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实训总结

体育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实训总结

体育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2020年11月23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班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开展,我非常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本次培训的我所参加的是排球项目,从11月23日开始到12月5日结束。通过这次学习,收获颇丰,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为了让本次培训内容更好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对本次培训进行如下总结:

培训的第一课是由成都市磨子桥小学的王光华老师上的,讲课题目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与发展。王老师首先讲解了教育部关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讲解了申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一些基本条件,对于我校的情况来讲,有一些还做得不够好,,比如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还有待完善,还没有做到全校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本校传统项目的运动技能和有关知识,每次校运动队的训练时间还不够,通过老师的讲解,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不足,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去改善,优化。对于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的选择基础有以下几点:(一)、学校基础:1、领导的重视与否;2、师资条件;3、学生主体。(二)文化基础:1、区域性文化主流;2可持续发展;3、主动发展基础。王老师还讲解了一些其他内容。通过王老师这节课的讲解,我深深的感觉到了我们的不足,但也看到了改进的方向。

第二课是由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魏宏文老师带来的青少年运动员的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我之前有过接触,所以这堂课我也非常的感兴趣,也通过这堂课,对功能性训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一)功能性训练相对于传统的训练方式有以下几个优势:1、空间更小;2、器材更少;3、时间更短;4、对于青少年而言可以做到增力而不增肌进而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灵敏、协调、变向等身体素质;5、可以提高运动表现,降低运动损伤。(二)选择功能性练习动作的要素:1、专项技术动作结构,再讲这个技术的时候老师用一个例子讲解了在我们训练时不能单一的去练某一块肌肉,因为我们人在运动时,不是靠一块肌肉的收缩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在训练时尽可能模仿专项的运动技术来训练。2、肌肉的的工作方式;3、完成技术动作时的身体姿势,做训练不能脱离整体而训练局部;4、损伤机制分析,在我们的日常训练中,,学生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伤病,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损伤发生的一般原因是肌肉疲劳、准备活动不充分、寒冷、柔韧性差、力量弱等原因,也了解到了如何去预防。(三)功能性训练的体系与方法:1、准备活动;2、力量训练;3、上肢功能性训练;4、下肢功能性训练等。通过这节课认识了一些与传统训练模式不一样的内容,开阔了视野,让自己不在局限于传统的训练模式,在以后的训练中可以做到多样化,也让训练更有效果!

第三课是刘英老师带来的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训练,老师上课带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教育无小事’,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通过这堂课,让我更加觉得对孩子应该自爱生活中多去激励、表扬、认可,让他学会自信、感谢、自爱等。对于我们的运动员选材,在低年龄的时候更多的看速度和技术,但在后期智商和个性就要占到百分之八十。积极地心态往往是取胜的关键,消极的心态反而容易导致失败。

第四课是由成都体育学院王纯教授带来的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和体能锻炼,王纯教授从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与选材、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在选材中的应用等方面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青少年年运动员的选材的重点以及注意事项,为我以后训练选材指明了方向,找到了方法。运动员选材的目的不仅仅是把有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挑选出来,二十要对他们进行适宜的培育与训练,进过长期的雕琢,最终塑造出运动成绩优异、品格和能力突出的运动人才,这就对了担负着青少年运动员选材与育才重任的教练员在只是与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很感谢老师的讲解,让我有了一个正确选材方法。

后面依次学习了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体育卫生专题、青少年运动员营养膳食、以及传统项目学校的定位及体育政策等老师的讲解都很到位,我也是收获颇丰。因为我此次学习的是排球项目,所以我着重总结一下李方姝老师上的‘排球教学训练新理念与新方法’,这节课对于我的帮助非常大。老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一)排球教学训练新理念

1.竞技排球训练“疲劳与恢复”新理念

• 恢复是指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恢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

• 超量恢复是指在恢复的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这种现象叫超量恢复。

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越长,超量恢复越明显,为竞技能力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受超量恢复理论的影响,很多教练员进入了训练的误区——不断增大运动负荷,追求最大负荷 带来的最大超量恢复效应,但近年来的研究对传统的“疲劳和恢复”有了新认识:最大负荷并不一定带来最大超量恢复效应,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易产生劣变性,产生过度疲劳和损伤。在之前的训练中我也陷入了这么一个误区,不断地给学生增大运动负荷但是往往效果并不理想,现在看来是自己没有掌握好这个度导致的效果不理想。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教练员必须有新理念,即合理的适宜的负荷安排对训练有着积极效应,采取有效的恢复,促进机体良性补偿,可提高运动竞技能力,而负荷适应度需要教练员通过施加负荷后产生的后果予以评价,科学准确地把握训练负荷的适宜量度。

2.“板块”训练理论对排球竞技训练的影响

首先老师解释了什么是板块训练,板块训练是指:在一个相对长的训练期间(约15~27周),根据不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以及机体对不同能力的适应特点,安排不同的重点负荷板块。每一个板块由4-6周的重点训练负荷构成,例如技术、力量、耐力等。这个板块化训练理论对于基层的训练非常有帮助, 从生物适应原理看,单一的素质和能力其适应性提高的时间,相对于周期训练准备期强调的各素质和能力的 平行发展更较容易把握和控制,同时这些专项的核心能力对机体所造成的疲劳,仅为局部的、 对整体疲劳的影响较小,因此,不易造成过渡训练。

3.“技术是基础,体能是关键”的体能与技战术关系新理念

体能的重要性是越来越突出,对于技战术水平高,竞技层次相近的比赛中,体能便是技战术展示的保证。

4.业余排球教学训练“游戏化”“去难度化”理念

排球教学训练游戏化是指:遵循中小学生理、心理特点与早期排球教学训练技术技能及专项身体素质形成与增长的规律。根据教学训练目标任务要求,以体育游戏创编原则和思路设计各种练习,使队员在趣味愉悦的练习氛围中,提高专项素质、掌握、巩固或强化排球技术技能的教学训练理念。

5.高度专位化下的技术全面性训练理念

6.培养优秀竞技体育精神,教学训练突出“思政”理念

强调在训练、比赛与管理环节中融入排球竞技运动特有的人文精神,以“中国女排精神”为切入点,将思政教育融入训练和比赛中,在实际教学训练中践行“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使正处于成长的青少年运动员不仅具有优秀的专项技术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具有优秀的竞技品质。

(二)、排球教学训练新方法

1.训练情景比赛化理念与方法

强调无论是专位或集体技战术练习,如:扣球、接发球、拦网及

各种进攻配合战术,都要求在真实比赛或接近比赛情景下。因此,教练员在设计任

何技战术练习时,都要尽量创造实战的环境。例如,提高主攻手调攻扣球能力练习

时,起码让其要面对两个拦网队员存在,因为实战中主攻队员几乎没有面对空网扣

调整传球的可能。

2. 技战术训练竞争化的理念与方法

3.心理加压训练方法

4.模拟训练法

5.排球比赛过程“风险控制”理论与方法

通这堂课通过老师专业的讲解,生动的例子让我很好的理解了排球教学训练新理念与新方法,也让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了新思路,新方法。

体育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 实训任务教学法能够以特定的情境将实训、实操和任务融合在一起,将其应用于实践性和开放性较强的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是非常适宜的。因此,本文就针对实训任务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从实训任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助于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实训任务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应注意明确“练习”与“实训”之间的区别、应注意根据本校的实训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等两点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对实训任务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 实训任务教学 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 应用价值 应用策略

训任务教学法,是将实训教学法中的实训教学与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经过融会贯通之后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体育教学方法。在采用实训任务教学法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实际案例进行环境模拟,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真实的学习任务,并将所设置的学习任务贯穿在整个实训过程之中,从而引导学生有目标、有计划的完成学习活动,并最终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由此可知,实训任务教学法能够以特定的情境将实训、实操和任务融合在一起,将其应用于实践性和开放性较强的高校体育教学之中无疑是非常适宜的。然而,由于实训任务教学法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均比较少见,所以,多数高校体育任课教师对实训任务教学法的认识和了解也非常有限,并因此影响了实训任务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鉴于此,为了加深对实训任务教学法的认识,促进实训任务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就针对实训任务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 实训任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概括来说,实训任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训任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实训任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颠覆了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任课教师讲解示范,学生重复练习的固定模式,而是在任课教师对重点技术和技能进行精炼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投入到实训活动之中,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体育运动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去应对和解决实训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和积累运动实践经验和自主学习经验。由此可知,实训任务教学法完全改变了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和模仿的状况,在教学中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会,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和更大的自由度,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实训任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采用实训任务教学法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但能够积累运动实践经验和自主学习经验,同时还能够发现和遇到关于体育运动和体育学习的各种问题,而在解决上述问题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均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所以说,实训任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实训任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采用实训任务教学法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多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去完成任务或者是进行比赛。所以,为了完成任务或者是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团队内的成员必须要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并在出现不同的意见或者是发生矛盾是积极采取妥善的方法来进行协调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会逐步得到锻炼与提升。因此,实训任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 实训任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首先,在采用实训任务教学法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明确“练习”与“实训”之间的区别。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练习”与实训任务教学中的“实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练习”通常指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体育能力所开展的活动,例如:在高校足球教学中,足球射门技术的练习,巩固的就是学生对足球射门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的是学生足球射门技术的水平;而“实训”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体育能力,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所开展的活动。例如:在高校足球教学中,设置“掌握10种足球射门技巧,射门命中率达到70%以上”这一实训任务,提高的并不仅仅是学生的足球射门能力,在完成这一实训任务的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由此可知,“练习”与“实训”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在采用实训任务教学法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切忌出现将实训任务简单的等同于练习任务的做法,以免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成效。

其次,在采用实训任务教学法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根据本校的实训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采用实训任务教学法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时,虽然可以参考其它学校的成功经验,但是却切忌出现盲目套用的问题,否则,由于学校之间实训资源和实训条件的不同,不但无法实现对本校实训资源和实训条件的充分利用,甚至还会因为本校实训条件的不同无法满足教学的开展需求或者是与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实际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实训任务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体育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高职;精品课程;教学改革;运动解剖生理学

引言

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是体育院校为各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院运动人体科学教研组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尝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动课程建设。结合体育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在没有太多参考依据的情况下成功申报了省级精品课程《运动解剖生理学》。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

1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高职体育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促成教师团队的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行业影响力较大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在校企合作中积极为企业服务,教学团队多次在福建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培训和全省教练员中级培训班上课和开设讲座、负责为福州浩沙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培训班进行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教学,为马江国家举重基地优秀运动员送教等教学科研活动,不但提高了了学院的声望和知名度,而且教学的认真、严谨、深入浅出也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1.1教师梯队建设

教学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学历、专业背景合理。聘请在该领域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该课程的客座教授,定期开展讲座或教学研讨,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以使青年老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课程的教学团队成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全面地履行教师职责、教风严谨端正。学院实施“导师制”,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之迅速成为学院运动人体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讨论分析,并对不同授课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实验实践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课件的制作及调整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与共享。与其他院校进行校际教学观摩和学习交流,通过课堂教学观摩、课间咨询和参观场馆、多媒体教室等,学习借鉴了经验。由该领域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组成教学督导组,定期进行听评课,以督促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还制订同行教师评教、专家评教、学生评教制度。先后有多名青年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及院级的教学比赛中获奖。

1.2引进人才

要体现体育高职教育特色,体医结合,学院有两名具有医学教育背景,并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兼备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使教学团队向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

1.3专兼结合

教学团队均具有双师素质,同时从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科研与实践经验的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另外,本院教师也定期去企业挂职学习、参与企业的运作或给企业员工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1.4教师的专业培训与学历提升为教师创造参加专业进修和学历提升的机会,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一定的基础。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与科研学术水平。如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学及科研方面的进修、聘请业内专家讲座、参加专业会议的学术交流等。积极参加高校师资培训班学习,并获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培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讲师培训和公共营养师的培训,均获证书和资格。

2课程体系建设

《运动解剖生理学》采用的是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路径,融“教、学、做”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运动解剖生理学精品课程打破了两门课原有的知识体系,把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结合起来,重新建立新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使两门课的知识结构有机结合,更切合体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从模块的划分、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计划的制定、校本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重新梳理和完善。

2.1校本教材编写

教材建设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统编教材已基本成型,但几乎没有适合体育高职院校的统编教材。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团队成员不断建设和完善《运动解剖生理学》校本教材,使其满足体育高职院校教学的需要。一流的教材就要以新的教学体系为基础,内容应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既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要体现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运动训练及大众健身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我们注重采用综合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我们集思广益编写《运动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应用》校本教材,并根据教材创制一整套与之相配套的完整的教学用课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有利因素,加大课堂信息量。与此同时还创编配套用实验指导用书和实验报告手册。

2.2教学内容改革

体育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存在其特殊性,生源既包括运动队现役、退役运动员,也包括部分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等,但这部分学生入学后都会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及自律性相对较差,会感觉到部分生理学的内容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在运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又会把各自的运动经历与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效果更为理想。针对体育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将教材内容重组,形成合理的模块式结构,突出以应用为目的,以“管用、够用、会用”为原则;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校企合作的特色,尽可能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相接轨。教学设计方面也由静态转向动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题的教学改革的尝试。从备、教、改、导、考、析等各个环节入手,注意将课堂延伸到运动训练的实践,如把骨骼肌知识的讲解放在健身实训基地进行,注重以实验实训带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拓宽知识面。

2.3教学方法改革

体育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实践性特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团队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体育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水平参差不齐,理论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平衡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2.3.1“翻转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的授课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导向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效果显著,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更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3.2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实践活动定期邀请该领域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或校内教师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介绍最新的研究动态及新知识,补充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教学录像或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地进行演示实验过程。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到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如健身场所、运动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收集与该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运动解剖生理学的兴趣。2.3.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并且占总学时的1/3以上。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以适用、够用为度,促进学习本课程的基础理论、技术手段应用于实践,以解决具体问题。针对学院各专业的建设现状,本教学团队大胆改革,不断尝试,推动学院与体育类企事业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成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供学生长期开展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活动,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广开门路。本课程突出了运动解剖和生理学原理在运动实际中的应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安排30%的实验实践课和讨论分析课,实践课教学多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测评的方式进行,收效显著。经过以上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拓展了学生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该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有效并高效地为企业服务。2.3.4先进的教育技术应用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落后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积极倡导老师参加学习培训,注意收集整理教学资料和网络教材教辅资料,制作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课堂实际教学中,应用CAI课件进行教学达100%。参加各级别“多媒体课件比赛”,亦获得多个奖项。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可将运动解剖生理学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使课堂授课的丰富内容,信息量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授课内容可根据不同授课进行修改和更新,易于补充新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学生及其他有需要的教师可通过校园网传播和下载教学资料,便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同步建设精品课程网站。该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如讲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件、教案、题库、授课录像、实验指导、相关视频、参考文献等资料通过网络共享,并链接国内外优秀的解剖学或生理学网站。并在网站上开设论坛、讨论区等板块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并加强学生之间或师生间交流的机会。

2.4考核体系改革

由该课程负责人负责管理整个教学团队,并负责管理整个团队的教学及科研;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职职责。做好详细、可行的课程建设规划;改变单一的卷面考核评价方式,采用模块式、分阶段、无纸化的现场实践考核方法;使课程的考核评价过程贯穿于授课的全过程,使评价效果更真实、全面。对团队教师则从教学效果、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定期邀请业内专家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价,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2.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体育高职教育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要坚持创新的原则,拓宽现有校内实习/实训室的功能,与机关单位、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建设功能明确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建立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成立了专门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讨论会,讨论分析实习实训的内容、学生的管理、课程建设问题。现拥有校内实训基地,如实验室面积(运动解剖生理实验室)、专业实训基地(医疗康复中心)、健身实训基地、体质监测中心等。

3特色与创新点

经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和实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逐渐形成了适合体育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体现,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应用先进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灵活多样的特色。运动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课程内容非常丰富,结构体系完整,内容可伸可缩,易于满足入门教育和扩大专业知识面的需求;教学积淀比较深厚,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好。

4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通过运动解剖生理学申报院级、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水平,提升了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时雨,秦传江,姜秀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7):79-80.

[2]刘昭强,刘英杰,陈建明等.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尝试与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5,(3):70-73.

[3]柏志全,王立伟.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开展素质与创新教育[J].医学信息,2008,21(6):809-810.

[4]梁丽娟.运动解剖教学过程的难点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13-14.

[5]何斯纯,王子栋.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闭.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54~355.

[6]翟林,侯代贵.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5):81-84.

[7]杨登新,王恩军等.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O7,(20).

体育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类旅游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27-02

一、国内外高校体育类旅游等旅游类学科与别的学科结合起来的专业

在国外很多高校设置了与休闲旅游、农业旅游相关的院系和专业。如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健康与人类行为学院的娱乐公园与旅游专业;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娱乐和旅游系;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学人类发展学部的人类运动・娱乐与行为学院;英国白金汉郡的休闲与旅游学部;英国的里茨・麦曲波里顿大学休闲与运动研究学院及台湾部分高校的休闲农业等专业。在国内,开设了此类领域相关的专业有: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长沙学院旅游与休闲专业;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管理系的体育旅游方向;沈阳体育学院的体育旅游专业;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森林生态旅游专业,还有各类农业大学、农业职业学院借助自己学校的学科优势开设的相关旅游专业等。

二、体育类学生学习体育类旅游专业的优劣分析

对比别的高校,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体育院校学习体育类旅游有来自学校的优势,又有来自自身的一些优势。综合类体育院校的学科建设涵盖体育运动开展、管理、体育人文、休闲、保健等学科,这些学科的建设对于体育院校的学生学习体育旅游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学校新兴项目,如户外运动中的攀岩、皮划艇、游泳与救生、潜水等特色项目的设施和师资,有利专业将旅游知识与体育运动知识结合得更紧密。而体育院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基础与体魄,能更好地做好户外旅游、户外活动中的岗位职责。用人单位在户外拓展的指导员、户外徒步的领队、户外活动的组织等岗位都倾向于招聘具有体育特长、身体素质过硬的人才。

体育类院校学生相对别的高校学生来说存在不重视理论类课程和学科理论学习的现象,知识面相对狭窄。学生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身体素质的锻炼、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上,但却忽视思维逻辑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由于体育活动的特点,学习体育类学生大多个性粗狂、不羁言行,在个人礼仪、仪表方面不够重视。这些对注重沟通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个人体态仪容的旅游服务业来说是不小的缺点。

三、体育类旅游的课程构成体系

一是体育学、旅游学是体育旅游专业理论构建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二是从培养角度来看,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支持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任)选修课、通识课等。所以体育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体育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公共课、实践技能课(包括入学教育、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按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统一设置。

专业支持课的开始,应该包含体育类学科、旅游类学科和服务管理类学科的一些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科知识分为3大块。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户外运动与旅游方向)为例,专业基础课程中,体育类课程有: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身体素质锻炼方法、运动损伤及处理;旅游类课程有:休闲与旅游学概论、地貌地理;服务管理类课程有:管理学、公共关系实务等。

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支持课是承前启后的关系,专业支持课为后面专业核心课的开设奠定基础。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户外运动与旅游方向)为例,专业核心课主要包含体育类课程和旅游类课程,至于要开设哪些课程需看学校专业设置方向和特色,专业核心课程中体育类课和旅游类课程要具体体现专业的特色。

专业任(限)选课应该设置成模块,可以分为体育类课程的拓展模块、旅游类课程的拓展模块、管理类课程的拓展模块、服务类课程的拓展模块。学生应该从查漏补缺角度,或是以后就业的方向来选定选修的模块。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户外运动与旅游方向)为例,专业任(限)选修模块中,体育模块课程有:高尔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保健等;旅游模块课程有:中国旅游资源概况、酒店管理、旅游心理、导游实务等;服务管理模块课程有:人力资源管理、沟通技巧、体育科研方法、企业文化概论等。

全校的通识课,则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别的需求来选择的课程。

四、体育旅游专业主要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一)体育类旅游课程的教学

体育类特色的专业核心课,除了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外,还需重视理论的学习。理论学习的重视,不在于用多长的课时来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在于教授学生如何把体育专业的学科知识理顺,工作中把这些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传给教授的对象,并使之易于接受。通过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让学生轮流分组授课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加上制订实践教学完整的评价方法和老师的引导作用,将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旅游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旅游课程的实践环节设计成与学生学习方向贴近的项目和方案,在旅游教材的基础上编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讲义。

旅游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高校教师不能到岗体验相应的工作,导致教师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书本层面上。由于缺乏操作性、从业工作经验,教师授课效果难免显得单调和苍白无力。所以每门课程应建立自己的教师队伍,由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组成,校内教师担任课程的负责人,每位成员担任这门课程的一部分内容讲授,这样就可以适当引进部分行业人士来参与课程的教学而又不会与其工作产生冲突。

旅游类课程的实践,往往存在简单出游1-2次,就用完实践教学的课时,教学效果不明显。对于旅游类课程的实践,外出实践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实践后做好总结工作。教师事先需实地踩点、设计好考察路线、户外活动方案、对突发事件准备预案等。重视野外考察活动的“学习”效果,而淡化“旅游”效果。并在课程中培养学生设计、组织活动的能力。对于部分旅游学科需具备的技能,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训这样的方式来培养,部分旅游行业操作的知识可以通过参观的实践方式来辅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三)服务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体育学院的学生对服务管理相关的知识接触较少,且服务管理类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疏实践的情况;或是重视实践,但是考试中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达不到标准,就业部门反馈学生服务、管理的意识和行为表现欠缺。所以服务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应通过适当地引荐部分行业人士来参与教学,通过观看优秀的授课视频和经典的真实案例分析、参与和实训教学相近的活动来实现。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与课程相关活动结合在一起开展,如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实训课可与学校举办的演讲活动结合在一起;沟通技巧课的实践教学可以和学生的下乡活动、外出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以上提到的实践教学方法将能起到加强学生在服务管理类方面的技能的培养。

五、总结

体育类旅游专业教学需因材施教,所以做好学情分析非常重要。体育类旅游专业是一个将体育学科和旅游学科结合在一起的专业,要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需要老师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筛选,设计自己的教学、实训内容和项目,并改善课程的实践教学。在选修课程设置上实行模块设置,让学生查漏补缺或是为以后的就业方向做好铺垫。全校的通识课则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的课程。充分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体育类旅游专业培养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使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市场需求高度匹配。

[参考文献]

[1]蔡林,李宁等.论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体育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以“三真”理念统摄管理改革。学校领导“求真”,办真职教,真办职教,保证学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中层干部管理“较真”,敢于抓管理,善于抓管理;教职工做事“认真”。在“三真”之中,“求真”是前提,“较真”是保证,“认真”是基础。

勤“三联”重“三课”,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三联”是指学校与家长联系,与公安部门联系,与学生实习或工作的企业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家长访问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满意;聘请法制副校长,健全学校安全报告制度,加强与分管民警联络,杜绝发生大事故,减少发生小事故;与企业联系,每年教师和学生有2个月时间入企实习,师生同时入企,同吃同住同生产,教师成为熟悉企业管理和生产的导师,学生成为熟悉企业生产的准员工。在学校内部,重视“三课”教育,班主任上好每周一堂班会课,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法制副校长上好每月一堂法制教育课,多敲警钟,防患于未然;每学期组织一次学友报告会,为学生引路。

启“三励”倡“三合”,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三励”指鼓励教师创新职教理念、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学生评价机制。“三合”即要求教师做到三个合一:教学、教研合一,争当学者型教师;教书、育人合一,争当管理型教师;知识、技能合一,争当“双师型”教师。