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矿工程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科教结合;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为雪耻拿破仑战争中德国的失败之辱,特别是为了让德国人取代法国人,获得学术和科学的领导地位,他创建了柏林大学,贯彻其首先提出的“研究教学合一”的理念。如此改革,使德国的高等教育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60年后,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大败法国,此后德国的科技实力位居世界首位近百年,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大力借鉴德国高等教育,也实现了科技方面的崛起。
我国重视科教兴国,注重创新立国,但从我国本科生课程的设置来看,目前的本科生课程中科学前沿课程很少,绝大部分本科生徘徊在科研大门之外。据调查,国内本科生教学较强调知识的学习,而较为忽视让其参加创造性活动。本科生对近现代科技知识的了解要比传统知识薄弱,对科技基础知识理解的深度不够,对高新科技领域的科学术语与原理理解较差;同时本科生对研究过程与方法的本质理解还有所欠缺,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在我国采矿专业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毕业生专业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差,难以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在采矿专业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中,存在合作内容有限、合作层次低、合作形式单一的问题;创造性教育不足。在学生的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中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实习与科研相结合、设计与创新相结合。
“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意识,通过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将科研融入课堂教学和相应实践环节,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研讨式教学或问题情景式教学,将学生带入一种研究的情景中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一批科研基地和教学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使他们有了新的思想就随时都能在实验室动手做;对学生实行分类和按兴趣选拔,让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本科生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科研人员,一起讨论,一起体会科研的环境。该培养模式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一、“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是一所办学十多年的独立学院,学院在继承母体学校50多年办学历程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创新型人才。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进行了“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逐步形成了“ 一条主线、四个层次、三个实践环节、综合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条主线: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完成公共课和采矿工程专业的理论学习,使学生理解采矿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第二个层次,完成采矿工程专业主干专业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专业技术基本应用能力;第三个层次,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多个专业研究兴趣方向,如矿压理论与控制方向、通风除尘方向、系统工程方向等,每个方向设置一组课程。第四个层次,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环节,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毕业设计模式,形成适应现代化矿山的运作理念,丰富毕业设计内容,让设计与科研相结合。
三个实践环节:狠抓见习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实践环节。针对目前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实习地点联系难、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内容不全面、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如探索与实习基地合作的新模式,实现校企“双赢”局面;实习内容和过程多元化新模式探索。
综合能力提升:建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导师负责制,让学生在完成前三个教学层次的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研究方向的导师,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深入现场实践,通过科研课题与现场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的科研和实践活动更加接近实际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1.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采矿工程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综合能力为根本,针对社会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依托行业、融合市场,构建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培养模式和教学进程,深入开展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强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强化采矿工程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把采矿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江西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专业。
2.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
根据“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强调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中,在强化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借助科研平台,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突出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专业理论教学重点进行重新的分析和确定,在专业课中增设了“矿山地压与控制”、“数值化矿山理论与实践”、“控制爆破”等课程,增加了“矿床地下开采”课程的课时,将先进的科研技术和成果融入教学中。同时,将电工技术、矿石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和计算机高级语言等课程调为任选课程,压缩了“选矿学”课时;开设科研引导课程,帮助学生认识科研、了解科研,掌握科研的程序和方法,增强科研的兴趣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在强化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在任选课中增设“科学研究法”、“创新理论”、“科教应用型人才孵化”等课程。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先进的科研技术、设备和成果,强化科研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广泛建立实习、科研和就业基地,为采矿工程专业“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采矿工程专业的实施
1.实施条件
(1)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我院该专业建有产学研基地十余处,采矿工程专业依托母体在有色行业的优势,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并以此为契机,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些产学研基地既有大中型矿井又有小型矿井,开采条件从地表到地下、从简单到复杂,开采矿种从有色金属矿山、黑色金属矿山到非金属矿山几乎应有尽有。现已将地压监测与控制、采矿工艺优化、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矿山数值化建设结合到实践教学中。
产学研平台基地的建立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丰富了实践环节的题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宽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校内科研设备和采矿实验室平台构建。我院采矿工程专业具有较完善的实验室,并先后投入数百万元,购置了探地雷达、激光探测仪、地应力测试仪、爆破震动测试仪、Flac岩土工程专业软件等先进的科研设备。开展矿山企业急需解决的科研研究,包括地压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采空区监测与岩石冒落规律研究、矿山基建期岩体稳定性研究、矿山三维数值矿床模型开发与应用研究和复杂应力环境下隔离矿柱稳定性研究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均用于实践教学中。数值模拟实验室(Flac岩土工程专业软件)和Surpac数值矿山实验室建成了开放实验室,学生在第二课堂有了实践模拟的平台。
2.实施过程
我院采矿工程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每年招生规模在60人左右,从2007年开始实施了“科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分阶段加以实施。大一、大二强化基础,将科研融入课堂教学;大三、大四强化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和校外实习科研基地,对学生实行分类和按兴趣选拔,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大一、大二学生强化基础学习,将科研融入课堂教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科研在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科研与教学结合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应试教育和狭窄专业教育的封闭模式,适时地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科研方法和科学思想,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将矿山企业急需解决而已解决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用现实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技、创造发明的动力,增强实际教学的效果,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掌握从如何选题到围绕课题如何进行信息的调研、选择、收集、分析、研究方案的制订、实验或研究报告的形成等一系列程序和规范。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给出一些综合性或实践性题目,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2)大三、大四强化实践环节,充分利用科研课题资源。
1)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科研探索。采矿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和巩固理论教学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将科研内容引入实践教学中,可以丰富和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形成实验方法、手段的多样化,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在实验中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新动态、当前科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和矿山企业急需解决的科研问题,并在实验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怎样使用先进的实验设备,以构成学生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矿山企业的需要。
2)毕业论文(设计)与科研课题相结合。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本科生经过七个学期的基础和专业理论课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实践性、应用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训练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承担科研项目的有利条件,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选取科研项目中适合学生开展的论文题目,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科研课题中。通过毕业论文(设计)与科研课题结合使毕业生直接参与国家和省级纵向课题、应用开发课题的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培养其创新思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研的工作方法,同时掌握矿山企业急需解决的科研问题的解决方法,便于毕业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3)大三、大四部分优秀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从2007年开始,在大三、大四年级中选拔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综合素质高、热爱科研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包括地压监测与控制、采矿工艺优化、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数字化矿山建设等内容。在参与科研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在井下看到、体验到教师的科研成果,了解成果的科学原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到教科书中不曾介绍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部分测试、实验工作,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极大地强化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利用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加强大学生的科研素养的培养,利用第二课堂,鼓励学生成立科研兴趣小组,由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课题的申报,由学校的专家进行评审,对一些有较高科技含量、有较强应用价值的课题,学校从科研基金中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学科竞赛。对科研成果、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可认定相应的学分。
四、取得的初步成效
1.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大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目标定位,在课程体系中设计了从大一到大四嵌入的科研课程,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将科学研究嵌入理论教学,形成一种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在科研与教学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一方面能真正掌握到教科书中没有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部分测试、实验工作,加深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了由知识的灌输转变为能力提升的目标。如我院采矿工程专业每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有数名学生获奖,2011年在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中有2名学生获一等奖。
2.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竟争力
[关键词]采矿工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05-01
1 基于我国采矿工程现状的相关分析
我国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在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国有一个人尽皆知的特点,就是人口的基数很大,导致了人均的资源是很少的,在世界的占比也是非常低的。随着我国采矿的力度逐渐的加大,采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采矿技术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一些技术还是在国外进口的,工艺也是相对落后的,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采矿行业爆发的问题越来越多,伤亡事件也是逐年增多,对相关的工作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某种角度上来讲,也对我国的采矿行业造成了创伤。因此,我国在现有的情况下,一定要将资源有效的整合,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2 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性问题
采矿工程危险系数高,对于技术操作有很高的要求,内容复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是采矿工程的两种主要方式。地下开采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开发利用率也不高。相对来说,露天开采安全系数较高,作业条件便利,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率。在地下开采的情况下,将受到较大的限制,需要搭建规范、专业的矿井。采矿企业应对所开矿产资源的地质构造,进行仔细的考察,从而选取合适的采矿工艺技术。然而在采矿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瓦斯爆炸、矿井渗水、V井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对于采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无疑是极大的威胁。因此在采矿工程中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2 我国采矿工程人员结构和素质存在问题
采矿的基层工作者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地方的农民或者是学历不高的人员,这样的人员结构比较复杂,缺少必备的素质和技术能力,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就从事采矿工作。这样一来,不合理的人员结构组成会使管理的难度提高,以及对采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2.3 技术性问题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采矿工艺水平较为落后,起步较晚。由于工艺技术水平的原因,导致了大量矿产资源被浪费的问题,矿场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近年来,我国的采矿工艺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采矿工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在采矿工程的相关理论方面,还较为落后,缺少科学的创新。目前,我国的采矿工程仍采用传统的模式,手段较为单一。从宏观整体上来看,还处在粗放阶段。此外,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范围较窄,对于地下的矿产资源开发较少,基本以地表的矿产资源开发为主。这是因为当前我国采矿工程的规模较小,很难开采深埋于地下的矿产资源。
3 采矿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采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在现代采矿工程中,不管是应用的采矿设备还是采矿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在当前的采矿工程中,作为采矿企业必须加强对采矿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分阶段和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和强化采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加熟练的掌握各种新型设备与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确保采矿工程顺利安全高效的运行。通过教育,强化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加大对采矿人员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对企业的归属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采矿工作中来。
3.2 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
通过对我国采矿工程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十分重要。因此,应努力提高采矿人员的操作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为了不断革新和提升采矿工艺技术,还应加强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的能力,提高知识水平,掌握新的采矿理论、方法和工艺。为了更好的改变采矿工程现状和解决问题,还应不断加大对采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另外,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交通运输是否便利直接影响着采矿工程的运输成本与运营效益,因此,还应在采矿区域修建一些交通运输线路。
3.3 加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措施
首先,注重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采矿工程的安全系数很高,施工条件复杂,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危险性,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采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确保安全是第一要素,是采矿工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一些采矿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较为薄弱的现象,应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使安全生产的观念深入人心。其次,矿井的安全系数是体现采矿作业是否安全的重要参数,作为采矿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将安全系数的检查工作落到实处,仔细认真地进行检查,这些是采矿工程正式开始前,必须完成的工作。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还应严格要求采矿人员按照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进行作业。最后,分析和总结以往事故的原因,针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展开反复、多次的检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带来经济和人员的损失。
3.4 改进采矿工艺
对于采矿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无污染,只能改进采矿技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比如改进对地下水的处理技术,将地下水处理后再引入到周围的湖泊中,在矿产开采完成之后,要进行回填处理,可以将碎石回填,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也尽量减少地表沉降,最后要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采矿企业,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加以解决,推动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亮亮.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03:212.
[2] 武洲峰.采矿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15,03:120-122.
[3] 杨卫兵.论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6:35+49.
由于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采矿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的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提供了保障。本文将对于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在采矿工程中如何保障施工的安全。
关键词:
采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
0引言
随着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多,使得矿产资源的开采范围不断扩大、开采程度不断加深。由于矿井环境的复杂多变,采矿工程施工成为一项危险性非常高的工作,如何保证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成为采矿工作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在采矿工程中的施工过程中,要对采矿技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基于不同的采矿地形条件和采矿的矿种,采用适宜的采矿技术,按照采矿安全标准进行采矿施工。
1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特征分析
1.1采矿技术的针对性
当前,我国所使用的采矿技术类型十分丰富多样,具体选择哪一种采矿技术要依据采矿范围内的特点。如果选择的采矿技术不同,对于采矿的施工模式来说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说长壁开采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采矿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只能应用于煤矿的开采中,但是应用在金矿开采中,就无法发挥出开采的特点,影响金矿的开采效率和开采质量。
1.2采矿技术的风险性
对于采矿工程来说,无论是露天形式的采矿,还是在矿井下的采矿,对于采矿技术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采矿工程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采矿技术应用不当或者采矿技术应用不达标的话都可能会导致采矿发生事故[1]。
1.3采矿技术的更新性
由于采矿工程所具有的风险,要求采矿技术定期对采矿行业进行更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现阶段,为采矿技术的及时更新奠定了基础。而且采矿技术的应用受到采矿企业的高度重视,对于采矿技术的人才引进有效地提升了采矿技术。
2采矿工程汇中的采矿技术分析
2.1硬顶板开采技术
硬顶板开采技术是一项控制技术,开采人员利用埋深和低压原理,通过使用水力压裂的技术,对倾斜的顶板进行及时有效处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开采过程中开采上层、顶板的稳定性,不容易出现褶皱、崩塌,也减少了开采矿产的破损率。
2.2露天开采技术
露天开采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对开采矿体的分离,在实际的露天开采过程中,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自上而下)进行开采。露天开采技术对于机械和设备的要求也较高,需要使用大型的挖掘、升降机械设备,通过露天开采技术可以有效增加开采矿产的产量,加速开采建矿的速度[2]。比如说,当地的铁矿矿山较多(利用地下开采技术较多),但是由于铁矿矿山的规模不大,不适宜使用地下开采。对铁矿通过露天开采可以有效减少铁矿挖掘的损失量,同时相较于地下开采铁矿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3缓倾斜层开采技术
在缓倾斜层中,开采的矿层依据其厚度可以分成薄层开采和厚层开采两种。对于薄层的开采,可以通过使用刨矿机进行开采作业,刨矿机的体积相对较小、功率较大,对于薄层的矿产不容易压坏损伤,同时开采的效率和开采的安全系数也更高。对于厚层的开采,可以使用一次性开采技术,避免顶层梁柱接缝处的焊接出现开裂,防止梁杆出现变形和滑倒,注意开采的支架结构是否有足够的强度。
2.4填充开采技术
填充开采技术是使用水泥砂石、矸石、膏体等材料用于采矿过程中所出现的采空区中,用于填充采空区。由于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具有多样性、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像喀斯特岩溶地貌、丹霞红土地貌、断块山体等,很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其他技术不具备可行性,需要使用填充开采技术进行采矿。比如说,当地是急倾斜极薄的山体矿脉,那么在开采的过程中对于地下采矿技术、缓倾斜层开采技术、露天开采技术无法得到应用[3]。那么通过使用削壁填充开采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开采作业面的承受压力,使得急倾斜并且很薄的山体在开采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地表沉陷或者是地面变形的问题,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出现崩落。
3采矿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做好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预防工作
采矿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要以对采矿的安全预防为前提和基础,要重视采矿工程的安全施工预防。比如说,对于二道沟金矿的开采,首先要对当地的地形位置、地质构造有细致认真的调研和分析,对于金矿所位于的矿脉是否属于急倾斜极薄矿脉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要对开采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结合其他类似地形地质的金矿开采经验,拟定相关的解决措施,将预防工作贯穿于采矿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
3.2加强采矿工程中的安全体系建设
有的开采企业盲目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分追求开采施工的速度和施工的强度,往往忽视了对安全施工的重视,导致了采矿工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在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采矿工程的安全施工意识宣传,制定一套完善的采矿管理安全条例。严格采矿一线施工人员的选用机制,对于达不到开采施工的身体要求、没有施工安全从业证书的人员不得录用[4]。同时,要及时更新开采设备、引进最新的开采技术,为采矿工程中的安全施工“保驾护航”。
3.3加大采矿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检查力度
有研究数据结果显示,采矿工程这种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施工行业,一些重大的开采事故是可以进行人为“控制”的。这就要求在开采矿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日常采矿的监督力度,对开采设备、开采人员的着装和安全帽、开采信息监控中心、开采的环境等内容进行定期检查,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要立即责令整改,并追究相应的安全施工责任。
4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推进开采工程的又好又快地发展,开采企业必须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开采技术和施工安全管理,针对具体的开采地质地形情况选择合适的开采技术,提高开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加强采矿工程的设施设备和检查制度的建设,保障采矿工程的开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左文鹏 单位:赤峰市敖汉旗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1]杨培民.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02.
[2]薛虎山.采矿工程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展望,2015(15):138.
关键词:金属矿;采矿工程;问题;改善措施
我国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这些矿产资源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只有具备足够的矿产资源,才可以促进我国持久、稳定的发展。我国当前对于铜、铁矿石等金属矿的需求消耗量非常大,但是这些金属矿是不可再生资源,只会越用越少,因此我们必须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我国金属矿采矿行业起步比国外相对晚些,不管是人员素质,还是技术水平方面都比较落后,因此金属矿采矿工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探讨这些金属矿采矿工程问题及解决对策。
1.金属矿采矿工程中的主要问题
1.1安全方面的问题
安全生产是确保现代企业健康、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的一项强制性规定。但是金属矿采矿技术的操作难度较大,而且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在工程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相关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精湛的技术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具体而言,金属矿采矿工程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地下开采作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等原因导致矿井火灾、炮烟中毒等安全意外事故。②通常,采矿工程开采环境都是地下,采矿过程中不管是人员通行还是运输矿产,都一定要通过巷道、矿井,因此常常会发生矿井坍塌、矿井渗水等安全问题,特别是在采场上面进行生产时,冒顶片帮事故时有发生。
1.2技术方面的问题
我国采矿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采矿技术落后不仅会浪费大量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也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因此,我国提倡“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同时,也一定要高度注重采矿安全,采用各种各样的措施不断提高、优化采矿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当前,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慢慢成熟,但是采矿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开矿技术发展之间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这样会严重阻碍金属矿采矿技术的发展。为了为金属矿采矿技术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一定要不断创新金属矿采矿理论。
1.3生态方面的问题
如果过度开采的话,肯定会严重破坏周围生态环境。一直以来,我国为了发展国民经济,都非常支持重工业生产,盲目的开采矿产资源,在金属矿采矿工程中都是采用相对粗放的方式,这样不仅会浪费大量金属矿资源,同时也会使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有时整座山、地下都会被挖空,这样很容易导致路面塌陷、房屋塌陷,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
2.金属矿采矿工程问题的改善措施
2.1加强金属矿采矿工程的监督管理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工作人员的个人生命健康安全是最重要的,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金属矿采矿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论证开采方案。开采前一定要详细、认真勘察开采地区的地形地势等地质环境,如果开挖工作的危险系数较高,一定要制定出预采方案以及相应的应急措施。而且这些方案以及应急措施只有经过专家审查论证后方可正式实施。②各级政府一定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在确保经济建设以及生态保护的前提基础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金属矿开挖计划,千万不能为了求发展盲目的过度开采,破坏生态环境。③国务院应该负责审批重点矿产分布区域,而审批权限由国家相关领导直接掌控。
2.2不断提高采矿技术技能
我国现阶段采矿技术虽然逐渐发展成熟,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为了提高矿产资源的生产效率,应该做好以下几点:①加强采矿人员的技术培训。采矿人员技术水平会直接决定金属矿采矿效率,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一批极具创新力、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采矿技术人员。采用循序渐进、分阶段培训的方式有效提高采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采矿人员可以熟练应用各种新型材料以及技术设备,进而确保能够顺利、安全的进行金属矿采矿工程。②加强安全教育。一定要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向采矿人员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她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③想要有效提高金属矿采矿整体技术水平,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而且应该加强水电、热能等技术设施的利用。④对于矿产资源发展而言,交通运输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有哪个地区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都必须修建完善、体系的交通运输线路,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矿产运输成本,真正提高采矿工程的运营效益。
2.3不断改进、优化采矿工艺
如果想要有效降低采矿工程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一定要不断改进、优化采矿工艺,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减轻地表塌陷。金属矿采矿工程中,一定要最大限度的减轻地表沉陷,防止开采作业破坏地下水体,可以考虑采用房柱式开采、充填开采等多种合理开采方式。②改善、优化井下污水处理技术。为了进一步处理污水中的泥沙,循环利用净化后水能,一定要安装新型水泵。③有效降低矿石贫化率,提高矿石品位,充分保证在最优的资源配置下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金属矿采矿企业一定要不断引进并且培养更多优秀的采矿人才,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制定规范化的施工计划以及采矿布局,不断优化采矿工艺,真正做到充分开发、利用金属矿资源,促进我国采矿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采矿工程;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D43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采矿工程现状分析
我国人口数量较大,以至于人均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在经济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随着这一进程的逐渐强化,我们国家将会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这也是我国出现采矿安全事故较多的原因之一,这不但对工作人员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国民经济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而最终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开采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由于我国采矿技术水平较低,我国资源回采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从而损失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2、目前金矿在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采矿技术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落后的技术问题使得资源的回收率大大降低,从而损失大量的资源。鉴于此,国家越来越重视采矿技术的发展问题,我国的矿产资源开采技术也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是,采矿工程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却滞后于采矿技术的发展。矿产资源所使用的采集方式比较传统,管理比较粗放。此外,我国很大一部分采矿企业在运营规模方面更青睐开采条件较好的矿山,而对于那些较差的矿山则持忽视态度。
2.2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需要开挖一系列巷道和井筒,且大部分过程都是地下作业,因此,矿产资源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质条件的严重制约,所以,具体开采技术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矿产埋藏的地质条件因素。虽然如此,采矿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常见的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1)顶板冒落;(2)底鼓;(3)瓦斯突出或爆炸。这些事故严重威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3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采矿工程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问题。由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需要疏干和排泄大量的地下水,从而使得地下水位大大降低,进而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地表植被由于缺水而大面积死亡,粮食产量大大降低甚至绝收,地表沙化问题严重等。此外,金矿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流入地表或渗入地下水体中,引发居民饮水污染等问题;(2)土地资源问题。矿产资源的开采引起地表严重沉陷,破坏了大量的耕地、草地、林地或一些基础设施。此外,矸石堆放问题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解决采矿工程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3.1加强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及其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必须采取以下两方面措施:(1)加强对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增强其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创新能力,从而可提高其在采矿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力;(2)大力改善采矿工程的基础设施情况,为采矿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进一步提高其创新能力。此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也要与矿产资源的开采情况保持同步发展,加强对采矿工程的管理和审批,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促进采矿工程的健康发展。
3.2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为提高采矿工程的安全性,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可采取以下三个安全措施:(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保证开采等一切工作以安全为第一原则。在现代采矿工程中,不管是应用的采矿设备还是采矿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在当前的采矿工程中,作为采矿企业必须加强对采矿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分阶段和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和强化采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各种新型设备与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确保采矿工程顺利安全高效的运行。通过教育,强化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加大对采矿人员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对企业的归属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采矿工作中来;(2)对井下各设备的安全性进行定期评估,各项作业的进行必须验证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3)加强安全预防工作,对于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区域或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分析可能产生的后果,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采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3.3重视采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
目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采矿过程中,人们更加重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开采难度比较大,生态环境又比较脆弱的地区,更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比如,在开采矿产资源后,做好土壤覆盖和填埋,然后种上植被,保护当地的土壤等环境,以免雨水冲刷,引发泥石流等灾难。
3.4改进采矿工艺
为尽可能地降低采矿工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改进井下污水处理技术。安装新型水泵,以进一步处理污水中的煤泥,净化后的水可循环使用;(2)减轻地表塌陷。金矿资源的开采应尽量减轻地表的沉陷,避免对地下水体的破坏,为此,应采取合理的开采方法,如房柱式开采方式或充填开采方式;(3)减少矸石的排放量,禁止矸石随意堆放。采矿机要合理选型,以采矸量最小为原则。还应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若矿层较厚,可采取分层开采方式。
3.5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度规范是采矿工程安全进行的执行标准和准则。只有制度完善,执行到位,责任落实才能确保采矿管理有规可依。目前制度不健全和执行不到位是影响采矿工程安全施工的首要因素。尤其是操作不当,维修不全面,综合平衡,验收形式化,现场管理不严等问题。一是,完善并落实设备库管、操作、维养、验收制度和人员职责; 二是,完善现场管理制度和人员职责; 三是,完善技术管理"综合平衡及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四是,建设设备安全运行的企业文化、班组文化。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现代采矿企业来说,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我国采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虎.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3(8):181-182.
[2]李治学.浅谈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相关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2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