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

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

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91-01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而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随之而来的,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是与日俱增。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满足不断攀升的知识信息需求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多媒体教学方法便应运而生了。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教,学生学”是传统地理教学的固有模式,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让很多学生都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变得厌倦,甚至是麻木。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则能够使枯燥的地理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更容易给学生的大脑形成较为强烈的刺激,学生对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有所提升,并且在这种别具一格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也更容易保持长久的兴奋状态,注意力也更为集中,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2、化抽象为形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地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其中有很多没有办法直接观察的地理现象,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讲述这些知识,学生是非常难于理解的。而借助于多媒体的辅助,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自由地变换大小、虚实和时空等,将那些不可视的地理现象以及事物变化过程明晰地再现出来,除了能够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之外,还能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更能够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3、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使用使得课堂信息的来源更加多样化,相较于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和教材这两个信息来源外,多媒体的应用还延展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地理课堂的知识传授量。比如,每次月考之后,教师都会讲答案告诉给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通常都是教师在黑板上把答案抄写下来或者是逐字逐句地将答案念出来,这样是非常浪费时间的。而利用多媒体中的投影技术则可直接将考试答案直接展示给学生看,中途省去了抄写或者念答案的时间,教师也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为什么”的讲解之上,由此而增大了课堂的容量,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的冲突矛盾也就随之而得到了有效解决。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高一地理(人教版)第一章中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为例。由于本课中有一些诸如恒星日、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远日点、近日点等非常难解的概念,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的话,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会相对比较困难,所以便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以动画演示的形式来对重难点进行讲解,由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其记忆能力,并培养其读图和思考的能力,具体操作可作如下参考:

第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时间都去哪儿了》歌曲播放;展示春夏秋冬这几个季节不同景色图片。2)提出如下问题:时间到底到哪儿去了;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以及四季的变换;冬夏两季,哪一个的白昼更长,为什么?学生活动: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第二,新课学习。教师活动:1)用课件来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图;2)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主要区别。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多媒体课件中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动画演示;2)作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二者的区别。

第三,演示和探究。教师活动:1)将学生分成四人组,每组配一个地球仪,让其自主阅读教材中和地球自转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用地球仪来进行演示,再进行讨论,总结出地球自转的特点;2)让所有小组逐一对地球自转的定义、特点、周期和方向等进行回答。学生活动:1)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地球仪,主动进行探究;2)进行小组合作探讨,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并大胆地表达出来。

第四,绘图。教师活动:1)在黑板上绘出相应的俯视图(从北极的上空来看地球的自转方向);2)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在纸上绘出另外一个俯视图(从南极的上空来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教师的绘图过程,准确地在纸上绘出相应的俯视图。

第五,动画演示。教师活动:1)利用多媒体动画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进行演示;2)播放地球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动画视频;3)视频演示长江入海口淤泥堆积的方向,巧妙地引出“地转偏向力”这一知识点;4)提出问题:太阳日与恒星日有什么区别;对比悉尼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的地转偏向力,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活动:1)认真地观看视频,研究教材中的相关内容;2)小组讨论“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不同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在方向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六,探究指导。教师活动: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地球公转的内容并观看多媒体中有关地球公转的动画;2)让学生分小组对地球公转特点进行讨论;3)让学生在黑板上对地球公转方向进行绘画。学生活动:细心观察、合作探究、大胆尝试。

第七,提出问题。教师活动:1)假如地球只会自转,不会公转,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2)假如地球只会公转,不会自转,又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第八,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在幻灯片上归纳和总结这一课的学习内容,并以知识体系的形式演示出来。学生活动:1)在笔记本上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2)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结束语: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显而易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本身就是建立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之上的。所以,作为地理教师,一定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而不是只会用多媒体教学法,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势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盛启红.浅析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

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 培养兴趣 善于钻研 善于实践 乐于尝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73-01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多媒体教学能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和声像俱佳的形式,给学生展示抽象的事物,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平添了课堂的活力,并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日常教学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他还可以以最优化的方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整合,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课时容量更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有利。本人通过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实践,体会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但也注意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谈一些本人的看法。

1 自觉培养兴趣,注意循序渐进

素质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改变教师单一传授模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变成一种兴趣,一种探索性学习,一种研究性学习。教育形势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这方面的技术。心理学表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功和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了兴趣不一定就精通多媒体的使用和操作。不少教师由于平时工作忙,事情多,学习多媒体技术往往是断断续续,很不系统。有些教师的学习甚至是临阵磨枪,应付局面的。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录音机、影碟机、音箱和实物投影仪等的使用对多数老师来说不存在大的问题,教师对于网络、电脑的使用往往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一些软件的使用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使我们成为多媒体技术的行家里手。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的课件制作软件很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好多相通之处,学好了其中的某一个,其他的自己动手、多进行尝试也会慢慢掌握。人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的效果往往很好,所以教师要有意为自己创建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让自己能够乐此不疲地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际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教师在刚开始学习时往往兴趣高涨,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调整自己。比如刚开始学习课件制作时,兴趣高涨,但真正创作课件时,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教师完全可以下载一些类似的课件,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目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悟出一些软件使用的小技巧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和使用各种软件制作课件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遇到问题首先我就自己先琢磨,每个软件的功能都很多,我们学会的可能只是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有好多功能需要靠自己尝试、研究和琢磨。我相信,只要我们乐于尝试,善于思考问题,难题是没有解决不了的。

2 学习中要善于钻研,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都有这种感觉,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总有的学生还在问。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对学生们来说说不定就觉得挺难,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课件制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初学者觉得不好解决的问题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简单的,所以在学习课件制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一定的。教师要本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为目的,本着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善于钻研的精神来学习。教学课件的制作绝非一日之功,首先应该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功底,熟练掌握有关的课件制作软件,更重要的是手头要有大量制作课件所需要的素材: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电影等,而素材的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辛苦的积累工作,或许自己辛辛苦苦地做出来的课件常常只是在使用几次之后就束之高阁了,其使用效率与投入的时间、精力不成比例。我们认为每位会制作课件的教师不应盲目求数量,更应重视质量。每个学期确定一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两个问题,制作出自己的多媒体课件。这样经过不断地长期积累,就会逐步形成一个精美的课件库。同时,教师应无私地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拿出来与其它同行共同分享,相互交流,这样就无形中扩大了自己的资源库,也把我们广大教师从繁重、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条件的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或者同行们可以网络共享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库。

3 要善于实践,乐于尝试

哲学上讲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来源,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应用到多媒体技术学习上就是要重视亲自上机操作。也许我们在某一方面的想法是很不错的,如果不亲自动手,再好的愿望也实现不了。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学起、做起,由简单到复杂,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制作水平动手创作若干完整的课件。只有这样,久而久之,自己的水平才会不断提高。目前绝大多数从网上下载的或者教师自己创作的可用的教学课件,往往制作都比较简单粗糙,往往局限于书本文字、图表,把大屏幕当成了一块电子黑板。学生是被动的“观众”,我们教师成为“放映员”。上课时课件只是按顺序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得不到充分体现,这是当前课件制作使用的一大通病。精美的课件应该能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人机对话,不断给师生反馈学习信息,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知识。

人们常说:“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百看不如一练”。教师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自己去动手、去实践,从实践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有部分老师进行理论学习时出现枯燥,一些地方怎么也搞不清楚的时候,不妨上机操作,亲自实践,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鉴于这种情况,我在学习的时候,把上机要掌握的要领罗列在笔记本上,在上机实践时就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样,才能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克服了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减退,还丰富了学习方式,既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掌握并积累充足的实际经验,又能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书本、粉笔、黑板和一张嘴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对教师来说势在必行。时不待我,只有快速成长起来,才能顺应时代需要。

参考文献

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体育专业;英语教学;自我驱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频繁。当今社会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掌握很强的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结合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加强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不仅有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也有助于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然而,体育专业的学生长期接受体育训练,文化课较为薄弱,特别是英语知识较为薄弱。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词汇储备少,语法知识掌握不是很扎实,再加上英语课程的内容本身较为复杂和抽象,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更是缺乏热情,这就加深了对体育生进行英语教学的难

度[1]。因此,探索一种适合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方法十分必要的。

一、 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评价其学习成果的好坏,主要是其专业项目的成绩,因此学生会在专业训练上消耗大量的体能和精力。同时,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文化课学习不重视,缺乏学习文化课的耐心和信心。英语知识本身要求学生具有知识上的连贯性,同时语法知识的复杂性和文化上的隔阂更是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有别于文、理、工科学生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的掌握英语知识。笔者所在学校,体育专业仅仅依靠每周几节课的学习,时间不能充分保障,精力不能高度集中,同时,英语教学手段单一,无法完成预习—学习—复习的学习链条,常常是当下学会,下课便忘,不能起到持久的学习效果。

由于体育专业特殊的招生情况,多数体育生的入学英语基础较差,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专业学习相比,体育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同样持有很强的功利应用需求[2]。如果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没有能发现现实的作用,学习的热情可能就会松懈下来。学习热情不高,也是导致在教师教学困难的原因之一。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常常缺乏信心,也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考试分数较低,有些同学甚至丧失了学好英语的希望,这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面对的难点之一。

二、 多媒体教学在体育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Multi-media) 是一种将视听信息传播能力与计算机交互控制功能相结合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其信息符号系统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3]。其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既可以用文字或动画虚拟实景过程表现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又可以用声像展现时事新闻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动态的非线性知识,使教学内容外在形式的生动性与内在结构的科学性紧密结合起来。

全国大多数高校的硬件设备可以满足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情景,完善教学方式。通过课程PPT、英语动画等形象展现,有助于增加英语内容的趣味性,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与传统的黑板记录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更加方便、生动。通过分享教学PPT,可以帮助学生讲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中而不是课堂记笔记

中[3, 4]。

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多媒体,在体育专业教学中构建一种自我驱动的学习模式。自我驱动模式是以人本主义(Humanism) 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 理论为基础,运用认知重组教学原理,引导学生积极建构和转化知识[5]。自我驱动学习模式具有自我参与( Self-involvement) 、自我驱动(Self-initiation) 、个体渗透( Individual Pervasion) 和自我评价(Self2evaluation) 的特点[6, 7]。学习者按照一种与自我概念(Self-concept) 相吻合的方式学习时,可以更好理解并将知识融合到自身的发展中。

自我驱动学习模式应用在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现代媒体资源丰富的特点,特别是关于运动比赛类的新闻报道更是铺天盖地。国际主流的高级别体育比赛都有地道的英语解说[8]。甚至有学者认为可以利用学生对运动的热情开设体育英语课程[9]。那么教师在面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热情,通过由学生中英文简单介绍某项运动开始,解释外籍裁判中专业词语的中文翻译,继而可以理解某场比赛解说的大致意思,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相比传统的严肃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下,课堂氛围较为轻松,学习气氛活跃,也符合学生爱玩的性格,同时也发挥了学生自身的专业优势。

例1:在李娜的法网单打比赛中,解说员几乎涉及到3000多个网球专业单词和短语,如approach shot(上网球)、Unforced Error(非受迫性失误)、bodyline ball(贴身球)、seeded player(种子选手)等。实际教学中,非专业教师是无法准确解释这些规则的意思。而班中学生却可以给予专业解释甚至亲身示范。那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必然集中,也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例2:讲述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球员的训练宣传资料中,涉及单词简单,用法地道,以一般现在时和祈使语句为主,涉及单词量约400个左右。体育专业学生比较熟悉NBA联赛中球员,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体会天才用汗水铸造成功之路的励志经历。这个案例将英语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反响热烈。很多资料中的原句成为了学生的口头禅。

以上案例无不表明,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成功的构建自我驱动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在课堂更好的学习英语,也为日后的各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愿景并能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准备材料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爱好,针对性的准备具体比赛项目和场次的资料。这样的用心准备的课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结语

在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用心准备多媒体资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习兴趣,重新找回学好英语的信心,完成自我驱动学习模式的构建。教师在备课阶段,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知识点,针对性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让“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并通过多媒体英语教学展示英语的魅力和对学生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巨大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欣 浅析情景教学在体育生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管理学家, 2013(4)。

[2]邹泓 体育专业学生英语听力学习动机研究[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 28(12): 20-25。

[3]蔡基刚,武世兴 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 外语界, 2003, 6(2): 7。

[4]康淑敏,王雪梅 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03(01): 37-42。

[5]Bandura A, Mcclelland D C Social learning theory[J] 1977。

[6]Rotter J B Social learning theory[J] Expectations and actions: Expectancy-value models in psychology, 1982: 241-260。

[7]Manz C C, Sims H P Self-management as a substitute for leadership: A social learning theory perspectiv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0, 5(3): 361-367。

[8]刘霓辉 NBA 词汇的构词特征及其所折射的文化[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4(1)。

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文章结构简单,段式结构相似,多以贴近生活实际的一句话、一种现象或是一个事例引出一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承载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热爱科学的教学要求。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玻璃都非常熟悉,同时,他们对于学习科普类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易于感知5种新型玻璃的作用,但难于了解这几种玻璃“新”的特点,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结合关键文字及生活实际,拓展相关资料,了解每一种玻璃的特点,同时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极”、“即使……仍然”等关键词语,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胆想象及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画面等方法,体会新型玻璃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了解新型玻璃的作用。

难点:结合重点词语及相关画面,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

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本课是科普类文章,我坚持以兴趣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科学知识本身,更展开与文本自主对话的过程。

(一)再现回顾,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再现词语

窗帘

噪音

烟尘

安然无恙

藕断丝连

急促 创造

调节

阻挡 ( )玻璃

设计意图:通过强调“窗帘”的读音、“噪”的形近字对比、“尘”和“恙”的书写、“急促”、“创造”、“调节”和“阻挡”的词语搭配等方式,从多方面再现词语,并由“玻璃”一词,引入本文的学习。

2. 导入新课,了解兴趣

(1)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再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课文内容 (随机板书5种玻璃名称) 。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玻璃。

(二)导学学法

根据课前调查学生对新型玻璃的喜好,引导以“夹丝网防盗玻璃”为例导学学法。

1. 自由朗读1、2自然段,说说对这种玻璃的了解

多媒体出示:

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与自动报警器相连。罪犯划破玻璃,碰到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银行、珠宝店以及存放重要图纸或文件的建筑物都可以采用。

预计学生能感知其报警的特点,易忽视从“极细的金属丝网”中品味其报警的原理,难于从用途广的方面体会其作用。

(1)抓住重点词语“极细”感受特殊。

? 换词体会“极”,读中了解“极细”。

? 选择意思理解“极”, 读中感受“细到了极点” 。

①顶端,最高点;②地球的南北两端;③最,达到顶点;④竭尽。

(2)结合动词,说说这种玻璃是怎样报警的(特点)。

接通、相连、划破、碰到、响起来

(3)通过“可以……可以……”感受其用途广泛,了解其作用是“防盗”(板书)。

(4)读中体会“夹丝网防盗玻璃”的有趣。

2. 选定角色,练习介绍

多媒体出示:

我是一位推销员;我是“夹丝网防盗玻璃”;我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设计师……

3. 小结,回顾学法

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特点,并结合相关的语句体会“作用”。

(三)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依自学提示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

1.默读3~5自然段,画出能说明每种玻璃特点和作用的词句,读一读。

2.以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最喜欢或认为最有趣的一种玻璃,试着填写自学表格,并练习介绍。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点拨圈画重点词语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品读课文,思辨交流

1. 以组为单位,推荐汇报,组间交流

根据学生的介绍顺序,引导学生了解其余4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关注学生运用学法的情况,落实朗读及口语表达的训练。

夹丝玻璃

预计学生能圈画出“坚硬”、“安然无恙”和“藕断丝连”等重点词语,了解其特点是坚硬、不易破裂,也能结合最后一句话体会其作用。但易忽视“猛击”、“仍”、“即使……仍然”等词语的作用。

多媒体出示:

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会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1)自由阅读,说说它的特点。

(2)想象“猛击”的动作,读出力量强。

(3)联系实际对比“藕断丝连”,读出不易碎裂的特点。

(4)对比语句,读出新奇有趣。

(5)结合书上图片和最后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多媒体出示:

夹丝玻璃(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 )可以采用,( )也可以采用。

变色玻璃

预计学生易于结合文本语句了解,但难于归纳出特点和作用。

(1)角色转换,介绍变色玻璃。(板书:变色 调节光线 )。

(2)结合内容填空。

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这如同吃饭,吃少了,会饿着;吃多了,会撑着,也不利于健康。同理,信息化多媒体的运用也应有个“多”与“少”的辨证关系。因此本人总结了几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

第一,要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1)避免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 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情况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重在其“实用价值”, 而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比如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 用一般Pow erpo in t 等简单软件即可完成的课件就没有必要非要采用其他更高级的软件, 只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可以。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看到不少的教师在制作课件, 特别是一些课件的评比, 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 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越能显示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高水平, 把教学课件搞成信息技术成果展览。其实这大大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

(2)避免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能使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学。现实授课中有的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 特别是公开课, 简直成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天下, 也不管课堂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 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是否在恰当的时机, 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效应, 结果事与愿违。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 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 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

第二,适时、适度、适当地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注重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多彩的画面,从而导致了学生注意力的转移,自然就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被教师大量地使用。然而,倘若画面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也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任何时候我们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各种教学工具,并非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时应注意“适时”、“适度”、“适当”原则。“适时”指的是多媒体的使用应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的切入点,吸取教学要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适当”就是指多媒体用在“精彩”之处,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以此突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适度”即指当用则用,不用则弃,不要为“装饰”课堂而用。每节课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防止内容过多,形式过多,看而无用的现象发生,引起学生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不要只注重课件的华丽外表而忽视教学内容。

尽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一些抽象、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在多媒体的演示下更加生动、直观,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但是多媒体的运用要注意实效性,不能过于追求声像效果,忽视学生的知识需求。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和音响等效果,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和动画效果,使得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甚至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声音和动画上去,而忽视了媒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以致于把本来简明的内容搞得花里胡哨、“枝叶”繁杂,使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或是使学生产生的注意力被色彩及动画所吸引,忽略课堂应学习的知识。因此课件的设计中画面的布局要简洁,色彩要醒目,文字不宜过多。教师所创设的各种情景能否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是检验其有效性的标准。如果设计课件只是为了让学生感到好玩,这样的多媒体整合是没有实际意义和学习效果的。 这样,多媒体没有起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反而起了副作用。所以,对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定要注意不能华而不实,追求花样,一切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第四,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构建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