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

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

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第1篇

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并称为新世纪高校建设的三大支柱。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乎高校的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及毕业生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声誉、综合实力和发展前途,所以说,“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为培养新时期医学教育现代化高素质新型人才,必须要做好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目前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

以西部地区某医学院校为例,目前该校800元以上的设备共13188台件,总价值2亿多元人民币,主要用于临床,药理,生理,生物等科室的科研与教学。该校各实验室常常各自为政。在不同的科室,即便实验内容大致相同,也需要装备多台相同的仪器,资源很难共享,导致仪器的重复购置。有些专业开设的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常常是上半年课程很多,下半年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课了,所以一旦实验结束,实验室场地则长期闲置,造成很大浪费,这种状况还不利于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学科的全面发展。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大致有三种:教研室管理、中心实验室管理、研究型实验室管理。笔者工作的学校因单独成立了药学院,所以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合并成为功能实验室,这样既优化组合了人才及仪器设备,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1 管理模式不科学

新世纪以来,我国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步提高,高校的扩招规模在不断加大,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经跟不上需要了,有些方面严重滞后,缺乏科学指导。实验仪器、实验用房与配套器材破旧不堪,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很少有机会参加相关的技能操作培训,不能与时俱进;部分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靠普通的安保人员来兼顾的,他们只会使用,不会对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使得实验室器材与设备的维护效率低下、损耗甚至是遗失,有的甚至没有认真研究仪器使用说明,不能按正确操作规程使用仪器。

2 经费投入不足

实验室建设,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宏观科学的指导性建设目标和微观稳定的建设规划。这就牵涉到时间和金钱的投入。然而,有些院校的实验室建设的实际经费投入很有限,只制定了近两年的预算。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实践操作性很强,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更多的要依赖于实验室及临床操作实践。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实验室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先进,实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管理手段更加现代化。要与时俱进,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是很难适应这样的变化和发展的。

3 师生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有些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实验课,特别是对新开课程所安排的实验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不够重视,具体表现在:实验室人员专职少,兼职多,工作态度怠慢,很少开展业务培训;实验管理制度不健全,资料收集和保存不规范、不全面;开设较多演示实验,主要以实验讲解为主,学生分组实验开设率较低。

4 监督不到位

为确保实验质量,满足教学和科研要求,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容小视。然而在笔者调研中不难发现,有些院校的实验室管理缺乏健全的监督制度,监管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实验室建设没有专门的督导评估机制和标准,只是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涉及到实验室建设,才临时抱佛脚收集些资料,对学校没有较强的约束力和督促力。

加强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1 完善管理体制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管理好一个实验室,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不行的。对于仪器设备的采购招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定期检查与维修、报废注销、等方面,都要根据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教学科研的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应制订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来鼓励高素质专业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打造爱岗敬业、精力充沛、年龄和职称结构都相对合理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此外,还可以采取岗位辅导、定期培训、外出深造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2 加大经费投资力度

一方面应加大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津贴投入,主管部门应该充分调研,根据工作实际来制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考核量化标准,设定一定的岗位津贴,建立起相应合理的薪酬制度;在购置实验室设备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实用性,该花大价钱的一定不能含糊。这样既激发了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又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和教学工作。

3 重视实验室建设

对高校本身而言,实验室的建设有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了学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管理部门应努力打造一支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管理井然有序的实验室师资队伍,提高本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为了朝着综合性大学目标迈进,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开设了诸如英语,体育等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也产生了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如环境生物技术,卫星海洋学等。这就要求现代医学教育必须从学科长远发展来科学而系统的规划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建设必须要引起学生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4 加大监督力度

实验室建成后由谁来管,怎么管也是新时期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很可能达不到最初的建设目标,甚至造成更大的浪费。在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应因校制宜,百花齐放,着重考察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实验室的发展。

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第2篇

人体解剖学在医学基础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各医学基础课中内容最繁多、最枯燥的学科之一,这势必影响到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实验教学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1]。21世纪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改革势在必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是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教迅速发展和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我校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设想和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

1 教学改革的硬件措施

改善实验室教学环境是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借助教学评估的机遇,对实验室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改建,首先重新装修改建教学人员的办公环境,副教授以上一人一间办公室并配有电脑,其余为讲师助教办公室、实验技术人员办公室、会议室等,为教学人员提供良好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其在视觉和感官上有推动人们向上的精神动力,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实验室改造方面参照国家实验室建设的环境,绿色环保,人均使用面积、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整体改造实验室的规模与环境。对部分医学院校调研,对原有实验室进行调整,尽可能增加每间实验室的使用面积。同时在改造中,综合考虑实验室的配电、排风、照相、网线等设施,每间实验室都安有多个液压立体不锈钢解剖台。同时为了便于保存人体标本,在地下室修建了多间尸体冷冻库、尸体储存库、尸体处理间及仓库等,增大尸体库存量,确保教学的进行。

2 标准化实验室的标本建设

标本建设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基本建设之一,实验室内必须拥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各类教学标本,这是最基本的。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新兴的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标本。我校解剖实验室拥有大量的标本,其制作精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分为大体标本、小标本、模型标本、盒装标本、骨骼标本。其中大体标本放在实验室内液压立体不锈钢解剖尸体槽里,可以上下移动,上课时可以调出,不用时可以放回。每个实验有4个。小标本放在局部解剖室,各式各样的盒装标本以及神经铸型标本放在实验室走廊两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使学生一走进走廊就对所学理论有了感官认识,骨骼标本及一套完整的人体骨架,每室各放一套。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标本的观察,认知,感性认知立体的概念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主要分为系统解剖、局部解剖、断层解剖、血管、神经铸型标本等。挂图在解剖教学中也有其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有些标本不能直接观察其结构,必须借助模型来显示,所以,形态逼真、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标识明确的模型与标本一样能在解剖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增加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因此挂图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 实验室管理制度

良好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为依托,这样就能做到管理的规范、细致、有序[2]。我校制定了一套完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做到管理规范细致有序。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要求,分为实验室主任管理职责,实验室管理职责,实验室物品及仪器管理职责,实验室物品、仪器赔偿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防火措施等,做到了实验室分工管理物品仪器专人专管等。实验室人员自身建设,包括解剖标本制作技术的培养,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仪器及设备维护能力的培养,提高学历、个人专业技术、科研能力等。

4 建立多媒体网络解剖学实验室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近几年已成为发展趋势。解剖学作为形态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借助标本、模型、挂图等最基本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直观教学,其效果是肯定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而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用大量的动画效果,可将不能直观的结构或过程视觉化,能把人体各部生动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改革水平、拓展教学改革思路,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增加了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实验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提高加快了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在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家强.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郧阳医学院学报,2003,22(5):318.

2 傅晓燕.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之浅见.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40-141.

【关键词】 人体解剖

人体解剖学在医学基础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各医学基础课中内容最繁多、最枯燥的学科之一,这势必影响到解剖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实验教学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1]。21世纪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改革势在必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是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教迅速发展和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我校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设想和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

1 教学改革的硬件措施

改善实验室教学环境是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借助教学评估的机遇,对实验室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改建,首先重新装修改建教学人员的办公环境,副教授以上一人一间办公室并配有电脑,其余为讲师助教办公室、实验技术人员办公室、会议室等,为教学人员提供良好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其在视觉和感官上有推动人们向上的精神动力,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实验室改造方面参照国家实验室建设的环境,绿色环保,人均使用面积、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整体改造实验室的规模与环境。对部分医学院校调研,对原有实验室进行调整,尽可能增加每间实验室的使用面积。同时在改造中,综合考虑实验室的配电、排风、照相、网线等设施,每间实验室都安有多个液压立体不锈钢解剖台。同时为了便于保存人体标本,在地下室修建了多间尸体冷冻库、尸体储存库、尸体处理间及仓库等,增大尸体库存量,确保教学的进行。

2 标准化实验室的标本建设

标本建设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基本建设之一,实验室内必须拥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各类教学标本,这是最基本的。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新兴的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标本。我校解剖实验室拥有大量的标本,其制作精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分为大体标本、小标本、模型标本、盒装标本、骨骼标本。其中大体标本放在实验室内液压立体不锈钢解剖尸体槽里,可以上下移动,上课时可以调出,不用时可以放回。每个实验有4个。小标本放在局部解剖室,各式各样的盒装标本以及神经铸型标本放在实验室走廊两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使学生一走进走廊就对所学理论有了感官认识,骨骼标本及一套完整的人体骨架,每室各放一套。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标本的观察,认知,感性认知立体的概念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主要分为系统解剖、局部解剖、断层解剖、血管、神经铸型标本等。挂图在解剖教学中也有其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有些标本不能直接观察其结构,必须借助模型来显示,所以,形态逼真、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标识明确的模型与标本一样能在解剖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增加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因此挂图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 实验室管理制度

良好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为依托,这样就能做到管理的规范、细致、有序[2]。我校制定了一套完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做到管理规范细致有序。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要求,分为实验室主任管理职责,实验室管理职责,实验室物品及仪器管理职责,实验室物品、仪器赔偿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防火措施等,做到了实验室分工管理物品仪器专人专管等。实验室人员自身建设,包括解剖标本制作技术的培养,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仪器及设备维护能力的培养,提高学历、个人专业技术、科研能力等。

4 建立多媒体网络解剖学实验室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近几年已成为发展趋势。解剖学作为形态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借助标本、模型、挂图等最基本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直观教学,其效果是肯定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而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用大量的动画效果,可将不能直观的结构或过程视觉化,能把人体各部生动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改革水平、拓展教学改革思路,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增加了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实验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提高加快了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在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第3篇

我院为地方高校医学院,近几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场地、经费和设施越来越满足不了实验教学的基本需要。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我院将原有的各学科实验室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并构建了“实验室人、财、物统管共用、统一调配、协调发展”的新型实验室管理模式叫。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要推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必不可少。现有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大多遵从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有些基础医学实验标本和耗材难于购置,比如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课程需要的大量尸体,部分稀缺的微生物、寄生虫大体标本,狗、猴子等特殊实验动物等;还有某些实验存在极大的危险性,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免疫学实验所必须使用的一些有毒有害试剂具有强致癌或神经毒性作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需要的强致病菌(如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结核分歧杆菌、艾滋病毒、SARS病毒等),一旦学生操作不慎或失误都会对学生和周围人群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因此,推动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迫在眉睫。我院正着力规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以推动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1 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质量,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平台按学科群和功能分为病原学、机能学、化学与生物化学、形态学及显微镜室五个功能实验室模块。每个实验室模块安排一名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实验技术人员为负责人,主要负责本学科实验室的日常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实验教学准备工作的安排和协调、实验材料请购计划的制定、实验室安全及实验室其他相关管理工作等。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准备工作中相互协作,实行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合作的工作模式,这样有利于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参与教师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各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有具体人负责,使各个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保障了实验教学的安全有序。这为建设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提供了必要保障。

2 强化统一管理,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提供先决条件

实验中心在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下,按照实验室人、财、物统管共用,统一调配、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了实验室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杜绝了重复建设,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此外,通过集中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验室建设,使各学科实验室都相继得到发展。通过调研各学科实验室的现状,根据实验教学需求的轻重缓急,在满足其他各学科基本实验教学需要的前提下,首先集中财力建设解剖学实验教学平台,一次性解决了解剖学骨标本严重不足的问题,并陆续购置了局部解剖学教学急需的解剖学模型,使解剖学实验室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之后,又相继先后集中项目资金购置了150台套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极大地改善了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以及微生物等病原学微观形态学的教学条件;同时,利用各种渠道的经费来源,集中资金先后购置了30台套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使机能实验室的设备得到了更新,满足了生理、药理、病理生理等机能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通过集中资金,实验中心实现了一次性购买实验教学急需的病理学和组织胚胎学切片、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涂片,药学的药材切片等,改变了以往教学资源紧缺的局面,逐个解决了相关学科实验教学的燃眉之急。随着各学科实验室装备和实验设施的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提高我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资金的统一支配加快了各实验的建设与发展,为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资源管理上的实质共享,为顺利完成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可行性条件。

3 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量化考核,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技术人员是医学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室的特殊性差异、工作性质、劳动强度以及实验准备的工作模式等存在很大差别,在实验中心的管理模式下,所有实验技术人员由实验中心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传统的考核评价办法已不能适应新的管理体系,并常常引起各种矛盾和冲突,打击了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不愿意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更不愿意接受新的工作任务,严重影响了实验中心的管理工作效率。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绩效,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实验技术人员年终考核方案。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准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以及参与实验中心公益性事务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具体包括实验教学工作量(即工作业绩)A和实验教学服务工作质量与效果综合评价B两方面,各占50%。其中实验教学工作量A包括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学时A1、实验室管理工作量A2、实验用标本的制备工作量A3和实验室其他工作量A4四个方面。实验课准备工作学时A1的具体计算,需首先明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根据各岗位工作的性质和劳动强度设置相应的课程类型系数K1;根据每次实验课学生人数设置人数调节系数K2;根据实验课是否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或是否为新开设实验设置教改系数K3,通过系数来权衡各学科实验教学准备工作量,折算出标准学时工作量作为实验课准备工作学时A1,A1=年计划学时数x K1x ( K2+K3 )。实验室管理工作量A2包括实验室各种财产的清理及保管、建立账目、请购计划,实验室相关数据的统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及与其他各项未纳入量化的相关工作等,按统一标准根据各实验室工作量的大小将这部分管理工作进行量化。A3和A4按实际完成的工作计算学时数,这样计算出教学工作量A。至于实验教学服务工作质量与效果综合评价B的计算则通过三方评议,按服务质量优劣和团结协作好坏由服务对象(即本学科的教师)、主管领导(学院分管院长和实验室主任)、同行(实验中心所有实验技术人员)三方分别按百分制打分,然后按照50% : 30% : 20%的比例折算后求和,计算出三方评议得分B。最后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每个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得分C,C =(个人实际工作量A一额定工作量)/(实际最高工作量A一额定工作量)x20 +30 +B x50%。按C的大小进行排序,再分别按大学和学院的优秀评选比例计算出校级优秀和院级优秀名额,并按排序推选校级优秀和院级优秀。

新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办法经过不断完善和健全,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以往没人愿意做的工作有人自愿去做,工作岗位的安排与调度也比以往更加容易,实验技术人员更愿意接受新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安排。这些激励的考核办法也为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科学管理和良好运行提供了必要保障。

4 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加快实验教学信息化进程,促进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4.1 构建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受到专业特殊性、场地、设备、师资等众多因素的限制,极大地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后期,虚拟仿真技术由于其高效率、低成本、安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在国内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中逐渐得到应用,为医学教育改革及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在现代医学教育课程中,实验室训练操作是医学生获得必要综合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因此,在医学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习者提供虚拟仿真实验实验室平台,让其通过网络的自主式、交互式学习,可以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补充。比如,在基础医学实验中由于受医学伦理学限制或典型病理切片来源有限或有些高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剧毒类或放射性物质实验危险性大或涉及实验仪器昂贵,或操作专业性要求高,实验准备或操作时间太长等多种因素影响,限制了一些重要医学实验的开设。而这些实验恰恰是医学生必须要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提供相关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进行重复仿真实验的标准操作,以了解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或相关知识要点或形态特征,包括对医学仪器设备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立还可以减少昂贵的先进仪器、实验动物、实验试剂和器材的成本。此外,虚拟仿真系统在培养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中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自主式和交互式学习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2 我院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状

我院在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建设方面的意识起步较早,2005年我们即购进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最初开发的机能学虚拟实验室系统,对辅助学生学习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在机能实验学技能考试之前通过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学习,显著提高了他们的技能考试成绩。2013年我们又增加购买了其升级版本,即VBL -100医学虚拟实验系统,其涵盖了100多个机能学实验的模拟仿真。由于模拟仿真实验无需实验动物,无需实验准备即可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效果,对机能学实验教学起到了有益的补充,效果显著。2012年建成第一个150台学生机的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用于病理与组织胚胎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并增加了数字切片网络系统的建设。2016年我们已初步建成解剖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已安装调试好中国数字人解剖实验教学系统和数字互动式解剖教学系统。并计划按照国家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要求整合资源,将原分散于各学科实验室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统一到一个基于校园网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大平台,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管理,建立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4.3 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第4篇

管理分散: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室包括人体解剖学[4]、形态学[5]、机能学[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7]、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等[8]很多学科,以教研室管理为主[9],各自为政、功能单一。②重复建设[10]与盲目建设:由于不能进行统筹建设与设备共用,各教研室大都力求小而全,这就出现了仪器的重复购置与无效购置,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不少的浪费。③设备陈旧,功能不足:各个实验室各自为政,而学校的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经费又多不足,因此仪器设备多陈旧、性能落后,实验设置也不够完善和合理[11]。④技术人员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以往医学院实验室的管理比较分散,实验相关的技术人员难以合理配置,闲时无事可做,忙时人手短缺,甚至出现主讲教师兼技术员和勤杂工的现象。

2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构建和完善

2.1中心的改革思路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按照专管共用的原则,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手段方法等四个部分,旨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具有特色的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并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为中心[12],围绕这个中心加强实验室的重组整合,加强实验的网络平台建设[1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14],全面推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机制。

2.2中心的定位建成一个教学内容丰富、教师队伍精良、教学环境优越、教学手段先进、管理机制健全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实现实验资源共享、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内容现代、实验教学模式学生主体化的全新教学模式,使之成为现代化、综合化、信息化的省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3中心的规划、方案和实验队伍的建设①打破传统模式,将原附属各教研室的教学实验室分离出来,组合构建成人体解剖学实验平台、形态学实验平台、机能学实验平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平台。②建立教学资源管理室,执行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室使用、实验室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开放使用,专管共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③独立设置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增加开设综合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并进一步进行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并不断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开展分子水平的研究性实验[15]。④实行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实验教学管理和技术的专门人才,实行实验技术人员的统一管理,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技术更新,逐步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总体素质[16]。⑤制订与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充分调动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评价他们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和条件保障做出的贡献,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实验课程和实验技术创新项目和人员[17]。在实验室队伍建设和培养方面,我们医学院制定了切实可行实验室相关管理规定和科学合理的实验师资培养及人才引进规划,采用人才引进、自主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多元方法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并主要抓住引进、培养、使用3个环节,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同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18],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逐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实验教师队伍。

医学实验室建设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学实验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087-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experimental center

FENG Dai-rong,XIE Mei-na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of Weifang Medical College,Weifang 261042,China)

[Abstract] Medical experimental center has undertaken the duty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Perfect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experiment center is important in improving technical level and service level.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the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xperimental center.

[Key words] Medical experimental center;Laboratory;Equipment;Construction;Management

为了加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及投资效益,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大都成立了实验中心。我院的实验中心(医学研究实验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依据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以提高我院整体科技水平及研究生后期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并与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和创新性学术团队建设相衔接,形成了有利于培养、稳定与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利于学科优势研究方向的形成和学科间交叉渗透,有利于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开放式教学科研基地。

1 医学实验中心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新的理论与技术层出不穷,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实验研究在现代医学、生物学等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学科的发展对实验室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体制下,主要是各个教研室设立并管理实验室,致使实验资源配置条块分割,难以融通,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配置、闲置,导致资源浪费。仪器设备分散,资金不集中,使得资源共享性差,利用率低。此外,单一的实验室设置也不利于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1]。因此,应建立医学实验中心,构建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集中有限的资金,完善实验设备,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同时,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也有利于提升学校在同类院校中的竞争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2 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

2.1 医学实验中心建设的长远规划

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为此,我院将其列为学校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多次组织人员到各高校和医疗机构参观调研,学习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在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商讨实验室的设置、实验室的规模、实验室设备的水平等,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医学实验中心建设的具体规划。

2.2合理设置实验室

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实验中心的建设要立足本单位实际,全面考虑到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我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实验室的功能将医学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分为四大类。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配有电转化仪、原位 PCR 仪、温度梯度 PCR 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DNA测序仪、高速冷冻离心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培养箱、酶标仪等,为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设有细胞培养净化间,配有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倒置相差显微镜、CO2培养箱、离心机、水浴摇床及其他配套仪器设备,可进行动物、植物细胞的培养,为细胞生物学以及肿瘤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平台。

组织形态学实验室:配备有相关的石蜡包埋机、自动脱水机 、石蜡切片机、冰冻切片机、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图像处理系统等设备,为组织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

机能实验室:配有Neuroscan 64 Channel System、4通道肌电图诱发电位仪、PowerLab科研系统、Morris水迷宫等设备,为心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神经生物学、行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

3 医学实验中心的管理

3.1实验场所的管理

按照各实验室的功能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使进入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有章可循,做到正确使用和维护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各实验室内的水、电、暖、通风设备、网线、通讯设备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实验室工作运转顺畅。

3.2 仪器设备的管理

3.2.1做好购买仪器设备的前期论证工作多方征求科研一线人员的意见,对所购设备的性能、价格、主要技术指标、预计使用效率、经济效益、设备辅助条件、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技术力量等情况作出全面评估,由学校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论证,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采购计划。

3.2.2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仪器设备到货后,做好安装、调试、验收工作,在验收期内,使设备充分运转以考核其性能。在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阶段,中心指派有一定业务水平,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专项管理,及时准确地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好技术归档工作。

3.2.3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工作为确保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中心努力争取建立自己的维修队伍,对常用仪器设备能做到合理、及时地维护和维修,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转。

3.3 外来科研人员的管理

所有入驻医学实验中心的科研人员必须提前提交课题研究申请表和课题研究计划书,中心为科研人员统筹安排实验场所,提供常规仪器设备、技术指导。因新进入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层次和能力各不相同,应先进行必要的入驻前培训,使其熟悉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实验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日常保养维护方法,了解与自己实验相关的实验技术平台,考核合格后方可入驻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2]。科研人员在入驻实验室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管理好所用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做好使用记录,使用完毕再移交实验中心。实验研究结束后,科研人员须提交结题报告和离开实验室申请表,待中心工作人员验收完毕即可撤出实验室。

3.4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

现代化、高效率的实验室,必须拥有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才能使仪器设备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才能优化实验室的管理和利用,实验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因此,中心有计划地对在岗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大型仪器的操作培训,以满足实验中心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使每位实验技术人员做到科研服务与自身提高并重[3]。

3.5 制订合理的收费制度

合理的收费制度是保证资源共享的经济基础[4]。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收费标准有助于改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高社会效益。对校内科研人员采取一定的优惠措施,以鼓励他们的科研积极性。中心考察了同类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收费情况,依据自身实际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收费管理制度。

总之,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要依据学校的发展规划,管理要服从学校管理的大局,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最大程度地优化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医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随着科研、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对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万平,黑常春.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2):93-94.

[2]李俊刚,邓青春.医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208-210.

[3]管增伟,辛淑琴.中心实验室管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00,13(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