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74
Abstract In the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poor students of the humanities concer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ork,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personnel.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for caring and counseling.
Keywords art college; students with family financial difficulties; humanistic car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艺术院校的学生不同于一般的大学生,艺术院校的学生都有一门属于自己的特长,有的专修音乐,有的专修绘画,有的学习表演等等,所以学生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学习一门艺术,这就是不同于综合知识类型的学生。大多数艺术院校的学生家境优越,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在艺术院校中与这些家庭富有、衣着靓丽的艺术生相比,则显得尤为平凡与自卑。艺术院校的贫困生不仅要顶着家庭经济贫困的压力进行艺术的学习,还要承担学习艺术所花费的高额费用。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初、高中时期,甚至幼儿阶段就开始学习艺术,由于过早面对压力和过高的期望,尤其对于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家长过高的期望更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敏感的心理特征,这些都有碍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因此积极对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关怀和心理疏导变得极为重要。
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家庭贫困学生的重要作用
1.1 对艺术院校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在艺术院校强化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是艺术院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保证。也是艺术院校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下艺术院校必须完成的教育目标之一。我国优良的教育习惯和主要优势就包括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同时它也是我国艺术院校教育特点和院校思想工作融合的产物,更是艺术院校日常要做的管理工作和教育内容。
1.2 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贫困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家境困窘的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容易形成自卑、敏感、多疑的心理特征,但同时他们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将来会是国家艺术界的高素质人才,由于他们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需要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加大力度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的是令艺术院校的贫困学生成长为思想健康积极、成绩优异、心态成熟乐观的高素质人才。①
如今,世界已成为一个整体,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的事物,新生思潮风起云涌,主要表现在思想逐渐多样化、复杂化;性格变得个性化、自主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我们过渡到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艺术院校也面临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这给艺术院校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艺术院校管理者要积极发现问题并克服困难,做好对艺术院校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
2 目前艺术院校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形成原因
当前,许多艺术院校的相关老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这些工作初见成效,但现状还是不太乐观,也存在着不足。
艺术院校还是存在一些管理者不够重视这项工作,由于重视的不够,导致艺术院校对家庭经济不好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止步不前。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当然明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学校应尽的责任,但是还是有一些管理者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不执行可行性关怀计划,不重视因这份责任的缺失而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此外,还存在另一种状况,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地接受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艺术院校的学生作为国家艺术界的希望和未来,艺术院校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学会各种技能,还要在困窘的环境中成长为心理健康、品质优良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可是部分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心理自卑而不愿向老师展示自己家庭贫困的一面。他们不愿自主的找老师谈心,有了问题不愿向老师请求帮助,不愿接受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为他们的自我封闭和自卑,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不够重视。②还有一些学生过于敏感、多疑,不想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为贫困学生认为家里没钱是很没面子的事。为了摆脱贫困的局面,家庭贫困的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挣钱维持生计的事情上,对自己心理存在的问题也不放在心上,时间长了也会疏于自己的学业。
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这些原因:一方面,艺术院校的一些管理者还是不重视这项工作,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学校管理者大都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为学习成绩优异的提供多种便利,从而忽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不会把老师和同学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学校感受不到温暖与舒适。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应该配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专业师资。过于重视对艺术的培训和教育,学校就会不自主的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忽略一旁。即使艺术院校设立这一岗位,一些本应负责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老师也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重视,自己的职位可有可无,所以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此外,有的艺术院校为了节省成本,不会请专业人员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多数学校要么是临时请来的老师,要么是辅导员兼做心理老师对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些人员可能不具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技能,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也不会做到扎实和彻底,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如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自然变成一种摆设。
3 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方法
艺术院校的管理者要扩大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要性的认识,从教育大局出发,以学生为本,自觉主动地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相关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加强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重要性的理解,积极了解家境贫困学生的心理动态,依据家庭贫困学生的思想特点,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首先,建立专门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队伍。学校应建立一支能着眼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建设的管理队伍,这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只要有能力、思想素质高的管理工作者才能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开展的有板有眼,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反之,艺术院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就会越来越低迷,家庭贫困的学生也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热情就会慢慢降低。要想提高艺术院校人文关怀的工作质量,必须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就需要加强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培训。在具体落实中,可以与其他艺术院校互相交流,获得更多的经验,还可以通过定期请专家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安排老师进修学习等形式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其次,整合资源,开辟新渠道。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艺术院校的各种文化设施越来越齐全。如今艺术院校早已修建各种文化设施,如体育馆、图书馆等一些公共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所要起到聚集贫困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工作的作用。因为家庭贫困学生有经济、心理双重负担,所以一定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科学和合理性,要选择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对艺术院校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为提高家庭贫困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做好保障。
此外,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学生处和团总支等部门对贫困学生的援助作用。艺术院校的学生处和团总支要积极主动吸引、指导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参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活动,充分做好宣传活动。③艺术院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经常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开展励志、积极向上优秀人物事迹讨论会,也可以与贫困学生进行沟通,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上门访问、组织聚会、心理讲座等举措来缓解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进行真挚、有效的疏导,以此来提高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素质。只要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工作做到位,每个家庭贫困的学生愿意得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学校的教育才会蓬勃发展。每个相关单位也可以相互借鉴经验,积极探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共同推进艺术院校教育的合理化、民主化、人性化。
4 结语
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核心精神,每一个有梦想、有目标的贫困学生都应该具有这样一种精神。贫困学生要用科学的思想充实自己的头脑,用健康向上的精神强固自己的态度,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④我们应依据新时代、新形势,积极寻找不同于传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法,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中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治疗,有利于贫困学生的性格发展,从而构建一个上下照应,推进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平稳发展的平台,这些工作也给艺术院校带来巨大的教育成果,对培养身体健康、心态积极、艺术精湛的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艺术院校的管理者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要承担者,要始终保持一颗充满热情活力的心态,突破工作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加强管理知识技能的培养,坚持不懈地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精神上的帮助。并通过各种途径集思广益,取得更多科学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法,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少一些心理负担,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完成自己的学业。
注释
① 蒋F.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② 吴长锦.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心理疏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相关内容,同时也指出了培育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重要作用,将我党的人文关怀充分彰显出来。为我们的具体工作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与新策略,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思想注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目前这已经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理念。由此来看,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一)传统工作方法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再与新形势的要求相符合,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强调灌输,通过理论对人进行武装和塑造,而心理疏导将着眼点放在“低处”,从人的认知困境着手,将心理健康与情绪状态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更加尊重个人的需求,这些都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心理疏导的目的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相对应
心理疏导的目的实际上就是通过心理科学的理论对工作对象的身心健康践行维护,促进这些工作对象个性的发展以及潜能的开发,从思想政治角度来看,心理疏导体现的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它是人性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很显然的,心理疏导的工作方式是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不谋而合的,二者之间寻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正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与交叉点,才说明了二者之间紧密结合的必要性。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因党的十七大报告而明确了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它要求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说服力,同时也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所以,应该适时的在工作中融入心理疏导,对人的心理与精神压力进行缓解,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使人的心理和谐得到实现,目前这已经成为改进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一)耐心倾听员工的心声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善于倾听员工的心声,本着人文关怀的思想,对员工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化解员工思想中存在的恐惧与疑惑,使员工将一种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思想工作者在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时应该为员工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帮助员工将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对员工进行尊重与理解,同时将自己的建议开诚布公的表述出来。
(二)帮助员工对认知进行调整
思想工作者在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倾听员工的苦恼,帮助员工对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如果员工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于认知曲解,那么就要对认知的过程进行改变,重新认知自己,对他人进行重新的认识与评价,这样一来员工的情绪就会得到相应的改变。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将员工思想中存在的积极方面挖掘出来,对其奋发向上的热情进行激发。
(三)对员工的心理感受进行关注
在现阶段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人们渴望自我实现的需求非常强烈,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对每一个对象进行充分的关注,注重人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需要,为每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创造充分发挥的环境,使每个人都有改变现实处境的机会,最终促进其潜能和才智的充分发挥。
三、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宣传教育的作用
因为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会对心理疏导存在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需要心理疏导的人其思想就是不健康的。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加强宣传与教育,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人的重要性。
(二)树立为工作对象保密的意识
很多心理问题都会涉及到一定的私密性,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为工作对象保密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如果不能做到保密,那么人们将会不再信任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心理辅导缺乏安全感,很难使心理辅导得到正常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与员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帮助员工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建立起心理疏导的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将心理辅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力手段,将心理疏导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一种心理教育机制,与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可以充分利用本单位的宣传机构对心理卫生知识尽心普及,建立心理档案,对员工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
结语:综上所述,加强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是解决起源员工思想问题的有效方式。本文秉承这种理念,对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胡梦飞. 浅谈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 东方企业文化,2014,(13).
[2]武芳. 浅析如何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 经济师,2010,(3).
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吸引了较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者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本文
>>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浅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路径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报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论新疆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策研究 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2-03
[4](俄)乌中斯基著.张佩珍,郑文樾等译.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卷[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82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课题编号:Ycjj2014004)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我国的中医博大精深,在心理治疗方面也早有建树。本文从宏观上介绍了作为中医传承的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分析了心理疏导疗法的指导思想和治疗中的几种阻抗形式。
关键词:中医;心理疏导;疗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经蕴藏着许多心理疏导治疗学术思想。之后,我国的历代医学家的著作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疏导治疗思想。作为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从传统医学宝库中汲取大量养份,构建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心理疏导疗法的主导思想。
1关于心理疏导疗法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它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着眼于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发展潜能,应用性强、适应性广。不但适合各类心理障碍如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治疗,也适用于普通人群提高心理素质,保障心身健康。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形象地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枝叶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在长期不良的培养下(包括部分遗传因素),使得个体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在人生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和应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滋生出千奇百怪、不现实的“怕”字,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所以,提高自我认识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黄帝内经》曰“惊者平之”,按照金元医学家张子和的解释“: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即出现“怕”之后,应习见习闻———多看看、多听听、多接触接触,对所怕的事物熟悉了,认识透彻了,慢慢就不再恐惧和紧张了。
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
2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如辨证施治,因人施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主动、积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培养病人自我认识和矫正的能力,等等。临床实践证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培养患者自我认识和矫正能力等已成为对疏导医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原则。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主张从每个案例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详细占有资料,反映个案历史变化的真实,具体地进行分析,施之以恰当的心理疏导;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治疗模式的僵化;提倡打破单一的、僵化的治疗模式,实现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化。心理疏导疗法通过临床个案的实际,不断积累、总结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指导临床治疗,使之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该疗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将辨证施治应用于每个心理疏导治疗的实践,取得了特殊的疗效。传统医学对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整体观念强调形神一体、心身统一,对于疾病不仅要看到局部病变,而且要看到病是发生在有思维的人身上的,故注重整体的调理。在诊疗疾病时,认为任何诊疗工作都应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心病还要心药医”。现代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药物,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才能解决因个性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疗法非常强调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心理障碍,一般不主张用药,而是要“治神”,通过心理疏导治疗解决疾病。
3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几种阻抗形式
阻抗是心理治疗的伴生现象,阻抗本质上是患者对于心理治疗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在心理疏导治疗中,阻抗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导致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阻抗形式有很多,比如:为“怕”找借口,屈从于病态思维;以“我有病”、不适应、痛苦等为借口逃避正常的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把所有的症状都归咎于外因,就无法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根本原因———性格缺陷;。缺少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锻炼,缺乏独立处理事情、面对困难和做决定的能力,依赖性较强;过分依赖家长、医生、药物;逃避治疗,缺乏治疗的能动性。阻抗对于心理疏导治疗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加以积极的认识与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之,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或处理不当,则治疗的进展与效果将受到阻扰。能否克服阻抗是心理疏导治疗成败的关键。阻抗是妨碍心理疏导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现象。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冲破阻抗的过程,心理治疗存在着阻抗与反阻抗的较量,由于阻抗自身的复杂性,要有效地解决患者的阻抗,必须不断进行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潘爱胜.“疏导心理疗法”科研成果评审会报导[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5,(1):12.
[2]黄爱国,杜文东,陈建国.心理疏导疗法简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6,15(2):182.
[3]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05,47,422,108,55,582,51,663,3,628,103.
魏再金,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反贪局工作人员,研究方向:刑法学,曾发表《以检察工作为视角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理解》等多篇文章。胥建,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二科科长,先后从事刑侦和反贪工作20年,参与办理过多起疑难案件,有十分丰富的侦查经验。曾荣获“个人三等功”等多项荣誉。
[核心提示] 发现证据难、固定证据难、稳定供述难是困扰自侦工作的难点,在侦查中正确、适时的运用心理疏导,能起到疏导、安抚的作用,促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服判,帮助犯罪嫌疑人重新规划人生,使侦查工作达到应有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案情回放]
在某大型国企基建处工作人员李某涉嫌贪污的案件中,侦查初始只有一封简短的匿名举报信,在调取书证、物证无果后,侦查人员将侦点转向言辞证据,但嫌疑人拒绝做任何交代。后知悉其父母均为该企业已退休的核心技术专家后,侦查人员对其父母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其父母大义凛然,成功劝说其子坦白交代。在案件进入阶段后。侦查人员又和嫌疑人积极沟通,最终其父母代为垫付了其已挥霍的贪污公款,后该情节被法院认定为悔罪表现。在该案判决以后,侦查人员对被告进行了回访,嫌疑人又向侦查人员举报了其知晓的另外一个线索,后经查证属实。
该线索是一个羁押了多年的疑难线索,该案最终成功告破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得益于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疏导。
一、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必要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一)侦查策略需要
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是一个带有很强对抗性的活动。一方面,职务犯罪侦查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这个群体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比较丰富,反侦察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职务犯罪被认为是没有“被害人”的犯罪,一般没有像其它刑事案件那样有被害人的陈述这一类口供,而且如行贿受贿这些犯罪一般是点对点的行为,鲜有目击证人,即使有证人,证人通常也不愿意“惹官司”,在当下整体对证人保护不力的情况下,如何说服证人作证就是心理疏导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如果无法直接说服证人有时就需要通过说服证人的亲属等方法间接说服证人作证,这时心理疏导的适用对象就成了证人家属。再一方面,在司法实践中,尤其在侦查初期掌握的证据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突破案子主要的做法还是从嫌疑人人手,希冀取得突破,以点带面。而要促使犯罪嫌疑人在心理斗争之后做出取舍就离不开心理疏导。
(二)防止翻供
证人证言和嫌疑人供述都是十分重要的证据种类。一般从侦查开始到移送,要求有多次犯罪嫌疑人的稳定供述,亦即证据上要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要前后大致一致,在主要事实方面不能有较大的出入。犯罪嫌疑人的交代在整个侦查过程中是一个时点,在这个时点上犯罪嫌疑人在各种心理斗争下,权衡利弊做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选择,交代了犯罪事实。但是由于犯罪的后果是作为最严厉的责任形式的刑事责任,因此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处于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动过程中,自其交代后会反悔或者试图否认某些已经交代的事实或者情节以趋利避害。这种情况下需要侦查人员有技巧地告知利弊,比如:告知交代可以算坦白。反之其反悔乃至谎言可能涉嫌伪证。对于证人而言。其在作证之后,可能因为社会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其之前做出的证人证言,比如犯罪嫌疑人亲属的威胁报复、领导和家庭对其作证的不支持等。这时侦查人员对其以心理疏导形式体现的“感情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承诺为其保密、提供人身保护、补偿作证经济损失、帮助说服单位领导和家庭成员等,只有灵活运用这些措施。才会真正稳住“证人”。
(三)促使其自首、坦白、立功
自首、坦白、立功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法定情节,是法官在定罪量刑时候必须予以考虑的情节。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给犯罪嫌疑人、证人做心理疏导,解释何谓自首、坦白、立功,讲解自首、立功、坦白对定罪或量刑可能产生的作用,通过晓以利弊,疏导其解除防卫的或者怀疑的心理,说服其主动自首、坦白、立功,这些都是有利于实现侦查机关和嫌疑人双赢的举措。
(四)促使积极退赃
一方面,部分犯罪人通常会转移财产,这种情况下只有犯罪嫌疑人才知道财产的去向,如果能通过有效的、正确的心理疏导说服犯罪人主动上缴违法所得,才有可能将非法转移的财产保存住。另一方面,很多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已经将非法所得挥霍殆尽甚至负债累累,这种情况下即使对其强制执行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如果犯罪嫌疑人能主动联系亲朋好友,借钱、贷款或者说服亲属代为垫付,主动上缴非法所得,这对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可谓意义重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侦查人员的心理疏导。
(五)促使熄灭怨恨
司法实践中很多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职务行为很不理解,抵触情绪很强,不但不愿意交代犯罪事实,有些犯罪嫌疑人甚至还通过联系亲属,怂恿其对侦查人员或证人实施人身报复。因此,侦查人员对嫌疑人进行全方位的、周到的心理疏导在保护证人和侦查人员方面就显得十分重要。侦查人员在开始接触嫌疑人的过程中就应该努力给嫌疑人树立这样一个观念:首先,侦查人员是代表国家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侦查工作针对的是职务犯罪事实而不是哪一个特殊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其次。犯罪嫌疑人对抗的是法律,是不正义对抗正义,而不是对抗特定的侦查人员个人。再次,证人依法作证,是履行国家强制要求的义务,证人是一个不带任何“针对色彩“的中立公民。只有在这种心理情况之下,犯罪嫌疑人才会消灭对侦查人员或者证人的仇恨。思想上有误解,仇恨就没有消除,行动上在报复、怨恨就很难熄灭。
此外,心理疏导在促使犯罪嫌疑人提前改造,防止家属上访闹事,促使犯罪人主动向被害人和社会做出检讨和忏悔,取得被害人和社会的谅解。乃至对其之后的减刑、假释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三、职务犯罪侦查中开展心理疏导应注意的原则
上文已经阐述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但是心理疏导是一个经验的积累,只有经历无数次的体验积累才能犹如庖丁解厨般游刃有余,但是经验性的东西比规范性的东西更难把握,因此笔者认为心理疏导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依法办案是作为职务犯罪侦查人员的一切司法工作人员都应该遵循的第一原则,一切侦查活动都应在法律之内进行。对于侦查活动中的心理疏导也如此。比如,对于一个在职务侦查中发现的同时涉嫌合同诈骗的嫌疑人。侦查人员不能为了获取嫌疑人在职务犯罪方面的供述,而予以违法许诺,“只要你交代了你涉嫌职务犯罪的事实,对于你涉嫌合同诈骗的事实我们就不再转交公安处理了”。因为这是违法的许诺,法律没有赋予职务犯罪侦查人员这样的权力。又如。劝说嫌疑人要认罪服判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或者假释,即使将来对判决不满意也不能上诉或者申诉,因为那会被认为是没有悔罪的表现。这样的心理疏导是对嫌疑人正当合法的诉讼权利的侵犯,这样的行为不能也不该列入心理疏导范围之内。
(二)适度性原则
凡事都有个限度。物极必反,心理疏导也是如此。如果不把握适度原则。那么很可能过犹不及。轻则达不到心理疏导的预期效果,重则可能涉嫌违法或者犯罪,这也即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在一个涉嫌职务犯罪的案件中,知悉其有个独女正在应聘教师工作,嫌疑人对其独女怜爱有加,年轻的侦查人员认为这是嫌疑人的一个软肋,于是就这一点展开疏导,对嫌疑人过分施压。尤其强调前科申报制度和政审制度,以作为一种“晓以利弊”的方式。结果嫌疑人不但拒绝交代更多的犯罪事实,而且否认已经交代的犯罪事实。更拒绝和侦查人员做任何交流,这一情况使案件一时陷入了僵局。事后一个老侦查员在点评该案件的时候,就直指出现该情况的原因是没有没有把握好心理疏导的度,嫌疑人内心最在乎的不是自己的命运,而是其挚爱女儿的将来,过度的心理疏导导致了嫌疑人心里的“崩溃”。有些事情,告知即可,不可过分强调,轻重缓急,取舍有度,这就是心理疏导适度原则的应有之义。
(三)系统性原则
心理疏导是一个体系。需要贯穿于整个过程,但是在各个阶段侧重点又各有偏倚。首先,在初查开始后至侦查终结之前的过程中,心理疏导要围绕“供”字进行。任何人都没有绝对的供与不供,永远都是在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供述,而其选择的依据就是其内心的法律认知,凶此这个阶段侦查人员的核心工作就是灵活运用心理疏导让其形成一个供述的法律认知。其次,在侦查终结后至法院审理的过程中,心理疏导要围绕“稳”字进行。诉讼阶段的变化往往引起嫌疑人的心理变化,这个过程中侦查人员需要围绕如何稳定其供述做心理疏导,向其讲解证据的唯一性,关联性:翻供的不利后果。再次,在法院判决后心理疏导要围绕“服”字进行。在法院判决后很有必要对嫌疑人进行一个回访,消除嫌疑人心中对监狱的恐惧感和对未来的茫然感,说服其认罪服判,正视人生,帮助其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念。应该说一个成功的心理疏导离不开上述的任何一个阶段。一切顾此失彼的、纯功利或者纯人道色彩的偏颇都不能真正实现心理疏导的意义。
(四)技巧性原则
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心理疏导实际上是一种表达,一种包含肢体语言的语言表达。如何让“听众”充分完全的吸收就是一个成功的表达所需要考虑的事项。如上文所言,侦查活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活动。侦查人员与嫌疑人之间的心理较量是一个持续斗争的过程,要让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实就得取得犯罪嫌疑人的认同,要让他觉得你不是在针对他,而是在针对犯罪事实。要让他觉得你是在为了他好,而不是在为难他,这亦即心理学上的同体效应。侦查人员在实施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让嫌疑人感觉其立场站在嫌疑人这面的,而不是站在嫌疑人的对立面,是以一个普通的社会正常人的心态来和嫌疑人交流,而不是以一个执法者的心态来和嫌疑人交流。在这种表达下,侦查人员很容易取得嫌疑人的信任。总之心理疏导的技巧性很强,对于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的人用什么具体的交流方式,有没有什么禁忌等都是十分考究的。
(五)真实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