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壤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施青椒 土传病害 安全有效 技术措施

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条件适宜时就会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青椒常见的土传病害有疫病、根腐病、青枯病及根结线虫病等,对青椒的这些土传病害要采取农业、生态、物理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这样即安全又有效。

1.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青椒病虫害安全有效手段之一,预防青椒土传病害也不例外。目前适宜日光温室栽培即高产、品质佳又抗病的青椒品种有红罗丹、红英达、萨菲罗。

2.种子杀菌消毒

设施栽培青椒要想安全有效防治土传病害,不能使种子携带病菌病毒,种子杀菌消毒是切断种子携带病菌病毒的有效途径。青椒种子杀菌消毒有温汤浸种和药液浸种两种方法

2.1温汤浸种 将青椒种子徐徐倒入55%的热水中边倒边搅拌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4―6小时即可催芽。

2.2药液浸种:青椒浸种常用药剂有高锰酸钾、次氯酸钠和农用链霉素等药液。用高锰酸钾200倍液浸种20分钟,可防治病毒病;用1%次氯酸钠浸种5―10分钟,可防治疫病、根腐病;用200毫克/升的农用链霉素浸种30分钟可防治青枯病。药液浸种后一定用清水清洗干净再催芽

3.苗床土杀菌

育苗时苗床土一定要杀菌。方法是:每平方米苗床用50%的多菌灵8―10克与床土混和均匀,将2/3的药土铺到苗床上剩余的1/3药土覆盖到种子上。

4.利用太阳能土壤高温消毒

由于化学药剂土壤熏蒸处理法严重污染环境被限制使用,一些土壤物理处理防治方法成本较高现阶段无法普及,利用太阳能对土壤高温消毒是一种简便易行、低成本防治青椒土传病害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在一年中最炎热的夏季此时正值设施蔬菜休闲季节,占用20左右天的时间可完成。其方法是:将土地深翻25厘米,整平,撒施农家粪(3000公斤/亩),再撒施生石灰(50公斤/亩)和碎秸秆(5000公斤/亩)起垄;覆严地膜;灌透水;再覆严棚膜。经15―20天可揭棚膜和地膜进行定植。

5.适时适量浇水

青椒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单株需水量并不太多,但由于根系不太发达,不经常供给水分难以获得丰产。特别是青椒,青椒属于大果型品种,对水分要求更加严格。青椒淹水数小时,植株就会萎蔫,严重时成片死亡。所以设施栽培青椒要采用滴灌设施,避免沟灌使土壤板结而造成青椒土传病害的发生,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以土壤见干见湿为准。

6.合理平衡施肥,削减设施青椒连作土传病害

平衡施肥就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蔬菜对养分的需求进行施肥。生产1000公斤青椒,需纯氮5.2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氯化钾6.5公斤。

设施青椒栽培比露地青椒栽培施肥量大得多,施入的肥料不能完全被青椒吸收,大量残存的养分聚集在土壤表层,造成表层的土壤含盐量增高。同时常年覆盖或季节性覆盖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分平衡,土壤得不到雨水充分淋洗,形成设施殊的自下到上的水分运动形式,致使盐分在土壤表层聚集。加之棚室土壤温度显著高于露地,土壤的风化作用明显加剧,土壤矿物分解的离子和人为施入的肥料结合起来而使土壤盐分浓度增加很快。土壤盐类积累,造成土壤溶液浓度增加,使土壤的渗透势加大,青椒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减弱,造成青椒土传病害的严重发生。

一定要使用腐熟的农家肥,未腐熟的农家肥能造成植株根系缺氧呼吸而烂根。

因此,设施青椒栽培合理平衡施肥对青椒土传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7.利用秸秆粉碎生物发酵配置营养土技术

秸秆粉碎生物发酵配置营养土是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基础上的创新。其技术操作规程如下:

①秸秆粉碎 粉碎后的秸秆长度最好在3~4厘米,秸秆量4000~5000公斤/亩。

②混合:先将秸秆淋透水,然后按秸秆:土为2:1的比例(体积比)将秸秆与土充分混匀,同时每立方米混施50公斤有机肥,或与常规栽培同量的有机肥。

③发酵:将土、秸秆、有机肥充分混匀后,分层撒施菌种(固体菌种8公斤/亩、活化剂2瓶/亩或液体菌种1公斤/亩),堆成一堆或几堆(根据场地情况来定),进行发酵,在土堆上盖一层塑料膜每隔8~10天倒一次发酵堆。一般夏季发酵20多天秋、冬季节发酵时间适当延长。

④在日光温室内按南北方向挖宽65~70厘米、深30厘米的栽培槽,两槽之间留过道,以利通风和透光。此规格的栽培槽需营养基质7立方米/亩。

⑤铺底膜:在槽内铺塑料膜,膜上打两排孔防积水,孔距为30~40厘米、孔径为3~4厘米。最好将过道也铺上塑料膜,可以防止槽边被踩塌,防止冬季栽培时水分过度蒸发,降低温室内湿度。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护地;土传病害;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187-03

当土壤内部条件适宜时,生活在其内的线虫、真菌、病毒、细菌等侵入作物体内引起的病害统称为土传病害。近年来,蔬菜的集约化种植、保护地产业的快速发展、连作时间的延长等为土传病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给蔬菜生产造成极大影响。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抑制另一种生物的防治方法,不仅对植物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环境无污染,生态平衡得到保护,被称为绿色防治方法。目前,已在棉花[1]、番茄[2]、辣椒[3]、小麦[4]、茄子[5]、玉米[6]、水稻[7]、甜瓜[8]等植物上得以成功应用。因此,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保护地蔬菜土传病害的研究、预防,势在必行。

1保护地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

保护地蔬菜栽培,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轮作倒茬困难,连作周期长,内部温度、湿度大等条件都有利于各种致病菌的存活、繁殖,并最终导致病害的发生、传播,所以对于土传病害的防治难度就相当大。近年来,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成为影响保护地蔬菜生产效益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1.1连作、重茬现象严重

目前,保护地蔬菜栽培普遍向规模化和单一化方向发展,植物赖以生存的寄主和繁殖场所因为连作现象而得到保证,导致病原菌大量繁殖,加重了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如由镰刀菌引起的番茄和瓜类的枯萎病、青枯病等。保护地土壤障碍一般在种植后第3~4年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作物对某种元素单一性吸收,打破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平衡;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种植同一作物,根系分泌物或自身残体分解产生的物质中存在阻碍后续作物根系发育的克生物质,使得生物酶活性会下降[9-12]。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种类,放线菌次之,真菌排第3位。连茬作物根系的多年分泌物和代谢物长期积累,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发生变化。一些有益菌(如氨化菌、硝化菌等)的生长受到抑制,使土传病原菌数量(如青枯病、炭疽病、枯萎病、软腐病、根结线虫等) 逐年增加,从而造成严重病害[13]。研究表明,有害细菌、真菌数量:大棚>温室>露地[14]。

1.2肥料用量比例失调

为追求产量,农民在保护地蔬菜生产过程中过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中各养分元素比例失调,从而导致植株相关部位出现缺素症状,而农民则一味地加大施肥量。因此,目前施肥问题表现在氮肥过多、磷钾肥及微量元素偏少。

1.3土壤内环境恶化

土壤中的寄主植物、病原物质、有益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结果表现在土传病害发病程度的轻重。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病菌能大量繁殖并侵染感病寄主,而连作则为病菌的持续致病提供了可能。如果外界环境条件不利于病菌存活或土壤养分被消耗殆尽时,病菌即进入休眠期。此外,植物本身的自毒现象也加剧了土壤生态环境的恶化。

2保护地常见的土传病害

在我国保护地中,常见的土传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瓜类的枯萎病、立枯病,大白菜的软腐病,茄子的黄萎病以及根腐病、根肿病、疫病、青枯病(南方发病普遍,北方较少) ,黄瓜、芹菜、木耳菜的根结线虫病等。而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其他病害苗期发病很少,北方地区青枯病和线虫发生少。常见土传病害在土壤中存在的年限及繁殖器官见表1[15]。

3防治保护地土传病害的有益功能菌

功能菌是指栖息在土壤或植物根区的具有潜在生物调节能力的菌类。其利用自身快速繁殖的优势来调节根区微环境,限制土传病原体繁殖,参与生态位竞争,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发展,但这种功能作用受外界及土壤内部环境的制约。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功能菌主要有真菌、细菌、放线菌和病毒等种类,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土壤放射杆菌和巴氏杆菌等;真菌主要有木霉菌、毛壳菌、淡紫拟青霉、酵母菌、厚壁孢子轮枝菌、小盾壳霉和菌根真菌;放线菌主要有链霉菌属及其相关类群。

3.1真菌

许多真菌资源对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可利用的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生防因子包括木霉菌、毛壳菌、寡雄腐霉、非病原性菌尖胞镰刀霉Fo47菌株、非病原性双核丝核菌等真菌因子[16]。用于草莓和蔬菜灰霉病防治的商品化真菌农药主要是木霉制剂,效果较为理想,应用前景较好[17] 。

3.1.1木霉菌。木霉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成员,是一类分布广、繁殖快、具有较高生防价值且对一些广谱性杀菌不敏感的生防有益真菌。大多数木霉菌可产生多种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及昆虫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比如细胞壁降解酶类和次级代谢产物,并能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农产品产量。木霉菌对多种病原真菌和一些病原细菌有拮抗作用,特别是对土传病害。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由立枯丝核菌、腐霉菌、齐整小核菌、镰刀菌等引起的棉花、杜仲、人参、三七等的幼苗立枯病,以及对茉莉、花生和辣椒的白绢病、番茄的猝倒病等。利用木霉菌对其进行防治,均可取得较好效果[18]。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木霉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作了深入研究,证实了木霉对病原菌的重寄生现象[19],同时在温室及田间试验中欧冠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胡明江等[20]利用康宁木霉SMF2分生孢子制剂进行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康宁木霉SMF2分生孢子制剂防治大白菜软腐病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82.08%,明显高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农用链霉素的防治效果69.81%,差异极显著。刘 任等[21]利用哈茨木霉T2菌株对辣椒疫霉、齐整小菌核、立枯丝核菌等辣椒土传真菌病害的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平板测定抑菌率分别为68.12%、82.12%和84.19%。

3.1.2毛壳菌。毛壳菌降解纤维素和有机物的效果较好,并可抑制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通常存在于土壤和有机肥中[22]。毛壳菌在田间已经被应用于防治苹果黑星病菌引起的苹果黑星病,苹果黑腐皮壳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和由茄丝壳属和尖镰孢属等引起的松苗猝倒病。同时,毛壳菌也可预防谷物秧苗的枯萎病和甘蔗猝倒病,降低由镰刀菌引起的番茄枯萎病和黑星菌引起的苹果斑点病等的发病率,且对立枯病丝核菌、拟茎点霉属、甘蓝格链孢、毛盘孢属、葡萄孢属等病原菌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山杨根腐病、小麦斑枯病也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此外,关于淡紫拟青霉、厚壁孢子轮枝菌、小盾壳霉和菌根真菌具有生防作用的也有报道[23]。

3.2细菌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3篇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保护地栽培和集约化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特点,由于保护地栽培快速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在未来将继续发展,所栽培的作物也将由当前的蔬菜向花卉、苗圃、中草药等方向发展。但保护地发展的同时,也为土传病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通常栽种3-5年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一般减产20—40%,严重的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集约化生产更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使该病害从保护地发展到露地的芹菜、大白菜、胡萝卜等作物上。由于土传病害发生的隐蔽性,大多在结果期才达到发生的高峰期,因此损失巨大。如何对土传病害进行无公害防治,是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把笔者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一些方法介绍如下,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农业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我国已有多种抗病,抗根结线虫的品种。据观察,采用抗病品种种植一茬,可明显减轻下茬作物的危害。抗根结线虫的品种通常含有Mi基因,但在夏季温度超过28%时,其抗性可能丧失,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另外,由于含Mi基因的品种较贵,可采用多茎嫁接的方法,以含Mi基因的品种为砧木,以常规品种为接穗。

2、合理轮作换茬。水旱轮作可有效防治土传病害。但在北方由于缺水和采用固定结构的设施栽培,以及采用集约化种植方式,很难水旱轮作。但蔬菜作物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而避免与葫芦科、茄科、豆科作物轮作。

3、深翻。深翻通常要达到50厘米以上时才有效。结合深翻,增施有机肥,这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4、堆沤。把蔬菜残体,加入鲜鸡粪、鲜牛粪等有机肥,与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混合后盖上塑料膜,在堆沤中产生异硫氰酸甲酯,和高温一起杀死土壤病原菌、线虫。

二、物理防治技术

1、蒸汽消毒。蒸汽消毒,既可灭菌,解决土壤带菌问题,又可杀灭虫卵、线虫、蛴螬等地下害虫,还可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比重,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消毒前要将待消毒的土壤疏松好,用帆布或耐高温的塑料薄膜覆盖,四周密闭。一般每平方米土壤每小时需500Pa的高温蒸汽。

2、夏季高温闷棚消毒。在盛夏,作物收获后,浇透水,扣严大棚,消毒处理1周。

三、化学防治技术

土传病害的化学防治技术,实际上就是用化学药品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应在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因此时根结线虫大多处于表土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供选择的化学药品有以下几种:

1、98%棉隆颗粒剂。该药剂是一种低毒熏蒸剂,除对土传真菌、细菌有效外,还可杀灭线虫。棉隆对植株根部有杀伤作用,须在移栽或播种前10-20天使用。为施用均匀,撒前按每亩用6.6-8千克的药量与细土拌匀,然后均匀撒施到土壤表面,用耙子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再在土壤表面洒水,最后盖上塑料薄膜。地温能保持12-18℃最好。播种或移栽前,要揭膜、松土放气。

2、硫酰氟。硫酰氟除可以杀灭土壤真菌外,还可杀灭根结线虫。由于其蒸汽压大,穿透性强,可杀死深土层中的线虫。硫酰氟在常温下是气体,易于使用,不需要专用的施药设备,其施用方法是将硫酰氟通过分布带施入土壤中,每亩用药量为17-33千克。

3、威百亩。威百亩在土壤中通过产生异硫氰酸甲酯而起到杀虫、杀菌、杀线虫和除草的效果。其施用方法是先整好地,然后盖好塑料薄膜,通过化学灌溉施药,每平方米用药量为17.5-35克(有效成分)。根据土壤湿度,每平方米施水量为20-40L。在夏季一般盖膜4-6周,在播种或移栽前1周揭膜敞气。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

1 概述

风景园林树木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风景园林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风景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将直接导致园区树木发生病害、虫害,引起树木枯萎甚至死亡,严重降低了风景园林的观赏性。因此,有必要针对风景园林树木发生的病虫害进行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防治,多种方式相结合,系统的防治,不断控制、减少风景园林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2 风景园林树木病虫害分类

风景园林树木病害一般分为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两种,常见的风景园林树木虫害主要有根部虫害、干部虫害、枝梢虫害、叶部虫害以及果实种子虫害五种。

风景园林树木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树木缺乏营养、遭受污染等外界环境引起的病害。比如当园区土壤缺乏营养,园区树木出现枯萎、干黄等症状;当环境干旱,园区树木出现干枯、死亡等症状。生理性病害不具备传染性,在园林树木发生这种病害时,依据树木所呈现症状进行防治即可。

风景园林树木传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等实物病原引起的病害,这些病原体可以依据昆虫、风、雨等外界媒介进行传播,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比如当树木病害是由真菌所引起,树木往往呈现溃疡、斑点等病症,甚至会出现白粉、霉状物等病症。这一类树木病害与生理性病害不同,当出现传染性病害时需要认真分析病害源,因地制宜,有针对性治理。

风景园林树木根部虫害主要发生于树木根部,根部害虫取食园区树木幼苗根部、嫩茎,对树木有致命伤害,这种虫害的发生与园林的土壤管理、树木种类有关。干部虫害主要发生在园林树木处于生长趋弱情况,园林树木害虫具有一定规模,对树木枝干进行危害。枝梢虫害的引起主要是受刺吸害虫和钻蛀害虫的影响。刺吸害虫吸食树木稍部枝叶,导致枝叶枯黄、脱落,影响树木生长;钻蛀害虫主要影响树木主干的生长,甚至会导致整颗树木枯死。树木叶部虫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爆发性,多由食叶害虫吞噬树木叶部引起。树木果实种子虫害主要是由于虫子在树木幼果期进行产卵,虫卵吞食树木果实、种子,影响树木种子质量。风景园林树木虫害发生较多,引起虫害因素较复杂,需要仔细分析虫害类别,从而进行有针对的防治。

3 风景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

风景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选用树苗时应注意树苗的健康,注意控制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合理栽培,合理施肥,根据园林树木特点以及病害情况进行针对防治。

3.1 风景园林树木病害防治

针对于风景园林树木病害情况,可以依据树木所呈现病害症状分析病害因素,确定病害种类,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对于树木生理性病害,在园林日常维护工作中,注意土壤施肥,保证土壤的营养;注意树木浇水,防止树木干旱死亡;注意园林树木生长温度控制,保证园林环境适应树木的生长。对于树木传染性病害,首先要分清引起树木传染性病害的因素,针对导致树木病害的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进行防治。针对各个病原生存环境,定期进行土壤杀毒,抑制传染性病原的生存。在园林树木出现受到病害而产生的伤口时,应对树木伤口及时进行治疗,促进树木伤口的愈合,以最快速度恢复园林树木生长,从而防止病原侵入树木。此外在园林树木管理过程中,对于树木出现伤枝的情况,可以进行切除,涂抹1%~3%的高锰酸钾液以及保护剂,以促进伤口愈合,从而降低树木受病原体感染几率。

3.2 风景园林树木虫害防治

针对风景园林树木虫害,一般针对树木发生虫害部位进行针对性防治,以减少树木虫害危害。

根部虫害防治一般从树木土壤入手。首先,在对风景园林树木施肥时,应该采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从而降低根部成虫产卵的存活率。其次,对风景园林树木进行灌溉,一般为期1~2天,以期灌溉浇水淹死根部害虫。再次,通过人工杀虫或者捕虫的方式减少根部害虫。一般可以采用新鲜杂草引诱根部害虫幼虫进行诱捕,也可以采用在杂草中施加一定的杀虫剂进行杀虫。一般可以以糖:醋:酒=6:3:1的比例进行配置,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并加总量1/10的杀虫剂,从而进行诱杀根部害虫。

干部虫害防治一般可以采用树干涂白法以及树干涂胶法等方法。树干涂白的方法主要用于防治吉丁虫、天牛等树木干部害虫在树干产卵。一般树干涂白采用生石灰、食盐、石硫合剂、水以及少许油脂进行配置,在树木干部地面1~1.5米高度比较适宜。树干涂胶的方法主要针对一些有树干迁移习性的树干害虫,比如松毛虫、春尺蠖等。具体防治措施为将树干涂抹专用虫胶,黏住干部害虫。

枝梢虫害的防治主要针对受刺吸害虫和钻蛀害虫治理,首先,从树林树木自身入手,合理布置园林树木行距,及时修剪树木枝梢,从而降低害虫对树木的侵害。其次,采用树木树干注射的方式注射50%甲胺磷5倍液,以消灭树木枝梢部位幼虫,之后采用石硫合剂(3~5波美度)喷杀害虫。再次,风景园林树木工作人员要及时剪除含有害虫和蛹的枝梢,并将剪掉的枝梢进行处理。最后,重视害虫天敌生存环境的保护,增加枝梢害虫天敌对枝梢害虫的威胁,进而减少害虫危害。

叶部虫害的防治要注意天气情况的变化,比如有些地区冬季比较温暖,而春季气温仍旧较高并经常降雨,便需要注意高温干旱的情况,避免出现害虫大规模爆发现象。在园林树木栽培时,合理种植树木,并合理采用肥料和水,减少害虫虫害。同时在园林中引进灰喜鹊等益鸟,利用生物天敌效应,减少害虫的繁衍,并在园区使用20%灭幼脲喷雾进行灭虫。

果实种子虫害防治一般可以采用注药法进行,针对果实种子虫害不易被发现,难处理的问题,通过树木注药能够有效杀死害虫幼虫。树木所注药剂可以采用吸附性强但对树木无害的农药,比如可以注射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50%久效磷乳油等。注药时应采取先在树干钻孔之后注药的方法,一般采用直径为1cm左右的木工钻在距地面40cm左右的树干上进行钻孔注药,钻孔的深度最好达到树木髓心。待注药结束后,需要用泥巴、蜡等材料进行封闭注药孔。树木注药的药量必须根据所注树木的大小进行确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4 结束语

风景园林树木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环境,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休闲的场所,因此必须重视风景园林建设,加强风景原理树木病虫害防治。常见的风景园林树木病害有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树木虫害主要有根部虫害、干部虫害、枝梢虫害、叶部虫害以及果实种子虫害等。在树木病虫害防治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病虫害监测,综合运用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达到最佳的风景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土壤病害防治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50-01

蔬菜苗期病虫害种类繁多,如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疫病、枯萎病、烂根、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蛆、蛞蝓等。往往几种病虫害相伴发生,单一措施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有时某种防治方法对一种病害或虫害有较好效果,但对另一些病害或虫害效果不佳或根本无效,并且单独防治某一种病害或虫害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保护菜苗的目的。因此,蔬菜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应统筹兼顾,综合防治,在育苗的各个环节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苗期病虫害控制在最低危害限度。

1 播种前的预防措施

一是选择苗床。苗床的选择对于防治苗期病虫害十分重要。苗床土壤应每年进行更换,用无病新土或风化后的河泥换取旧床土,以减少土壤中的菌源[1]。二是深翻床土。深翻床土可改善土壤结构,清除土壤中的病株残体,同时深翻时可捡杀土壤中的虫卵、成虫或蛹等,减轻苗期病虫的危害。三是施用充分腐熟的无病肥料。在充分腐熟的肥料中各种害虫的虫卵或其他虫体均已被杀死,植物残体腐熟分解后许多病原菌也随即死亡,且养分也易被菜苗吸收利用。四是床土处理。床土处理的方法很多,其目的在于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减轻为害。①高温处理。将床土翻松平整后,铺上10 cm厚的作物秸秆,然后点燃,待熄火后趁热翻动床土,再用麻袋或草毡覆盖,最后上面再盖1层塑料薄膜,几天后即可播种[2]。②药剂处理。床土药剂处理可用40%甲醛(福尔马林)[3],在播种前15~20 d进行,方法是首先将床土翻松平整,用福尔马林50 mL/m2加水2~4 kg(视土壤含水量而定,土壤含水量大时,加水应少些,反之加水应多些),均匀地浇于床土上[4],然后用麻袋或塑料薄膜覆盖4~5 d,后揭去覆盖物,并将床土隔3 d翻动1次,10~15 d后待药液充分发挥后方可播种。五是选用丰产抗病虫良种。各种蔬菜的品种很多,各地要根据当地病虫害种类和为害情况,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抗病虫丰产品种,既要考虑到品种的丰产性和农艺性状,也不能忽视其抗病虫性,否则一旦病虫害大发生,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六是改进育苗方式。近些年来推广的电热法育苗(埋地热线)具有增温快、易控制等优点,有条件地区应大力推广应用,对治苗期低温造成的猝倒病、沤根等病害具有较好的效果。另外,用塑料营养钵育苗代替阳畦法育苗对防治苗期病虫害也有一定作用。

2 播种期的预防措施

一是适时播种。育苗时应考虑各种蔬菜品种的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特别是春季阳畦育苗或露地育苗时更应考虑到天气变化,如终霜期和寒流等。二是种子处理。首先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霉烂变质、秕瘦、虫伤等劣质种子,并在阳光下晒种2~3 d,以增强种子的生活力。①温水浸种。温水浸种如运用适当,可有效地杀死种子内外携带的病菌和虫卵,还可促进发芽出苗。②药剂浸种。可用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 min;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 min。浸种处理后,种子要用清水洗净方可播种。用25%甲霜灵1 500倍液和65%代森锌1 500倍液按9∶1混合处理黄瓜、番茄、茄子等种子,可有效地防治苗期病害,大大减少死苗。③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重量0.2%~0.3%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进行拌种,先将药剂用3~15倍的细土稀释混匀,再均匀地拌在种子上。另外,播种时也可用药土下垫上盖。三是合理密植。苗床密度过大往往是苗床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有利因素,因此在播种时应注意合理密植,避免密度过大,减轻苗床郁蔽程度和降低苗床湿度,这将有利于减轻病害。四是浇足底水。浇足底水一方面有利于种子迅速发芽出土。另一方面可减少出苗后苗床浇水次数,减少病苗传播机会,并可有效地降低苗床湿度。五是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时床土要平整,覆土厚度要适当并均匀一致,避免过浅和过深,以利幼苗出土和根系生长。

3 播种后的防治措施

一是增温保温。二是注意通风透光和降低苗床湿度。三是人工捕捉及诱杀。四是注意苗床卫生和防止病毒传染。五是嫁接防病。六是注意蹲苗、炼苗。蔬菜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苗床温度适当降低,白天25~27 ℃,夜晚14~17 ℃进行蹲苗,提高抗逆力。七是药剂防治。①毒饵法防治。苗床上经常遭受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为害,可用毒饵法进行防治。②喷雾和灌根防治。苗床发现病虫害后,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由于病虫害的种类不同,防治时所用的药剂也不相同,但必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并要避免连续使用单一药剂,提高防治效果[5]。

4 参考文献

[1] 荀秀英.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2(3):33.

[2] 赵杨,苗则彦,李颖,等.保护地土壤消毒技术措施[J].辽宁农业科学,2012(5):65-66.

[3] 亢立.日光温室夏季高温消毒的技术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