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动力;有效策略

体育教学动力的力量源泉是出自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对象和活动主体,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动力与学生学的动力各自形成体育教学动力的分动力,两者的合力构成了体育教学动力。教学要素理论所包含的教师、学生、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与教学评价等是体育教学动力的内部因素。而政策、资金、家庭、社会关系与环境等组成体育教学动力的外部因素。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动力与学生学的动力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不断推动促进体育教学活动向前发展。教师教的动力与学生学的动力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一种乘积关系,其中任何一方的动力表现为零时就会直接导致体育教学动力的消失。体育教学动力的周而复始持续运转必须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分动力运行的各种载体,载体间的配合运转促进体育教学动力的生成与发展。矛盾是存在于事物中的固有现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纷繁复杂,教师教的矛盾与学生学的矛盾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构成体育教学动力的主动力;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其他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体育教学中的次要矛盾,由此所产生的动力是体育教学动力的次动力。体育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现象,与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的矛盾也是体育教学的次要矛盾,这些矛盾运行所产生的动力构成体育教学动力的助动力。可见,体育教学动力是由教学中教学要素间相互运行所产生的分动力所构成的合力。

一、明晰教与学的双边关系,确立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身份

体育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学校教育活动形式。体育教学动力的生成与发展是由教师与学生双边作用力相互促进而发挥效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须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身份予以明确,强化各自在教学活动中所承担的具体职责、任务和目标,有效构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通桥梁,做到教学相长、教学合一,实现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体育教师与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对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完成都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把主体属性、主题知识、主体职责、主体任务、主体目标、主体评价等分别对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规范,使其明确在体育教学中的责权划分,从而促进体育教师教的动力与学生学的动力双向作用,共同合力形成体育教学动力。

二、优化教学内外部环境,分解动力形成与运转要素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来自内部教学要素的影响,以及教学范围之外的复杂多样环境的影响。要形成并发挥体育教学动力,就要分解体育教学动力的形成要素与运转环境,充分优化内部动力与外部环境,促进教学有序运行。第一,要分解提炼体育教学内部环境要素,将体育教学内部环境产生的动力进行分解,这主要从教学要素的视角予以操作实施,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反馈与教学评价多个方面构建体育教学内部分力要素体系。第二,要全面整体化调控和优化体育教学的外部环境,从认知观念、知识基础、行为方式与情感态度等个体行为,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生态等宏观环境进行分解提炼,从而加速体育教学系统中不同内外元素之间的有序运转和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推进体育教学动力的凝聚与整合。

三、融汇教学分力,构建教学保障体系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体育教学动力是由多个分力共同组建运行而成的力量体系。要促进体育教学动力的最大化,就需对其内在分力系统进行逐一培育,构建起体育教学长效运行的保障体系。体育教学保障体系的建立需要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两种保障路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组织的体育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学制度保障体系,构筑学校体育教学实时监控机制和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从体育教学内在系统出发,全面提高体育教师与学生的自我教学保障,从心理认知、行为准则、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互动、教学目标等方面构建教师与学生的体育教学保障内容,加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促进体育教学的课堂氛围与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与传播。

四、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提升体育学科实力

良好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激励。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理念下,要强化体育教学的客观、科学评价,尤其是过程与结果、进步度与达成度、诊断性与终结性、知识技能与参与情感意志、量化与质性等评价的有机结合。要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加以区别,在探究中找出属于体育学科的独特评价体系,大力发挥体育教学动力的教育功效,提升体育学科的整体实力,全面推动体育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健全人格塑造中的学科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森.教学动力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骆郁廷.精神动力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李晓敏.精神动力及其育人功能[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第2篇

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而有效的进行需要优质合适的的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保障,体育教学活动是在特定的体育教学环境下开展的,对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医学类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因素,深层次认识医学类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正确认识并积极构建良好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使之最大程度适应体育教学,为体育教学服务,对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构成因素

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一个主要因素,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现代教学对教学环境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加充分认识到教学环境的优劣对学校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也不例外,但是它必须在特定的体育教学环境中进行,开展体育教学和各项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因素。良好体育的教学环境,既有利于体育教师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等行为。然而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又是一个被人们所长期忽视的因素,只有全面了解和研究医学类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创造和优化医学类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从而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这对于提高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的界定

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从学校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等等。[1]学校教育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是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以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学校教育环境本质上是一种人工环境,或者叫人文的环境,因为学校教育环境的一切无不被赋予了一定的教育意义,体现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审美意识。学校教育环境又包含了许多层次和方面,而教学环境理所当然是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体育教学环境是影响体育教育教学诸多要素之一,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特别重要的,它对体育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最具体的。医学类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具有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具有其自己特殊性。

2.医学类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因素

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是普通类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类高校内部的一切事物———物质的和社会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几乎都可以说是体育教学的构成要素。其中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学活动并对体育教学活动效果发生重大影响的体育教学环境有以下。

2.1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物理因素

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主要有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学校室外运动场的绿化和学校体育场馆的空气通风、温度、采光、隔音、装修的色调等。河南省医学类高校地处中原大地,四季分明,夏天时气温通常高于30摄氏度,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参与室外体育运动和锻炼的积极性与动机;冬天时气温通常零下十度左右,并常常伴随着冰、雪、雨、雾霾等恶劣天气,也会对体育教学活动和训练造成困难;只有春秋季节最适宜学生的室外体育运动和锻炼。

2.2医学类高校育体育教学环境的体育设施与器材

医学类高校的体育设施与器材是医学类高校体育环境的重要因素,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有体育场馆、体育器材和其它普通高校所不具备的解剖、生理、生化、康复等实验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授课和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与锻炼时,只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和锻炼的场馆和不同的体育器材时,才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医体结合”的医学类高校的改革中,医学类高校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生化、康复等实验室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体育与医学的联系,通过所学到的医学知识与体育运动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3医学类高校的资料信息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包括一定的有关运动的资料信息,所谓体育资料信息主要指在内容上对运动、健康进行宣传教育,对体育实时动态进行转播,对体育史料进行表达的载体,以及获得这些资源的途径。[3]医学院校的校园、教师、实验室和体育场馆中一般有很多体育类的宣传画、体育挂图和倡导健康的名言警句,这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受到感染,为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提供强有力的动机支持,并可以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

2.4医学类高校体育课的班级规模

体育教学的班级规模不宜过多,如果班级人数过多体育教师进行授课时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区别对待,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班级规模较少也不利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习的效率降低。河南省医学类高校的体育课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要求30人左右,一般不超过35名学生,因此,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较为活跃,能够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提高课堂的体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

2.5医学类高校的人际环境

人际关系环境是指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即体育教育者及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大致包括三种关系:体育教师与教师、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三种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关系,直接构成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人际环境,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好,表现出和谐友爱,相互尊重、团结互助,会对体育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积极地影响,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2.6医学类高校的校风班风

学校的校风和班风是学校和班级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是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和构建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它具有很高的凝聚力量和规范力量。医学类良好的体育校风和班风可以自然而然的转变学生体育价值取向,良好的体育风气对整个学校体育教学、体育学习和运动氛围起到良性的指导,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体育素养。

2.7医学类高校的体育课堂气氛

医学类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是体育教学环境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学们对于一节体育课的喜欢程度和学习热情一般来说都可以从体育课堂的氛围中体现出来,课堂氛围比较好的体育课,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希望能够较好掌握体育课程的内容。因此,创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的体育课堂的氛围,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于体育教师即使掌握学生的学习和体育锻炼情况,从而不断地调整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取得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

2.8医学类高校的体育教学制度

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实施与计划的制定情况,由教学目标与目的、教学各项任务、每个年级体育教学内容、每项体育项目的课时分配以及体育成绩测试与考核的项目和要求等构成了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医学类高校要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用于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的文件,要求体育教师和学生必须遵守,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该文件要规定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秩序等环节,正确的规划体育教学的主体工作,指引着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总之,构成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要素是错综复杂的,从表面上看,医学类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只处于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他却以体育环境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影响的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过程,系统的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体育教学环境的各种因素均能影响体育教学,因此,要正确认识构成医学类学环境的不同构成要素,持续地研究、发现它的不足,对医学类体育教学环境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健全,不仅有助于医学类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它还会影响到广大医学类大学生的体质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到医学类高校体育教育与教学方面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26):649-651.

[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 教学过程 要素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就不可能只存在由一对矛盾所构成的决定性的双边关系,而是构成了学生同教材,教师同教材,学生同教师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这三对矛盾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它们之间又互相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即教与学的关系,众所周知,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在进行这一过程的教学时,教师的学识、技能、运动经验、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钻研, 都要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学生无法替代的,可见,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反之,学生的“学”也代替不了教师的“教”。为此,广大体育工作者应该力求两者的和谐结合,而且应该强调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因素的发挥,即便是由学生自由进行的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启发诱导和科学组织。所以,学生主动因素的发挥,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伴随着与学生之间进行情绪、情感的交流。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习,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可信、可敬的,从而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虚心接受教师的教导,形成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好学风。

(二)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内容,是教学赖以产生的推动力,它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同为认识的客体;只不过体育教师总是先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所以,教师在课前,要解决自己与教材的关系,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明确各教材的目的、任务、内容、分布和要求,深入了解各项教材在不同年级出现时的不同任务。如:跑,在各年级的教材中都有,但在内容和距离上却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就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相应的教学节奏。

(三)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技能,主要是依靠这一认识过程来达到的。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主张“精讲”,把时间多留给学生一些,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加深入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规律,并创造出全新的东西。事实上,作为体育教学现象,学生同教材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是有意识的主体,教材是知识物化了的客体。在学生有获取知识的动机,还没有付诸于行动之前,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着矛盾;一旦学生获取知识的动机变为动机时学生变成了矛盾对立的双方。从总体上看,学生与知识间的矛盾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知识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知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二、教学活动中三对基本矛盾的转化与换位

在教与学矛盾运动中,学生同教材,教师同教材,学生同教师三对基本矛盾之间也会出现矛盾转化与换位现象。例如: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技能的时候,出席那“位差”靠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难于突破,此时,学生同教材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出现转化与换位,知识技能成为了主要矛盾方面。只有解决了这一矛盾,消除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同所学教材知识技能的“位差”,学习才会前进。为了消除这种“位差”,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与教材知识的“位差”,通过对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以及知识内在规律的启发、点拨,使学生突破障碍,获得新知。教与学三对矛盾对立双方出现转化与换位,只是矛盾发展变化中的“一定阶段”和一定“发展过程”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能改变矛盾发展总体过程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位置,不能使内因和外因从根本上颠倒。

三、教与学矛盾发展过程中,真正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事实上,这也可以变相的理解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或者立足点究竟是什么?到底是教还是学?到底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实,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是诸矛盾中的主要方面,那么主导因素就只能存在于学习着的每个个体学生身上。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学习教材和人是教师的主题。学生是认识和实践的主题,主体在认识和实践中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要素,因此,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程度的深浅,参与体育教学能力的强弱,常常决定着体育教学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系统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更为确切地说,真正起着核心作用的应该是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是由于其基本要素的各自地位与作用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它们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材的科学性,使各因素协调运作,互相促进,教学过程良性发展, 增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过繁.教育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4.

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管理学是教育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其既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也要坚持管理原则,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与规律的一门学科。从研究对象上讲,其包括宏观上的整个国家教育系统与微观上的各级学校组织系统;从研究内容上讲,其既包括教育人事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等;从研究范畴上讲,其主要包括了活动、体制、机制、观念四大范畴。

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

1.1活动

活动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范畴,从衍生的时间上看,活动一般是先于机制、体制产生的,一般规律性的事物往往先是从有毫无控制的活动开始逐渐地系统化与完整化。在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畴中,要深入了解教育活动中的基本现象,并透过现象了解活动的规律与内在特点,有些教育管理现象在活动产生之前已经出现了运行机制与观念,甚至存在于体制之中,但有些现象在活动出现之后,才形成制度化与理论化,这就需要依据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微观层面上的一种活动,其在产生的最初阶段就已经被限定在体育系统与教学系统的范畴内,需要依照高校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因此,规范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深入研究其上位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1.2体制

体制在学术界是一个用途十分广泛的词汇,在阶级社会中,体制的意义重大,其是一个社会规则运行的重要基础。在教育领域中,体制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其是教育组织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是对教育实施管理的规制体系与组合方式。“教育行政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教育行政体制,学校内的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学校管理体制。”[1]教育体制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上至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规范,下至学校管理方式、管理机构等,从中央管理体制再到地方管理体制,其涵盖了教育领域内的不同管理系统与规范。这表明教育体制与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一脉相承的,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教育管理中发挥着支撑性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在高校管理体制下进行的,只有明确体制的一般特点与规律,才能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

1.3机制

机制就是事物内部各组织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组合方式,在教育领域中,是指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也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教育管理是对教育内部各要素的管理,而实现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就必须厘清其内部运行机制,把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特点,进而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创新管理方式。机制在教育管理领域内属于纽带性质,其往往随着活动的产生而不断的完善,并在运转中逐渐衍生出体制与观念,同时体制与观念也能够指引机制的运行,不同的研究范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子系统,深入地研究其运作机制,便是掌握了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其管理工作的创新具有基础性作用。

1.4观念

观念是意识层面的要素,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产生各种认识的集合,它开源于具体的活动,并不断地总结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形成较高层次的认知,并最终凝聚成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践活动的发展。观念对于教育活动的价值在于指导与引领,促进各种教育体制的构建与完善,成为机制优化的重要指南。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观念的价值与意义重大,科学的观念能够指引其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活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体制的创新、模式的创新,但从根本上来讲是观念的创新,推动管理要素的不断发展必须依赖于先进的观念,更新组织成员的思维模式,这也体现了观念作为教育管理学研究范畴的重要意义。

2基于四大范畴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问题分析

2.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活动问题

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管理观念、体制、机制实施与落实的主要支撑。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化与科学化的理论引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多是以实践性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借鉴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间接性管理经验,开展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并没有根据体育学科的内在规律与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管理模式,选择管理方法。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很大差别,体育教学主要是一种实践化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兴趣,而过于陈旧的体育教学管理方式让体育教学过程缺乏新意,难以符合时展的趋势与日新月异的体育新形态,更没有系统化的理论支撑。由于我国体育事业起步较晚,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相关细化理论研究较少,而在国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经验借鉴方面也难以为继,这无疑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难以形成系统化与规范化。

2.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体制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是维持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的体系与框架,由管理组织结构与各项管理制度组合而成。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制度的规约与组织的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便无法得以顺利开展,也就无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与结构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没有根据体育学科的内在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传统的管理体制,导致体制在规范活动的作用发挥方面有所欠缺。在依法治国理念逐渐深化的当今社会,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尚不健全,许多陈旧的制度不能适用不断变化的体育教学情况,尤其是在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体育课程管理制度、体育成绩考核制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与不足,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无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被激发,体育课程设置的形式及成绩考核的方式在制度设计环节上也略显陈旧。在组织管理机构上,以二级体育学院及系、部为主,虽能够直接领导与管理体育教学工作,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有限,在学习、获取教学管理经验,革新教学管理模式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2.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机制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是在管理体制的框架内,各管理要素的组合方式及运行状态。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顺利展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如机制运行不畅,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管理的效果。受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影响,体育教学管理机制也存在不完善等问题。首先,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体育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体育教学活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其运行机制是调动各相关要素,发挥其最大作用。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在激发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教”与“学”方面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模式,在薪酬激励、荣誉激励的基础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机制创新,也没有凸显出体育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弱化了管理的隐性价值。其次,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评估机制。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持续性的、稳定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估往往只是从一个层面反映出管理的效能,并不具有全面性与整体性,从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起到监督的作用。

2.4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观念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便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让学生接受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多地接受体育知识,掌握相关体育技能,并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比较陈旧,无法科学指导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更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方式一般只注重教学任务的本体性目标,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履行基本的教学职责,把体育课当成普通的活动课进行,缺乏系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在意识与精神层面达到教学的目的。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体育教育一般是在体育设施不完全齐备、体育师资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完成的,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恰巧也忽视了教学理念的创新,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呆板。另外,管理观念的落后还表现在对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体育教师只是完全的被管理者与教学活动的主宰着,教师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并无实质性的话语权,但却成为了体育教学过程的主要操控者,这就导致一言堂教学思想的不断出现,教师在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出现了单一化的状况,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忽视技能与情感培养,这都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的偏差导致的连锁现象。

3基于四大范畴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创新

3.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核心便是通过管理调动体育教学中的各大要素,发挥其有效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激活各大要素的重要方式,而真正实现创新必须规范管理活动,提升管理活动的时代价值与文化内涵。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与首要环节,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器具等各要素必须在正常的管理体系中,活动创新需要调整的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当某一要素有失规范,管理效率与力度将会受到严重削弱,创新难度进一步增大。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活动并不是封闭式的,而是与外部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彰显时代的价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我国已提出了要培养观念、知识、素质、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2]这表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最终要将体育活动内化为大学生的终身习惯,大学生必然要走出校园成为社会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实现创新就必要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变化情况,适时作出调整,赋予管理的时效性。

3.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也可以说是管理规则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力求能够以更加有效的体系实施管理。保障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科学性是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完整性是指各项管理内容都具有制度的规约,避免出现制度空缺的现象,造成体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混乱,做好管理的评估与反思工作是重要的方式。科学性是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顺应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以人为本”的制度关怀与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目的的制度约束力。在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更是要明确三大基准。其一,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扁平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的效率,弱化管理的权力意识,符合高校“去行政化”的管理理念,充分提高各管理要素的效率价值。其二,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目标与使命,将提升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享有主体权益,实现学生的终身体育价值观,这是管理体制创新的灵魂。其三,充分下放基层体育教学的管理权限,适当赋予学生部分管理权限,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自我管理,并针对体育教学活动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调整,解放了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管理体制的创新。

3.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创新管理机制已成为重中之重。管理机制的创新与管理体制的创新不同,其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进行,从根本上说就要建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管理是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其重要的内容便是控制,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依托约束机制的建立,教学活动中各管理要素都要有序完成自身的职责,即各司其职、各领其责,不能超越管理权限开展活动,也不能消极怠工,约束机制建立的目的并不是限制,而是规范。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激励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增强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动力,而激励方式主要包括薪酬激励、荣誉激励、成绩激励等。“由于每个学生在身体素质上都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因此根据这样的情况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办法。”[3]丰富了管理的形式,形成了良好的管理机制。

3.4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是将体育精神与文化注入学生思维中的重要方式,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则直接影响管理活动的开展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念要着眼于体育教学本身,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大背景,坚持面向现代体育教学、不断激发求知创新能力、以落实健康为根本的管理观念。“教师首先要树立对学生新的评价理念,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看到点滴进步所带来的希望,帮助大学生重新觉察自己,使大学生内在自我潜能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4]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着眼于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不断的进行创新,满足社会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面向现代体育教学的管理理念符合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当今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和‘终身化’已是大势所趋。”[5]激发求知创新能力的管理观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索未知的体育知识与技能,通过调动管理要素,形成利于体育知识创新的各项条件,激发教师与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求知、求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探索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体育文化氛围。以落实健康为根本的管理观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体育教学管理领域的延伸,这既体现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观念,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也为社会造就具有健康体魄的人才奠定重要基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观的创新必须引入终身教育理念,把对每个学生能力的锻炼,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落实到具体教学目标与任务中,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而将终身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理念的结合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理念创新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绵涛.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18

[2]于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183-184

[3]章璐璐,黄世伟.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国体育学刊,2014(11):72-73

[4]孔凌鹤.基于复原力理论的高校体育教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58-60

体育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范文第5篇

一、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三、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2.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