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烹饪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一、调查对象与结果

1.对象

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首届烹饪班――87届烹饪班(入学时间:1985年9月;毕业时间:1987年7月;毕业时全班男生12人,女生5人)。

2.结果

24年前毕业时的就业情况:毕业即就业的16人,就业率为94%,其中从事烹饪14人,占87.5%,转行2人,转行率12.5%。24年后的就业、创业去向却大有变化:从事烹饪2人,占12.5%,而转行另谋他业有14人,转行率87.5%。

二、几点启示

1.“一技在手,终身无忧”越来越成为奢望

试看87届烹饪班在毕业后24年的发展:经过24年的职业历程,他们中的16人中只有2人还在从事与烹饪有关的职业,其余的都转行从事其他的职业,转行率已经达到87.5%。这是社会的需求、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带来的巨变。这些巨变说明一个道理: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不再局限于某种单一的职业领域,他们变换一种到两种甚至多种职业是可能的。“一技在手,终身无忧”越来越成为不现实的奢望,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面对不断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

2.专业能力是必要的入职资格,关键能力是发展潜力

专业能力决定了谁有资格进入某一工作领域,而关键能力决定了谁能胜任工作并有所发展,但是关键能力的获得主要得依靠在工作阶段的学习。87届烹饪班毕业生毕业时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也就有了必要的入职资格,他们能获得百分之百的就业率,从调查中我们看到,他们的就业期最少的为2年,最长的有13年。他们的自主创业期发展也不平衡,创业的起点不一,有的从小打小闹开始,就业二年后就自主创业;也有的在就业十多年后才开始进入其他新兴的行业,但他们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从事烹饪专业的发展而获得的原始积累。虽说他们后来没有从事烹饪专业,但烹饪专业为他们的职业能力的成长及职业的转换做出了无可代替的巨大贡献。

3.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过去,一个人全部知识的80%是在学校学习阶段获得的,其余20%的学习则依靠在工作阶段。而现在却完全相反,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过占20%,80%的知识就需要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得。要就业,就好业,还要会创业,仅靠学校获得的一些专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综合能力,也就是包括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87届烹饪班毕业生们的关键能力的获得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从调查中我们看到,他们一般都经历了三个时期:就业期、创业起步期、创业成熟期。这批毕业生中一部分人是,就业期较长(约10年左右),但创业起步期很短,几乎同时进入创业成熟期;一部分人是,就业期与创业起步期很长,最长的有17年。

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

面对这样的现状,中职学校必须从以前的知识性教育转变为能力教育,中职学校的教学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1.在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是中职学校工作的中心,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中介。学生学习能力是在掌握各科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各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渠道。各科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作为一项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任务来完成。

2.树立自主学习信念,引导职高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法

引 言

传统的中职学校在对烹饪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时采取的方法往往过于单一,并且尽可能的降低培养的成本。这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的缺陷和漏洞,严重影响着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对于整个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无法起到帮助作用。因此,新时期中职学校对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采用了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起到了非常好的培养效果[1]。烹饪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技能比往届学生有很大提升。事实证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模式总体上比较契合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尤其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比如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具有诸多的优势,能够很好的培养出烹饪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一、现代学徒制在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一)对于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学徒制度应用在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培养出适合现代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种模式的培养的核心体现在学徒制,对学徒的培养,做好这样一种模式的基础就是学校和企业能够实现深度的合作,具体的合作形式分为多种,包括工学结合或者半工半读的形式。在运用这种模式时,需要中职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师傅一起合作给学生传授实际的操作技能,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来实现联合的培养。在运用这种模式之前,学生必须要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否则在与企业的师傅进行合作学习时,没有理论基础,对于师傅的操作也是无法理解,没有体会的,这对于学生来说也一样学不到有用的技能。因此,要发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的培养同时促进学生的理论基础与企业工作岗位实际的技能需求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老师要注意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老师基础知识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从业技能的培训时,需要企业的精诚合作,同时需要老师对学生做出相关的辅导工作,防止学生与企业师傅在语言等方面发生冲突,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进行。

(二)对于探索培养高素质烹饪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大帮助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最主要的两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具体的应用模式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商议来决定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案。本着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为目的,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具体行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帮助学生尽可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该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学生也会把主要的时间全部用在教室和厨房,从这两个地方来学习理论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从而能够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学生都可以很好的去学习,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2]。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体系可以进一步去探索培养更高素质的烹饪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而提高整个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为未来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模式借鉴。

(三)对于培养学生对于企业的责任感也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受益者。在毕业之后,学生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企业里的一名员工,这对于企业和学生来说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学生可以顺利就业,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企业也可以招聘到自身所需要的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已经受过该企业的培训,对企业已经产生了很多的感情,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尽心尽责,回报企业的培养。并且学生已经掌握了在该企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比较能够适应工作岗位,能够为企业的生产带来巨大的价值。学生对企业的责任感在学生进入该企业实训时逐渐产生,等到真正成为企业的一员之后,对企业的责任感意识也会进一步加强。

二、现代学徒制在培养中职烹饪专业人才的实现路径

(一)培养目标的设定必须合理

中职学校在给烹饪专业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结合学生个人的特点和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培养方案。通过培养方案的制定来确定学生的具体培训方案,决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培养模式中采用哪种具体的形式。企业的师傅在传授给学生实践技能时要能够传授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技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对培养内容要进行认真核定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必须要认真厘清对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充分认可学生在现代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在培养内容方面,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要认真的探讨和制定,确保培养内容非常充实,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考核方式的制定要结合学科特点科学制定

在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时,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培养方案。依据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情况,制定出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案。既要评价学生的理论基础是否得到提升,也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有所进步,对于二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估。

结 语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B模式总体上比较适合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大大提升了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实际上,该种培养方法具有比较广泛的适用性,对于实践性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基地;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面向岗位

本文系浙江省供销社项目“烹饪专业‘项目、基地、课程’相结合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研究”(编号:11SS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10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大量毕业生进入社会,当前高职高专烹饪专业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烹饪专业学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偏低;专业定位不准确,职业方向不明确;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对行业和就业市场了解不够;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等。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课程设置不符合社会需要。高等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其培养目标主要属于一种在理论研究层次方面低于本科、应用技能高于本科的教育层次,它是面向社会产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性质的教育。促进学生就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导向,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针对一定岗位、行业所需求的人才质量规格进行课程设置、组合以及构建起符合一定的内在逻辑结构的课程体系的必然性。

当今中国的高职烹饪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学校模式,经过这几年的改革,虽然增加了不少的企业元素,但理论上还只是学校——企业模式(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我们的教师主要以理论见长,我们的学生还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我们的教材还主要是为教师的教而编写,我们的教学设备还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分析相关研究现状及其优劣势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面向岗位工作过程的、以“项目、基地课程”相结合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

二、烹饪专业实施“项目、基地、课程”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意义

1、高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和设置全面改革的需要。烹饪专业原有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文化课、烹饪理论课和烹饪操作课三大块。文化课沿袭了中国传统的专科模式,内容深奥繁冗,远远脱离了专业的需要和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烹饪理论和烹饪操作究竟包含哪些课程不甚明确,有不确定性,课程开设随机性较大。同时选修课的数量和质量与学生的现实需要又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原有单一的、基础文化课与专业技能课脱节的课程设置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和学分制的实施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的烹饪专业新型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改革,必须在学科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综合,打破原有学科界限,重新组合,克服教学中知识技能不必要的重复、割裂、分散的现象,使课程与课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烹饪专业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产生最优的教学效果,使烹饪专业的学生不旦形成与社会餐饮业相对应的文化资本和能力结构,而且还要形成与之相对应的精神素养和心理结构,促使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项目、基地课程”相结合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为构建新体系提供了一条极为优良的纽带和桥梁。

2、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和企业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只有学校和企业双赢才能使合作长期有效地进行。学校获得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前提是企业能在校企合作中获利,即从学校获得高质量的人才,在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得到学校的帮助。从这个角度说,学校能否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校企能否长期有效合作的基础,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是培养目标准确。对于培养目标,许多学校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仅仅作为是一种意识层面的认识,而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仍然以关门办学为主。而企业是一个生产、服务单位,其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是人才的使用而不是培养,除大型企业或个别特有远见的企业出于人才储备外,招聘的先决条件往往是要有相关经验,是不用再培训就能顶岗使用的人。所以,高等职业学校提出培养的人才目标,是一种以学历教育为基础,强调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具体的衡量标准就是零适应期,即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企业能立即上岗。“项目、基地课程”相结合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就是根据餐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机制,以烹饪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轴,将原来的“模块”整合为“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餐饮企业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满足学生全方位的需要。

三、“项目、基地、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建设模式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生 就业竞争力 差异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84

Differences of Culinary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in Gender and Grades

JIANG Ou, CHE Xia, SHEN Yongqi

(Dalian Cook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Dalian, Liaoning 116033)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vigorously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to the marke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culinary specialty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gender and grade difference analysis to identify short board of school education, a clear direction of education, efforts to improv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differences

1 就业竞争力

就业竞争力是竞争力的一种,它是指一个人在就业时综合素质的体现。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低加以衡量,以就业检验教学、拉动招生是中职学校的重点战略之一。

1.1 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就业竞争力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其内涵形式多样。王萍涛等老师在研究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时提出:基本素质、关键能力、专业特长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三要素。在总结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将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归纳为择业观念、基本素质、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五个要素。

1.2 就业竞争力问卷调查

通过图书资料检索和网络检索等途径,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以及烹饪专业学生和酒店领导的反馈,运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了300人,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烹饪专业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差异,回收有效问卷294份,高一172人,高二122人;男生172人,女生122人。

1.3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综合分析

1.3.1 优势(Strengths)

(1)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强。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多为“双师型”教师为学生授课。在教学中,更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前沿的信息,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当前社会紧密结合。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得到酒店和企业的锻造,一出校门便能融入工作岗位。(2)学历与职业证书相互融通。双证融通已经成为目前职业教育的趋势,在就业市场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往往体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作为学生就业的敲门砖,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大大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

1.3.2 劣势(Weaknesses)

(1)学生方面。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欠缺,如学习基础差,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等。中职学生一般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2)学校方面。我国中职教育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要求学校不断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但由于企业发展速度加快,新知识、新技能的更新速度要远远超出学校所教授内容的更新速度,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脱节。学校应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尽力缩小这种差异。

1.3.3 机遇(Opportunities)

当前企业对烹饪专业学生需求较大,这为中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就业空间。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战略重点,各级财政对教育投入明显增长,努力提升就业率和就业水平。

2 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性别、年级的差异分析

本次研究以大连市烹饪职业中专为例,采用问卷形式对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状进行了调查,为5级评分,将调查结果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调查中职生就业竞争力问卷的各维度得分情况(均值M和标准差SD)来了解中职生就业竞争力差异。统计结果如下:

2.1 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性别差异分析

(1)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统计结果表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平均值为3.83,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都在中上游,其中最高的为基本素质这一维度,最低的为择业观念。男生女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分分别是3.8514、3.8037,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男女在就业竞争力水平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择业观念这个维度上的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

(2)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性别差异成因。根据问卷调查以及教师教学和酒店的反馈了解到,中职学校的男同学在择业观念上的问题更加突出。首先,很多学生在就业时有从众心理,认为大家都选的就是好的,对自我缺乏认知。其二,有依赖心理,认为家人会帮助自己做出正确选择,而自己不用担心。其三,过分要求专业对口错失工作机会。

2.2 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年级差异分析

(1)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年级差异分析结果。高一、高二年级的就业竞争力得分分别是3.7674、3.9471,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在就业竞争力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2)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年级差异成因。高一、高二年级的就业竞争力水平有明显差异,说明了随着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和专业课的深入学习,提升了高二年级的就业竞争力水平。但是在基本素质、工作能力和求职技能三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基本素质方面,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规范意识,对自我要求不太严格。在工作能力方面,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在求职技能方面,学生还缺乏对酒店的了解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语言表达等能力欠佳。这些都是学校教育需要完善的地方。

3 提升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1)提升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男生的就业竞争力。经调查发现,中职男生在择业观维度上相较总体分数偏低,有待提升。首先,要准确定位,认清自己,教师与家长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劣势,避免从众。接下来在就业时,家长不要过度干预,造成学生的依赖感,也不要增添压力,尽早要求学生分担家庭责任,这些都会造成择业观念的失衡。

(2)提升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女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专业技能反面,尽管酒店行业对男生的需求量要远远高于女生,但我们也要关注女生的发展和提升。过硬的技术是中职生成功就业的根本保证,要想提升女生的专业技能,必须通过反复的训练和老师的精心指导。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要给予女生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3)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首先,学校教育要提升对基本素质的重视程度。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然后,加强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指导课堂上,多多融入小组项目,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分享要多于老师的传授。最后,在求职技能方面,要引导学生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了解自身特点,搜集酒店资料,明确工作性质和职业特征,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基于以上研究,了解了烹饪专业中职生就业竞争力在性别、年级方面的差异,明确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前进的方向,今后还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项目来源: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辽宁省青年科研骨干专项课题《提升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JGZXQEA0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烹饪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 专业化 生活化 思路

一、引言

在我国,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普通高中就是单纯的文化课教学,而中职学校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也实施专业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特长的技术实用性人才。进一步来说,中职学校的教学开展是围绕“就业”“能力”展开,原则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数学是中职学校最重要的基础课,是许多专业课开展的先修课程。但针对我国目前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质以及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都认为上中职的目的在于就业,而数学课又不会直接影响到就业问题,因此,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远低于学习专业课的热情,甚至不少中职学生对数学采取了放弃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我们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存在明显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情况,再加上教材内容涉及的内容多、难度大,而且不少知识过于抽象,不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找不到学习的意义,没有学习的方向。面对这样的情况,数学教师亟需通过与专业的有机结合,改进常规的课堂教学,使学生重新燃起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烹饪专业在社会中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因此中职学校的烹饪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拟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如何实现中职数学课的专业化和生活化,以便进一步贴近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使中职学校数学科目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大的体现,促进中职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实现中职数学教学专业化、生活化的方法

(一)注重案例素材的生活化、专业化

中职学校的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数学,其中很大原因就是教师所采用的例子过于程序化、抽象化、理论化,与实践或者生活接轨少,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想让中职学生愿意学数学,首先就是要使课堂所列举的例子选材生活化、专业化。比如学习“排列组合”知识的时候,教师可结合烹饪专业的实际情况,以不同配料相互搭配,能调出菜肴的数量为素材作为课堂案例;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发地分小组讨论,结合以前的烹饪专业知识背景,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针对教师给定的几种配料,看哪组能够调配出的菜谱最丰富。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运用“排列组合”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小组内的相互搭配也是提高学生们集体凝聚力的一个有效过程。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以拼冷盘时菜肴上面的点缀果品数量为例;学习“几何”的时候,可以以菜肴装盘时如何等分各种几何体,能既美观又能保证菜肴的数量和口味为例;学习“函数”的时候,可以把单个菜肴和批量生产的食品的成本核算,销售毛利率和成本毛利率的基本计算,菜肴的配置与成本核算作为例子来介绍。通过这些与烹饪专业有紧密相关而且通俗易懂的例子,学生们就能感到数学原来与所学专业关系如此紧密,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生活化、专业化

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因此,为了提高中职数学课程的专业化和生活化,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不少人会说,化学、物理的实践操作性很强,实践的切入点也比较容易寻找,而数学这门课程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切入点呢?其实,数学也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之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育》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重点不是力求把知识表达得一清二楚,而应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组织实训、知识和理论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针对烹饪而言,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一样非常多。比如,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要涉及棱锥、棱柱、圆锥、圆柱侧面积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冷拼菜肴制作方法,利用等量的材料制作不同形状的冷拼菜肴,并计算其菜肴的侧面积。通过结合菜肴制作过程中的联想、类比等思想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教师适时点拨,在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会在实践中找到运用知识的平台,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与烹饪专业课程的联系

在给烹饪专业上课时,许多中职数学教师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的专业化、生活化,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教师自身的生活实践不足,与烹饪专业的联系不够密切。因为对烹饪专业不够了解,对生活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使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教师应加强对烹饪专业的认识,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比如,经常找烹饪专业的教师探讨该课程中与数学有关的内容,深入学生的烹饪专业课堂中去发掘数学素材,甚至教师自己要亲自学习烹饪,理解烹饪,培养对烹饪的乐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逐步把数学教学与烹饪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烹饪实践。总之,中职数学教师的业务学习不应局限于纯数学知识,而应该加强对所任教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比较有效地把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三、结语

总之,中职数学专业化、生活化已经成为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未来中职学校所有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这不仅能提高中职专业基础课教学效率,而且能有效增强中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因此,中职学校需要从基础做起,进一步落实数学以及相关基础课程教学的专业化、生活化,推进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网兰.如何让中职数学教学专业化[J].新华教育导刊,2010(8).

[2] 魏秀果.中职数学课程改革专业化策略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5).

[3] 中职数学课堂应与专业相结合[EB].

[4] 陈燕.中职立体几何教学应注重知识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