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技能;获得;训练
近几年,我院对五年制师范类学生都加强了教学技能的训练,尤其在毕业前夕,每一届毕业生都进行了微格教学活动。从考上特岗的、通过招教的、在各私立小学见习的我院毕业生的情况来看,我们加强教学技能训练的路子是对的。我们的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下面就结合我院五年制师范类大专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的情况,总结一下我们在对我院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时我们坚持的训练原则。
第一、分项训练和集中训练相结合。基本教学技能被分成了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演示技能等多个子技能。这些技能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只能用针对性的方法去习得。比如板书技能和解说技能的练习方法就不同。在粉笔板书练习中,主要靠手拿粉笔在黑板上练习,板书设计的理论讲解只起到点睛的作用;而解说技能就可以在练习本上反复写作讲解的思路、方法、内容,到讲台上讲解只起到点睛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学生练习各项教学技能时,要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去练习。练习板书技能时,我们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粉笔在教室里的黑板上认真练习。有些学生学习不认真的习惯表现在板书上就是设计草率,字体潦草。这些毛病老师平常是见不到的,只有集中训练检查时,老师才能看到。这时老师就要针对黑板上的字体和板书设计进行讲评,对优点进行表扬、对不足给出建议、对毛病进行批评,做到有褒有贬,奖罚有据。针对学生书写毛病的批评,学生没有理由去狡辩。黑板上的字体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容不得推诿。
第二、平时一般性训练和毕业前集中强化训练相结合。平时的一般性训练只是一个能力的逐步积累过程,要想进一步提升还要有一个能力的提炼升华过程,这个提炼升华过程,就是在学生毕业前我们学院开展的微格教学活动。它是学生教学技能提高的点睛之笔,它可以使学生在实习教学中更好地练习使用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解说技能、板书技能等这些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用到的基本技能。有责任的师范院校基本都开展了这项活动,它对教法课中的教学技能培训任务进行了有效地强化。这样做就能松紧结合,学考结合,效果很好。因为能力的取得通常需要日积月累,一个练书法的人不能一日练成书法家。但是平时慢慢地训练,对于学时有限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是学生就有毕业的时候,毕业后就要找工作,现在的学校招老师或教育局招老师都要求试讲或面试,试讲或面试都涉及到教学能力的考核。毕业生的教学能力好坏,对他们找工作影响极大。教学能力是有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两部分组成的。平时的一般性训练积累不足以满足毕业生找工作的需求,必须对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教学技能的集中强化。有了平时训练的积累,又在毕业前开展了微格教学活动,这些准毕业生的教学技能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能够满足试讲或面试的需要。
第三、单个辅导和集体训练相结合。学生是个群体,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为教师进行有差异的单个辅导提供了客观依据。人的环境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人能从优质环境中学习很多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创设良好环境,进行集体训练,使学生在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学习提高,这也成了老师该做的事情。例如对提问技能的训练,老师可以在课下根据不同学生的学识、能力、性格状况,设置不同的问题,研究出不同的提问方式。
是采用一问一答的问答法,还是开展游戏时的集体提问法。性格开朗的学生讲课时用一种提问方法;性格比较含蓄的学生上台讲课时又要用另外不同方法。同样一种提问方法,不同的人使用会有不同的效果。恰当的问题,用恰当的方法,选择恰当的人来回答是对提问者的基本要求。当你要检查新课预习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时,你又不能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方法。这时你就要选择随意抽查的方式进行提问,目的在于要求学生们注意老师的要求,督促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提问一个,警示一片。这种提问方式又是有技巧的,需要老师进行单独辅导
第四、个人的努力和老师的要求相结合。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说明了要想学会一门技术,只靠师傅的单方面努力,或者学生自己单方面的努力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取得最佳效果。但是,如何做才能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呢?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学生的刻苦努力。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就当今的教育状况来说,引导学生也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在学生的学习上、技能的掌握上、心灵的发育上做好引导工作,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技能的掌握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努力方向和方法进行引导,对学生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明确要求。对于老师的要求,学生要通过刻苦的努力,争取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当然老师也不能变成卖老族,什么事都要提要求,什么样的作业都布置。抓住关键,恰到好处,是老师引导学生时应该坚持的原则。学生个人努力也要知道努力的方向和方法,每个学生的天资都不同,接受的能力和方式也有差异。就拿语言技能来说吧!老师要求学生经常使用普通话,或者标准英语,一字一板地清晰说话。学着把自己明白了的东西按照一定的逻辑,给别人解释清楚。不能说半截话或者说话吞吐,逻辑混乱,让听者听不清、听不懂。
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体现校企融合的校本教材开发具有很强的意义。
近些年,中国的呼叫中心行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都开始建立或者运用呼叫中心来进行客户服务或市场营销,呼叫中心的人才需求缺口逐渐增大,随着用人需求问题的凸显,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应运而生。目前,湖南省已有三所中职学校来我校考察该专业的建设情况,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该专业还没有国家规划性的教材,至今,只有华唐教育集团开发了部分培训教程,还有部分课程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公开资料,教学资源极其匮乏。在客户信息服务企业的参与下,我们开发中职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本教材,弥补企业培训教材的不足,对开设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是解决师生教与学之急需,也可供其他开设有该专业的兄弟学校提供参考教学资料,在开发与使用、交流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出版,可以丰富中职教材种类。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校本教材是学校为了适应自身环节和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国家教学目标、课程计划,相对于国家教材而自主开发的教材,是校本课程的载体。教育部颁发的一些文件要求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也是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的义务和责任。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为学生进入未来职业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使学生得到职业世界的认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教材内容应注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个要素的融合。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符合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基于以上价值取向,我校在客服信息服务专业的教材建设上进行大胆探索。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标准
参考华唐教育集团的教材资源,以学生就业岗位标准为指导大纲,在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的体会,在客户信息服务企业的参与下,编写适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本教材。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围绕中职教育的特点,通过文献研究,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为基础进行适合中职生就业的校本教材开发。
(1)首先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探讨中职教材开发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客户信息服务服专业校本教材进行开发。(2)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对我省和部分外省中职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材现状进行调查。(3)校本教材开发的内涵和过程,从教材开发的组织者和教材开发的内容进行陈述,分析目前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所在。(4)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特点和教材开发理论,采取就业为导向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原则,分析客服专业听力课校本教材开发。
四、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师应该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选择符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现阶段,因开发机制不完善给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造成很大困难,这是校本教材开发面临的当务之急。职业教育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参照普通教育教材的开发体系,但不应一成不变地照搬,从而泯灭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部门应加强研究,并逐步建立健全机制,使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加规范化、实效化。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目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能力更为灵活。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开发出的校本教材,是教师教改的自学笔记和课程研究总结。在课程研究 、校本专业教材的开发过程中,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学校的品牌,能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有利于打造品牌学校。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新课程改革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的广度同时实现人才培养的深度。课程改革主要是从高中一年级开始,通过引导其进入高中教学的同时,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高中阶段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预备期,不仅要求学生对基本知识进行全面掌握,也要求学生具备进入大学学习前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是以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为阐述对象,探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一、新课程改革中生物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
高中的生物教学在传统的教学进程中,从其课本编制、教学大纲的制定以及课后习题的参考等已经形成体系化和制度化。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生物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是广大生物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但是就目前而言,生物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生物教材的编订使其与其他学科间呈现脱离态势
目前高中的生物课本主要包含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关于这些基本知识的运用。但过于单一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使其与其他学科之间是独立的,毫不相关的,使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例如生物学课本中的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这一章节,主要讲述的是生物体中的蛋白质问题,但这已经不仅仅是生物问题,也涉及化学问题,可是关于这一类的化学问题已经是高二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这就造成学科知识脱节、阶段知识脱节。
(二)生物教学注重知识教学缺乏实践操作
生物教学其学科特性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应在每一章节后设置有实践环节和操作过程,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探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大部分学校由于资金的缺乏以及教师观念的陈旧,将这一环节直接省略或者是在课时安排上缩短。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生物教学,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初中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进程脱节
目前我国初中、高中的生物教学是处于脱节状态的,主要表现在时间进程上的脱节。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是初一、初二年级进行,高中阶段则是高二、高三年级进行。这种断裂式的教学进程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巩固,也会影响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W生对书本知识从熟悉到陌生,到高二阶段再重新学习,无一不是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和学习兴趣的挫伤,忽视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育,主要是以思维教学、过程化教学以及自主教学为主,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以及自我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而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则主要重视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以及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技能的提高。
(一)学生的生物学学习素养的提高
生物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而学生也不仅仅以对知识的接受为主要任务,而更重视对这些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在知识接受过程中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生物学知识。
(二)学生的生物学应用技能的提高
生物教学也需要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实践,生物学的概念范围是囊括整个社会的生物体,因此涉及较多的发展性问题,包括目前较为关注的环境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相联系,以提高其科学素养,关注生物多样性问题。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方式转型
(一)生物教学的教师理念转型
关于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师应该在教学角色、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方式上都做出进一步改进。首先是要对生物教学本身的意义进一步肯定,生物教学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是应用知识;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更多的是育人。同时教学方式也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更多的是引导、帮助学生去自主学习。
(二)生物教学的教师技能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赋予更多的责任,要求教师能够对教学进程的全局进行把控,对教学氛围进行优化、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引导以及对整个课堂环境和进程作好掌控等。同时也包括在教案设计、作业批改以及课后辅导等多重环节上下功夫。如何将课堂转型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双重性课堂,如何让课堂进一步吸引学生,这都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
(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生物是囊括社会和自然的大学科,不仅涉及人的各个方面,也涉及与人相关的环境等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对生物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在生活中对知识活学活用。
四、小结
新课程改革在生物教学课堂中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能力,并且将生物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参考文献】
[1]马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导入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医学生物学 教学
在卫生学校初中起点的中专教育阶段,医学生物学是刚刚进入学校的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基础医学课程。医学生物学涉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既是医学基础的前沿学科,又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奠基学科,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以期更好的提高授课效果。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主体学习的意识便得到弘扬。我校医学生物学通常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课程性质为考查课。由于是考查课,给学生造成一种医学生物学“不重要”的假象,而且学生目前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偏低的现象,医学生物学又是以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两大方面的基本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相对微观、抽象,初中起点的学生从未涉及过,相对新奇,当他们接触到第一门专业基础学科时,都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上好第一次课—绪论是至关重要的。先从一系列问题开始:什么是生物?我们周围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他们的区别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长得象自己的父母?学习医学为什么要学生物学?让学生一下子进入角色,觉得生物学知识并不遥远,随着教师的答疑,使学生了解了医学与生物学关系密切,生物学是其它医学课的基础,临床医学的突破依赖于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同时生物学的发展也源于临床医学研究的需要。如困扰人类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遗传病、艾滋病,还近几年来的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等传染病的治疗和攻克,都依赖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的发展;为了满足人类“青春永驻”的愿望,临床医学又提出了如何延缓衰老的命题,这要通过生物学来进行研究,同时也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学与医学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通过绪论的讲解使学生明确了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贯穿始终。每一次课教师都要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形式来传授知识。例如:在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我们把它比做一个旋转扶梯,在介绍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时,可以将其比喻为一根毛线和一团毛线之间的关系。用生活实例对所讲知识进行强化,使其由抽象到具体,使烦燥内容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多媒体教学是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及视频为一体的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在“细胞”一章的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对这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细胞器的结构、细胞有丝分裂的内容,采用传统的板书加挂图很难讲清楚,尽管老师用发很大力气,学生仍然很难理解,而且感觉到枯燥。而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动画的播放来讲授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既感觉新奇,又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开展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单一化的状况,树立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观念,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录像和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三、重视实验教学
医学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其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同时实验课开设的时数又少,因此应该格外重视。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重点开设了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临时装片的制作、细胞分裂、人类染色体及核型分析几个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实验中,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理解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各期的特征,掌握染色体剪贴、分组、配对,了解排列组成核型图,最后写出分析报告。这些实验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化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和方法。在细胞一节教学中安排了学生实验“临时装片的制作”,通过实验,学生亲自用显微镜观看到了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知道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为学习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内容打下基础,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任重面道无,如何才能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很好地引导学生从初中生到医学生的过渡,学好第一门专业课,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医学生物学教师去努力的。
参考文献:
一、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基本认识
1。从生物学这一学科的知识结构来看生物学核心概念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结构,任何一个与该学科有内在联系的事实、论据和概念都能不断的被纳入一个不断发展的结构之中,这种基本结构就是需要掌握的科学因素,要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如果要了解生物学的基本结构,我们就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生物学概念”,生物学概念就是在众多的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之上归纳、推理出来的基本结论,包括一些基本的原理、规律和理论等基本知识,它区别于日常用语中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概念等同于一个词语或者术语来对待。概念是建立在很多的事实感知基础上的,需要众多的事实来支撑,它还是知识的细胞。同一个生物学概念可以用不同的生物学事实来阐述和支撑,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用生物学核心概念统一起来,把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作为重点,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生物学理论,而不是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事实”的死记硬背,从而达到真正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2。什么是生物学核心概念
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认为核心概念位于学科的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以外的迁移价值和持久价值的概念性原理、知识规律和方法。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生物学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是核心概念,而对于生物学专家来说可能就不是核心概念,不同的学段的生物学核心概念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理解为生物学核心概念实际上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形成关于生命本质正确的看法和认识。
二、怎样甄别生物学核心概念
一般状况下,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认识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生物学素养,那么怎样在繁多的生物学概念中甄别生物学核心概念呢?
1。生物学核心概念是构成学科基本框架的概念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的科学,在这门最基本的自然科学中,离不开对事物和现象过细的具体的分析。核心概念可以揭示科学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还能够把过细的描述和具体分析的细节片断融入到广阔的、有逻辑内聚力的结构之中,在这样的结构里,生物学的信息片断的内在联系就被凸显出来。所以,我们在生物学中要善于建构信息片断的知识结构,并纳入到整个信息结构中去,知识结构之间的节点就是核心概念,因此,核心概念构成了生物学科的基本框架。生物学事实是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它是建立生物学概念的基础,生物学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生物学科的基本的结构,而核心概念位于学科知识结构中一般概念的上层,成为核心聚合器,聚合着学科的一般概念,这种聚合不是对一般概念的简单相加,而是对生物学概念的一种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往往具有迁移应用的价值。通过核心概念的迁移应用就可以解决事实性的问题,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负担,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核心概念具有统摄一般概念和事实性知识的作用,因为核心概念超越于具体的、事实性的知识。
2。生物学核心概念是具有文件夹功能的概念
我们如果能够提炼单元的核心概念,并把它们组合成能够反映生物科学基本面貌的核心概念体系,在围绕体系选择内容,淡化一些与该体系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这样选择出来的很少的知识,比课程中庞杂的重视更具有学科教育功能。
3。生物学核心概念是具有统摄思维功能的概念
核心概念的梳理和提炼需要按照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把一些零散的知识条理化、整体化,建构起条理分明、脉络清晰,相互联系的内在体系。这样一个具有逻辑内聚力的体系在建构的过程中需要整体思维的把握。生物学核心概念是对同一类生物学问题本质特征的基本的概括,例如:“生命有机体维持其生命活动需要不断地摄取能量”这一核心概念,就是在分析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概括出来的这一本质的认识,从分析环境和生物体的关系开始,发现了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生物体和它周围的环境不断的进行着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交换,一些物质在被生物体吸收以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被排出体外。在整个代谢过程中,生物体内的能量被不断的转化,能量的每一次转化都会失去一些可用的自由能,因此,生物体必须从外界不断的摄取自由能来补充自身的能量,以此保持自身生命性能的稳定。理解“生命有机体维持其生命活动需要不断地摄取能量”这一核心概念的本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从系统的角度来理解生命系统。由此可见,核心概念不同于一般的概念,核心概念可以统摄一般的概念,可以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统一整合学科知识的功能。
4。生物学核心概念是具有迁移价值的概念
科学的其它的领域和生物学领域一样,都具有反映事物规律和本质联系的核心概念,对于学科的核心概念的理解把握可以迁移到其它的领域,这样,学习者和研究者就会从整体上用发展的和本质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