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城乡规划法》为指导,发挥城乡规划对城镇化道路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二)基本原则

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

二、主要目标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建立健全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完善乡镇规划管理工作机制,年全面完成乡镇规划和行政村规划。

三、工作安排

(一)学习宣传。

在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村规划领导小组要认真制定《城乡规划法》学习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突出宣传重点,组织村、组干部进行学习,指定专人负责,把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各村制订学习宣传工作计划报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

主要形式:

1、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和宣传标语。

2、组织人员在镇区中心广场和人流集散量大的地方散发宣传材料。

3、在宣传栏内制作《城乡规划法》和规划专栏,长期宣传。

4、组织宣传车辆在各村进行巡回宣传。

(二)编制安排。

年全部完成行政村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5月底完成《城乡规划法》的宣传工作;6月底完成地形图测量工作;10月底完成规划编制工作;11月底完成规划评审工作。

(三)经费保证。

总体规划和行政村规划必须在年一年内全部完成,规划经费分级负担。行政村规划以及规划评审费用按县方案规定由各行政村承担。规划指导价格:乡镇总体规划编制为6.5万元,行政村规划为0.5万元;乡镇每平方公里测量费为1.5万元,每个行政村测量费为0.3万元。规划编制单位由镇政府统一安排。

四、组织领导

各村要建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完善乡镇规划管理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加强乡镇规划管理。尤其要加大对镇、村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未编制规划的不得进行建设。在镇、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镇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各村每季度需将报表上报乡镇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部门责任

镇纪委:负责对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监察。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校内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 基本原则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目前,我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在国家政策与项目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地域分布、地区差异、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还有不少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甚理想,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开展校内实训基地的研究,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决策者提高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及校内实训基地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把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指导。

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律必须满足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方面的要求,必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应用,必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建立在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且是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以及对经验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的思维抽象的结果。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指导实训基地建设的行动指南、依据或总则。有了科学原则的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就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以下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仿真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的,良好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培养。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场所。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按照工作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从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仿真性要求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保持先进性,否则学生接受的技能训练就无法达到真实的企业技术水平,在其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兼有教学与企业经营的双重性,是学生进入企业前的准备教育,所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营造准企业文化氛围,这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生产经营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让学生尽可能了解所学专业对应岗位的基本要求。

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在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无法提供所有专业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材料等,可是学生要成为某一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对某一领域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情况都有所了解,因此,建立虚拟的场景和图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或者其他形式的模拟技术来模拟生产过程、设备结构和运转情况,直观地把复杂的问题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尽快清晰地理解生产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原理。

2.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校内实训基地无论在空间,还是在时间上,都要既向学生开放,又要面向社会开放,不能让其成为学校某个系所、专业的特定场所。校内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服务的,要让学生接触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自主自发地学习,认真完成实训项目,实现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在时间上,校内实训基地要实行全天候开放,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实训室要有专人管理,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锻炼需要,随时到实训室进行训练,保证学习的积极性不受影响。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便利条件。此外,要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比如,为社会培训技能人才、推广新技术和直接完成某些服务项目。校内实训基地具备多种功能,如果开放性不够,就会影响其功能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开放是共享的基础,是合作的前提,没有充分开放,实训基地的共享性就无从谈起。

3.共享性

所谓共享,是指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使其优化组合,达到合理配置。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之所以要具有共享性,是由其基本功能决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具有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原则,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监督和检查,提高设备投入的综合效益。使用者不同,发挥的功能就有可能不同,但是所需的软硬件设施等资源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要从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尽量按照产业群、专业群集中布局和建设,不一定要与校内所有专业都一一对应。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设备的分散重复购置,使资源共享,提高投资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保障设施配备齐全,达到相当的规模,有效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对促进技术交叉和提高研发生产的综合能力。校内实训基地的共享性是目前基地建设中普遍重视的问题,要尽可能做到与其他专业、院校、企业实现资源共享。

4.生产性

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进行教学管理,企业进行生产组织,教学与生产同步进行,实训的内容以企业生产任务为中心,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中,按照真实的生产要求生产真实的产品,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考核,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更强的职业发展动力,有利于实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校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缓解师资紧缺问题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配备与企业生产相一致的实训设施,但由于企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设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要实现与企业同步发展,需要更多的投入,“消耗性”实训加剧了对投入的需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基地的运转以真实产品为载体,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有利于实现基地设备投入进入良性轨道的目标。通过生产性实训,可以逐步锻炼出一支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并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建立“双师”结构,使学校教师资源紧缺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参考文献:

[1]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5.6.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221-02

1 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陆续发展,现已取得不错的成绩,高校信息化规模越来越大,主干网络兆数持续增长,各大高校队校园信息化建设重视度逐渐增加,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较大,当前部分高校已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校园网大多采用环型、星型所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覆盖于整个校园中,包括学生与教职工宿舍、图书馆、实验楼等建筑,各楼宇间相互交换网络,可连接网络的计算机数量较大,上网通道由主干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组成,当前校园网络具有设备先进、管理齐全、覆盖面广、功能多样、实用性高等优点,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随着校园网覆盖面积越来越广,相应的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综合信息平台、信息编码标准也陆续出台,其应用系统有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就业管理、数字化图书馆等,使各大高校交换信息更加便利,其办公、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变得快捷。高校信息化建设使校园网得到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建设信息化校园比较完善的大学有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为其他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往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经验表明,现代化高校信息化建设要基于国家标准上,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的信息化系统模型,建立中长期的信息化建设计划,以便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与交流,下面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定位清晰、实事求是,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考量到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建设计划与目标,信息化建设要与学校各大建设工作相适应。从短期内信息化建设出发,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五年计划,逐步落实,切不可盲目模仿,待五年计划取得圆满成功后,在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第二个五年计划与目标。高校信息化建设要朝先进高校看齐,通过分析与研究其他已建设成功的学校经验,借鉴与学习不同的先进理念,保证校园信息化建设方向的准确性,将没有把握的规划先放到一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逐渐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整体规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还需对整体规划进行更新和改进,使其更贴合实际,密切关注其他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动态,以便了解校园网络的发展趋势。

3 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2002年由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不断加快了各大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随着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现阶段我国管理信息资源逐渐规范,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实现了统一共享,信息交流逐渐便利,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贴合实际,建立完整、统一信息化建设规划,注重网络应用与服务,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3.1 加强组织领导

高校信息化建设与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有着密切的关联,高校信息化建设要通过学校决策来计划,由专家(大多是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指导及部门配合来执行,以实现校园信息化应用为目的,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难点包括技术、管理、制度等,只有在学校领导英明的决策下,信息化校园才得以开展,因此,学校领导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信息化建设与主要领导有着直接关系,只有主要领导充分认识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逐步落实建设工作,引导各部门团结协作,共同构建校园网络。学校领导是开展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对整体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当建设工作遇到困难时,学校领导要排除难题,将高校信息化建设实行到底。科学规划高校信息化建设,分布实施建设工程,如下表1。

表1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框架

3.2 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建立校园网时,较多采用千兆主干带宽,部分大学的校园网已升级为万兆,随着校园信息化应用越来越广泛,校园网由千兆升级为万兆已是必然趋势。只有万兆以太网才能满足更多网络的应用,例如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学等,万兆以太网技术具有先进性、可用性高等优点,便于开展三层以上的智能网络服务,并有着安全与策略实施、多协议标记交换、服务器负载均衡等特点,与千兆以太网相比功能更多,可满足现代化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实现校园网络的高速与快捷。

3.3 扩展信息应用的时间与空间

高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建立更大的办公环境、学习环境,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宽广,此种环境不受空间与时间的制约,随时随地就可开展,满足了用户更多功能的需求。信息资源不受地域的局限,即使走出了校园网的覆盖面积,但只要有网络的环境下,都可利用校园网进行学习与工作。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信息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改变传统的校园管理制度与方法,明确各方职责与义务,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春兰,周增国,庞有军.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第4篇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网站以及网上课堂的不断普及和完善,给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促使整个教育环境快速的发生变革。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而目前在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建设上,有重复建设、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低水平开发、偏重素材开发、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在应用上,偏重于教材的补充扩展,教学资料的堆砌,较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较少关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和信息的反馈。这导致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益降低,基至背离网络教学的初衷。

本文从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角度出发,探讨以专题学习网站为技术平台,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发现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网络化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途径。要点如下:

1、 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网络教育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的实际意义。

2、论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的教育研究实践,探索建设“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原则规范、应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模式,寻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反思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研究的实施过程,整理出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的几个关键步骤:选题、前期调查与分析、专题内容设计和系统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开发的技术与工具。

4、反思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研究的实施过程,通过对“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真实而丰富的案例进行分析、反思、归纳、总结,形成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探索出以“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课堂内教学、课堂外活动、课堂内外结合的三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第1章 前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丰富人们生活,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到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之中。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网站以及网上课堂的不断普及和完善,给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促使整个教育环境快速的发生变革。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而目前在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建设上,有重复建设、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低水平开发、偏重素材开发、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在应用上,偏重于教材的补充扩展,教学资料的堆砌,较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较少关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和信息的反馈。这导致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益降低,基至背离网络教学的初衷。

本文从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角度出发,探索以专题学习网站为技术平台,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发现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网络化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途径。

1.1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的提出

1.1.1专题学习网站提出的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但是我国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情况却令人堪忧,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而美国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以及做研究工作和创造性的工作。难道我们从本来就紧张的教育经费中抽出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辟建了校园网,却只是让学生知道上网就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收发E-mail吗?显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与网络教育的目的是相悖的。我国的中小学生网络学习状况之所以这样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学习网站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怎样的信息与服务。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网络教育呈现以下特点,网络学校只是沿袭了传统课堂教育的基本模式,网络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义,授课的形式由在同一教室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在不同地方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授课中的被动接受地位丝毫没有改变,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所具有的协作性、交互性、探索性等优良特色,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网络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网络的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学校网站是计算机辅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无边界性,使学校的教学半径能够迅速延伸到几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得以迅速提高;它的易接触性,使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面向大众的终身教育有可能真正实现;它的无时限性,使得教学的组织可以更加灵活,人们的学习方式更加自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学。这一切对于整个的教育领域,从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到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很多,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极积参与到网络教育模式的研究中。2002年4月,中央电教馆《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被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2],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项课题。成都十二中接到此课题立项任务之时,也是学校《创新教学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成果之时。寻找一条如何将研究更为有效深入地继续下去,如何将已有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途径,成为课题组亟待解决的问题。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将研究方式多样化、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好途径。学校申报成立了《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组,选择“创新教育”作为专题学习网站的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了网站的可续持发展性、网站的辐射性、综合性。江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21],一个民族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进行的。“创新教育”仍是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创新教育”作为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题,使得网站具有了可持继发展性。由于创新教育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和教育活动,这又使得网站具有了辐射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作为课题主研人员,本文作者全程参与了组织、策划、管理、研究工作。经过近四年的实践研究,该课题已经结题,本文作者代表学校课题组参加了四川电教馆和中央电教馆的课题评审答辩。本文就是作者在此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反复的实践、反思、总结,而撰写成的。

1.1.2专题学习网站研究的意义

专题学习网站是围绕与某门课程或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学习专题而展开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5]。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专题探索-网站开发”的学与教的实践,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专题学习网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新型形式,它既充分发挥了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体、大容量等优势,也不同于针对某一知识的课件,或某一门课程的网上教材,更不同于一个学科的专业网站。专题学习网站选择某一有意义的学习专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收集与专题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像、视频资料信息,扩充学习资源库,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本专题相关知识点,甚至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形成专题学习网站。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习的主体、参与者和探究者,学习过程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认知工具,进行发现、探索的过程。

1、学校专题学习网站能体现各个学校的教学特色。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建立自己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网站的超时空特性,不仅能让本地区内的人们更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了解你们的学校。

2、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是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桥梁。网络有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它集全社会的力量,使教育资源无限增长。这对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高投入学校和条件差的学校在获取教育资源的权力上达成平等,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均等的得到培训和受教育的机会,不会再受到学校水平、教材、教师能力的限制。不仅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理想。

3、学校专题学习网站能提供教学互动的全新方式。学校专题学习网站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它不再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它可以使各个省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学校同处一室,共同讨论,共同共享。地理上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和消失了,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是真正没有围墙的学校。

4、学校专题学习网站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平台,不同的学生理解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认知世界有诸多方式。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寻觅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学校专题学习网站允许不同的学生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速度接受教育与学习,学生将有机会享受最佳的教育机会,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培植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5、学校专题学习网站是极佳的教学研究室。学校专题学习网站与教育类专门网站的有效链接,给学校教学研究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各种优秀教案、专家论坛、网络观摩课、各科素材、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为教师教研提供了极佳的平台,有效地降低教研成本、提高效率。

1.2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1、解决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专题学习网站在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网站建设原则的确定、网站专题内容的选取、网站设计规范的确定、网站框架的搭建等方面的问题。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与其它网站建设的原则既有一些相似之处又有许多的不同,这些原则的确定是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正确规范的保障。专题学习网站主题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该网站的实用性、影响力、可持续发展性,决定了网站的生命力。而网页设计的规范、风格、框架结构决定了网站应用的效率、决定了网站的吸引力。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过程中解决的。

2、探索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的模式

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通过研究,寻找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现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网络化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寻找师生的创新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全方位互动学习的方法途径。

3、如何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现创新教育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创新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成都十二中在1999年参与了中央教科所的课题《创新教学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并成立了课题组,由学校领导和教科室老师带领一批骨干教师在语、数、外几门学科中进行实验性研究,到2001年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课题研究要深入下去,需要全校教师的积极参与,课题组需要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能调动教师积极性、推动所有学科进行创新教育深入研究的崭新的技术环境作支撑。课题研究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成果的应用,有许多课题因为没有将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应用,而使得研究失去了意义。《创新教学设计与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要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才能体现研究的价值。而成果的应用需要兼容性强的技术平台作支撑,才能及时、准确、高效地将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期望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得以实现。

4、资源共享

在信息资源无限丰富的今天,资源共享是每一个资源使用者的义务。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期望借助于“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1.3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方法和预期成果

1.3.1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以高初中学生及教师为主要对象,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评价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1.3.2 研究的预期成果

1、建立“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并全面地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2、确立《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建设的基本原则、设计的规范、基本结构。

3、 确定专题学习网站应用的基本途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 探索出课堂教学实现了哪些方位的突破,教与学实现了哪些方面的转变。

1.4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1.4.1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10]。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基于主题(项目)的网络学习模式,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升华和延伸,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网络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指定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借助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自身的学习探究活动和与其他学习者或帮助者的协作努力,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达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它既能体现专题学习网站综合学习课题的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创新精神、信息素养能力。

1.4.2研究的指导思想

(一)课题的研究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选题新颖独到;课题研究的内容、学习方式以面向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课题研究与教学应用相结合,在网站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并注重教学应用效果的研究。

(二)为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专题性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和工具,把网站资源作为学习的对象,供学生浏览、查询、下载、评议、分析、交流、讨论之用。

(三)为学生提供,学习研究成果、共享的平台;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研究成果,提供表达的平台;提供给其他教师共享的平台;为家校沟通、交流、学习提供平台。

(四)收集教育类、学科类著名网址,并实现直接超级联接,有序有效开阔学生视野和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

第2章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研究的实施过程

2.1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是中央电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下的子课题。课题研究分为两个大部分,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研究和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研究。在研究中,以建构主义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与元认知理论作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学科教学、学科知识学习为载体,以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和工具,以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借助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通过自身的学习探究活动,与其他学习者或帮助者的协作努力,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能力。通过教师自觉的、系统性的、习惯性的应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的创新教学行为,有效的对学生产生创新教育的整体效应。

2.2课题中几个关键词的厘定

专题学习网站 在网络环境下,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与专题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协作学习工具,围绕某一专题而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发现学习活动的一个数字化学习系统。[3]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很宽泛,而在本课题中,主要指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且实施的教育教学。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基本构成部分,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中度过,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着“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23]的工作。传统的教学往往压抑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把对创新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创新教育研究的目的,也是“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具体内容。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是一个网站,具有网站的基本性能,为教育科研方式多样化、研究成果共享化提供一个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途径多样化,学习资源、研究成果共享化的平台;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为课题研究成员的交互合作、资源共享、成果推广应用提供一个平台。

2.3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应遵循它特有的一些基本原则。在网站建设之初确定了它的建设原则,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修改,最终形成了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

(1)专题性原则:网站的设计应围绕某一特定专题而展开,专题的创意与设计要进行科学的选题,主题突出、立意明确、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新颖独到、富有创造力,符合教学设计理论,符合信息时代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特点。

(2)交互性原则:专题学习网站要有良好的交互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表现的知识应该是可操纵的,而不仅仅是文字的电子搬家。

(3)界面直观友好原则:网站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4)创新能力培养原则: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专题学习网站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便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进行积极的思考,而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信息文化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5)科学性原则:专题学习网站中所要表达的知识要具有科学性,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6)协作性原则:协作学习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而网络为协作学习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因此,专题学习网站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和网络空间。

(7)应用性原则:专题开发与教学应用相结合。学校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并注重教学应用效果研究。

2.4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包括选题、前期调查与分析、专题内容设计和系统设计几个步骤[4]。

2.4.1专题学习网站的选题

选题是网站设计的关键,主题的选择要体现专题的特点,可以涉及与中小学生学习有关的学科知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专题学习网站不同于网络课程,课程在内容上有系统性、完整性、教学性,而专题内容相对具体,更加针对一项具体的知识内容,因此在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教育性:专题是为教学服务的,要符合学习对象的特点,选题内容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突出学习中的重点,注意启发,促进思维,培养能力。

(2)科学性:选题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扩展资源内容健康、合情合理,突出专题特征。

(3)整合性:选题要在专题范围内自成体系,各相关知识点要围绕专题设立,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允许在该专题涉及的范围内含盖相关学科,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江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进行的。“创新教育”是教育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创新教育”作为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题,使得网站既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可持继发展性,由于创新教育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和教育活动,这又使得网站具有了辐射面广、整合性强的特点。因此,选择“创新教育”作为专题学习网站的主题,符合以上原则。

2.4.2前期调查与分析

在网站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以问卷方式进行了前期调查研究。

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调查目的在于确定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定位与内容版块。

调查对象是:校级领导及中层干部、各学科教研组长、高特级教师,省、市电教馆及省内部分大学的教育技术专家,共120人。

2.调查内容。问卷设计过程中,采用多种策略对变量进行处理。为了排除干扰,在问卷中首先对被调查者的身份、背景进行鉴别,如判断被调查者是否参与“创新教育与中学生能力发展”课题研究或是否了解创新教育研究的相关知识,是否具有创新教学设计的经验,对创新教学设计的熟悉程度等。接着对被调查者是否进行过或参与过网络教学设计进行鉴别。如果这些项目达不到要求,被视为无效问卷。问卷的主要部分是对网站功能定位和内容版块的调查。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保证问卷中的项目正确无误、无歧义,专门组织了问卷的试测,并根据反馈信息对有关项目和问题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3.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6份,去除无效问卷4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率为96.6%。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调查项目

专题学习性

专题资源性

专题交流协作性

专题成果展示性

在线评价性

其它

学科骨干教师

创新教育研究专家

专业技术人员

在校学生

其它

在校学生

学科教师

教育专家

学生家长

其它

学习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范文第5篇

摘 要:科技的进步在改变着人们阅读习惯的同时,也给阅读的场所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沿袭传统还是尊重现实的变化,确实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不过,当人们看到更好地阅读场所以及阅读手段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之后,问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本文旨在对多媒体阅览室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崔英姿(1969-),柳州市图书馆馆员。 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时代有着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个性特征。各种多媒体的出现在逐渐改变着人们阅读习惯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阅读的场所环境和阅读手段。图书馆必须要适应这样的变化,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多媒体阅览室的出现就是这种变化的产物,是新颖时尚的图书馆阅览形式之一。

图书馆建设多媒体阅览室,从提出构想、建设发展,到目前为止,时间并不很长,但是却收效良好,成功地将一种美好的科学构想付诸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没,同时图书馆管理的理论工作者也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因为教导我们:“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并且修改着理论。”在多媒体阅览室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管理或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有待改进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应充分引起图书馆管理工作者的重视。为此,笔者将从多媒体阅览室建设的基本原则、取得的成绩以及多媒体阅览室现存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多媒体阅览室建设的原则

无论科技如何快速发展,人类思想、文化的保存和传递必须要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而图书馆在这一文化的保存和传递过程中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同时图书馆对人类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正如阿根廷国家图书馆著名的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假如有天堂,那将会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鲜明地阐释了图书馆的巨大作用。因此,作为图书馆一部分的多媒体阅览室在具有新时代的特殊性之外,也继承了图书馆建设所具有的一般原则。

1.1 多媒体阅览室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服务第一的原则。正如上文所述,图书馆最根本的任务除了传递文明,启迪精神之外,关键是服务于人民。因此,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当前的多媒体阅览室在建设过程中,都必须要坚持这一原则。特别是当前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根据这一原则,多媒体阅览室在建设过程中要从便利性,实用性,可靠性为出发点。

1.2 多媒体阅览室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节约实用的原则。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其他公共性场所,在建设过程中都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因为公共性场所的建设费用是由国家财政,即为国家税收所支撑的,因此,必须要在使用的过程中坚持节省、节约原则。特别是作为先进事物的多媒体阅览室在建设过程中更要遵守这样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公众的监督力度,尊重公众在此过程中的知情权,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避免多媒体阅览室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浪费现象,进而才能够做到节省节约的原则,这是作为公共性事业单位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1.3 多媒体阅览室在建设过程中要遵守稳定性的基本原则。众所周知,在现实的应用过程中,无论是多媒体设备还是支持多媒体的网络系统都会因为受到技术或者是其他的一系列问题所限制,而发生相关的稳定性缺失的问题,而这种缺点,将会导致在多媒体阅览室的使用过程中故障频发,甚至直接影响使用效果等问题,因此多媒体阅览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稳定性原则。此外,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兼顾先进、实用、经济、可靠,最大限度的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等基本原则。当前我国的多媒体阅览室在建设过程有时会出现偏离根本宗旨的现象,如铺张浪费严重,稳定性能不佳等。为此笔者根据当前多媒体阅览室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所列举的三条基本原则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

2 多媒体阅览室建设所取得成绩

我国的多媒体阅览室的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星到密集的发展趋势。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省市、地方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的建设均有很好的发展。

2.1 多媒体阅览室的建设由点到面,取得逐渐普及的喜人成果。我国多媒体阅览室在世纪初还只是处于模拟阶段,而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得到应用,基本覆盖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这是我国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

2.2 多媒体阅览室的建设将更多的人联系起来,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学习和受教育的场所。全民教育以及终身教育是当下中国、乃至全世界正在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地方图书馆,在这一过程中都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使命。多媒体阅览室的出现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多媒体阅览室,人们可以更好地、快速地查阅到所需各种资料,在简化了人们获得知识途径的同时,多媒体阅览室的建设也在某种程度上扩宽了人们获得知识途径,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知识,给人们带入了知识的海洋。

2.3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考量一个民族,可以从一个国民身上看出大概,但是也难逃管中窥豹之嫌,更好的方式是通过考量最广大国民的基本素质或广大国民的平均素质。而多媒体阅览室的建设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对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3 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深入了解了我国近年来多媒体阅览室建设的进程之后,笔者感到我国当前多媒体阅览室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伴随着成绩,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发展的未来,同时还会影响到图书馆在未来社会的走向、降低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3.1 多媒体阅览室在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高校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建设优于地方图书馆;发达地区图书馆多媒体建设优于欠发达地区以及贫困地区。前者主要是由于高校图书馆相较于地方而言,使用频率更高;后者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的原因所致。但是在最近几年,有关“公平”、“均衡”的话题成为热点,受到广泛关注,因此为了保证多媒体阅览室建设更好地发展,必须做到全面协调,保证对欠发达地区以及经济落后地区的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的建设,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为解决教育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问题的根本途径。

3.2 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多媒体阅览室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不同年龄群体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不同,部分老人和中小学生,不具备多媒体操作能力的问题;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恰当的问题;多媒体阅览室使用率偏低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均有赖于多媒体阅览室管理员的帮助和指导,管理员需要为相关人群进行多媒体阅览室使用知识的普及,并积极地宣传多媒体阅览室的优势等,这些办法是目前解决此类问题的常规性办法,也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公共服务性事业单位的一个最基本特性就是依靠读者生存,如果缺少读者,就会降低收益,为此笔者认为要想保证多媒体阅览室良好地发展,必须提升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供经验交流的学习机会,通过先进工作经验的交流与学习,能够全面提高图书管理员的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为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吸引更多读者,也为图书馆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第二、多媒体阅览室在投入使用后存在着管理不善的严重问题。多媒体阅览室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多媒体阅览室的设备中事故频发,从而影响了多媒体阅览室的正常使用,降低了人们对多媒体阅览室的热心程度,并由此导致当前多媒体阅览室的使用偏离原先设想的轨道。为此,要求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多媒体阅览室的使用、管理以及对各种相关设备的维护和护理,做到这些笔者相信事故多发的问题才能得到切实解决。

多媒体阅览室作为新时期的新生事物,在建设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图书馆行业的整体发展。但是,成绩的背后,问题仍然存在,多媒体阅览室的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必须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相关人才的引进等措施加强对多媒体阅览室的管理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庆龙.多媒体阅览室的设计规划和网络环境的组建\[J\].《现代情报》,2004 (3).

\[2\] 李秀.小议多媒体阅览室的建设\[J\].图书馆建设,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