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维品质;深刻;灵活;逻辑;独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23-2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在当前江苏高考语、数、外一统天下,而物理高考要求又奇高的形势下,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点,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让学生的物理学习事半功倍,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四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作了探讨。

一、善抓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物理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这一学科及正确答好高考物理试题的必备素质。2012年的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突出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考查。例如单选题第三题水平拉力的功率问题,学生非常容易上当,认为拉力是恒力,而实际是变力。

可见,要简明扼要地解决问题最主要的应分析问题的实质,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既要抓住题目“题眼”作为思维突破点,又要选点准确,使思路畅通,问题解决显得敏捷而迅速。

如何在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

二、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以便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一题多解可以拓宽思路,增强知识间联系,可以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高中阶段,物理课堂上有很多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机会。笔者在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后,在物理复习课堂上通过设置一串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例如:悬挂着的一小球在一水平拉力作用下转过一定角度,如果拉力是恒力如何计算拉力做的功?重力做的功?小球的速度?如果小球是很缓慢的运动,又如何计算拉力做的功?如何判定拉力的功率和重力的功率变化?有几种方法?这一串问题的答案所涉及到的知识包含功和能的全部知识点,所以学生要想解决这串问题,必须把思维发散开去,不仅要能回忆起相关知识,还要能够把思维集中起来,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较难一下子得到比较完整的答案。笔者让学生一一进行补充,把他们的答案集中起来就相对完整了,学生实在想不到时,教师就进行引导,最终攻克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训练。

三、注重方向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逻辑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无懈可击。例如2012江苏高考多项选择题第九题是一道讨论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落点范围的题目,学生普遍觉得抓不住要领,解题没有方向。其实该题考的就是高中学生的正向和逆向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只要抓住该题的要领——粒子运动的最小直径,然后再进行正向和逆向思维问题就马上解决了。因此教学时,笔者很注重学生的顺向性和逆向性思维训练,以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尤其要重视寻求对学生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1.顺向性。这种思维是以问题的某一条件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其方向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对问题只寻求一种正确答案,也就是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2.逆向性。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

其次,要重视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思维的感性材料,就是指用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2.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3.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4.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最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注重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猜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运用创造性思维,才能推动知识发展。从近几年江苏物理高考命题中可看出,试题涉及的物理知识点,由原来的比较注重纯理论性考试,到现在的部分试题取材于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考试。例如2012江苏高考第13题计算题,是一道圆柱体发电机模型题目,实际上就是在考学生的独创性能力。该题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到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因此,笔者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猜想能力和思维独创性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老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注重实验教育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传统的物理习题中巩固型、难题型习题较多,这类习题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学中要多注意设计型实验习题的练习,如按要求设计多一些实验来证明某一物理规律或测定某个物理量等等。这种设计型实验习题对培养学生科学猜想能力、思维的独立性能力都是有一定帮助的。练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于有创见的想法、独特的解法,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学一遇问题便急于发问,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钻研的毅力;有的则解题缺乏自信,爱对答案。对于前者,教师应仅作提示点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不马上作详细解答;对于后者,则可通过一些解法错而结果对、解法对而结果形式不同的例子,说明对答案并不可靠,促使其独立思考。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能力;培养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高中物理课程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学习高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抽象理解能力。

一、高中物理课程概述

高中物理主要研究了力学、光学、电场磁场以及机械运动等内容,由于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需要学生掌握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但是高中生的功课多、时间紧,再加上没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导致学生的高中物理成绩呈现下滑趋势。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解题

能力。

二、培养学生高中物理解题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

因为在解答高中物理题目时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所以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基础就是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可以将物理定理、定律得到充分应用,学生在掌握这些定理、定律后,再根据逻辑思维分析解答物理题目。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是提高高中物理解题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

学生在熟练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后,需要着重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首先需要学生对物理题目进行认真分析,通过题目给定的条件进行画图。常见的两种解题方法是解析法和综合法:解析法需要学生掌握物理公式,利用公式进行解答;而综合法则需要学生认真分析题目内容,列出方程,再对题目进行解答。

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同时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加强训练自己的基础知识和物理思维,通过各个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范文第3篇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在兴趣盎然的思维过程中去培养。教师教学时可多提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竞赛性的练习题,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索,寓思维训练于游戏之中。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一上课便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可以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因为想难倒老师,说的数都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说的对而且快,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学习。再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出示“ + = , + = ”问,这些题目做得对吗?谁能说出它“病在哪里”?请你来当个小医生给它医好。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性很高,实际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

二、 讲清概念,建立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合乎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讲清每个概念,每个算理。

三、加强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发展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解题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应该重视自编题及一题多解的训练。自编应用题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数量关系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要考虑到思维的灵活性,编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的过程,一题多解的练习,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会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有经验的教师都应该知道,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数学思维能力必定非常强. 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面我有自己独特的做法. 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开发和培养,我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我认为首先必须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何谓观察能力呢?观察能力事实上就是指对事物的形象感官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观察力才可能有效培养起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基于此种情况,我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对课本中出现的数学知识和相关图片要认真观察,观察时要做到认真细致且有一定的顺序.

二、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为了适应九年制义务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中段的教学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不仅满足了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最终促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性思维能力,我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且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成果.

例如,在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动手操作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大家亲自动手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积极动手来验证. 有的学生说他用量角器量了各个角的度数,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度. 有的学生说通过折一折的方法,将三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度等等,此时我提出:“如何来求出教具三角板的度数?”“在立交桥护栏上有许多三角形,如何来求出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学生发现采用刚才的量一量与折一折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求出所有三角形的度数. 此时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有学生大胆地提出,我认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都是180 度. 大部分同学表示认可. 我让学生谈个人的看法,有的学生提出全班这么多学生剪出来的三角形形状不一样,但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 度……这样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名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其数学成绩的好坏. 创造性思维较高的学生在遇到复杂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充分地发挥其创造能力来解决数学问题. 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要积极地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

例如,我在执教完“长、正方形的周长”之后,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假如我们用两个正方形来拼成一个长方形,且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厘米(见右图),请问:这个被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是多少?

这道习题出示之后,同学们都有点懵,一时不知从何处下手. 对于刚刚接触长、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困难.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独立完成解题. 经过10分钟的计算之后,很多同学都经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想出了多种办法解决该问题:有的同学先数出图的右半部分为3厘米,然后乘以2,得出长方形的周长为6厘米;有的同学先分别算出每个正方形的周长,即4 × 1 = 4(厘米). 然后把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加得到8厘米,再减掉重合部分的2厘米,最终得出长方形的周长为8 - 2 = 6(厘米);有的同学则先求出长方形的长,即1 + 1 = 2,然后把长和宽相加,即2 + 1 = 3(厘米). 在此基础上再乘以2,即(2 + 1) × 2 = 6(厘米). 同学们的多种解题方法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虽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解题方法,即直接用1 × 6得出周长为6厘米.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确实是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的话,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容易让他们的数学思维产生定式,不利于以后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出示问题之后,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成绩才会取得长远的进步.

四、结语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式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过多赘述. 本文只是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激发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来. 文中的不妥之处还请相关专家和同行批评斧正.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逻辑性思维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问;启迪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82-0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又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与灵感。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语言积累、语文思维、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呢,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科学性

所谓设问的科学性指按照事物的内部客观发展规律,把握主题和主要内容深入浅出地设计一系列有逻辑性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注重了教学中设问的科学性,学生就能有的放矢、高效率地根据问题进行学习与思考,探索与研究,教师的点拨与指导和学生的学习就一定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设问呢?一要把握课文主题。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文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设计精炼的问题。二要把握课文结构。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篇章结构设计提纲挈领性的问题。三要把握课文的情感。教师要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拓展延伸设计具有内涵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从以上几个方面设计问题有序地组织教学,学生就能把握学习主线与重点,就能有条不紊、高效率地掌握内容和结构,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内涵和情感,提升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二、逻辑性

所谓设问的逻辑性指根据课文的主题内容、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按照时空顺序、段落层次和文章线索有一定顺序地、逐层深入地设计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教师设问如果注重了设问的逻辑性,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组织,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利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的有效培养。那么,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笔者结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西师版)课例《毕升的梦想》一文谈一点粗浅之见。第一步:整体感知。①毕升的梦想是什么?②他是怎么做的?③结果怎样?这样设计问题既简洁明了,又能让学生通过自学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第二步:品读感悟。①毕升遇到困难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说明了什么?②毕升尝试失败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说明了什么?③毕升有什么样的精神?这样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学,就能让学生通过认真品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毕升痴迷科学,为实现梦想而锲而不舍的精神。第三步:拓展升华。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毕升什么样的精神?你想对毕升说些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这样设计问题既能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主题内容,体会升华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层次性

所谓设问的层次性指按照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知识、技能、方法等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注重了设计问题的层次性,就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得以提升。

四、简洁性

所谓设问的简洁性指教师在教学中的设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问题设计要做到简明扼要。一是问题设计要简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在简洁的问题中把握课文的主题内容和主题思想。二是问题设计的语言要简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让学生根据问题有效地学习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五、趣味性

所谓设问的趣味性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把握教学契机设计有一定内涵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西师版)《毕升的梦想》一文的即教学,笔者就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①导入新课:《毕升的梦想》这一课你想了解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随着教师的质疑性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一系列有价值性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让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有趣味性地学习。②拓展升华: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毕升什么样的精神?你想对毕升说些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这样设计问题既能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主题内容,体会升华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我们设计问题的趣味性体现在教学中的各环节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以便于学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六、启迪性

所谓设问的启迪性指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主题内容、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设计具有一定的启迪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掌握,在把握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上有所启迪。如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西师版)课例《毕升的梦想》一文,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毕升什么样的精神?你想对毕升说些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这样设计问题既能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主题内容,体会升华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能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练习之中得到启迪,得到熏陶。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学生就既能获取知识与技能,又能掌握学习方法,还能培养思维与情感,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与灵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仕清.语文新课程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