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压疮; 社区; 独居老人; 慢性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51-0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出现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的发生率在医院、社区和家庭都不一样,在家庭护理的长期卧床患者,发病率最高。老年人是慢性病的最主要人群,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共同特点是,疾病迁延、久治不愈、长年卧床,由于护理的不及时到位,很多老人患有压疮[2]。目前,压疮的预防及其护理是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压疮的发生率和现患率已经成为评价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社区独居老人,处于少人照料的现状,护理往往不及时,独居老人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本文就社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分析这些患有慢性病的独居老人压疮的发生和护理情况,便于社区的管理和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顺德区均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独居慢性病老年患者172例。其中男99例,女73例。年龄68~89岁,平均(72.10±3.22)岁。平均病程(20.33±6.27)年。主要原发疾病:脑血管病41例,骨折26例,老年痴呆23例,肿瘤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骨关节炎、风湿免疫病9例;心血管疾病31例,肝脏疾病4例。大部分老人是多种疾病同时伴发,同时还合并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1.2 方法

设计评估单,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情况、自理能力的评估等。家庭情况有单独的表格,包括家庭成员组成、成员关系、主要的照顾者、收入、营养情况。压疮的调查包括:压疮发生部位、数目、分期。采用Braden量表对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内容有六项评定标准,包括患者感官知觉、潮湿、摩擦力、活动度水平、营养情况、运动能力和剪切力总分6~23分。轻度危险18~22分,中度危险14~17分,高度危险10~13分,重高度危险9分及以下[2-3]。社区卫生院有专门护士到患者家里进行调查,由社区护士采用向患者或其家属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填写调查表格。

1.2.1 护士培训 使用Braden评分量表前,由专科护士对社区医院老年病管理全体护士进行培训,讲解每个项目中具体分值所代表的临床情况,并用实例说明。培训后,在临床开展试评估2周,并经过专科护士的复评,评分的一致性达到91.5%,表明本院护士使用Braden量表的可信度达标。

1.2.2 评估的频次 评分大于18分,评估一次后,如果病情未出现变化,可以不再评估;15~18分者,每周评估一次;13~14分者每周二、周五评估;10~12分者每天评估;小于9分者每班评估。评分为10~14分者,如果病情无明显变化,分值无明显变化,改为每周评估;评分小于9分,连续评估2周,病情无明显变化,分值无明显变化,改为每天评估。由于社区护理难度比较大,虽然应用Braden评分,但是不能够达到住院患者的看护标准,所以对于小于9分的患者,不能达到每班测评,采用每日评估的方式。

1.2.3 评估的质量监控 2周试测评期间由专科护士审核,达到可信度之后,14分以上患者不需要专科护士审核。对社区护士评分在14分以下的患者,仍然需要专科护士审核,并决定是否更改评分的频率。

1.3 评估后措施

对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评分以后,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进行压疮护理干预后一个月的评分和最初的评分进行比较,观察评分变化。

1.3.1 健康教育 让患者、家属及看护人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和危险性,教给直接照顾老人的看护人(家属或雇用的人员)对压疮防止的基本方法。对于评分小于14分的患者家属要求患者家属签字。

1.3.2 营养 加强补充蛋白可以明显减少压疮发生。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营养餐谱制定,指导看护人员进行配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压疮危险度的比较

经社区护理干预两周后独居老人Braden量表评分好于经社区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172例独居老人护理干预前后比较 例(%)

时间 低危险 中度危险 高度危险 重高度危险

干预前 68(39.53) 53(30.81) 31(18.02) 20(11.63)

干预后 84(48.84) 37(21.51) 27(15.70) 24(13.95)

2.2 压疮发生情况

120例老人出现压疮,所占比例为69.77%。其中发生一处压疮27例,占压疮发生人数的22.50%。两处及两处以上93例,77.50%;发生在骶尾部压疮最多,发人数为89例,74.17%;其次为臀部、足跟、髋部、肘部、踝部及其他。压疮分期:Ⅰ期106例(61.63%),Ⅱ期44 例(25.58%),Ⅲ~Ⅳ期22例(12.79%)。

3 讨论

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为院前压疮发生的主要人群,尤其是独居老人由于无人照料或少人照料,压疮的发生率和发生的程度更是居高不下。由于我国卫生资源短缺,大多数患者无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长期住院的费用而居家养病[4]。本研究一般资料显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病程在20年左右,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营养差,很容易引起压疮。

根据本研究评估表进行系统的分析原因如下:(1)经济收入有限: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加上老年患者月收入较低,甚至有人无经济来源,只有低保或者社区的救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照顾者的知识有限:由于长期住院或建立家庭病床护理需要费用,老人一般支付不起,照顾老人的亲属或者其他看护,不能经常照顾或者照顾不到位,不懂得如何防止压疮的发生,甚至压疮发生后,由于对压疮知识的缺乏,不知道压疮的危害,不懂得及时就医,导致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家中发生压疮,还有的老人压疮已经发生很久,甚至出现并发症,看护人员都没有发现,可见看护人员的不细心和知识匮乏的程度。(3)居住环境较简陋:大多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室内环境差,部分患者卧床不起,大小便不能控制,导致居住环境恶劣。(4)家庭关怀不足:许多独居老人有子女或者亲人,但是并没有起到照料的义务,在精神上独居老人有极大的空白,加之患有慢性疾病,自己去医院治疗都成为了困难的事情,压疮的发生就更没有办法处理。

压疮发生的位置统计:本研究显示发生2处以上压疮患者占压疮发生患者的77.50%,Ⅱ期以上压疮患者占38.37%,说明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严重压疮的比例大。因此,早期干预是压疮预防的关键,本研究使用Braden量表,提高了护士对发生压疮危险的早期判断能力,可以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根据量表的评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首先增强了主动防范意识,有效地避免一些潜在危险。节约劳动成本,使护理人员有精力放在一些严重的患者上,避免了人员的浪费。通过量表评分制定护理标准,降低了老人压疮发生的情况[5]。

压疮护理的要点:(1)对家属和看护人员的教育:首先让家属和看护人员明确什么是压疮、压疮如何形成的、危害有多大,引起家属和看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往往独居的老人,家属和看护能照顾老人的时间比较少,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对老人的影响意义不是很大,更多的是需要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关注独居老人的生活状态。(2)如何让卧床老人翻身:减少受压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最有效的解除压力的方法就是适时的变换。中低危患者每隔2小时翻一次身,高危患者每隔1小时翻一次身;患者的骨隆突及支撑区最容易受压,要选择合适的缓解局部压力作用工具,如软枕、棉垫等。高危患者最好睡气垫床,避免出现剪切力[6]。

没有卧床的老人,自我护理的能力也很差,主要表现为:老人记忆能力差,不能按时服药,加之经济状况差,不能有效的治疗慢性病,很容易导致疾病的进展和并发[7]。一旦疾病恶化,很容易产生老人卧床的情况。这样的老人,及时目前评分危险程度低,但是也不能忽视其突然变化的病情。对于这类老人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从疾病的治疗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高危老年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告知老人家属和看护人员不能掉以轻心。

总之,目前社区独居老人的压疮发生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本研究中,社区干预老人的护理之后,危险评分分布显示,中度危险以上程度的老人比例下降,干预护理对降低危险评分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素文.对院外压疮留院观察患者健康指导的效果观察[J].护理杂志,2009,26(7):70-71.

[2]邹德凤,章金媛,毛祚燕.专业志愿者开展社区居家老年护理服务的体会[J].江西医药,2009,44(6):639-640.

[3]舒红文,周川芬,严仁华.Braden量表评估准确性对压疮风险预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2A):355-356.

[4]周玉兰,刘雪梅.压疮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49-151.

[5]黄秀容.不同疗法在压疮愈合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78-80.

[6]佟金谕,王建秀,郭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我院压疮管理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78-80.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年人 便秘 原因分析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236-01

老年人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且粪便干硬,排便费力,排便后无舒畅感,每周少于3次,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约占老年人群的1/3[1]。据资料统计,老年人的便秘发生率为5%~30%,且便秘程度随增龄而加重,长期卧床老年人可高达80%,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老年人便秘不仅会排便困难,患者还有腹胀不适,食欲不振,心烦失眠和头昏等症状,严重便秘的老年人还发生粪便嵌顿,痔疮,肛裂甚至诱发心绞痛和脑血管意外,此外还有很多不良症状,比方口臭,犯恶心,脸上长色斑等,给他们的生活,工作,社交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为此,本文在查询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便秘的常见原因分析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老年人便秘的常见原因

1.1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减少,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腹腔及盆底肌乏力,肝门内外括约肌减弱,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敏感性下降,使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引起便秘[2]。

1.2 不良的饮食习惯

(1)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食物过于精细和纤维摄入总量不足是老年便秘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由于纤维缺乏令粪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2)不良的饮食行为:暴饮暴食、饮酒、生冷辛辣油炸刺激性食物、每日的饮水量少等不良的饮食行为与便秘的发生有关。

1.3 不良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久坐不动容易发生便秘。据调查坚持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排便正常的约占78.5%以上[3]。生活起居没有规律,或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容易发生便秘。还有许多老年人有在排便时看报、读书、听广播等习惯,这样往往分散注意力,影响排便,并且易形成痔疮,使便秘更加严重。

1.4 精神心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体弱多病、离退休、丧偶、丧子、空巢家庭等原因。产生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会通过神经系统从而影响胃肠道的运动进而引发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发生便秘。精神紧张、压力大、失眠者,与无此症状的老年人相比,便秘发生的危险性要增加30%~45%[2]。

1.5 药物和疾病因素

大部分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治疗这些疾病的某些降压利尿剂具有排水的作用,会导致机体水分丧失,大便变硬。有糖尿病的患者常常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食物过少或过细会减少肠蠕动引起便秘。长期卧床病人因缺少运动,肠蠕动缓慢,会引起便秘,或不习惯床上排便而致粪便滞留。其他还有影响老年人屏气功能的肺心病、肺气肿;不能过度用力的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因排便疼痛,有意抑制排便的肛裂、痔疮等;肠易激综合征虽然在老年人较青壮年人发病率低,但由于此病人直肠、乙状结肠的平滑肌过度紧张,可使肠道平滑肌痉挛,加之老年人肠道对膨胀刺激的敏感度降低,则易致直肠内容物干燥,成球形,因而排便困难。

2 便秘的护理

2.1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是治疗便秘的关键。并制定与病情有关的饮食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鼓励患者多饮水,如无限制饮水的疾病,则应保证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3升左右,睡前喝一杯蜂蜜水或清晨空腹饮一杯盐开水均有助于大便通畅[4]。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如豆制品、芹菜等。多食产气食物和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能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少饮浓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忌生冷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2.2 心理护理

排便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焦虑、恐惧和悲观事务等因素均可造成便秘[5]。便秘时老人常出现痛苦不安、焦虑、抑郁等心理。家属应耐心倾听老人的倾述,多与老人沟通,关心并安慰老人,增加老人的治疗信心。向老人讲解便秘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知识,来调节老人的情绪,使其放松精神。鼓励老人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疾病,多参加集体活动使不良的情绪得以消散。

2.3 生活护理

便秘者要养成定时起居的习惯,不要轻易改变生活规律,指导老人不管有无便意,每天都要定时排便,排便时要用力,注意力要集中,不要在排便时听音乐、看报纸杂志,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6]。改变静止的生活方式,每天保持30~60分钟的活动时间,卧床或坐轮椅的老年人可以通过转动身体,挥动手臂等方式进行锻炼[2]。为体质虚弱的的老年人提供便器椅或在老年人面前放置椅背,提供便坐姿的依托,减轻排便的不适感,并保证安全。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避免用力排便,若排便困难,要及时告知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发生意外。活动的方式可以是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还可以进行腹部按摩,具体方法是:取仰卧位,用手掌从右下腹开始沿顺时针向上、向左、再向下至左下腹,按摩至左下腹时应加强力度,每天2~3次,每次5~15回,站立时亦可进行此项活动[2]。

2.4 用药护理

指导老人勿长期服用泻药,防止药物依赖性的发生。大便干硬的老年人可适当使用简易通便剂如开塞露、甘油栓、肥皂栓等,通过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达到效果。简易通便剂的使用方法:老年人取左侧卧位,放松括约肌,将药挤入肝门,保留5~10分钟后进行排便[2]。温和的口服泻药多在服后6~10小时发挥作用,故宜在睡前1小时服用[2]。老年人便秘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刺激性的药物如大黄、果导等。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93.

[2]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134-137.

[3] 谢英彪.中年保健养生[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65.

[4] 王海霞.老年护理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9:167.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老年病人;骨科;井发症;护理

我国也逐步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老年人因骨关节病、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生理功能衰退、反应迟钝等,易受到外伤,发生各种类型骨折。由于年老体弱,多数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时间卧床。有赖于他人帮助,所以如何做好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是我们做好护理工作的首要问题。本文在选择皖北煤电集团第二医院86例老年骨科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及护理质量,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尽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86例,男53例,女33例;年龄50―75岁。根据病种分类;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35例,腰椎骨折、椎间盘脱出18例,肋骨、锁骨骨折9例;病人中长期卧床占35%,有9%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支炎、肺气肿、糖尿病等。

2、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人各自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不同,社会经历、性格、文化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心理变化也不相同。所以要掌据老年骨科患者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首先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积极与患者沟通,搞好护患关系,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加强与老年病患者的病情、心理沟通,使患者处于良好、乐观、放松的心理状态。再次,要加强与老年患者之间的心理沟通,产生心理共鸣。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心态,轻松配合治疗。

2.2―般护理

老年患者一般在手术后24h内伤口疼痛最剧烈,凡是增加切口张力的任何动作,如翻身、咳嗽都会使疼痛加剧。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必要时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病人体质及身体状况,使用适当的镇痛剂,并密切观察用药后情况;观察患肢皮肤血液循环、温度、感觉、肢体肿胀、运动情况,对石膏固定或绷带过紧包扎,要立即检查松解,必要时将患肢抬高15―30度。放置负压引流管的病人,要观察引流量、颜色、伤口流血情况,术后第一天伤口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2.3营养护理

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脏腑功能低下,骨质疏松,局部血运差,骨折愈合较慢。加强饮食护理十分重要。患者骨折后,饮食宜适量,定时进餐,清洁,软硬、冷热相宜。不宜偏嗜,提倡平衡膳食。少食或少食肥腻、煎炒、坚硬、生冷.粘稠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食物宜新鲜。老年患者多有心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饮食指导应嘱患者低盐、低脂,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老年人又因牙齿脱落,咀嚼困难,食物应细软。

2.4并发症的预防

2.4.1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进入老年期,老年人循环系统已经在逐渐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所以入院就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2防止肺部感染:由于老年人呼吸功能减弱,有的合并肺部疾病,呼吸肌及有关韧带萎缩变硬,支气管、肺的弹性减弱,肺泡胀大,肺活量变小,咳嗽反射迟缓,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易发生继发感染,甚至造成严重的呼吸衰竭。术后鼓励病人咳嗽、咳痰,术后12h,在协助卧床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痰咳出,若痰液黏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2.4.3预防泌尿系感染:老年因前列腺肥大,卧床等易发生尿潴留.发现有尿潲留症状后应先安定病人情绪,采取手挤压下腹或下腹部热敷按摩、止痛剂解除切口疼痛等措施,对时间过长或以上措施无效者,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导尿,常规放置导尿管1-2d,留置时间不可过长,否则易致尿路感染,还应嘱病人多饮水,维持充分的尿量,保持会清洁,也可以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2.4.4褥疮的预防:依老人皮肤的特点,防治卧床老人的褥疮,是老人皮肤护理的重点。褥疮是骨突起部位的软组织与床之间的持续受压,致组织缺血缺氧、营养障碍而发生溃疡或坏死。因此,要给予气垫、水垫等,骶尾部骨突处加垫气圈,不能自行翻身的每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2.4.5防止静脉血桂:老年患者自身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较高,血液流动缓慢,极易形成静脉血栓。要指导患者对肢体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提高肌肉的肌力,防止静脉血液淤滞,协助患者定时更换,每l-2h更换1次为宜,患肢抬高,经常按摩患者下肢可增加血流,严密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活动情况,重视患者的疼痛主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4.6康复锻炼护理指导:老人由于骨折引起疼痛往往对功能锻炼产生抵触心理,为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功能锻炼时应按持之以恒的原则,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保证功能锻炼顺利进行。开始可先帮助老人进行远端关节活动,并逐渐地增加次数和幅度,待达―定程度后,再开始进行近端关节和肌肉活动,循序渐进,以促进老人早日康复。

3、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86例老年人骨科病人护理质量优良,无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除1例由于原发病加重,自动放弃抢救外,85例均治愈、好转出院。

4、讨论

我们通过对本组老年骨科患者护理的总结,使我们认识到老年骨科患者的康复是一个较长时期过程。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促使骨折早日康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通过对老年骨科患者护理干预,重点加强基础护理、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护埋。提高了骨科护理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这种骨折治疗时间长,功能恢复慢,并发症较多,除了正确恰当的治疗外,做好临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本院自2004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的 75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5例,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58~92岁,平均77.3岁。右侧股骨颈骨折48例,左侧27例;头下型骨折24例,头颈型骨折51例;均为外伤引起的新鲜骨折,其中摔伤66例,车祸伤9例。合并高血压病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8例,糖尿病7例。其中保守治疗33例,多根螺纹钉内固定治疗21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住院时间14~58天,平均 27.2天,均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突然从行动自如到卧床不起,因疼痛和功能障碍而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容易考虑是否因此致残以及给亲人增加麻烦和经济负担,部分患者还会担心生命能否再延续。此时患者心里非常痛苦,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变得心胸狭窄,容易发怒产生绝望的异常心理反应,并常常发生与医护人员不合作的情况,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护理人员应以同情体贴的言行给老人以温暖和安慰,耐心细致讲解治疗过程,成功病例,医生的精湛技术,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2.2 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认真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神志变化,就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抢救,防止患者发生意外。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满足其基本的需要。注意了解老人的饮食习惯和爱好,鼓励患者吃营养丰富易消化且含钙量高,含胆固醇低的饮食。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洗头、剪指甲等,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正确指导患者卧床大小便。

2.3 牵引护理 经常巡视病房,检查牵引装置,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避免牵引绳受压和挂物品,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牵引绳与患肢纵轴线一致,指导患者保持正确,防止身体移动而影响牵引效果,保证患者安全、舒适。预防针道感染,保持针眼清洁干燥,每天用75%乙醇消毒针眼处1~2次。防止牵引针左右滑动,如有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应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钢针两端置以玻璃瓶或橡胶小瓶塞,以防钢针与牵引架摩擦发生阻力。护理上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如足背伸无力及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可以在膝外侧垫棉垫以防止压迫。

2.4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4.1 预防褥疮 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环差、营养缺乏,治疗时保持牵引或固定,骨隆突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极易造成皮肤破损而形成褥疮。加强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如被污染随时更换,骨突部位垫上棉垫,骶尾部垫上棉圈。每2h翻身1次,并鼓励患者抬臀运动,骨突部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早晚各用温水擦浴。会有大小便污染时随时清洗。给患者翻身或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勿拖拽患者,以防擦伤患者皮肤。

2.4.2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创伤和长期卧床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患者惧怕疼痛不愿意活动,加之老年人咳嗽反射迟钝,痰不易咳出,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室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防止着凉、感冒,严格禁止吸烟。应耐心指导患者做床上振臂、深呼吸等活动,时常叩击背部,协助有效咳嗽,有痰尽量咳出。如果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每天2~3次,如果有感染者,立即给予抗感染。

2.4.3 警惕泌尿系感染 股骨颈骨折老人长期处于仰卧位,容易出现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泌尿系的感染。因此在患者卧床期间,小便时帮助患者稍稍抬起上身,这样有助于排尽膀胱内的尿液。护士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最好达3000ml以上,便于冲出尿中沉渣,以起到自洁作用。保持会清洁,女性患者每日温开水或10%洁尔阴洗液清洗会阴,让患者清洁舒适。男性患者还会发生副炎,应热敷耻骨上区,养成床上排尿习惯。

2.4.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TDV)形成 老年骨折患者由于长时期卧床而血流缓慢,多合并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各类内科疾患,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重视患者的主诉,疼痛是TDV的主要症状。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的皮肤温度、颜色、浅静脉怒张情况和肌肉有无深压痛等。抬高患肢时,不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术后在护理指导下,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臀部抬高运动和扩胸运动等预防TDV的形成[1]。鼓励患者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每日给患者进行温水擦浴2~3次,通过温水擦浴,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抵抗力。

2.5 功能锻炼 股骨颈骨折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等,牵引或内固定术后要坚持早期床上锻炼,鼓励活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指导患肢进行股四头肌长舒缩运动、踝关节屈伸和旋转以及足趾关节屈曲活动。到康复期,可去除牵引在床上练习抬高患肢。对已做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当日进行患侧自足背开始的向心性按摩;术后1~2天,进行手术一侧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2~3天进行髋膝关节屈伸和髋关节伸展练习,由被动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为主;术后5天加强卧位和坐位训练,如无不适感,术后7天可开始立位练习[2]。

2.6 出院指导 责任护士向病人讲清楚出院时注意事项,嘱患者避免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位,不盘腿、不侧卧、不坐矮凳、不负重。出院前教会老人及家属自行康复护理的内容,继续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强度,根据肌力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情况决定运动量和负重时间。要逐步下床拄双拐行走,过渡到单拐行走,直到能接受完全负重的行走练习,循序渐进,以防止患肢压力过大而造成股骨头周围血供不足、营养不良,从而产生股骨头坏死的不良后果。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生理、心理特点和疾病特征,容易诱发或加重其他老年病,引起褥疮、TDV、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所以要加强基础护理,做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加强功能锻炼,才能充分发挥护理在病人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和经济负担,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愈合和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年龄(64.5±11.3)岁。患者的疾病状况为:抑郁症34例,失眠症23例,精神分裂症43例,平均病程(9.1±3.1)年,平均住院时间为(4±2.1)个月。除此之外,其中45例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1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1.2方法整理与归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并将护理成果记录下来。

2结果

根据临床观察资料统计,老年精神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各项风险因素的发生率。

3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

3.1饮食不当这里的饮食不当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时发生噎食现象。有的精神病人会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就更加增加了发生噎食现象的几率。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在病人进食时,要做好陪护工作,一旦发现病人噎食就要马上进行救治;同时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来路不明的东西;②给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为准则,防止病人食用坚硬的食物;③病人进食完毕后,要让病人在餐厅休息,不可让他们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

3.2跌倒据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理解力较差、对护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待在医院中,封闭的环境也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大多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的几率比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做的工作有:①在医院的公共活动领域安装尽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帮扶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③病房门口不能有门槛等障碍物。

3.3皮肤损伤老年精神病人的知觉神经的敏感度已经严重下降,因而他们对冷、热、痛的感知比较迟钝,这就造成病人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割伤、烫伤等皮肤损伤,而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则长期卧床,这也会造成压疮和皮肤坏死现象的发生。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为病人准备的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尽量避免病人直接接触开水;②在病人的日常饮食上,病人的食物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必要时要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病人烫伤喉舌;③对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加强他们的清洁卫生的护理,对他们进行肢体按摩,让病人处在一个干净舒爽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