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操作入门教程

计算机操作入门教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操作入门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操作入门教程

计算机操作入门教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重要性 教学现状与问题 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30-02

在信息化潮流快速发展背景下,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日渐广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当代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学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且相关部门对教育改革中计算机基础教育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项目。

1 计算机基础知识重要性

云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一门新兴技术,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整合网络中的计算机资源。就当代中职教育而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于提高中职学生基本计算机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值得教师和学生提高重视程度并对它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计算机学习的入门教程,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尽可能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释计算机基本原理,为中职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容。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亦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原理有一定了解和掌握有助于降低学生操作失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现状总括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大学校普遍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几乎都专门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课程,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反馈并不好,教师基于教材对计算机基本原理进行教学通常采用大篇幅的文字解析,这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逐渐降低,甚至有不少学生对理论课的教学产生了排斥心理。此外,这门课程更多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精品教材,涉及内容简单,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一教材并没有实际的教学意义。

2.2 学生总体学习情况

2.2.1 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在社会中生存的必备技能。然而,中职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重要性缺乏认识,而且,受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学生移动设备普及的影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质量较低,枯燥的文字解读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普遍偏低。

2.2.2 学习目的重考试轻应用

受学校考核制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影响,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于准备考试,学习内容也倾向于重视考核范围,其他的计算机知识很大部分被忽略。而且,还存在学生通过考核后,计算机技能荒废的现象,随着时间推移,计算机技能基本为零。

3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问题

3.1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云技术简单来说,可以解释为用户根据自身信息需求,通过网络途径获得信息服务。在中职教育中云技术还能解释为,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师学生信息需求,推动网络健全化、便捷化,从而实现教学信息共享化的目标。因此,云技术的应用对网络环境有一定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实现信息共享要求学校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然而,大部分中职教育院校还没有建成网络专线,制约了中职教育发展。

3.2 教师“云”教育意识有待提高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中职学生对其概念和应用领域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但是部分中职教师却表现出了缺乏云意识教育的倾向,特别是资深教师,他们长年累月的致力于自身专业领域的研究,比较重视课本理论知识教育,从而使得《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教师偏向于介绍计算机发展历程及基本原理,忽略了对新兴事物云计算的教育。

3.3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在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之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生被动的接收理论知识教育,与教师的互动探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计算机领域日新月异,不少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存在差距,例如云计算相关概念解析和操作原理在旧版书籍中都没有涉及。此外,教师通常较为重视教会学生操作,忽略了学生实际应用意识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利用计算机、利用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3.4 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应用于实践。云计算时代,学生具备基本操作能力更为重要。就当前教育情况来看,教师依然采用灌输理论知识,轻视动手操作的教学思路。某些中职教育院校还存在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学生不能及时将所学知识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4 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质量相关建议

4.1 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多媒体教学基本得到普及,这也要求学校配备基本的网络条件。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过程,引用云技术对于校园网络环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学校需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争取建成校园网络专线。

4.2 建设富有“云意识”师资队伍

计算机教师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中职院校提供高素质教师队伍,顺应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要特别强调教师掌握云技术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从而将优秀教育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院校可以提高教学准入门槛,尽可能要求入职教师取得“双证”资格;对于已经就职的教师,学校可以开展教师培养计划,创造条件让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学校,更新知识系统,特别是云技术的知识框架。此外,院校还可以聘请优秀教研人员到校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4.3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和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可是适当提及云计算相关知识,进而提出课堂问题,再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课后积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份作业。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调动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从而在总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4.4 利用云技术构建知识平台

建立云技术知识平台,首先要求各个中职教师要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再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创建云端账号,共享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师利用通过云技术平台向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在云端学习,并完成相关小组作业。基于云技术的协作交流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受时间和地点的严格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学习途径。

5 结语

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在教育中作用也日益凸显。中职教育要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云平台整合教育的资源,实现师生资源共享,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提升自身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恒峰.浅谈云计算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其运用[J].信息化建设,2010(2):50-52.

计算机操作入门教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项目化 机电技术 触摸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2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笔者观察了很久,发现周边的学生都是游戏高手,特别对网络游戏玩得出神入化。出于好奇,笔者也尝试玩了一些游戏,最终发现现在的网络游戏都有一个强大的教学系统。刚进入系统玩时,系统一般都会提供一系列的新手任务,并有详细的提示,指导游戏者完成这些新手任务,当完成这些小任务后,该游戏的基本操作技能也就熟悉了。可以说这是游戏厂商很好的利用了教育技术并通过网络、动画等信息化手段加以完善的完美体现。它给笔者的启发是,作为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我们的课程以技能教学为主,类似于游戏技能学习,可以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课程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探索一种以学生做主体、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为此,笔者在机电专业课程中选择了部分课程作为实践对象,利用信息化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在把实践过程与做法与大家共享。

1 把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变成学习资源

把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变成学习资源,这是完成信息化教学的第一步,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1)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也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学习资源。

(2)充分利用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数字处理的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和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

(3)将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

要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就必须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信息化加工和提炼,笔者的做法是先把学习内容项目化、任务化。这是要把学习的内容围绕职业能力养成来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对应的知识、技能,使学习的内容典型化、具体化,以丰富直观体验,通过所获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情境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境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这里常采用的手段是实际的工作案例,通过图片加文字说明、视频加音频解说,用故事或现身说法的形式来表达更有吸引力。

第二,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操作示范所选择的小项目很关键,就像玩游戏入门教程一样,它的任务要有示范性、启发性、容易被吸收和起到举一反三的功能。例如,在触摸屏控制机械手运动项目中,选择的示范项目可以是其中的一个动作的控制。表达的手法可以是微课视频、图文引导、现场示范等方式。

第三,探索尝试。这是学生吸收和消化的过程,让学生反思和模仿,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在信息化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行动做引导,但可以不具体,笔者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编写操作指引的方式来指导,以不至于使不能消化的学生中途放弃。

第四,完成工作任务。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它指的信息化处理主要是通过文字处理、图文解说、视频让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可线下自学的仿真软件或可自动操作的方法。

第五,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可对照的评价标准,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物化和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这既是一种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碎片化的学习、网络的学习、微小化课题学习都要求学生具有把知识重整和加以应用的能力。

我们要做的是把传统的知识组织系统在内容、结构、形式上进行改造,创建可应用于网络数字化环境,支持网络知识组织和检索的知识体。并为学生提供大量可供阅读的参考文件,如教程、产品手册、网络说明书、电子书等形式的参考资料,为学生进行知识重建提供帮助。又如,在机电一体化综合技术课程中变频器的教学项目中,三菱变频器使用手册(应用篇)就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在教学策略上创设情境,借助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内容、多媒体呈现形式、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探索、合作协商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信息时代的信息技能及学习方式

信息技能是指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现在的时代是网络时代,海量的网络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表达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化带来了机遇。但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能和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够理解信息所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技能,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在操作中教师给予学生的信息要适当,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去探索、发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来有效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4 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目前,信息化环境更多指的是多媒体应用和网络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教学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试验、创作实践等环节。教学活动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面笔者以机电专业触摸屏的应用模块其中的一个教学项目为例,说明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教案如下:

教学项目:触摸屏控制气动机械手的手动运行

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合作”模式

环境准备: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通迅环境

4.1 课前

(1)课程教学过程:①课前课前教学项目通知,表明本次课程工作任务;②学生线下活动。

(2)信息技术应用:①通过微信平台任务书和以图文解说方式完成任务的示范案例指导(触摸屏控制一个气缸的伸出缩回);②学生线下可利用触摸屏软件Eview和三菱仿真软件对示范案例进行初步验证;③微信平台回答学生问题。

4.2 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工作任务

(1)课程教学过程:①以工厂的实际应用案例作为情境导入;②真实操作环境,供学生观察、思考、操作。

(2)信息技术应用:①利用提前在工厂录好的小视频作为课程导入;②以系统触屏损坏更换为由提出工作任务,并播放气动机械手原来的动作及手动功能。

4.3 操作示范

(1)课程教学过程:①通过典型的小项目示范单个气缸的触摸屏画面制作及程序编写来启发学生编写整个任务的实施方案;②指导学生观察项目的特征、运动规律并进行思考和发表意见。

(2)信息技术应用:①播放微课视频――单个气缸触摸屏手动控制系统制作;②视频后不理解的学生重新看微信平台的图文示范。

4.4 制定方案,完成任务

(1)课程教学过程:①学生对呈现的情境进行操作实践、验证与原来思考的意见是否一致;②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把思考和实践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完成任务的技术方案并实施。

(2)信息技术应用:①利用信息技术的可点播放演示功能,重新展示学习情境;②网上查找资料;③上机查看Eview的软件说明书。

4.5 任务学习评价

(1)课程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进行自测评价,小组互评,了解学习效果。

(2)信息技术应用:①通过多媒体提供评价标准供学生参考和对照;②提供评份表量化学生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③通过网络平台“晒”劳动成果。

5 结语

计算机操作入门教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关键词:Flooding算法;静态地址;路灯控制系统

DOIDOI:10.11907/rjdk.161531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1672-7800(2016)008-0006-04

0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人们对共享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网格技术已成为分布式计算领域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1]。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集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于一体的综合系统[2]。Flooding路由协议[3]是传统网络中最为经典和简单的路由协议,是基于泛洪机制的路由协议,可以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该协议不要求维护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相关路由计算,仅要求传感器网络节点在接收到信息后以广播的方式向邻居节点转发数据包,邻居节点重复执行上述过程(转发时除去刚刚发送给它们的节点),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地或者该数据包的生命周期结束。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技术[4],目前国内外学者作了相关研究。在路由表中,通过增加路由方向与资源状态信息两者之间的关联度,有效增加资源请求被转发到可满足节点的概率[5];根据Power-Law规律,总选择具有最大聚集度的节点进行转发[6];先根一定的标准判断两个查询请求的相似性,然后将最新的查询请求转发给最近满足相似查询的邻居节点[7]。

2 Flooding路由算法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包的生命周期中,一般预先设定该数据包所转发的最大跳转数。假设源节点A需要将数据包p发送至汇聚节点D,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节点之间的联机表示两者在通信范围内可通信。节点A首先将p的副本进行广播,则其邻居节点B、E、G接收到p副本之后,直接将p副本通过广播的形式转发(除去节点A),以此类推,直到p达到汇聚节点D或TTL。以节点B、C为例,如图2所示,B将p副本转发至节点C、E、F,C将p副本转发至节点E、F、D。

3 改进后的Flooding路由算法

针对Cluster-Tree算法和Flooding算法的缺点,给出了一种基于Flooding算法的改进路由算法。该算法通过修改网络层的帧结构,在末尾加入序列号,标记中心协调器每次发送的数据帧。中心协调器在每次发帧时生成序列号。当路由节点收到一个数据帧时,提取帧中的序列号,将其跟之前刚收到的序列号进行校验,若相同,则不进行任何操作,反之,就会处理接收的数据帧,执行相关命令,记录数据帧并进行广播。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4 改进后的Flooding路由算法实现

4.1 平台简介

为了有效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中心协调器和路由器以MC13213芯片安装在路灯上,软件部分采用基于MsstatePAN的协议栈,在网络层部分,不采用Cluster-Tree的地址分配方法,使用改进的Flooding算法进行测试。

4.2 数据帧结构设计

在重新定义帧结构时,由于考虑到路灯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该算法,总共设定了60字节的帧结构,目前只使用了33个字节,剩余27个字节作保留,数据帧结构定义如图4所示。在设计帧时,网络ID是识别该网络的唯一标识,帧总共分为两种类型,命令帧和确认帧,命令帧是从协调器发出的,确认帧是从节点发出的,协调器需要处理的帧如图5所示。

(1)目的地址。标识接收开关灯等命令的最终节点,而不一定是指路由结点。如果不是0xFF,则表示控制单盏灯,如果是0xFF,则表示控制多盏灯,此时“开灯间隔参数”有效。

(2)开灯间隔。由协调器进行处理,间隔为1表示开二分之一的灯,2表示开三分之一的灯,表示单侧灯的间隔状况。这是为某些天气情况下,需要开间隔灯而设计的。

(3)左右标识。表示路两侧哪一侧的灯,0x01表示“左”侧,0x02表示“右”侧,0x03表示所有的侧,“左右”由人为指定包含在帧里面。只有当“目的地址”为0xFF时,“开灯间隔”以及“左右标识”参数才有效。这3个参数由协调器进行处理。

(4)序列号。由协调器生成,大小为2个字节,当值达到0xFFFF时,系统自动清零,目的是对协调器发出的命令帧进行标记。

4.3 命令帧及确认帧的演示及说明

如图6所示,总共八盏灯被依次编号,每盏灯都被看作是一个节点。在所有节点正常运作情况下,使用协调器通过串口发出命令,命令7号灯开灯,并且运用改进的Flooding路由算法,图6展示的是其中一种可能路径。

从图6看出,黑色实心圆是协调器,空心圆是子节点,当协调器发出第一条命令时,给命令帧标序列号1,节点1和节点2收到序列号为1的命令帧,然后节点1和节点2对这命令帧进行处理,并广播出去。如果节点3先接收到节点1的命令帧进行处理,然后又收到节点2的命令帧,但是判断序列号相同且都为1,则不对第二次收到的帧进行处理,其它节点跟节点3相同。最终节点7收到命令帧,判断后处理,灯亮。

假设出现节点损坏,且中心协调器需要对此节点后面的节点进行操作,则其它节点在将数据帧传送给此节点时,此节点不能对其进行处理,但是基于此算法的优点,数据帧可以通过此节点的左右邻节点或者对面的节点进行广播,从而数据帧能够被后面的节点接收。

经过上述过程,节点7打开灯后,需要返回一个确认帧给协调器,将原来的命令帧改为确认帧。节点5和节点8判断这是确认帧就不比较刚才的序列号,确认帧经过不断转发,最终协调器收到此确认帧。具体过程如图7所示。

5 应用实例介绍

通过上文对Flooding算法的分析及改进可知,理论上,改进后的算法具备实现的可能。结合ZigBee技术设计路灯硬件系统,并制作节点模型进行实验,将改进的Flooding算法和原始算法的执行效果进行对比。

5.1 路灯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根据照明控制器所实现的主要功能,硬件部分如图8所示,主要包括ZigBee模块、功率检测模块、电源管理模块、超声波模块、光线检测模块继电器模块以及微处理器(MCU)模块等。

5.2 软件开发环境

在设计程序时,选择Windows XP操作系统、CodeWarrior 软件开发环境以及硬件仿真器 USB Multilink 连接工具来完成程序的编写、调试。CodeWarrior 软件开发工具支持飞思卡尔处理器芯片的软件编程、连接和源程序调试[8]。使用CodeWarrior软件编写代码时,使用C语言进行编写,编写完成后通过 USB Multilink 连接工具与硬件平台连接[9],并将程序下载到芯片中。

5.3 路灯模型展示

为了测试该新型智能照明控制器的感应性能,结合路灯控制特点,搭建一个由6个节点组成的智能照明模拟测试环境,测试环境由PC机控制界面以及配置照明控制器节点的组网模型组成。测试的主要项目是稳定性、智能响应等,通过户外模拟进行实际性能测试。制作路灯模型后进行实验,如图9所示。

由于帧结构设计得比^完整,通过串口向节点发送不同的帧,可以实现不同模式的亮灯模式,使用一个上面装有6个节点的木板模型来模拟,有单盏点亮、间隔开关灯和全灯点亮等模式,全灯点亮如图10所示。

6 实验结果及分析

6.1 实验场景设置

实验场景设置如下:①节点个数:中心协调器1个,子节点数目6个;②节点间传送数据距离为30m;③实验规则:路灯以左边为奇数,右边为偶数依次排列;④实验次数:同时重复实验500次;⑤针对Cluster-Tree算法设置:CM=4,RM=4,LM=3。

6.2 无故障节点实验结果

假设所有节点为正常,没有损坏,分别对改进Flooding和Cluster-Tree算法进行开全灯实验,通过灯是否全亮或者主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包查看是否有丢包情况。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所有节点正常的情况下,协调器命令所有节点开灯,改进的Flooding算法和Cluster-Tree算法路由转发能力相当,其中有几次节点转发不成功。实验结果如图11所示。

6.3 节点故障实验结果

假设其中一个节点损坏,则分别对改进Flooding和Cluster-Tree算法进行开全灯实验,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一个节点损坏的情况下,协调器命令所有节点开灯。改进的Flooding算法明显比Cluster-Tree算法路由转发能力强,开灯成功率高、丢包率低。

对于不能使所有灯全开的情况,多次发帧仍然可以使没有亮的灯开灯。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①发帧过于频繁;②节点之间相互干扰。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

7 结语

改进后的Flooding算法实现方法浅显易懂,继承了原来Flooding的优点,即每个节点只需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判断,再进行广播,而无需查找路由表,选择下一跳节点的计算。并且,其无需特殊的算法来保持网络拓扑信息的更新以及新路由的发现,而且避免了原来Flooding信息内爆、部分重迭和网络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缺点。

参考文献:

[1] 张秋余,乔赞,袁占亭.基于偏好和M-Flooding的网格资源发现[J].计算机工程,2010,36(14):40-45.

[2] I F AKYILDIZ,W SU,Y SANKARASUBRAMANIAM.A Survey on sensor networks[J].IEEE Commianications Magazine,2002,40(8):102-114.

[3] 殷波.无限传感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4] 郭文静.无限传感器网络生命期优化路由协议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5] 周从华,刘志锋.具有过去时态算子的计算树逻辑模型检测[J].计算机工程,2007,33(22):98-100.

[6] 李健,唐文忠,宋长福.角色访问控制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2003,29(6):534-538.

[7] LI XIAOOU,MEDINA J M,CHAPA S V.Applying petri nets in active database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2007,37(4):48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