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纤熔接技术要求

光纤熔接技术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纤熔接技术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纤熔接技术要求

光纤熔接技术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光纤 熔接技术 损耗

随着社会信息化脚步的加快,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采用光纤通信技术来构建企业局域网越来越多。在光纤网络建设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光纤熔接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普及推动了光纤熔接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光纤的熔接技术及应注意的技术问题,为光纤熔接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1 光纤熔接的技术及方法

在熔接工作中,我们首先接触到光缆,通过观察光缆断面初步了解光缆的内部结构,这样有利于剥除光缆PE外护层,防止损伤纤芯。大概了解光缆的内部结构后,利用小刀削去外包层,长度根据熔接的需要来确定剥纤长度,一般30~40CM为宜。过长不便于盘纤,过短不利于熔接。然后逐层对光缆进行剥除,把抗拉钢丝固定在熔接盒的定点上,并把多余的钳掉。

1.1 光纤涂层的剥覆

光纤是由包层、涂层和纤芯三部分组成圆柱形状,首先利用剥纤钳的较大刀口把松套管剪去,并用卷筒纸把光纤油膏擦除干净,然后每芯光纤套上热缩管,最后进行纤芯的剥覆、清洁和切割。剥覆时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光纤,保持水平状态,露出的光纤长度一般为4~5CM左右。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紧压光纤,以增加摩擦力,防止光纤滑动。右手握住剥线钳,保持与光纤垂直,利用较小刀口轻轻卡住光纤,上方向内倾斜一定角度,右手用力顺势沿光纤轴线平推出去,整个过程最好能做好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1.2 裸纤的清洁

光纤进行剥覆后要进行清洁,目的是把没有完全剥除的涂覆层清洁干净,防止污染光纤端面。首先撕一小团脱脂棉花使其成扇形,沾少许酒精(一般使用浓度为95%左右的医用酒精),沾量多少以两指相捏无溢出为宜。把沾过酒精的棉花折成“V”形,放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间,轻轻夹住已剥覆过的光纤,顺着光纤轴方向擦拭。力争一次清洁成功,每次清洁光纤时要使用棉花的不同部位和层面,一块棉花使用2~4次后要及时更换,这样可以提高切割的成功率和棉花的利用率,又防止了裸纤受到污染。

1.3 裸纤的切割

切割裸纤是在整个熔接过程最重要的一步,切割光纤除了要求有精密、优质的切刀外,严格、规范、科学的操作是制备良好端面的保证。切割开始前要利用酒精清洁切刀和调整切刀位置(一般情况下不必要进行调整,产品出厂前已经调好)。切刀要摆放平稳,左手握住已经过剥覆及清洁好的光纤,轻轻放置在切刀V型槽,调整光纤切割长度,从端面到涂层断面保持有2~4cm长。将定位压板轻轻放下压住光纤,然后把切刀盖关上,利用右手中指顺势推动切刀,动作要自然,平稳,切勿用力过猛过急。避免产生不良端面。不良端面包括斜面、裂痕、毛刺、凹凸不平等。

1.4 光纤的熔接

光纤的熔接要依靠光纤熔接机进行完成,熔接前应对熔接机各参数进行设置,设置参数包括放电电压、放电时间,熔接温度等进行设定,通常情况下采用出厂时设定参数。熔接时把切割好的光纤轻轻放入熔接机的V型槽。光纤从切刀拿出到放入V型槽过程中绝对不能触及任何物品,而且不能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光纤放入V型槽的长度不能越过电极中心线,两根光纤保持1~3mm 距离,盖好防护盖,按下熔接机AUTO键启动自动熔接程序。在熔接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熔接机的屏幕观察到熔接情况,熔接机屏幕同时显示X轴和Y轴准心较对情况。在光纤准心较对过程中要及时观察两纤芯的端面切割是否平整,出现有不良端面应马上终止熔接操作,重新制作端面。熔接过程要注意观察电弧放电后是否存在过细、过粗、虚熔、分离、气泡等不良情况以及熔接完成后的估计损耗测试结果,估计损耗值要小于0.3dB,否则需要重新制作端面及熔接。光纤熔接完成后,由于光纤的涂覆层已经被剥去,降低了其机械强度,因此要对接头进行保护,利用热熔管(也叫热缩管)进行套接,热熔管要在端面制备前套入,禁止在切割完光纤后套入。调整热熔管位置,使其放在光纤接头中间,放入加热器内进行加热,热熔管受热收缩后紧套在熔接好的光纤上,达到固定热熔管及保护光纤接头目的。

1.5 光纤的盘放

光纤的盘放好坏会影响到光信号的损耗程度,科学合理的布局有利于降低光纤弯曲的损耗。在恶劣的环境和再次熔接困难的地方更要考虑盘纤的合理性。盘纤事先要根据余纤长度预留空间,一般盘绕一圈为宜,顺其自然盘绕,切勿生拉硬拽。灵活采用圆、椭圆“CC”“∝”“∽”等多种带弧度的图形进行盘纤,弧度越大越好,尽最大限度利用接续盘空间和降低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盘纤规则可以根据热熔管或光纤分组为单位进行盘纤,接续工程一般采用前者,后者用于光缆末端。本规则最好是在每热缩完一组热熔管或一个分支组后进行盘纤一次,避免光纤热熔管或不同分支组的光纤混乱,交错。使其布局科学合理,以便日后拆卸、维护等工作。

2 光纤接续的损耗测试

光纤经过熔接,会生产一定的损耗,所以在光缆铺设中要注意保护光缆,避免光纤因熔接带来损耗。光纤损耗分为本征损耗和附加损耗,本征损耗是制作光纤过程中采用不同工艺,不同材料所产生的损耗,本征损耗是无法避免的。附加损耗主要是光纤受到强力弯曲和熔接接头出现的损耗。

3 熔接盒的封装

经过熔接、测试完成后,最后对熔接盒进行封装,熔接盒下下盖之间利用密封胶均匀地铺粘,将螺丝拧紧,不留缝隙。

4 结语

光缆接续工作是一项辛苦,细致的工作,工作环境复杂。要求操作人员要有“三心”,即耐心、细心、专心。工作中要仔细观察,考虑周全,操作规范。勤于总结和思考才能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降低接续损耗,全面提高光纤接续质量,保接续持久耐用。本文是作者在多年的光纤熔接工作中积累的技术经验,供大家参考 。

参考文献

[1]王从喜.企业技术开发[J].光缆熔接及测试祥解,2010(22).

作者简介

黄基南(1982-),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人。现为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坑矿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

光纤熔接技术要求范文第2篇

结合当地“村村通”工程施工,汇总以下几个确保光纤熔接参数达标的施工要点与大家分享。

一、熔接前准备工作

(一)工具

主机、切割刀、光纤、剥线钳、酒精(99%工业酒精最好,用75%的医用酒精也可)、药用棉、热缩套管

(二)放电实验

让光纤熔接机适应当前的环境,更好的适应环境,放电更充分,熔接效果更好。加入光纤,选择“放电实验”功能。屏幕显示出放电强度,直到出现“放电OK“为止。

(三)确认你所熔接的光纤类型和需要加热的热缩套管类型

如何选择:光纤类型: 在熔接模式中选择SMF、MF、DSF、NZDF等。

二、熔接操作

(一)制备光纤

用光纤剥线钳剥除一段裸光纤出来,用酒精棉来清洁干净,然后用光纤切割刀来切割,切割长度按照上面参数来确定,切割刀上面有尺寸刻度,注意保持切割的端面保持垂直状态,误差一般是2°以内,1°以内,注意先清洁后切割。

光纤熔接机的内外,光纤的本身,重要的就是V型槽、光纤压脚和反光镜片等部位。切割时,保证切割端面89°±1°,近似垂直,在把切好的光纤放在指定位置的过程中,光纤的端面不要接触任何地方,碰到则需要我们重新清洁。

在熔接的整个过程中,不要打开防风盖。加热热缩套管,过程学名叫接续部位的补强,加热时,光纤熔接部位一定要放在正中间,加一定张力,防止加热过程出现气泡,固定不充分等现象,强调的是加热过程和光纤的熔接过程可以同时进行,加热后拿出时,不要接触加热后的部位,温度很高,避免发生危险。

(二)熔接操作

光纤切好后,把光纤放入光纤熔接机内,放的位置:V型槽端面直线与电极棒中心直线中间1/2的地方,然后放好光纤压板,防下压脚(另一侧同),盖上防风盖,按SET键,开始熔接,整个过程需要需要15秒左右的时间(不同熔接机不一样,大同小异),屏幕上出现两个光纤的放大图象,经过调焦、对准一系列的位置、焦距调整动作后开始放电熔接。

影响光纤熔接损耗的主要因素:

影响光纤熔接损耗的因素较多,大体可分为光纤本征因素和非本征因素两类。

第一类是光纤本征因素是指光纤自身因素,主要有四点。

1、光纤模场直径不一致;

2、两根光纤芯径失配;

3、纤芯截面不圆;

4、纤芯与包层同心度不佳。

其中光纤模场直径不一致影响最大,按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单模光纤的容限标准如下:

模场直径:(9~10μm)±10%,即容限约±1μm;

包层直径:125±3μm;

模场同心度误差≤6%,包层不圆度≤2%。

第二类影响光纤接续损耗的非本征因素即接续技术。

1、轴心错位:单模光纤纤芯很细,两根对接光纤轴心错位会影响接续损耗。当错位1.2μm时,接续损耗达0.5dB。

2、轴心倾斜:当光纤断面倾斜1°时,约产生0.6dB的接续损耗,如果要求接续损耗≤0.1dB,则单模光纤的倾角应为≤0.3°。

3、端面分离:活动连接器的连接不好,很容易产生端面分离,造成连接损耗较大。当熔接机放电电压较低时,也容易产生端面分离,此情况一般在有拉力测试功能的熔接机中可以发现。

4、端面质量:光纤端面的平整度差时也会产生损耗,甚至气泡。

5、接续点附近光纤物理变形:光缆在架设过程中的拉伸变形,接续盒中夹固光缆压力太大等,都会对接续损耗有影响,甚至熔接几次都不能改善。

另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接续人员操作水平、操作步骤、盘纤工艺水平、熔接机中电极清洁程度、熔接参数设置、工作环境清洁程度等均会影响到熔接损耗的值。

三、降低光纤熔接损耗的几个措施

(一)一条线路上尽量采用同一批次的优质名牌裸纤,对于同一批次的光纤,其模场直径基本相同,光纤在某点断开后,两端间的模场直径可视为一致,因而在此断开点熔接可使模场直径对光纤熔接损耗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所以要求光缆生产厂家用同一批次的裸纤,按要求的光缆长度连续生产,在每盘上顺序编号并分清A、B端,不得跳号。敷设光缆时须按编号沿确定的路由顺序布放,并保证前盘光缆的B端要和后一盘光缆的A端相连,从而保证接续时能在断开点熔接,并使熔接损耗值达到最小。

(二)光缆架设按要求进行,在光缆敷设施工中,严禁光缆打小圈及折、扭曲,3km的光缆必须80人以上施工,4km必须100人以上施工,牵引力不超过光缆允许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超过100%,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件上。敷放光缆应严格按光缆施工要求,从而最低限度地降低光缆施工中光纤受损伤的几率,避免光纤芯受损伤导致的熔接损耗增大。

(三)挑选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光纤接续人员进行接续,现在熔接大多是熔接机自动熔接,但接续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接续损耗的大小。接续人员应严格按照光纤熔接工艺流程图进行接续,并且熔接过程中应一边熔接一边用OTDR测试熔接点的接续损耗。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熔接,对熔接损耗值较大的点,反复熔接次数以3~4次为宜,多根光纤熔接损耗都较大时,可剪除一段光缆重新开缆熔接。

光纤熔接技术要求范文第3篇

通信系统作为配网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不仅担负着数据传输的任务,同时对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实现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配网自动化可以在多种通信系统施工技术下实现,比如无线通信、光纤通信以及电力线载波通信等。但是不同的通信技术采用的设计方案对于通信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对通信系统的建设以及维护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文章结合理论与实践,对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旨在促进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电力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数据传输的标准与要求也日益提高。当前,许多新技术都以来数据的实时传输,比如电网的故障预警、在线监测等,这些对数据信息的传输速度、准确率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最能体现这些特点的是WAMS,即广域监测系统,根据调查,WAMS数据传输使用的则是光纤通信。我国光纤通信起步较晚,所以对于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1]。为了使这一关键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施工实践,从通信光缆的敷设、光缆光纤的链接以及通信屏安装等工序对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1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分析

1.1通信光缆的敷设

为了避免光缆受力不均或者落地摩擦而受到损坏,因此这一环节中要严格控制光缆的路径走向和施工技术。当前,我单位使用较多的是人工牵引法,在牵引中使用分散牵引与集中牵引相结合,由一部分人在前边拉牵引索,每个人空中由1-2个人帮助拉。人工牵引敷设的长度不宜太长,可以采用倒“∞”法,也就是牵引出几个人孔之后,将光缆引出盘“∞”,然后再继续向前敷设,直到整盘光缆放完为止。光缆不宜和电缆交叉,应该平直敷设,且不得离开通道以及不能够堵塞送风通道。槽道光缆要绑扎牢固,绑扎间距控制在1.5m内,绑扎均匀,外观应平直整齐。同时架内光缆布放也应顺直,出线位置应准确,预留的弧长要一致,并进行适当绑扎。此外,光缆的每条进线孔要统一标识光缆两端连接的站点的名称,以便日常维护。

1.2光缆、光纤的链接

(1)光纤配线架ODF;(2)光缆开剥:剥光缆保护层,剪去无金属加强芯和填充层,并将松套管清理干净,剥光纤松套管的长度要比光缆外护层切口长4-5cm;(3)光纤清洁后穿好光纤保护管,穿保护管90Cm,要保持纤芯整齐。然后采用胶布将光缆开剥处以及保护管的根部包好,再加装热缩套管;(4)固定光缆,穿好以及理顺纤芯;(5)熔接。熔接前必须整理束纤,熔接完毕要理论纤芯,等热缩管冷却之后固定热缩管。在卡放热缩管的时候要确保钢芯朝下受力均匀;(6)熔接完毕后,插放熔接盘前用捆扎带将保护管固定。为避免弯曲损耗的增加,熔接盘内盘纤的直径不应过小;(7)测试纤芯并存盘;(8)贴好标签以及光缆挂盘之后将场地清理干净。

1.3光纤接续

(1)接通电源,开机。采用适合的熔接和加热方式,直到进入待机状态;(2)将光纤穿好热缩套管,用酒精清洁长度100mm左右的光纤涂覆层;(3)切割长度为0.25mm的光纤为8mm-16mm[5];(4)在V型槽中让如剥好的光纤;(5)开始熔接。如果熔接出现气泡、太粗、太细或者分离,都应重新熔接;(6)将防风罩和光纤压板打开,取出光纤;(7)把热缩套管中心移到熔接点,放至加热器中加热。加热完毕,打开加热器夹具,将光纤加固之后的熔接点拉紧,等热缩管冷却之后放入预留盘固定槽。(8)长途架空光缆或直埋光缆接续时,应在机房内做好监测,接完一根测一根,单个熔接单元在接头包内固定好后再复测一次,以确保光缆接续指标(损耗)符合规范要求。

1.4硅芯管技术要求

在通信系统施工技术实施中,硅芯管应满足以下要求:(1)韧度好,弯曲自有;(2)管壁无裂口、气泡、杂质以及分解变色线,内壁光滑且切口平整;(3)颜色均匀,其他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4)尺寸要求:内径31-35mm,外径38-42mm[6]。

1.5通信屏安装

(1)屏体采用优质钢材进行整体焊接、内部镀锌。钢板选用厚度应大于2mm,以确保机架的电磁屏蔽性能;(2)机架保护漆采用电脑灰或驼色进行喷塑;(3)屏内两侧以间隔300mm的标准均匀配置固定垂直线缆的横档;底部设置用来绑扎固定的电缆固定夹;屏后两侧各配置穿线环10个,以便安装施工。(4)所有连接线的接线端子采用铜鼻子、压接工艺、热缩套管封口。

1.6光纤配线安装

光纤配线作为光纤通信网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光纤、光缆进行连接、保护、终接以及管理的作用。换而言之,光纤配线的使用对于光缆的固定以及光纤的合理布放、熔接等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以我施工单位为例,光配安装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以12芯为一个独立的熔接单元,每个熔接单元配足适配器以及单头尾纤,其中单头尾纤应采用国标光缆色谱进行区分;(2)适配器成28°斜角卡接式安装,并要进行有效的固定;(3)光配釆用前后开门,而前后门与两侧上下的面板应釆用防绣金属材料,并且对其喷漆加工。藏纤单元要以后出线为主,预留走线以及用来固定走线的附件。

2结语

本文对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对于这一关键技术的具体应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根据本施工单位负责的通信工程实践表明,光缆线路在施工中以及投入运行后,会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对数据的稳定传输造成了影响,比如损耗过大、发生断缆等。因此,在实际的施工当中,要加强光缆敷设技术以及光缆熔接技术的改进,尤其是在光缆敷设中要加强对光缆弯曲导致损耗的计算以及光缆连续损耗的计算,以此优化光缆敷设以及熔接技术。由于篇幅问题,本文未做详细分析。通过上文可以知道,光缆通信系统施工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因此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在严格遵循各项施工要求以及施工标准的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经验,以此促进光缆通信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睿.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贾董鹏.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0

光纤熔接技术要求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fiber jun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parameters that determine the loss of signal during transportatio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not only the method to connect the fiber, but also the measur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fiber afterwards and the approach to reduce the loss of signal. Furthermore, we set a series of regula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ber junction. These regulation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fiber under construction.

关键词: 光纤;接续;OTDR;测试

Key words: optical fiber;junction;OTDR;test

中图分类号:TN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032-02

0 引言

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光纤传输网络。光纤作为一种优良的传输介质,已广泛地应用于电信网络、电视电话系统、电力系统通信、控制保护信号的传输等领域[1]。但其连接并不像电线连接那么简单,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损耗,主要是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和光纤接头处的熔接损耗。因此,为了增加光信号的传输距离、提高传输质量,光纤接续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接续前的准备

1.1 原材料 待熔接的光纤、束状尾纤、热缩管(要带加强芯)、酒精、棉花、优质手帕纸、小扎带、黑胶布。

1.2 工具及设备 剥缆专用工具横切刀、光纤熔接机、光纤熔接工作台、工作电源、光纤熔接单元体、剥线钳、光纤切割刀、可见光源、OTDR测试仪、斜口钳。

1.3 工艺研究流程 端面的制备——光纤的熔接——盘纤——测试。

2 接续流程

2.1 端面的制作

进行光纤熔接的首要工作就是光纤端面的制作。端面制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光纤熔接的质量。光纤端面的制作主要包括:光缆的开剥、光纤涂层的剥除、裸纤的清洁、裸纤的切割四个环节。

2.1.1 光缆的开剥 光纤在使用前必须由几层保护结构包覆,包覆后的缆线即为光缆。因此首先进行光缆的开剥。开剥光缆时,光缆前端的一段长度应舍弃不用,左手紧托光缆的下端,保持稳定。右手紧握刀片,用力均匀地沿光缆的轴向方向划剥光缆。

光缆开剥后,要用优质手帕对光缆内的硅油进行擦拭。适度用力擦拭,避免这段纤芯。光纤的纤序对以后的熔接、工程设计施工都非常重要,是熔接或线路故障排除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光缆开剥后,如何确保正确的光纤线序就显得至关重要。正对光缆端面,松套管中的光纤按电缆色谱图: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红、青绿顺排,这称为纤芯颜色的全色谱,光纤顺序的排列要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规范,不能错乱[2]。

2.1.2 光纤涂层的剥除 在进行光纤涂层的剥除时,首先要穿入带加强芯的热缩管,去除光纤的松套管。剥除时,左手要水平捏紧光纤,露出大概3-5cm长的光纤,然后自然绕弯在自己习惯的手指上,以便在剥纤时能够利用手指增加力度,防止松脱或折断。右手拿剥线钳,剥线钳要与所剥光纤垂直。钳口适度卡住光纤,用力向外剥去。剥纤时要力度均匀,动作干净利索,否则容易折断光纤。

2.1.3 裸纤的清洁 剥除涂层的光纤,称之为裸纤,对裸纤进行清洁时,用棉球蘸适量酒精(两手指相捏时无酒精溢出为适量),沿光纤的轴向方向轻轻擦拭,一般情况擦拭2-3次即可更换棉球。注意每次擦拭时都要使用棉球的不同部位,以免造成光纤的二次污染,保证清洁质量。

2.1.4 裸纤的切割 裸纤的切割是光纤端面制作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应由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在放入裸纤进行切割之前,清洁切刀的刀刃和用来放置裸纤的纤槽,然后将已清洁好待切割的裸纤放置在纤槽内,放入的裸纤要掌握好长度,要保证光纤轴线与切刀的刀刃之间的互相垂直,用手向下方按下切刀压板,动作要平稳,避免发生断裂、端面不平等不良现象。

2.2 光纤的熔接

2.2.1 光纤熔接机的选择 应根据光缆工程的要求,配备蓄电池容量和精密度合适的熔接设备。选用的熔接机应具有性能优良,运行稳定,熔接质量高,配有防尘防风罩。

2.2.2 熔接程序 首先应对熔接机进行参数设定、校准。比如:光纤的放入量、预熔接时间、熔接时间、电流、温度等重要参数。由于熔接机是自动进行熔接,操作人员只需仔细观察熔接机的显示屏,记录熔接过程参数:放电、气泡、dB值和光纤的高清放大图像。如有不合格者,需重新进行端面的制作,再进行熔接。

2.3 盘纤

采用科学的盘纤方法,使整个光纤布局合理,附加损耗降低,避免因挤压导致的折断,能够经受住长时间和恶劣环境的考验。

2.3.1 盘纤规则

①以光缆分枝或松套管方向为单位盘纤。只能在一进多出主干光缆末端采用前者;而后者在所有接续工程中都能使用。其方法是,每完成一个或多个松套管内的光纤,或一个分枝方向光缆内的光纤,熔接及热缩后,盘纤一次。优点:有效防止了各分枝光缆或光纤松套管之间发生混乱,确保其科学布局,便于光纤的盘拆和后期维护;

②以预留盘中热缩管安放单元为单位盘纤。该方法是按照接续盒内预留盘中允许放置的热缩管数目来盘纤。优点:有效防止了因放置位置不一样而导致同一束光纤参差不齐、盘纤及固定较困难,以及小圈和急弯等问题的产生。

2.3.2 盘纤方法

①盘纤一般是先中间后两边。即先将热缩后的套管逐个放置于固定槽中,然后再处理两侧的余纤,这样有利于保护光纤接点;

②另一种方法是从一端开始盘纤,固定热缩管,然后再处理另一端的余纤。这样可以按照一端的余纤长度灵活放置热缩管;

③如果有特殊光纤,比如过长或过短,则可将其放在最后,单独对其进行盘纤。

2.3.3 盘纤图形 根据接续盒内余留盘的大小和光纤长度灵活采用“圆”、“椭圆”、“C”、“∞”、“~”等多种盘纤形式。盘纤的半径越大,整个光纤线路的损耗就越小,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半径,一般R?芏4cm。

2.4 测试

为保证光纤的熔接质量,减少在接续过程中对光纤造成的损耗,在接续盘纤后对光纤接续损耗进行测试,显得尤为必要[3]。

2.4.1 光纤损耗的变量

①衰减。信号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时,衰减是正常现象。但是有一个允许值,一旦超过这个允许值,就必须引起重视。衰减是以分贝(dB)为单位的;

②接头。接头部位虽然很小,但是接头处不存在无损耗的情况。一般来说接头处的损耗要小于0.1分贝,在计算整个线路的损耗时,一定要考虑接头损耗。

2.4.2 计算信号损耗 第一种方法:损耗=光纤衰减×公里数+接头衰减×接头数量+连接器衰减×连接器数量+安全富余数

第二种方法:功率预算=最小起始功率-接受灵敏度

2.4.3 时域反射仪测试 光时域反射计(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简称OTDR),原理是:往光纤中传输光脉冲时,由于在光纤中散射的微量光,返回光源侧后,可以利用时基来观察反射的返回光程度。用OTDR可以测试:光纤断点的位置、光纤链路的全程损耗、了解沿光纤长度的损耗分布、光纤接续点的接头损耗、光纤后反射曲线等[4]。

测试前应设置好仪表测试参数,否则将严重影响测试结果。测试时应特别注意接头的清洁、正增益问题、幻峰怪峰的消除与避免,以及测试纤的试用方法。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OTDR测试仪表的四道监测程序:

①熔接过程中对每一芯光纤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检查每一个熔接点的质量;

②每次盘纤后,对所盘光纤进行例检,以确定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

③封接续盒前对所有光纤进行统一测定,以查明有无漏测和光纤预留空间对光纤及接头有无挤压;

④封盒后,对所有光纤进行最后监测,以检查封盒是否对光纤有损害;

经OTDR测试,可大大减少测试发生错误的机率。加强OTDR的监测,对确保光纤熔接质量,减少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和封盒可能对光纤造成的损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结束语

光纤接续在通信工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光纤接续是一项细致、严谨的工作,要求操作人员认真、仔细、多积累经验和方法,熟练操作规程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光纤接续的损耗降低到最小,提高光纤传输特性,减少故障,保证光纤熔接质量,确保通信工程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永莆.现代通信系统和信息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6.

[2]耿新民.光缆接续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J].硅谷,2009,(17):86.

光纤熔接技术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熔接损耗;光缆上架;弯曲损耗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170-01

光纤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全程光功率富余的情况下,光缆内单个事件点的损耗空间为多大,补视为光信号传输的可接受值,一直饱受争议。IEC107―1认为该值应小于等于0.5dB、日本NTT则确定为小于等于0.9dB、我国YDJ44-89规定小于等于0.08dB。标准之间虽然相差悬殊,但具体到实用的光缆线路中,损耗点的存在无疑会缩短中继距离。这就使得运营商要求在工程及维护中,必须将光缆内的损耗降至最低,来随时保持链路较高的光功率富余量,为今后光缆安全运行提供长期保证。但从目前工程情况看,技术人员对易于监测的光纤熔接损耗较为重视,而对于表现较为隐蔽的非熔接损耗却难以把握,甚至于某些时间里由于没有掌握其故障形成机理,处理起来颇为棘手,下面就结合工程应用中易于被忽视的3个非熔接损耗问题进行具体地分析和探讨。

一、不规范的光缆上架所带来的损耗

该类故障多发生于层绞式松套管结构光缆,并主要集中在光纤熔接部位。其现象为光缆内的某根或几根松套管中部分或全部光纤的熔接损耗超标,当利用OTDR的1550nm波长再进行观测,其损耗值就有可能达标。如果找到故障点后,打开光缆接头盒就会发现,在金属加强构件及光纤松套管之间,存在着节距较小的扭绞。

由于障碍点与光纤熔接点同处一个光缆接头盒内,工程维护中技术人员即便是利用OTDR对光纤熔接点的间距,尚在OTDR的两点分辨率盲区之内,使得OTDR会将两者损耗值合并为一个事件点,而无法将两事件区分开。导致技术人员处理故障时易误将其当作熔接故障,可能会在熔接处反复地切纤、熔接,以至于最终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综合该类故障成因主要有3点,其一是在光缆上架处多根含光纤的松套管之间相互发生了扭绞。其二是得用扎带将松套管绑扎到接头盒的收容盘卡口时,使松套管出现了急弯。其三是光缆上架时金属加强构件与光纤松套管间上下错位。通过以上的分析,正确的光缆上架操作方法应是,光纤松套管应处于金属加强构件的同侧,进入光缆接头盒的固定卡口,其间不得与加强构件发生扭绞。一旦金属加强构件压在光纤松套管上,在光纤松套管中的光纤就会因此长期受力,使得光纤静态疲劳加剧,可能有纤芯断裂的危险,从而给后期的光缆维护留下严重的故障隐患。

二、热缩不良的热熔保护引发的损耗

其表现形式为,在光缆内的光纤熔接完毕后,再用OTDR对所有熔接光纤进行熔接质量测试,就可发现所熔光纤中无规律地出现部分光纤熔接损耗超标。用OTDR的1550nm为测试波长监测,一般光缆熔接处有1.5dB以下的损耗值;但如将OTDR的测试波长改用13 10nm进行观测,熔接损耗值就会有一定的下降。

形成该类故障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热熔管的自身质量问题。其二是熔接机的加热器的各种加热参数都采用可调整式设计。一旦参数设置的不合适就有可能造成被加热保护的热熔管变形,而使被保护的熔接光纤损耗增大。

三、主干光缆上随机出现的损耗

所谓的“主干光缆”是指在两个光缆接头之间的主干部分。在光缆施工和维护中,我们经常发现无论是采用何种敷设方式,其光缆主干部分都有可能出现高损耗点。究其原因,大都与光缆在敷设过程中的不规范施工密不可分。但在不同的敷设方式下,其表现的特征及成因也就各不相同。

直埋光缆出现高损耗点主要原因是:1.光缆埋深不够,被其它重载物体碾压后受到损伤;2.光缆选择的路由不稳固,因地形变化而使光缆受到超出其允许负荷范围的外力;3.光缆在铺于缆沟时,没有平直紧贴于沟底,而出现了拱起或被挂的部位,因回填土的作用而受力不均,形成主干部位高损耗点。

架空光缆出现高损耗点的原因主要有:1.挂于钢绞线上的挂钩过于稀疏,使个别挂职钩承受的光缆下坠力过在,并使光缆外护套出现严重的形变;2.盘留于杆上的光缆没有固定牢实,长期受外力作用或短期内受到较大的机械力作用而损;3.在光缆上杆时,施工人员没有按规程上挂,而出现粗暴施工。

管道光缆主干部分出现高损耗点的故障较少,主要引发原因为:1.光缆在采用网套法布放时对牵引的速度没有控制好,而出现了“浪涌”或“打背扣”;2.穿插放光缆的管道没有布放子管,使得光缆在穿放过程中其外护套被管道擦伤,后期其外护套被腐蚀,水或水蒸汽进入缆芯,在被擦伤的部位就会产生氢损。3.综上所述,主干光缆出现高损耗点,追根溯源都与光缆敷设时不规范施工操作有关。所以,光缆工程的招标时,一定要选择信誉好、有相应施工资质的工程队。工程监理人员应在工程中实施全过程的监理,将初步验收、随工验收结合起来,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才能确保和避免不合格工程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