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工具,也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本文着重对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进行了探究,以期能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语言艺术:教学方法
教学语言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师的语言素养和专业素养,是初中生物教学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信息载体。这也就意味着加强教学语言艺术修养对提高教师授课水平,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生物教学的语言特点
1.1科学性:科学性是生物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语言规范准确。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生物课教学需要科学的语言表达,首先表现在准确的讲述生物的基本概念和自然规律,其次是要用科学性语言来准确解释生物的自然现象。对于生物学科而言,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仅掌握书本上内容是不够的,还要正确理解每个概念和规律的意义,并能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将其本质内容描述出来。
1.2生动性:生物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指的是将书本中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将较为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当然,生物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也必须建立在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之上,不能偏离生物教学体系。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生物学习。比如教师在教授“气体交换”课程时,可以将气孔比喻成窗户,将气孔关闭的行为比喻成人们双手合十的举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概念的具体含义,接受和运用生物知识。
1.3严谨性:生物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应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教师对课本中概念、规律的认识和描述,不仅要准确合理,还要严谨恰当,符合教学规范。比如脂肪和脂质、能量和能源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在描述概念时,更不能出现“也许”、“可能”等模糊不清的词语。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避免使用一些限制性和绝对性的词语,避免将问题绝化,从而出现逻辑上的漏洞。
2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优秀的教学语言是初中生物教学课堂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教师通过对语言艺术的利用,不仅能够实现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还能够体现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艺术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讲解和概括,还需要通过语言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只有教学语言简练清晰,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的开展初中生物学习。二是语言艺术可以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还是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语言。教师的语言越清晰准确、生动有趣,就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3如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3.1保持良好的语言习惯:良好的语言习惯是教师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性的重要前提,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说话要发音清晰、语速适中。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出现嗓门大,说话像连环炮的情况,这种说话方式虽然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也会使学生在理解方面出现障碍。因此,教师要在语速上把握分寸,根据教学内容来调节语调。另一方面,教师要改掉一些不良的语言习惯,比如很多教师有口头禅,例如“我认为”“这是为什么呢”“啊”等词语,这些口头禅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打断学生思路,有时甚至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成为学生的上课笑料。因此,教师要改掉不良的语言习惯,语言尽量简洁明快,给学生新的上课体验。
3.2注重语言的幽默诙谐:现在有很多教师对幽默教学的理解有误差,认为语言幽默就是要给学生讲笑话,这实际是一个很错误的观点。语言幽默绝不是意味着粗俗,生物教师可以像一位相声大师一样,用高雅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想要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而不是单纯空洞的说教。其次,教师要积极从不同的渠道来学习幽默。幽默并非与生俱来,它是一种可以后天培养的技能,对于一些本身就缺乏幽默感的老师,可以在课余生活中观看一些喜剧片,并从中学习幽默的素材,还可以看一些高雅的幽默段子,并且坚持私下练习,从而增加自己的幽默细胞。最后,教师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语言风格。对于学生而言,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往往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教师教学风格过于严谨,就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在上课时多一些笑容,多一些风趣,使自己的语言风格更加适应生物教学课堂。
3.3科学性中融入趣味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是最重要的前提。但是,完全抽象的理论授课会使得学生感到烦闷,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科学性中融入趣味性,用更加生动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教导学生,引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这种做法有利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描绘性词语。
3.4生命性中渗透情感性:生物教育和生命教育息息相关。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教授生物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珍惜生命的信念,用语言艺术创造出富有艺术气息的生命授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更多生命的力量。
4结语
总而言之,语言艺术对初中生物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要学会利用恰当的语言艺术,让复杂枯燥的生物理论知识赋予新的活力,使学生充满学习兴趣,还要掌握如何将复杂困难的问题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胡元武.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4).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生物特征 建构主义 知识体系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以建构主义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作为编排教材的思想基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重在培养和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以有效地整合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教学总目标。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出生物教学内容中的内在规律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和发展。
一、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特征,强化记忆。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悟生物美中所蕴含的美感,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把生物教学内容中的许多知识找出的规律编成口诀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在记忆十字花科的特征时,可以根据各种十字花科的形色兼美的图片,用绘声绘色的比喻,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编成下列口诀来记忆:
十字花冠四个瓣,两组相对对面站;
六雄四长和两短,一个娇雌站中间;
角果内有膜一片,种子附着在上边。
再如:在学习人类心脏和血液循环一节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版所示的心脏和血液循环图,感受自己心脏和脉搏的跳动,然后总结成下列口诀帮助记忆。
心 脏
胸装一座桃形房,房室两套分两旁。
房室动脉有瓣膜,保证血流不回转。
血液循环
血流体肺两条线,血管输送不停闲;
右室血经肺动脉,通过肺器血色变。
沿着肺静回心转,动脉血入左房间。
左室主动遍全身,物质交换成分变。
血沿上下静脉返,再入心脏房右边。
这样,学生手眼脑并用,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把直观的图片和朗朗上口的歌诀结合在一起,能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二、启发学生探究进化线索,进行比较记忆。
世界上每个事物都有它的内在规律,同时事物与事物之间也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规律和联系的发现必须靠人们努力发现。达尔文作为生物科学的鼻祖,他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是生物科学的基础,生物进化论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的,都是由一个原始生命进化而成的,所以许多亲缘关系近的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存在着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探寻其中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来提高思维能力,帮助记忆,例如脊椎动物的心脏,鱼类是一心一房一心室;两栖类动物是两心房一心室;爬行类动物是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一个不完全的隔膜;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是两心房两心室,心室间有一个完全隔膜。这部分关于脊椎动物心脏的知识就可以配合下面的简图让学生辨别,下图中的A是鱼类的心脏,D是两栖类动物的心脏,C是爬行类动物的心脏,B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脏,让学生们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脊椎动物的心脏,有效地加深记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学习植物的分类时,为了引导学生记住植物的几大类群,可以让学生把教材内容中所学过的几类植物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反复阅读理解后进行归纳整理,把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起来记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植物。
对教材内容分类组合,学生可以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归纳性逻辑思维能力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得到逐步发展。
三、与学生一起通过合作交流,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复习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是先快后慢的,因此为了提高生物课堂效率,及时进行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点是让学生在复习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在生物教学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探索如何自己编制图解和习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生物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教学主体,集思广益,通过合作和交流,使能力得到提高,把学过的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整齐而又系统的知识链和网络,掌握学习方法,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科知识。例如在生物学知识中,关于“单位”的概念很多,千头万绪,如果在复习过程中,把教材内容中有关“单位”的问题分类归纳到一起,形成一个知识链,达成知识结构的序列化,记忆起来就会一目了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小球
肺的基本单位:肺泡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功能和结构单位:基因
总之,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感悟生物学中所蕴含的科学美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归纳总结,找出各知识间的规律和联系,通过上述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促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02.10,(第一版).
[2]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6-76.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生本意识;实验教学;科学素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初中生物学习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阶段。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农村学校对生物教学重视不够,加之教学资源分配不足,以及教学方式不新,导致学校生物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素质教育,特别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无疑为生物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活化课堂,让生物学习个性化、生活化
当前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创新,在传授基础生物知识时,大部分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仅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并未从初中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缺乏活化教材的能力,依照课本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让学生被动接受,或将学生的思维捆绑在书本知识中,使其思维模式固定化。同时,我们忽略了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长此以往,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具体内容根据实际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效率。首先,生物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积极主动获取,提高自身创造独特生活化课堂的能力,不断渗透生物科学的观念,使学生通过基本认知培养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进一步深化对生物科学以及生命现象的认识。生物教师要借助课程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应该研究的是什么,周围有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生物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生物圈中,客观冷静、积极主动地思考生命体的基本事实以及概念、原理和规律,乐于探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形成环境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生物教师应具备理性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在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用理性思维看待相关问题的能力,并给予正确的诠释。而在进行具体问题研究时,科学探究是最有效直观的研究方法,是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将问题引出,锻炼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观察、分析及解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发挥好其引导作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受地域限制,农村学生接触到的生物种类有限,教师授课平铺直叙,对学生来说像是天马行空。生物教师在上课前应发动学生采集标本、上网查询生物视频、文字资料,深入观察、实地调查,全面讨论分析所获取信息,初步形成自己的见解。生物教师要积极拓宽课堂学习的外延和内涵,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生物的特征、运动和行为,生殖发育遗传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引导和铺垫。要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采用播放影音、图片的方式,呈现出直观的稀有生物种类,让学生跳出课堂、跳出课本学习生物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以生为本,让学生站立在生物课堂的最中央
在农村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大多是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只是通过讲解让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欠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提高学生素质,生物教师应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依照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将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教学、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列出教学目标、针对性提出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尊重每位学生的答案见解,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小组间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全方位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上,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物种类、现象,进而进行归类,教师适时引导、解释、总结并予以罗列,形成生物学科知识体系树状图。或者通过设置情境,或者教师实验演示,揭示生物现象隐藏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此过程可以请学生代表亲自操作,实验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观看直观的演示实验录像,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降低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难度,也更充分证明了实验的可检验性。学生既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也是学习结果的亲历者、见证者。让学生亲历问题如何提出、信息如何获取、证据如何查询、假设如何验证、规律如何发现。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成了教学目标。而此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点拨者,适时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创造的欲望得到满足。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间互问互答的方式开展教学,使课堂教学“由死到活、由活到灵”,让学生获得新的学习体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农村初中生物课堂存在教师对学生关注度不高,忽略了学困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高分低能、学用脱节等现象,让学生今后的生物学习变得更为被动,影响了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以及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使《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这也造成教师授课难度加大,难以兼顾各类学生,教学疲于应对。实施分层教学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生物教师在划分层次时,应先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个性特点,再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有效的层次分类,保证每个层次有基本一致的学习水平。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设定和作业布置,同时进行适当的评价,从而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发展,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划分为三到四个层次,既可以涵盖每个阶段的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会过多增加负担。合理划分层次是分层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步骤,能保障整个分层教学的有序进行。在分层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尽可能发展每位学生的能力,使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激发他们的潜能。除了教学目标分层设计外,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进行分层,即做到每个层次的学生的作业难度不同,例如,对于优等生,除了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外,生物教师要尝试用作业去激发他们的潜质,提供能够发展思维的习题,进一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能力。对于学习品质较差的学生,则仅要求他们通过完成作业熟悉所学的知识即可,中间部分学生则要求通过作业熟悉并掌握内容。这样便能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也能促进不同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应进行分层。每个层次的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一样,那么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科综合素养。教师要针对优等生的思维特点和优势,适当提高目标要求,鼓励学生“跳一跳”摘取“桃子”。对学困生来讲,要适当降低要求、放慢节奏,打破其思维定势,通过启发诱导,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即可。这样就可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生学科素养也必将落得更实。
关键词:生物教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课堂中实际教学时间是固定的,而有效教学时间对不同的老师会有很大的差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课前教师的备课、上课时的教学组织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一、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备课不充分,教案太空或有科学性错误,就肯定讲不好课。有特色的好课,必然有一份有特色的教案。
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首先,教师要从一定的高度钻研教材。学生学习往往偏向于教材中的知识点,但作为教师要居高临下,从初中生物教材全局的高度引领学生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1],从“人―生物―环境”的角度突出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在组织知识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知识发展的规律,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由学生自身或身边问题、现象开始,通过学生的探究、思维、信息加工整理,扩展应用等过程,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次,凡学生要学的,老师要先学一遍。每学年都要重新准备新教案,不能几年用一个老教案,针对教学反馈和不同特点的班级还要及时调整教案。找到好的“切入点”,即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把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紧扣重点难点展开,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2.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首先,同学科平行班的老师要真正做到集体研讨、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共享教学资源。其次,多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特别是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逐渐达到学科间知识的渗透。
3.编写特色教案。
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突出STS教学,用最新的、前沿的热点生物知识引领学生。如生物机器人、转基因大豆、生态农业等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
用生活化的学科知识指引学生。生物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如太湖蓝藻、加拿大一枝黄花、台湾红火蚁、苏州斑鳖、手足口病、SARS、甲流等。让生物知识本身成为促进学习的最持久的力量。
用生物实验探究激励学生。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如果做实验变成“讲”实验、探究活动变成“讲”究活动,生物课将失去生命力。生物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的开好生物实验课。开拓利用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如校园、小池塘、花坛、草地、公园、农田、动物园、防疫站等,上活生物课。只有备课充分了,讲课才能得心应手。
4.及时反思。
每节课要求授课老师针对教学效果写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成为下次教学的重要资料。
二、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力。在课堂上只有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已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情感是敏感的,他们对教师的心理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学生的情感也是单纯的,教师只有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的苦为苦,以学生的乐为乐,才能获得学生爱戴和尊敬。理解关爱学生,就会尽心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对学生被动学习的压力几乎没有,但学生对生物有着独特的兴趣。我们应该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体验中学习生物学知识,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1)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求知欲。通过演示实验、 生动的举例和类比、提出富有启发性或联系实际的问题情景等,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2)创设探索情境,增强学习信心。根据问题的不同层次,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疑回答,能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能将直接兴趣转化为持久的间接兴趣。
(3)创设成功情境,活跃学生思维。读书者无疑,须教其有疑。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将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在合作学习竞赛中,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思维都异常活跃。学生通过自己列举的实例归纳得出结论,既澄清了概念,激发了思维,又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4)抓住时机激疑,使知识巩固深化。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激疑,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生物结课,调动学生积极性。
“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结课可用归纳总结、布惑置疑、首尾呼应、讨论比较、达标巩固、设置悬念 妙设歌诀等方法。例如,在讲完“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后,讨论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吸水的实例时,提问“人挂水,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而不用清水呢?”从而引起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点的注意。再如,在讲完“反射”后,留下这样的思考题:尝梅止渴、看梅止渴、听梅止渴、望梅止渴,各属于什么反射?学生不仅区别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知识,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日常生活现象。
3.引入科学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
《生物学课程标准》选取的十大主题中,第一个主题就是科学探究[2]。用科学探究的思想和观念指导生物教学,教师首先要创造一种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逐步体验、认识和探索周围的生命世界,不断发展自己的认识和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科学态度、价值观与创新精神。
(1)认识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和交流结论。实验教材中安排众多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
(2)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获取经验材料的方法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以实验方法为例,如何选择实验材料,如何设计对照,如何控制实验条件,特别是可变因素,如何设置重复,如何减少误差,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等,都是需要精心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3)理解不同探究活动的侧重点。有的活动只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问题并不复杂,结论也易获得;有的活动重在数据收集、整理和解读,如“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重在对三种环境三个时段的不同空气湿度的数值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有的探究活动重在提出问题,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教师应给足学生提问的时间,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图,引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如:“花生中含有能量吗?”“松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熟花生与生花生哪个含能量多?”; 有的探究活动重在设计对照组,如“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重在明确“光照充足,适量浇水”组为对照组。
4.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同时,在中学生物课程中,在讲授一些抽象的生物生长变化时,由于受时间、空间或条件的限制,单纯语言、仪器、教具等传统媒体都难以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觉和听觉等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变化,使学生领悟知识并受到美的熏陶。但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并不等同于不看实际效果,滥用多媒体。传统媒体与现代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才能带来有效教学。
三、作业是有效教学的反馈
初中生物的作业不应成为学生的负担,但为了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没有作业。除了选典型题以外,还要使作业具有评价和反馈的有效性。
1.有效完成作业。
作业收交率100%。学生愿意做生物作业。课内完成作业。3分钟,堂堂清;作业本不带回家。共同完成作业。难题师生共同完成,容易的留给学生做。
2.有效批改作业。
为提高批改作业的有效性,笔者实践了两种形式。一是学生交换批改。交换批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做题之后的评析过程,对于知识点掌握不清的题,学生能当堂纠正,认真思考错误原因,分析一遍,加深印象,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反馈效果。二是教师集中批改。作业应在下次课之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对于作业完成或订正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给予学生成功感。另外,作业批改应注重实际,使学生看了批改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够做到独立复习,纠正问题。
总之,课前的备课,上课时的教学组织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都是为了保持学生高效率的心理投入,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当学生每节课都能以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兴奋的心情进行学习时,将有助于激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必能将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高翼之、曹惠玲.生物(苏科版)[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关键词:生物教学调查;教学图表;教学策略与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29-02
从近五年来生物中考题分析,可以发现图表题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几个方面谈谈运用图表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初中生物图表题解题教学研究的调查
我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对全县28位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调查及分析
1、你认为以下哪种教学和学习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图表解题能力?
A.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B.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记住答案。
有26位老师赞同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占调查人数的92.8%
2、你认为生物图表题得分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基础知识掌握不好 B.表述不准确 C.书写不规范 D.知识点太多,理不清头绪
有25位老师认为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从而导致学生对问题表述不准确,并且很难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占调查人数的89.3%
3、你认为生物图表题既有利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吗? 所有老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总之,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生物图表题的解答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完善,要想提高学生对生物图表题解答的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和解题方法的训练,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生物图表题的解题方法、解题策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并且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初中生物图表题得分率低的原因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是导致图表题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从历年生物中考来看,所考内容中有60%―70%左右是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生物图表题得分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理解不透。生物图表题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的迁移和延伸,它离不开教材的基础知识,中考生物图表题的特点是高起点低落点,图表材料千变万化,看上去很难,但把题目看懂了,图表剖析了,知识点还在书本上。
2、知识材料与图表衔接不上是导致生物图表题得分率低的又一个原因
常听有些学生说:“书上的知识点我都会背了,可是为什么一遇到图表题我就不会解题呢?”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学生仅仅是把知识点“会背了”,而对所背知识点不理解,更不会将知识点与相关的图表进行融会贯通。所以生物学科又有“文科”中的“理科”之说,基于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知识材料多与图表相结合,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新课学习中还是在备考复习中,应十分重视与课本联系紧密的图表和曲线,要注意知识材料与对应图表的衔接,要理解性地记忆。
3、不认真审题是导致生物图表题得分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也可能是学习能力的问题,但是不认真审题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同学看图表题粗心大意,图表中一些关键的地方经常被忽视,因审题不清或审题错误而丢分。所以认真审题是解答好图表题的先决条件,仔细审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关键的字、词,做到“咬文嚼字”, 读题时一要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句画出来,以引起特别注意,抓住关键,重点捕捉题干的重要信息。
4、答题不规范也是导致生物图表题得分率低的其中一个原因
从历年中考答题情况看,表述不规范,错字、白字、卷面欠整洁都会影响考试得分。规范解题,首先要运用学科专业术语进行表述,呈现教材的相关基本观点,特别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表述不可用随意性很强的日常生活用语,比如在叙述尿液形成的两个生理过程时且不可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说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再比如如说转基因食品,你就不能答经过基因改造过的食品。其次书写要认真,不能有错别字。
三、初中生物中考图表题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1、识图是要注意图与实物的关系
例题:右图为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中有一层结构看不清楚,这层结构叫[ ] 。
(2)、植物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人体细胞没有的特殊结构是[ ] 、[ ] 和[ ] 。
解析:对比是区别和掌握图形特征的重要方法,学习时,首先要说明细胞图与细胞实物的关系,动植物细胞图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实际上细胞非常小,是立体结构,以免学生错误认为细胞是平面的,有图中那么大,而形成错误观点。如对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图就可知二者的共有结构和特殊结构;对比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便会明白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学生误认为植物细胞都含叶绿体。
答案:⑴[2]细胞膜; (2)[1]细胞壁,[3]叶绿体,[5]液泡。
2、识图是要注意图的整合
图的整合是指把几个相关知识的图集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表达某一知识的系列图,增加了知识的整合力度和信息容量,图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加工、迁移和应用,有利于从多种途径考察学生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的情况。
例:下图是玉米种子、菜豆的种子和幼苗,据图回答问题。
(1)丙图中结构A由甲图中[ ] 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丙图中结构B由甲图中[ ] 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丙图中结构C由甲图中[ ] 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戊图的玉米苗是由丁图中[ ] 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
(2)玉米种子与菜豆种子相比,二者在结构上的 区别是 。
解析:把菜豆种子结构图与萌发的菜豆幼苗图整合在一起,按照发育顺序把胚个部分与幼苗个部分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清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及胚四部分(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的功能。把玉米种子结构图与菜豆种子幼苗图放在一起,利于区别玉米种子与菜豆种子的异同点。
答案:(1)[4]胚芽,[1]胚轴,[2]胚根,[7]胚;(2)玉米种子有一片子叶,营养储存在胚乳中,有胚芽鞘、胚根鞘;菜豆种子有2片子叶,肥大,无胚乳,无胚芽鞘和胚根鞘。
3、注重学科知识整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
利用流程图或概念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所学知识构成网络,形成有机整体,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有效促进教师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且构建概念图能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浓缩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理性化。
4、认识曲线图中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意义
分析坐标曲线的形变,即变化趋势及其含义,联系相应的知识点,分析出横、纵坐标所示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分析内在原因。生物坐标图的曲线是生物体某一生命活动或一种生理过程的反应,如何对某一生理过程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我们对曲线就要作全面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