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相信孩子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做学习的开拓者
我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能。如果不相信学生自身具有潜在的能力,那么,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在教学中就不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而是事事都由教师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去思考问题,而愿意接受教师给的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必然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发展的开拓性,才能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之处”,应该看到,创新思维的萌芽,在所有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例如,一年级小学生,昨天还在父母的呵护下,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今,把他们禁锢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这是一个多么巨大变化呀!开始他们可能不适应,不敢有任何“越轨”的行为,但学着学习知识的增多,创新思维的能力也会逐渐加强,慢慢地,他们会自觉地去探求一些未知的问题,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开拓者。
二、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小学生都有好奇心、自尊心,往往和创新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中不注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容易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依赖情绪,久而久之,就产生懒惰心理,缺乏自信心,思维慢慢僵化,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挥。因此,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如:教学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所有学生都尝试,计算任意一个自然数的2或5倍,观察有什么特征,猜测能被2和5整除的数分别有什么特征,再尝试计算机验证,学生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认识,验证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同时个位上是0的数能同时被2、5整除。
三、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发扬教学民主,是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然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三种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涂颜色,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比较异同,引导概括。
在当前中、小学校所设的学科中,拿美术课来说,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已被教育界公认。理由如下:
其一,美术教育具有开发人的右脑能力的功能。右脑是人的创造活动为中心,在创造思维的过程中,虽然左右脑交叉传动均在发挥作用,但新思想、创新意识则需要右脑的想象、直觉、灵感与非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通过美术教学,儿童的形象思维空间增大,想象力、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
其二,创造性是美术学科最显著特征之一。美术创作不同于数学,没有固定公式。因此,儿童的艺术创造的产物都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儿童在美术制作中既可以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自我存在的价值,也能感受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又可增强创造的自信心与创造活动的兴趣。
美术最忌模式先行,科学的预测恰好反对模式。美术教学提倡打破表现模式,为突破模式的桎梏给学生从小打下创造性观念的心理基础,以至形成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理想与信念。
其三,美术教学强调的从整体出发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是知觉心理学的整体认知方法,可促使学生掌握系统科学方法论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萌芽。这是创造能力的基础。
其四,美国吉尔福特和洛厄福特两博士经过追踪研究,认为通过美术的创造活动培养出的能力有八种:感受性、流畅性、柔体性、独创性、再决定与再构成的能力、分析及抽象能力、综合与接合能力、组织之一贯性。这些能力,不仅美术创作必须,凡是从事创造的其他行为也必须。经过美术创造活动培养出来的能力,能迁移到其它行业中去,举一反三。
美术教育重视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的创造性和将艺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开发创造性的人才资源。艺术表现是由主体、客体和艺术形式三个方面构成的。现代艺术理论突出艺术创造中主体的主导地位,艺术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密切联系,使艺术成为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中典型的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教育作为艺术教育思想之一,不仅如此,美术教育还强调能力的培养。能力教育是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持续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的教育学者、心理学者,力求把能力培养提到教育目标的高度。美国卡特尔等人将高尔顿首创能力测验应用到学校教育之中;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和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等重视能力教育,并作了理论与实验的探索。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素质和环境是形成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活动过程中两种因素相互作用,能力才得以形成。因此,能力教育强调通过美术操作实践和美术欣赏等活动来培养人的实践能力。
美术课除培养学生刨新精神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关键在于教师对美术创作的观点、态度和采用的科学方法。
一、教师创造性的教课
教师创造性的教课是相对现行教材,就常规教法而言,进行有目的有创新的教学实践的探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使美术教学理论不断深化与提高水平,教师应创造性教课,这也是教师工作的乐趣所在。创造性的教课,应从教材、教法、教具三个方面探索。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对现行教材创造性地施教。现行美术课本配有教师用的《教学参考用书》,对每节教法均有提示,但不见得适应于每个地区或每位教师。具体施教者还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和现有的教学设备条件,创造性施教。创造性地施教既包括探索新量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也包括对现行教材内容重新排譬列组合,改变教学内容的秩序,探索更合适的时机}施教,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2.创造性地编排乡土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理论正确指导下与地区教研员共商试验新的内容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升华为新的教学理论。
3.探讨教学手段,改革和发明创造新教具,这是为了使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一目了然,更富有情趣和易于接受。
4.改进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同一内容的教学在同一年级上,应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提倡标新立异的创造意识,鼓励大胆创新。美术课不同于手工课或劳作课,它的教学重在教艺术制作(或表现)的规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完成作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凡是能发挥创造性的课业,就要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地创造性表现,从小注意培养创造意识,使之逐渐形成不照搬模仿,推陈出新。
2.培养兴趣,使学生从创造中得到乐趣。注意课业内容富有情趣,能吸引学生,而兴趣往往可导致勤奋的钻研。
3.安排意外效果的作业。比如版画、粘贴画、写意画等,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创造的欲望。
4.设定条件,明确创作目标,促进学生有目的地创造,完成既定的任务。例如,组合画创作,纸造型、圆筒造型等课业,以限定条件(比如限定颜色作画)打破原有表现观念(比如改变树叶只能画绿色),促进其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
5.设定条件,启发联想与经验转移。比如:用横、竖、曲、折等基本线条启发联想物象;剪基本形可做成什么;叠剪的纸造型,平放是――刺猬,竖放粘贴一纸片上可能是一塔松等等。
6.用废旧材料组合或制作新的视觉艺术形象。促使学生巧妙利用材料、大胆设想,积极思维,敢于拆开、置换、重新组合、组建。
7.帮助学生消除进入绘画"写实期"创造表现的心理障碍。学生进入绘画"写实期"(在四年级以后),开始不喜欢画画,有心理障碍,一是胆怯,认为自己表现能力差而信心不足;二是眼高手低,对 自己的绘画过分地自我批评。如不注意引导,会抑制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进步和障碍创造思维的提高。解决办法:
一是讲明写实绘画只是绘画形式的一种,写实能力不完全代表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许多世界级的大画家的绘画就是儿童模样。要鼓励学生保持无拘无束的心态作画,画面采取涂满颜色的形式,、以 色块组合效果掩盖画形的不准确,使其得到审美愉悦和成功的满足。
二是鼓励大胆表现,以充足的资料和直观演示,使学生通过参照资料渡过抓形难关。
三是使学生认识不同于他人作品所具有的可贵品质和独立存在的价值。
四是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美术作品的优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其增强创作欲望和信心。
五是多安排工艺与绘画结合的课,使学生能在工艺制作中考虑应用绘画,使制作与绘画能力都得提高,又可以促进积极思维,将二者结合,培育结合的创造性。
总之,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为了教育事业,愿我们一起了努力,深入探讨。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卡片制作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来的基本理念之一。并且专门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制作学习卡片就是自主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大胆地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诱导他们深入课内外阅读领域去探宝
一般教师上第一堂语文课,常用“约法三章”、“订立规矩”之类的做法,当然,近几年来,给学生“下马威”的也不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如果能利用课内外文学作品作为师生间互相对话的基础,用富有亲和力的谈话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缩短,就会有《学记》中所谓的“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之效果。教学过程中因有了共同的话题,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上就会占据一个“制高点”。我就是这么做的。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学生们都毕业了,我却被安排带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心中颇有些犯难。因为大家都知道,中途接班都是生茬,师生两张皮,要教出点成绩是不容易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地一半,所以第一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一上课,我与初次谋面的学生聊起了文学。当我问到同学们爱读哪些书?读过哪些文学作品时,教室里立刻开始了交头接耳,比手画脚,有个同学还性急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喊道:“机器猫小叮当!”与此同时,讲台下竖起了一只只急切要表达的手。
一位高大的男孩一开口便显露出豪放之气:“《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头儿是宋江。”话未完,“有鼓上蚤时迁”“有水性特棒的阮家三兄弟”男同学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最爱读《哈利・波特》,都魔法的故事既害怕又想看……”,这话一出,便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引起最长时间笑声的是一名男生的话:“《红楼梦》中有一个女的看见花落便拿了锄头去葬花,对着花哭,好可怜噢!”一时间,课堂上同学们满脸兴奋,争论不已,都争着把自己的读书天地拿来炫耀一番。
我笑着赞叹:“同学们的课外书真是丰富多彩,天地广阔,比我们的课本更充实、更有趣。有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课堂的活水便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课外书籍。课外书,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就好比一支生活万花筒:童话小说、幽默小品、工作生活、武打爱情都等着同学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今后我们的语文学习不仅在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要留在课堂外。”
一番话下来,一双双炽热的眼睛期待地望着我。我知道,我与学生们的心已经近了。于是,趁热打铁,开始了读书指导,“读书要用眼、用心、更要用脑。书中的人和事各有其时代、背景、感情、经历,书外的我们也要有我们自己的见解、观点。可别读了一本书,却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把《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林黛玉都说成了‘一个女的’,那样不是读了也枉然吗?”
此话一出,底下立刻像炸开了锅。“老师,书那么长,我们怎么记得住那么多人和事呢”,“读过很多书,当时记得很清楚,时间一长,可就全都忘了……”孩子们对此像是颇有感触,纷纷向我诉起了苦。
正是因为,我的问题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师生间有了共同的话题,所以便成功地诱导他们深入课内外阅读领域去探宝。
二、用言传身教的办法教会学生制作卡片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习好方法,在今天仍有用,但怎样使学生养成这个习惯却是一个难题。为此,在课堂上我现身做法,教同学们制作阅读卡片――成长卡片。当同学们都诉说阅读过的内容怎么也记不住时,我知道,我该为他们找到一条更好的途径了。否则,就会让他们的兴趣大打折扣。于是,我顺手拿起一张白纸,裁出我需要的大小:“瞧,同学们,我有一个过目不忘的法宝!”“这是一张白纸,如果我在纸上添加一些美容,再给他取个名,便成了你们的读书法宝啦。”我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我的构思,并在黑板上用粉笔展示出来:班级、姓名、书名、作者、读书时间、本书来源、最感兴趣的地方、好句段、我的感想,这一来,所有的同学都反应过来,纷纷撕下纸仿制。趁着这热火劲头,我说道:“之所以把它称作成长卡片,是想让卡片记载你们读书的内容,记载你们思想的发展,让你们看到自己的收获,发现自己的成长。当然,我们要将课内课外完美地结合起来,让课堂指导课外,让课外为课内增姿添色。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透露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就这样,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适时地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因为此后,课代表告诉我同学们都铆足了劲要读“万卷书”,做“万长卡”一走进教室,同学们就把自己做的卡片捧在我眼前。卡片上,我读到了许多:“保尔干了那么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是因为赶上了那个时代。”
教育即成长,学习即成长,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探索学习,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得很重要。
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就会有宽容的态度,有了宽容的态度,就不会要求学生像考试那样去寻求阅读中的“惟一”答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探索。成长卡片的制作及对内容的阅读,其实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和理解。
总之,学会制作学习卡片就是自主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届老前辈黎锦熙在他的《新著国文教法》里曾提出过著名的“写作教学三原则”,其中第三条是“日札优于作文”,黎先生说的是传统的写作训练法,我们这里倡导的是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的阅读学习法。
摘要:美术教师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营造融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通过课外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美术课;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美术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选择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能够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和突出学科特点、易被学生接受、行之有效、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创新应该从“发现”开始,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生活上到处存在美,就靠我们自己去发现。” 例如:在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时,许多同学都对作品的地位、影响、成就早已耳闻,都认为作品很美,但美在哪里,比如作品的形式、形象怎样,用什么美术语言去表现等方面,竟然很少有同学能说出来。我看着他们,期待着他们发言,但是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位同学愿意举手站起来发言,我就说:“同学们,你们认为维纳斯美吗?”学生们都点头,然后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去观察作品主人公的形象:脸部表情、手部动作,猜想她正在干什么;还有作品的背景跟其他的画面处理有什么不同……很快,学生们就有了各自的发现,大家争先恐后的进行发言,讨论也越来越多了,从不同的方面对维纳斯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的气氛非常的热烈!我因势利导,让有创新意识的同学在全班发言,有的同学说维纳斯的笑容非常迷人,似笑非笑的表情,有的同学说她笑的很含蓄,嘴角微微上翘的样子!有的同学说维纳斯眼睛里有淡淡的忧郁,所以她的笑容也有些忧郁的!同学们就维纳斯的表情发表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课堂的气氛非常的热烈,同学们畅所欲言,对维纳斯的各个方面都展开自己的想法,整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够通过欣赏维纳斯,提升自己的欣赏眼光和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情境,多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究操作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想象,鼓励学生进行异想天开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三课,夸张有趣的脸这一课时候,我先出示一张我国非常出名的笑星赵本山的肖像漫画,当同学们看到这幅具有夸张变形的漫画时,全班的同学都哈哈大笑,我就启发学生:大家把这幅漫画和他的照片进行比较,有什么样的不同,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想法很多,很多同学的思想很有新意,对下面的教学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当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漫画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这样启发 ,就赵本山这个人,我们可以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他的外貌特征进行夸张,但是特征要能够抓住,请大家发挥想象力,对赵本山进行肖像进行漫画表现,要不同于我一开始出示的那张画,结果同学们的作业完成的很出乎我的意料,赵本山的外貌特征抓的非常到位,创作的手法很多,课堂气氛也非常的好,我把作品用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看,学生都很开心,为自己的创作成果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而非常开心!
三、营造融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
教师要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我会让学生看完我的示范绘画,让他们自己发挥想象,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课外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中要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在关于“把能力还给学生”的问题上特别强调:我国基础教育确实有自己的传统和优势,这就是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但是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不够。从国际范围内来看,我们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确实不高。而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也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1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其分析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审视,当今的课堂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多弊端,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弊端一:乱用权威,缺少交流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但在平时的课改活动中,我们也看到有的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怕课堂出“乱”,就制订了烦琐的课堂规范,课堂组织按照教师的指令,井然有序的进行,这样就使整个课堂处于教师的严密控制之下。
1.2 弊端二:无所适从,放任自流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唱主角,新的课堂中,师生“动”起来了,学生“活”起来了,这势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部分教师面对课堂变化,一时束手无策,不知该怎样去管理。他们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帽子,担心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正因为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存在着认识误区,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缺少了以往的力度,或者教学管理不到位、不得法,无所适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一旦缺乏了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在课堂上学生想说就说,胡乱插嘴,旁若无人;或者人声鼎沸,高谈阔论,游离主题;或者想动就动,东张西望,自由离开座位。这样课堂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势必成了一句空话。
2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所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非都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只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即是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不懈的、多渠道、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许多尝试。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家陈景润因为爱好数学而发明“哥德巴赫猜想”;瓦特小的时候观察到壶里的水沸腾后壶盖会跳动而深受启发,长大后发明了蒸气机。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场。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特别注重教室的布置、板报的设计、墙上悬挂条幅的选择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中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3 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要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就必须打破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渴望创新,追求创新,参与创新。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捕捉那些善于质疑,敢于发问,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的学生,并善于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克服老师主宰课堂,只有教师提问学生,不准学生向教师质疑的弊端,要把学生提问、讲座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的思维从狭窄的封闭的圈子里解放出来。
2.4 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拘泥课本,不依常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
2.5 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
新课标教材中很多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极好的教材,而且各知识点都是彼此的联系,按一定逻辑顺序组成的,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