物种子发芽的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04,24(6):1150-1156.

\[16\] 唐安军,龙春林,刀志灵.种子休眠机理研究概述\[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3):241-251.

\[17\] Baskin C C,Milberg P,Andersson L,et al.Seed dormancybreaking and germination requirements of Drosera anglica,an in sectivorous speci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J\].Acta Oecologica,2001,22:1-8.

\[18\] 刘西梨.种子化学处理的应用\[J\].世界农业,1997(3):24-27.

\[19\] 周述波,林伟,萧浪涛,等.外源GA3和ABA对杂交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C\]//2005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5.

\[20\] 顾鸿如,白淑娟,周卫星,等.提高坚尼草种子发芽率研究\[J\].中国草地,1995(3):23-26.

\[21\] 宋松泉,程红焱,姜孝成.种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47-250.

\[22\] 宋松泉,程红焱,龙春林,等.种子生物学研究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7-61,172-192.

\[23\] 黄锦华,呼天明,郑红梅.3种藏嵩草种子休眠及内源脱落酸含量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9,18(3):152-155.

\[24\] 张国云,呼天明,王珍,等.不同处理对7种嵩草种子果皮结构和发芽率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1):21-28.

\[25\] 李希来.非萌发与萌发状态下两种嵩草种子解剖特征的初步研究\[J\].种子,2003(2):48-50.

\[26\] 李希来.不同地区矮嵩草种子解剖特征和萌发特性的研究\[J\].种子,2002(6):12-13.

\[27\] 邓德山,刘健全.青藏高原蒿草属植物繁殖系统生物学特性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24-29.

\[28\] 侯志兵,赵祥,白志明,等.不同浸种时间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力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7(5):11-14.

\[29\] 王得贤.两种嵩草种子劣变初探\[J\].种子,1999(3):26-27.

\[30\] 马玉玲.三种嵩草种子萌发技术的探讨试验\[J\].养殖与饲料,2009(7):62-63.

化学处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塌孔

Abstract: the phenomenon of hole collapse in the bored piles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ecome the difficulty of quality control of pile foundation hole collapse.

Key words: bored piles; Hole collaps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钻孔灌注桩中塌孔现象是一种很普遍现象,预防和处理塌孔成为桩基质量控制的难点。而随着国内装备技术的提升,尤其旋挖钻机施工越来越普遍,钻孔效率非常高,但造浆效率低是旋挖钻孔等新的钻孔工艺的短板,在一些软弱地层中,由于钻孔造浆效率低下致使泥浆密度较小而起不到有效的护壁作用,而亲水性较好的土体,很容易发生塌孔。使用工业碱能使较小密度的泥浆护壁作用倍增,进而起到较好的护壁作用,达到预防和处理塌孔的目的。

2.工法特点

2.1采用正循环法将在泥浆池内初拌制的火碱溶液通入塌方部位,使塌方部位带电胶体沉淀积累,吸附于孔壁上,从而达到护壁作用。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各类土建工程中软弱土层中造浆困难的地方的钻孔灌注桩施工。

4.工艺原理

4.1化学现象中,胶体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胶体的特点是遇到强酸、强碱、高温或其他现象能迅速发生沉淀现象,胶体生成沉淀后由于带电现象,沉淀顷刻能吸附在附近的聚结体上。利用胶体的这些特性,我们在泥浆池内配制好火碱溶液,采用正循环法用泥浆泵将火碱溶液压入塌方部位,使塌方部位密度较低的泥浆中胶体粒子形成沉淀,并紧紧附着在塌方的孔壁上,从而起到防止继续塌方的目的。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施工工艺流程

化学方法施工工艺如图5.1所示

图5. 1桩基塌孔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图

5.2 操作要点

5.2.1 施工准备

1)分析原因找出

桩基钻孔塌孔后,第一步先要分析出塌孔的原因,分析塌孔的大概部位。观察桩孔内泥浆是否有损失现象,如果有损失,对照地质勘探报告分析可能发生塌方的部位。

寻找塌孔部位

用粘土分层回填塌孔。对于有泥浆损失的桩孔,每回填3米,再观察泥浆是否还有漏浆现象,如果漏浆损失消失,证明漏浆部位就在此3米范围内;对于没有漏浆部位,利用回填土的方量测定回填高程,如果回填土高程与填土量差别大,则塌方部位很可能就在此处,从而确定了塌方部位。对塌方部位回填后,应将此范围填土挤压密实。

制备化学溶液

按照质量比(10%)配备塌方部位所用泥浆体积5~10%的火碱(NaOH,密度1.1,泥浆比重1.2)制成溶液。

5.2.2施工方法

塌方回填部位的回填粘土密实后,钻机钻孔,同时将配置好的火碱溶液利用泥浆泵通过正循环方式注入塌方部位的泥浆内,通过钻头将浆液和泥浆拌和。

6.材料与设备

6.1主要材料

6.1.1火碱溶液:工业用火碱或其他工业用碱、泥浆、粘土。

6.2主要施工机具

6.2.1各类灌注桩基钻孔设备,泥浆泵。

7.质量控制

7.1质量控制标准

7.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7.2质量控制措施

7.2.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规章及奖惩制度。

8.安全措施

8.1施工前对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施工的岗前培训,并持证上岗。

8.2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严格按劳保着装,班前进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每日进行安全巡检,每月进行安全考核,奖惩兑现。对不服从安全人员检查,拒不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部位、工序等应责令整改后施工。

9.环保措施

9.1建立相应的施工环保管理机构。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对施工粉尘、设备噪音、废水弃浆、生产生活垃圾的控制和治理,遵守文明施工、防火及交通管理的规章制度,随时接受相关单位的监督检查。

9.2保证施工现场道路平整、交通畅通并适量湿润使其无大量扬尘;场内设置连续畅顺的排水系统,使场内无大面积的积水。

10.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10.1 胶体化学处理桩孔塌孔利用很小的代价就可以将一个废弃的桩孔治理好,经济效益不言而喻。比如,废弃一个塌方部位长3米,直径2米,距孔口40米的桩孔,需要全部回填后再下钢护筒到塌方部位,钻孔费用37000元,钢护筒增加80000元,两项返工费用11.7万,而采用工业碱仅400元的材料费用。

11.应用实例

11.1济宁滨湖大道济鱼段三合同新万福河桥

新万福河桥位于路线K14+342.6处新万福河上,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区,濒湖岸为冲积湖积平原,南四湖以西地貌类型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区。地势自西向东缓倾,海拔高程33.0~35.0米, 地势较低洼,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地表相对高差为局部人工修渠、筑坝、挖河造成。新万福河为人工河流。河槽宽约85米,内堤距约320米,河道与路线右夹角为107度。该河道规划河底宽98米,规划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该河规划航道等级为Ⅴ级,通航净宽45米,通航净高5.0米(梁底标高不低于41.5米,废黄高程)。桥型布置为6×20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33+55+33)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6×20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柱式墩,肋板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全长367米。

11.1.2施工情况

11.2.1因地层中粉质粘土较厚,30米深处有2~5米厚流沙,钻孔桩刚施工第一根时(0—4#桩),8米深处发生塌方,后来采用胶体化学方法护壁,桩基成孔后48小时内很少放生塌孔,在施工主墩8-2#桩时,因泥浆漏至7#承台基坑的降水井内发生塌孔,处理塌孔后在安装钢筋笼直至灌注完混凝土24h内未在发生塌孔。

化学处理方法范文第3篇

一、生活事例式过渡法

事例过渡,就是教师通过新闻轶事、历史故事等过渡新课的方式。通过具体事例,教师找到“切入点”,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燃烧的条件”导入之前,先放几幅有关奥运火炬的画面和几届奥运会圣火的材料。看完材料和图片后,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1976年和2004年的火炬会熄灭,而2000年火炬会在水中传递,而2008年火炬可以在“第三极”上点燃?自然而然的就过渡到“燃烧的条件”这一新课内容。

二、实验式过渡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过渡新课,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在讲“燃烧的条件”课题时,一位老师是这样过渡的:先向学生要一张纸,提问:用打火机能把这张纸烧掉吗?学生答能。老师接着问一定能烧掉吗?接着演示实验:在纸中包住一定量的水,然后在有水的纸的下面用打火机烧。老师激疑:纸为什么没有被烧着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学生中爆发出了自发的激烈的讨论。在学生众说无果的时候,笔者引出了探究的课题。

三、比较式过渡法

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比较,使教学过程的内涵更充实,更丰富,也是衔接过渡的方法。例如:“燃烧的条件”课题讲完后,如何过渡到下一课题“灭火的原理”?先PPT展示火箭升空和火灾的关于燃烧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然后总结出燃烧能够造福人类,但有时燃烧也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接着提问:看了图片,同学们一定非常震惊吧。我们大家能不能一起来探索一下,怎样才能控制燃烧?通过比较,很顺利地就由“燃烧的条件”课题过渡到下一课题“灭火的原理”。

四、暗示式过渡法

暗示在衔接过渡中,就是为学生的思维水平步步升高竖起的梯子,为学生到达认识的彼岸搭起的桥梁。好的暗示,让人豁然开朗,带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与兴奋。例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术揭秘时,当学生沉浸在魔术惊奇氛围里的时候,老师问道:“你们知道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吗?”学生一时不知怎么回答,继而唧唧喳喳:“是因为手帕不是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等等,不一而足。此时的意见不统一,说明学生思路是多向的,头脑是灵活的,很有利于点拨暗示。老师开始步步诱导:你们知道手帕没有可燃性吗?手帕与氧气隔绝了吗?燃烧的是什么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仔细思考后答出是手帕具有可燃性,没有与氧气隔绝,燃烧的是酒精,说明酒精的着火点低,而手帕的着火点较高。老师随即肯定:很对。学生此时一致回答出就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老师此时反问道:“难道酒精燃烧不放热,手帕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燃烧都会放热呀,手帕温度怎么会达不到着火点呢?”老师重复着“燃烧放热”这句话。我们知道,在教学中重复就是一种暗示,一种提醒,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轻轻的叩动。此 时老师寄于学生一种期待,期待着一种富有创见的回答。而学生此时也处在紧张的思索中。老师及时提示:“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手帕烧不坏就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酒精燃烧也会放热。那么放热与达不到着火点的矛盾,我们怎么理解呢?”教室依然是一片宁静。但此时的宁静,却已是箭在弦上,弹入膛中后的宁静。只要触动机关,扣动扳机,学生的思维之箭,就将射向认识的彼岸。而触动这机关,扣动这扳机的,正是老师点拨暗示、引发学生联想的语言,真正衔接过渡性的语言。老师此时说到:“本实验用的酒精是纯酒精么?”这真是绝妙的暗示。轰然一声,教室里突然热烈起来。学生们醒悟了。一个胸有成竹的学生说:“实验用的酒精是混合物,白酒中有水,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手帕上的水份蒸发,而蒸发是吸热的,带走酒精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没有达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没有燃烧起来。”

于无疑处有疑,在无疑处激疑,是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的共同特点。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无疑――有疑――释疑的完美实现,首先要求教师在衔接过渡中精心设计暗示性语言。

五、悬念式过渡法

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例如:在学完本节课之后,下一节将紧接着学习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和爆炸知识,可以这样结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可是如果与可燃物氧气接触充分与不充分接触,燃烧情况又会怎样?下节我们在学习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时和爆炸时,将与同学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这样可使同学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跃跃欲试,促使他们主动预习,寻找答案,也为下节课的开头埋下伏笔。

化学处理方法范文第4篇

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英语听力是体现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应用的基础,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提升英语应用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但是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听力教学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其进行总结如下:

(一)英语语境缺乏

就目前而言,许多初中英语教学仍停留在英语课堂中,离开课堂就没有交流的机会的,缺乏英语语境。同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英语教学,难免有的学生听力能力极差,因为获得锻炼的机会极少,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听力能力。

(二)语音问题

语音作为听力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听力能力培养的关键,但是,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语音基础,难以分清相近发音的两个词汇,导致无法理解听力的内容。英语词汇中有很多相近的词汇,比如,march-much;sheep-ship;mouse-mouth;wear-where;son-sun等。

(三)整体理解文章意识缺乏

一般情况下,听力教学中强调文章听力要听信息,但是教师及学生对信息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将信息与词汇等同起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整体理解文章意识缺乏。懂得英语的人会知道,英语的词汇内涵比较丰富,一个词汇存在的句子不同其意思也会不同,同时,语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意识,所以必须将其置于整篇文章中,才能真正了解文章提供的真实信息。

(四)听力缺少完善的整体训练规划

英语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听力教学一般为了应付英语考试,听力训练也仅仅局限于考试前,没有一个整体的训练规划,听力训练随意性强。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对于听力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不但不能锻炼其听力能力,反而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更加不利于英语听力教学。

二、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为例,提出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优化方法

基于以上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听力能力提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阻碍,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优化, 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提高。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为例,这个版本的教材就针对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教学优化,尤其是听力规划方面做得很好,另一方面就是选材新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听力的内容过于难,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同时阻碍着听力教学的开展。基于这一点提出其优化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导入作为听力训练的前奏

任何教学都需要将导入作为教学的前奏,听力教学也不能例外,因为导入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背景信息,同时通过导入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对导入进行设计,根据听力的主题设计导入的内容,并以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尽可能地生动形象,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比如,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交代课程背景,同时也要解释生词,并且要提升学生对新词汇的猜想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词汇猜测,以提升听力的理解能力。

(二)教师在听力教学中要时刻鼓励学生,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教师在进行听力训练时,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有些灰心的学生要采取鼓励的策略,使其恢复自信心。例如在进行首次听力训练时,教师可以针对听力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使其可以从文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听文章中的关键词,并要注意文章的连贯性,并且养成记录的习惯,尤其是特殊的词汇,比如,人名,时间等比较具有典型性,要注意记录下这些重要词汇对应的事件,然后再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

(三)注重听力训练后的巩固环节

听力训练不会随着课程内容播放完毕而结束,教师要在播放完毕后增加巩固环节,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来进行听力效果检测,同时要让学生通过再次阅读听力内容而自我反馈,对于自己没有听懂的内容进行加强训练,以巩固听力教学。在巩固环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使其可以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升听力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听力训练结束以后,将是可以让学生再次看听力材料,再次听一些听力的内容,并强调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没有听懂的内容进行认真听,直到听懂为止,并且找到没有听懂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听力训练中改善这方面的不足。

化学处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路简化;教学方法

一、初中物理电路学习存在的问题

1.复杂电路不复杂,其实初中物理中的电路并不复杂,可是对于刚刚接触到电路理论知识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电路知识不懂,对电路中的理论并不是特别的理解。因此,一些简单的电路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显得比较复杂。

2.人为复杂化电路,一些练习题中,经常会出现看似特别复杂的线路图,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分析,还有就是出题教师在考试的时候,为了检测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了解程度,故意将电路复杂化,诱导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

二、电路简化的方法

1.拆除法:拆除法是简化复杂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了;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拆除任何一个或几个用电器,都不会影响其他用电器。比如,看电路时,先把电压表去掉,跟电压表连着的线也去掉,这样就简洁了,因为电压表相当于开路。

2.画简易图法:把元件两端的线路标上编号,按照编号,重新画图,让并联、串联在电路图中明显地表现出来。初中物理电路无非就两种:串联和并联,电路图中比较困难的就是并联和串联同时出现,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并联之后的串联。所以,把电路图改成熟悉的电路图,就可以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3.节点法:观察电路中有没有“节点”,节点就是三颗导线相连接的地方。有节点就一定是并联电路,没有节点是串联电路,节点之间的电路叫做支路,节电和电源之间的电路叫做干路。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一定等于流出这个节点的电流之和。所谓“节点法,”就是在识别不规范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任意拉长和缩短导线达到简化电路的目的。

4.等效电路法:等效电路是指同一个电路的不同表示方法,当电路中某一部分用等效电路代替之后,未被代替的电压和电流不会发生变化,对于题目中给定的电路可能画法不规则,我们可综合上述方法通过移动、拉长、缩短导线,把它画成规则的电路,即画出它的等效图来进行识别。

5.拆分法:在一些比较困难的电路中,会出现并联和串联两种形态,任何复杂的线路到最后还是要串联在一起的。拆分法在比较复杂的电路图中,可以等效地将电路中存在的串联、并联拆分开来,根据问题将电路图拆开来解答,最后再合并,是解决比较困难题型的一种有效方法。

改画电路图时,电路改变不宜过大,要考虑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初中电路图的改画应强调两个原则:(1)电池位置一般不动。(2)电路变动不宜过大。教学时要给学生讲清改画电路图的重要性,有些学生总是以为他们看图能力很强,直接去看图分析,不愿意进行简化电路图,这样的学生,其考试成绩总低于他们的实际水平,针对这种情况,应当让学生懂得,改画一个电路图往往需要同时运用几种方法,所以,需要多讲例题和多做习题,以提高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初中的物理教学是为学生今后在物理上的造诣打好基础。让学生充分掌握这几种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发现电路复杂化的目的,根据相应的方法对电路图简化,就能达到简单计算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