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存款理财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理财投资
1.引言
所谓单位理财,狭义地理解是单位如何处理好其闲置资金。如果单位具备良好的理财意识,可避免资金趴在账户“睡大觉”的尴尬,从而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以及减少资金不必要的流出。
如今,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公司业务方面拓展更多的理财产品,帮助企业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为企业闲置资金寻找出路。同时,随着业务的发展,企业进行理财投资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暂时闲置的资金、尚未使用的融资款,对于诸如此类的资金,企业已不再满足于一“存”了事,而是希望通过优化资金管理、购买银行对公受托理财产品获取比同期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
近年来,部分地勘单位发展又稳又快,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在其大力开拓地勘市场,主业任务饱满、单位发展前景良好的同时,资金在单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更好的处置单位的闲置资金,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以及减少资金浪费,地勘单位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资金管理观念,在理财方式上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积极开展各种理财活动。
2.地勘单位的资金管理
2.1 地勘单位的理财投资
地勘单位的理财投资主要以购买银行结构性对公理财产品为主,这些理财产品期限多以短期为主,而收益相对较高,其中许多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超出活期存款利率六七倍。在理财产品品种的选择上,地勘单位所购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是人民币“期限可变”理财产品、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以及基金类、债券类以及各种票据类理财产品。除了购买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外,地勘单位还在不同时期办理了银行对公协定存款业务、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以及单位定期存款业务等。其中,尤其要说明的是单位协定存款业务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所谓单位协定存款,指客户按照与银行约定的存款额度开立的结算账户(A账户),账户中超过存款额度的部分,银行将之转入协定存款账户(B账户),并以优惠的利率计算的一种大额存款方式。在暂时没有可行性项目投资的情况下,企业与银行协商采用“单位协定存款”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灵活便利,而且安全可行,可稳赚利息。以我队为例,其在中国银行办理的单位协定存款业务,可使本来存在银行的利息收入由活期利率的0.44%上升到协定存款利率的1.31%,由于利率的近两倍增长,利息收入也将大大提高,安全无风险地为单位创收利润。而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采用这种方式,利用远期付款,单位可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开展更多的业务,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营运资金的占用和需求,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另外,相对于贷款融资,也可以明显降低财务费用。
2.2 地勘单位的其他资金管理
在资金管理方面,地勘单位除了通过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等方式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外,还积极研究税务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争取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流出。税收法律政策规定,总包人对分包工程的税金可按分配的工程计算到各分包商的头上。也就是说,同一生产经营项目,分包出去的部分可由分包商承担税金,这样就避免了重复交税。具体说来有两种缴税方式,一是代扣代缴方式,二是抵扣税金方式。代扣代缴方式是指,地勘单位作为总包方,在付款给分包方时,全额代扣税金及附加,到税务局申报时只申报差额部分的税款,同时上缴代扣的税款。抵扣税金的方式是指,分包方自行到工程所在地税务局缴纳税款,并开具代扣代征税款凭证,总包方在取得代征代扣税款凭证后,仅需缴纳未分包部分营业额的相应税款即可。这样一来,为单位减少了大量资金流出。
3.地勘单位理财投资应遵守的原则
多元理财方式的运用,为地勘单位的资金管理注入了新的动力,实现了单位财富的最大化,提升了单位的整体业绩,为进一步增强其经济实力贡献了力量。总的说来,地勘单位在进行理财方式以及理财产品的投资时,切忌盲目跟风而贸然投入资金,而应根据单位的资金使用计划,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理财计划。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安全性原则
单位进行理财投资应以安全性即保本性为最重要的原则,因为资金管理是区别于直接对外投资的管理活动,地勘单位进行资金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辅助其主业的发展,而不是本末倒置的进行高风险的对外投资,从而影响企业主营业务的正常进行。以理财产品投资为例,地勘单位选择的理财产品多是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以及保本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期限一般比较短,收益相对存款利率高。而保本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到期时,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事项向投资单位支付全额的本金和固定收益。投资单位获得固定收益,投资风险全由银行承担。这两种理财产品的安全性都相对较高。
3.2 计划性原则
在进行理财投资前,单位应先全面合理安排好资金使用计划,对货币资金的收支活动进行有效规划并争取确保货币资金的最佳持有量。根据单位资金安排情况确定理财阶段,择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使理财投资与自身财务计划的时间安排达到最佳匹配,恰当的利用了资金闲置空当,实现理财投资优化组合,最大限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3 流动性原则
由于地勘单位进行资金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其主业,所以对于对公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影响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购买者一般不能提前终止;少部分理财产品可质押,但须缴纳一定手续费和质押贷款利息。因此,单位应该先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再决定是否投资该理财产品。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追求稳定收益。毕竟相对于理财收益而言,地勘单位更看重的是主营业务的经营效益。
3.4 个性化原则
地勘单位在进行理财投资时,应积极与商业银行和专业人士进行合作,共同探索适合自身的理财方案,根据单位面临的实际情况,量身订做,以便更好的配合单位的财务计划。
钱女士所在单位比较稳定,每年收入除去各项支出之后,还能剩下2.2万元左右。最近两年她开始做定投,每月1000元,分别投入2只基金,对每月剩下的830多元没有刻意关注,一般都是到年底取出来转为定期。最近钱女士参加了某银行组织的理财沙龙,感到自己这种存款方法造成了较大浪费,就在沙龙结束后找到了银行的理财师进行咨询。
钱女士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投资风格较为稳健,加上已经定投了不少基金,只想将这些钱通过存款方式取得比目前高一些的收益。根据钱女士的情况,理财师为其提出了以下方法,供其选择。另外,钱女士单位每年年末会发5万元左右的年终奖,她想请理财师出出主意,怎么存钱既能取得较高收益,又能方便取用。
零存整取法
零存整取就是每个月固定存款数额,集零成整,约定存款期限,到期一次支取本息的一种定期储蓄。一般5元起存,多存不限,存期分为1年、3年和5年期,目前利率分别为2.85%、2.9%和3.00%。这种方法适合每月都有可以存储的现金流入的情况,比如工资结余。
以钱女士为例,假设每月月初从工资里拿出833.33元(全年1万元)放在活期里,目前活期存款利率为0.35%,最终只得利息约18.96元(未考虑大小月,且因数额较小,未考虑活期存款按季计息的复息因素)。
但若每月月初将833.33元存为1年期零存整取存款,利率为2.85%,则一年后可得利息为833.33元×(2.85%/12)×(12+1)/2×12=154.37元,零存整取所得利息是活期的8.14倍。
这种方法适合钱女士这样收入比较稳定,每月都有现金净流入,暂时对这部分资金没有安排用途的人,或者目前是月光族,但必须养成储蓄习惯以准备购房、结婚等用途资金的人。
贴士 目前一些银行推出了协议转存业务,如工行的预约周期转账协议,就是由银行按客户约定的期限,按时从转出账户转出固定金额到另一指定转入账户的一种理财协议,转入账户除了活期外,也可以是个人零整账户。只要到银行签订一个预约周期转账协议,银行每月就会自动从工资卡上转出固定金额存为零存整取了。
循环存款法
对钱女士这种情况,也可采取循环存款法。将每月现金净结余或必须用于储蓄的资金,都存成1年期定期储蓄存款,这样1年下来手里就会有12张定期存单。1年以后,每月都会有一笔存款到期,如果需要资金就可在当月存单到期后取出来用;如果到期后不用,连本加息再加当月新的现金结余合在一起,存成一张新的定期存单,进行滚动存款。
这种做法较零存整取和活期存款的利息收入都要高。举例来说,假设1月初拿出833.33元存入1年期,则按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年期定期利率计算,次年初取出可得利息为833.33×3.25%=27.08元,若同样的金额仅在活期存款里面,则次年初取出仅得利息2.96元,定期所得利息为活期的9.15倍。
贴士 为方便客户从活期账户转一定金额的款项存为定期存款,部分银行推出了一些非常简单的方法。如工行推出的“定活通”计划,只要签订“定活通理财协议”,可每月将活期账户的闲置资金留出一部分备用金,把超出部分转为定期存款。当活期账户因刷卡消费或转账取现(用他行POS刷卡与他行ATM取现除外)而资金不足时,定期存款将自动转为活期存款,从而满足客户对定期存款收益与活期存款便利的双重需要。
化整为零法
除了柴米油盐等日常支出外,有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急事,需要较大金额资金,这时取出存在银行里的钱,既要方便,又要减少利息损失。
活期存款利率非常低,不要长时间把资金放在活期账户上。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提取,将全部按活期利率计息。建议采取化整为零法。如钱女士每年年底都会有5万元的年终奖,可以分成3份,分别为2万、2万和1万元,都存成1年期或其他期限的定期存款,在此期限内,不管什么时候需要用钱,都可以取出与所需金额相近的那张存单,其余存单则可以继续享受定期利息。
在期限上也可以有所区别。如两张存为1年期,1张存为半年期,半年期的存单到期后,如果不用,可以转为1年期,原来1年期的,到期后可以将其中的一张转为半年期的。这样3张存单中,至少有1张是较短期限的,既能满足用钱需求,又能最大限度获得利息收入。
贴士 如果在活期账户上有资金,不必到银行营业场办理定期存款业务。目前许多银行推出了网银存款业务,如直接将活期账户上的资金转为定期存款,也可以直接在网银将定期存款转为活期,非常方便。
滚动存款法
对于较大额度资金,如果中短期内无法确定能否有用途,可采取滚动存款法。如通知存款是许多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存入款项时不约定存期,但约定支取存款的通知期限,支取时按约定期限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存款的日期和金额,凭存款凭证支取本金和利息的服务,分为1天通知和7天通知存款。
目前,7天通知存款利率是1.35%,假设钱女士的5万元年终奖计划1个月后作为购买新车的首付款,将这部分资金存入了7天通知存款,则可得利息65.63元。若这笔资金放在活期账户里,则仅得13.61元利息,前者是后者的4.82倍。
贴士 目前许多银行针对通知存款设立了类似自动转存的灵活存款方式,如工行的“积利”存款计划,可根据需要设置通知存款自动转存的周期。如设定通知存款的转存周期为7天,则银行将每7天将这一期间的本金和利息进行自动滚存,不仅获得复利收益,可以随时提前支取通知存款。
对于当前有一笔较大额资金,而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定期取用,如每月提取一定金额用于还房贷或车贷。整存零取法可能更适合这种情况,一次存入较大的整数款项,分期按本金平均支取,适宜有较大的款项收入,而且准备在一定时期内分期陆续使用的家庭存储。期限分为1年、3年和5年3个档次,通常可每1个月、3个月或6个月支取一次本金,利息计算方法与零存整取相同。假设钱女士计划从5万元年终奖中拿出2.4万元,在未来1年内用于还贷款,每月月初支取2000元,则利用整存零取方式,到期应付利息为351.98元;若开立活期账户,每月领取,则按活期利率计息,共得利息39.41元,整存零取所得利息为活期利息的8.93倍。
组合理财法
组合储蓄协议是工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一种旨在使客户储蓄收益最大化的一种理财产品,目前包括“存本+零整”和“零整+整整”两个品种。
“稳”字当头
大多数中老年人不再有固定的新增收入,而且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保健医疗等开支,费用支出会逐年增加。中老年人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不如年轻人强,因此,进行投资理财时,应优先考虑本金的安全,在能防范风险的情况下,再去追求更高的收益。
在投资学中,有一个有名的资产配置法则“100法则”。它被用于确认投资产品中的风险资产比例,即一个人可以投资风险程度较高产品的比率等于100减去自己的年龄。对一个30岁的投资者而言,投资组合中70%可以是风险资产;但若是一个70岁的投资者,风险资产比重就至多只能30%。这个法则比较形象地阐述了中老年人理财安全为上的原则。一般来说,风险程度较高的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投连险、黄金、外汇及其他特殊投资项目,风险程度较低的资产包括储蓄存款、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中老年人在投资时可以进行适当配置。
“活”为要务
中老年人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差,因此,对于理财的流动性要求非常高。有不少老年人看到银行的利率表显示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便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成了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期存款,一旦突然生病住院,急需用钱,从银行将钱取出来时,由于存款期限没到,只能按照活期利率结算,这样就损失了很多利息收入。
面对这样的情况,工行理财专家提醒:首先,应预留3~6个月的生活开支,放在活期存款或者可以随时支取的理财产品上,以备生活上的不时之需。其次,投资期限主要以三个月至一年为宜,以保证资产的稳定流动。最后,如大额购买长期产品,应问清楚是否有提前支取或者质押贷款的可能及相关手续。
“巧”是关键
大多数中老年人喜欢存定期存款,对高利率的三年和五年的中长期定期存款尤为热衷,但流动性差的特点又让他们无所适从。举个例子,如果拿3万元做一笔三年期的定期存款,资金一下子就被冻结了三年,如果提前支取,便损失了利息。
殊不知,这其中也有窍门可循。换个方法,将3万元分成三等份,每隔一年存1万元,都做三年期定期存款,这样,接下来的每年都有1万元到期,如有需要,可以使用,不需要则可再转存三年,周而复始,既保持了一定的流动性,同时,享受的利率仍旧是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高收益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其实,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定期存款上,也可应用在各类有固定期限的投资产品上,能解决多数固定期限产品不可提前支取的尴尬困境。
“选”是根本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理财 影响
一、引言
利率市场化近一年来成为热门话题,但其实整个改革已进行了17年:改革的基本设想形成于十四届三中全会,周小川行长上任后,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方针下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0年“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部分“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17年来,中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境内外币存贷款已实现利率市场化,虽然市场传导机制还有待完善。除此之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实现“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贷款利率管下限”7月已名义取消,虽然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还需时日。
暨今年7月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后,最简单的改革已全数完成,未来改革进入深水区:从各个经济体的经验看,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才是实现真正的“惊险一跳”。利率市场化既是市场的自然选择,推进的方式及快慢也是高层意志的体现。对于贷款利率的放开体现了总理“盘活存量”的决心。下一步预计央行将谨慎推进存款端的市场化,“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存款上限放开时间表或推迟到2014年及以后;但同时加强存款创新产品开发,为推进存款上限做准备;并平稳推进存款保险制度。
纵观各国:利率市场化是个长期过程,德国较短仅5年,美国、日本用了16年,印度23年。利率市场化生于危时,是市场的自然选择,大多国家开启于1970~1980年代,当时全球遭遇了两次石油危机,1973~1974年以及1979~1980年全球通胀水平大幅上升,导致资本市场利率大幅上升,而银行存款利率由于受到管制,大幅低于市场利率。存款的吸引力降低,大量资金流向资本市场,金融脱媒现象严重,银行业经营受到冲击,最终倒逼利率市场化开启。而这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和挑战。
二、理财产品与利率市场化
(一)理财产品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先行者
近年来理财产品规模出现大幅增长,其实是我国银行针对存款利率管制,做出的利率市场化先行尝试。这有点类似于美国六七十年行CD(大额可转让存单)和NOW(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绕开Q条例对定期储蓄存款利率上限和活期存款不付息的限制。目前理财产品收益基本介乎于各期限存款利率之间,而短端利率已通过理财产品达到一定市场化。
(二)理财产品对接社会融资
理财产品既是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尝试,也是银行表外融资、银行资金对接社会融资的渠道。一方面央行投放大量流动性给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大量民营企业融资难,冰火两重天。理财、信托基金券商等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链条,对接社会融资。积极的方面在于:一定程度解决了社会融资的问题,为银行创造了一部分中收;但另一方面,风险向银行体系蔓延,在逐利的冲动下、在投资者教育的匮乏下,金融不断加杠杆,从而银行承担了大量的实体风险和声誉风险,如果不加以化解,回头来会影响银行以及实体经济。
三、理财产品对银行的收益和风险
(一)理财产品对银行的收益
券商曾做过一个测算,根据AAA级债券收益率曲线、同业市场利率曲线以及一般贷款收益率曲线,结合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结构估算其收益率结构,与理财产品公布的预期收益率对比:利差大约在2个百分点左右,明显低于同期的银行净息差的平均水平;在季末时点上差距会有季节性缩窄大约为0.1~0.2个百分点左右,反映了银行在时点上的流动性风险。
如果是贷款转为的理财产品,一般是因为贷款政策无法逾越或者贷款成本无法覆盖,才转而发行理财,这样潜在收益更小、潜在风险更大。
以上只是单纯比较投资端和负债端,如果考虑到相关会计核算和存款准备金等因素,有时发行理财产品对整个银行层面而言,是亏损的。这点将在保本理财产品中详细阐述。
从商业银行热衷发行短期理财产品的角度来看,银行开展理财业务不完全是为了中间业务收入,更多是为了维系客户,争夺存款,降低存贷比。例如月末、季末等银行面临存贷比考核的时候,银行通过提高理财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来吸引资金,帮助应对考核。过了考核时点,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收益率则纷纷下降。从某个意义上说,国内理财业务是存贷业务的依附业务,而非真正的中间业务。
(二)理财产品对银行的风险
央行5月9日的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别指出,表外理财产品中,超过半数属于资金池理财产品,存在较大风险,需要进一步规范。随着理财产品自身规模的逐渐扩大,会给银行带来如下风险:
1.资金池与资产池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资产池类项目到期日时需要筹措资金来滚动支持原有的项目资金。若理财产品资金筹措出现现金流断裂,则银行投资项目可能面临流动性压力。还有些银行特别发售“过桥类”理财产品,用以弥补银行流动资金头寸,等头寸足了再兑付理财资金,发放贷款。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相叠加,进一步放大风险。6月份的“钱荒”其实就是央行想给商业银行一个教训,要求金融去杠杆,减少错配,回归实体。
2.信用风险及声誉风险。自行发售理财产品需承担较大信用风险,如果损失银行会努力弥补以防止客户流失,类刚性兑付;代销理财产品银行虽在法律上不承担损失赔偿,但出于信誉或社会责任,可能需要承担部分责任。很多时候我们代销产品,是在用银行的信誉为代销产品增信,为代销产品“保险”,收取的中间业务收入是否覆盖了这部分“保费”,是否依据产品潜在的风险,收取了足够多的“保费”,并放弃一部分“无法承保”产品,也许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3.潜在不良资产风险。由于表外理财产品和代销理财产品并未计提必要的拨备,或纳入表内不良的考虑,现阶段银行系统的不良率可能存在低估,而资本充足率可能存在高估。表外部分,银行虽然法律意义上不需要承担潜在损失,但是出于信誉和自身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银行最终可能要承担部分必要损失。而且表外不良有可能向表内传导,进而影响资本充足率。
四、保本理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
保本理财由于算存款,而且一些对公及个人必须看到“保本”两字才购买,使得保本理财在基层单位存款考核中立下汗马功劳。但如果从全行视角来看,存在一定矛盾。
(一)保本理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理财产品会计核算不同,表内净息差可能高估。银行在理财产品核算上口径不完全一致,直接导致理财产品对各银行影响不尽相同:
保本理财产品:资产负债以及收益在表内核算;利息收入及支出可以在非息收入核算科目上可能是手续费及佣金,或者投资收益或是其他营业损益之中;若资产负债均按照具体科目核算的银行,则理财产品资产收益和支出会按照利息收入和支出反应在净利息收入之中。
保本结构化理财产品:负债端一起按照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或者直接计入到存款之中。现在计入存款的操作越来越多。
非保本理财产品:资产和负债端均按照表外处理,净收入计入到手续费收入之中。
由于科目核算不同,理财产品可能间接导致银行净息差高估:其一,由于理财产品的净收益率普遍要低于银行净息差水平,非保本理财产品表外化后,净收益在手续费收入或者在投资类损益列示使得银行净息差被高估。其二,部分银行在保本理财产品资产和负债端的会计核算上存在错配,如果资产端收益被计入到利息收入,但负债方却计入投资损失,净息差的高估被进一步放大。
2.大量保本理财未达到盈亏平衡点。对于保本理财产品,分行在衡量效益时只需考虑投资收益率与存款付息率之差即可:
分行收益=实际投资额*(投资收益率-内部转移价格1)+存款本金*(内部转移价格2-兑付收益率)+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利率-内部转移价格3)
其中:1)实际投资额=存款本金。2)内部转移价格1=内部转移价格2。3)内部转移价格与存款准备金利率相同,为1.62%。
而从全行角度看,因为保本理财产品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实际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达到盈亏平衡:
总行收益=存款本金*(1-准备金率)*投资收益率+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利率-存款本金*兑付收益率,则:
投资收益率=■
假设5%兑付收益率,保本点差应在87BPS左右,全行才盈亏平衡。考虑经营成本和经济资本的占用,实际盈亏平衡点差更高。即使达到盈亏平衡点,由于该业务利差水平远低于其他业务,将摊薄整体效益。每新增1000亿元保本型理财产品,银行NIM下降2BPS。
3.保本理财的其他影响。流动性管理方面,由于存放同业资金单笔金额大,如未及时进行大额资金预报,会影响全行头寸,带来流动性风险。且如果管理不力,可能需要以更高的成本从市场借钱弥补头寸。
风险加权资产方面,按监管资本要求四个月以上(不含)存放银行同业要按20%比例计算风险加权资产,从而影响资本充足率。故保本型应以四个月以内为主。
债券配置方面,保本理财吸收存款本金全数存放同业,但同时需按20%,即占用全行系统内额外资金缴纳存款准备金。为提高收益,闲置资金大量是配置债券的。如果占用资金造成债券配置资金不足,实际损失远超当期。
(二)保本理财可理性发展
理财产品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预演,基层在大量存款指标的压力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然倾向于保本理财客户收益的最大化。之前的分析谈到全行角度存在一些潜在问题,之间的矛盾,可以理性发展,合理引导,加强全行层面协调。
1.制定更加合理及细化的存款指标。国有大行的存贷比65%左右,离75%的监管红线还有较大空间,这给制定存款指标带来一定空间,可尝试可持续发展,更加合理的存款结构。花大成本争取来的资金,趴在账上,没有贷款出去或投资出去,是银行的成本和损失。纯粹比拼规模,提高资金成本,是资本集约化的利率市场化时代应尽量避免的。银行需要的是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在存款考核中可加大对这类资金的奖励和引导。
2.指标传导上,明确重点坚定重点。总行向分行的传导、分行向支行的传导、支行向网点的传导,可以更加精细,给网点全局观。指标可简化,可尝试突出必保型指标,重点指标制定好了,就坚定重点,给基层最明确的方向和最小的政策扰动,使基层能够集合起来向一个方向努力,从而有利于指标的达成,减少依赖“加码”来促成指标的达成。
3.转移定价及时全面有效。如果全行因保本理财支付更多的成本,就在转移定价上全面体现,有效传导到网点,并依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
4.网点加大对客户的规划和引导。客户要求回报率自然是越高越好,但要让客户认识到保本和非保本收益的差别和原因。例如工行、农行的保本产品定价与非保本有较大差距,同期限相差50-100BPS,合理反映银行因保本理财承担的额外成本,直接通过价格引导客户正确认识自己的需求。
(三)保本理财未来可能向CD转化
CD(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e大额可转让存单)是由银行发行的、面额大、期限固定、可转让的定期存款凭证。与定期存款相比,CD有期限短、面额大、可转让以及收益性高等优势。对银行而言,相比理财产品,CD可转让,完全算存款部分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算存款且缴纳准备金,更便于主动管理表内存款及短期流动性。
事实上,我国曾于1986年发行CD,诸多不规范致使97年叫停。1986年交通银行曾首先发行CDs,1987年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相继发行CD。当时CD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利率比同期存款上浮10%,同时可流通转让。由于全国缺乏统一的管理办法,市场曾一度出现混乱,以及对高息揽存的担心,1990年5月中央银行下达通知规定,向企事业单位发行CD利率与同期存款利率持平,向个人发行CD利率比同期存款最高上浮5%。使得CD的利率优势下降,对公CDs场开始陷于停滞。1996年央行重新修改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管理办法》,CD利率水平由原来在同档次定期存款利率基础上上浮5%,改为按发行时物价状况确定利率水平。但当时由于通胀水平较高,国库券收益率高于CD,CD发行量收到抑制。而且由于大额存单业务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超央行审批额度发行、利率超出允许范围、存单开立不规范、盗开和伪造银行存单进行诈骗犯罪等,央行于1997年暂停审批银行的CD发行申请,至今仍未重启。
但据外媒最新报道,NCD(大额可转让同业定期存单)可能最早9月面世。据路透社8月22日消息,中农工建交等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已将NCD)的方案上报到央行,首批最早有望在9月面世。试点初期,将以3~6个月短期限产品为主,定价参考SHIBOR。针对银行间市场同业存单,银行间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都可以成为NCD的投资者。下一步才会考虑面向非金融机构,成熟后再推广到企业存单、个人存单,秉承了央行渐进推进的改革思路。
国际经验表明,引入CD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途径,CD发行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且对利率波动敏感。美国六七十年行CD绕开Q条例,日本、韩国等也是在利率市场化中期,分别于1979年和1984年引入CD取得了利率市场化的成功。也许当CD真正面向个人发行、存贷款利率真正市场化之时,保本理财产品会逐步减少,理财产品会回归中间业务本质,不再依附于存贷业务,实现真正的代客理财。
五、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理财产品只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缩影,如何应对需要更高层次综合化的解决方案,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存款方面应对
存款方面,不能完全依赖理财产品,可加强内部定价时效性,夯实存款基础,减少时点波动,追求稳定、长期且便宜的存款,平滑市场波动对负债成本的扰动。
1.逐步改变片面追求时点及规模。如前文所述,国有大行的存贷比65%左右,离75%的监管红线还有较大空间,在四大行中处于中游,这给制定存款指标带来一定空间,可尝试可持续发展,更加合理的存款结构。花大成本争取来的资金,趴在账上,没有贷款出去或投资出去,是银行的成本和损失。纯粹比拼规模,提高资金成本,是资本集约化的利率市场化时代应尽量避免的。四大行对于时点和规模的排名比较看重,但随着央行对于存贷比的考核开始向日均转变,未来存在转变的空间。利率市场化下,银行更加强调资金成本的便宜及资金波动的平稳,负债业务为资产业务打好基础,最大范围扩大利差并减少流动性风险。
2.关注稳定、长期、便宜的核心存款。银行需要的是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在存款考核中可加大对这类资金的奖励和引导。把做好客户、服务、产品、渠道等基础作为长期主攻目标,增强对低成本结算资金、短期投资资金等稳定性强、成本可控的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
例如可重点关注开发以下存款:企业“结算沉淀型”存款;财政、社保等机构存款;个人工资、结算通、CTS带来的存款;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存款等。按照活期、定期、理财的先后顺序来规划客户。另可通过加强电子渠道等服务,提高客户便利性,增强客户存款黏性,避免客户直接到“比价格”最后一步。
3.内部定价及时有效传导。利率市场化后,资金面价格的变化更加迅速,资产负债部、金融市场部可尝试结合市场、全行资金状况及下一步存款目标,迅速并有前瞻性的调整内部转移价格,并及时传导到营销终端。通过价格来引导网点客户经理及客户,并可尝试通过简报、电话会议等方式帮助营销终端更全面的了解资金面状况,总分行加强沟通,从而更有前瞻性的营销客户。
4.非保本理财时点设计,保本理财全行协调。理财产品发展不能放弃,但需要做好存款和理财产品在结构、档期上的有效衔接。
非保本理财方面,产品设计与时点挂钩,到期日为关键时点、季末最后一天晚上到账;或者募集期跨月末、季末、年末,起息日在下一月初。可尝试在每月中上旬同业价格不高时,同业竞争未白热化时,适当加大发行这种对接资产池的理财产品,从而有利于关键时点的存款形成。主要风险在于关键时点资产池的续接风险。可以尝试通过流动性压力测试和同业拆借化解这个风险。一般同业资金市场到了最后一天及月初价格就下来了,大行有实力在市场上借到资金弥补短期缺口,如果同业市场出现超预期紧张,也可由央行输出流动性。
保本理财方面,理财产品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预演,保本产品在基层存款指标完成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总行角度保本理财由于缴纳准备金等存在潜在问题,两者的矛盾可以合理引导,加强全行层面协调。可尝试通过制定更加合理及细化的存款指标;传导重点明确且坚定的指标;转移定价全面体现全行因保本支付的成本;以及网点加大对客户的规划来引导客户。可以拉大保本产品定价与非保本同期限定价差距,直接通过价格引导客户正确认识自己的需求。银行需要的是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我们可以合理规划引导客户,合理控制成本,但这需要全行及各部门在指标、定价、考核的协调配合。
(二)贷款方面应对
贷款可向小微企业及个人贷款倾斜,增加贷款收益率,加强风险定价能力。利率市场化主要带来贷款及贷款结构的变化,在负载端成本压力上升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大资产端的收益。
1.鼓励低资本占用的零售业务发展。可加大贷款结构调整,倾斜低资本占用的零售贷款,通过结构优化实现资本节约和资本回报提升。发展个人贷款,一方面由于个人议价能力低,可以有效提升贷款收益,另一方面可减少资本占用。今年正式实施的新资本办法中,将个人其他债权主要为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透支风险权重由100%下调至75%,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权重维持50%不变。以大行为例,截至一季度末,工行境内个人其他贷款含信用卡余额9542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高出建行6.33%,这直接导致资本充足率提升比建行高约0.17%。而个人类贷款(不含信用卡)经济资本回报率远高于公司类贷款约10%。考虑到回报率和资本占用,个人零售贷款大有可为。
2.发展小企业业务提升资产端定价。利率市场化下,由于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手续非常简便,利率也较同期限银行贷款低,大企业融资债券和票据化,直接融资的发展会替代部分贷款需求。同时,大企业、集团客户贷款议价能力越来越强,而这为国有大行的传统优势客户。息差收窄压力下,我们需要发展小企业业务,弥补传统优势客户息差减少的影响。小企业客户议价能力较弱有更大提升空间,同时也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随着红利逐步释放,未来可能会诞生一批优秀的企业,小企业也会由小变大,我们可尝试与未来的经济增长点站在一起,在帮助小企业成长的同时也成就银行的业务发展。
向“资本占用少,风险权重低,经营效益好”的产品倾斜;力争足额满足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网络银行和国内保理贷款需求。小企业方面,大力发展单户授信风险敞口3,000万元(含)以下的贷款;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依托评分卡、零售化的操作模式,贷款额度相对较大的依托评级、授信、批发化的操作模式。同时加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管理混乱等“四类”小企业客户的退出管理。同时可通过加大RAROC(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贷款收益水平在指标考核中的权重,将“价值创造”、“资本约束”、“结构优化”理念传导至网点,引导营销终端的转型。
3.强调风险定价能力穿越周期。国际经验下,利率市场化银行证券投资风险偏好上升,同时会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及小微企业贷款,通过行业调整尽量维持贷款议价能力,而这对风险定价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这将成为银行的重要竞争力之一,良好的风险定价能力强调银行承担合适的风险,即所获取的风险回报必须高于其对应的风险,那些能够持续保持良好风险定价的银行将以更大的概率经历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
这需要对客户、行业、周期有敏锐的有前瞻性的判断,从而有合理定价和准入领域,并在内部形成智能化系统,动态监控风险,动态调整价格及相关风险保障措施。并可通过对冲及资产证券化,化解一部分风险。这方面我们有较大空间,对于风险的管理就是对于资产回报率的提升。
(三)中间业务方面应对
中间业务要抓住政府及大型企业贷款转债券脱媒机遇,提升金融市场交易能力。主要依赖净息差的传统增长模式与经济周期有较大联系,使得银行业绩比较波动,且巨大信贷占比及质量隐患也可能影响未来盈利。在利率市场化的时代,纯粹以贷款规模为主的盈利模式恐难以为继。我们应多做资本占用少、收益高的,中间业务有巨大空间。
1.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以中石油为例,2012年1~10月债券发行达2200亿元,12年3月末其银行贷款余额仅为1701亿元,贷款在总融资结构中占比仅剩30%,债券融资接近70%。而2007年时其银行贷款曾高达91.42%。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及大型企业会像中石油一样以直接融资为主,新一届政府也更加强调债券市场及其他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如前所述,较多时候企业发债比贷款便宜,我们无法阻止这些企业脱媒的进程,但我们可以转换方式为他们服务。
加大投资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帮助企业发行债券;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及市场时机,为企业设计合适融资方案,对冲利率及汇率敞口,节省财务成本;如果无法放贷款,也可在帮助企业把握脱媒机遇的同时,取得承销、投行、套保等中间业务收入。由于竞争剧烈,单纯承销费是无法媲美息差收入的,但如果能针对企业个体情况,把对公、投行、金融市场、国际业务、甚至私人银行结合起来,提出综合化解决方案,是有较大中收空间的。
2.提升金融市场交易能力。未来银行中间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FICC(利率、外汇、商品)金融市场交易能力。大行牌照齐全,坐拥大量客盘,具有庞大客户基础,如果能有效整合资源、发展人才,在金融市场方面大有可为。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商品定价中心的发展蓝图,作为国有大型银行,有幸参与整个进程,也有机会分享潜在收益。而这需要的是我们从战略、人才到系统的准备。例如在利率市场化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利率逐步由政府决定转换为市场决定,银行、企业对利率风险对冲工具的需求上升,未来推出例如国债期货等利率风险对冲工具,金融市场大有可为。如果整合得当,我们可以分享利率市场化的很多收益。
而且,利率市场化下非息收入占比提高,为了提升资产端收益,自有资金投向多层次债务工具,投资收益波动率增大,对金融市场部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四)流动性管理方面应对
流动性管理可加强对市场的短期研判和长期趋势把握,改善流动性管理方法。国有大行一般流动性良好,流动性比率远高于监管标准。但在保持良好流动性的前提下,可通过主动管理流动性为银行创造更多价值。
1.加强市场短期研判和长期趋势把握。利率市场化后,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什么时候吸纳资金,吸纳什么期限的资金,以什么价格吸纳资金,不同的行为,带来的潜在收益和成本可能相差巨大。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短期研判和长期趋势把握,充分发挥金融市场部交易能力,短期资金头寸更依赖资金市场,长周期利率按照资产负债需求及市场定价,在资金成本较低的周期低息吸纳负债、拉长期限,锁定成本。
2.改善流动性管理方法。研究改善资产负债匹配性及流动性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包括完善同业往来定价机制,改进流动性预测及调控方法工具等,以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
例如出现资金缺口优先从央行借入;在确保贷款投放和自有头寸备付的基础上,富裕资金投向债券提升收益;将分行理财资金大额进出、大额账户透支、总行资产池大额波动纳入预报范围;建立一个更加及时有效、自动监测的内部系统,从而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
还可结合境内外利差,由于量化宽松后美元相关利率较低,可鼓励海外机构从当地筹资,减少总行资金拆借比例,从集团来看,资金成本更加节省有效。
(五)个人客户管理方面应对
1.五年定存放开后,理财产品面临变革。未来存款端利率市场化,会直接冲击个人客户,冲击银行成本较低的负债。长期来看,五年定存的调整会真正启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对理财产品带来冲击。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不再需要“曲线吸储”,发行CD或直接上调存款利率就可做到。
届时客户不能简单把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代销产品除外)当作类存款产品,一些理财产品会由存款替代,剩下的理财产品回归中间业务本质,不再依附于存贷业务,实现真正的代客理财。理财产品收益率将直接与风险挂钩,银行会倾向于发行跨资产、含期权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用更复杂的结构来增加中收。
理财产品曾是利率市场化的先锋,但在完全利率市场化后,可能会演变成资金量较大或风险偏好较高客户的配置方向,强调银行自身的综合资产管理能力而非仅仅代销第三方产品,平均收益率高于存款收益率,但不做刚性兑付。
2.理财产品变革需加强客户管理。这给客户挑选理财产品提出新的挑战,客户需要真正了解产品,关注风险,而不是单纯比较收益率高低,我们也需要帮助客户认识这一点,加强客户管理,从而与客户建立长期共赢的关系:
第一,帮助客户确立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思想。目前个人客户为抵御通货膨胀,投向理财市场,往往把理财收益的高低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希望收益率越高越好。但收益永远是与风险相匹配的,信托产品的收益不是市场上的无风险利率,近年一些客户已从各种代销产品事件中认识到了这点。但对于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还存在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例如,如果未来重新大面积发行利率、外汇挂钩的结构化产品,客户的本金不一定是有保障的,但同时客户在对于标的资产波动路径判断正确的前提下也可能取得超额收益,是真正的“理财非存款,投资需谨慎”。
第二,引导客户认识自己,选择合适的产品。通过风险评估及与客户日常沟通中的持续的KYC,让客户明白自己的投资偏好、期限、风险承受能力,从而挑选合适自己的产品。未来的理财产品会各种各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参考文献
[1]刘莹.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大类资产表现的影响路径分析.申银万国.2012.
[2]屈庆.利率市场化下银行资产负债及债券收益率变动:银行为媒,通向自由之路.申银万国.2012.
[3]孙旭.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冲击银行盈利,风险定价重要性将提升.瑞银证券.2012.
[4]陈岚,姜超.日本利率市场化:福兮?祸兮?国泰君安.2012.
[5]谢亚轩,赵文利,孙彬彬.读懂利率市场化后的货币政策新信号.招商证券.2012.
[6]孙旭,黄耀锋.银行业:理财专题,利率市场化之趋势,但仍需关注风险敞.瑞银证券.2013.
[7]朱琰.银行业专题研究利率市场化一周年:回顾与展望.中信证券.2013.
[8]陈光磊,孙海琳.制度经济学专题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宏源证券.2013.
[9]邱冠华.银行业评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的温柔版.国泰君安.2013.
[10]钟伟,魏伟,黄海南.利率市场化,来自国际比较的结论.平安证券.2013.
[11]余文龙,齐晟,潘捷.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债券市场影响的评论:对债市中性偏空,更应关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展.申银万国.2013.
[12](建设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报告2013年第4期)资本充足率同业比较及建议.2013.
[13](建设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报告2012年5期).发展保本型理财产品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2012.
[14]孙旭,甘宗卫.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再进一小步,短期实际影响有限.瑞银证券.2013.
[15]潘向东,童英,许冬石.利率市场化改革点评:贷款利率市场化象征意义更强.银河证券.2013.
[16]彭文生,赵扬,边泉水.宏观经济周报第243期:利率市场化重要一步.中金公司.2013.
[17]朱琰,肖斐斐,王一峰,向启.银行业利率市场化专题研究:秋风应声至,静待春来时.中信证券.2013.
[18]戴志锋,林媛媛,刘瑞.银行业“利率市场化”专题一:“大额存单”将如何改变银行业?.海通证券.2013.
[19]丁安华.利率市场化的离我们还有多远?.招商证券.2013.
[20]WIND理财:“利率市场化”下的理财产品市场.2012.
[21]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挑战.2012.
[22]刘俊,长江.利率市场化不是简单的放开存款价格.2013.
[23]邓二勇.资产端的变革.长江证券.2013.
[24]邓二勇.利率市场化观点:进展与隐忧.长江证券.2013.
[25]黄学军,林丽梅.转型中的利率市场化:投资新挑战.国信.2012.
[26]朱琰,王一峰,肖斐斐,向启.银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国内外经验研究.中信证券.2013.
2、应急资金。银行储蓄对于家庭理财也很重要,任何一个家庭都不能没有储蓄,但是也不能将所有的收入都存入银行,因为在银行的存款从长期来看是会贬值的,央行的利率经常波动,银行利息和利息税不稳定,另一方面也因为存在银行的钱一旦需要用钱就会被取出,因此这部分的投入在20%比较合适。因此,建议你把10万存款中的2万作为应急资金放在银行储蓄。
3、投资理财。20%-25%用于投资。因此,你将10万块中的2万-2.5万用于投资。这部分是追求财产的增长。没有投资带来的额外收益,家庭很难脱离生活压力。可能买一些基金和债券,也可以适当的买一些股票。如果你的承受能力强,对股票也有一些了解的话,你可以适当地增加对股票的投资。
4、保险规划。保险是一份稳固的保障,是家庭理财的基础,所有的家庭收入和开支甚至家庭成员的意外和健康都依赖于保险的保障。然而这部分投资所占的比例最小保障是最大的,只有资金的10%左右。因此建议你将10万中的1万用于保险投资。
5、银行储蓄。储蓄是很多个人和家庭首选的小额投资理财方式,不管钱多钱少都能存入银行,安全性极高,还能有稳定的小额收益。但是这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利息较低,收益的速度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因此建议大家不要把所有资金都存入银行。
6、票据理财类。票据理财,顾名思义就是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各类票据,以约定的利率转让给信托中介,信托中介经过包装设计后,再出售给投资者。低至1元起投,投资期限20天至180天不等。但是票据理财有虚假和延迟支付的潜在风险,虽说安全性好,但是购买时还是要谨慎小心为好。
7、货币型基金。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一些央行票据、短期国债、回购、银行存款等,又被称为“准储蓄产品”,也是比较靠谱的小额投资理财方式。本金比较安全,流动性较强,仅次于活期储蓄,几百元就能起投,时常被投资理财专家们推荐为家庭备用金的储备工具。但是货币型基金收益不高,最好是找比较好的专业机构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