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产养殖工程技术

水产养殖工程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产养殖工程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产养殖工程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地制定相关的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并实施严格的水产养殖措施,对水产养殖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比如,规定水产养殖必须具备养殖许可证,不断完善水产养殖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苗种、渔药、饲料以及水域环境的管理等等。

1 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趋势和类型

1.1 病害的流行趋势

1.1.1 病害种类多。水产养殖中的病害有许多种,而且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病害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加,例如,鲤鱼普遍流行的出血病、三代虫病等;草鱼的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等;虾类的常见病有细菌病、寄生虫病、红腿病等。

1.1.2 耐药性强。耐药性的增加给病害防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且会加大鱼病防治的公害化程度。从车轮虫病到中华鳋病;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到败血症。相同的病害,由于具有了耐药性,而导致用药量加大、用药时间长,同时还需要根据病害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换药品,然而治疗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

1.1.3 流行范围广。由于水是流动的,所以病害具有很强的传播性,而导致流行范围非常广泛。许多病害从过去的季节性流行演变成了多季节性甚至是全年性的病害,而且流行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1.2 常见病害的主要类型

1.2.1 细菌性败血症。对于细菌性败血症,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其发病原因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腹水病 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是鱼类病害中常见的疾病。

1.2.2 亚硝酸盐。通过呼吸作用,亚硝酸盐经鱼的鳃丝进入血液,降低鱼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从而减弱了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出现组织性缺氧,而且鳃组织出现病变而对呼吸产生严重的影响、缺乏平衡能力,这时鱼的血液为红褐色或者黑紫色,甚至于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生了改变,渗透条件能力降低,造成充血,其症状与出血病相似。

1.2.3 瓜虫病。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几乎在所有的淡水鱼类养殖中都出现过瓜虫病,导致大量的鱼种、鱼苗死亡。淡水小瓜虫病多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随着水温的变化,小瓜虫生存的时间也发生着变化,在20~25℃或者1℃时,虫体最易感染宿主鱼;而当水温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瓜虫病不会发生。瓜虫病的病征表现是染病鱼体表面或鳃上出现白色小点,因此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

2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2.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2.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 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3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3.1 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3.1.1 溶解氧(DO)下降。溶解氧是衡量水体水质必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水产养殖生存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水质,其溶解氧量必须保持在5~10 mg/L左右。水产养殖的释氧作用与耗氧作用可以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具备时空的变化,当水产养殖的释氧速度小于耗氧速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将逐渐减少,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到4 mg/L时,水产养殖的生存将受到威胁,甚至出现大批的死亡,当水中溶解氧耗尽时,水中有机物将出现厌氧分解,水质逐渐下降,水域环境因此遭受比较大的影。

3.1.2 总氮(TN)与总磷(TP)升高。在衡量水质优劣的各项指标中,氮与磷是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水体总氮的浓度与总磷的浓度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会随着T总氮浓度与总磷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剧,当水体总氮的浓度在015~115 mg/L之间时,水体属于富营养型,当水体总磷的浓度大于0101 mg/L时,可以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

3.1.2 化学需氧量(BOD)与化学需氧量(COD)增多。当水域环境被有机物污染时,生化需氧量(BOD)是其污染程度重要的指标之一。若水域环境被限制,无法进行生化需氧量测定时,可以选择使用化学需氧量(COD)进行测定,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化学需氧量的影响与化学需氧量类似。在水产养殖的水域环境中,一般选择在20 e条件下,培养5 d后所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作为水域环境有机物的耗氧量。通常认为当BOD5 < 1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优秀;当BOD5 在2~3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良好;当BOD5 > 5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的污染;当BOD5 >10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恶化。

3.2 水产养殖对底质的影响。水产养殖的饲料通常具备存保型性较差以及悬浮性较差等特点,如果饲料没有被鱼类摄食时,其必然会沉入水体,降落在水体的底部处。目前,我国饲喂水产的技术比较低,经常出现饲料的超量投喂,这样很容易造成饲料的过剩,大量的饲料因此沉入水体底部。水产养殖所排出的代谢物以及粪便等也相继地沉入水体底部。时间越久,水体底部堆积的东西就越多。水体有机质的增多,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动更加的频繁,进而消耗底部更多的氧气,水体底部缺氧,致使大量的NO2 2N、H2S以及NH3等有毒物质的出现,这些有毒物质不仅可以污染水体底部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底部生物的抗病力下降,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

4 治理措施

4.1 科学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采取密集的形式,而密集养殖是饲料过剩的重要原因,饲料的大量过剩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净化功能,对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置疑,因此,必须对养殖面积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此,水产养殖部门可以依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对养殖水面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养殖水面的负载能力以及水体的养殖容量等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科学的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合理地设置养殖密度。

4.2 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对水域环境的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比如植物净化工程技术、鱼菜共生工程技术、贝类养殖处理污水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净化工程技术等等。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是治理水域环境重要的举措,它具有投资少、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是获得良好水域环境的重要保障,其市场与发展前景广阔,是治理养殖污染水体最具价值的生物工程技术。

4.3 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虽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它给水域环境造成的影响巨大,不符合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只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实施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才真正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产品的规范养殖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但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缺乏对水产养殖的监督。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工程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专业建设;培养模式;班主任;就业

渔业产业包括以养殖、捕捞、种苗等为主的渔业第一产业;以加工、渔机制造、渔船改造、饲料、药物为主的渔业第二产业;和以流通、存储、休闲渔业等为主的渔业第三产业。《2018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数据显示,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4761.22亿元,其中渔业产值占49.73%,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6.37千克(人口139,008万人)。水产养殖业不仅在世界食品供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还能够带动全社会渔业经济中很多环节的发展。与2012年相比,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7.5公斤,增加2.1公斤,增长39.7%[2],以上数字充分体现了水产养殖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和其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对标战略需求

广东是水产养殖大省,也是水产养殖强省。2016年,广东省渔业经济总额为2863亿元,仅次于山东和江苏,位列全国第三。广东省水产养殖面积55.5万公顷,居全国第六,但养殖产量却全国第一,说明广东省水产养殖技术领先,同时也表明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水产养殖生产各环节提供的优质服务,体现的重要作用。我校地处广东省西部,毗邻南海,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水产一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拥有水产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珍珠养殖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学校正全面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强化办学特色,以更加先进的理念培育社会英才[3]。

二、加强专业教育

有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高校学生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产生厌学情绪的比例高达40%[4]。历来农业院校或者农学类专业的招生相对困难。水产养殖专业属农学,我院招到的大部分新生多为调剂生,他们对于水产养殖简单地理解为“养鱼”,有的学生直接表示对专业不感兴趣。针对于此,在强化专业优势的同时,我院制定了专门的招生和就业宣传画册,安排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和学科专业推介,对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内涵以及大家最关注的就业逐一进行介绍。作为班主任,接收到对专业的不理解更多的来源于学生家长。在新生入学时,除了接待新生,还会接待很多送学生的家长。有的家长提出转专业的要求,有的家长质疑“我家里就是养鱼的,培养个大学生还是养鱼?”“这专业毕业了除了养鱼还能做什么?”“养鱼还需要上大学?”等。因此,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外,有必要以学院或教学系为单位,对家长的误解进行专业疏导,就专业性质、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就业途径和前景做详细地介绍,强化学科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就业渠道优势。

三、改善培养模式

我校“水产学”为“第九轮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和“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水产养殖”为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水产养殖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即水产养殖和饲料安全。在大学四年间,学院设立导师制,大一至大二阶段导师在学生选课、生活和参与社团活动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大三至大四期间的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对就业给出专业性建议。这期间的两个导师可以为同一人也可以换人,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指导意义。在党的十会议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教育部于2010年7月29日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纲要明确了高等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深化教学改革,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院设立优秀本科生进实验室项目,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以项目的形式进入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科研实践。学院和导师分别给予一定资金的支持,并鼓励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文章。同时,学生可以结合此过程的学习和科研的经验撰写科研申报书,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攀峰计划等,以此更加深入地进行专业学习。

四、重视班主任工作

如今的班级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很难集中在一起,同学之间很难体现集体的概念。因为现在教学体系实行学分制,学生自主在网上选课,最终导致同样的一门课,学生所选的教师不同、时间点不同而导致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散在不同的课室上课。课余时,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社团活动需要参加。因此,一个班级能够聚在一起的时间微乎其微,最多是以宿舍为单位的小聚,班集体的概念涣散。学生在大二下学期时,将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进而将产生新的班级,原来的班集体将不复存在。因此,对班级集体意识的培养必须及早介入,否则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成员之一,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的关键引导者。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发现班级的问题,要有技巧、负责任地协同班委同学积极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宿舍的矛盾、班委之间工作的协调以及同学们的上课状态不佳等问题。同时,农业院校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这些学生不仅存在课业压力,还有家庭经济压力。因此,在班级建设方面也需要特别关注。大一初始的军训,是同学在一起较为集中的时间,由陌生到熟悉,是建立班级概念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了,后期大家上课又都较为分散,不利于建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第二个建设时期就是在大一第二学期初始,过了这个阶段,学生对于大学慢慢失去了新鲜感,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的圈子都已逐渐成形,再改变就很难了。能让大家集中在一起的方式之一是团日活动。尽管班主任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大家上课时间不同,参与的社团活动多样,况且还有部分同学不是团员,团日活动也很难聚集所有同学。主题班会是另一个聚集方式。在大一第二学期初始,针对大一上学期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适时提出召开主题班会。首先,在班会召开前,先由同学们提出问题,并由宿舍长和班长集中收集。其次,班主任针对各问题进行梳理,最终召开主题班会“唯有努力不负光阴”,并通过PPT的形式,在班会上集中解答。该方式首先让同学们自我反省,去寻找自身的问题,学会提出问题;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在班会上集中解答,可以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节约时间,同时还可以将某些同学已经意识到而其他同学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该次主题班会很高效地解决了相关问题,让同学们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学会了处理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矛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表中给出了该次主题班会中同学们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反映了同学们初入大学、初识水产养殖以及在集体生活中遇到的疑问。

五、专业建设与就业指导

有毕业的同学在入职一个月后和老师反映“被骗了”,了解具体的情况后得知,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对公司和市场的了解不够充分,期望值过高。在如今的市场背景下,大部分公司的淘汰机制是很严格的。如果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公司运作机制,了解市场,了解自身,往往会被淘汰。因此,针对往届学生对专业导向、课程学习、职业规划以及最终就业的情况,专业建设和就业指导的工作应该在大一就开始逐步实行。专业建设应该融会贯通于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囿于长期粗放式的养殖模式,水产养殖在我国一直没有摆脱低端的形象,导致初入高校水产专业的学生对水产养殖的认识不充分,存在偏差,专业认同度较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中应不断加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6]中提出,大力倡导和推行研究式、启发式、研讨式、探索式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以此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效统一。在强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科研和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产业的影响力,在本科生进实验室、教学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的实践操作中,带动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和服务地方产业的活动,让学生尽早接触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感受所学专业对国家、社会和产业的贡献度,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合理地做出职业规划和继续深造的选择。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就业将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和水产相关企业,例如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国联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粤海水产种苗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有限公司和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具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可以设立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和见习锻炼,为学生毕业后尽快就业提供良好机会。同时,我院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结构合理,分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厦门大学等,不仅能够汲取各高校在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做到广采百家之长,还可以发挥教师的专业背景和与母校学科点的联系作用,鼓励和带动部分优秀的学生积极报考研究生。此外,学院同UniversityofStirling(UK)、UniversityofFlorida(USA)、JamsCookUniversity(AUS)、东京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国内外20多所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制,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水产养殖工程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荔波山区 渔业发展 阶段效果 总结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88-01

1 积极承担重点水产项目在荔波山区推广

1.1 在2001年度中,承担实施了80:20池塘养殖高产技术。笔者在我县城郊区选择重点户池塘、山塘560亩实施80:20高产养殖示范,辐射朝阳、永康、水尧、甲良乡镇1200多亩,每年在全县推广全价鱼料300吨,利用科学养殖方法,让我县示范户获得验收高产平均达到725.8公斤/亩。示范效果十分明显,投产比为1:1.85,开展项目成果申报,2001年1月20日获得贵州省农业厅丰收奖“80:20池塘养殖高产技术”壹等奖;2001年10月30日获得农业部渔业丰收奖“80:20池塘养殖高产技术推广”三等奖。

1.2 在2003年元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根据贵州省水产局重点项目工作的安排,编写渔业结构调整项目申报,获得立项批复,主持承担“荔波县稻田生态渔业技术推广”,先后选择了我县玉屏镇建设村、拉鱼村、朝阳镇八烂村、甲良镇洞庭村公路沿线1500多亩实施稻田生态工程示范推广,辐射水尧乡、永康乡、播尧乡5200亩。按照贵州省“稻田生态工程技术”要求,开展稻田高产养殖技术培和指导,完成推广任务。通过省、州专家组验收,中心示范区亩产鱼平均达到108.2公斤、稻谷623.6公斤,超过项目指标,组织了项目成果申报,2003年元月20日获得贵州省农业厅丰收奖“稻田生态渔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1.3 在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为了加大黔南州的稻田养鱼示范作用,扩大渔业产业结构规模,按照省州项目推广的指导思想,结合荔波环境资源的生产条件,承担组织实施黔南州都匀、福泉、独山、三都、荔波五县“利用池塘为稻田渔业培育建鲤鱼种技术推广”项目工作。为黔南州重点稻田生态渔业示范县提供良种建鲤服务,解决稻田生态示范鱼种养殖需要。在三年期间,承担完成五县中心示范养殖面积8200亩,辐射区养殖24300亩,合计实施推广面积32500亩,推广良种建鲤品种及配套品种达到1380万尾,通过省、州专家组在各县验收,实现中心示范区域平均产鱼达到110.5公斤/亩、稻谷610.3公斤/亩,超额完成稻田渔业推广的各项指标。

1.4 为了推进荔波山区冷水鱼产业发展。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笔者承担完成荔波县大鲵(娃娃鱼)养殖项目推广,编制项目申报书(方案),为“荔波国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先后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20万元和400万元,发展了荔波上万尾娃娃鱼养殖示范基地,树立了荔波渔业企业形象典范;利用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成效的工作方法,成功引进大连外商在荔波山区架桥落户发展冷水鱼产业(鲟鱼、虹鳟)投产工作。

2 完成水产实用技术推广情况

2.1 荔波县生态渔业新技术推广方面:从2008年来,笔者组织实施山区池塘、山塘生态养殖模式,在全县重点养殖户中,累计完成以鸭―鱼、猪―鱼―菜、鱼―果、草―鱼―菜等综合生态养殖模式150多户,种植果-鱼模式1250多亩,优质牧草-鱼模式360亩,养禽-鱼模式28550多只,养猪-鱼模式350多头。

2.2 池塘高产养鱼技术推广方面:从2006年来,先后在我县玉屏镇的时来村、建设村、坡坪村、拉岜村;朝阳镇的八烂村、吉毛村专业养鱼户中推广发展以建鲤、草鱼为主,鲢鳙鱼套养为辅,按80:20比例混养模式,利用全价颗粒鱼料和种植优质牧草结合,推广池塘高产养殖规模达62户880多亩,亩产达到720公斤,产值上9500多元/亩,纯收上4200多元。

2.3 水产良种鱼苗推广方面:笔者在负责期间,特别重视本县的良种鱼苗推广改良工作。结合本县农村渔业生产状况,鱼苗良种是农户水产养殖发展的生产基础,为了加快我县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渔业经济发展,积极主动带领全站职工,开展全县良种鱼苗(建鲤、丰鲤、草鱼、银鲫鱼、鲢鱼)品种引进繁育、培育推广工作。从任职来,利用池塘流转方式,先后组织本站开展鱼种(鱼苗)生产面积56亩,发展重点农户苗种生产面积120多亩。先后从江苏无锡、武汉水科所、湖南湘云鲫公司、广西水科所、海口市罗非鱼良种场累计引进建鲤、丰鲤、云斑鲴、单性罗非、异鲫、彭泽鲫鱼和四大家鱼水花、乌仔达2500多万尾进行培育推广,解决了我县池塘、山塘、水库、稻田等鱼种供应环节。

3 积极编写荔波重点水产项目材料

3.1 在2004―2008期间,先后编写了“稻田生态渔业、池塘生态渔业、80:20池塘高产技术、名特品种(青虾、南方大口鲶、泥鳅及鳜鱼)、良种鱼苗引进繁育推广等项目材料,并主持承担项目推广实施工作。在荔波实施养殖科技示范,获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完成了各个项目指标,申报获得了多项成果。

3.2 编写“2009-2013年荔波渔业发展规划”,自己完成执笔编写工作,并组织省、州专家组对我县《渔业规划》进行审查通过、报县政府批复及实施工作。

水产养殖工程技术范文第4篇

四十多年来,珠江水产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水产疫苗研发与应用工作,在我国水产疫苗研究领域处于“领头羊”地位,尤其在草鱼出血病疫苗研究方面具有传统主导优势。草鱼出血病疫苗历经珠江所三代科研人员的潜心研究,自上世纪60年代率先研制出我国第一个水产疫苗――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土法”疫苗)后,经过多年努力,上世纪90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具有免疫原性强、免疫效果好、免疫保护期长等优点的高效弱毒疫苗――草鱼出血病冻干细胞弱毒疫苗。该疫苗通过天然活性物质对病毒减毒处理制备而成,具有使用剂量小、易保存、使用方便、养殖当年鱼免疫一次即可达到保护效果的优点。在中试应用方面,草鱼出血病冻干细胞弱毒疫苗已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湖北、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等多个省份地区进行了区域性试验,免疫保护率达到90%以上。

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珠江水产研究所在水产疫苗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目前已掌握了草鱼病毒病、主要淡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以及海水鱼弧菌病等多项疫苗的研制技术,并加快了珠江所水产疫苗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2007年12月,建成了我国首个符合兽用生物制品GMP要求的水产疫苗生产中试基地。该基地建设面积约3600平方米,具备病毒活疫苗、病毒灭活疫苗、细菌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4条生产线;并成立了珠江所水产疫苗工程技术中心,与该所的“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全国研发共享平台。

水产疫苗GMP生产中试基地的建成、草鱼出血病活疫苗的获批,对推动解决我国水产疫苗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过渡的瓶颈问题,促进水产疫苗科技成果的转化,保障水产养殖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水科院首席科学家吴淑勤研究员的带领下,珠江研究所2009年底启动了水产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体系建设,现已成为我国水产动物疫病防控研究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该队伍现有30多人,其中院病害学科首席科学家1人、研究员5人、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0多人。此外,珠江所还牵头组织了由院发起的全国相关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以及学会、技术推广单位等参与的渔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组建了珠江所绿色渔药集团,为今后水产疫苗发展打下了基础。

水产养殖工程技术范文第5篇

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集科研、生产、贸易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金3118万元,下辖合缘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两个独立法人企业,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科研实力,公司还与省农科院建立了微生物研究中心,与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建立了协作关系。

1997年,合缘公司开始研究开发酵素菌技术。到2003年,已开发出多种适合农业和渔业的系列酵素菌生物肥料。这种肥料富含有益细菌、丝状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多种有益菌群,既可实现水产养殖业的生产安全,亦可有效提高生态养殖水平。它能有效降解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加强有机物矿化及溶解盐转化,还能有效避免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鱼体免疫力,降低鱼病的发生率。同时,酵素菌肥料还可使肥料、饲料等物化投入效率发挥到极佳状态。因此,酵素菌肥料可以说是水产健康养殖的最好选择。

在研究开发酵素菌的过程中,合缘公司抽调专业人员、业务骨干成立了酵素菌开发研究室。为使产品有效进入千家万户,公司还组建了一支精干的技术服务团队跟踪检测、收集反馈信息、全程技术指导,为用户排忧解难。现已建立省内外销售网点2000多个,产品进入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了以湖北为中心,立足中原、辐射全国的市场销售态势。

目前“合缘”牌酵素菌生物有机肥、酵素菌生物有机复合肥、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等产品均通过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总体技术在国内同行业研究中居领先水平,其中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生产技术,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居领先地位。酵素菌生物有机肥、酵素菌生物有机复合肥连续3年被湖北省农业厅列入春夏、秋播主推肥料产品,2006年省农业厅16号文件正式将合缘公司生产的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纳入科技进村入户五大技术之一,并且重点推广。

酵素菌肥料不仅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更有效降低了传统化肥的使用,减少了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增强了自然环境的自净力,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在兼顾农业生产的同时,还有效地保护了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为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