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共育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提高家长“家校共育”意识,提高家庭德育效率
如前文所述,当前有不少学生家长对家校共育的认识是比较欠缺的,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这些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这种意识的缺乏使得学校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很难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由此,要想更好地开展“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家长主动配合教师的德育教育,可以积极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德育方面的培养,才更有利于学生德育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学校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家长提高对“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的认识,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或德育教育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家长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逐步具备家校共育的思想,同时也能给家长传授一些在家里开展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为让家长能真正参与学习,学校可设立学分制,每个家长每学期应当修够规定的学分。班主任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家长会、平时的沟通等途径给学生家长宣传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多方面渗透家校共育的思想,由此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家长提高对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的认识,更好地在家里开展德育教育。
2.增进家校沟通交流,促进家校共育效果
作为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也要了解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这就需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这样双方可以及时互通有无,真正践行家校共育德育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仅仅依靠教师在学校的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与家长沟通合作,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一些小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来沟通,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则最好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必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家访,以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家长合作制定有效的教育对策。如程程是个转学来的低年级学生,非常调皮,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先与程程进行沟通,了解了程程的一些想法,又与程程的家长交流,了解到程程父母工作比较忙,疏于教育,使得孩子没养成好的习惯。在与程程父母多次沟通后,教师对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双方也共同制定了一些对策,通过家校共育,一段时间后,程程对学习的兴趣有所提升,上课能注意听讲,作业也基本可以按时完成,取得了不错的德育教育效果。
3.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共育德育英才
要更好地践行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还需要多组织开展一些家校共育德育活动,让学生家长可以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中,不仅可以拉近亲子距离,也可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前要进行精心的策划,包括活动的主题、内容,活动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活动的时间地点等,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活动要适合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这样才能取得最优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亲子跳蚤市场活动,利用周末让低年级学生将自己不需要的二手物品,如书本文具,在校园里进行义卖,家长可以提前帮助学生挑选物品,制定价格,制作海报招牌等,通过这样的亲子家校共育活动,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节俭意识,取得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4.创设家校共育交流平台,开辟德育教育新思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处在一个信息化的环境,信息技术对教育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教育和信息技术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在开展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时也可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家校共育网络平台,以让德育教育和信息网络技术相融合,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如学校可以搭建专门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公众号,通过公众号给教师和家长定期推送一些家校共育,开展德育教育的文章,也可以推送一些本校家校共育德育方面的突出案例,供教师和家长学习与参考,家长和教师阅读后还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或评论,增强相互的沟通交流。班主任教师也可以开设本班的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微博账号或博客、QQ群等,由班主任将班里家校共育的一些案例、亲子德育实践活动的照片文字等上传记录,给自己班的家长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家长们可以和教师探讨德育教育的方法,也可以相互间汲取德育教育的经验教训,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小学家校合作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本文从学校、教师、家长等三个层面分析目前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应对措施,切实调动家长和教师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
一、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1.对家校合作的研究不够深入。学校管理者对于家校合作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没能形成由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体系。
2.对家长的培训不够全面。学校缺乏对家长进行全面培训和指导,使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缺乏主动性。
3.对教师的指导不够细致。许多教师误认为家校合作是搞形式、加重负担,学校没有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没有做好对教师的动员和指引,导致家校合作活动形式僵硬。
4.工作制度不够规范。教育主管部门对家校合作工作缺乏监管,没有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家校合作的活动内容、参与程度、沟通情况等进行指导。
5.家校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学校大都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进行家校沟通,没有把家长作为教育决策的自愿参与者,家校合作只停留在最简单最初级的层面。
(二)教师层面
1.缺乏对学生成长的全面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点和与家长联系的重点往往都是学生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健康成长的关心。
2.缺乏对突发事件的沟通方法。对于孩子出现严重问题等突发事件不能及时主动地与家长沟通,错过对学生教育和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最佳时机。
(三)家长层面
1.参与家校合作活动不积极。部分家长参加学校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但觉得目前的家校活动不能满足对子女教育的需要,希望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2.对权利和义务认识不明确。有的家长不清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地位是平等的,没弄清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以为家长参与只能服从学校需要。
3.家长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只负责给孩子做好物质保障,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有的只关心孩子智育发展而漠视德育发展;有的因文化程度不高不敢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
二、家校合作的应对措施
(一)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1.成立专业研究机构。借鉴国外经验,成立专业研究机构,对学校教师、家长参与的方式、程度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形成有效方案、实施计划并及时总结归纳家校合作的经验和不足。
2.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和管理家校合作工作,切实保障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权利。
3.设立专门的教育课程。教育的主管单位开设专门的课程,对教师开展家校活动的相关培训,宣传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使教师了解家长应有的教育权利,与家长成为合作伙伴。
(二)学校方面
1.加强教育实践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聘请专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参与指导,组织教育专业人员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实践研究。
2.建立健全家校合作制度。明文规定学校、教师、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监管机构,保障家校工作的有效推进。
3.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学校给予正确指导,引导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随时与教师联系,让教师与家长成为合作伙伴。
4.强化对家长的培训。通过亲职教育、课程培训计划等,使父母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孩子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三)家庭方面
1.明确参与的权利与义务。家长明确自己的权力与义务,克服心理障碍,把学校教育当成自己的事,成为学校的合作者。
2.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在家校合作活动中了解学校教育现状,获取学生教育的信息,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家长应加强教育方式方法的学习,提高教育能力,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和引导孩子。
【参考文献】
[1] 马忠虎. 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
[2] 张希希. 美国“家长参与教育”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1996,5.
[3] 岳瑛.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J]. 班主任之友,2002,(2):14-15.
[4] 周显著. 家校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广西教育:2004:16.
美国经济学和社会学家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书提出,集体利益包括相容性(inclusive)和排他性(exclusive)两种:相容性利益是指利益主体在追求这种利益时是相互包容的,即所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干年后,他在《国家的兴衰》(1982)一书中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共容利益”(encompassinginterests)的基本概念。拥有共容利益主体,其自身利益与社会的繁荣密切相关,因而有强烈的激励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理性地追其自身利益的个人或某个拥有相当凝聚力和纪律的组织,如果能够获得稳定社会总产出中相当大的部分,同时会因该社会产出的减少而遭受损失,则他们在此社会中便拥有了共荣利益。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是规避风险,彰显共荣利益的平台。广义的合作可以用来指称人类群体活动的三种形态,即“互助”、“协作”和“合作”。狭义的合作则是合作的高级形态,它包含着工具理性的内容而又实现了对工具理性的超越,可以看作是人类较为高级的实践理性的现实表现[5]。在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中,政府、社会、家庭、高校通过互动合作,从共荣利益角度去整合资源,而不是单一的追求自身利益,在利益的诉求上更多倾向于合作共荣,构建多元主体的合作模式,从而更从容的应对风险社会所带来的冲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缺乏信任、互动与回应机制: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困境
家庭教育是人类最原始、基础的源头教育。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对安全的第一意识便是来自孩童时期的家庭教育。随着现代性本身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导致的风险无限扩大化,风险社会作为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关键性影响的另一种力量开始崛起,我们所处的社会结构开始由物质财富分配向风险分配重组。而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中往往关注的是他们自身的狭隘利益,忽视了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一方面,由于地域、时间、文化层次、工作关系和自身的参与意识等影响和制约,家庭无法也不愿参与高校的管理和教育;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也不愿意家庭广泛的参与,因此家庭和高校之间的互动将无从产生。尤其在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和路径上,高校多从维护学校的稳定出发,而忽视了学生本身,或者家庭的因素,那么形成的结果就是输入与输出信息的极不对称性,故而,公共教育的实施主体便失去了约束性和自觉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无法兼顾到对家庭因素的考量。人的自利性造成了“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务: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务。”[6]因而由人组成的组织或利益集团在常态下更关注自身的利益。政府作为“政治人”,是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源。但在现实中,政府往往又无法绕开自己的利益,无法避开“经济人”理性的支配,常会选择在更短的时间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日常中,政府的公安、司法、卫生、文化、工商、质检、宣传、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并没有与高校形成紧密衔接和良性互动。据调查,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公共安全教育仍由校内某一职能部门承担,这就造成了公共安全教育师资、资源的紧缺,教育成效不明显,尤其是风险社会所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大学生在风险面前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应对,风险意识淡薄,这也是高校突发性事件频发的诱因之一。公共安全教育制度缺乏全员参与,缺乏互动平台,安全教育常常成为事后的补救,缺乏前瞻性。一定程度上说,是信任、互动、回应机制的缺乏和预警机制的不健全。
走向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
公共安全教育是一项合作的事业,在风险面前,各利益主体是积极索取自己的狭隘利益,还是积极互动、资源共享、互惠信任、平等合作。很显然,应对风险的公共安全教育绝不是高校自身的义务,而是政府、社会、家庭共担的责任,那么只有各利益主体的广泛参与,平等合作,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合作新模式,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才能得到合理解决,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回报才会相匹配,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成才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1培育风险文化,构建风险共担机制
高校在实施公共安全教育时,要放眼世界,洞察国际风云变幻时局,结合青年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提高他们对风险的认识、应对和化解能力,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为了保障这个机制的良性运转,需要政府、高校、家庭形成良好的诚信、授信和互动,在互动中促进利益的共荣。同时强化风险的共担,使每一个主体在风险面前,都出自整体的利益,而不是自身或某个集团的狭隘利益。
2疏通家长参与渠道,构建家校合作模式
在家校合作模式中,马忠虎对家校合作活动的分类及家长在不同活动中的角色提出构建“以家为本”和“以校为本”的合作模式,崔鸣国则提出以“家校互动”为合作模式。无论是“以家为本”、“以校为本”,还是“家校互动”,最首要是要疏通家长的参与渠道,参与渠道不畅通,合作就得不到落实。高校可通过网络为沟通载体,互联网的产生和广泛运用为家校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实施中,可通过微博、网络电视、QQ群、飞信等多种方式沟通交流,讯息的快捷性和私密性使教育效果更为明显。除了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之外,还可沿用传统的书信形式,满足不同的家庭需求。总之,高校和家庭只要通过采取多种途径产生互动和回应,那么建构起家校合作模式,就会促进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3增强利益共生共荣,构建府校合作模式
近年来,地方政府越来越热衷于开展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通过与高校建立的合作,一方面依托高校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高校的知识化带动地方政府的产业化,不断拓展产学研一体化,加快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高校和地方政府拥有两种不同资源,这两种资源具有相当的互补性,通过资源的整合,既可以帮助高校走出目前的发展困境,又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地方政府通过与高校在公共安全教育领域开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有利于安全教育机制的建立、安全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形势,安全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效果更为显著[9]。密尔认为,一个好政府的首要问题不在于它管多少具体的事情,而应该把提倡公民的公共精神看成是其最重要的任务,而且在公共精神的教育与提升方面,公共权力机关应起着表率的作用[10]。故而,政府在与高校合作时,必须以利益的共荣为原则,通过资源整合、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共同应对风险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公共安全教育和公共精神的培养推动合作模式的健康发展,更大范围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家校共育;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72-01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需要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各个环节的作用。学校教育在教学中虽然是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家庭教育同样在教育过程中起了到摇篮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具备了终身教育的功能。因此加强家校联合,构建家校共育平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1.初中英语教学家校共育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普遍存在学校教育全权化的意识。当前有一部分家长存在着学校教育全权化的意识,在他们意识里认为,把孩子送入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校来对孩子进行全权地教育,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成长过程中,只是起到满足其物质需求的作用。这样的一个意识,导致了家长在进行家庭英语教育时的投入程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一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由于一部分家长自身的英语素质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也是影响家校共育开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1.2 家庭教育缺少正确的教育形式。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学习的黄金时期,如果家长在其学习中不重视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教育的引导,有可能会对学生在学校学习英语的效果产生影响。另一个方面,有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期望较高,从而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会有采用一些揠苗助长的方法,认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就是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对于学生在进行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方面并不关注。这样的一种教育形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英语素质的提高,长久以往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初中英语教学家庭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为了能够与学校进行教学合作,在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2.1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孩子所体现出来的学习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父母对其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是孩子摇篮教育,如果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是热衷于学习,那么这样的家庭的学生大多都会是好学上进的学生。这里所提及到的热衷于学习,并不一定是读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比如说:艺术、历史、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学习。家长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学上进的榜校,孩子也就会自然地树立起好学的上进心。还有另一类型的家庭,父母自身的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在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会通过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样会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认真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2.2 留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这里所说的自由空间是希望在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鼓励为主导的教育形式。不要总是想着对孩子进行过多的管制,要让孩子学会一定的自律,在一定程度上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需求,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结合孩子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法。这是解决孩子困惑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学习成长。
2.3 与孩子之间要有平等的沟通。许多家庭在教育过程中,会存在着代沟的问题。特别是孩子进入到青春期后,孩子会有一个阶段的叛逆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孩子会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立思考的方式,他们会接受到更多的外来信息,并且在自己心中有了自己的主见。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采取倚老卖老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对孩子总是以你必须要这样的口语对语,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因此,家庭应该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沟通机制,让孩子在进行学习英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努力下,找到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最佳方法。
3.构建人性化的初中英语家校共育平台
3.1 构建多元化的家长学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平台的构建,学校应该建立起相应地家长学校。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协调,能够实现多元化、人性化的家校共育平台的构建。要针对每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内容,安排家长学校进行认真的学习。并且要在家长学校中传送相应的英语教学规范。要把英语教育融入到家庭生活的一些细节当中,在家庭生活中构建一个英语应用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定期地开展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把当前在开展家校共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3.2 各施其责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在开展家校共育过程中,应该发挥每一个教育因素的功能,各施其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老师应该定期开展家长会,针对近期要开展的英语教学计划向家长进行传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家长对老师制定的计划提出的建议,双方进行配合来增强英语教学计划的可行性。这样的一个过程,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家庭教育环节中出的诸多问题,能够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这个环节中,对于英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英语老师与家长之间保持良好地沟通,并且要进行定期的家访,还需要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此外,在进行家庭英语教学环节中,家长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考试观。老师要引导家长不要一味地只关注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要更多地注重学生对英语应用的素质培养。学校要及时地调整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体系,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给予学生一个客观的英语学习能力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要避免发生家长因为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出打骂孩子的问题发生,这种教育方法,会更严重地对孩子造成伤害,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3.3 掌握科学的英语教育策略。学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老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考试的目的,同时也要让家长明白英语考虑并不是学生英语知识水平体现的唯一方式,不要只是通过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英语能力。英语老师要把科学合理地英语指导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家长,让家长协作英语老师一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地英语学习环境,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与自学性。通过让家校共育的模式,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不稳定提高英语知识,家长以及老师要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及时地肯定,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以科学的英语教育策略来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一)今年金华教育外事工作简况
1、我市具有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共有26所。现在共有18位外籍教师服务在我们学校,他们是推动我市外语口语教学的生力军。学校外教聘请质量和层次有了不断提高,外教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管理工作也逐步规范,外教作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聘请效益明显增加。外教聘请工作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极大地缓解了我市外语教师的紧缺状况,提高了外教聘请单位的外语教学水平,与此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外语和其它专业青年教师,促进了聘请外教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全市教育系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今年十月,我市义乌稠州中学的苏雅阁先生获得了浙江省西湖友谊奖,受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的表彰,这当然是他付出了相当的艰辛,但这也是对我市外籍教师聘请工作的充分肯定。
2、我市具有招收外国学生资格学校共8所,其中7所在义乌市,还有一所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随着我市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外企加大了投资力度,许多外籍工作人员加入到我市经济建设中来,市政府要求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切实解决好外籍人员子女就学问题。04年6月底前全市共接受了69名外国学生就读,帮助解决了外商的后顾之忧,改善了外商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我市招商引资工作。
3、有十几所金华知名小学同日本枥木市的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姊妹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不断深入,今年7月,我市小学生代表团到日本枥木市进行友好访问。8月,迎来了韩国青少年国际交流团,通过两国青少年的相互交流,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4、学生境外夏令营的开展,与英、美、加、澳、韩等国家的互访和教师互派等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金华教育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和合作,使我市教育外事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今年有5所学校组织了境外夏令营活动,通过游学活动进行了英语强化训练,同来自世界各国同龄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组织了两个教育考察团分别赴西班牙和英国考察了定向运动及高等教育,有38位干部赴境外教育考察。
(二)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使外国专家工作在聘请规模和成果效益等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又必要按照依法行政原则和国际通行惯例,对教育外事工作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聘请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中新的矛盾又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管理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对外事干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外国专家管理干部的队伍流动性很大,熟悉业务的干部不少离开了原岗位,这就需要从素质上加强对现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聘请单位的外事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提高。我们的目的是使大家掌握政策、熟悉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三)几点要求
1、要求建立一套有效的外事工作机制和一支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外事干部队伍。要面向社会发展大局,树立大外事概念,做到外事无小事。要加强与外事侨务、公安、文化、体育等部门的合作,形成适应对外开放要求的合作、协调机制。加强外事干部培训工作,使我市外事干部了解国际惯例、国际规则,成为熟悉外事业务、掌握国际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