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究式学习策略

探究式学习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探究式学习策略

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同伴互助 学习策略 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31-01

一、同伴互助式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

英国的托平(Topping, K.)教授和美国的尔利(Ehly, S.)博士在《同伴互助学习》(Peer-assisted Learning )一书中提出:“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 同伴互助学习的涵义广泛,包括同伴指导、同伴示范、同伴教育、同伴咨询、同伴监督与同伴评价。

西方学者指出,儿童的大部分知识都得于自己的同伴;同伴关系能满足儿童对团体归属感的需要,在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认识。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

二、同伴互助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1.组建合理的同伴互助组

同伴互助学习是以同伴集体活动为主体的,因此同伴小组的合理构成对互助学习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学生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将学生分成A(优等生)1-2人、B(中等生)2人、C(学困生)1人,同时根据学生自愿原则和教师根据学习特点互补原则(如性别等)调整安排4-5人的小组成员。这样分组能使组与组之间的水平相当,有利于同伴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2.培养有能力的小组组长

同伴互助学习的核心是学生对学生的沟通和引领,小组中的核心人物具有很大的心理影响力,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其他学生不同程度的响应,重视和利用这一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是确保同伴互助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部分。组长是由教师选出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且学业和学习态度过硬的学生。首先,教师定期召开会议对每组的组长进行工作能力的进行培训,同时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反馈,提高他们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有效性。其次,针对英语课型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给组长分配具体任务,进行方法指导。

3.处理好教师与同伴小组的关系

在同伴互助学习组中,很多活动由组长组织展开,但并不是说教师就能袖手旁观。在德育教学的同伴小组中,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本组的导师,悉心指导小组活动。而在英语课上,英语教师既是每一组的导师,又是每个互助小组的隐性同伴成员,尤其对那些互助能力较弱的小组,教师应该参与其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引导者,还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三、同伴互助式学习的实践反思

经过几年来对同伴互助式学习策略的摸索、尝试和不断完善,笔者发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1. 有了同伴的互帮互助,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情趣、习惯及能力发生明显变化。对学生来说语言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心理的障碍,心理的自卑,而心理的障碍来源于知识的障碍。以前碍于面子或怕被老师批评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在同伴互助式学习的氛围里,同学们平等互帮,热情互助,“学困生”也可以完成简要的任务,跨越知识的障碍,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2. 互助小组各成员都有不同的收获,学业成绩也有不同的提高。组长在教师全程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要求更加严格,学习方法更有效,责任心更强;在帮助组员的过程中,为了能清楚地解释知识点,他们学习更加有目的,学习整理归纳的过程也帮助他们形成系统性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每个组员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思考以及不敢提出问题转变成学习的实践者、参与者和探索者,学困生更是从消极的抵触转变为积极的吸纳,树立起正确的、积极的学习观,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有依靠地不断努力。组员的互帮互助,帮助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共进的班级学习氛围。3. 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学习主动性,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为了提高本小组的整体成绩,每一位成员都会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并为本小组取得的成绩而兴奋,增强每位成员体验成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英语学习的动机,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第2篇

一、竞赛式学习策略

语文竞赛式学习策略是一种学习指导参与策略。中学生处在多变的年龄阶段,虽然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仍然是学习策略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呈现学习策略的有关知识,激发兴趣动机,设置运用学习策略的问题情景,指导学生通过竞赛鉴别不同策略的特点、运用条件和范围,及时提供反馈,强化学生的课堂或第二课堂的学习和训练效果等教学手段。最终实现学生对学习策略意义的自我构建,使之内化为自学能力的目的。

根据语文素养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竞赛机制,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竞赛不在乎场面的热烈,也不拘泥形式的大小,可以是集中举办大型竞赛活动,也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竞赛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可以是作文竞赛、成语接龙、演讲赛、辩论赛、朗诵赛、课本剧续写和表演赛。

二、延展式学习策略

学习活动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过程由诸如认知活动、学习者的特点、学习材料、学习目的任务等因素组成。就自觉的学习活动而言,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同时,它本身即包含了比学习方法更高层次的水平的学习调节与控制的内容。学习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要有力地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态过程,其关键是灵活地、努力地选择用以达到学习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调控处在“中介”的地位,它体现了学习者的策略性学习活动和行为,显示出原认知的具体内容,起到沟通学习系统内外的各种要素的桥梁作用。它虽不直接作用于外在信息,但在原认知的参与下调控内部的认知过程、认知方法以及伴随课堂教学内容而激发产生的心理倾向、心理状态,激发学生依据所学内容而产生的好奇心和联想,使之变成一种继续学习的冲动。

我们应该使课堂教学不要成为该节内容的结束而是让其成为语文学习的开始,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写、缩写或者续写,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或者主人公的处境和遭遇对课本内容进行再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

在学习了诗歌部分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搜索课本外的诗词,然后对诗歌分类而形成诗歌集;根据某些诗歌的意境创作一些诗配画等作品等。有的学生可能字写得较好,有的同学可能画画得比较好,这样可以让这些同学相互合作完成作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记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还进一步让学生将自己的续写编排成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形体和情感的表现能力,通过表演过程中的掌声让学生或者成就感,在成功的表演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观读感式学习策略

观读后感,是一种常见的练笔形式,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其好处有:一是促进阅读、积累素材。获得写作素材的途径有两条,生活和阅读。阅读对写作的作用自然毋庸赘言。教师给他们指定内容阅读,要求他们写读后感,这便促进了这部分学生的阅读,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写作素材的积累。二是能积累生活,积累体验,积累思想。中学生无论生活积累、体验积累还是思想积累都是很有限的。体验的积累、认识的积累上不去,这直接制约了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观读后感让你让他们积累了生活、积累了体验、积累了思想。时间长了,坚持久了,他们得到的益处将不仅使生活、体验丰富,思想敏锐,而且会使他们养成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好习惯。三是能促进练笔,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写日记是公认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练笔方式,写读后感也是重要的练笔方式。读后感是以一定的阅读内容来写的,只要吃透原材料,再以此为中心展开联想,写作内容总是会有的,不必像写日记那样搜索枯肠。而且越写素材积累越多,写作时,素材源源而来,有内容可写,学生也就乐于写了。尤其是由于读后感体裁单一,教师指导起来也具体、到位。学生对教师的指导看得见、摸得着,自然也学得到手。

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准确掌握人物形象,通过对课本内容或者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阅读了某些课文后再观看该影片后撰写读后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发表自己的内心感受,体会主人公作者的情感世界,触摸作者的灵魂深处,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高贵品质。我们也可以给学生寻找类似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观看后,结合观看内容和课本知识撰写观看后的体会。观读后感可以是撰写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讨论的形式。

四、论坛式学习策略

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混合式学习是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相整合,综合使用同步技术和异步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和学习理论。本文从混合式学习的背景谈起,阐述了什么是混合式学习、使用混合式学习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了在设计混合式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的一系列变化。作为一种全新现代的教育方式,E-Learning在全球的发展十分迅速,它在课堂教学和网络化教学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01年开始,国外E—Leaming进入低潮,国外教育技术界和企业培训界开始试图用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理论来辅助和改造传统的E-Learning。现在混合式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界高度关注的热点,它是随着对网络学习(E—Leanring)的反思和传统课堂学习(C-Learning)的回归而逐渐被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

一、混合式学习概述

(一)混合式学习产生的背景

提到混合式学习,不得不提到远程教学,因为它实际上远程教学发展到现阶段的最新成果。早期的远程教学手段诸如报纸、邮政、录音带和录像带等速度较慢而且有时间限制。尽管这种方式的传递异步、灵活而且允许学习者在任何方便的时候白定步调完成,但效率低下。

现在的远程教学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互联网这一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的交流途径大大改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方式。技术上的进步以及交流方式上的改进使得远程教学变得更为有效和方便,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它的普及程度。

E-Learning(网络学习)相对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授课方式有着许多优势。自由度高是E-Learning主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课程内容,而学生可能正全职上班或是呆在家里做家务,或是有自己的事业或是还在上另外的课程等等。

远程教学的自由度使其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上发展迅猛,高等教育上也出现了同样的变化。大学机构开始意识到那些不能参加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的学生可以参加远程教学,而且用以进行远程教学的物理空间的需求以及费用都大大减少了,网络学院开始大行其道。然而,当基于网络的学习变成惟一的教学手段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师生之间联系过少是一个主要的缺陷;二是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网络学习的辍学率较高;三是学生可能会在网络课程中遇到技术困难,产生的挫败感将影响学习;四是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准确可信的评估是个难题。基于网络学习的上述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如何能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取得最佳效果,这时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就出现了。

(二)混合式学习的含义

混合式学习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相整合,综合使用同步技术和异步技术,它采取教育学方法,使用不同的学习交流策略综合用于传递在线学习内容,同时提供面对面教学。Anthony(2009)从两个方面对混合式学习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广义上的混合式学习是指将多种技术或媒体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活动相融合,我们可从图l看出,技术/媒介与传统面对面教学及在线教学相混合的方式。

狭义上的混合式学习则是指在线教学如何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其中并未考虑技术/媒介在混合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如下图2所示。

(三)使用混合式学习的原因

一是面对面教学手段的使用减轻了网络学习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孤独感和认同感,加强了师生关系;二是网络教学手段的使用减少了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可以更多的访问所需资源,灵活性强;三是教学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充分的使用;四是解决了评估难的问题;五是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可以使用更多积极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

二、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混合式学习中学生目前面临的挑战

1.教学资源的访问带来的困难:远程学习的最大优势就是灵活机动,即学生可在任何有空闲的时间、任何地方都能进行学习,而且还能继续工作、照顾家庭。但由于技术故障问题使得教学资源的访问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最大障碍。

2.地理位置带来的困难:如果他们住得离学校太远,那抵达学校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将大大阻碍着面对面时进行的学习。

3.上班时间带来的困难:即使他们住得离学校较近,但一些学生常常要白天上班甚至要兼二份职,这也使得他们很难在固定时间的课表上腾出时间来进行学习。

4.家庭和社会责任带来的困难:无论学生住得远近,一些学生已有家庭和社会责任,这使得他们在参加特定地点的面对面课程会有许多困难。

(二)面对挑战学生、教师、学校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解决现存问题

首先,混合式学习的学生应能做到:一是进行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克服地理位置带来的困难;二是在自己学习上有更大的责任感,保证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三是学会掌握复杂技术,应用在线教学系统进行学习。

其次,教师则应做到:一是以“混合”方式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克服因时间不够、支持不足、资源匮乏等带来的困难;二是通过培训,掌握新的教学和技术技能。

最后,从技术层面考虑,学校的管理者应做到:一是实时跟踪教学教程,避免因教师变动、技术故障等原因使得教学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二是提供稳定、用户友好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图书馆资源能24小时全天在线访问,为站点内的交互视频、语音、资源上传下载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教师在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时,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提供资源。

三、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策略研究——基于多个目标的混合模型

(一)混合式学习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是事先制订好课程计划,合理安排好包括课程大纲、文本内容、阅读材料、任务安排等,确定学生在何时该做些什么、该如何做。

二是课程提纲必须事先完成并且清晰简洁,如必要最好将特定停息包含在其中。使用红字标识学生作业中需要注意的内容,这将使他们学习起来更容易。除非万不得已,课程提纲一旦完成最好不要更改;以免打乱教学计划。 三是无论何时,课堂会面不要排得太紧,避免影响学生正常的工作和休息。

四是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先熟悉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先学习再实践,然后再熟练应用它。五是教师应时常与学生交流沟通,保持教学进度与计划相一致,确保教学内容被学生所理解接受,提供学生作业的反馈,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参与讨论,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出帮助和建议。

(二)混合式学习教学策略研究——基于教学目标的混合模型

图3描述了一个基于教学目标的混合模型,这模型是由美国州立大学的Anthony G.Picciano教授提出的,它呈现了六种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实现的教学方法。这一模型最重要的特点是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技术和方法。本模型呈现了六种教学目标,下面具体介绍:

1.以培养社交/情感为目标:在这一目标下,混合模式强调教学不应只关注学习内容或是某项技能,而应更多支持学生在社交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发展。因为这是任何一个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交能力和情感的培养通过网络教学是较难实现的,因此,面对面授课方式更适合这一目标。

2.以辩论或是答疑为目标:这是教师探究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并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的一项重要活动。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以帮助他们批判性的思考问题。对于以辩论或是答疑为目标的教学来说,电子论坛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论坛以某个主题为中心,学生围绕主题讨论,在评价他人观点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3.以思考总结所学内容为目标: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对他们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并且将所得结果与教师和同学共享,这将拓展和丰富学生的思想。无论是小组日志和个人博客,无论是小组实践还是个人实验,都可作为学生用于反思他们所学内容和课程其它活动的有力工具。

4.以小组合作或拓展学习为目标:在面对面教学中,小组合作逐渐流行起来,并且在许多课堂活动中都很普遍。在过去,面对面教学中要进行小组合作,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然而,电子邮件和其它电子通信手段的应用,准备工作所花时间大大缩短了。最近,wikis逐渐流行起来,正成为小组项目和写作的得力助手。

此外,之前以项目报告形式进行的小组工作,在上交给教师任务完成后就结束了,学生没有继续研究的机会。而wikis允许学生在整个学期甚至是学期结束后生成可与他人共享的内容,此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拓展小组的学习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5.以综合性教学或评价为目标:CMS(内容管理系统)及其它网络工具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学辅助功能。试卷、测试、作业、学习档案这些都是用于评估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现在已逐渐电子化了。像作业和学期项目报告可通过E-mail传递。学期成果的现场展示也让位于视频会议和播客。电子学档逐渐发展成为包含图像、视频和音频的多媒体展示,这远比以前的纸质材料有表现力得多。每周的课堂讨论可在论坛或博客中进行,这也给教师提供了电子记录,以便他们可以反复查看从而了解学生是如何参与其中以及目前的进展。总而言之,网络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成绩的评估真正公平公正,并且有电子记录,这些都可被师生反复查看。

模型的六个组成部分应尽可能以一种无痕方式融合到课程中去,就像将多种不同颜料相混合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色彩。但需说明的是,不是模型的所有活动和方法都必须整合到课程中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他们整个的学习计划以决定课程的哪一部分适应于用模型的哪种方法,但前提是应服务于整个的教学目标。

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科学素质;教学策略;建构主义;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科学素质(science literacy)――利用知识、理解科学概念及解决事关个人与社会的不同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当代社会每个人所必须的,因为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1]。尽管科学在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学生不能理解最基本的科学概念,也未能获得基本的技艺和能力。而且,太多的学生对科学的态度日益冷漠,太多的学生被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approaches to teaching of science)挫伤,这些学生知道教师希望他们能理解所学的内容,也清楚自己没有理解。毋庸置疑,这种令人不安的科教现状催人深思。

因此,很多教师必须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而不是挫伤学习兴趣呢?什么样的学习策略能加深理解呢? 本文将扼要地对“怎样教”和“怎样学”予以分析和解析,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添砖加瓦。

一、兴趣挫伤的原因探析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尽管教师都知道这一共性,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课堂教学,教师表演的是“单口相声”,学生是静静聆听的“观众”。这种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作用,更忽视了学生意义建构的能动性,结果呢?学生未能吸收所学内容,也不能进行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许多学生学习的动机就是为了“考试过关”,渐渐地,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激情成了昨日的“记忆”。

而且,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小时候形成的关于科学现象的天真的观点在高中甚至大学之后也常未变化。这意味着,这些学生几乎没有整合知识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现象迫使我们质疑现有的教育体制、教师授课策略与授课过程,同时,也迫使我们反思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方法与标准。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一种基于观察和科学研究的理论,是关于人们怎样学习的理论,称之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该理论强调学习者以其经历的事物和对经历的反思建构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知识体系。当遇到新的事物时,我们必定使其与事先存在大脑中的观点和经历碰撞,如果彼此融合,则改变我们的认知,否则,我们将会拒绝或忽略新的不相融合的事物。显然,学习者才是自己知识的创建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建构主义学习观(constructivist view of learning),它指出了一系列不同的教学实践。总体上,建构主义学习观鼓励学生积极运用不同的科学工具创造更多的知识,然后反思和讨论所做的及其理解是如何变化的。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发生的现象和存在的理论,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的观点和理论。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鼓励这种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复制或重现大量的既成事实。

那么,师生可以通过什么的方式或利用什么样的工具实现自我建构的过程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主义型教师善于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例如,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活动(problem-solving learning activities)和探究式学习活动(inquiry-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明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或观点)(即假设),然后检验之,最后做出结论和推论[3]。可见,建构主义将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积极地探求答案,或者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呆板地从教师和教科书中获取知识。所以,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挖掘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学会如何形成假设、如何检验假设或理论,以及如何基于所得数据(结果)得出结论或推理。

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型教师的课堂与传统型教师的课堂是有很大差异的(表1)。通过比较可知,在建构主义型教师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认为知识是动态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并思考如何思考的深层问题。

三、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推崇的学习方法。类似地,探究式教学(inquiry-based teaching)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策略。因此,探究式教与学的方法在增进智力衔接和促进深度理解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作用。实际上,探究式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授课技巧或教学实践,而是对教师有更高要求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善于学习并喜欢探索,掌握大量的主题(话题),并创设恰当的情景,为学生拓展其好奇心和进行知识建构提供环境[4]。所以,探究式教学的运用首先与教师自身素质直接相关,要求教师有更大的智力投入,即设计与课程学习、学生生活以及客观世界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这也是为什么该策略未被广泛运用于课堂的原因之一。

表1建构主义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特点比较

传统课堂 建构主义课堂

授课是从局部开始的,强调基本技能 授课从整体开始,然后拓展到局部;强调重要的理论

严格遵循既定的课程体系 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提问

教学素材禁锢于教材和实验指南 教学素材是被教师精心处理和设计的,不照搬教材

教师单向传递知识;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师生对话、互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教师是权威,其作用是直接的 教师是对话者,(与学生)相互作用的

考试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评价是多样的,除考试外,学生观察、提问、变数观点及其检验过程也是重要的考核环节;非常重视学习过程

知识被视为惰性的,而非动态的 知识被视为动态的,是随经历的增加而变化

学生主要是单独学习或操作 学生独立思考,常与他人组成小组,共同操作和讨论

在实践中,探究式教学须重视2个方面:(1)以问题为导向,即探究式教学以一个松散的问题或案例研究为起点,逐步推进教学活动;(2)以方案为中心,即让学生创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呈现论证的报告。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探究式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衔接,强调从整体上完成学习目标。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常常让学生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1)着手处理来自现实世界的疑问、问题和争论;(2)发展提问、研究和交流等方面的技能;(3)解决问题或创建解决方案;(4)在课堂内外开展合作;(5)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6)参与公共的创新活动以及观念与知识的改良活动[5]。由此而知,探究是一个总括术语,它涵盖了许多其他的教学手段或途径。

综上所述,无论是建构主义学习观,还是探究式教学策略,都明确地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出了教学的思路和方向,但是,它们的实际运用及其效果与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法知识和智力投入等方面密切相关。所以,要想使发生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学习高效而愉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树立高尚的教育信仰,周密地设计教学环节,负责地管理与控制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探寻问题的答案,促进其建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Wieman C, 2008.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using the tools of science to teach science. Forum for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Forum Futures), March, 61-64; 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ff0814s.pdf

[2] Piaget J, 1952.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trans. Margaret Cook.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探究式学习策略范文第5篇

【摘 要】 探究式学习方法是提高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逻辑思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点明 “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核心,并给出了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字】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策略

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也是强调问题思维的重要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讲,培养数学基本技能,锻炼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因此,作为以问题、思维为核心的学科,小学数学更应该提升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逻辑思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正因为如此,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才会一改传统的教学陋习,将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小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自主探索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快乐,感受数学的奥妙和乐趣。

对于探究式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各地的学校都开始了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新生的事物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受到条件和教学陋习的影响,“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为,针对“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推行科学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明晰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核心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实现教与学有机结合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实现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旨,以自主学习探究为主要形式,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提升为主要目标。

二、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个性化、科学化、自主化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高效的学习途径,它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策略给予推进。

1.以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动机,就是引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为了实现高效课堂,就需要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去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究欲望。而学习的兴趣激发的最好方法,则是通过提问创设情境。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其从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如,在《可能性》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玩摸球的游戏。具体的做法是,在口袋里放两种颜色不一样的球,每个人多模几次,并把摸出来的球的颜色记录在册,等到游戏结束后,轮流让学生报自己的摸球情况,并问他们,为什么大家摸球的情况不一样?而且每个人每次摸球的情况又不一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并渴望用数学来解释这一现象。

问题就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的产生,才会引起探究的欲望,通过简单的提问,创设出有氛围的数学环境,让小学生在浓郁的探究欲望下,开始了数学学习之旅。

2.以任务推进课堂,促使学生探究的行动

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并非天生,探究的本领也非自成,而是需要后天教师的有效指导。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需要多措并举,想方设法地去设置一些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会探究的本领。

比如,在《圆的周长》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去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研究他们的周长怎么计算,还找到影响周长的各种因素。通过这个任务设定,学生们开始了探究的过程,他们首先复习了图形知识和基本的图形转化方法,然后利用这些知识基础,开始主动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最终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认识到倍数关系,更进一步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通过合理科学地布置任务,教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孩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更让大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学科的价值。

3.以小组合作为辅,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

一根筷子易折断,众人划桨开大船,合作学习一直都是提升全体学习水平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学合作学习亦是非常重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探索、积极互动交流,利用团队的力量取长补短、强强联合,一起提高数学能力。

比如,在《三角形》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识学习中,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让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将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并研究拼成图形和两个三角形的关系。伴随着老师的指导,每个学习小组都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学习讨论。但第一组讨论进行到满意的结果后,老师再次提出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将三角形尝试着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小组成员一起探讨出新图形和三角形的关系。这样,小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探究,交流合作,最终弄懂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更运用割、拼等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复习了以往的知识,也将这些图形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特征,彻底打破了陈旧的被动学习模式,使得课堂更为高效,学习更有趣味,效果更佳明显。作为小学数学的教育者和推进者,我们需要积极的去学习和实践这种新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快速培养出探究精神和能力,从而为其数学学习奠下根基,为其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梅.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