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与生俱来就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又因其传播迅速、受众面广、感染力强等特点,使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广播电视产业属性的不断强化,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受到极大冲击。因此,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是当前广播电视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任。
相对于文艺演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而言,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节目制作、播出、传输、覆盖、接受等多个环节,涉及技术、内容、管理等多个层面[1]。因此,在总结和评价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时需进行多环节、多层次考察。浙江广播电视非常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有许多创新之举,尤其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渠道、内容和资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大保障,这也是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大着力点。
二、渠道建设:覆盖全,技术新
以功能划分,渠道建设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建设与新技术平台集成创新两个层面。基础设施建设是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目标,保证所有公众都享有广播电视的视听权。新技术平台的集成创新是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更高目标,满足公众对广播电视视听效果的需求。
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效显着。自1998年开始,浙江省按照中央部署先后实施了三轮“村村通”工程,至2012年5月底,全省所有乡镇和99.9%以上行政村实现了有线电视联网,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1343万户,农村有线电视实际入户率提高到90.7%。在巩固“村村通”工程成果的基础上,浙江大力实施“户户通”工程,计划到2015年,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此外,浙江省还推出了农村广播“村村响”、“广电低保”、“广电进渔船”和乡镇广电站设施改造等一系列配套工程。至2012年底,将达到100%乡镇建立广播站,95%以上行政村(社区)建立广播室。对农村“低保户”实行有线电视入网费和收视费全免政策,使全省城乡“低保户”群众都能收听收看到有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2012年将完成3000艘渔船卫星接收设施安装任务,完成200个乡镇广电站设施更新改造的目标任务。
数字化浪潮推动着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技术的不断更新。近年来,浙江广播电视在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建成了全省统一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构建了全省统一的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平台。截至2012年6月底,全省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率达到97.1%,大中城市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率达到98.5%,其他城市达到90.8%。同时,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全省农村地区整体转换完成率和双向化改造完成率分别达到66%和47%。
由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浙江省广播电视集团等投资组建的华数数字传媒集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浙江省有线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视发展的省级主体,信息化的主平台和全国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内容应用服务的重要平台。2003年,华数率先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转换过程中推出双向互动模式,将“数字电视网、互联网、通信网”业务进行了融合,开创了跨网、跨屏、跨媒体的“全媒体”模式。2010年华数承建的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验收,成为全国首家可以正式商用的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同时,华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数字节目内容库,储备了数百万小时的精彩视频内容,为三网融合业务提供重要支撑。
三、内容生产:公益性节目比重持续增加
播出内容是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终落脚点,内容的优劣决定着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多个领域,内容本身难以衡量和取舍,但内容所表达的价值观、功能定位应该是可以把关和把握的,广播电视的播出内容应该传达健康、积极、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体现信息传播、社会教育、舆论监督、文化娱乐等功能。
浙江广播电视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创新,无论是省级广播电视媒体还是市县级广播电视媒体,节目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公益性节目的比重持续增加。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旗下的12个电视频道和7个广播频道,有影响力的名牌栏目和精品栏目基本上都以公益性节目为主,如浙江卫视举办的大型新闻行动《五洲四海看浙江》、《创业创新在基层》、《走向蓝海》,荣获“全国10大创新创优栏目”的《我爱记歌词》、《江南》,以及关注弱势群体的《范大姐帮忙》、《小强热线》、《1818黄金眼》、《钱塘老娘舅》等民生栏目。广播的《阳光行动》、《浙江第一线》,分别开设了“厅长在线”、“向人民报告”等系列专栏,邀请省市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走进直播室,与全省民众开展在线交流,发挥了通达民意、沟通社会、化解矛盾的积极效果。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还创新举办了中国电视观众节,开创了广播电视“为观众办节”的先河,每年吸引2000多万人次观众参与,被称为“电视的榜样”、“观众的节日”。此外,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举办的“风云浙商”、“浙江骄傲”、“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省十大民生工程”等年度评选活动,影响也比较广泛。 2002年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专门开播了浙江电视台公共频道。浙江电视台公共频道立足全省、面向城镇、服务基层,体现了地方性、联办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特点。2007年9月,浙江广电集团实行浙江教育科技频道和浙江公共频道的整合运营,改版后的浙江公共频道收视率不断攀升,形成了一大
批有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节目。比如浙江最前沿的创新致富资讯杂志节目《新山海经》,浙江首创的电视流动舞台形式的平民草根互动竞技节目《流动大舞台》,浙江唯一一档房产装修舆论监督服务节目《房产装修我来说》,超大容量的新闻资讯节目《雪倩说新闻》,以及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评选、浙江新农村“创业创富”大赛、“新农村冲击播”浙江特色乡镇全方位电视助推行动等品牌活动。 四、资金投入:多管齐下,兼顾效率与公平
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强省,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资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一的公共财政供给难以保证其可持续性发展。
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以公共财政投资为主,依靠浙江省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资金优势,并综合运用多种财税优惠政策。资金在投入与使用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与水平,并向农村和弱势群体倾斜。
浙江省建立了对农节目服务专项扶持资金,从2008到2011年,用于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专项资金1500万元。乡镇广电站设施改造工程已纳入浙江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元予以保障。“户户通”有线电视联网工程建设的资金主要由各广播电视台及网络公司负责承担,省级财政原则上不再另行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及用户个人共同承担。“户户通”直播卫星设备购置费由用户个人支付100元,其它由省财政补助。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省直播卫星服务管理机构,承担了全省直播卫星设备的采购、发放、维修、服务等工作。
同时,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浙江广电有线网络的运营主体,对已加入到浙江华数公司的市、县(市、区),主动承担其所属自然村、行政村有线联网任务的相关建设经费。
关键词:广播和电视传输;信息媒介;功能和影响
相信大家对广播电视都非常熟悉,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公共产品的发展是体现国家实力的主要方面,近年来,政府也在不断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从基本的生活设施,到健康医疗保障体制,所有的条件都说明了政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重要性。对广播电视传输与发射的研究是每个国家都必须执行的任务,因为它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巨大部分,对它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必然。
1广播电视传输与发射对人们的影响
1.1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服务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民免费提供基本的广播电视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成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目前我国的很多地方通过实施城镇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农村卫星覆盖、人口密集区地面无线覆盖后,广播电视覆盖率有了较大提升。一般来说,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最终目的是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广播电视节目,为此,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服务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服务两个方面,即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和广播电视节目供给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1.2接收信息的时间有所缩短
在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方面,现在全国县级以上政府均在开办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多,节目内容丰富,已基本满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对节目数量的要求,在节目质量上提升,即可满足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质量要求。在广播电视节目供给方面,由于各个地区情况差异较大,但在传达时间上比任何方式都要及时。在广播电视节目供给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地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也决定了各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因此,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决定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成效。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农村地区经济也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
2广播电视传输与发射的作用
2.1加强了远距离传输的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大大拓展和延伸,因此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统筹协调现代广播电视各种传播媒介形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融合,提升现代广播电视传播能力既是形势所然,也是现实要求。有线电视主要釆用同轴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系统,把广播电视节目直接传输给用户的接收终端,有线电视最初作为无线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到现在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收看电视的主要方式。在推进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建设的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广播电视传播评估体系,所以产生了现在的由广播电视部门开办的区域性有线电视广播系统逐渐发展,以行政区域为建设范围,形成区域性的覆盖网络。
2.2解决了山区人民线路传输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山区、半山区农民群众难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经过若干代广电人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在农村地区通过卫星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的路子,而且这种发射方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另外,考虑到少数民族聚居的情况,开办民族语言电视节目不仅是宣传工作的需要,更是很多地方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民族语言电视节目译制中心和民族语广播覆盖网去扩大民族节目覆盖。近十年来,通过改变发射技术让广大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无论从传通评估、内容评估、效果评估、管理评估还是服务评估五个方面,发射技术的改变是指标维度尝试着对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进行评估的根本需要。广播电视的发射与传输是一种具有公共服务具特点的社会条件,在理论层面,研究并结合广播电视特殊的政治性,用公共服务管理相关理论来研究和指导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是非常必要和基础的内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播与电视的传播与发射对社会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因为信息的传递可以让政府更好更及时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让群众适当的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档次。所以对政府来说进行广播电视的建设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主要手段,提高其建设水平是无可厚非的。总之,广播电视的发展是一项永恒的研究课题,因此整体研究可能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很多方面的研究都不够深入,指标设置不尽完全,所以整体研究还需继续努力和改进。
作者:汪宝军 单位:嫩江县网络广播电视台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路径;分析
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而言,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送,它担负着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凝聚共识、提高公民素养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对城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全面加快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且对知识以及文明进行传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全面提高人们群众自身的文化品位,创建现代化公民品格,让基层文化建设成为城镇化发展形象的主要推动力。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文化惠民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不足
对于服务型政府部门来说,能够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其最重要的职责,在实际中,政府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中央、省、市、县地方财政部门对文化建设的配套投入在全面的增加,“十二五”规划要求,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十三五”开局之年,更要求全面提高对公共文化的投入。文化部要求,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应占财政当年增长支出的1%,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经费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欠发达地区很少地方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就拿遵义市来说,在推进遵义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的进程中,中央、省、市、县财政对文化的投入确实在逐年增加,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等一大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在持续推进,但遵义市有15个县(市、区),目前建成的图书馆只有12个,三个区未建图书馆;建成的文化馆只有11个,有两个文化馆正在建设中,还有两个区文化馆还未纳入计划,我市的很多乡镇文化站也只是在镇政府内设一间办公室而已;文化体育广场建设也在增加,但仍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财政收入好的乡镇,村村都有乡村舞台,但仍有大部分乡村农民没有活动场地;大多乡镇的农家书屋形同虚设,没有采购新书,更新报刊,不能真正吸引群众看书看报。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对文化的不够重视,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不足,使基层文化阵地文化馆、图书馆、文体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供给渠道和方式不完善
现今,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创新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并且服务的方式也较为落后,没有能够建立起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的供给方式。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多样化和多层次的,但是基层文化服务机构对群众所需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服务并没有给与充分的满足,已经严重忽视了对文化表现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导致供给文化服务的总体能力提高受限。对于文化供需之间来说,依然具有着较大的结构缺陷,导致了大众的基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发挥出自身作用。例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艺下基层等服务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对于百姓需求的调研、考察,使策划播出的栏目、组织演出的节目、出版的报刊等文化供给服务时有欠缺,老百姓有怨言。
3.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少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
基层各级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化主管部门对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和效果等方面缺少监管。尽管有公共文化服务供出评估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水分,且评估标准还欠科学化、制度化及相关有效的理论基础数据。同时在评估的主体上,科学的评估本就应是强调内外和上下的互动,但是目前的评估仍然是以政府作为主导,这种“上评下、内评内”的方式缺少着开放性,直接导致了绩效评估通常被扭曲,并且没有办法能够对公众的文化需求进行真实的反应,此外,也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问责机制。
二、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文化水平的措施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证基层公共文化经费的投入
对基层地方党委及政府而言,通过其对公共文化的重视、关心程度,全面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力度上。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建设,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撑。因此,把公共文化建设中党委和政府的主导责任提高到了“政治责任”的高度上,将文化建设视同经济建设一样,作为评价地方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每一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做出了相应的考核。在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中,政府部门不仅仅是责任的主体,同时也是供给的主体,因此在公共文化投入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党委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宣传文化部门组建专门工作力量重点突破,把文化建设归入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中,自上而下合理制定制度化、标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指标和问责机制,就能确保公共财政在全面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上大有作为,从而在基层形成城乡一体、纵横贯通、资源共享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人民群众能共享文化体育广场、文化活动场馆、体育健身场馆、读书看报、广播电视、游艺娱乐、艺术培训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2.形成公共多样化服务供给机制,激发基层公共文化活力
对于各级政府部门而言,通过设置市(县、区、镇、乡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物、体育等公共文化机构在多元文化公共主体中发挥出较为重要的作用。文化主管部门指导、监督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方面的服务。对于每一级的文化机构而言,需要能够适应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能够将传统单一的服务改变成为多元的、综合性的文化服务,不断的创新服务的内容以及方式;重视人才培养,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通过培训吸纳基层文艺骨干和文艺积极分子进入文化志愿者队伍,使其成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以文化馆活动为例:“三下乡”演出不能为完成任务凑几个节目走过场敷衍了事,必须根据群众的需求,进行供给侧改革,把“选择权”和“点播权”交给群众,按群众的“口味”送文化下基层,并逐渐形成常态;节日文化活动,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根据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确定传统文化活动的表现方式,如民间戏曲、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通过互动参与,并融入生活化、时尚化吸引观众。同时也需要建立起公共文化需求的表达和信息反馈等方面的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逐步推进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化,提升活动品牌的影响力,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形象,有效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3.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一是需要明确绩效评估原则以及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根据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为目的,并且供给文化服务是需要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所以考核评价也需要突出需求作为导向。在考核评估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突出以往评估主体的单一性,同时建立起一个开放性的评估体系。针对于开放性的评价体系而言,政府部门和公众评价组织是公共文化评估、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机构。然而在我国基层农村公共文化绩效评价系统之中,大众主体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是需要建立起根据群众满意程度作为其导向的绩效评估体系,从而有利于我国公民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并且也有利于解决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间所存在着的供需失衡的问题。二是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绩效评估关键主要是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同时也需要引入现代化的评估理念,对运行评估机制进行完善,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在评估指标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提高能够反映出文化反作用的隐形指标,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具体评分的方法中,可以借鉴综合评分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平衡计分的框架,立足于我国公共文化机构评价的要求以及评估体系的设计原则,引入“顾客导向”的管理及评估机制,形成有着系统性和关键性的统一评价体系。
三、结语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构建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必须要进一步的去明确“责任在政府以及关键在投入”、重点在监督管理的理念,从而能够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保障基础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的投入经费,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经费。此外,也需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建设领域之中,全面提高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者:唐兴琼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刘若实,张乃谏.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路径分析——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4)120-124.
[2]梁立新.转型时期基层组织公共服务:现状、制约因素及提升路径——基于温州市调查的实证研究[J].探索,2012,12(24)147-151.
关键词:广播电视;覆盖;调查
一、覆盖现状
(一)镇村两级无线调频广播网覆盖有突破
近几年,在争取县财政累计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协调使用部分扶贫资金和镇村两级自筹资金共计500余万元,先后建成金寨、构元、吕河、白柳、桐木5个镇级无线调频广播网,134个村级无线调频广播网,设调频收扩点675处,安装高音喇叭1 350只。这批设施正在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防御自然灾害等发挥积极作用。
(二)广播电视“户户通”项目实现县域广电全覆盖
旬阳抓住国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惠民工程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上级主管局的大力支持,认真组织策划,倾力集中解决全县不通有线电视农户看电视问题。2010年完成了491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12 766个农户看上高清晰电视。在此基础上,2012年又按照省市安排,启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到2013年10月底,有望争取国、省、市、县四级政府财政配套投入共计2 400万元,收缴农户自筹近800万元,解决8万余不通有线电视农户看电视问题。截止2013年9月10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已发放户户通设备75 721套,完成设备安装60 578套,在全省“户户通”进度统计中暂列第一。
(三)有线电视网络升级延伸工作稳步推进
旬阳有线电视网络运营业务自2002年上划实行企业化运营管理以来,也不断地争取省公司的大力支持,营业额由上划初每年100多万增加到现在近1 000万元,网络的升级和改造延伸投入从未间断,有线电视光缆干线638杆公里,21个镇实现有线电视光缆联网,电视总用户25 300户。投入近1 000万,已经完成县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18 500户,正在紧锣密鼓地对21个集镇有线电视网进行统一收回集中管理,已经整合10个集镇网,完成2 600户数字整转。有望在2014底全部完成集镇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
(四)无线广播电视节目实现大功率发射播出
县局在上级主管局的支持下,停播多年的大河南无线发射台恢复发射,实现了中央两套电视(中一、中七)、两套广播(新闻之声、农村广播)及一套陕西广播(陕西新闻)共5套千瓦的大功率发射机播出,特别是中国国家电台最具权威的新闻综合广播节目,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音,极大地满足了县城区及周边11个镇广播听众需求。发射台安排2个专职人员值守,确保安全播出。
二、存在问题
(一)地方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发展受限
旬阳县为扩大地方广播电视节目有效覆盖工作从未间断,但收效甚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为扩大广播覆盖,到四川考察学习,利用农村电网零线传输广播节目,结果因音质不佳而搁浅;到了本世纪初我们采用MMDS技术无线发送地方广播电视节目,技术虽成熟却因山区地形所限,基站建设及用户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单个基站能够覆盖的用户极为有限的因素,导致县内建设的几个基站无一例外地因经费问题停播。目前仅仅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这个唯一渠道担当地方节目传输覆盖任务,而且受到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管护不到位,运营亏损,数字整转等因素使的农村有线电视网用户数下滑严重,导致地方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不增反降的趋势在加快,不仅不能满足群众收视需求而且很大程度限制了市县节目为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的作用发挥。
(二)广播电视覆盖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
广播电视属高投入、重装备公益性很强的行业。上世纪70年代中央提出四级办广播电视政策,中、省、市、县四级政府各负责本级政府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的财政开支。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及省政府两级财政逐年加大投资,随着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项目的建设完工,虽很好地解决了广大群众听不好广播、看不好电视问题,但是市县两级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工作没有明显改观。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多少不等为自办节目设备更新换代和配合上级台开展主题宣传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却忽视了为扩大本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投资。地方政府应及早建立本级广电节目覆盖财政投入预算机制,采取得力措施扩大地方节目覆盖。巩固和扩大市县主流舆论媒体地位,强化服务地方各项事业建设。
(三)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随着广播电视新技术的发展,覆盖面的扩大,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近20年来,旬阳没有新增广电专业技术干部,加之原有广电专业技术干部和技工到龄退休,目前全县文广系统严重缺乏广电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工作人员大都是非专业出身。在乡镇机构改革后,全县22个镇几乎没有配设广电专干,都是身兼数职,虽经过一定的业务培训,也很难适应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要求,服务上势必很难满足群众需求。
(四)广电运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完善的运行体制机制是发挥广播电视各项功能的保证。我国的分级办广播电视政策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条块分割、有系无统、管理分散的负面作用。各级政府在投入机制上没有进行很好的对接,没有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标准,无法构建统一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基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需求。
三、解决措施
就旬阳而言,各级财政累计全额投入或补贴农户建成收听收看设备设施及广电网络公司名下设备设施总造价超过亿元。国省两级财政应逐年加大基层广电设备设施的建设投入,保障广电设备设施运行管护和专业检测设施经费,确保国家已经实施的广电惠民工程长期惠民,减少设备因管护技术和力量不足而造成的大量设备资源浪费。
资源决定格局。城市台要立足区域发展,就必须集聚资源力量,实行资源突围,形成科学发展的战略纵深,走一条化“危”为“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区域为定位拓展传播疆界
不管是哪个地区的城市台,都存在着本地市场空间有限的先天缺陷。这种缺陷除了使得收视人口规模和广告增加额面临极限以外,节目成本也居高不下。要想弥补这个缺陷,只有走出去。
1.捕捉机遇,打造区域媒体。在目前行政政策推动和市场利益诱导下,从地方经济转向区域经济已形成潮流,如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圈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区域经济摆脱了原有行政地域的束缚,以资源、文化等为依托,进行产业规范,合理安排生产要素,以达到市场空间的最大化。面对区域经济潮流,城市台必须敏锐把握机遇,及时调整媒体定位,走区域化道路,打造区域媒体龙头。城市台首先必须转换视角,跳出城市的边界概念,从纯粹的城市台向区域媒体过渡,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互融共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次必须实现地理、技术和文化上的扩张与融合,突破行政限制,积极放大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合纵连横,打造共同市场。做强自身的城市市场,这是守;联合区域城市广播电视打造共同的节目和共同的传播平台,这是攻。近年来,各地城市广播电视纷纷举起“合纵联横”的大旗,为的就是突破已有的局限,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省级卫视在联盟合作方面动作较大,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省卫视以“星四军”的联盟形式高调亮相。在城市台方面,武汉成立了“1+8”城市台协作体,江苏13家城市台、江西11家地市台等分别以联盟形式出现。可以看出,无论是省台还是城市台,推出联播平台或联盟的概念,目的就在于打造一个区域性的收视市场。城市台协作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和培育统一、开放、规范的共同市场,搭建共同的节目播出平台,让各城市手、连体、连心,共同发展。
以生存为坐标延伸产业链条
城市电视要突破传统的竞争模式,走出目前的经营困境,还必须重新寻找自己的生存坐标和市场空间。在城市电视的生存坐标上,仅有省级电视作为参照物是远远不够的。城市电视生存坐标上的参照物应该是所有电视、全部传媒甚至整个文化产业。只有在更宏大的系统背景下观照自己,城市电视才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1.向新媒体进军,重塑城市台生存形态。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加速扩张,正在对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形成巨大冲击,一场重塑生存形态的传媒变革正拉开序幕。新媒体领域是未来传媒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据权威机构统计,互联网视频用户已经突破1.7亿,其中30岁以下的约占75%,相当多的年轻人已经形成在网上收听收看广播影视节目的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抓住了新媒体,就抓住了年轻一代,就赢得了未来。为此,城市台要充分发挥广播影视新媒体的行业、内容、人才、品牌优势,让新媒体成为广电系统继广告创收、有线网络运营、电影票房收入之后的第四大创收来源。
2.谋划战略布局,打造新媒体产业链条。CCTV、新华社、SMG和凤凰卫视近年来都致力于新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电视新媒体产业链、网络新媒体产业链、手机电视产业链的战略格局。城市台可以借鉴上述成熟经验,对新媒体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延伸拓展原有产业链条。近年来,武汉广电在新媒体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加快推进数字电视建设,积极打造交互、互动的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增强业务;二是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成立多媒体运营部,统一协调新媒体、多媒体的发展;三是抓住武汉广电作为全省手机电视第二大股东(20%股份)的有利契机,积极做好发展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工作;四是积极与地铁集团推进地铁电视发展合作,积极筹备地铁电视的运营工作。在跨媒介、跨产业融合的全球传播新格局下,城市台在打造新媒体产业链时,可以进一步尝试通过战略结盟,整合内容、技术、渠道和终端资源,突破“内容为王”理念的“路径依赖”,避免沦为纯粹内容供应商的风险;引进外部资本,依靠资本化、市场化、公司化的手段整合产业链;品牌化主导,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导权,创造多方共赢的市场新格局。
3.发挥内容优势,把住产业链的主动权。新媒体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新的内容平台和分发渠道。纵观原上海文广旗下的百视通和杭州的华夏视联,无不是依托强大的内容采购、生产能力,逐渐确立起在新媒体领域的地位。另一方面,诚如默多克所言:“杰出的内容,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媒体王国里的国王。”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物理网络运营格局形成、市场持续拓展等,新媒体运营的重心将不可避免地过渡到内容和增值服务的运营上来,其成败的关键还得归结于能否为不同终端用户提供有足够价值的视频内容。城市台可以发挥内容运营的核心优势,针对用户需求和新媒体特点,打造视频数据库,从而在新媒体产业链条的上游环节――内容运营层面进行有效战略布局,牢牢把住产业链条的主动权。不仅如此,通过构建一个面向多个终端的网络视频平台,城市台还可通过媒体协同效应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果,将节目制作和购买版权的成本分摊给多个信息接收终端和不同的受众群体,多个终端也可给广告投放和品牌推广带来增值效果,从而增强对广告商的吸引力和议价能力。
以项目为支撑加大政府投入
以项目为支撑加大政府投入,使城市台增加公益服务的财力。大众传媒为大众。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广播电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公共服务能力、公共服务水平是检验和衡量广播电视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对于城市台而言,着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和进城农民工电影放映工程,大力开展公益爱心活动,积极服务公益事业,可以使广播电视更好地惠及最广大市民。同时,作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点,城市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设备更新、网络升级改造、广播电视覆盖等项目都急需政府加大投入。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争取把城市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各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并按项目需求加大财政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