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发绀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5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67-02
新生儿性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在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是新生儿死亡原因的重要因素之一[1]。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或合并心力衰竭等疾病是新生儿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往往患儿会由于呼吸衰竭或胃出血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临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笔者现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患儿的治疗观察与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组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的患儿有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此组患儿发生肺炎均在生后1-3d内。
1.2 临床表现 此组患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喘息、气促、咳嗽、吐奶等症状,体温不同程度的升高在38.2-39.8℃,心率加快在140-189次/min,呼吸急促在42-67次/min。患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点头呼吸、口唇甲床紫绀的临床体征
1.3 实验室检查 血化验中血常规表现正常,白细胞6.0×109/L。胸部X线检查:双肺肺纹理均增粗并且满布线状或小片状模糊影,边缘纹理清晰,相互交织成网状从肺门呈扇形向周围扩展,呈间质性肺炎体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入院后不同时间内出现腹胀伴黑绿色水样便腹泻,有脓液,留置胃管回抽胃液有咖啡色胃内容物,进行实验室检查大便及胃液潜血均强阳性,化验红细胞2-7/视野。
2 结果
此组患儿治疗与护理后均在不同时间内胃出血达到止血,最终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3 护理措施
3.1 肺炎的护理干预
3.1.1 一般护理 针对重症肺炎的患儿要保持病室环境的整洁舒适,空气流通,阳光充足,适合患儿休息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室内湿度应保持55%-60%,减少环境的细菌菌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物品表面每日进行消毒液擦拭两次。避免交叉感染,将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儿进行分开病室,进行呼吸道隔离。
3.1.2 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处理相应症状,对于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甲床发绀严重者出现周身发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症状时立即给予吸氧,一般氧流量在0.5-1L/min,氧浓度不能超过40%,注意氧气应湿化[2]。
3.1.3 药物护理应用 患儿治疗需要从静脉进入药物治疗,补充患儿发病期间丢失的水分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输液过程中注意为患儿进行补液应严格控制补液量和速度,控制滴速在10-15滴/min,有条件的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匀速滴入,以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心衰[3]。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升压类药物时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随时调整用药速度。
3.2 胃出血的护理干预 主要原因是由于应激性反应导致新生儿身体功能的特殊性胃黏液分泌急剧减少,同时H+和胃蛋白酶分泌急剧增加,导致胃黏膜损伤;H+反流造成食管黏膜损伤最终出血,从而加重粘膜的损伤,导致患儿出现应激性溃疡。
3.2.1 一般护理 患儿出现呕血时将其头偏向一侧,将头颈抬高15°-30°,运用负压吸引器及时吸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胃出血时遵医嘱对患儿禁食禁水,以免导致粘膜损伤加重出血。
3.2.2 止血治疗 留置胃管运用冰盐水注入胃内,并持续胃肠减压,能够收缩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胃肠减压时注意减压的速度及压力,以免压力过大损伤胃黏膜而加重胃内出血,注意保持并出入量的平衡。
3.2.3 用药护理 遵医嘱小剂量注射蛋白酶制剂巴曲酶注射液,注意剂量准确,此药具有抗凝的作用,能够缩短胃内出血的时间,在胃内出血点发挥较强的止血作用。
3.2.4 病情观察 仔细观察患者的呕血及便血性质及颜色,对于胃内减压出的胃内容物注意观察,待胃内容物转为无色后,将5ml血小板胶溶液注入胃内,在胃内保持4小时候将其引出,直至胃内停止出血。在出血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血压、呼吸以及心律的变化。准确记录记录大便性质、次数以及量。待患儿出血停止后可以给予少量稀释的凉母乳喂养,喂养后注意观察胃内出血情况,由于早期不适当的喂养可诱发或加重新生儿胃内出血,因此喂养慎重[4]。
4 讨论
对新生儿肺炎合并胃出血的治疗观察与护理干预,对于临床护士而言要具有高超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减低死亡率,而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东梅,王勇.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275.
[2] 曾玉璞.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0(7):629.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给药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围产儿死亡和脑损伤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受重度窒息发生率及复苏技术条件等的因素影响,死亡率3.0%~16.0%,及时有效地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是新生儿科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2004年6月~2005年9月,在我科未配备麻醉师的情况下,儿科医师熟练掌握新生儿气管插管术,护师采用静脉套管针保证了静脉及时给药,提高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取得了较好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6月~2005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重度窒息达1h的新生儿4例,男3例,女1例,均因“出生后不哭,发绀,刺激后无反应1h”急送我院,至门诊时医生发现无呼吸及心跳,立即送至新生儿科抢救。其体重2.5~3.5kg,出生时因在私人诊所不正规接生,所以Apgar评分及羊水状况有无胎窘不详,查体温不高,脉搏无,血压测不出,意识不清,刺激无反应,全身皮肤苍白发绀,3例皮肤粪染明显,头颅无畸形,前囟平软,唇发绀、颈软,胸廓对称。脐已断并包扎,残端1.5~2.0cm,肌张力无,各种反射消失,经复苏抢救成功后,住院7~14天,其中3例治愈出院,1例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好转后出院。
2复苏护理方法
患儿入院后立即予清理呼吸道,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正压供氧。气管内直接滴入肾上腺素(1∶10000)1ml,约1~2min或5min内心率恢复,皮肤渐转红润,予以多巴胺、立其丁。多巴酚丁胺微泵静脉维持,并VitK1、纳洛酮等治疗,接上呼吸机,参数调整为:PIP22cmH2O,F0.55,RR40次/min,FiO280%,心电监护仪显示:SaO290%~95%,HR150~160次/min,RR40~50次/min,记录24h尿量,定时拍背吸痰,其中2例在机械通气下突然出现血氧下降至50%~65%左右,全身皮肤明显发绀,立即予以吸痰,气囊正压通气,效果不佳,血氧无回升,未见胸廓抬起,双肺未听见呼吸音,考虑患儿有脱管或管堵,拔管后,见管末端有较多黄色脓性痰液,予以再次气管插管,气管正压通气,见胸廓抬起对称,双肺呼吸音对称,无湿音,血氧恢复至90%~95%左右,全身皮肤渐红润,继续机械通气,参数不变,第2天,刺激有反应,并时有自主活动,调整呼吸机参数:FiO250%,经过4~6天,观察生命体征稳定拔管撤离呼吸机后,予头罩供氧,SaO2,维持在90%~95%左右,24h后停头罩供氧后,呼吸平稳,SaO2,维持在95%左右,雾化拍背吸出少量白色稀薄痰液,大便正常,尿量每天140ml左右。
3护理
3.1抢救护理
3.1.1多位护士协同作战此4例患儿重度窒息时间过长,随时有死亡的危险。抢救过程中需要多位护士积极配合、合理分工。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完全清理呼吸道,避免呼吸道黏膜损伤,同时保证静脉通道的开放,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时要缓慢静脉给药,微泵速度为1~2ml/h,防止心率突然加快,引发心衰。
3.1.2气管插管的护理运用修正式喉镜头位,即“溴花位”进行气管插管术[1]。
3.1.3气管插管的护理气管插管固定要牢固,胶布松脱或弄湿随时更换,保持气道湿润,定时向气管滴药,因呼气时会将药液吹出,吸气时滴药又易引起咳嗽,因此在呼气末滴药效果较好,滴药时一定要侧卧位,滴速宜稍快,沿气管内壁滴,并接复苏囊加压给氧,使药液充分流经气道,进入肺部稀释痰液,然后拍背吸痰、新生儿选3.0~3.5cm气管导管不易脱出,定时吸痰,吸痰时选用较柔软,直径1mm的细管,因其吸力大,刺激性小,不超过15s/次,负压不宜过大,一般为0.01~0.03MPa,或根据吸痰机说明书使用,以免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加重缺氧,吸痰时加大氧流量,插管期间加强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3.1.4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婴儿呼吸机的选择以压力型呼吸机为合适,机械应有时间切换,压力限制,持续气流有温化,湿化气体装置,能设置最大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较高的频率及呼吸时间比,混合气体及吸气压释放等功能。(1)初调:压力(PIP)应预先设置(12~15cmH2O),PEEP(2~3cmH2O),如果有顺应性减低的肺部疾病可根据血气监测适当增加PIP(20~25cmH2O)及PEEP(3~5cmH2O),呼吸机气流率:一般用6~8L/min,当需较高气峰压及频率时应相应提高气流率、呼吸频率(RR):25~40次/min,吸/呼时间比值[I/E]∶1∶1.5~1∶2。湿化器温度:28℃~32℃。(2)根据血气调整呼吸机参数:在整个人工呼吸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吸入氧浓度、血气、各种呼吸参数,并及时加以调整。①提高PaO2可采用提高PIP或延长吸气时间:肺水肿或肺萎缩时需同时提高PEEP。②降低PaCO2时采用提高PIP,增加呼吸频率及降低PEEP。(3)呼吸机的撤离:病情好转,自主呼吸恢复,血气稳定在PaCO26.67~9.3kPa,可逐渐降低呼吸参数,当FiO2≥0.6或PIP≥30cmH2O,应考虑逐减上述2种数据,在持续以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定期血气监测下每次降FiO2:0.05,或降PIP0.2kPa每次仅降1项,下降后至少观察30min,如SpO2保持稳定,可继续下降,当FiO2达0.4或PIP降到1.96kPa下降呼吸频率及PEEP(每次0.2kPa),当IMV呼吸频率降到4~6次/min后,如血气正常,可撤离呼吸机。
3.2一般护理
3.2.1心理护理患儿住院后,因新生儿科是全托式无家长陪护科室,而且经济费用较高,有的患儿家庭经济拮据,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我们要多角度同家长交流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家长对此病有正确的认识,解除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2.2饮食护理由于患儿处于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状态,有自主活动且对缺氧耐受性好后,可鼻饲1∶1配方孔2~5mlQ3h,观察无呕吐及潴留,如抽出咖啡色液体,要及时洗胃和禁食。有腹胀时可采用开塞露通便,如有呕吐或呛咳,要检查胃管是否脱出,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及食道呕吐物,并防止流入气管。
3.2.3基础护理&n
bsp;环境温度维持在22℃~24℃每3h测1次体温,如有体温不升或发热时应15~30min测量1次体温,患儿发热时要加强皮肤护理,每2h协助翻身,防止发生压疮,退热后及时更换湿污衣服,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2.4预防感染的护理用紫外线照射或空气消毒机消毒病房,3次/d,30min/次,照身时注意保护好患儿,严禁紫外线对患儿直接照射,并定期监测空气中细菌数目<200个/m3,保持室内清洁安静,医护人员及家属进入病房均要戴口罩,穿隔离衣,患儿口腔护理Q6h,拍背吸痰Q6h,各项操作前洗手,操作时戴好帽子、口罩、无菌手套。
3.2.5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严格无菌碘伏消毒皮肤,范围>5cm,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粘贴胶布每天更换,并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如发现红肿或水泡要及时拔除针管用50%MgSO4湿敷,重新选择穿刺部位,以先远心端后近心端为原则。
3.2.6用药治疗时的护理在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时要严格掌握好药物的剂量和速度,短时间大剂量用药会导致心衰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注意保护好血管,减少刺激,每2~4h与能量组静脉通道交替使用,此4例患儿由于消毒隔离措施得力,抗生素及时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微泵注入,未发生严重感染。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61-0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FIE)是指在新生儿的围产期因窒息出现的脑组织缺氧缺血,临床表现出一系列的脑病症状与体征。此疾病仅严重的威胁新生儿的生命,而且是新生儿后期致残儿中最常见的主要原因之一[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29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此组患者为出生后3min-7天,均具有胎儿宫内窘迫或颓生儿童基史。其中发生轻度窒息的患者3例(阿氏评分4-7分),重度窒息的患者26例(阿氏评分≤3分);所有患儿均出现神经异常症状,表现为神志异常.肌张力改变,经头颅CT检查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1.2 临床分级 缺氧缺血性脑病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三级:①轻度:患儿处于过度觉醒状态、兴奋、易激惹以及高度激动性(震颤和抖动)。拥抱反射活跃。此组有4例,占13.8%。②中度:患儿处于抑制状态、肌张力低下,意识呈嗜唾或浅昏迷,会出现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吸吮、拥抱等反射减弱。此组有20例,占69.0%。③重度: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减弱或消失,各种反射均消失,出现惊厥且呈持续发作状态,或出现去大脑僵直状态。此组患者5例,占17.2%。
1.3 基础治疗 此组患儿均采取以下治疗方案:①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1-2L/min;②维持循环系统稳定,保持血压和组织灌注;③监测血糖值,使之处于正常水平;④患儿出现惊厥时多选用鲁米那或安定止惊作用,有脑水肿或者伴有颅内压高时使用甘露醇静滴;⑤使用促进脑循环的药物桂哌齐特32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持续使用7-10d。
2 护理措施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肺部脆弱,由于一种时间过长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堵而加重缺氧,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早产反应低下的患儿并且无力咳痰。观察患儿的面色如出现突然发绀,呼吸形态改变,提升痰多,影响正常呼吸,立即给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2 氧疗 氧疗可以改善低氧血症,减少肺部通气-血流差,增加肺泡内氧分压,减少又向左分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血氧饱和度上升。
2.2.1 头罩吸氧,一般氧流量为4-5l/min,若持续高浓度吸氧(FiO2>0.5),使PaO2维持在50-70mmHg,SaO2维持在87%-95%之间,可发生氧中毒,眼球后视神经血管损伤[2]。
2.2.2 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CPAP现有简易型和新型两种。简易型CPAP装置较为简单,使用方便,但是有弊端,氧浓度无法调节和控制,持续气道压力不稳定,易诱发气胸等并发症;新型CPAP可调节压力、氧浓度,可以进行气道加温湿化作用,设有压力报警装置,明显的提高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减低了高氧对未成熟肺的损伤的危险性。如吸氧浓度超过30%,仍有低氧血症,可以采用鼻塞CPAP,维持气道压力在4-5cmHO2,气道氧气加温在32℃以上,湿度在100%、氧流量5L/min。
2.3 一般护理措施 注意保湿室内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将新生儿绝对静卧直至病情稳定为止。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集中操作,以导致新生儿烦躁而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现象。注意将患儿头部抬高15-30°,并将头偏向一侧,禁止头部下垂,以免会加重脑水肿症状。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避免体温过低或者体温过高。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几率。
2.4 循环功能的建立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止血、降低颅内压、镇静等药物治疗,如使止血敏、甘露醇、速尿等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原发病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高热、呕吐、躁动等会使患儿机体大量失水需要从静脉进入药物进行治疗,补充患儿发病期间丢失的水分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输液过程中注意为患儿进行补液应严格控制补液量和速度,控制滴速,有条件的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匀速滴入,以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心衰[3]。
2.5 营养支持护理 患儿由于神经功能症状影响饮食,多数患儿遵医嘱给予糖水或者母乳进行口腔滴入,注意防止发生呛咳,严重时遵医嘱禁食水,因此要注意患儿的皮肤弹性以及口腔黏膜情况,防止发生脱水现象,准确的遵医嘱进行补液治疗,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现象。
3 讨 论
HIE的发病机制虽然比较复杂。但缺氧缺血能够使脑细胞代谢能量障碍这是发病的重要环节.本文所叙述的护理措施主要针对严密观测患儿生命征,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循环系统、有效的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经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关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赵湘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抢救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1,1(9):1079.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7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男40例,女36例,年龄4 d~1岁。进行观察,同时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强化抗感染治疗,口腔、皮肤、脐部护理,并观察其疗效。
2 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观察有无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②凡有低氧血症,有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绀、面色灰白等情况立即给氧。婴幼儿可用面罩或头罩给氧,流量3~5 L/min,鼻导管给氧1~2 L/min。出现呼吸衰竭者可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③经常更换,半卧位或抱患儿,以减少肺部瘀血,防止肺不张。及时清理患儿口鼻分泌物,经常协助患儿翻身拍背,鼓励患儿咳嗽,以促使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重力和震动易于排出。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予以吸痰。遵医嘱应用祛痰药及解痉药。④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防止呛咳引起窒息。重症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⑤监测体温变化,高热者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⑥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氧的消耗。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尽量避免患儿挣扎哭闹而增加心肺负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病室保持安静,温度宜在18℃~20℃之间,相对湿度以55%为宜。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充分通风,2次/d,每次30 min以上,但应避免对流风。病室隔日空气消毒1次。⑦饮食护理 ①饮食应给予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有气促发绀的婴幼儿,在喂食或服药时应抱起,可软一些,奶孔以滴奶成串珠状为宜,不宜过大。喂哺应有耐心、细心,以免吸入气管发生窒息[3]。②鼓励患儿多饮水,有利于尿液排出毒素,并避免呼吸道黏膜干燥有利于痰液排出。
3 结果
本组76例患儿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有72例痊愈,4例因发生DIC而死亡。
4 讨论
肺炎患儿没有合并症,称轻症肺炎;肺炎患儿除呼吸系统症状外,累及其他系统而出现合并症,称重症肺炎。重症肺炎常见的合并症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DIC等[2]。
4.1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重症除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系统的症状加重外,尚出现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①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前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及心电图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后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呼吸加快(>60次/min),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心率增快(>180/min),心音低钝,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等。重症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还可发生微循环衰竭,出现面色灰白、四肢发凉、脉搏细弱等。②神经系统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脑水肿时,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前囟膨隆,可有脑膜刺激征,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③消化系统表现为胃纳差、吐泻、腹胀等,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时,可表现为严重的腹胀,使膈肌抬高,加重呼吸困难。有消化道出血时,可吐咖啡渣样物,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柏油样便。
4.2 护理措施 ①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率加速(160~180次/min)、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时,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氧气吸入并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②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颅内压增高征象,立即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遵医嘱给予镇静、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等处理。③患儿腹胀明显伴低钠血症时,及时补钠;若有中毒性肠麻痹,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1]。④患儿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胸痛、面色青紫、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等,提示可能并发脓胸或脓气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患儿呼吸困难,烦躁或嗜睡,三凹征明显,呼吸浅快,口唇发绀(有时呈樱桃红色),偶有呼吸暂停。严重者呼吸由浅快转为浅慢,节律紊乱,呼吸音减低,出现下颌呼吸和呼吸暂停,四肢末端发绀、发凉,昏睡甚至惊厥,可出现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表现:球结膜水肿、视盘水肿,瞳孔及肌张力改变。本组76例患儿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有72例痊愈,4例因发生DIC而死亡。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进行疗效观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海英. 新生儿应用呼吸机引发气胸的观察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2008,9(5):16-17.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管理
窒息是我国围产儿死亡及脑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新生儿由母亲的宫腔内突然降生到人间,可能出现的最主要问题是窒息。当产前由异常或产时出现合并症时,要警惕新生儿需复苏的可能性增大,然而仍有50%的病例不能预知是否需要复苏。因此,所有接生人员及产科护士都必需掌握新生儿复苏的技术。
1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
1.1 产前因素 孕妇患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死胎史、妊娠中晚期出血、孕产期感染、过期妊娠、胎儿大小与孕周不符等。
1.2 产时因素 选择性或急诊剖宫产、胎先露异常、早产、胎膜早破超过24 h、羊水有异味、急产、难产、胎心监护异常、产妇使用全麻、子宫收缩异常、分娩前4 h用过麻醉品、脐带脱离、前置胎盘等。
2 新生儿的初步稳定与评估
复苏总是以快速评估新生儿为开端。评估新生儿可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然后实施。Apgar评分不作为是否需要复苏的指征,因为远在1 min Apgar评分作出之前,复苏就应开始,但Apgar评分作出之前,可用于说明复苏的效果。
新生儿一娩出,应立即置于辐射保温台上,如果只是轻度窒息的婴儿,擦干全身就是一种刺激,足以诱发自主呼吸。紧接着是保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吸净其气道中的的黏液,要先吸口腔再吸鼻腔。若擦干并清理呼吸道后无自主或无有效呼吸,此时可应用触觉刺激,包括足底和摩擦背部。但要注意触觉刺激只限于20 s左右,以防止缺氧状态加剧。医务人员在采取上述措施应抓紧时机评价新生儿的情况,如是不能诱导自主呼吸,则应更详细地评估新生儿,以决定下一步所采取的措施。评估的3项内容为:呼吸,心率及皮肤的颜色。在复苏进行的过程中,要经常根据这3项重新评估新生儿。
首先评估呼吸。如果新生儿无有效呼吸,则必须马上要正压换气(面罩气囊通气)。如果新生儿有呼吸,第二步是评估心率。若心率>100次/min,新生儿仍发绀(中枢性发绀)。这是因为由肺进入血液的氧气虽足以维持正常的心率,但不能满足全身组织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常压给氧直至颜色改善。如果心率
3 ABCDE复苏方案
①在第一口呼吸前,争分夺秒尽量吸净呼吸道粘液;②建立呼吸,增加通气,有效给氧;④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捕出量,循环复苏;⑤药物治疗,纠正酸中毒,药物复苏;⑥评价,监护,注意保暖。
4 复苏技能的具体方法
4.1 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应给予保持体温,摆正,清理呼吸道,擦干全身并给予适当的刺激,然后重新摆正新生儿的。
4.2 完成最初处理后,若此时新生儿的心率低于100次/min,应给予40~60 min的频率的正压通气30 s后,再重新评价新生儿的心率。此时99%的新生儿都能建立自主呼吸循环,无须其他处理,仅有1%的新生儿此时的心率低于60次/min,应积极给予胸外心脏按压与正压人工呼吸相配合,两者的比例为3:1,一旦心率≥80次/min,便应停止按压。按压方法有两种:拇指法及双指法。拇指法是用双手拇指压迫胸骨,双手环绕新生儿胸部,其余指头支撑新生儿的背部。双指法是用一手的中指和手指的指尖压迫胸部,另一手支撑新生儿背部。
4.3 在持续30 s的有效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后新生儿心率仍
4.4 若新生儿是由于低血容量引起的循环障碍,可考虑使用扩容剂。常用生理盐水10 ml/kg,脐静脉给予时间5~10 min,使用脐静脉插管可保证快捷有效的建立静脉通畅。
4.5 新生儿心脏停搏时,应在建立正压人工呼吸和血液循环后给予碳酸氢钠3.3 ml/kg,脐静脉给予时间>2 min。
4.6 若正压人工呼吸使心率和肤色恢复正常后,出现严重呼吸抑制或母亲在分娩前4 h内注射物史,应考虑使用纳络酮0.1 mg/kg,静脉或ET给予。
5 新生儿复苏急救技能的规范化处理
新生儿复苏技能是助产人员必备的专业素质,复苏水平取决于助产人员平时良好的训练和丰富知识的积累,定期对助产人员进行相关急救复苏技能的规范化培训,使重度窒息儿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可见其意义及重要性。
5.1 急救意识的培养和行为的实施 加强对助产人员的责任心教育,明确责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为抢救新生儿赢得宝贵的时间。
5.2 急救器材与药品的准备与管理 新生儿复苏最重要的步骤是准备。由于许多复苏事前难于预测,因此,分娩前需提前打开辐射加温台。产科医务人员需熟悉所有复苏器械的存放处及复苏对这些设备的操作方法。复苏所需的药物剂量及其他提示应贴在辐射加温台旁的墙壁上,以便快速参考。
产房内具备一套的复苏器材包括:吸引器械、面罩气囊给氧装置、新生儿气管内插管器械、新生儿辐射保温台等。药品应上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等渗晶体液(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碳酸氢钠和纳络酮。
5.3 复苏人员的配备 每个分娩现场至少配备一名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新生儿复苏人员,对于高危孕妇,加强与儿科、麻醉科的合作,有产科攻、儿科医师、助产士、麻醉师共同组成的复苏小组,随时投入复苏工作。
5.4 复苏技能的培训培训的内容 确定是否需要复苏应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开始,快速评估最初的五项体征,其中包括羊水有无胎粪的污染、新生儿的哭声或呼吸、肌张力、皮肤的颜色、胎龄是否足月或早产,随后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整个复功的过程中再次先后评估三个体征即新生儿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决定下一步处理。
6 新生儿窒息的监护
窒息复苏后至少监护3 h,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皮肤颜色、末稍循环、神经反射、肌张力、颅内压、哭声、吸吮力等。
7 新生儿窒息的预防
大多数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凡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均可导致新生儿窒息,如母新妊娠并发症、产程中机械损伤、药物麻醉抑制呼吸、出生后,吸入羊水和胎粪等均可导致新生儿窒息,故预防应针对上述环节。
8 结论
严格管理和高超技术是窒息新生儿复苏的重要保证。由于重视对新生儿复苏技术的系统管理和培训,由于保证了抢救器材和药品完好率100%,复苏技术精湛,助产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加强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把复苏技术学以致用,在抢救的关键时刻做到有条不紊,思维清晰,动作敏捷,不仅提高了窒息儿复苏的效率和质量,使新生儿转危为安,而且给家庭带来了幸福,为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真正体现了助产人员的自身价值。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