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知识

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知识

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知识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63-01

糖尿病患者除了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三多一少”外,还常常出现一“松”,即骨质疏松。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易病发骨质疏松整,约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近1/3的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是一种骨密度下降,骨组织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疾病。而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浓度较高,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对钙离子的滤过率也随之增加,导致大量钙从尿中丢失。在大量排出钙的同时,骨骼中的磷、镁也随之丢失,低镁刺激颈部的甲状旁腺分泌,促使骨骼中的钙质释放,导致骨量减少。糖尿病患者还有维生素、降钙素等代谢失调,影响骨骼新陈代谢。另外,糖尿病患者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也加重了固执疏松。老年性固执疏松症治疗比较困难,应因人而异,辩证施治,因此饮食疗法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我科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67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7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男20例、女47例,年龄57-92岁,平均72.5岁。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50例有髋关节骨量减低,46例肘部、腕部骨量减低,30例脊柱骨量减低。大部分患者均有乏力及全身性、多发性疼痛,主要是腰背酸痛,其次是肩背、腕部、踝部,其中41例高龄患者有骨骼变形,表现为弯腰驼背,身材变矮,12例患者偶有小腿抽搐。

1.2方法。对67例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上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饮食宣教,方法如下:落实经管护士负责制,面对面进行沟通;通过病区传呼器广播,进行集体教育宣教;病区内张贴板报、设立赠阅架,鼓励患者自行翻阅、浏览;建立病友俱乐部,派专科护士坐诊,提供专业的服务;经常了解其掌握的程度,随时调整方法。

1.3结果。67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通过合理饮食并配合运动、药物治疗后,临床乏力及疼痛症状均由缓解,无骨折病例发生。

2饮食护理

2.1合理补充营养素。

2.1.1补充钙质。钙是重要的营养因素之一。由于人体每日由粪和尿中排出的钙量达150~250mg,而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保持钙的平衡更加重要,老年人应给予1000~1200mg。膳食中摄入足够的富含钙的食物是人体钙的主要来源,乳类及乳制品中含钙量较高,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应当是老年人的首选食品,建议每日饮用250g牛奶,即补充约250mg的钙,因老年人不能过多地饮用牛奶,其余的钙应从含钙丰富的食物中补充,如谷类、豆制品、黄、绿、红色蔬菜,虾皮、燕麦片、芸豆、荠菜、海带等。

2.1.2给予足够的维生素。维生素D可促进钙和磷在小肠内吸收,调节钙、磷的代谢,减少尿钙排出,维持血钙平衡,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因此维生素D应该与钙同时应用。维生素D的含量在鱼类中多,如沙丁鱼、鲑鱼、青鱼等,蘑菇类、蛋类中含量也较多。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能促进钙的吸收,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松仁、香菇等。维生素A参与骨有机质胶原和粘多糖的合成,老年人每日应摄取的维生素A为800μg,维生素A的来源包括蛋黄、动物肝脏、黄红色蔬菜以及水果。

2.1.3供给适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如奶中的乳白蛋白,骨头里的股白蛋白,核桃中的核白蛋白,蛋类的白蛋白,都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而豆制品(豆浆、豆腐)等植物蛋白石最好的防骨质疏松的天然食品,因为它们还有异黄酮、木酚素等植物雌激素,有助于人体吸收钙质,增加骨密度,所以老年人应该每天喝1杯豆浆或进食豆制品。但是蛋白质摄入量如超过100g/d,则可通过尿钙排泄,导致负钙平衡,增加骨量的丢失,因此蛋白质的补充应适量,不可过多。

2.2注意烹调方式。科学地烹调食物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一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等,含有较多的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如果将这些菜在沸水中焯一下,使草酸溶于水,滤去水后再烹调,可减少部分草酸。再则谷类中含植酸酶,可分解植酸盐释放出游离钙和磷,增加利用率。植酸酶在55℃环境下活性最高,为了增加植酸酶的活性,可以先将大米加适量的水浸泡后再洗,在面粉、豆粉中加发酵剂发酵并延长发酵时间,可使植酸水解,使游离钙增加。酸和醋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提升钙质的吸收率,如煮排骨汤时加入少量的醋,是很好的烹调方式。烹调时荤素搭配,可保证营养成分的均衡。

2.3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3.1正确选择食物。正确选择食物不仅可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损害,还可补精益气,提高治疗效果,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合理搭配。最近美国有研究表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明显改善葡萄糖耐量性及胰岛素敏感性,故多推荐摄入糖量占总热量的50%~60%,摄入脂肪量不超过总需热量的30%。蔬菜则应选择含糖分少的白菜、白萝卜为主,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和含糖饮料,血糖控制稳定时选择糖分较低的水果,如草莓、猕猴桃、柚子、菜瓜等。

2.3.2戒烟限酒,少饮咖啡。适量饮酒对老年人骨密度的提供啊有好处,但长期过量饮酒和吸烟却是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会影响内脏的功能,使消化系统对钙、磷的吸收减少,不利于骨组织的合成与重建;咖啡喝茶也可促进钙的排泄,加重固执疏松。

2.3.3低盐饮食。摄盐过多使人体内的钠经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钙流失加快。每天食盐量

2.3.4加强营养咨询和宣教。强调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规则饮食是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方法,使患者懂得饮食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从而能从心理上主动接受并配合治疗,坚持长期治疗。护士应从实际出发,采取个性化的方法,与患者沟通。总之,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76-578

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区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112-02

doi:10.14033/ki.cfmr.2015.07.055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大,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越来越多,且多数患者发生骨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在本组试验中,以笔者所在市某社区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社区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49例男患者和51例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60~79岁,平均(71.25±2.4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62~78岁,平均(70.28±2.45)岁。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组试验的过程和目的有全面的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一般护理,对患者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的社区护理。(1)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恐惧感。(2)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定期开展老年骨质疏松症方面的讲座,使患者了解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注意事项,了解预防跌倒的常识,提高患者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预防的意识。(3)运动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4)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给予含较多蛋白质和丰富的钙的食品,如牛奶、瘦肉、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建立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5)进行骨密度测定,主要观察声波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的情况,并了解患者骨矿含量多少和骨结构及骨强度的情况,在对患者骨密度了解的情况下,针对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时,主要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满分设为60分,极差的分数在20分以下;差:21~30分;一般:31~40分;较好:41~50分;良好:51~60分[2]。

1.3.2 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在对患者护理满意进行调查时,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满分为100分:其中>80分为满意;50~80分为比较满意;

1.3.3 对患者骨密度进行测量 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骨密度情况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主要使用色列公司,Soundscan公司的MYRIAB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对两组患者腰椎正位骨密度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516,P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骨密度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系统性骨病,以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3-4]。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因素有很多,(1)内分泌因素。女性患者主要由于雌激素缺乏进而造成骨质疏松,男性患者主要由于减退引起睾酮水平不断下降,进而引发生骨质疏松症。(2)遗传因素。通过大量研究显示白人患有骨质疏松的几率较高,北欧人种比较多见。(3)营养因素。钙的摄入与成人骨质疏松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维生素D的缺乏能够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4)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酗酒对骨有直接毒性的作用。大量吸烟能够增加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还能造成体重下降,在长期大强度运动情况下,可导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如果长期处于骨质疏松的状态,将使骨的脆性不断增加,导致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即使患者在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同样会发生骨折[5]。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而需要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老年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认识。一旦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相关的综合护理,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禁止过量酗酒,进食富含钙质的食品,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本组试验主要研究社区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并选取某社区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社区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有效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10,11(8):1127-1129.

[2]刘振,刘慧君.浅谈骨质疏松症[J].黑龙江医学,2009,26(7):552-553.

[3]朴俊红,庞莲萍.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9(1):1-7.

[4]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6(1):1-3.

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知识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159-03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骨矿代谢异常的相关联系与影响,对判定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1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研究现状

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的机制尚不清楚,其不仅与三大代谢有关,而且与钙、磷、镁矿物质代谢密切相关,可能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骨基质合成降低,肠钙吸收及维生素合成障碍及高血糖渗透性多尿使血中钙、镁、磷降低,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有关,从而导致骨密度下降[1-3]。

1.1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

1.1.1 骨密度(BMD)的检测 近年研究表明,在1型糖尿病中骨质疏松症(OP)患者率较普遍,骨量的降低较肯定,但2型糖尿病(T2DM)的骨代谢和骨转换类型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1],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认为BMD下降,是伴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而下降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胰岛素功能有密切关系[4-6];在测定的位置不同,其下降的水平不一样,以腰椎L1~4最常见,骨股颈更明显,Ward三角区BMD改变出现比较早[6-9]。陈陵霞等[10]在北京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各部位BMD无显著变化,与研究结果相似[1,11],且认为研究对象相对处于疾病早期,病程相对较短,无糖尿病肾病等,而糖尿病肾病可能是导致糖尿病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且完全是男性,排除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这可能是试验中BMD无变化的一部份原因;而骨代谢的变化有可能早于骨密度变化,即在糖尿病骨质疏松尚未发生之前,骨保护素及1型胶原C端肽(CTX-1)就已有升高,与文献[12]报道结果相同,此发现对预测骨质疏松发生及早期预防具有一定意义。

1.1.2 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糖尿病患者血浆性激素与健康同龄人对比呈低水平,其原因与糖尿病合并神经血管病变造成性腺血供障碍和非糖基化产物对性腺的影响有关。学者普遍认为造成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因素虽然很多,但雄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是其主要原因[13-16],由于雄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IL-6合成,阻断IL-6受体;延缓PTH的骨吸收效应,降低骨转换而增加BMD。刘中浩等[17]通过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检测血清中雌激素,并通过检测股骨BMD及骨组织中转化因子β1的变化,明确糖尿病血清中TGFβ1的变化趋势及对骨质疏松症发展进程及程度的影响。

1.1.3 胰岛素缺乏 成骨细胞表面存在胰岛素受体,胰岛素缺乏可导致骨基质成熟和转换下降,骨基质分解、钙盐丢失引起骨质疏松;血糖异常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血糖控制达标可改善糖尿病患者BMD,根据临床治疗的观察,DM病情控制欠佳[18-21],病程延长。故长期糖尿病引起肾功能损害时,可使糖尿病肾病患者骨量丢失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约5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

1.1.4 其他因素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以糖尿病为主,与多种因素有关,普遍认为DM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但不能排除肥胖、营养、运动等因素。近年研究认为,DM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T2DM患者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等水平增加,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者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1.2 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DOP)的诊断并不困难,BMD作为目前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指标,仍存在不能反映骨的生物学质量的缺点,2型糖尿病患者的BMD一般正常或升高[3],但他们的骨折风险明显增加。大多数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转归与病情较重有关,轻者经治疗恢复快,而重者则恢复慢,糖尿病肝肾损害明显时,骨矿物质代谢亦难于纠正,病程在10年以上,骨折发生率为16.6%[18],容易有骨畸形及骨折时可致残废。目前,临床上参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防治,应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同时,控制血糖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骨密度明显增加[2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有效率97.37%[21];苏有新等[19]提出早期诊断思路,了解DM患者病史及诊断经过,考虑是否存在DOP发病的危险因素,判断是否出现前述DOP常见的血与尿生化指标异常,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则定为DOP的疑似病例,给予积极的预防及指导治疗。

1.3 护理

临床上不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都经常性地发生骨矿含量减少、BMD降低及出现各种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甚至可导致病理性骨折[22]。护理主要是针对住院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以及对健康的危害性,使患者重视定期骨密度的测量,以便早期发现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23-24],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吴治等[25]运用循证护理(EBN)的模式,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有效的护理目标,在科学和规范的护理理论指导下,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护理质量。

2 存在问题与展望

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的机理尚不清楚,治疗效果一直不尽人意[2]。近年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受到重视[26],IGF-1在DM性骨质疏松防治中有一定应用前景,但其安全性及副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是综合性的宣教目标,关键是调节骨代谢,抑制骨吸收,维持骨量,尽可能早地保持骨结构的完整性,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防止脆性骨折。因此,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体系使糖尿病患者成为糖尿病管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参与者,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行为化,让更多的慢病患者能够享受到医疗保健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2.1 健康教育缺乏系统的个性化管理

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症骨质疏松症经济有效,有目的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和合理饮食、运动、科学补钙的相关知识;同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减少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27],确保患者护理质量;对于出院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患者,通过社区医护人员与家庭、社会的支持系统,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28],这是系统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环节。由于地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文化发展的差异,若只进行教条式的指导而忽视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近几年来对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不少的探索与改进,医护工作者作为教育主体尚未积极地参与其中,而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在临床实践中仍没有真正实现。临床医务人员必须要以全新健康管理医学理念为指导,由专业的技术团队参与,实施因人因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是未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向。

2.2 糖尿病饮食缺乏标准化的教育模式

在整个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的预防和控制所不可缺少的措施是饮食治疗,然而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必要的健康饮食教育,因过分严格地控制饮食经常出现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成分单一等情况,致使钙的摄入量严重不足,维生素D缺乏,从而引起糖尿病患者骨强度下降。近年来,国内许多医院越来越重视糖尿病教育工作,在糖尿病的管理、运转、评价等方面滞后于国外糖尿病教育,缺乏统一规范的糖尿病教育模式、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而饮食治疗一直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瓶颈[29],故建立糖尿病饮食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

2.3 健康教育质量缺乏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尚缺乏健康教育质量的系统评价标准和量化标准,由于糖尿病患者文化差异、经济差别的特殊性,对其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存在显著区别,应当结合对健康教育成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建议糖尿病专科护士参照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的护理标准[30],结合临床护理,针对健康教育患者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精神健康及使用专业知识资源等,对不同层面设定评价标准,即为医院提供一个客观、详细、标准化为基础的质量评定检测工具,也为社区护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海清.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2):286-289.

[2]卢明,赵莉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4):72-74.

[3]杨宇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度质疏松症比较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1,23(2):51-53.

[4]张洁,沈默宇,成金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相关因素分析[J].常州实用医学,2011,27(4):231-234.

[5]方向南,赖晓阳,郑国红.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11,51(17):41-42.

[6]徐英,蔡辉.2型糖尿病患者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分析[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7(10):15-17.

[7]陈玉华,康后生,毛淑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测定[J].四川医学,2002,23(9):896-897.

[8]张婷容,韩梅清.老年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6,27(1):107-109.

[9]甘利萍,陈治卿,蒋广思,等.老年糖尿病并骨质疏松血胰岛素与骨钙素及PTH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10):700-703.

[10]陈陵霞,苗懿德,刘杰,等.2型糖尿病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50):9329-9332.

[11]李秋,李目英.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25):28-29.

[12]皇甫建,李彩萍,王娟,等.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病人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33(4):315-317.

[13]杨平安,张美兰.绝经后糖尿病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2):165-166.

[14]周有俊,全兴胜,何美琼,等.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因素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2):72-75.

[15]颜晓东,黄忠,胡映玉,等.糖尿病患者血清钙调节激素及骨密度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5):614-616.

[16]潘莉莉,单莹,金冬岩,等.中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改变[J].江苏医药,2006,32(1):79-80.

[17]刘中浩,高红伟,邢德国,等.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雌激素、一氧化氮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1):1953-1956.

[18]张一平,秦云霞.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34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1,31(5):110-111.

[19]苏友新,郑良朴,钱松涛,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易患因素及早期诊断思路[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2,12(2):30-33.

[20]庄丽英,蔡杏娟,戈少红,等.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8):542-544.

[21]高明松,王芸,黄蓓.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3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2):775-776.

[22]Kharal M,Al-Hajjaj A,Al-Ammri M,et al.Meeting the American Diabetic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diabetic care[J].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2010,21(4):678-685.

[23]王珩.2型糖尿病病人伴骨质疏松的护理体会[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12):44.

[24]白云,段青梅.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1):44-45.

[25]吴治,周旭红,李媛,等.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2):171-172.

[26]张光珍,王凤华.糖尿病与骨质疏松[J].医学综述,2005,11(10):925-927.

[27]Herschorn S,Becker D,Miller E,et al.Impact of a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in overactive bladder patients[J].Can J Urol,2004,11(6):2430-2437.

[28]黄冬荷,钟书凌,练桂英.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4):40-42.

[29]何亦红.临床实施糖尿病饮食宣教的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报,2011,18(16):26-28.

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知识范文第4篇

引言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病,受到多种病因的影响,因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骨组织也会随着改变,逐渐显示出钙化的情况,然而骨质中的基质与钙盐呈现出正常的比例,以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的减少量为主要改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变。大部分骨质疏松的患者,骨组织减少的主要因素为骨质吸收增多所引起,主要见于来年患者,发病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一般患者会感到骨骼疼痛到医院就诊[1]。因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因而临床上所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因老年人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因而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我院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间诊治的80例骨质疏松患者,对所选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66.1±10.8)岁;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5.9±11.3)岁。所有病人均排除存在恶性肿瘤及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疾病史。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组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给予社区居民常规健康指导及骨质疏松患者基础健康指导,包括药物服用知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1)心理干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活情况。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组织专题讲座、有奖答题等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让患者在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同时舒缓心情,增加愉悦的情感。让患者了解乐观稳定的情绪能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疾病的民恢复。

(2)饮食护理。因患者存在骨质疏松,是一群特殊的体质人群,这是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饮食食谱,促进患者在进餐过程中能够更多的补充维生素和钙质。

(3)预防骨折护理。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在治疗前已经出现了骨折情况,已经存在骨折情况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容易出现骨折情况,而且对治疗过程产生影响。因而,应该积极预防再次骨折的出现,积极预防可能出现意外的情况,向患者详细讲解整个过程,例如清晨起床时应缓慢做起,散步缓慢,不可急于求成。

(4)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在床上尽量进行腰背肌肉及四肢的主动运动,以防止失用性肌肉性萎缩及骨质疏松。活动膝关节、肘关节及髋关节,以防关节僵硬,握健身球,以增加手部肌肉的肌力,作上肢平举、抬高运动,以锻炼臀部肌力,作下肢直腿抬高运动,提高腿部肌力。骨质疏松患者因骨强度下降,因此容易发生脆性骨折。要嘱咐人活动肢体动作要轻,上下楼梯时要扶好扶手,地面保持干燥,以防滑倒,对于下肢肌力差可使用辅助工具。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合理户外活动方案,患者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作息,饭后多散步,每天的运动量逐渐增多如1~3次/d,20~40min/次。

(5)合理地服用补钙药品与激素,同时还可以服用剂量较少的维生素D,每天增加日光的照射,但避免阳光暴晒,有利于钙与磷的吸收。

(6)护理人员对患者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时刻了解患者的疼痛感觉与不良情绪,尝试抚平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心理,使患者身心舒畅有利于改善其生存质量。

(7)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督促患者出院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加强运动,防止患者再次发生骨质疏松。

(8)定期随访:对于出院的患者,通过每周一次的电话随访以及每月一次的家庭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专业护理指导。

1.3 观察指标

护理完毕后,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的并发症。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褥疮以及关节僵硬等。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检验,在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社区老年人群由于年龄偏大,伴随更多慢性疾病。再加上老年人很少暴露在阳光下,所以他们比普通人群更易患骨质疏松症。有较多研究报告关于社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本实验以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群体中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护理干预可在病人心理饮食及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为了让老年人群充分掌握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发展和危害,并且从自身开始主动进行防治,还有必要的宣传措施。食物中的钙元素有利于维持骨量峰值在稳定水平,同时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日常饮食中应该以米面和杂粮为主食,做到饮食花样多变,粗粮细粮搭配食用。平时钙、磷元素和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应该多吃,如大豆和牛奶及其制品类、鱼虾等海产品类、鸡蛋坚果类,还要多喝骨头汤搭配绿叶蔬菜,多吃水果等。坚持喝牛奶每天500mL。进行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对各年龄段人群身体机能都有较大提高,从事体育活动对于骨骼发育的正面影响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得以证实。大量证据显示,即便是已经90岁高龄的老年人经过体育锻炼肌肉力量也会显著增加。在预防及治疗方面应用的药物目前有很多,应该根据具体病人状况合理用药,以真正达到治疗的目的。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骨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防治手段。干预人员应认真对待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积极给病人提供服务,认真讲解骨质疏松症疾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向患者及家属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病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发生,维护老年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本研究对患者实施常规和护理干预,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满意度较对照组而言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较对照组而言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科学化的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邓海波.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51.

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科;康复护理

骨质疏松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患者的骨脆性改变很容易发生骨折,此类疾病广泛分布于各个年龄层,尤其常见于中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是由内分泌、免疫,营养、废用、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我国60~69岁的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发病率30%;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半数以上患骨质疏松症。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终结局。10%~20%的患者于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约半数患者骨折愈合后生活不能自理,美国每年用于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费用为100~150亿美元;在我国每例髋部骨折的直接花费为每年3万多元人民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已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影响他们的生存质量,其带来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显而易见,骨质疏松症及骨折已成为全球的有关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1 ]。

1 临床资料

本组137例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9月-2013年2月之间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包括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90例,年龄在41~86岁之间,平均住院时间27.9±4.6d,合并有压缩性骨折15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广泛分布在各个部位,程度不同,以腰背疼痛最为常见。

2 疗效标准

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进行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骨痛症状消失;有效: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疼痛无明显改善。以显效率结合有效率进行总有效率的统计。

3 结果

13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显效97例,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6%。

4 康复治疗护理

4.1 心理护理

骨质疏松症病人由于疼痛及害怕骨折,常不敢运动而影响日常生活;当发生骨折时,需限制活动,不仅病人本身需要角色适应。其家属也要面对此情景。因此,护士要协助病人及家属适应角色与责任,尽量减少对病人康复治疗不利的因素。

4.2 疼痛的护理

4.2.1 休息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做出正确评估,可使用硬板床减轻患者的疼痛情况,保持卧床休息1周,尽量避免造成疼痛加剧。

4.2.2 对症护理

4.2.2.1 使用辅助物 在患者疼痛难耐时给予患者紧身衣以及背架等辅助物的使用,以减轻患者的脊椎活动度,同时提高脊柱支持力度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4.2.2.2 物理疗法 对于患者的疼痛部位可采取热敷的方式改善,热敷能够帮助患者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痉挛现象,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来进行疼痛缓解,同时能够减少肌肉僵直现象的发生。条件允许的医院可采用超短波、中频电疗法达到消炎和止痛效果。

4.3 用药护理

4.3.1 鼓励患者多喝水,多排尿,避免钙剂的大量摄入导致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可能,建议空腹服药,在服用维生素D时避免和绿叶蔬菜同时食用,以免减少药物的吸收。

4.3.2 服用二磷酸盐建议在起床后空腹口服,同时饮水至少300ml,服药后的30min内不要进食和平卧,避免对食管造成刺激。同时应嘱病人不要咀嚼或吮吸药片,以防发生口咽溃疡。如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疼痛或胸骨后疼痛的现象则应当警惕食管炎的发生,应当立刻停药并反馈给医师进行检查和处理。

4.3.3 肌肉注射降钙素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颜面潮红等,应立即停止用药,并进行治疗。

4.4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增加和保持骨量,并可使老年人躯体及四肢肌肉和关节协调性和应变力增强,对预防跌倒、减少骨折发生有很多好处。

4.5 合理膳食 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多进食富含异黄酮类食物,如大豆等对保持骨量也有一定作用,老年人还应适当增加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如乳制品、海产品等。增加富含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C及含铁的食物,以利于钙的吸收。少饮酒、咖啡和浓茶,不吸烟[2]。

4.6 安全护理 跌倒是骨折及软组织创伤的主要因数,因此要注意病人的安全。保证住院环境安全,如楼梯有扶手,梯级有防滑边缘,病房地面干燥,灯光明暗适宜,床椅不可经常变换位置,过道避免有障碍物等,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将日常所需物如茶杯、开水、呼叫器等尽量放置床边,以利病人取用。加强巡视,对住院病人在洗漱及用餐时间,应加强意外的预防。

4.7 运动训练

4.7.1 握力训练 每日坚持训练30分钟以上,能防治桡骨远端、肱骨近端骨质疏松。

4.7.2 耐力训练 以慢跑为主要方式,隔日1000~2000m。

4.7.3 俯卧撑运动 每日1次,尽量多做,每次所做的项目不得少于前一次,能防治股骨颈、肱骨近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

4.7.4 转体运动 取坐位,曲臂平举,双手交叉,转体向后,目视右肘,坚持5秒后复原,每次重复5次。

4.7.5 床上伸展运动 起床前,取仰卧位,双臂上伸过头,向指尖及足尖两个方向伸展,待感到伸展满意后,放松;伸展双腿,足跟向下伸,足背向膝方向屈,感到满意后放松。

4.7.6 侧体运动 立位,双足与见等宽(背可以靠墙),举左臂、垂右臂,右臂和上体向左侧屈,右手指向地面。坚持5秒后复原,每次重复5次。

4.8 预防并发症

尽量避免弯腰、负重等行为,同时为老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或装束,防止跌倒和损伤,对已发生骨折的老人,应每2小时翻身1次,保护和按摩受压部位,指导老人进行呼吸和咳嗽训练,做被动和主动的关节活动训练,定期检查防止并发症出现[2]。

4.9 健康知识宣教

合理的宣教能够指导患者采取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够避免此类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起到预防并发症的目的。根据患者的年龄层、文化程度来进行针对性教育,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

5 小结

骨质疏松症是由内分泌、免疫,营养、废用、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做好心理护理、疼痛的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护理和康复训练,配合康复治疗是减少疼痛、帮助缓解疼痛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优质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