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壤地质调查报告

土壤地质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壤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壤地质调查报告

土壤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管理,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权益,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对资源保护、开发与经济建设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以及本省管辖的海域内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办法。

依照《条例》规定应当向国家汇交的地质资料,其汇交、保管和利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本办法所称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是指为满足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开展地质工作所形成的各类成果地质资料,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工程地质勘查(察)、水文地质勘查、工程物探等形成的地质资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以下简称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受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承担地质资料的接收和验收工作。

发展改革、经贸、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应当协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汇交

第六条在本省行政区域以及本省管辖的海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政府出资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工作项目,承担有关地质工作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前二款规定以外的地质工作项目,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汇交人可以委托承担地质工作的单位直接汇交。有多个出资人的,各出资人共同承担地质资料汇交义务。

第七条地质资料汇交范围依照本办法附件所确定的范围执行。

除成果地质资料(包括文字报告及附图、附表、附件等)、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外,其他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由汇交义务承担人汇交地质资料目录。

原始地质资料已在成果地质资料中反映的,可以免交原始地质资料复印件。

依照《条例》第九条规定,应当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的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将其地质资料目录同时抄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条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依照《条例》第十条第(四)项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

工程建设项目地质工作已先行通过验收或者分阶段验收的,自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地质资料。

第九条汇交人应当汇交两份纸质资料以及相应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内容与相应的电子文档资料内容应当一致。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地质资料时,应当随附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的复印件。

汇交经过评审、鉴定、验收的地质资料,应当随附评审、鉴定、验收的正式文件或者复印件。

第十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汇交的地质资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对验收不合格的,退回汇交人补充、更正后,在60日内重新汇交。

第三章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

第十一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集中保管。

其他不需汇交的地质资料由承担地质工作的单位自行归档保管,其目录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报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地质资料的整理、保管、保密、利用制度,配置保存、防护、安全等必要设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地质资料的完整和安全。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的馆舍建造以及设施配置参照国家有关档案馆设计规范执行。

地质资料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维护史实,遵纪守法,具备相应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

第十三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至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止对资料内容予以保护;有效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将其资料内容予以公开。

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予以公开。对资料内容需要保护的,汇交人应当在汇交时办理保护登记手续,保护期自办理保护登记之日起计算,最长不得超过5年;需要延续保护的,汇交人应当在保护期届满前30日内,到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延期保护登记手续,延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未办理延期保护登记手续的,不再予以保护。

第十四条政府出资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向社会公开,无偿提供全社会利用,不得办理保护登记手续。

前款所称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的范围按照国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公益性地质资料范围的公告》执行。

依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补交的地质资料,汇交人补交时未提出保护申请的,不再办理保护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只公开资料目录。但是汇交人书面同意提前公开其汇交的地质资料的,自收到书面同意函件之日起,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予以公开。

第十六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可以有偿利用,有偿利用的具体事项由利用人与地质资料汇交人协商确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救灾需要,查阅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查阅人应当持同级人民政府或者省级有关部门出具的介绍信、查阅人工作证,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无偿提供查阅。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也可以根据相关应急预案的规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动提供查询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规划、决策、行政管理需要查阅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经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无偿提供查阅。

第十七条已经公开的地质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持单位证明或者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可以查阅、摘录、复制。复制地质资料的,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可以收取复制工本费。工本费的具体标准由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公布地质资料目录,提供查询服务。

第十八条涉及国家秘密或者著作权的地质资料的保护、公开和利用,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四款和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经验收不合格,汇交人逾期拒不补充、更正的,视为不汇交地质资料,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二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披露、提供利用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

(二)限制他人查阅、摘录、复制已经公开的地质资料的;

(三)未按规定保管地质资料,造成地质资料损毁、散失或者保密地质资料泄密的;

(四)超过核定的标准收取复制工本费的;

(五)其他、、的行为。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的原始档案,由各级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按照《*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接收和管理,汇交人应当将其复制件汇交至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实施前,汇交人依法应当汇交而没有汇交的地质资料,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清查后,按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补充汇交;其他由各承担地质工作单位自行归档保管的地质资料的目录,于本办法实施后180日内报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1.*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2.*省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3.*省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附件1

*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其地质图、矿产图。

二、矿产地质资料

(一)矿产勘查地质资料:各类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二)矿产开发地质资料:各类矿山生产的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报告、闭坑地质报告。

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一)国土整治、国土规划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

(二)供水能力≥3万方/日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的地质勘察报告。

(三)单独编写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报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专门性水文地质报告以及岩溶地质报告。

四、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

(一)地下水污染区域、地下水人工补给、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地方病流行区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三)建设工程引起地质环境变化专题调查报告,国家级重点工程和国家、省级开发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

(五)一、二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五、地震地质工作资料

地震地质调查、考察、研究报告。

六、物探、化探地质资料

区域物探、区域化探调查报告;物探、化探普查、详查报告;遥感地质报告;国家级重点工程和国家、省级开发区以及大中城市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有关的物探、化探报告。

七、地质、矿产科学研究及综合分析资料

(一)经国家和省一级科技成果登记的各类地质、矿产科研成果报告以及各种区域性图件。

(二)矿产产地资料汇编、矿产储量表、成矿远景区划、矿产资源总量预测、矿产资源分析以及地质志、矿产志等综合资料。

八、其他地质资料

旅游地质、农业地质、深部地质、火山地质、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以及土壤、沼泽调查等地质报告。附件2

*省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资料分类资料汇交细目〖3〗指标单位汇交范围备注水利与渔业水利工程(水库)库容量亿立方米≥0.1灌溉工程受益面积万亩≥5标准海塘、江堤保护耕地万亩≥100水产冷库储藏能力吨≥5000渔业港口大中型交通铁路铁路干线铁路隧道长度米≥1000铁路桥梁长度米≥1000火车站等级级三级以上公路等级级一级以上港口、码头大中型独立公路大桥长度米≥1000独立公路立交桥型式互通式公路隧道长度米≥1000飞机场飞行区指标4C及以上内河通航建筑通航吨级吨≥300通信电信枢纽、通信调度中心县(市、区)级以上通信工程电缆长度公里≥500电力核电站所有抽水蓄能电站所有水电站装机容量万千瓦≥5火电站单机容量万千瓦≥5输变电工程电压万伏≥22工业钢铁厂年产量万吨≥100石油化工厂年加工原油万吨≥50水泥厂年产量万吨≥100氟化工厂年产单体万吨≥4其他工业企业占地面积亩≥200非城区50亩以上输油、气管线长度公里≥120沉井、沉箱、过江管线、顶管工程及架空索道大中型教科文卫(独立)学校在校人数人≥3000高教园区占地面积亩≥200体育场(馆)座位座≥2000影剧院座位座≥1200会展中心大型医院、疗养院床位张≥500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城市道路长度公里≥3隧道长度米≥250桥梁(含立交、高架)长度米≥100地下铁道所有城市防洪工程保护人口万人≥20城市引、供水工程日供水万吨≥5水厂日供水万方≥5燃气厂日供气万方≥30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万方≥5住宅区、商业区和城市改造工程占地面积亩≥200城市垃圾处理场容积万方≥500人防掘开式工程底层面积平方米≥3000坑地道工程长度米≥1500其它粮食中转库及储库库容亿斤≥1.5油库库容万方≥5冷库储藏能力万吨≥1火药库建筑面积万平方米≥2其他重点工程地下储库、洞(硐)室省级以上一般建筑楼层数层≥20高耸构筑物高度米≥100高边坡工程高度米≥100矿山(甲类)年产矿石万吨≥10乙类矿山≥100旅游区、地质公园等建设项目省级以上项目新建村庄人口人≥1000附件3

*省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各种原始测试数据、鉴定结果、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含数据库),实际材料图,主干剖面实测和修测剖面图,物化探、重砂成果图。

二、矿产地质资料

(一)矿产勘查地质资料:工程布置图、钻孔柱状图,重要槽探、坑探、井探图,各种岩矿测试、分析数据汇总表(或数据库),各类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有关物探、化探原始地质资料。

(二)矿产开发地质资料:各中段采空区平面图、剖面图,探采对比资料,各类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

三、水文地质资料

各类工程布置平面图,所有钻孔柱状图,各类试验、测试、监测原始数据、测量结果汇总表,有关物探、化探原始资料。

四、工程地质资料

软土地区钻进基岩钻孔柱状图、不良地质工点控制性钻孔柱状图、深度超过30米的钻孔柱状图、实际材料图,各类工程布置图。

五、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

各类工程布置图、实际材料图、钻孔综合成果图,各种调查、测试、监测原始数据及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

六、物探、化探地质资料

各类测量、分析测试原始数据汇总表,实际材料图。

土壤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3S”技术;土壤布点;土壤采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调查的方法也随着时代的脚步而进步。从最古老的传统的土壤调查的方法即经典土壤调查的方法,到利用航片、卫片进行土壤调查。土壤调查的工具也从传统的罗盘、平板仪、土钻等,转而使用航测飞机、卫星等。结合3S技术和土壤调查的理论,得出利用3S技术的土壤调查流程。利用RS和GPS进行数据的采集,用GPS定位采样点,利用GIS的分析功能进行对采样点的分析,最终得出土壤调查的成果。主要是利用3S的集成来进行土壤调查。

一、土壤调查准备阶段

1.制定方案

首先组织土壤调查的人员,进行分组,制定各个小组的工作计划和调查路线。统一土壤调查的技术要求,确定土壤调查的内容;搜集并阅读调查地区的各种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即利用状况的资料和图件;准备共调查填土时用的底图,选用大于成图比例尺的精度要求的地形图,也可以采用通过摄影测量和RS所获得航片或者卫片;准备调查所用的装备、工具和化学分析设备等。

根据研究区的调查,调查的路由选择的方法在土壤中的选线普查调查山地土壤线和平面定位。山的土壤调查的路线线。首先要遵循垂直线的原理,从山下到山上的路线,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植被,苍拉高,母质类型,以及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还应考虑大小,山地,丘陵,山地,中山以及不同的坡度,土壤的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的坡度和地形的区别。对选线平原区土壤调查。平原地区山地土壤变化将是简单的,但平原区,地形,地形的变化,土壤母质的变化程度的影响土壤的发生和分布是很重要的。因此,应遵循平原区的轮廓线的垂直的选择原则。选线通过的主要地貌单元,地形和土壤类型,多作观察,以便掌握土壤的分布规律。从沿海(或滨湖)平原冲积平原山前平原,从平原到高阶地;从洼地到两个斜坡的山,观察不同土壤类型。

2.收集土壤调查的资料及相关遥感图像

我国土壤调查的资料是第二次土壤调查中绘制的土壤图、土壤所含成分等数据,对于今后的土壤调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选购调查区域的遥感图像,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传感器特性的组合应该是最优的组合

二、土壤调查野外工作

1.线路调查

线路调查是为了获得对调查区域的一个总概念。根据调查区域面积的大小和地形、地质、植被的复杂程度预先确定几条调查线路,每条线路应该通过不同的地形部位,不同的植被和母岩分布区,以便收集到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材料。在线路调查过程中应对照遥感图像随时定位、仔细观察成土因素、景观特征、土壤性质、土壤类型等,进行素描、记载和系统编码。

2. 采样点的布设

根据6.1指定的工作计划以及路线进行野外工作。在已经选定的路线上利用GPS布设采样点,并且到实地进行采样。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利用GIS对所选的采样点进行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缓冲区分析,计算各个采样点之间的距离,以便使人员快速找到采样点。这样就可以使采样的分布合理且方便,可以删除一些不方便的点,如采样点在河面、悬崖、山谷、路面等不能进行采样的地点。

3.详测

详测是在线路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清土壤类型及分布界限,绘制一定比例尺的土壤分布图,确定土壤资源的利用和改进方向。包括:设置主要土壤剖面、确定土壤分布界限、检查和校正土壤草图。

4.采样点进行采样

工作组人员按照制定好的采样路线,到实地进行土壤的采样。采样得到的土壤样品分类编号装好。

5.野外验证

野外验证包括:验证预判断时的定位精度、解译的分类精度及制图的界限精度;进行典型样区的土壤剖面观察、记载和取样;进一步了解土壤分布规律及利用改良上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区域改良土壤提供资料。

三、土壤调查室内资料整理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对实地进行的验证,逐块勾绘出土壤类型和土壤组合的界线。

在室内的工作包括:进行对土壤样本的化验;编制微地形图,土壤图件的纠正转绘,经过野外验证和修改后的土壤图,确立土壤――成土因素系统的关系,结合室内的化验结果,将各组解译的土壤图进行拼接;制订详测第二阶段野外工作计划。

将各个过程得到的数据输入数据库中,利用GIS对其进行分析,找到适合调查区域的土壤利用方案和改良方法。方案要求符合实地情况、精度要求,能够实施等。

四、成图阶段和调查报告的编写

室内得出的土壤图与遥感影像对比,将土壤图进行清绘、整理,完成成果图。最后,编写土壤调查的调查报告。

五、应用实例

3S技术在石拐矿区土壤调查中的应用,在石拐地区的土壤调查目的是了解此地区的土壤成分、有机物质、氮、磷、钾、PH值、含水量 、土壤紧实度等。

1.石拐矿区的自然环境

土壤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黄河源区冻融地质作用生态环境地质

Summary of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 of special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reeze-thaw geological strong, widespread thawing geologic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are rock mountain top, frost weathering debris slope, mountain slopes thaw slip sloping piedmont plains and valley plain frozen inflation -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ole of financial depression, which corresponds to a different source regions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topography unit, showing a distinct altitudinal zonation and thawing desertification landscape.Keywords of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region thaw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青南高原内部,地处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以西,各式各雅山以东,东昆仑山东延中列布青山南麓和南列巴颜喀拉山中段之北地区,面积约20930km2,海拔均在4200m以上,属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冻融地质作用强烈,冻融地质现象普遍发育,土壤和植被被大面积破坏,荒漠化土地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脆弱生态环境恶化加剧。

2 冻融地质作用类型及生态环境地质特征

黄河源区自然地理环境特殊,冻融地质作用普遍发育,主要形成山地顶部裸岩、寒冻风化岩屑坡;山地斜坡冻融滑移;山前倾斜平原及河谷平原冻胀—融陷三大作用类型,并对应于源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和地貌单元,呈鲜明的山地垂直分带规律和冻融荒漠化生态景观(图1),具独特的生态环境地质特征。

2.1 寒冻风化岩屑坡

黄河源区寒冻风化岩屑坡主要分布于巴颜喀拉山主脊、尼采扎母那九、热吾挡东、扎尕玛、加巧年扎、玛拉扎仁玛和卡里恩卡着玛、再根日花等山地分水岭海拔4700—5300m间的高山顶部。以寒冻风化为主外动力地质作用。寒冻风化破碎的岩块、碎石在风力、重力、冻胀等作用下,形成石川、石海和岩屑坡,从山脊向山谷延伸或围绕山峰呈环带状分布。

寒冻风化岩屑坡地区主要发育高山寒漠土,该类土壤地处高峻的山顶,寒冻机械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成土过程微弱,地表大多为裸岩、碎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青海青海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周蔚(1968-),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矿测试及水工环地质勘查等方面的工作。

屑和流石,土被不连续,具高山寒漠景观,地表高等植物稀少,仅在碎石隙间有低等植物地衣、苔藓生长。该类土成土年龄最短,以寒冻原始成土过程为主,有机质积累微弱。

岩屑坡块石在冻融蠕移、季节性水流及重力作用向下运移,形成石川、石海,宽度达30—100余米,长度多在500m以上,厚度一般小于3m。它们在向下运移过程中破坏植被,不断压覆植被,减少草场的有效面积,使地表粗糙化,山体由“草戴帽”向粗砾化发展,土地覆被随之发生改变。

2.2 山地斜坡冻融滑移

黄河源区山地斜坡地带冻融地质作用主要有多级冻融蠕移、“毯式滑移”、融冻泥流与热融滑塌三大类。

2.2.1 多级冻融蠕移

黄河源区岩屑坡下部山地斜坡区,普遍发育多级冻融蠕移。多级冻融蠕移具如下发育规律:

⑴ 蠕移序次由低向高处发展,上部新,下部老;上部形态完整、新鲜;下部形态残缺不全,遭受后期流水作用破坏严重。

⑵ 蠕移区多发育于无常年流水作用的“口小肚子大”状沟谷内,片、带状分布。可分为剥离区(坡度20°以上),滑移区(坡度12°左右)和停滞区(坡度10°左右)三部分。

⑶ 多级冻融蠕移明显与多年冻土退化有关,以多年冻土层上界面为滑床,冻结层上水的积极活动和重力作用是引起蠕移体滑移的主要因素。蠕移体不仅破坏上部土壤植被,还压覆下部土壤植被层,在后期流水及其他作用下,最终向裸地发展。

2.2.2 “毯式滑移”

黄河源区丘陵山地坡面较为舒缓,受地形地貌条件影响,冻融地质作用具“毯式滑移”特点。

“毯式滑移”一般于坡度在12°左右的舒缓宽坡面上大面积发育,由高山草甸及高山草甸土整体由高向低处剥离—滑移。滑移体上部拉张—拉断现象多见,下部因挤拥、堆叠,使土壤、植被层完整性与天然结构全面破坏,在后期流水与风力作用下,加速了斜坡侵蚀,使山地生态屏障——土壤、植被层丧失。

“毯式滑移”的成因与冻土退化、季节性融化层增厚、冻结层上水活动空间增大有关。多以冻土上界面为滑床,由上向下整体滑移,最终使山地斜坡粗糙化,导致高山草甸破坏。在后期流水及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最终向裸地化发展。

2.2.3 融冻泥流与热融滑塌

黄河源区丘陵山地斜坡—坡麓地带或沟谷的谷肩带以及无常年性流水的沟谷中,普遍发育融冻泥流与热融滑塌。多呈条、带状分布。

斜坡—坡麓坡面形态一般在10°—25°左右,细粒土堆积厚度2—4m、土层含水量高。由于冻土或地下冰层融化,水的介入,使上部土体沿着融化界面在重力作用下引起蠕移滑动形成泥流的现象。区内融冻泥流、融冻滑塌呈不规则的长条形,长十余米—数百米,宽数十米。在粘性土组成的平缓山坡且有多年冻土层分布的地方最为发育。它们在活动过程中,因上部土壤层滑移剥离,使原本平坦的草地形成大小不等的凹坑,破坏土壤、植被结构的完整性,向下运移压覆,造成土壤、植被以成倍的面积破坏,是山地岩土侵蚀的一种主要灾害类型。

2.3 山前倾斜平原及河谷平原冻胀—融陷作用

黄河源区山前倾斜平原及河谷平原区冻融地质作用表现为点状分布的冻胀丘和热融塌陷。

冻胀丘广泛分布于多年冻土区地下水较丰富的沟谷和山前地带。在黄河源区的作毛那角、卡里恩卡着玛、卡日唐纳等地最为发育。冻胀丘一般呈半圆—椭圆形丘状,直径2—5m,高0.5—3m,表部冻胀裂缝发育。一般为一年或多年生,冬季冻胀隆起,次年4—5月开始融化,7—8月消融塌陷。

热融塌陷主要由植被保护层退化及气温多年或年际间变化,多年冻土热平衡破坏,多年冻土或地下冰消融,使地表下沉而致。热融塌陷地表形态呈圆形和不规则椭圆形—条形,直径数十米至数百米,周边同心环状拉张—弯曲裂缝发育;热融塌陷多与冻胀丘伴生,常见于多年冻土下限附近的沟谷底部、山前倾斜平原或河流两侧。

冻胀—融陷作用在黄河源区主要造成两种形式的破坏:一是导致土壤植被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成为风蚀荒漠化的物源;二是破坏多年冻土热平衡,导致建筑物地基失稳,路基变形或形成道路翻浆。如玛多县至麻多乡、麻多乡至曲麻莱一带道路翻浆现象尤为严重。

3主要结论

黄河源区冻融地质作用普遍发育,从山地顶部山地斜坡山前倾斜平原、河谷平原,主要有裸岩、寒冻风化岩屑坡冻融滑移冻胀—融陷三大作用类型,总体呈山地垂直分带规律。形成的冻融荒漠化景观在后期流水及其他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最终向裸地化发展,成为近年来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恶化的主控因素之一。

土壤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经济发展;探讨

1引言

以上研究对于探索地质科技对经济的微观作用机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笔者认为地质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方式仍有其特殊性。研究地质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方式一方面是研究地质科技进步对地质工作效率和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研究地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循环作用机制。通过对这两方面的研究,探索其中涉及的地质工作效率、地质科技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而厘清两者的作用关系,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地质科技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

2地质科技、地质工作效率和

纵观整个地质行业的发展,凡是重要的发展转折点都离不开地质科技的突破。笔者认为地质科技对地质行业工作效率的影响分三个方面。

首先是由于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地质工作者提高了对资源、能源以及地质环境的探测或评估效率,进而提高地质工作效率。

其次,地质科技能有效地促进新工具的发明和对已有工具的改善,而工具的改善也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与第一点不同,改善工具所带来的效益大小还取决于原生产规模的大小。而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则决定了我国地质工作者的基数也较大,所以,新生产工具的投放将由于其惠及面大的缘故而有助益于整个地质行业工作效率的提高。比如,李超岭等发明了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数字填图方法,加快了野外区调资料的整理和处理,为全国地质调查工作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第三,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学习新的地质科技知识也将有助于地质工作效率的提高。地质科技一方面要依靠地质科技产品的推广和使用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武装地质工作者大脑的方式发挥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著作中认为,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形成于人体中的,通过生产劳动交换其价值的智力、技能和体力的总和,因此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商品,应该属于无形资产。根据该定义可知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一定的地质科技知识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积累,在劳动中通过不断地发挥该资本的作用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地质科技、地质科技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

笔者认为四个环节直接决定着地质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现讨论如下:

3.1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的提高对能

源或资源型产业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像矿业、石油等能源或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是一个有机整体。从最初的矿产开发到后来的有色金属冶金化工,从原油、天然气等的开采到后来的成品油的生产都离不开地质产品,而地质产品质量的提高无疑将大大提高这一链条各个环节的效率,加速整个地质产业链的生产循环。例如,其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具体表现为缩短勘探周期,减少开发污染,矿产品深加工等。对矿业企业而言,主要表现为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竞争实力和延长企业生命周期,为企业转型争取时间。

3.2地质科技产品质量提高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各种地质科技产品对经济建设的促进表现为:城市规划建设,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工程环境调查、重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路线的选址、建设及稳定性检测等。更具体地说,影响着城市区位开发的调查、交通路线的选址调查、工程环境调查等。

首先,对城市规划建设比较突出的贡献在于有助于防止和减少地下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地面变形、洞室围岩失稳、地下水环境变异、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导致的事故;有助于实施高质量的隧道工程、沉井工程、基坑工程与减少工程后问题;还有利于地下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

其次,随着都市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地面工程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城市建设与发展对地质环境条件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搞好地质环境的调查,杜绝不良地质条件带来的隐患已经成为地面工程建设必备的环节。而高质量的地质研究报告(即科研所生产的地质科技产品)将有助于地质环境检测和评价及开展建设前的可行性分析。

再者,地质科技产品在增加就业方面表现为良好而精准的地质报告能吸引更多投资项目。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而吸引的外资企业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技和为地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减轻政府负担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3地质科技产品质量提高对相关

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高质量的地质科技产品还有助于促进地质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地质旅游方面,高质量的地质调查报告不仅有利于地质公园景点的设置,还能为地质公园中缆车、铁索桥等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中,通过完成高质量的农业地质报告便于摸清农业地质环境底数,查明土壤中重金属、残留农药、化肥污染情况,有利于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基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土壤地质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找矿预测;二道沟金矿床;鲁山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132-02

二道沟金矿区行政区划位于河南省鲁山县熊背乡宿王店村。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矿区内曾有民采,遗留许多大小不等采坑和深浅不同斜井,主要开采地表及浅部金矿体,规模普遍较小。

1 矿区地质特征

1.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多金属成矿带(Ⅱ级)[1],华熊台缘坳陷崤山~鲁山拱褶断束内(Ⅲ级)[2]。区域上受北部东西向鲁栾断裂、南部栾川~确山~固始深断裂(槽台分界)及下汤~拐河片理化韧性剪切带控制,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剧烈,区域性构造和层间构造较为发育,形成了下汤~拐河长达35km韧性剪切带(图1)[3]。多期次的岩浆和构造活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和富集提供了充足的热源与富集场所。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华熊地层小区,出露的地层以中元古界汝阳群兵马沟组、熊耳群马家河组为主,太华岩群零星出露。区域矿产主要有Au、Ag、多金属及稀有、稀土等,目前已发现大小20多个小型金矿床、铜铅多金属矿床和磁铁矿床,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鲁山棚沟金矿、方城槐树庄金矿、开山寺金矿、长岭金矿、黑阴寺铁矿等。

图1 下汤~拐河韧性剪切带地质略图

1.第四系;2.上元古界栾川群;3.中元古界官道口群;4.中元古界熊耳群;5.块状火山岩;6.混染杂岩;7.糜棱岩化花岗岩;8.韧性剪切带;9.燕山晚期花岗岩;10.晋宁期花岗岩;11.含金石英脉集中分布区;12.角度不整合;13.平移断层;14.韧性剪切带边界;15.车村-下汤韧性剪切带

1.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华岩群,主要为混染杂岩,岩性为混合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混合片麻岩等,零星分布于前寒武纪花岗岩内。熊耳群主要为马家河组火山岩,多为安山岩、粗安岩、安山玢岩等,分布于矿区南部,与花岗岩为断层接触关系;少数为花岗岩捕掳体,蚀变形成构造片岩。受区域构造及韧性剪切的作用,岩石片理化及片理叠加现象普遍,形成片理化带,发育黄铁绢英岩化、绿帘石化、硅化、绿泥石化,并有矿脉充填。矿区内侵入岩为花岗质岩石,主要有晋宁期强片理化片麻状钾长花岗岩、燕山晚期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种,大面积出露于矿区中部、北部。矿区内燕山晚期花岗岩(K1Jηγ)侵入中元古界地层(Pt2xn、Pt2g)及晋宁期花岗岩(Pz1ζγ)内(图2),对早期形成的碎裂岩、糜棱化岩石进行后期叠加改造,形成硅化蚀变岩、黄铁绢英岩等,是矿区金矿成矿的主要母岩。

图2 燕山晚期花岗岩侵位模式图

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河南省1:20万区域化探成果显示,鲁山地区是Au、Pb、Zn丰度最高、分异富集、程度最强和异常最好的地区,可以认为该地区具有极好的Au、Pb、Zn及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内综合异常总体为北西向分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含矿层地球化学背景特征:太华岩群以富Cu、Ni、Cr、Co、V、Mn、Fe、Ca,贫Bi、U、Th、Nb、La、Zr、W、Sn、Pb、Ba、Hg、K|、Na为特征。熊耳群以富Ag、Au、Pb、As、Cd、W、Mo、B ,贫Cu、Be、U、Th、Nb及中-基性岩浆岩元素为特征。栾川群以富Ag、Ag、Pb、Zn、Cu、As、Cd、Sb、硫元素、铁族元素、贫P、Sr、Nb元素为特征。

3 矿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3.1中元古界熊耳群

矿区内熊耳群主要为马家河组变玄武安山岩及蚀变形成的构造片岩,岩石化学成分见表1。[4]

由表1可以看出:构造片岩与变安山岩化学成分发生了根本变化,构造片岩SiO2、K2O、Fe2O3等含量高,而Al2O3、Na2O含量低。SiO2、K2O含量增高对金矿化有利。

3.2早古生界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内早古生界侵入岩可分为两个侵入体单元:棚沟独立单元和河北岸独立单元,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见表2。[4]

表2 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

从表2可以看出,棚沟独立单元侵入岩化学成分与黑云母花岗岩相比,SiO2、Fe2O3、K2O偏高而贫MgO、Na2O,尤其是CaO极少,在SiO2—A.R变异图上落入碱性区,故属高硅过碱性岩系。河北岸独立单元侵入岩岩石化学成分与黑云母花岗岩平均值很接近,K2O偏高,而FeO、CaO、MnO偏低,在SiO2-A.R变异图上主要落入碱性区,属过铝碱质岩系。SiO2、K2O含量高,对金矿化有利。

通过微量元素分析[4],与维氏花岗岩克拉克值相比,Cr、V、Hf、Au偏高,Cu、Li、Ni、Zn、Sr偏低;而稀土元素Σce/Σy=8.3671-9.946,为轻稀土富集型,δEu=0.4552-0.4991,具中等铕亏损。

4 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通过矿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5],共分析13种化学元素,除Zn、Mn两种元素受岩性控制,多分布于安山岩地层中,少数与中低温元素伴生以外,其它元素(包括综合异常)均与区内控矿构造带分布或含矿构造蚀变岩脉(矿脉)分布相对应。

Au元素异常(或综合异常)共生组合特点为:Au与Ag、Bi、Mo元素正相关,其次为Pb、As、Hg、Sb、Cd等元素。对综合异常分析及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类比,矿床成因比较复杂,即从高温~中低温的热液均有活动。表现为:分布在花岗岩或其它围岩(包括混染杂岩)接触带附近的接触蚀变热液活动十分强烈,而且围岩的岩性不同,其蚀变特点也有很大差异,综合异常以Au、Bi、Mo、Cu为主元素伴有其它元素的特点;但在花岗岩内,综合异常为Au多与As、Hg、Pb、Sb、Cd伴生,或者As、Hg、Pb、Sb、Cd形成无Au异常。在上述两组元素中, Bi、Mo、Cu可视为中高温近程指示元素,Pb、Sb、Cd、Hg为远程中低温指示元素,Ag与Au紧密相伴,根据异常组合特点可作为判定矿与非矿异常、矿头与矿尾、有无盲矿体的可能及盲矿体可能发育之部位等的判定依据。同时也表明,矿床经历了高、中、低温发展形成过程[6]。

5结论

1)混染杂岩带边缘以Au、Bi、Mo、Cu为主元素伴有其它元素综合异常,且矿脉相对发育,可作为本区内找矿标志。

2)以Pb、Sb、As、Cd、Hg为远程中低温指示元素的异常区,可寻找次级含矿构造或隐伏构造(矿体),提高找矿效果。

3)黄铁矿化、硅化、绢英岩化发育地段,综合异常一般较好,是本区内主要的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罗铭玖,黎世美,等主编.河南省主要矿产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矿系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8-9.

[2]燕长海,刘国印,等主编.豫西南地区铅锌银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85-86.

[3]姬清海.鲁山县黄土岭韧性剪切带与含金石英脉[J].河南地质,1992,10(4).

[4]1/5万神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河南省地质矿产厅,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