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是集计算机学、信息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实质是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现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经经历了起步和自发发展两个初级阶段,目前已跨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普及发展阶段。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现代化,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是促进会计工作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观念更新、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下面,就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论述其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1.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和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不厌其烦地计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2.改变了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

实行会计电算化,能有效地减轻会计人员的负担,使他们从简单重复而又乏味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为重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3.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后,手工条件下对账簿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法将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反过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手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而手工内部控制制度则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更正,这一部分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例如,账、钱、物三分管的原则不变,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原则不变,但平行登记的原则会有所转变,记账、结账则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

4.会计本质将重新定位

综观会计的发展史,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和对会计本质的揭示,始终将会计工作定位于纯粹的服务性的工作,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行为。这在信息处理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现代科技为会计革命准备了足够的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则是不可原谅的,随着会计电算化普及应用,会计作为控制体制将日益显现出来,会计信息将从幕后走向前台,因为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5.重新定义会计报表的内容

由于受人工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手工会计报表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从收集、加工处理到综合利用都实现了电算化,从而为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展会计报告信息的内容提供了可能性。

6.将建立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

传统的会计是按月、年编制的定期报告,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度甚至今后几年的业绩。但在以竞争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创新不断加速,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日益显著,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时仅仅依靠定期报告是难以准确把握企业命脉。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巴林银行在1993年年末报告的资产净值为4.5亿~5亿美元,可是谁会想到,它在1995年2月末却倒闭了,而这时巴林银行1994年度的年度报告尚未完成。因此,建立一套既能够提供定期报告又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会计电算化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7.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分析

在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信息的分类、提炼、再加工将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因为人们需要的不是不分轻重缓急不断涌现的信息垃圾,而是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的信息精品,只有经过加工整理、分析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这种需要。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范文第2篇

(1)会计电算化教学以传授理论为主,缺乏多元化实践形式。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具体来说,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分为电脑基础知识及电算化会计处理模块,电脑基础知识部分主要是有效了解并熟悉电脑硬件及软件的相关配置。电算化处理模块主要指的是ERP系统的应用,包括基础设置、总账、固定资产、应收应付、账务处理及报表管理几大模块,这也是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电脑基础知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模块共同形成会计电算化科目的理论基础。此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有的手工模拟及手工做账的方式,但还是缺乏多元化的实践形式,仍以会计电算化软件教学为主。

(2)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趋现,但实施效果相对不足。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实践中,以赛促学、以学参赛的教学模式近几年出现,反映了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技能的重视。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是以参加技能比赛的形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操作能力,从而提升会计专业的未来就业竞争力。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近几年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但实施效果相对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大多流于形式,没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二,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职业类院校,由于重视会计实践及操作技能,以赛促学教学实践发展相对较好,而其他地区发展相对不足。

二、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会计学科和会计行业的有效进步。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能够丰富会计学科的教学实践,有效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进步。具体来说,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突破了原有会计学科教学的固化模式,将竞赛机制引入会计电算化学习。通过会计职业技能比赛,一方面将理论知识反映到实际应用当中,调整原有的理论不相符节点,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另一方面,增强会计专业学生应对工作的实际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实。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会计行业的有效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可以为未来工作实践提供有益支持,使财务人员尤其是会计人员更能适应会计行业注重实践与实用的要求。

(2)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提升了会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操作技能与实践参与性。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授课对象,这三个学科具有很强的财务处理及财务实践的特点。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寻求在传统的电算化教学实践中寻找到授课的新形式,从而能够吸引会计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其中,实现有效实践。如,用友和金蝶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会计电算化高校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方式让会计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电算化实践,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模式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形式呈现出软件教学常态化、实践操作多样化、技能提升有效化的发展新特点。软件教学常态化是指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软件的操作与实践,以软件演示教学替代原有的理论知识讲授,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实践操作多样化与技能提升有效化是针对以赛促学的新模式而提出的,具体来说,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使会计及相关专业学生突破了课堂教学获取知识的局限,将相当比例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模块,理论知识演化为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实战技能。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形式极大丰富了会计学科的教学模式。

三、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1)不断丰富会计电算化竞赛的内容,增强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在当前情况下,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仍然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为增强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吸引力,应注重丰富会计电算化竞赛的内容,并使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举办多样化的会计职业技能大赛提升会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也可以增加电算化竞赛的举办层次,分阶段、分层级、分特点,实现电算化竞赛的丰富多元。此外,会计电算化竞赛只有具有可操作性,才能有效发挥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优势,所以,会计电算化竞赛的实行要充分考虑到赛事经费、会计相关学生参与度及赛事影响范围等多种因素。尤其是会计及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度和竞赛辐射范围是影响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效果的主导性因素,故应鼓励学生参加辐射范围广、参与度高的会计电算化比赛,从根本上提升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質量与水平。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审计 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工作在不断地深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组 织包括政府、企业都已经着手积极推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及完善。简单来讲,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会计领域,利用 现代技术和手段,实现记账、算账与报账等信息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以及部分实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信息化。

与传统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不论是对于会计工作的储存方式、处理流程、还是内部控制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数据 处理的有效性、及时性及准确性,同时使会计从业人员从复杂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脱离出来,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运营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系统 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从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扩大了会计的领域,也为加强全面核算和监督奠定了基础。

不难看出,虽然在职能、方法、目的与责任等几个方面会计与审计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两者具体对象都以会计资料为主,职能责任密切相关。会计电算 化在对会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以会计过程为其职能对象的审计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讲,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经济审查和监督职能本 质上仍没有改变,但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改变了审计线索、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改变审计的技术方法、影响 了审计标准和准则、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同时计算机环境下的舞弊作弊行为更具有隐蔽性,无疑加大了审计查处的难度和风险,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对策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CAIS)环境下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及其范围内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 济行为为对象,审查和评价系统的合法性、效益性及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当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和运作难以做到完全了 解和掌握,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是以手工审计为主。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普及使得审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传统审计存在的信息反馈能力 弱等问题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因此,为推进审计工作的有序展开,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强化审计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根据会计 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整。面对会计电算化时代的挑战,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以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现代审计的需求。

1.加大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进一步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与会计电算化相比,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方面来看,都远远落 后于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当前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计算机审计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难以有效指导会计电算化环境 下审计工作的有序高效展开。因此,在强化基本理论和审计目标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新形势审计理论的研究,不断总结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经验和做法,拓宽理论研究 的广度和深度,尤其要加快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技术等的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和实现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运作。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范文第4篇

    1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会计电算化教学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许多年,但是在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式仍是“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甚至有些学校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上机练习的时间非常少,大部分会计课是老师一直在讲理论知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会计电算化的人才要求,这更是对学生的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1.2 没有明确的教学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愈来愈激烈,对毕业生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在会计专业更是非常严重。对中职学校毕业的会计毕业生有以下几个要求:一是,能够熟练掌握普通的会计记账、算账和报账流程;二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要高;三是,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去。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应该是以培养对社会、企业有用的人才为主,力争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但是经过专家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在电算化系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方面是严重缺乏的,甚至还有很多毕业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都不过关,这样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是很难达到企业要求的。

    1.3 缺乏实践能力

    很多中职学校都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学生们的实际操作实践非常少,而且即使有实践,大多数也流于形式,没有利用好社会实践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突出的现象,这样下去学生与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

    1.4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他们的学历不高,而且实际操作能力也不足,基本上是经验教学,即使有些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是他们的实践经验却非常少,这跟社会的快速发展是相矛盾的,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缺乏实践能力的。

    2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进方法

    2.1 科学定位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

    实践性、操作性是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特征,这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明确了解的,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明确,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将实践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将会计的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完美展现出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社会亟需的人才。

    2.2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不能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此要求学生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和上机操作,通过多上机练习来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软件。除此之外,学校还必须给学生多多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加大社会实践在教学中的比例,将会计电算化教学分为:理论基础、上机模拟练习、具体事例分析、操作技能联系以及社会实践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正是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也是能够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人才。

    2.3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无论在什么时候,教师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中职学校如果想要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会计人才,就必须提高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会计电算化教学更是如此,它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需要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学校应成立会计电算化教研室。这样就会有利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展开教研活动,使老师之间能够经常进行交流活动,相互探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学方法、内容等;二是,学校要跟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就能够使教师经常去企业做实际考察,也便于教师能够去企业学习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知识,这对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

会计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实践技术较强的学科,会计电算化这一门课是当今会计教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理论的结合,因而,这一门课的学习很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会计电算化作为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和其他相关专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任务应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这是因为这一方面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具有其本身不同于别的课程改革的难题。

一方面,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涉及到的相关课程较多,其涵盖的专业知识有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所以,很多时候这一门课通常只能放在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学期或相关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能够开设会计电算化。这也使得大多数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边复习结合前面内容边授课的方式,如果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时,很多时候老师的教学就会很被动。

另一方面,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面临着越来越快的技术更新和操作系统更新,传统职业学校里面的电算化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突显出局限性了。例如,当前很多老师授课的方式还是采用面授的讲课式,而不是上机型的实践指导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式的操作规则,这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今后学校的教学形式将主要应用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方式,中等职业学校的电算化也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广泛地开展网络教学。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中碰到的问题

1.教学设备投入不足,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前面提到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而,可以说计算机设备的投入和使用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当前我国很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的设备投入严重不足,很多时候老师使用的教学工作还只是PPT或者“黑板+粉笔”等比较机械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此外,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们很多职业学校的老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课时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很多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去背诵那些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条例和步骤,这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知识型”人才,而不可能是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这个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完全相背离的。

2.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教学定位不够明确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而企业对于所招聘毕业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如此。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仅要求要懂得普通的会计记账、算账和报账,而且毕业生还应该具有极高的综合素质,能用所学会计知识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学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倾向于定位在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上。然而,我们发现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也不是很精通,适应能力不够。

3.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师质量有待改善

会计电算化作为财经类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除了其重要的应用性以外,会计电算化自身还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即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求教授这门课的老师具备会计理论与方法,还要求教师懂得一些计算机技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两者很难兼得,有些老师对会计学知识很精通,而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一部分人则相反,对会计电算化中涉及到的会计学专业知识不懂。这两者无论缺少哪一个方面都将直接影响目前以及今后我们职业中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

4.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单一,系统性较差

目前,我国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要还是以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操作为主。实践性操作环节的学习基本上没有,即使有的话,大部分学校也只是简单上上操作上机课或者组织相关认证考试,很少有学校开设实践性的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课。此外,学校在相关课程的安排上也缺乏系统性的考虑。例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内容相似性较大,有些内容重复较多,然而教师在上课时没有侧重,这样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连学生上课也会比较累、把握不住重点,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校在课程设计的缺乏系统性间接上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很多学生毕业以后,虽然很多人拿到了毕业证书,但是实际操作上很难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

三、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1.重视教学设备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教学手段的培养

会计学事实上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会计电算化学科更是如此,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重视学校教师的质量,更要充分意识到教学设备投入的质量和效益,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培训,提高其直接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此外,在教学方法上,相关教师也要注意选择和采用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演示法、实验操作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或者是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可能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演示设备现场操作演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教学秩序,充分提高上课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中等职业学校应重新定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建立与职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针对以上第二点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将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为,以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要强调和重点提高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等各方面综合素质。所以,职业学校教学部门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要充分做好课程的分析设计工作,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有重复内容的课程实行合并,将财务会计的各门专业课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做好相关课程的教学评估工作,将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解决,尽量将学校课程体系和学生今后的职业实践能力兼顾结合起来。

3.提高会计电算化这门课老师的教学能力,强化其教学的综合素质

由于特殊的教学需要,教授会计电算化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具备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等两个方面的知识,如果要教授好这一门课的话,更是要精通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所以,从提高教学效益上来说,一方面,老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自己应首先上机反复操作课程内容,随时记录操作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想好相关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学校要给老师安排各种进修的机会,允许老师通过校外会计兼职或者其他途径到企业中亲身体验一些会计实务操作。总之,职业学校方面要创造各种环境以提高会计电算化这门课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强化其教学的综合素质。

4.强化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实践系统性合理设计

针对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缺乏实践系统性等问题,今后校方应该更加注重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系统性合理设计。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在课程设计上应该积极创新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社会调查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的“模拟现实中去”。通过适当灵活教学方法的采用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应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在课程的设计上也要注意阶段性和综合性的区分,课程设计要讲究系统性。一般来说,学生在前一时期的阶段性环节上主要完成的是单元课程和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课程学习比如成本会计、会计学原理、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学生单项操作技能的学习。接下来,高年级学生完成前面知识的积累以后,学校的课程设计就要倾向于综合性知识课程的设计,可能的话学校应该和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每年学校安排一定的毕业生到企业中实习操作,真正接触一些实践问题,尽量通过实践性操作让学生了解一个完整企业会计结算期内整个经济事务的一般规律和实务操作流程。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等技能型技术培养院校强化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趋势已经是迫在眉睫了。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软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会计电算化的教师质量、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计必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2008(5).

[2] 林晓丹.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广东科技,2008(7).

[3] 张福蕊.对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